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最后一公里如何贯通
跑出"最先一公里" 好比长跑运动员,起跑要好,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跑。 所谓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就是各项改革政策落地的最后一步,就是改革者历尽千难万苦、经过长途跋涉需要跑完的最后一段路程。这个阶段往往也是改革阻力最大的地方
2. 如何让互联网思维落地
近期,郁亮带团拜会海尔、小米等,并邀请90后创业者马佳佳演讲之事颇让人深思。加上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的“入局”,去年末以来的“互联网思维”大讨论已经延展到传统行业。脑力激荡之后,就是行动,要真刀真枪地以互联网的精神来改造自己。
【互联网思维难落地】
中国很多企业,领导者用自己的睿智设计了一个非常好的体系和模式,也用他们一贯擅长的方式,自上而下地让企业的管理团队和基层员工学习和了解这种模式。这是落地互联网精神的首要困难。因为自上而下的灌输往往无法达到基本的共同认知的目的,更不要谈就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的方案进行深入讨论、辩诘以及提升了。而且,与传统的变革管理流程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互联网精神虽然经过了业界的大讨论,但对传统企业的领导者而言,可能缺乏一个适合企业的、非常清楚的蓝图和路线图。而转型又迫在眉睫。
【参与式管理是妙招】
因此,落地互联网精神的第一项工作,就要以互联网思维本身来展开,用参与式管理的方法来真正洞察企业所处价值网、技术范式所发生的变化。互联网所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参与性、平民化色彩,以及决策的去中心化特点,使得任何一个希望能够以互联网方式改造的企业都不得不在企业文化和组织方式方面向这方面发生彻底的转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想实现互联网化转型,与进行参与式管理,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参与式的管理变革的核心,是要将决策权利赋予那些在一线真正了解业务状况的管理者和员工,并不是仅仅让你说话,而是要让有知情权的人参与到决策中间,在这个过程里让在一线的智慧真正的发出光芒,从而使决策能够执行,更重要的是要让这些一线人员对决策有拥有感,从而愿意去执行这些决策。遗憾的是,尽管这个思想和概念并非特别新颖,但在成熟的跨国企业里也不是一个特别普遍的实践方法,更不要谈在我们以自上而下强势管理著称的中国企业了。
例如,一位想将公司带往互联网未来的董事长邀请我传授转型的要诀。一天的研讨会,上半天基本在讨论商业模式的澄清和确认。因为之前业已进行了许多讨论,所以预期有基本的共识。然而,简单的讨论后,我才发现所谓共识远未形成。因此,继续讨论运营模式的设计已不可能。于是干脆让大家对既有的商业模式进行了重新讨论,一些激烈的观点开始出现,但我们没有加以干预,直到大家的意见都已经充分表达和获得之后。然后在运营模式的讨论环节,场面可谓“开锅”。最后,董事长总结发言道:“所谓互联网思维,我认为就是每个人都能够贡献观点,并且为自己贡献的观点负责任,采取行动。今天我们产生了这么多很好的成果,这些成果都是由大家的智慧凝聚的,而且你们拥有这些成果,也愿意为这些成功的执行付出努力,这就是我认为的互联网思维。”
一言以蔽之,学习他人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到了行动环节,就要首先激活自己人的热情和智慧。
转载,仅供参考,祝你愉快,满意请采纳。
3. 什么叫成果思维呢
成果思维,简单说,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了成果,而是有了预设成果,才去确定每个人的工作。
首先就是要求一切从成果出发,没有好的成果,多少理由和借口都是徒劳。比如说,有一家工厂,外面有6个厂家帮它做生产加工,于是这家工厂的品控部部长安排时间去外面那6家工厂检测质量。
到了晚上回来,他却看到本厂出现了质量问题,一般情况,他就都会跑去找总经理,说:“经理,你看今天我出去了一天,本厂就出现问题了。”是不是很熟悉?这种情况十分常见。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获得肯定,这位部长的潜台词很明显:我在的时候,能保证没有质量问题;我不在,他们就会出事。
总经理说:“这个品控部是不是你管?无论本厂还是外厂,都是你管的,是不是?不管你出不出去,本厂发生了问题,是不是你的问题?”部长无言以对。
后来,每当他要出去外场检测质量时,便会事先进行规划,自己出去了,留下空档,该由谁接替工作;和生产部达成怎样的共识,对品质有怎样的要求;下达怎样的今日计划,如何按照计划生产;晚上回来,再进行检查。
成果必须是对企业有价值的,它不等于任务,不等于努力,不等于付出,更不等于苦劳。众所周知,有句老话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讲的就是一个人,他做了一件事,不管这件事有没有做成,只要他有这份心,也付出行动了,似乎就是值得被肯定的。但是,在企业中,这种想法往往难以立足。
(3)成果思维落地扩展阅读:
站在成果思维的角度,如果自己的本职工作没做好,就不应该去帮忙别人的工作。因为自己的工作关联到很多岗位,没做好,大家都会受影响。去帮忙了,万一没帮到,别人还要重做,更浪费时间。何况帮的那个人,也是公司花钱请来的,他理应做好本职工作。
如果忙不过来,需要人帮忙,他可以向上层反映,上层便会对他重视:是哪里忙不过来?是管理问题还是流程问题?是不是设备和工具需要改良?是不是真的一个人完不成,确实需要再加一个人?等等。如此,便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发展。有成果思维在里面,价值就会出来,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做同一件事,思维方式改变了,就能带来不同的效果。好比一条路,你可以走路,可以骑车,还可以开车,不同交通工具速度就会不同。就算是面对很常见的事,只要激发思考,换种思维,说不定就有更好的效果。
4. 如何做好工作 成果思维
区别就在于,聪明的人在他们的脑海中有一个更科学、精密、高效的“抽象地内图”,这个地图里面存容储的不是地标、边界、线路,而是概念、知识、事实和程序。他们跟普通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既拿着一张信息又多又全的好地图,又特别会从这些地图中高效提...
5. 成果思维有哪些要素
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版方能取得,而创造权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
6. 如何促进本地区科技成果 落地转化
一、科技成果要有实用价值,能创造经济或者社会效益
二、科技成版果在当前有可行性,特别是转权化成本不能过高
三、被取代的原来的技术已没有再继续使用的价值
四、加大科技成果的宣传力度,使大家都能接受也愿意接受,特别是领导愿意授受
7. 如何保证品牌战略咨询成果顺利落地
可以了解一下思创客品牌咨询,有强大的专家库及工具库,能快速且正确理解企业客回户的行业和业务,并优先答研究企业关键优势和关键战术需求,再去寻找品牌层面的解决方案,确保所有战略层面的成果最终都能更好的落地,并支持到商业的增长。
8. 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都是导向思维。问题导向的意思是基于需要解决的问题版而思考解决问题的认知权加工过程;成果导向,即为结果导向思维,意思是基于事件的结果而思考实践活动的认知加工过程。
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的区别如下:
一、基础不同
问题导向:问题导向的基础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成果导向:成果导向的基础是事件的结果。
二、思考不同
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是思考解决问题。
成果导向:成果导向是思考实践活动。
(8)成果思维落地扩展阅读
成果导向的流程管理:
以结果为导向是做任何管理工作的最基本原则之一。所谓的结果导向就是强调在管理工作中,所有的行为、步骤都要符合结果的要求。流程管理要求每个单独的工作任务都必须围绕着一个目标和结果,即一切以目标说话、以绩效说话。
结果导向具体到企业管理工作,其导向就是为企业创造价值。为企业服务,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所以,无论制定何种工作流程,都必须以企业利益的实现为准则,并以最终的结果为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