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中国高校科技成果

中国高校科技成果

发布时间:2022-01-30 03:11:34

『壹』 丁士昭的科研成果

主持研制和开发“上海地铁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上海市科委组织鉴定,鉴定结论:国内首创,1991年10月
主持编写“广州地铁首期工程项目管理总体方案”,建设部组织鉴定,1992年1月
主持研究“建设项目总承包的理论、方法与手段”,上海市建委组织鉴定,鉴定结论:国内领先,1992年,(该课题由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中建总公司上海分公司联合研究)
主持研制和开发“上海合流污水处理投资控制信息系统“,上海合流污水处理工程指挥部委托, 1993年
主持研究“中国建设监理模式”,上海市建委组织鉴定、建设部参加鉴定,建设部七五重点项目,鉴定结论:国内领先水平。1995年6月,(该课题由10余人参加,编写科研报告27份)
主持研制和开发“DP-1/CC计算机辅助投资控制系统”,建设部组织鉴定,鉴定结论:国际先进水平,1996年11月,(该课题由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 与Infoage软件公司联合开发)
主持研究“德国建设管理体制及相关制度的研究”,建设部委托,1998年
主持研究“国际建筑业管理体制、法制与机制的研究”,建设部组织鉴定,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0年
主持研制和开发“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信息系统”,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公司委托,1998-2000年
主持研制和开发“天津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TIIMIS)”,天津市建委委托,世界银行贷款项目,1998-2000年
出版的书籍和发表的论文:

『贰』 汤宝平的科研成就

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现代信号分析与处理、嵌入式智能仪器系统
①研究面向机械设备测试、诊断和监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开发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取代传统有线传感器装置,可以减少工业现场布线,降低监测系统部署成本,增加监测系统的灵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还可解决以前用有线方法解决不了监测任务。对于分布范围广、跨越地域较大、装备数量多、监测点分散、移动性强的装备的监测,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组建远程监测系统可以很方便地在异地对远程装备实施监视、测试,并根据测试数据进行故障预报和诊断。
②研究面向机械振动和噪声的现代信号分析处理原理与方法,开发用于振动和噪声测试的动态信号分析系统,为信号分析处理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如基于多分辨分析的时频分析理论与方法、基于Gabor变换的阶比分析方法、自适应模态分析方法等。
③研究面向汽车状态监控的嵌入式智能化仪器及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开发嵌入式车载智能化测试仪器和测控系统,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采用嵌入式技术,可望实现车辆车况的数字显示和监测、车辆行驶状态信息的记录等功能,结合虚拟仪器技术,实现车载虚拟仪表及车载信息系统。
汤宝平长期从事测试计量技术与虚拟仪器的研究,先后主持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9项,主持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振动、测试与诊断》杂志编委。他提出了基于智能虚拟控件的仪器设计与制造新原理和基于柔性综合集成技术的零编程拼搭虚拟仪器的新方法,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他提出了仪器流技术的概念,研制成功了网络虚拟仪器,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提出了小波直接变换算法,研制成功面向机械工程测试的虚拟式小波变换分析仪,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他还研制成功具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仪器开发系统,具有无需用户编程即可开发和生产最终产品的特点,系我国独创,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

『叁』 高校科研成果为什么转化困难

一、是高校、科研机构有效供给不足。高校、科研机构是科技成果的主要来源,而大专部分高校院所的科研属成果是基于科研兴趣或者是前沿热点,没有真正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依归的研发模式。这造成科研人员的技术研发活动在立项阶段就可能与市场需求不一致,导致具有转化价值的成果比例不高。
二、现在不能单纯地就转化谈转化,而是要面向市场,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要承担主体作用,形成科技成果从研发到市场化的渠道。但目前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方面,90%以上的企业研发、转化科技成果的动力能力不足。国企大而不强、外企强而不为、民企长而不大,中小企业大多处于产业低端,对成果转化“有心无力”。

『肆』 郑宏的科研成果

近年发表的主要科技论文
1 郑 宏, 顾 强. 组合截面柱考虑损伤的弹塑性循环性能分析[J].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17(2):1—6(2000年6月出版)
2 郑 宏, 顾 强. 西部大开发与空间网格结构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A]. 周光召. 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北京: 中国科学出版社, 2000. 305—306(2000年9月出版)
3 郑 宏, 顾 强. 考虑损伤的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计算机方法[A]. 韩大建, 魏德敏. 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C].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289—293(2000年11月出版)
4 郑 宏. 西部大开发与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应用与发展[A]. 王继唐. 西部大开发科技论坛论文集[C]. 西安: 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 2000. 114—116
5 郑 宏, 顾 强. 钢板件考虑损伤的滞回性能分析[J].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5(1):29—34(2001年3月出版)
6 郑 宏, 顾 强. 高层钢结构梁构件考虑损伤的弹塑性稳定分析[J]. 钢结构,2001,16(2):32—34(2001年4月出版)
7 郑 宏, 顾 强. 翼缘宽厚比对循环荷载作用下梁屈曲性能的影响[A].第五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1. 747—752(2001年6月出版)
8 郑 宏, 顾 强. 钢板件考虑损伤的循环弹塑性大变形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2001,34(5):35—39(2001年10月出版)
9 郑 宏, 顾 强. 钢梁考虑损伤的滞回性能分析[J]. 工业建筑,2001,31(329):66—68(2001年9月出版)
10 郑 宏, 俞茂宏, 顾 强. 结构钢损伤本构关系的研究[J]. 计算力学学报,2001,18(4):469—472(2001年11月出版)
11 郑 宏, 顾 强. 钢方管截面柱考虑损伤的滞回性能分析[J]. 力学季刊,2001,22(4):502—507(2001年12月出版)
12 郑 宏, 顾 强. 工形截面钢梁板件宽厚比对稳定承载力的影响[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1):28—31,88(2002年1月出版)EI检索
13 郑 宏, 俞茂宏. 常轴力循环弯矩作用下钢构件屈曲分析[A]. 姚远. 中国科协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陕西卫星会议论文集[C]. 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2. 428—432(2002年3月出版)
14 郑 宏, 俞茂宏, 顾 强. 结构钢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及钢构件滞回性能的计算机分析[J]. 工业建筑(增刊),2002,32:601—607(2002年7月出版)
15 郑 宏, 俞茂宏. 基于遗传算法的钢结构优化设计[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5):65—67(2002年9月出版)EI检索
16 Zheng H, Yu M H.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law for nonlinear analysis of steel structure based 8-node shell element [A]. Klosowski P and Pietraszkiewicz W. Shell Structur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C]. Poland: Gdansk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2. 263—264(2002年10月出版)
17 郑 宏, 顾 强. 循环荷载作用下工形截面压弯构件考虑损伤的稳定承载力[J]. 土木工程学报,2002,35(5):7—10(2002年10月出版)
18 郑 宏, 俞茂宏. 钢筋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的非线性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2002,32:325—328(2002年9月出版)
19 郑 宏, 俞茂宏. 金属结构弹塑性损伤统一本构模型及计算机分析[A]. 唐锦春. 第十一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C].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2. 6—11(2002年11月出版)
20 郑 宏, 俞茂宏. 钢构件考虑损伤的有限元分析[J].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3,29(1):104—108(2003年3月出版)
21 郑 宏, 俞茂宏. 板件宽厚比对高层钢结构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的影响[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4):517—521(2003年7月出版)
22 郑 宏, 俞茂宏. 循环荷载下钢压弯构件的长细比限值[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4):28—33(2003年7月出版)EI检索
23 郑 宏. 循环加载下钢构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分析方法[J]. 结构工程师(增刊),2003,66:74—78(2003年7月出版)
24 Zheng H, Yu M H. United strength theory for nonlinear analysis of steel structure [J]. Archives of Civil Engineering. 2003, XLIX(3): 457—469(2003年9月出版)
25 郑 宏. 复杂应力状态下金属材料的统一屈服准则[J]. 工业建筑(增刊),2004,34:731—735(2004年7月出版)
26 戈晓玲, 郑 宏. 空间膜结构及其材料[J]. 工业建筑(增刊),2004,34:463—468(2004年7月出版)
27 郑 宏. 统一屈服准则与复杂应力状态下梁的塑性弯矩[J]. 建筑结构(增刊),2004, 242—244(2004年8月出版)
28 Zheng H. Nonlinear analysis bas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on steel structure under cyclic loading [A]. Ditao Niu and Jiping Ru.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C]. Xi’an: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 China, 2004. 237—243(2004年8月出版)
近年发表的主要教学研究论文
1 郑 宏, 刘伯权. 混凝土结构课程多媒体教材的设计原则[A]. 刘 明. 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C]. 沈阳: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0. 63—66(2000年5月出版)
2 郑 宏, 翟振东. 21世纪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A]. 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研究[C]. 武汉: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1—3(2000年6月出版)
3 郑 宏. 错位就业与高等建筑院校的素质教育[J]. 教书育人, 2001, 22(104): 10—11(2001年11月出版)
4 郑 宏.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优化与课程建设[J]. 高等建筑教育, 2002, 2: 50—52(2002年6月出版)
5 郑 宏. 新世纪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研究[J]. 中国教学纵横杂志, 2002, 1(6): 91—92(2002年7月出版)
6 郑 宏. “大土木”环境中的教材建设[A]. 雷 达. 机遇改革实践——长安大学2001年教学工作会议论文集[C]. 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2. 149—153(2002年6月出版)
7 郑 宏. 素质教育与高等建筑教育 [A]. 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C].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3—4(2002年8月出版)
8 郑 宏. 信息化环境中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设计[J]. 高等建筑教育, 2003, 12(1): 30—32(2003年3月出版)
9 郑 宏. 网络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3,5(2):110—113,116(2003年6月出版)
10 郑 宏. 土木工程专业网络教学模式与教学原则[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2003,33(146):201—205(2003年10月出版)
著作
?郑 宏. 钢构件非线性稳定[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002年8月出版)
?周绪红,郑 宏. 钢结构稳定[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004年1月出版)
主要奖励
2000年
?论文“21世纪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获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高教研究成果“西电立人奖”三等奖。(2000年12月)
2001年
?论文“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优化与课程建设”获长安大学首届“青年教师主题论坛”论文一等奖。(2001年12月29日)
2002年
?获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首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2002年6月14日)。
?获长安大学首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优秀奖(2002年12月2日)。
?论文“混凝土结构课程多媒体教材的设计原则”获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2年高等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鼓励奖。(2002年7月)
?论文“工形截面钢梁板件宽厚比对稳定承载力的影响”获全国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002年9月)
?论文“素质教育与高等建筑教育”在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02年10月)
?论文“信息化环境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设计”在2002年陕西省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发展论文和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02年10月)
?2002年辅导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98级学生完成的“外贸办公楼”毕业设计获得陕西省2002年度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2002年12月)
2003年
?论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在2003年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选活动中获论文、实验报告和教学设计方案类一等奖。(2003年9月)
?论文“土木工程专业网络教学模式与教学原则”在2003年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选活动中获论文、实验报告和教学设计方案类二等奖。(2003年9月)
?2003年10月被评为长安大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10月)
2004年
?论文“网络教学的交互行为和交互方式”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举办的“全国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建设与发展暨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与应用研讨会”论文评比中获得优秀奖(大会唯一奖项)。(2004年6月)
2005年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结构系列课程教学方案构建与实践” 获得2005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位)。(2005年5月)
?“钢构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相关屈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9678030)获得2004年苏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五位)。

『伍』 近5年来中国的两项重大科技成就及原因

1、政治方面的成就:

港澳回归,一雪百年耻辱;
一带一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亚洲投行,由中国主导,打破日本美国控制的亚洲开发银行对亚洲基建方面的垄断。
杭州G20峰会,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
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2、经济方面的成就

中国GDP超10万亿美元,是世界上10万亿俱乐部成员,是日本GDP的2倍。
西气东输,保护环境,扫除雾霾。
南水北调,史无前例。
三峡大坝,世界第一
西藏天路,世界屋脊上的巨龙。
高铁2万公里,占世界6成。
钢铁产量,世界16亿吨,中国占8亿吨。
中国高速公路12万公里,占世界的52%,力压美国占世界第一。
有六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桥。
世界第一的三峡大坝
外汇储备N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国美国已经太多,所以中国不断减持美元。
其他的例如电脑、电视、冰箱、平板、空调、手机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之类,就根本不用说了。

3、体育方面的成就
北京奥运,世界最好的奥运会,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里约奥运会,中国发挥的不好,才得了金牌前三。
北京奥运,中国是奥运会金牌榜绝对王者。
篮球出现突破——姚明出现了。
刘翔——得了三个金牌然后,忽悠了2届奥运会
男足曾实现历史性突破,闯入2002年韩/日世界杯赛
跳水从梦之队时代到里约奥运会中国队的金牌第一的超级梦之队
中国横扫世界乒坛
中国女排东山再起,两夺世界冠军,更夺得了里约奥运金牌
女子网球崛起,金花群芳争艳

4、科技方面的成就

中国天眼,世界最大的望远镜
北斗卫星,世界排名第二位。
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我国是世界第三个把飞行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长征卫星,发生成功率、有效载荷都是杠杠的!
嫦娥工程,把飞船发射到月球。
天舟货运飞船,为太空站提供补给。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进行试验
两弹一星,国之重器
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计算能力世界第一
天河二号计算机,曾经的第一,现在的第二
量子卫星墨子号,世界独一无二
探索一号深海科考探测器船,探寻水下五千米的秘密
大型客机(C919),世界第三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31次赴南极,踏遍世界五大洋。
巨型战略预警雷达,世界仅有中美俄三国可造,探测距离5000公里

5、军事方面的成就
辽宁航母,大国霸权
东风21D,专打航母的弹道导弹
中华神盾,数量占世界第二
预警飞机,从进口到出口
四代重歼,世界第二个能造四代重型歼击机的国家
大型运输机,战略运输
自造航母,百年梦想终成真
欧洲野牛,落户中国变中国野牛
双体穿浪导弹艇,世界上第一种双体穿浪军用船只
万吨大驱,世界只有2个国家能独自建造万吨神盾舰
战略核潜艇,和平捍卫者
和平方舟,世界唯一的专用医院舰
东风41,只有中国和俄罗斯才有的陆上机动式洲际导弹
机动登陆平台舰,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中国有的半潜式运输舰。
蛟龙600,世界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
巨浪导弹,世界上只有五个国家能水下发射战略导弹
航天测量,航天测量船远望1-7号,海军天眼。

原因:投入资金多了,高校毕业生多了,基础学科投入多了

『陆』 中国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先给你一些关于古代的科技成就的吧!
一、天文学
1、中国古代的天象记录
2、中国古代在天体测量方面的成就
3、浑仪和简仪——中国古代测天仪器的成就
4、中国古代的历法成就
5、中国古代的宇宙理论

二、数学
1、十进位值制、筹算和珠算
2、出入相补原理
3、割圆术和圆周率
4、刘徽割圆术
5、中国剩余定理
6、高次方程数值解法和天元术
7、内插法和垛积术
8、中国古代的无穷小分割思想

三、物理学
1、中国古代的力学知识
2、中国古代的声学知识
3、指南针和中国古代的磁学知识
4、中国古代光学成就
5、四化学和化工
6、造纸术的发明和发展
7、火药和火药武器
8、驰名世界的中国瓷器
9、中国古代的油漆技术和漆器
10、古代炼丹术中的化学成就

五、地理学
1、中国古代对天气现象的观测和理论
2、中国古代的物候历和物候知识
3、中国古代的旅行考察事业
4、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水文知识
5、马王堆出土的地图和裴秀制图六体
6、中国古代的矿物学和采矿技术
7、中国古代对海陆变迁的认识
8、中国古代的地震测报和防震抗震

六、生物学
1、中国现存的几部古代动植物志
2、中国古代的动植物分类
3、中国古代关于遗传育种的研究
4、中国古代认识和利用微生物的成就

七、农学
1、中国古代几部重要农书
2、精耕细作是中国农业技术的优良传统
3、历史悠久的中国园艺技术
4、茶
5、中国古代养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
6、中国古代畜牧兽医方面的成就

八、医药学
1、从两部古典的中医名著看中国医学的早期成就
2、中药学的突出成就
3、中国医学独特的针灸疗法
4、中国古代医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脉诊
5、中国古代的外科学成就
6、免疫法的先驱
7、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九、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和外传

十、纺织
1、中国古代的纺车和织机
2、中国古代的丝绸和丝织技术
3、中国古代的葛、麻纺织
4、中国古代的染色技术

十一、冶金铸造
1、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成就
2、炼钢技术
3、湿法冶金的起源——胆铜法
4、中国古代三大铸造技术

十二、机械
1、中国古代的农业机械
2、中国古代原动力的利用——人力的进一步发挥和自然力的有效利用
3、中国古代各种车辆、指南车和记里鼓车
4、水运仪象台

十三、建筑
1、雄伟的万里长城
2、中国古桥成就
3、世界历史名城——唐代的长安城
4、辉煌灿烂的故宫建筑
5、颐和园——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
6、中国古代高层砖石建筑——嵩岳寺塔和其他
7、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山西应县木塔

十四、造船和航海
1、中国古代造船工程技术成就
2、中国古代航海技术上的成就

十五、军事技术
1、中国古代的兵器成就
2、中国古代战车、战船和城防技术成就

十六、少数民族的科技成就
1、蒙古族在我国古代科学上的贡献
2、藏族医学的成就
3、新疆古代少数民族在农业科学技术上的贡献
4、美丽精致的壮布和壮锦
5、彝族的火器——“葫芦飞雷”

这有新中国的:
1.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2000年国内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896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0%,跃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在R&D经费总支出中,基础研究占5.2%;应用研究占17.0%;试验发展占77.8%。其中各类企业支出占国内 R&D经费总支出的60.3%,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表明企业逐步成为我国R&D活动的主体。

目前,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17个(其中包括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0个)、国家工程中心 188个,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94个;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数44536篇,本国居民的专利授权量92101件,其中发明专利 3097件。200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47亿美元;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技工贸总收入6774.8亿元,工业增加值1476.2亿元。

2.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家确定的科技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正在转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企业科技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242个国家级技术开发类研究院所已基本完成转制工作,多数科研机构的运作直接面向市场需求,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取得初步成效,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科技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崛起,技术市场发展迅猛;宏观科技管理体制逐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科技体制初步形成,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正在逐步展开。

3.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成果。人类基因测序、纳米碳管和纳米新材料、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微机电系统研究、南海大洋钻探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表面科学非线性科学、认知科学以及地球系统科学等新兴交叉学科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等八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

4.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载人航天技术、运载火箭及卫星技术等航天高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两系法杂交水稻、基因工程药物、转基因动植物、重大疾病的相关基因测序和诊断治疗等技术的突破,使我国生物技术总体水平接近发达国家。高清晰度电视、"神威"计算机、大尺寸单晶硅材料、皮肤干细胞再生技术等重大成就的取得,使我国在相应领域跃入世界先进行列。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增强国防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国防工业的技术进步。

5.工农业科技获得进展。农业科技方面,仅"九五"期间共培育出600多个新品种,单产增产10%左右。推广水稻旱育稀植和节水技术、ABT植物调节剂和小麦旱地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等重大技术,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粮食增产目标的实现。

工业科技取得了若干重大技术突破,提升了重点产业技术水平。数字程控交换机、氧煤强化炼铁技术、镍氢电池、非晶材料等的产业化方面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结合三峡工程、国民经济信息化、集成电路、泰山核电站二期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了若干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一批重大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药物、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小康住宅、夏商周断代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中国科技馆二期工程及一批科普设施的建设,为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

(一) 背景材料

1.人类基因研究成就巨大

(1) 1999年12月1日,由英、美、日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已被译出首对人体染色体遗传密码,这是人类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历史上与曼哈顿原子弹工程及阿波罗登月计划齐名的人类三大科学工程之一,但其价值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前两个计划。

(2) 2000年6月26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终于绘制完成,我国科学家参与并高质量地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百分之一的测序任务表明中国科学家有能力起跻身国际科学前沿,并做出重要贡献。

(3) 2000年2月12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科学家联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其分析结果,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将于今年绘制出。绘制出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破译出人类全部遗传信息。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旧,给医药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将促进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

(1) 2000年12月2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它与2000年10月31日发射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将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个系统建成后,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 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 2001年1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1月16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准确返回并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在新世纪的首次发射,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在纳米技术领域屡创佳绩

我国科学家在纳米科技研究方面,居于国际科技前沿。最近的一次,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发现纳米金属的“奇异”性能—超塑延展性,纳米铜在室温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绕,被誉为“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从总体看,目前我国有关纳米论文总数排行世界第四,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已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

4.超级计算机智能化

2000年11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首次亮相。类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5.国家“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览举行

2001年3月,国家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863”计划自1986年3月实施以来,共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863计划重点支持的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距离明显缩小,开始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术从无到有,如今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另有25%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原来的基础上也有很大进步。

(二) 与教材结合点分析

1. 从经济常识看: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

(2) 财政的巨大作用。经济发展靠科学,科学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而这些事业单位的发展必须依靠财政的大力支持,背景材料中所列举的大量科技成果与财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3) 当今国际经济的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是其中重要的表现。人类基因组草图从一开始就是个国际合作计划,由美国启动,英、日、法、德、中科学家先后加盟。

2. 从哲学常识看:

(1) 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取得,一方面是由于科学家尊重了客观规律,另一方面是他们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2)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应坚持两点论和两分法。如人类基因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必将促进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人们又面临着基因垄断、基因成果被过分用于追求商业利益等新问题。

(3) 认识深化发展的观点。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人类基因技术的研究过程和我国航天技术发展情况等事实,都是认识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3. 从政治常识看:

(1) 国际竞争的实质。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国家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职能和组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职能。国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并运用到经济建设中去,促进经

济的发展。赞同199| 评论

『柒』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该怎么办

一篇来自于《中国青年报》的文章供你参考!
“国家制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导向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讨论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下称《修正案》)强调。《修正案》完善了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处置收益分配等制度,突出了企业在科研方向选择、项目实施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
引人注意的是,大学教授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将更加自由。《修正案》规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人员可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或者在一定期限内离岗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制度规定或者与科技人员约定兼职、离岗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期间和期满后的权利和义务。
《修正案》的推出无疑是我国经济从坐享人口红利到释放改革红利的踏实一步。遥遥相对应的是李约瑟之问,这位对中国社会深有研究的英国学者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对这个问题的诸多答案之中,“转化应用”是个频频出现的关键词。鲁迅先生恨铁不成钢地写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有创造,却无创新;有创业,却无产业。这不得不令人惋惜。抛开中西国民性的争议,如何从聪明的创造走向智慧的应用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方面,无论围观网友如何痛惜某大学已经不是当年的某大学,就发表的科研成果而言,外国的月亮真的不那么圆了,实打实的数据证明中国有大楼亦有大师的的高校、尤其是顶尖高校在世界PK中并不含糊。
另一方面,在这个全民创业的时代。根据国家科技部提供的资料,目前全国5100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每年完成的科研成果3万项,但其中能够转化并批量生产的仅有20%左右,形成产业规模的仅有5%。根据教育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到20%、专利实施率不到15%,而发达国家高达70%~80%。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影响因子高学术影响力大的核心刊物上发表的好文章、在试验和实践中漫漫求索获得的专利该怎么应用?谁来应用?
《修正案》提供了一种可能:高校教授兼职或者离岗创业。
理想的情况下,创造者最熟悉自己的成果,他们投身市场,在市场中发挥自己智慧的价值,并通过实践的检验打磨产品。兼职及离岗期限的设置,也可以为教授保留学者的身份,降低失败的成本。
科研与创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很多成果诞生时根本看不出未来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毕达哥拉斯讲解勾股定理,有人问他:有什么用处呢?他嘲笑地给了那人几个钱,说:这就是你要的用处。必然有许多有志于投身科研的人如严耕望所说“工作随时努力生活随遇而安”,对象牙塔外的市场并不感兴趣。保护他们工作的纯粹也是大学的责任之一。
同时,对于相当一部分科研工作者而言,格物致知后的经世致用也是人生的追求之一。高校严格的财务和人事制度多少是一种束缚。老老实实地做学校的项目,项目结束时还需要绞尽脑汁地凑发票,何况进入市场每天真金白银的进出呢?既做老师又做老板,算不算不务正业?评估怎么算?会不会影响以后升副教授、教授?
《修正案》为这类人打开了一扇窗户。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的细则尤为重要。不仅要杜绝一边抓钱一边抓身份的投机,也要防止政策传达不灵创业老师两头受气的情况。更关键的是在财务、人事评估机制上有所变化,规则明白清晰。
此外,毕竟会搞科研不等同于懂经营,直接把创业学者丢到市场上,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或许是好事,但对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转换效率来说有点危险。在市场和高校之间的创业服务衔接,或许是需要抓紧的关键一步。

『捌』 中国最近的科技发展成就有哪些

中国近些年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科技方面更是如此,成就较多,简单举几个例子。

①超级计算机。在大数据广为应用之下,超级计算机越来越受重视,而且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这使得超级计算机成为“国家科技体现的标配”,毕竟国家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准,而实现这个标准的物质基础,就是超级计算机。近些年,我国的超级计算机发展速度极快,目前综合实力仅次于美国,遥遥领先于第三名,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形成了中美争霸的局面,这本身就说明中国科技的崛起。

事实上,核电技术是我国未来要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出海”的主力产品之一,我个人认为他要比超级计算机更具变现力和战略性。

『玖』 如何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近日,清华大学工会组织的一次教职工板书书法比赛,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据报道,此次共有近40名教师报名参赛,来自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的6位书法名家担任比赛评委。

随着PPT等办公软件的广泛使用,一切正在发生改变。别致的形式、精美的图文,确实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且因为可以提前制作,一些不必要的课堂书写过程也可以省去,让课堂节奏更加有张有弛。但被PPT所“异化”,正是社会焦虑之处——刷出更多存在感的成了PPT而不是任课老师,一些老师把更多重点放在PPT制作的精美上而非课堂气氛的掌握及互动上。在学生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对待板书的老师,我们一般都独立笔记;对待PPT的老师,我们一般都集体拷贝”,似乎是对这种“异化”的消极回应。

数字化终归是大势所趋,全媒体化教学势不可挡,要求回到粉笔板书的“慢”与“传统”的时代,只能是美好的想象,不可能也不现实。但借粉笔板书所传递出的情绪,却值得我们所有人珍视并深思。时代在前进,技术在进步,但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关系与本质不该过多受到干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无论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应得到坚守与秉承。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全文

与中国高校科技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