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哲学新成果

哲学新成果

发布时间:2022-04-09 18:21:53

㈠ 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诞生的必然性与真理性

其一,当时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机器工业的发展,为实现人类哲学的新变革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

其二,当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必要的科学基础。

其三,当时哲学发展的新成果,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其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具备了承担哲学新变革的主观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

19世纪初期,欧洲的工业革命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显现,阶级对立简单化,阶级冲突尖锐化,以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为标志,欧洲工人运动勃然兴起,无产阶级登上社会政治舞。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有自己的世界观指明斗争前途,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不能满足斗争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所以说,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准备了社会历史条件。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㈡ 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是近现代自然科学的产物,是近代社会实践和阶级斗争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理论探索的成果。

㈢ 当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都有哪些

具体 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和具体科学又是密切联系的.
首先,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哲学并不是建立在对世界的直接观察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之上.因此,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这个基础发生了变化,哲学也会随之变化.与古代科学技术相适应产生的是古希腊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与近代牛顿力学的成熟相适应产生的是机械唯物主义,与现代三大科学发现相适应产生的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当代科学技术相适应的又有最新的哲学研究成果.但是,把哲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认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其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进行具体科学的研究都是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有区别的.
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来看,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某一特殊的领域和方面,它揭示的是这些领域和方面的特殊本质和规律.这些领域十分广泛,大致分为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和思维科学领域.具体科学一般有比较明确的分工,每个学科都有自己所分属的领地.它们直接面对世界,探究世界中隐藏的各种奥秘和规律.哲学的研究对象与具体科学相比具有一般性、概括性和抽象性,是“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正因为哲学是探究这种普遍的、一般的规律,所以哲学往往是建立在具体科学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对具体科学的总结、概括、抽象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哲学具有“反思”的特性,是对具体知识的“再认识”、“再反思”.因此,黑格尔把哲学比喻成猫头鹰,猫头鹰的特点是夜晚才起飞,比喻哲学的“反思”特性.由于哲学命题具有概括性、一般性、抽象性,许多人把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说成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准确地说,这种说法不够准确.例如,哲学和物理学,常有人说它们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作为并列的学科,它们并不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哲学和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可以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应该说,哲学的“研究对象”与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㈣ 哲学社科 最终成果 如何 名称

问题哲学是什么?”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非常复杂,复杂到迄今为止尚未有答案的程度。
当然,这并不是说哲学家们没有给哲学下定义,并不是说没有人对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问题在于,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种关于哲学的定义,而且相互之间从来没有达到过起码的共识。不仅如此,在哲学领域中,几乎所有的问题、概念、理论学说和体系都处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境地,套用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一句话,哲学简直就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
由此可见,“哲学是什么”的问题的确是一个问题。
在讨论“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看一看人们关于哲学所持的一些成见。
首先,哲学是科学。我们关于科学的观念,基本上还停留在18、19世纪,那就是将科学看作是绝对真理的典型。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经常会听到“你这样说有科学根据吗”、“你的理论不够科学”、“要讲科学”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意思是说要讲道理,要有逻辑,要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要有普遍必然性即真理性。虽然20世纪以来,西方人关于科学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认识到作为绝对真理的科学是不存在的,但是崇尚科学的精神并没有变。于是,人们通常总是用衡量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哲学。哲学不具有任何科学的基本特征,因而哲学不是科学,这是批评哲学的人的一件百试不爽的致命武器。而维护哲学的人则千方百计试图证明哲学是科学,哲学将是科学,哲学至少在理论上是科学。我们必须承认,哲学的确不具有科学知识的基本特征,因而它不是像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知识。不过,哲学不是科学并不意味着哲学一无是处,并不意味着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了。恰恰相反,哲学不是科学,正是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其次,哲学是让人聪明而有智慧的学问。显然,没有学过哲学的人并不一定就不聪明,学过哲学的人也并不一定就有智慧。实际上与通常的观点正好相反,按照哲学的本性而论,哲学不是让人有智慧,而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学问。不仅如此,事实上自有哲学以来,哲学家们几乎在所有的哲学问题上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且越是争论就越是争论不清,因而哲学非但没有让人聪明,反而越来越使人糊涂了。哲学家们争论来争论去,不但争不出个结果来,甚至越追问越争论问题就越多了。有人可能会对此嗤之以鼻:“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确,哲学问题并不是世界本身产生出来的问题,而是人产生出来的问题,不过它们并不是哲学家闲极无聊制造出来显示自己智力的东西,其实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可能是自明的,在哲学家看来却大有问题,例如“我是谁”的问题。成龙有一部电影叫做《我是谁》,主角因为大脑受到伤害,失去了记忆,结果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看起来我们都知道“我是谁”,然而“我”在哪里呢?“我”究竟是心灵还是身体,抑或是心灵与身体的统一?心灵在成熟,身体也在生长,这是不是说“我”也始终在变化呢?如果“我”是变动不居的,“我”与“我”自己有没有同一性呢?……只一个“我”就可以问出一大堆问题来。实际上,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上去不证自明的东西都是经不起追问和推敲的。
最后,哲学是讲道理的学问。这话固然不错,但也要看对“讲道理”怎样理解。不只是哲学,实际上所有的科学都是讲“道理”的学问。当然我们也可以说,相对于其它学科,哲学是讲“大道理”的学问。于是,按照“小道理”服从“中道理”,“中道理”服从“大道理”的推论,哲学应该是一切科学的科学,许多人的确按照这个思路,把哲学看作是所有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些都是理论上的推论,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这基本上是20世纪以前传统哲学的观点,20世纪以后的哲学家们早已经不这样看待哲学了。例如,我们把辩证法看作是宇宙万物普遍的规律和法则,也是我们论证说理的工具,然而却经常会听到人们嘲笑辩证法是“变戏法”。由于我们的误解和教条化,使得这同一套方法,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甚至对于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事物,都可以说得通,都能够言之有理。显然,正如世界上不存在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样,也没有总是有理的道理。如果真有这样的道理,它一定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我们更倾向于把哲学看作是“分析”道理的学问。
关于哲学的成见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还是让我们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问一问:什么是哲学?

什么是哲学?

本来,一门学科“是什么”即它的概念或定义乃是这门学科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然而恰恰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哲学家们至今尚未有定论。通常数学家们或者物理学家们不会在诸如“数学是什么”或者“物理学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上纠缠不休,哲学家们就不同了,恐怕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哲学的定义。为了避免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陷入哲学家们的争论因而迷失方向,我们先来看一看哲学这个概念的来源,或许对问题的解决有一些帮助。
我们随便翻开一本词典就会看到,哲学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hilosophia,由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意思是“爱智慧”。一般说来,举凡知道哲学的人都知道这个意思。然而,在这个人人皆知的词源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却并不是人人都了解的了。为什么哲学通常被看作是“智慧”的同义语,而其本义却不是“智慧””而是“爱智慧”呢?因为“智慧”之为“智慧”并不是“小聪明”,也不是一般所说的“明智”,它指的是宇宙自然之最深邃最根本的奥秘,标志的是一个至高无上、永恒无限的理想境界。所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才会说,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只适合神而不适合人,我们人只能爱智慧。由此可见,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与通常所说的知识是不同的: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追求和热爱智慧却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智慧本身,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虽然一切科学都比哲学更有用,但是唯有哲学是真正自由的学问。换言之,哲学家原本或者应该是最谦虚的人,他们知道人至多只能爱智慧而不可能占有智慧,因为人生有限而智慧是无限的,而且这种无限的理想境界属于“绝对的无限”,甚至不可能依靠人类的无限延续来实现,更何况人类能否无限延续下去也是成问题的。不幸的是,哲学家的“野心”逐渐膨胀,越来越大,即使古往今来的帝王将相都无法与之同日而语。帝王将相们的野心至多也就是称霸全世界,哲学家的理想却是要发现和破解整个宇宙的奥秘。所以,他们实在不甘心只是爱智慧。与此同时,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亦给予了哲学家以很大的鼓舞:既然自然科学可以成为普遍必然的真理性知识,那么作为一切科学的基础的哲学当然也不例外,而且更应该成为真理性的知识。于是,使哲学从“智慧之爱”变成“智慧之学”就成了哲学家们千方百计企图实现的梦想,虽然这个梦想因为违背了哲学的本性而注定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哲学与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来对比哲学的本性。
科学或自然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作为人类认识能力的产物,它以理性为基础,其成果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和实用性的技术。宗教所依靠的不是理性而是信仰,它们产生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亦即对宇宙的真实存在和终极奥秘以及包括人自己在内的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归宿和实在性的关怀或牵挂,因而宗教的对象是具有永恒无限之特征的超验的和理想性的存在,对于这样的对象是不可能通过认识来把握的,所以只能信仰。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居于科学与宗教之间:一方面它象科学一样属于理论思维,因而从根子上总是诉诸理性,另一方面它又象宗教一样起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追求热爱的是永恒无限的智慧境界。表面看来,与科学和宗教相比,哲学自有哲学的优越之处,因为科学知识解决不了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问题,而宗教则由于诉诸于信仰,所以缺少理论上的合理性。然而实际上,哲学的优越之处恰恰是它的局限所在:哲学既起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它的对象就一定是永恒无限的东西,那实际上是我们的认识能力亦即理性所难以企及的。结果,哲学既缺少宗教单纯诉诸于信仰的方便法门,同时又无法达到科学知识所特有的确定性,这就使哲学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它的问题几乎都是无法解答或者没有终极答案的难题,以至于20世纪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施坦说,“哲学问题具有这样的形式:‘我找不着北’”
哲学家们为什么会“找不着北”?
因为哲学的问题几乎都是一些无法解决没有答案的难题。
通常我们所说的问题其实可以分为“问题”和“难题”两类。所谓“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得到解决的,这样的问题有答案而且大多只有一个答案,例如1+1=2之类。难题就不同了。我们所说的“难题”一般是没有答案的,准确地说是没有唯一的答案,只能有各式各样不同的解答方式,由于这些解答方式没有一个可以最终解决问题,因而都是“平等的”或等值的。如果我们细心地想一想就一定会发现,人世间的事情实际上是难题多于问题的。
哲学问题不仅是难题,而且是难题中的难题。
从理论上讲,哲学所探讨的对象不是经验的对象而是超验的对象,例如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在、实体或本体,包括人在内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和归宿等等。当然,哲学也有比较具体和现实的问题,例如认识论、伦理学、历史哲学、社会政治哲学的问题,不过由于这些问题都属于最基本的问题,而越是基本的问题就越不简单,所以同样没有确定的答案。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我们都知道1+1=2,但是要想说清楚为什么1+1=2,并不简单。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况看,尽管2000多年来,哲学家们费尽千辛万苦企图使哲学成为科学乃至科学之科学,竭尽其所能来证明哲学是科学,但是他们的愿望无一不是落了空,哲学家们在所有的哲学问题上都是争论不休,从来就没有达到过一种科学知识应该具备的普遍必然性。于是,批评哲学的人就有了一件十分有效的武器,而维护哲学的人则多了一块治不好除不掉的心病。实际上,无论是批评哲学的人还是维护哲学的人,都误解了哲学的本性。我们以为,哲学不是科学,因而不能用衡量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哲学。更重要的是,哲学不是科学并不是哲学的耻辱,恰恰相反,倒是哲学优越于科学之处。如前所述,科学不过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科学自己不能决定它的目标或发展方向,如果我们要求哲学成为科学,那就意味着哲学也变成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倘若如此,文明发展的方向由什么来树立或确定呢?显然,就哲学的意义和地位而言,它应该担负起为人类文明树立和确定目标和发展方向的重任。所以仅仅就此而论,我们也不应该让哲学变成科学。
哲学不是科学,两者的“发展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在某种意义上说,科学的发展是“线性的”知识积累的过程,我们用不着非要了解一门科学的历史一样可以学习和利用它的成果,因为它的最新成果就凝聚在当下的某种载体之中,我们拿过来学就可以了。哲学却不是这样“进步”的。毫无疑问,现代人在知识的拥有量上比前人“进步”得多,随便一所医学院校的学生所拥有的知识,即使是医学始祖希波克拉底也难以望其项背,一个中学生所具备的数学知识亦可以超过几百年以前的大数学家,但是哲学就不同了。哲学史上几乎每一部哲学著作都具有晦涩难懂的特点,只有很少的人能够理解它们,不要说一般的人,不要说我们,即便是现当代的哲学大师也不敢说他们在思维水平上比柏拉图或者亚里士多德更高明。
为什么?
如果有一个问题,我们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有了唯一正确的答案,那么虽然前此以往的探索都具有历史的意义,但是在这个唯一正确的答案面前,它们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就知识而言,我们用不着理会它们,只需掌握这个正确答案就行了。然而,如果有一个问题是永远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只有各式各样不同的解答方式,那么在这些解答方式之间就不存在孰高孰底的问题,它们都超越了时间和历史,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可供后人选择的道路。换言之,由于哲学问题乃是永恒无解因而万古常新的难题,故而一切答案都不具有终极的意义,各式各样不同的解答方式都具有“平等的”的价值。在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不能掩盖柏拉图的光辉,黑格尔也不可能动摇康德的历史地位,由于他们把解决问题的某种方式发挥到了极致,便成了不可替代的“典型”,在哲学史上树起了一座座“里程碑”。这有点儿象文学的历史,例如“唐诗”和“宋词”:唐代是律诗的典范,后人写诗决超不过李杜;宋代是词的绝顶,后人很难觅得苏辛佳句。如果说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文学家们是将某一种艺术典型推向了顶峰,而哲学家们则是将一条思想之路走到了“绝境”。哲学家通常思想的都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他们思得也很“根本”,于是就把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推到了极端,后人若要解决问题就不可能再走老路,因为那条路已经被走“绝”了,他只好换一条路走。所以,哲学并不只有一条路而是有许多条路,任何一条路都不足以代表哲学本身,所有的哲学运思之路“综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一幅比较完整的哲学图画。换言之,哲学是由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那一条条思想之路构成的。
然而,如果哲学问题注定无法得到最终的解决,我们为什么还要追问这些难题?就此而论,哲学作为“智慧之爱”给我们带来的与其说是愉悦不如说是痛苦,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追求这种“智慧的痛苦”?

㈤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历史必然性:
其一,当时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机器工业的发展,为实现人类哲学的新变革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
其二,当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必要的科学基础。
其三,当时哲学发展的新成果,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其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具备了承担哲学新变革的主观条件。

㈥ 现代外国哲学的具体研究成果

与国内的总体情况相比,本研究室的工作位居领先地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对当代西方哲学思想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比如尚杰的法国哲学研究(《归隐之路》,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黄裕生的康德与海德格尔研究(《真理与自由》,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李洁的尼采研究(《尼采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等。
第二
加强了对外学术交流,与西方哲学家开展了有益的对话。“十五”期间,本研究室大部分成员都曾在国外进修、访问和讲学,与国外同行及哲学界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其中,江怡2002年赴哈佛大学、李河2001-2002年在哈佛大学、周国平2001年赴德国、徐友渔2002-2003年在英国和瑞典、李洁2002年赴德国、尚杰2000-2001年在法国、黄裕生2002年-2003年在德国、马寅卯2000-2001和2004年赴俄罗斯、李剑2005年赴美国。同时,我们邀请了十余位外国著名哲学家来所访问,包括美国哲学家罗蒂等人,并参加了在国外和国内举行的国际研讨会,在会议上发表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第三
我们的学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原有的优势学科得到了加强,并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我们研究室在国内哲学界的优势学科主要有现代英美分析哲学、欧洲大陆现象学和苏联俄罗斯哲学。近年来,我们加大了这些优势学科的发展力度:在英美哲学方面,江怡在当代英美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国内瞩目的成就,并在美国实用主义研究方面占据国内领先地位;我们从北京大学哲学系引进了新生力量,专门从事当代英美哲学研究,并长期与英美各大学的学者保持联系,将于2005年从美国引进一名专门从事分析哲学和逻辑哲学研究的博士;在欧洲大陆哲学方面,李河的解释学研究、黄裕生的海德格尔研究和尚杰的法国哲学研究在国内都属于领先地位,同时,我们还补充了一名新生力量加强对德法哲学的比较研究;在俄罗斯哲学研究方面,马寅卯的研究工作始终处于国内领先,他在继续对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研究的同时,加强了关于俄罗斯哲学对西方哲学影响的研究。另一方面,我们的研究领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主要表现在:开始了对当代英美政治哲学的研究工作,徐友渔的研究目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江怡也涉猎这方面的研究;对西方宗教哲学的研究被提到了议事日程,黄裕生通过对中世纪哲学的研究,开拓了当代宗教哲学研究的视野;开始了中西比较研究的思路,李洁对德国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比较研究已经开始引起国内的关注。
第四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在院所的统一安排下,我室广泛地组织和参与了各类对内和对外学术交流活动。我室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的组织者,承担着组织和联络全国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和教学方面的学术工作,历任学会的理事长是杜任之、汝信、涂纪亮、贾泽林,现任理事长为姚介厚,秘书长江怡,副秘书长尚杰、马寅卯。学会每年都要组织至少两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以及若干次专题研讨会等,为推进国内的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江怡目前担任中方委员会副主席、徐友渔为中方委员会委员的“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在促进中西哲学交流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得到了院所领导的重视。该学院目前是哲学所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

㈦ 对马克思哲学产生很大影响的三大科学成就

对马克思哲学产生很大影响的三大自然科学成就: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

对马克思哲学产生很大影响的三大哲学科学成就: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具有鲜明的政治斗争性质。在此以前,工人阶级有时也参加政治斗争,但在那些斗争中无产阶级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反封建斗争。而现在,工人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工人们从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处境,就必须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独立的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社会主义思想是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理论表现。早在十六七世纪资本主义兴起时,就出现了以英国人莫尔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又出现了以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更多的欧洲有识之士怀着急迫的心情,深入地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问题。教材正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放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下进行阐述的。

自然科学取得的许多新成果与社会科学领域里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
19世纪初,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与进化论学说等的发现或创立充分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本质及发展规律;这就为马、恩正确地认识世界,分析观察社会历史、创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奠定了科学基础。马、恩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与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合理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恩又批判地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学说,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从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㈧ 马克思主要成就

马克思对哲学的最大成就是将实践概念引入哲学,使哲学同现代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解放联系起来了,将这个哲学彻底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导致了唯物史观的产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马克思分析和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从而发现了剩余价值,指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而这个专政又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演变而来。
编辑于 2019-10-26
查看全部2个回答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马克思的杰出的成就有什么
马克思的杰出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发起科学社会主义,创立马克思主义,创建第一国际,发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唯物论),发表《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1、发起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由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理论组成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 2、创立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的学说。学说的范围包括政治、哲学、经济、社会等广泛的领域。是在批判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有益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3、创建第一国际 1864年10月5日,国际举行临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代表各国的委员,连同原已选出的委员,共50人;会议选出一个由9人组成的起草章程的专门委员会(小委员会)。马克思出席国际成立大会,并被选入临时委员会和小委员会。 在马克思的努力下,小委员会否定了G.马志尼的秘书P.沃尔弗和老宪章派J.韦斯顿提出的充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的纲领文件草案,粉碎了资产阶级分子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企图。 4、发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唯物论) 马克思认为哲学是人类思想的解放,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劳动阶级的生产劳动之上的,劳动阶级造就人类社会的“自然规律”。社会的发展从表面上看像是杂乱无章,其实它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内在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论与自己的唯物论做了扬弃,而成就了独出一格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在人类社会进化到资本主义时代以后,经过其自身可以预见的长度的时间的演变,人类必将因无产阶级的解放而彻底解放,完成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人类的生产模式也随之改变,全人类进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

㈨ 列宁在自然科学哲学方面的贡献是哪些在线等

列宁《哲学笔记》中的自然科学方法论问题

列宁《哲学笔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宝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部著作的中心内容是辩证法问题。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同时又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角度学习和研究这部伟大著作,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自然科学最一般的方法论。研究自然利·学的方法论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唯物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对自然科学的指导意义。 ’

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反复论述了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一致的原理。列宁认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列宁全集》38卷357页,下引本书,只注页码)又说; “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410)“逻辑学是和认识论一致的”(186)列宁认为这个三者一致的问题是 “极重要的问题”,是“问题的本质”。因为这是一个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根本问题。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决定着认识和思维的规律。认识和思维规律不是别的,正是客观事物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法作为客观事物全面发展的学说,反映到认识领域就是认识论,反映到思维领域就是逻辑学。只有三者一致,辩证法也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

程中成为科学的方法论,发挥自己的革命威力。如果三者不一致,那就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否定了辩证法的方法论作用,辩证法就变成了只是说明世界的工具。可是正像马克思指出的那样,问题不在于说明世界,更重要的还在于改造世界。一种哲学只能说明世界,不能用于改造世界,又有多大价值呢?因此,列宁关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一致的理论是唯物辩证法作为方法论,作为自然科学最一般的方法论的根本依据。

那末,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科学最一般的方法论有哪些指导意义呢?

1.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世界观,为自然科学提供认识世界的总观点、总方向,“为理论自然科学本身所建立起来的理论提供了一个准则”。(恩格斯《自然辩证法》28页)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216)。他的意思就是说,在各门科学中应当用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和认识问题。他在评述黑格尔关于有限和无限的辩证思想时指出“事物本身、自然界本身、事物进程本身的辩证法。”紧接着,列宁认为必须把这种辩证法的观点应用于原子和电子的关系,并且作出概括说“总之,就是物质的深远的无限性。”(114)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如矛盾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等,在我们分析自然科学理论问题的时候,都可以起到一个指路的作用。我国青年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在研究函数值分布论中两个主要概念一一亏值和奇异方向的时候,用对立统一观点作指导,认识到两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又经过艰苦的数学研究,求出了两者之间的数学表达式,取得了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这是很说明问题的。

2.唯物辩证法作为认识论,为自然科学提供了认识的武器,认识的方法,认识的路线。

自然科学是自然界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人脑对自然界的反映和认识的过程。这里就存在着一个认识规律的问题。列宁说: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181)又说:“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园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被变成(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那里去(在那里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

识论根源。”(181)很明显,正确地认识和掌握认识规律可以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减少错误,反之,不认识不掌握认识规律,就会走到错误和泥坑中去。唯物辩证法作为认识论,科学地阐明了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理论和实践、感性和理性、真理和谬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科学地揭示了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就为自然科学提供了认识武器,使自然科学遵循正确的认识路线向自然界的深度和广度前进。

3.唯物辩证法作为逻辑学,为自然科学揭示了思维规律,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法。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是通过思维形式进行的,是通过概念和范畴的体系来实现的。列宁说:“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全的反映,而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即概念、规律等等的构成、形成过程,这些概念和规律等等(思维、科学=“逻辑观念”)有条件地近似地把握着永恒运动着的和发展着的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性。”(194)又说:“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邦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190)列宁在肯定黑格尔反对把规律的概念绝对化、简单化、偶象化的时候,特地指出:“现代物理学应该注意这一点!”(158)为汁么要“注意”呢?就是因为自然科学在使用概念、范畴等思维形式的时候,必然会碰到思维规律的问题。懂得思维规律,就可以正确使用思维形式,否则就做不到。唯物辩证法作为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深刻地揭示了概念、范畴等思维形式的性质、特点及其在认识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辩证地阐明了思维形式之间的关系。掌握了辩证法,就可以运用概念和范畴去反映自然界的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我们说唯物辩证法对自然科学具有一般的方法论指导作用,当然决不意味着可以用哲学的一般议论去代替自然科学的具体的科学研究。四人邦的“代替论”既是反动的,也是荒谬 的。它根本破坏了哲学和自然科学的辩证关系,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一贯论述也是根本对立的。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就指出“辩证法的精神和实质”是“各种科学的经验的总结”(98) 黑格尔说: “逻辑的东西也只有当它成为科学的经验的结果时才能得到对自己的真正评价;这时对于精神来说它才是一般真理”“逻辑对于刚开始研究逻辑以及一般地刚开始研究各种科学的人说来是一回事,而对于研究了各种科学又回过来研究逻辑的人说来则是另一回事。”列宁批注说“微妙而深刻”要“注意” (97—98) 这就是要我们注意研究科学和技术的历史,注意总结和概括各门科学技术的成果。当代自然科学处于革命之中,这种革命不是发生在自然科学的某一个别领域、某一个别方面,而是发生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有全面的突破和迅速的发展。历史上,自然科学每一次划时代的发现都曾经改变了哲学的形式,当代自然科学的革命也将对唯物辩证法发生深远的影响。唯物辩证法只有不断总结当代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新经验,才能发挥自己作为自然科学一般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观察、实验、实践在自然科学方法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关于观察、实验和实践的论述不仅具有一般的认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意义。 '

观察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长期地系统地考察记录自然现象,基本上不改变所考察的对象,而在其自然状态下,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和仪器来接受自然界的种种讯息。列宁在辩证法十六要素的第一条中就指出:“观察的客观性(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在这里,列宁首先讲的是观察的根本指导思想的问题。我们是通过观察去认识、反映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和发展规律呢,还是企图从客观世界中随意地抓取一些材料来论证主观已有的结论呢,这是两种根本不同的认识态度和认识路线。第一种是从客观到主观的路线,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第二种是从主观到客观的路线,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遵循第一条路线,人的认识可以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做到观察的客观性;遵循第二条路线,人的认识只能歪曲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做不到观察的客观性。其次,列宁也告诉我们,在观察过程中如果只抓住一些实例和枝节,就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本身,达不到观察的客观性,相反,只有不停留在实例和枝节上,只有抓住自在之物本身才能达到观察的客观性。这就是说,我们在观察过程中收集的材料不应该是片面的,而应该是全面的;不应该是零散的,而应该是系统的;不应该是虚假的,而应该是真实可靠的;不应该是枝节的,而应该是本质的。我们只有在这种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真实可靠的材料的基础上才可能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科学发展史早已证明观察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现中的重要性,科学上的许多重要发现,往往直接来源于观察。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就是他毕生从事的天文观察的结果。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他远游海外,直接观察大自然,收集了大量资料之后作出的理论概括。当然,在观察中人的肉体感官有着一定的限度,自然界的许多奥秘单靠肉体感官是观察不到的,但是人类不断制造出现代化的观察工具,使人的视野不断向自然界广度和深度扩展。天文望远镜,射电天文望远镜邦助人的眼睛看得越来越远。近年来,由于卫星、火箭和高空气球等运载工具的发展,克服了大气层的屏障,很快地发现了X射线源、γ射线源、X射线暴和γ射线暴等天体新现象,使天文观测由原来的可见光和射电波段,扩展到包括 x射线、γ射线和高能粒子的全波观测。为研究和探索宇宙空间的物理过程,提供了更为完整的信息。 人通过这些观测, 可以看到一百亿光年的远处。 而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如高分辨率的透射式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百万伏特高压电子显微镜 ) 又邦助人类的肉眼看见越来越小的东西。

电子显微镜诞生才三十多年,人类就可以观察到大分子的内部结构和单个原子的现象。人类利用盖革计数器可以“听到”微观过程的一些“声音”,借助威尔逊云雾室、高能乳胶,甚至更现代化的气泡室、放电室等精密探测仪器,不仅能够观察到原子、原子核,而且能够观察到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的“足迹”。因此,在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中,观察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实验的方法,同单纯的观察不同,它是一种通过变革自然现象来暴露自然现象的本质、必然性和规律性的方法。科学实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自然科学的实践主要是科学实验。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多次论述了实验、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列宁说:“人给自己构成世界的客观图画,他的活动改变外部现实,消灭他的规定性 ( =变更它的这些或那些方面、质 ),这样,也就去掉了它的假象、外在性和虚无性的特点,使它成为自在自为地存在着的( = 客观真实的 ) 现实。” (235) 为什么人类在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时要通过科学实验呢,这是由自然界本身的特点和人类认识的特点所决定的。列宁从认识论上论证和说明了这些特点:“自然界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既是现象又是本质,既是瞬间又是关系”(223),而“人的意识、科学 ( ‘概念 ) 反映自然界的本质、实体,但同时这个意识对于自然界是外在的 ( 不是一下子简单地和自然界符合。” (200) 这样,直观的观察就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自然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观察得到,自然界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观察不到;自然界的本质、规律充分暴露了,我们就容易观察到,自然界的本质、规律没有充分暴露,我们就不容易观察到。而实验则不同,它可以邦助我们深入到自然现象的内部去认识;它可以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环境和条件,象超高温、超低瘟、超高真空、强中子源等,运用这些极端的条件进行科学研究,使科学不断向新的领域突破;它可以排除自然过程中不必要的非本质的因素,使过程的本质以比较纯粹的形态出现,突出某些关键性的因素,这样就便于对复杂的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揭示一般的生产实践中难以认识的自然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它还可以进行各种模拟试验,生产予制试验和替代试验,把自然现象或生产过程加以简化、缩小或加速,这样不仅能缩短研究时间,便于重复性地进行观察、测量,而且可以避

免不必要的损失, 少走弯路 。总之,实验可以使我们能够成功地认识和反映自然观象和规律。因此它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近代自然科学正是随着实验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就更是如此。许多研究都首先是在实验室里搞起来的,然后逐步推广到生产中去。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激光工业、航天工业、遗传工程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实验 、实践在自然科学方法论中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它们是自然科学理论的真理性标准,列宁说:“生命产生脑。自然界反映在人脑中。人在自己的实践中、在技术中检验这些反映的正确性并运用它们,从而也就接近客观真理”。 (215)又说: “人和人类的实践是认识的客观性的验证、准绳。”(227) 这是因为自然科学理论作为人脑对自然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否正确,在思维的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自然界本身也不会来告诉我们反映是否正确。而实践则不同。列宁说: “实践高于(理论的) 认识,因为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并且有直接的现实性的优点。” (230) 所谓“直接现实性” 就是指人们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同客观世界直接打交道。一方面人作用于客观世界,一方面又接受客观世界的反作用,于是正确地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理论就会使我们在实践中达到予定的目的,而错误的理论就会使我们在实践中失败。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然不意味着否认理论的指导作用。列宁说: “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机械规律和化学规律的区分 (这是非常重要的) ,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基础。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面向着客观世界 ,依赖于它,以它来规定自己的活动。”(200) 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理论的真理性标准是不同的两个问题 ,不能混为一谈 。但是必须认识到理论发挥指导作用的过程也仍然是一个受实践进一步检验的过程。如果认为经过实践证明为真理的理论再不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那岂不是认为这样的理论再不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了吗 ? 这就会从根本上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总之,实践 ( 包括实验)是自然科学认识的唯一源泉和真理性的标准,这是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根本观点。



辩证思维是自然科学方法论的一个基本内容。所谓辩证思维就是要按照辩证法来理解各种思维形式、逻辑手段、研究方法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善于辩证地使用它们。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论述自然科学中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时,重点也是这个问题。

1.分析和综合。列宁把分析和综合的方法看作是辩证法的十六要素之一。列宁说:“分析和综合的结合——各个部分的分解和所有这些部分的总和、总计。”(239) 客观事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都是部分和整体的对立统一。客观事物的这种辩证本质决定了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既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当对事物的认识尚处在分析阶段的时候,就难以进行综合,分析是综合的前提;当分析已经完成 ,就必须进行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必然发展 。列宁主张把两者结合起来 ,就是要求我们懂得辩证地使用它们。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也一再证明把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结合起来的重要性。以生物学来说,今天的生物学,一方面向微观方向发展,向分子生物学、量子生物学方向发展,越分越细;另一方面又向超分子、细胞、群体和生态方向发展,越来越广。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只有把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避免历史上时而偏重分析、时而偏重综合而带来的错误倾向,使生物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

2.科学抽象,抽象上升为具体。科学的抽象就是把现象中个别的 、不同的 、偶然的和变动的因素撇开,把一般的、共同的、必然的和稳固的因素抽取出来,形成概念、判断和理论。

科学抽象比感觉更深刻地反映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性 ,在自然科学中是极为重要的认识手段。列宁说;“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它不是离开——如果它是正确的——真理,而是接近真理。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及其他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 (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 抽象 ,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 (181) 现代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 ,理论物理 、应用数学的概念和方法日益渗透到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中去,人们在大量实验工作的基础上,用越来越抽象的数学工具表达物质运动规律 。许多大型工程和国防尖端项目,也都需要事先用物理的 、数学的方法进行理论设计,这是自然科学理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

志 ,而由于发展和推广了大型计算机 ,使复杂方程的计算结果越来越接近实际情况。因此,这种抽象表面上远离了自然界而实际上更深刻、更正确 、更完全地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性。

当然,经过科学抽象得到的东西,是摆脱了现象的本质,除去了偶然形态的必然性,从多方面联系中抽取出来的一个方面,同现实的具体相比,不是那么丰富多采,不是那么活生生的,为了在思维中把握客观的具体,就必须由抽象上升为具体,在思维中复制和再现作为具体对象的一切特点、方面和关系的完整体系。列宁说:“身体的各个部分只有在其联系中才是它们本来应当的那样。脱离了身体的手,只是名义上的手 (亚里士多德) 。” (217) 又说“一般的含义是矛盾的;它是僵死的,它是不纯粹的,不完全的等等,而且它也只是认识具体事物的一个阶段,因为我们永远不会完全认识具体事物。一般概念规律等等的无限总和才提供完全的具体事物。”这是因为抽象的过程主要是借助于分析达到的,是在分析基础上的抽象,而抽象上升为具体的过程则主要表现为综合的过程,是在综合基础上的上升。于是

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成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把具体复制出来。很明显,科学的抽象和从抽象上升为具体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所不可缺少的两种认识方法,只有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才能在思维中再现客观的具体事物。

3.归纳和演绎,类比和假没。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形式,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形式,类比推理则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形式,而假设就是利用现有资料进行外推的一种形式。

列宁说:“从最简单的归纳方法所得到的最简单的真理,总是不完全的,因为经验总是未完成的。由此可见:归纳和类比的联系——和推测 (科学予见) 的联系 ,一切知识的相对性,以及认识每前进一步所包含的绝对真理。” (191) 这就是要我们看到这些推理形式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各自所占有的地位以及各自的局限性。归纳推理在认识上有着重大的作用,因为人的认识总是从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开始,科学史上许多重大发现就使用了归纳法。但是它是以同类事物中共同的不变的特征、属性、关系为对象的,而当问题涉及到这些特征、属性和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时,它就无能为力了。演绎推理在认识中也有着重大意义。恩格斯说:“思想的首尾一贯性在任何时候都应当邦助还不充分的知识继续前进。”首尾一贯性就是要坚持普遍的原则、定律,运用演绎法来认识未知的东西。科学史上许多重要成果是使用了演绎法得到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以及它的数学形式——黎曼几何) 主要是运用了演绎的各种逻辑方法和数学方法得到的。但是演绎法的大前提的正确性是要依靠其他方法来证明的,它的推理是以普遍、特殊、个别之间的一致性为依据的,而在三者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单靠演绎就无法解决了。类比推理是形成科学假说的一个常用的方法。假设是理论的予制品,是发展科学理论的必要途径。在类比、假设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科学的想像和幻想。列宁说“ 幻想是极其可靠的品质。” (《列宁全集》33卷282页) 科学幻想可以超越现实材料的限制,省去中间推理步骤,提出科学未来目标,推动科学发展。类比、假设是以事物的属性、关系有普遍性、相似性为依据的,而以特殊性、差别性为其使用的界限,超出了这种使用的界限,类比就会导致错误。正因为归纳和演绎、类比和假设有着各自的作用范围,它们都只是在认识总过程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发挥其作用,因此列宁在《哲学笔记》中非常强调这些推理形式之间的辩证联系和转化,认为只有依靠这些推理形式的联系与转化才能全面地反映客观世界。列宁说:“类比推理(关于类比的推理)向关于必然性的推理的转化——归纳推理向类比推理的转化——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向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的转化,——关于联系和转化〔联系也就是转化〕的阐述,这就是黑格尔的任务。” (192 ) 列宁这里说的“黑格尔的任务”就是指辩证法、辩证逻辑的任务。我们也可以说是自然科学方法论的任务。

4.辩证地理解和使用概念。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对概念的内在矛盾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运动规律作了深刻的分析。概念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反映着客观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但是任何一般都只是个别的一个方面、一个部分,都只能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这样就形成了一般和个别的矛盾;概念作为事物相对稳定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有着概念的确定性,可是事物的稳定是相对的,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概念要反映这种运动,就必须是灵活的,可变的,这就形成了概念的灵活性和确定性的矛盾。概念作为客观对象的主观映象,它的内容是来自客观的,可是它的形式又是主观的,思维的,这就形成了概念的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矛盾,概念的这些内在矛盾规定了它的辩证本性。

列宁不但强调辩证地理解概念的本性,而且非常重视运用概念的艺术。列宁说:“概念不是不动的,而就其本身,就其本性来讲=转化” (243) 又说:“概念的全面的、普遍的灵活性,达到了对立面同一的灵活性,——这就是问题的实质所在。这种灵活性,如果加以主观的应用=折衷主义与诡辩。客观地应用的灵活性,即反映物质过程的全面性及其统一的灵活性,就是辩证法,就是世界的永恒发展的正确反映。”(112) 所谓运用概念的艺术,就是指辩证地使用概念,客观地应用概念的灵活性。

运用概念的艺术,恩格斯认为不是天生的,而是自然科学和哲学两千年发展的结果。列宁在《哲学笔记》中两次提到了恩格斯这个观点,就是告诉我们只有从学习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史中才能掌握这种艺术。

综上所述,列宁《哲学笔记》中关于科学方法论的思想是异常丰富的。我们应该打开这个宝库。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为科学方法论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我们应该把学习《哲学笔记》的科学方法论思想同现代自然科学的实际结合起来,为丰富和发展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作出贡献。

阅读全文

与哲学新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汇报 浏览:314
横滨商标印刷有限公司 浏览:28
珠吉转让 浏览:191
商业住房贷款年限55岁 浏览: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