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多哈回合的成果

多哈回合的成果

发布时间:2022-01-30 13:08:18

Ⅰ 多哈回合中拉米案文是什么

首先我们请专家先谈一谈“多哈回合谈判”的历史背景。

中方谈判代表:今年7月20日-31日,WTO总理事会及会前多双边磋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这轮谈判是继2003年9月坎昆会议失败后WTO最重要的一次谈判,目标是完成坎昆会议没有解决的问题,即就WTO多哈发展议程下一步工作确定谈判框架和基本要素。经过艰苦的马拉松式谈判,WTO终于在8月1日凌晨就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贸易、贸易便利化和发展问题达成框架协议。

多哈发展议程是继乌拉圭回合之后,WTO发动的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2003年的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坎昆会议),由于各方分歧严重而破裂,多边贸易体制陷入了危机之中。

坎昆会议后,多哈发展议程谈判实际上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美、欧指责发展中国家应为坎昆会议的受挫负责,美国甚至威胁将把注意力从WTO转移到双边和区域合作。这种强硬立场使美国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形象受到损害,在发展中国家纷纷表示愿意努力恢复谈判进程的情况下,美国受到世界舆论的压力越来越大。此外,对美而言,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安排毕竟有其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替代多边贸易体制的作用。同时,推动包括农业在内的贸易自由化符合美自身利益,美、欧就农业问题达成妥协只是权宜之计,美国还是希望推动多哈发展议程谈判按照其原来的设想取得进展。在此情况下,从自身利益考虑,美、欧对恢复谈判的态度是先冷后热,从坚持坎昆会议上的僵硬立场到调整策略,重新为谈判恢复展开斡旋。2004年1月11日,美国贸易代表佐立克致信各WTO成员部长,提出不要让2004年成为“失去的一年”,呼吁各方为推动多哈发展议程谈判而共同努力。

美国在多哈发展议程谈判开始时在农业问题上的立场较为激进,但在坎昆会议前与欧盟进行了妥协,遭到主张农产品自由化的WTO成员的抨击,称这一妥协毒化了谈判空气,以“20国协调组”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最强烈的一个要求就是应就最终取消出口补贴确定期限。坎昆会议后,美国明确提出赞成就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确定最后期限,这表示美将回到2002年的较为激进的立场,也标志着“美、欧农业联盟”的解体。同时,美国一方面向发展中成员示好,一方面试图加以分化,表示愿意给予发展中国家特殊和差别待遇,例如在农业方面明确提出应有一个方法处理发展中国家非常有限数量的特殊产品,在非农产品方面公式减让和部门减让上对发展中成员显示一定灵活性,在服务贸易方面表示争取在发达和发展中成员有共同利益的部门取得较大进展。同时要求经济发展能力较强的发展中成员应进行大幅的市场开放,且特殊和差别待遇条款不能自动适用于所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在某一部门“极具竞争力”的国家。

欧盟在坎昆会议受挫中失分最多,虽然欧盟在农业和新加坡议题上做出了一定的让步,但并未换取其他成员作出相应的反应。欧盟在坎昆会议后表示要求对多边贸易体制进行反思,并一度表示其在坎昆会议上的出价不再有效。但欧盟十分清楚,长期维持这种强硬立场不符合其利益。一是欧盟是多哈议程的主要倡导方,为谈判的启动投入了大量的政治资本,欧盟希望借重WTO与美国争夺世界经济的主导权,多边进程长期受阻不符合欧盟利益;二是与美国侧重市场准入相比,欧盟相对而言更希望在有关规则的谈判中反映欧盟的利益,欧盟已将其关注的贸易与环境、新加坡议题等新议题列入谈判议程,谈判陷入僵局使其无法在这些领域实现其目标。因此,经过几个月的内部讨论后,拉米于2003年12月2日提出了欧盟新的立场文件,在一些具体议题上表现出灵活性,对欧盟的立场做了调整,重新承诺致力于多边进程,这一立场文件得到其成员部长和欧洲议会的支持。同坎昆会议期间欧盟立场相比较,欧盟的新立场有以下几点:在新加坡议题上采取灵活的态度。欧盟正式表示可接受将所有新加坡议题与一揽子谈判脱钩,各方采取自愿参与方式进行谈判,谈判结果也可有选择地适用。建议先就贸易便利化和政府采购透明度进行工作,但不同意将任何议题从WTO中“放弃”。这一立场与以往欧盟要求全部启动新加坡议题谈判有了一定的灵活性,但与发展中成员,特别是发展中成员核心集团的要求(仅就贸易便利化模式问题进行工作,放弃其他三个议题)仍有较大差距。在其他欧盟关注的议题上降低期望值。欧盟在贸易与环境、葡萄酒和烈性酒的多边通报和登记制度等谈判受到来自美国等发达成员和多数发展中成员的抵制,谈判进展一直缓慢。在欧盟新的立场中,欧盟仅对这些议题表示了笼统的关注,立场相应软化。但是,在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方面,欧盟和美国的立场是一致的。在农业问题上欧盟一方面重申愿意在发展中成员感兴趣的一些产品上取消出口补贴,另一方面有将其让步与其他成员的让步挂钩;在非农和服务贸易中继续强调必须实现大幅的市场准入,特别是发展中成员之间应该大幅降低市场准入门坎。 而对于发展中成员关注的实施和特殊和差别待遇问题,欧盟未做实质性反应。此外,欧盟提出,应该考虑给予最不发达成员自由的市场准入,意在在发展中成员之间制造矛盾,以转移其在开放农业市场上承受的压力。

坎昆会议后,很多发展中国家表示支持尽早恢复多边进程,并拒绝美、欧的无端指责。2003年10月,在泰国的推动下,APEC贸易部长呼吁在德贝斯案文基础上重新启动谈判;非洲集团在开罗部长会议上也呼吁尽快恢复谈判;拉美成员部长们也在集会时表示支持谈判尽快恢复。

发展中国家针对美、欧在坎昆会议前组成的农业联盟而成立的“20国协调组”,多次表示希望加紧工作推动谈判取得进展;重申了“20国协调组”愿意为多哈回合、特别是农业领域的成功做出贡献。

在各方均对推动多哈谈判表现出积极的意愿后,争取在2004年7月底就主要议题达成框架协议,逐渐成为WTO成员努力的目标。

问:多哈回合谈判的内容有哪些?各方的立场和主要分歧是什么?

答:总起来说多哈发展议程的谈判涉及三方面问题:第一是发展问题。第二是市场准入问题,如农业、非农产品和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开放,取消各种限制和壁垒的问题。第三是修改和制定规则的问题,如关于反倾销、反补贴规则及争端解决机制规则的修改和完善、对区域自由贸易安排规则的完善、对环境保护以及对可能启动的“新加坡议题”规则的制定。

欧盟是这轮谈判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它对环境及“新加坡议题”方面规则的制定极为重视,志在必得。各个领域尤其是非农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也是欧盟要力争达到的目标。日本、韩国、瑞士、挪威等国与欧盟的立场比较接近。美国的重点在各个领域的市场准入,它特别强调在这方面一定要达到高标准。它在农业补贴方面与欧盟一样是被重点批评的对象,在规则制定方面并不积极。但它表示如果在市场准入方面能有大的改善,就可以考虑在农业补贴方面作出改革,并在规则制定方面表现得更为积极。

“凯恩斯集团”认为农业是这一轮谈判的核心议题,在农业问题上如果没有进展,其他议题将不会有什么积极成果。它们强调在农业谈判中的三大支柱(市场准入、出口竞争与国内支持)都要达到高标准,要彻底改变国际农产品贸易严重扭曲的状况,促进国际农产品的公平贸易。

由于美国在市场准入方面与“凯恩斯集团”的观点比较接近,因此“凯恩斯集团”重点抨击的对象是欧盟和日本等农业补贴严重的发达国家。该集团对其他议题的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谈判的进展情况。

印度、肯尼亚、南非、巴西和中国等发展中成员,关注发展问题及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问题。它们强烈要求改变目前在WTO内存在的不平衡状况,要求改变对发展中成员特别是最不发达成员的待遇,对美国阻挠知识产权和公共健康问题的解决提出强烈批评,对欧盟、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巨额农业补贴表示强烈不满,要求在新一轮谈判中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上述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很难指望发展中成员在市场准入、环境和“新加坡议题”上作出让步和承诺。请采纳为最佳答案

Ⅱ 多哈回合是什么东西,谈的什么内容

是的,它是世贸组织的一个会议

Ⅲ 第九轮多哈谈判已经达成了哪些成果

中方谈判代表:启动多哈发展议程的谈判,不仅是多边贸易体制自身的需要,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国际环境; 更加需要一个公平、公正和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更加需要推动多哈发展议程真正实现发展的主题,促进自身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

首先,多哈谈判的进展和成功,对于维持小康建设所需要的一个稳定、健康的国际环境十分重要。

1999年西雅图WTO部长级会议发动新一轮谈判失败,区域集团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日益盛行,对多边贸易体制构成空前严重的威胁,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忧虑。大家都期待着通过集体的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美国经济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减速,日本经济由于结构性问题泥足深陷,全球经济增长显著放慢,“9.11”事件加剧了人们对世界经济前景的担忧。不尽快启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将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在多哈会议上,这一点最终成为了多数世贸组织成员的共识。

多哈发展议程谈判开始以后的世界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经济复苏缓慢,增长乏力,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形形色色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各种不合理的贸易限制正在严重制约着各国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推动多哈发展议程,对于维持各国、各地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信心,对于抑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显得尤为重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就是中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国的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世界经济能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才能健康、持久。

中国期待着多哈发展议程能够为自身的发展,也为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竞争环境。

其次,现行的多边贸易体制还存在着许多缺陷,亟待通过谈判加以改进。

乌拉圭回合的协议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发达成员没有切实履行他们所承担的义务;世贸组织现有的规则是不平衡的,不全面的,不能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农产品贸易扭曲,发达成员利用其雄厚的财力,实行巨额补贴,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关税高峰和关税升级的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增长;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打着冠冕堂皇的幌子大行其道,严重减损了市场准入谈判的成果;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原则遭到破坏,反倾销规则、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被滥用等等。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也损害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威信。只有通过多哈发展议程谈判使这些问题得到妥善和合理的解决,才能使多边贸易体制更加公正、合理和完善,才能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增长和世界贸易的发展。

多哈发展议程涉及农业、非农产品、服务贸易、知识产权、贸易与环境、反倾销等贸易规则、争端解决机制等各个领域。中国希望这些领域的谈判能够进一步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并完善世贸组织现有的规则体系。

多哈发展议程所要谈判的所有议题,都与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作为世界第5大贸易国,中国对于世贸组织的未来和世界经济的发展都负有重要的责任。因此,中国需要和其他发展中世贸成员一起,全方位和实质性地参与各项谈判,为促进谈判最终实现发展的主题做出自己的贡献。

Ⅳ 多哈谈判共经历了几次困境

2001年11月,WTO启动了这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人们称之为“多哈发展议程”(DohaDevelopmentAgenda,DDA),简称“多哈回合”。多哈回合谈判确定了9个谈判领域,即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NAMA)、服务贸易、知识产权、规则、争端解决、贸易与环境、“新加坡议题”以及贸易与发展问题,这是到目前为止目标最宏伟、参与方最多的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但多哈回合谈判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屡陷困境。多哈回合谈判至今经历了几次大的起落,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11月-2003年9月。根据DDA,在总理事会授权下负责监督谈判工作的“贸易谈判委员会”于2002年2月1日召开首次会议,设立相应的谈判机制,各项谈判正式启动。此后的近两年中,由于各成员在利益要求上存在严重分歧,谈判进展缓慢。2003年9月,在墨西哥的坎昆召开了WTO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希望谈判能在此前取得重大进展,并在会上就主要谈判议题确立总体框架,以期推动第二阶段的谈判。但由于各方固守立场,分歧难以缩小,会议未能取得预期结果,坎昆会议的挫折使2005年前如期结束多哈回合谈判的计划成为泡影。
第二阶段:2003年9月--2005年12月。坎昆会议后,各成员方仍致力于恢复和推动谈判,将许多棘手的问题暂时搁置起来,着眼于制定一份框架协议,以确定今后谈判的指导原则和主要方向。2004年8月1日,在日内瓦WTO总理事会上各方达成《多哈发展议程框架协议》,将原新加坡议题的3项(即贸易与投资的关系、贸易与竞争政策的互动作用和政府采购透明度)剔除出多哈回合,多哈谈判取得阶段性突破。2005年12月在中国香港举行了WTO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由于各方特别是欧美在农业问题上仍固执已见,分歧难以弥合,但会议最终通过《香港宣言》,在农业出口补贴和棉花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第三阶段:2006年1月-2006年12月。香港会议后,根据谈判计划,各方应在2006年4月30日前就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达成初步协议,但是由于各方缺乏妥协,谈判进展依然缓慢。因此,WTO决定将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重新限定在6月底,以便留出时间从7月份开始就服务贸易自由化和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等其他关键议题展开谈判。2006年7月23日,WTO的6个关键成员的贸易部长为打破僵局进行部长级会谈,因分歧严重而破裂,7月24日,WTO总干事拉米无奈地宣布,无限期“中止”多哈回合谈判。
第四阶段:2007年1月-2008年7月。2007年1月27日,24个世贸组织成员的部长级官员在达沃斯会晤,承诺尽快全面重启2006年7月中止的多哈回合谈判,1月31日,WTO同意全面恢复多哈回合各个议题的谈判。7月17日农业谈判主席在前期谈判基础上散发了经修订的农业模式草案。但是,其后的谈判特别是在农产品问题上各国互不妥协,导致2007年9月谈判陷入僵局。此后国际各界纷纷表示要尽快恢复谈判。2007年9月-2008年1月,各方就农业问题展开密集谈判,2008年2、5、7月农业谈判主席分别散发已经反复修订的农业模式草案。2008年7月21-29日,在日内瓦的小型部长会议上,部长们通过极其艰苦的谈判,就20个议题中的18个达成了协议,但最后却在第19个议题(即关于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特殊保障条款)上谈判破裂。这一次谈判破裂,给脆弱的多边贸易体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第五阶段:2008年8月一现在。多哈回合历经7年多的艰苦谈判,除涉及核心利益平衡的农业和NAMA外,其他各项议题仍取得相当的进展,WTO主要成员都纷纷表示各方让步,尽早结束多哈回合谈判,但至目前还没有新的成果出现。

Ⅳ 跪求《多哈回合:焦点, 展望与中国角色》的学习总结

自08年7月21日开始的一周,30多个重要成员方的部长围绕多哈谈判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核心问题召开密室会议。
谈判第一天,欧盟在农业谈判中做出新让步,同意在原先承诺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54%的基础上,修改为降低60%;第二天,美国计划将“扭曲贸易的国内总支持”(OTDS)从170亿美元削减至150亿美元。
第四天,世贸谈判中代表发展中国家立场的关键人物——印度工商部长卡迈勒纳特(Kamal Nath)回国,度过政府信任投票后重返多哈会场。
这些都是支撑谈判进行下去的积极迹象。印尼贸易部长冯慧兰便曾称:“从未如此之近地接近成功。”
7月25日,拉米提出一套妥协方案。根据这套方案,美国须将农业补贴限额从先前提出的150亿美元降到145亿美元;欧盟须大幅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不过允许其指定高达4%的农产品为敏感产品,这些产品可以享受关税免减或少减待遇。此外,发展中国家工业品关税的上限可在20%到25%之间选择,选择的上限越低,享受关税免减或少减的产品数量就越多。另外,该方案还允许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农业和工业部门受到关税保护。
各成员同意在此方案基础上继续磋商,从而使多哈回合谈判峰回路转。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当天表示,拉米的方案并不完美,但它促进了一套协议框架的出现,该协议框架有利于世界经济,有利于促进发展。
在结束一周的谈判后,部长们“细琢慢研”地达成了一些可能的妥协。包括美国和欧盟分别削减70%和80%的扭曲农业补贴。这使人们似乎瞥见了多哈回合赢得转机的曙光。拉米宣布,原定于7月27日结束的此轮WTO主要成员部长会议延长,继续举行。
然而,会谈进入第八天后,情势急转直下,倔强与对抗的情绪主导了谈判会场。美国和印度未能就农产品关税问题握手言和。会谈第九天,拉米不得不宣布,谈判破裂。

破裂症结
据拉米表述,谈判议事表预先圈定了20个谈判议题,此轮多哈谈判已经成功谈拢了其中的18项。“然而在第19个议题——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别保障机制上,分歧无法弥合。”
所谓特别保障机制(SSM),是出现在此轮多哈回合谈判的最终农业谈判文本中、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发展中国家可以动用这个在农业领域的防御性政策工具,在进口产品数量激增或进口产品价格锐减的情况下,提高关税壁垒,以此来保障农民的生存、农业的发展和粮食安全。
由超过40多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33国协调组织(G33)是特别保障机制最积极的捍卫者。尽管其他国家原则上支持建立特别保障机制,但是美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中的农业出口国,如泰国、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却始终寻求对这一机制的限制。
在7月29日的会议上,美印在如何启动特别保障机制上僵持不下。美国坚持应设定一个比40%的进口激增底线更高的“触发点”,即只有当某种农产品进口突然增至比40%还大规模的时候,“受害国”才能启动特别保障机制,提高关税;印度则坚持更低,比如10%的“触发点”,表示不会接受任何不让他们在农产品激增的情况下得到更大征税空间的规则。
美国最终以必须界定该机制的使用合法性和防止滥用为由,没有作出让步。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认为,在全球食品危机面前,同意对世界粮食贸易竖起关税壁垒是“嘲讽之事”,拒绝给予其他国家这种“不公平的有利条件”。
多哈回合农业谈判另一主要分歧,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无法在发达国家对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总量的削减幅度上达成一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告诉《财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补贴水平极不平衡。只有对发达成员国内支持进行大幅度实质削减,才能实现实质性削减“扭曲贸易的国内总支持”的目标。
发达国家承诺的补贴减让难以让发展中国家满意,因此发展中国家难以在特别保障机制问题上作出让步。
除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上述问题上的分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贸室主任梁燕芬向《财经》记者分析,此轮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也不能排除外部因素的作用。
“目前,整个世界经济形势正处于低谷,各个国家都很难估计让步后的影响,因此谈判立场就比较慎重。此次多哈回合谈判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世界经济形势的牵连。”
中国的角色
对于此次谈判的破裂,有不少美国贸易官员和学者将原因部分归咎于中国。因为在谈判最后的关键时刻,同样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巴西已经同意美国的立场,这时中国选择了站在印度一边。
自2005年底香港部长级会议以来,西方发达国家要求中国在谈判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加积极地介入谈判的呼声就始终未断。但直到此次日内瓦会议之前,所有关键的核心成员谈判都未纳入中国。
此次,谈判进入到第四天后,由30人组成的小型贸易部长会议仍未产生可观成果,世贸总干事拉米力邀中国首次加入美国、日本、欧盟、印度、巴西和澳大利亚组成的“世贸六方会谈小组”。
对于中国在最后一刻选择了印度的立场,美国农业部前助理部长、加州大学农业经济与政策教授丹尼尔塞莫内(Daniel Sumner)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谈判在农业这个节点上崩溃,我觉得很失望,也很费解,因为中国农业总体来讲是高产且富有竞争力的,也许中国政府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考虑,也许存在一些误解。但大家都明白,WTO存在的依据就是降低关税。印度和中国最后在关税问题上说‘不’,这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而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向《财经》记者分析,特别保障机制不是发达国家眼中那样的小问题,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之所以支持印度,就是因为在农业问题上不愿动摇。

针对主要发达国家关于中国坚持部分敏感农产品关税免予削减和反对强制性工业品部门自由化的立场、对多哈回合谈判造成障碍的言论,中国代表团反驳称,“这些指责是毫无根据的。”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亦回应指出,主要发达成员是本轮谈判最大的受益方,保留了很大的农业补贴空间,他们应对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关注给予充分的理解,不应为这些问题的解决设置障碍。
至于谈判失败对于中国的可能影响,谈判破裂不会对中国产生太大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正在经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贸易效益观已经在短期内超越了对量的扩张的追逐。现在已经不是那个为了追求市场扩大和贸易量的增长而作出利益交换的阶段了。中国仍在消化“入世”带来的各种变化,对于达成需要代价过大的贸易协定的意愿有限。
不过,亦有美国学者对中国发出警告。“最后一天,人们看到巴西站到美国一边,而中国却站到印度一边。这会给中美贸易带来潜在障碍,因为美国国会就更容易通过针对中国的惩罚性立法。”
其实,“多哈回合”这个名词的完整准确表述应为“多哈发展议程”,其宗旨是通过更公平的贸易环境,来促进全球特别是较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然而,根据世界银行的模型,发展中国家从多边贸易得到的收益只占世界收益的16%,分摊到人头上,每个发展中国家国民得到的好处不足1美分。所以,动力不足的现象出现在谈判桌的两头。

Ⅵ 香港宣言

“香港使多哈解冻了。”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在18日闭幕的WTO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上指出,此次会议在农业、棉花以及发展问题上取得的进展,使多哈回合谈判已完成60%,《香港部长宣言》如愿成为多哈回合的“催化剂”。由于多哈回合是发展回合,因此这些成果对于世界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以及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可谓显现生机。

在长达6天的马拉松式的多边谈判中,《香港宣言》文本几经修改和推敲。今天晚上10点45分,宣言终于在全体149个成员部长的掌声和会议主席香港工商、科技局局长曾俊华的一声声确定槌声中被宣布通过。曾俊华说,会议最后的成果超出预期。

特别是从昨晚到今天一直处于胶着状态的发达国家承诺对发展中国家撤销农产品出口补贴的期限问题,在最后时刻终于获得突破性进展,定下清晰的时间表。欧盟同意在2013年底前撤销对所有农产品的出口补贴,美国方面也愿意遵守这一时间表,而一直坚持以2010年为底线的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终于接受该期限。

由于大多数发展中成员的出口主要依赖农产品,开放农业贸易是实现多哈回合目标的关键。定下取消农业补贴的期限,就整个农业贸易谈判来说,虽然是一小步,却为未来农业谈判迈进一大步奠定了基础。中国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较快,2004年农产品对外贸易额达到了514.23亿美元,比入世时的2001年增长八成多,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但另一方面,中国却面临着人均农业资源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的挑战。入世至今,中国的农业关税已经降至15.3%,远低于世贸成员42%左右的平均水平。对中国来说,农业补贴方面的这一小步将有助于推动其他国家开放农产品市场、减少农业贸易扭曲、改善中国优势农产品出口环境。

宣言的另一大成果是西非“棉花四国”针对美国棉花高额补贴的削减诉求取得进展。在这次的文本中,各方一致同意发达国家将于2006年取消棉花的出口补贴。世界银行估计,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棉花市场所占比重将从目前的56%上升到2015年的85%。

而有关此次会议在发展目标上的进展,宣言同意发达成员和部分发展中成员在2008年前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关税和免配额的市场准入,据悉这一措施可以为最不发达国家每年带来80亿美元的好处从而减少贫困。但宣言也指出,实施这一措施有困难的国家2008年前向最不发达国家的至少97%的产品提供免关税和免配额市场准入。这意味着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可以不向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其敏感的农产品市场,如美国的纺织品和日本的大米。

香港会议另一大重要成果是为非农产品的市场准入谈判定下具体方向。宣言同意采用“瑞士公式”,以达到高关税高削减的原则,也同意农业和非农业产品市场准入的开放市场幅度应该相约。这对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起着推动作用,也符合香港作为自由港,要求贸易伙伴大幅削减关税的立场。

现场有关专家还注意到,宣言中说:“我们认识到在加入时做出广泛市场准入承诺的新加入成员的特殊情况。这种情况在谈判中将给予考虑”,正是响应了中国提出在多哈回合谈判中作为世贸新成员能享受特殊和差别待遇的要求。(特派记者 钱斐)

记者手记:等待那一刻

6天近100个小时的谈判,都聚焦在这最后一天的最后时刻。今晚的香港会展中心WTO第六届部长会议会场内,大家都是掐着表,等待这一推动多哈回合进程历史时刻的到来。

此次会议到底将成功还是失败?这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从一早就开始困扰着会场内的记者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可是直到下午2点半,WTO新闻发言人罗克韦尔才出现在新闻中心,并称,此次会议成果———《香港宣言》修订稿的最后版本正交由各成员部长审议,部长们将在下午5点半召开最后一次会议讨论文本,如获通过,将立即举行闭幕仪式。而对于闭幕时间,罗克韦尔却出了一道题:“我只能告诉你———部长们最迟午夜12点以前全部要离开会场。而你们也最多只能在这里待到19日凌晨5点。”

据悉,由主要成员部长组成的“绿屋”会议直到今晨6点半才结束。之后对宣言的草案修订紧锣密鼓地展开。谈判室内传出的消息说,欧盟由于2013年是下一个财政年度,因此坚持在农业出口补贴上以此为期限,这和发展中国家如巴西等原来的“出价”———2010年不同。欧盟贸易委员的发言人一度冲到新闻中心解释欧盟的立场。而不久,巴西贸易部长又亲自上阵向记者宣传自己的立场。149个成员149张“嘴”,众口难调。世贸组织的一票否决制,使每一个成员都有表达观点的自由,但也不容易统一口径。平衡和妥协,需要智力、耐力和勇气。谈判的艰难还来自场外的压力。会议期间一直在游行的以韩国农民为主的反全球化、反对世贸组织的数千名示威者从昨夜便一直坚守在会场外,高呼“WTO沉没”的口号。

时间就在代表们的唇枪舌剑间以及场外警察和示威者的较量中悄悄溜走。可是闭幕的消息却从最早的下午3点推迟到5点,又从5点到7点,7点到8点,而后是30分钟、30分钟地推迟,而从9点开始,推迟的时间则变成了每15分钟更新一次。新闻中心的电视大屏幕上,闭幕式时间显示的格林尼治时间后面永远跟着一个括号,里面写着“暂定的”。当时针指向深夜10点15分时,大会主席曾俊华终于出现,一声槌响,闭幕式开始。然后,他开始就宣言最后的修改之处一条条征询与会部长的同意,通过一条,敲一下槌。当最后一声槌响起时,全体成员爆发热烈掌声。

仅仅用了15分钟左右,“众口调一”,《香港宣言》正式出炉。

Ⅶ 郝玉柱的研究成果

1.郝玉柱、宋伟华,“北京发展市内免税商店问题探讨”,Commercial Times,2011年第5期
2.郝玉柱、李若男,“关于我国发展市内免税商店的思考”,《经济纵横》(C级),2011年第2期
3.郝玉柱、王秋影,“美元指数与黄金价格非常态变动关系探析”,《价格理论与实践》(C级),2010年第12期
4.郝玉柱、王秋影,“大豆生产者与加工企业供需矛盾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11期
5.郝玉柱、霍再强,“Game Analysis of Cooperative Mechanism for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会议论文集(EI检索,B级),2010年第11期
6.郝玉柱,“金融危机的国际贸易影响路径及其时滞探析”,《中国流通经济》(B级),2010年第10期
7.郝玉柱、郑丽霞,“我国小麦国际贸易逆差原因与对策”,《中国国情与国力》,2010年第10期
8.郝玉柱,“应对危机 扩大内需 促进居民和谐消费”,《生产力研究》(C级),2009年第18期
9.郝玉柱、刘崇献,“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受挫原因及启示”,《中国流通经济》(C),2008年第3期
10.郝玉柱,“物流价格管理的范式研究”,《中国流通经济》(C级),2007年第4期 1.郝玉柱、原玲玲,《国际贸易学》,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年
2.郝玉柱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3.吕春城、郝玉柱等,《开放条件下山西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4.吕春城、郝玉柱等,《国际贸易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5.阎应福、郝玉柱,《市场管理概论》,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年
6.吕春城、药朝诚、郝玉柱,《经济一体化的延伸与超越》,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年
7.郝玉柱、王枝茂,《企业定价实务》,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年
8.郝玉柱、王枝茂,《企业定价的策略·方法·技巧》,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
9.程明德、杨洹、郝玉柱,《价格理论与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
10.石建设、郝玉柱,《宏观价格管理》,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
11.郝玉柱、弓仁夫、陈巨会,《企业定价方法》,山西经济出版社,1990年

Ⅷ 多哈回合的介绍

多哈回合是指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间的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启动了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又称“多哈发展议程”,或简称“多哈回合”。2013年12月7日,在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上,多哈回合第一份成果,《巴厘一揽子协定》以159个成员国全数通过,成为多哈回合“0的突破”。

Ⅸ 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意味这什么

分析人士认为,国际组织要走出困境,欧美发达国家应该交出其在国际组织的垄断权,与发展中国家平等协商,才能更好地解决国际问题。

又一个夏季,又一次失败的多哈回合部长级会谈。9个汗流浃背的日子,延续到深夜的谈判,紧张而疲倦的神经——最终还是一无所获。7月29日,日内瓦湖畔传来了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破裂的消息。

然而世贸组织不是唯一一个陷入困境的“全球俱乐部”。本月初召开的G8领导人相聚日本讨论世界经济和全球变暖等重大议题,却收效甚微;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明确告诉伊朗停止核计划,效果却不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之前的金融危机中充任救火员,但在日前的全球次贷危机中似乎更像一个旁观者。在全球性问题高涨(经济普遍低迷、食品价格暴涨、能源价格飙升、金融市场动荡等问题),信息传递和科技手段史前最发达的阶段,这些国际组织的反应不尽如人意。

由此,改革国际组织的呼声日益高涨。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欧美地区的发达国家应该交出对国际组织的垄断权力,让利益与问题共享,才能更好地治理世界。本版专题文字:蒋林

现状

国际组织怎么了?

世贸组织:多哈谈判七年无果

本报综合报道 于2001年启动的多哈回合谈判涉及世界65亿人口中55亿人的切身利益,涉及全球年贸易总额的97%。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启动了新一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即“多哈回合”,目标是要削减农产品补贴和关税,达成一项消除贸易壁垒的协议,促进191个成员间的自由贸易,从而协助发展中国家通过贸易致富。

由于谈判中各方利益争执不下,各成员国之间一直未能在农业补贴和非农产品关税方面达成共识,多哈回合一拖就是7年。

而于今年7月21日重启的WTO成员国部长级会议经过9天的紧张谈判,7月29日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失败。而主要大国(美国和印度)在如何启动农产品特殊保障机制上僵持不下,特别是美国不肯在农业保障机制问题上向发展中国家让步,导致历时9天的谈判以失败告终。

欧盟贸易委员彼得·曼德尔森表示:“谈判破裂对世界贸易体系来说是一个重挫。我们丧失了首次达成一个全球贸易协议、重塑世界经济格局的机会。这实际上是集体决策的失败。”

WTO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程大为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WTO的成立,让政府参与到全球的商品贸易中来,但是经过47年的发展之后,各国政府协调全球贸易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明显进展。从2001年启动谈判以来,几次会议无果而终,以及今年谈判时间的一再拖延也可以看出,WTO本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减退。

原因

国际组织需要一场变革

本报综合报道 国际组织应该怎么做,才能发挥应有效用,应对和解决日前诸多的国际问题?分析人士认为,改革是国际组织提高效率的唯一出路。

改革呼声高涨

随着全球性问题的不断涌现,国际组织的回应总体上缓慢陈旧并且虚弱无力。治理这个世界的主管体制需要一场变革了。

国际组织改革的呼声从冷战时期就开始了。那时是为了反对美苏两极利用国际组织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苏联解体后,美国单边主义盛行,美国的新保守主义者认为依凭一己之力便可以维持世界。但现在呼吁变革的声音逐渐变得猛烈和迅疾起来。

如今,随着各种国际问题出现(全球经济普遍低迷、食品价格暴涨、能源价格飙升、金融市场动荡等),要求改革国际组织的呼声来得更猛更快。

原因一:不够精简和集中?

在这种形势下,英国首相布朗和美国财政部部长鲍尔森想重新调整全球金融规则;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正投入到新兴共同体中去: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正推行自己创办的民主联盟;而亚洲国家正忙于建立它们自己的俱乐部——甚至有商讨建立与欧盟相对应的亚洲联盟。

有批评家认为,造成现今国际组织运作不畅的原因之一,正是这些日益涌现的多个新兴共同体和国际组织“觥筹交错”,影响了全球性的国际组织的正常运作。因此,国际组织从数量上应该“精简”,在职能上应该“集中”。

原因二:效率低下

批评家要求国际组织精简和集中的提法是正确的,但认为不同的国际组织可以聚合在一起,并相互取代的假设却是错误的。

一旦将安理会或者世界银行撤销,那些叫嚷着成立类似组织的声音又会重新泛起。因为十万人的维和部队还是需要专门机构来指挥,而且还要给那些在全球资本市场上难以轻易获得帮助的国家提供资本。国际组织发展到今天,与其完全取消它们,不如想想怎样提高它们的工作效率。

原因三:新兴经济体没话语权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可以改变世界秩序。新兴国家(共同体)的经济增长目前已占全球经济增长总数的一半。而现在必须在国际组织中给这些最具活力的经济体成员更多话语权。印度从来不希望自己成为安理会的局外人,中国也不希望自己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发言权太少,因此要使国际组织发挥效用,必须意识到世界秩序的变化,赋予这些日益崛起的新兴力量话语权。

措施

分享权力 体现公平

本报综合报道 任何解决方案都有三个局限。

首先,更合理的国际组织建设并不意味着国际问题可因此迎刃而解。G8扩容之后也没法让通胀自动结束,世界粮食计划署改良之后也不能消除穷困国家的饥饿问题。其次,无论怎样改变国际组织规则,肯定还是有成员会认为自己属于“被遗忘的角落”。最后,不存在着完全重新洗牌的可能性。1945年联合国建立在一张白纸之上,因为过去的一切秩序都已被摧毁。而现代社会不再具备这种奢侈条件,所以只能以现有的条件开始建设。

方案一:

吸纳新成员

以G8为例,很多人梦想将它削减成只由超级经济力量参与的国际组织,参加者将只有美国、欧盟、中国和日本。这是一个很具吸引力的主意,但贝卢斯科尼和梅德伟杰夫肯定不愿意让出自己在G8的位子。因此,更好的办法是扩容G8规模,增加最具活力的新兴经济体。也许一个G12集团会更适合现在的局面,让印度、巴西、中国和西班牙也进入这个“全球俱乐部”。

方案二:

找到恰当定位

在金融组织方面,变革更容易。关键问题是没找到一个恰当的角色定位。因此,只要西方国家愿意,调整这些定位很容易。世界银行依旧充当贫困国家的捐赠人,而如今它还应成为一个全球性事务的赞助人,譬如全球气候变暖研究项目。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一开始就是为了监测汇率而建立的,它应该成为一个“事务失察委员会”。但真正的金融规范,还是应该保持在各国独立管辖的范围内。结论:

面对改革国际组织的强烈呼声,国际组织的既得利益者——尤其是美国——必须作出选择。抓住权利不放,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和印度)将不得不构建自己的俱乐部,着眼于他们自己的利益与问题。这将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全球国际组织的实力。而假如美国等大国能够学会和大家分享权力的话,那么全球利益和问题将被共享。这才是治理世界有效而体面的方法。

新华

时评

多哈回合谈判受挫

发展中国家很受伤

虽经挑灯夜战,世界贸易组织30多个主要成员的部长们7月29日还是未能实现拯救多哈回合谈判的宏愿。迄今,多哈回合谈判已经走过了近7个年头,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方面长期存在的分歧依然难解。有人预计,多哈回合谈判还要再耗上数年,并且前进的道路充满变数。

首先,除了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特殊保障机制有待攻克外,余下的棉花和服务贸易等问题都将成为一道道难关。其次,世贸组织成员总数现在已达153个,各成员的立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最后,美国、欧盟和印度等多哈回合谈判重要利益方的谈判领军人物明年都将更迭,这意味着各方可能还得额外需要一段磨合期。

世界经济少了“强心剂”

较之多哈回合谈判本身,本次谈判破裂更广泛的冲击还在于对全球经济和多边贸易体系的影响。

当前,全球经济深陷金融市场动荡、能源价格攀升和食品价格上涨三大危机,迫切需要注入一针“强心剂”。

据估计,多哈回合一旦谈成,每年因关税减免可为全球省下1300亿美元,让全球经济每年获益500亿到1000亿美元,而谈判破裂则会让这一切化为乌有。多哈回合谈判启动时的本意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然而,谈判持续近7年后再度破裂,无疑让发展中国家很受伤。

多年来,美欧通过实施巨额农业补贴和高关税壁垒保护自身农业利益。这种做法严重扭曲了国际农产品贸易,挤压了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发展空间。

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的补贴做法长期抑制了发展中国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们主张,如果发达国家真的有意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那么通过多哈回合谈判协议建成公平的农产品贸易环境才是根本途径;如果发达国家还是继续只关心自己的利益,那么“最受伤”的始终是发展中国家。

阅读全文

与多哈回合的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