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王珂的主要奖励
1 西北师范大学1993-1994年度教学科研双骨干称号,享受特殊津贴。
2 西北师范大学1994-1995年度教学科研双骨干称号,享受特殊津贴。
3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1997年度优秀青年教师。
4 福建师范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99)。
5 福建师范大学九五科研优秀成果奖(2001)。
6 福建师范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科研先进个人(2001)。
7 北京师范大学第一届京师杯学术之星评比奖(2001)。
8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杯学术科研节研究成果二等奖(2001)。
9 福建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3)。
10 第五届全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奖评论奖(2003)。
主要课程: 新诗创作;新诗研究;诗歌文体学导论。
B. 张向前的主要获奖
独立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10
独立获中国人才研究会第四届人事人才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2011
获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授予优秀论文二等奖,2012,排名第一
独立获国家人事部授予“第五届全国人事人才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
获国家商务部授予2012∕2013年度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2013,排名第一
主讲《组织行为与领导力》获全国大学素质教育优秀通选课,2014,排名第一
获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排名第一
独立获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第八届福建省科技工作者优秀建议提名奖,2011
独立获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第六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5
独立获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社科联、福建省人事厅联合授予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2010
独立获厦门市人民政府授予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2013
获中国人才研究会授予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2010,排名第一
独立获华侨大学优秀教材三等奖1项,2010
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次(2009)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1项,2009,排名第一
获福建省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2009,排名第一
获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2013,排名第一
获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6项,2013,排名第一
独立获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2011
独立获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5项,2011
独立获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2008
独立获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2008
独立获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2项,2008
独立获福建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授予优秀建言三等奖1项,2011
独立获福建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授予优秀建言优秀奖3项,2011
获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授予2012年度全省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3
获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授予2011年度全省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2012
获华侨大学教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2009,排名第一
获华侨大学精品课程“组织行为学”1项,2010,排名第一
获华侨大学教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2009,排名第二
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授予优秀论文一等奖,2009,排名第一
获福建省公务员局授予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2009,排名第二
独立获福建省公务员局授予优秀论文优秀奖1项,2009
独立获福建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授予优秀建言二等奖,2010
独立获福建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授予优秀建言优秀奖,2010
获福建省委宣传部授予优秀论文特等奖1项,2009,排名第一
获福建省委宣传部授予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2009,排名第一
独立获福建青年五四奖章,2007
入选福建省优秀青年人才人选,2007
入选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人选,2011
独立获国际管理学会授予“杰出人力资源管理奖”,2007
独立获福建省人事厅福建省农业厅中共福建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联合授予优秀论文奖,2007
独立获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社科联、福建省人事厅联合授予第四届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名奖共5名)
独立获福建省科学界联合会授予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07
独立获中共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事厅、农业厅授予优秀论文奖,2007
独立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13所高校联合授予联校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论文奖1项,2005
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13所高校联合授予联校优秀论文奖1项,排名第一,2007
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13所高校联合授予联校优秀论文奖1项,排名第一,2001
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优秀成果,排名第一,2006
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授予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排名第一,2007
获泉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共10名),2006
获泉州市新长征突击手,2006
获国立华侨大学教学优秀特别奖,2007
获国立华侨大学科研优秀特别奖,2006
获国立华侨大学科研优秀特别奖,2005
获国立华侨大学科研优秀特别奖,2003
获国立华侨大学优秀科技园丁,2006
获华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届科研优秀特别奖,2001
获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首届教学优秀特别奖,2005
获华侨大学首届研究生优秀特别奖,2001
近年来,另参加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多项,获各级学会论文奖多项。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科技作品”、“管理者挑战赛”等获一二三等奖10余项。
C. 潘懋元的获奖情况
潘懋元等:《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研究》,2001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潘懋元等:《高等教育学》,于1987年4月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科研项目优秀奖,于1987年10月10日获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基金教育学优秀奖,于1988年1月27日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于1989年9月获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理论著作优秀奖。潘懋元、罗杞秀:《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家杨贤江》,于1987年10月获中国杨贤江基金会荣誉奖。潘懋元等:《杨贤江教育文集》,于1987年10月获中国杨贤江基金会荣誉奖。潘懋元:《高等教育学讲座》,1989年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专著一等奖。潘懋元、邬大光:《中国发展地区性高等教育的理论探讨》,1990年12月获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科研优秀论文二等奖。潘懋元:1991年4月22日获厦门“建文资深教师奖励金”。潘懋元:《正确对待商品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冲击》,1991年获光明日报社等单位评选的优秀高教论文奖。潘懋元: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潘懋元:《市场经济冲击与高等教育抉择》,1993年8月23日获福建省高教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993年12月24日获中国高教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潘懋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1995年10月获国家教委人文社科一等奖。潘懋元:1995年获优秀博士生导师。潘懋元等:《学习-研究-教学实践三结合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1996年12月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潘懋元:《高等教育改革与市场经济》,1996年获国家教委社科优秀论文二等奖。潘懋元等:《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文化选择与创造》,1998年1月15日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潘懋元等:《现代高等教育思想的演变——从20世纪到21世纪》,2009年获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荣誉奖。潘懋元等:《学术沙龙:情理交融中的人才培养实践》,2009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D. 王美今的成果
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2006—2008)
2.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与广东产业竞争力》(2006—2009)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2003—2005)
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证券市场‘内部人’交易的信息披露机制研究》(2001—2003)
5.广东省2002年软科学项目《广东省与上海、江苏等省市的竞争力比较研究》(2002—2003)
6. 国家统计局 《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监测指标体系》(1998—2000)
7. CCUIPP项目The Index System for Macroeconomic Indication in Preventing
Banking Crisis (1998—1999) 主要的学术论文:
[1] 王美今、林建浩、余壮雄,《中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行为特性识别:“兄弟竞争”与“父子争议”是否并存?》,《管理世界》2010年第3期
[2] 胡毅、王美今、余壮雄,《面板协整检验有限样本性质的模拟比较》,《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
[3]胡毅、夏晓华、王美今, 《The effects of cross-section dimension n in panel co-integration test》,《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2010年4月,SCI
[4]马健、王美今,《一种估计连续策略博弈的两阶段方法》,《统计研究》2010年第6期
[5 ]余壮雄、王美今,《基于准残差的Panel协整检验》,《统计研究》2009年第2期
[6 ]李捷瑜,王美今, 《FDI、技术进步与就业:国际经验的启示》,《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7 ]杨扬、余壮雄、王美今,《FDI的就业效应》,《经济学家》2009年第5期
[8] 王美今、钱金保,《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6期夏晓华、[9]王美今,《竞赛中的最优奖励:一个拍卖分析框架》,《经济学季刊》2008年第1期
[10] 夏晓华、王美今,《基于中国债券拍卖的信息传导、随机冲击与收益比较》,《经济科学》2009年第1期
[11] 王美今、余壮雄,《协整检验的DGP识别》,《统计研究》2007年第7期
[12] 王美今、余壮雄,《IV估计的大样本性质——基于二维参数空间的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
[13] 孙建军、陈耕云、王美今(通讯作者), 《证券交易中处置效应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7年第3期
[14] 徐现祥、李郇、王美今,《区域一体化、经济增长与政治晋升》,《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4期
[15] 李传乐、 王美今,《SV模型的模拟GMM方法》,《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版)》2006年第6期
[16] 李传乐、 王美今,《我国时变风险溢价潜变量模型研究》,《统计研究》2006年第6期
[17]王美今,《我国基金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基于交易帐户数据的持续期模型研究》,《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6期
[18] 李捷瑜、 王美今,《上市公司的真实投资与股票市场的投机泡沫》,《世界经济》2006年第1期
[19] 王美今、孙建军,《中国股市收益、收益波动与投资者情绪》,《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20] 孙建军、王美今,《股市政策对个体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行为金融理论对我国股市低迷现状解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21] 张勇、王美今,《中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成本研究——我国企业年金税收支出的精算统计分析》,《统计研究》2004年第8期
[22] 李广众、王美今,《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中国案例研究及国际比较》,《统计研究》2003年第1期
[23] 李广众、王美今,《市场操纵与证券市场弱式有效性》,《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
[24] 李勇、王美今,《内部人交易信息披露规则与市场交易操纵》,《中国经济问题》2003年第5期
[25] 王美今、王华,《基于GARTH-t的上海股票市场险值(Value-at-risk)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3期
[26] 王美今、沈绿珠,《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转移效应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8期
[27] 王美今、沈绿珠,《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效应》,《统计研究》2001年第8期
[28]王美今、张松,《中国新股弱势问题研究》,《经济研究》2000年第9期
[29]周伏平、王美今,《体制改革以来城乡居民储蓄行为差异的实证研究》,《统计研究》1997年第1期
[30]王美今、陆金海,《我国股票市场投资组合的实证分析》,《预测》1996年第3期
[31] 叶信才、王美今《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预测》1996年第9期
[32] 沈绿珠、王美今《利用外资、区域储蓄和投资结构问题研究》,《中国经济问题》1998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投资与证券)1999年第4期全文转载
[33] 朱平辉、王美今,《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波动》,《中国经济问题》2000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0 年第6期编入“报刊辑览”
[34] 王美今《协整技术建模与局部调整假设》,《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5年第12期
[35] 王美今《第50届国际统计大会议题综述》,《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
(统计)1996年第2 期全文转载
[36] 王美今《 我国国际收支变动的经济效应分析》,《中国经济问题》1996年第5期
[37] 曾五一,王美今《 我国通货膨胀率的测算》,《统计研究》1989年第6期
[38] 王美今《厦门市技术进步率的测算》《统计研究》1988年第6期
[39] 王美今《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消费函数的演变》,《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年第12期
[40] 王美今、曾五一《我国通货膨胀分配效应的定量分析》,《统计研究》1991年第5期
[41] 曾五一、王美今《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价格变动影响模型》,《统计研究》1992年第2期
主要学术奖励:
1.2009年,“分层定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与实践改革”,获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山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 2008年, 《协整检验的DGP识别》获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广东省统计局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3. 2007年,《中国股市收益、收益波动与投资者情绪》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 2006年,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伍沾德伉俪杰出贡献奖
5. 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三等奖
6. 2005年,《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中国案例研究及国际比较》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7. 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波动》获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8. 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获广东省统计局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9. 2002年,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董事会优秀教学奖
10. 2001年,《统计学原理》获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学优秀教材一等奖
11. 2000年,《统计估算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获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12. 2000年,《经济预测与决策》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3. 1998年,《体制改革以来城乡居民储蓄行为差异的实证研究》获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14. 1998年,厦门大学清源奖
15 1995年,The Application of Cointegration and Dynamic Time SeriesModel获福建省统计局统计科技进步一等奖
16. 1995年,厦门大学研究生优秀学位课程奖
E. 许总的获得荣誉
1.1988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第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1990年获江苏省首届文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缺一等)。
3.1994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1997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5.1997年首批入选为“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6.1998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7.2001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8.2003年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福建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9.2004年获华侨大学教学优秀特别奖。
10.2004年获华侨大学师德标兵称号。
11.2008年获华侨大学教学名师称号。
F. 屈文洲的主要成就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工商管理组)秘书
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
福建省青联委员
厦门市机关青联常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通讯评审专家
《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金融研究》、《南开管理评论》、《金融学季刊》和《中国金融评论》审稿人
《中国工业经济》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兼任多家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独立董事和公司财务顾问
中国证监会专家师资库成员
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企业培训中心培训班授课教师
中国人民大学EMBA(金融)、华南理工大学EMBA客座教授
所获奖项
1. 2009年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一等奖
2. 2008年荣获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
3. 2007年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4. 2007年厦门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5. 2007年荣获第四届中国金融学年会优秀论文奖(三等奖)
6. 2007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7. 2007年度厦门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
8. 2006年荣获厦门大学中国建设银行科研奖
9. 2006年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10. 2006年度“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11. 2005年荣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二等奖
12. 2005年荣获《深圳证券交易所2004年度优秀研究报告》二等奖
13. 2003年荣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4. 2003年荣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5. 2003年荣获《厦门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
G. 马重奇的荣誉奖励:
1. 1995年论文《清代吴人南曲分部考》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二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 1996年度荣获福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
3. 1997年度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全国高等院校教师奖三等奖。
4. 1998年专著《漳州方言研究》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5. 2000年专著《汉语音韵学论稿》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6. 2002年11月荣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7. 2002年8月荣获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福建省优秀专家称号”。
8. 2003年专著《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9. 2005年编著《福建人学习普通话指南》获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0. 2005年专著《清代漳州三种十五音韵书研究》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1. 2006年专著《清代漳州三种十五音韵书研究》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12. 2007年12月获“全国首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
13. 2009年《汉语史系列课程的传承与创新》获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4. 2009年专著《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15. 2010年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
16. 2010年获福建省优秀教师。
17. 2011年1月获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考试考务工作突出贡献奖”。
18. 2013年专著《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获教育部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19. 2013年专著《明清闽北方言韵书手抄本音系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20. 2013年入选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
H. 徐志箴的主要成果
自2002年以来,获得20多项国家人社部、福建省政府等省部级、全国性科研成果奖。其中: (一)5项福建省政府颁发的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等。 1、2003年11月《福建社会保障研究》获得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2005年11月《福建社会保障建设》获得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2007年12月《福建扩大就业研究报告》获得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4、2007年12月《福建省创新就业培训模式研究报告》获得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5、2011年12月《海峡西岸统筹城乡就业研究报告》获得福建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国劳动论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国人才发展论坛三等奖1项、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优秀论文奖3项。是目前福建省唯一一位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中国劳动论坛、中国人才发展论坛、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的“三大论坛”连续得奖的获奖代表。同时也是全国目前为止,在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三大论坛”获奖者。 1、“中国劳动论坛”获奖情况 (1)2007年第二届中国劳动论坛,论文《完善制度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战略选择》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文评选第一名,一等奖空缺)。 (2)2008年第三届中国劳动论坛,论文《统筹城乡就业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问题研究》获得优秀论文三等奖。 (3)2011年12月第四届中国劳动论坛,论文《家庭服务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权益保障研究—基于福建的实证研究》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二等奖。 2、“第二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获奖情况2012年6月15日,论文《家庭服务业人才创业培养和从业技能培训的实务性政策研究——基于福建的实证研究》在第二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三等奖。 3、“中国社会保障论坛”获奖情况 (1)2006年9月第一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33个国家部委主办)征文,论文《和谐社会与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获得优秀论文奖。 (2)2008年10月第三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征文,论文《中国社会保障网论》获得优秀论文奖。 (3)2008年10月第三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征文,论文《城乡流动性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与就业关系问题研究》获得优秀论文奖。 (三)全国一级学术研究机构研究成果奖10多项。包括:2007年中国劳动学会(五年换届)科研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2011年中国人才研究会(换届)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2008年中国职业协会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等10多项有关国家人社部、中国劳动学会、中国人才研究会、中国职业协会等部委颁发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等。在全国一级科研学术机构的获奖情况如下(部分): 序获奖时间获奖类型获奖作品作者情况12007年6月1日中国劳动学会全国劳动学会系统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五年一届,全国共5项)。《福建社会保障研究》(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报告)独立编写者22007年6月1日中国劳动学会全国劳动学会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五年一届,全国共20项)。《福建省扩大就业研究报告》(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报告)独立编写者32008年中国职业协会科研成果一等奖。《福建省创新就业培训模式研究报告》(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报告)独立编写者42008年中国职业协会科研成果三等奖《福建就业教育教程》(2006年试用版)独立编写者52010年2月22日 2009年全国人事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08年度全省优秀人事调研成果一等奖《加快人才派遣业发展研究报告》统稿人、主要撰稿人62011年10月19至20日中国人才研究会“中国人才研究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四年一届),获得第四届全国人事人才研究成果奖二等奖《海峡西岸统筹城乡就业研究报告》项目负责人、统稿执笔人 (四)完成7项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4项重点项目及3项一般项目),20多项省委、省政府、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公务员局、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等有关部门布置的研究课题工作,编写600多万字的课题报告和100多篇的论文及《国民信息化论》《福建社会保障建设》《福建就业教育教程》等3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著作。 (五)从2006年至2012年,主持承办历年福建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论坛:“海峡西岸扩大就业制度建设论坛”、“和谐就业制度建设论坛”、“海峡西岸就业和社会保障论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论坛”、“社会管理创新与劳动保障管理服务论坛”、“城乡平等就业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论坛”。
I. 刘海峰的主要获奖情况
《中国科举文化》(个人专著),2013年3月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 奖2007年10月被评为湖北省“十大精品图书”。《科举学导论》(个人专著),2009年9月获第五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7年12 月 获福建省第七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2007年12月获厦门市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2007年10月被评为湖北省“十大精品图书”。《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第一著者),2012年10月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011年12月获 福建省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科举史》(第一著者),2011年9月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考试发展史》(第一著者),2006年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3年获福建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高考改革的理论思考》(个人专著),2009年10月获福建省第八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科举制与“科举学》(个人专著),2005年获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唐代教育与选举制度综论》(个人专著),1994年12月获全国第一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奖《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个人专著),1999年10月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福建教育史》(第一著者),1997年9月获福建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科举学”----21世纪的显学》,2000年12月获福建省第四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三论坚持统一高考》,2000年6月获厦门市第四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科举学”发凡》,1997年3月获厦门市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独立作者),2003年获厦门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学优则仕:教育与科举》(第一著者),2005年获厦门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比较研究》(主编),2003年获厦门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科举史》(第一著者),2005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高考改革中的全局观》,2011年11月被评为《教育研究》创刊30周年优秀论文。《高考改革何去何从》,2011年11月被评为《教育研究》创刊30周年优秀论文。199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资助。2002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2002年获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入选2012年度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资助计划。入围新浪网“2005年度文化人物”。2007年获厦门大学“南强奖” 。1988年获厦门大学嘉庚奖。
J. 林继中的主要学术成果
1991 年获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回号,1997年获“福建省答师范教育工作优秀工作者”称号,2002年获“福建省优秀专家”称号。多次获得福建省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三届)、二等奖(第五届)、三等奖(第一届、第二届、第四届),完成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课题二项:《历史唯物主义与文学方法论研究》,《文化诗学的中国化及其实践》。主要著作有《中晚唐小品文选(注译)》、《文化建构文学史纲(中唐一北宋)》、《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唐诗与庄园文化》、《诗国观潮》、《中国佛教名山胜地寺志》、《唐诗:日丽中天》、《栖息在诗意中——王维小传》、《文学史新视野》、《杜诗选评》、《文化建构文学史纲(魏晋一北宋)》、《激活传统——寻求中国古代文论的生长点》等多部学术专著,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州学刊》、《厦门大学学报》、《文艺理论研究》、《文史哲》、《中国文哲专刊》、《东南学术》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研究领域涉及古代文学、文艺理论等,是海内外知名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