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英国农业革命成果

英国农业革命成果

发布时间:2022-01-29 17:26:21

A. 试述欧美主要国家(以英、美、普为例)农业革命的动机、不同道路及其后果。

个人观点:
1,英国国土狭小,农业的发展空间有限,所以英国的农业在工业革命时就转移到了日不落帝国旗下的各个殖民地,为本土手工业和制造业提供原料;
2,美国国土大,资源多,农业基本是在本土发展。起初发展起来的种植业是类似殖民地性质的,在南北战争中,代表种植园的南方战败,一统而平等的农业开始发展,目的也一样,
为本土手工业和制造业提供原料;
3,普鲁士的条件比英国好一点,但是比美国差得远,本来也要打算走英国一样的路线,无奈崛起太晚,仇敌众多,在一战中灰飞烟灭,故可以认为农业改革根本没有发生。
这就导致了几个结果:
英国在战争中拼命保护殖民地,以保证原料输入,但国力还是不敌美国,最终也没能保住日不落帝国,沦为二流国家;普鲁士则成为了老牌帝国围堵的对象,在世界大战中败下阵来,德国战后只能依赖本土的科技工业力量发展,农业受制于人也不是一天两天的。美国的结果大家有目共睹,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啦

B. 18世纪中叶,英国为什么发生了产业革命具体过程是怎么样的

国的工业革命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工业革命的前提

1688年政变奠定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法律基础。辉格党因政变有功而在1689—1714年占有政治上的优势,到1714—1760年,辉格党更达到独占统治的地位。根据王位继承法,从1714年起,德意志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先后即英国王位。他们不懂英语,不谙英国事务,经常不参加枢密院会议。从1717年起,会议就由财政大臣沃尔波尔主持。由于枢密院大臣议事于密室,因此逐渐被称为“内阁”,枢密院主席就被称为“内阁首相”①。从此开创了首席大臣领导内阁,英王不参加内阁会议的先例。沃尔波尔任首相20余年,后因丧失国会信任而下台。这又开创了内阁得不到国会信任即应辞职的先例。小威廉·皮特1783年开始担任首相,当未得到国会支持时,血气方刚的皮特没有辞职,而是解散国会重新选举,结果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这又开创了一个先例,即内阁得不到国会信任时,除辞职外,还可解散国会,重新选举。这表明,内阁必须对国会负责,接受国会的全面监督。随着这种责任内阁制日趋完善,就逐渐把国王排斥于决定内阁构成的权力之外。以国会为核心的政治体制一旦确立,作为上层建筑的积极作用就更大地发挥出来,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

上层建筑的巨大作用,在改造农业方面得到了典型的表现。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了国会圈地时期。英国的农业革命正是通过这次圈地运动以及伴之而来的农业技术革新完成的。这次圈地的直接动因是由于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的急剧膨胀所造成的对商品粮及原料的巨大需求。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最终确立起来,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占据了绝对优势。农村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地主、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三大阶级。到19世纪中叶,英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以及阶级关系的演变,已基本上和城市相平衡了。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化,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鼓励了对农业的投资,为农业技术的革新和机器的应用扫除了障碍。大地主和农场主在土地上纷纷实行排水、施肥、改良土壤等措施。工业革命用先进的设备武装了农业,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应运而生。在农业革新的高潮中,1793年成立了农业委员会。1838年成立了皇家农业协会。国王乔治三世还为《农业年鉴》撰稿,署名为“农夫乔治”。足见英国资本主义农业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英国的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它不仅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需的粮食和原料,造就了一支自由劳动力大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而且也为工业革命积累了雄厚的资本。按照马克思的统计,19世纪初全国总资本中有一半来自土地。

对殖民地的掠夺和血腥的奴隶贸易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重要手段。七年战争后的55年间东印度公司从印度搜刮的财富达50亿英镑以上。海外市场的扩大使英国的出口贸易迅速发展。1697年英国的对外贸易额为350万镑,1770年即达1420万镑。从1688年到1750年,英国商船的吨位增加了两倍以上。在对外活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奴隶贸易。18世纪末英国每年从奴隶贸易中获得30万镑的惊人利润。利物浦和普利茅斯的繁荣就是建立在万恶的奴隶贸易之上的。

此外,从17世纪末起,英国建立了国债制度。这也是资本积累的途径之一。过去是以国王名义借债,以补财政之不足。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由国王债务制度过渡到了国债制度。当时,国债增长很快,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为5300万镑,到七年战争时即高达1.22亿镑。从1716年起政府平均每年要支付300万镑的利息。为偿还国债本息,英国政府采取了提高消费税的办法。1688年的消费税额为62万镑,到1755年就超过了350万镑。这就是说,金融资产阶级所得的高额利息,来自广大纳税人的腰包。政府起杠杆作用。

总之,英国通过农业革命、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国债制度和税收政策,使它的资本原始积累以超过任何国家的速度顺利地进行着,为工业革命的勃起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英国发达的手工工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革命的实现准备了技术条件。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的简单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另外,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研究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由于殖民活动和海外贸易扩大的需要,格林尼治天文台建立起来。1666年牛顿提出力学三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他的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解决了行星运动、落体运动、声音和波、潮汐运动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①。这一时期,英国实验科学研究促使天文学、地理学、力学、数学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些自然科学成就为英国工业革命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到18世纪中叶,在急剧扩大的国内外市场需求面前,英国的手工工场已走到了尽头。手工劳动的局限性,使它无力进一步扩大生产的规模和迅速增加产品的数量。摆脱落后了的手工劳动状态,过渡到更高的生产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广阔的世界市场是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因。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马克思曾提出,工具机或工作机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出发点。英国的工业革命首先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棉织业是新兴的工业部门,较少受传统的约束,易于采用新的生产技术。1733年兰开夏的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使织布效率提高1倍。结果棉纱供不应求,造成了长期的“纱荒”。不久,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提高工效15倍。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由手工工具发展为机器的开端。它体积小,容易普及,但要靠人力转动。随着所带纱绽的增多,人力就越来越难以胜任;而且它纺的纱细而易断,只能作纬线使用。1768年阿克莱特剽窃木匠海斯的成果,制成了水力纺纱机,纺出的纱较为粗韧,可以作经线。用自然力代替人力作动力,是一个重大的进步。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比附近的克隆福德建立了英国第一座棉纱工厂。从此,英国的纺织工业开始进入了近代机器大工厂时期。1779年青年工人克隆普敦综合珍妮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的长处,制成了骡机(意指两种机器的综合),标志着新一代纺纱机械的产生。棉纱机的应用,使纺纱与织布出现了新的不平衡。1785年工程师卡特莱特制成水力织布机,使织布工效提高40倍。1791年建立了第一座织布厂。随着棉纺织工业的机械化,与纺织有关的其他行业如净棉、梳棉、漂白、印染等也渐次采用了机器。

大量纺织机器的出现,动力不足的矛盾突出了。以水力作动力受到地点和季节的限制,迫切需要一种方便、实用、大功率的发动机。于是瓦特的蒸汽机应运而生。瓦特综合前人的成果,于1782年制成了可以作为机器动力的复动式蒸汽机。它与传送机和工作机构成了机器系列。蒸汽机的发明,使机械化生产冲破自然条件的限制,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是物质生产开始进入机械化时代的标志。到19世纪初,英国整个轻工业部门已在相当大程度上实现了机械化。

机器的大量制造,增加了对金属原料的需求,推动了冶金和采煤工业的发展。1735年达比父子采用焦煤熔铁,提高了生铁铸品的产量。1760年又加设鼓风设备,高熔点去掉了铁矿中的硫磺和其他杂质,焦煤炼铁获得了成功。近代大规模的冶铁业从此诞生。1784年科尔特发明精锻法,用焦煤炼出了熟铁和钢。煤和钢铁的产量迅速提高,为工业革命继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工业产量的提高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同时促使交通工具也要有大的改进。18世纪中叶英国国会制订了开凿和疏浚运河的计划。1830年全国形成了水运网。至1906年英国运河全长已达4000公里。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轮后,1811年英国的第一艘轮船在克莱德河下水。随后,英国轮船的总吨位迅速提高,从1850年的16.84万吨提高到了1870年的111.29万吨。1814年煤矿工人史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经过改进,1829年他又设计了“火箭式”机车,时速为29公里,1830年为利物浦、曼彻斯特公司所采用。40年代以后,英国开始了大规模铁路建设。今天英国的铁路网在19世纪70年代就已基本建成。

大规模的铁路敷设和远洋轮船的制造,都需要对坚硬的钢材进行裁截和造型,火车、轮船上的多种金属配件,在精度和质量上要求也很高,加上各个工业部门对机器的需求不断增长,制造工作母机和重型机器就提上了日程。发展机器制造业已势在必行。19世纪的最初10年,用机器制造工具机的现象逐渐增多,到30—40年代,作为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诞生了。用机器制造机器,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英国工业革命历经80年,使英国很快取得在国际上的工业垄断地位,并以出口机器和多种产品而成为“世界工厂”。

三、工业革命的社会经济后果

工业革命比政治革命更加深刻地改造了英国。

机器的广泛使用,根本改变了工业的技术面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英国的棉布产量,1796—1830年增长了15.5倍;煤产量1700—1840年增长了12.8倍;生铁产量1740—1850年增长了120多倍,其钢铁产量已占资本主义各国总产量的60%以上。

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工业的大发展改变了英国人口的布局,大批人口向工业区集中。兰开夏的人口中有3/4是在18世纪后半期增加的。西北部大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出现了新的人口中心。1801—1831年,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由于工业生产日益集中在城市工厂中进行,使城乡和工农业人口的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52%。1831年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收入是795万镑,在工业方面的收入则为1171万镑。英国在走向城市化社会。

工业革命引起了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使两个新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了。过去的中等阶级,包括小企业主、小店主、手工业者、商贩等等,除因机器工业的竞争而破产者外,大多数还继续存在。他们要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而奋争。手工工场工人也还有很多,正在面临着社会的巨变。在工业革命的浪潮面前,一切人都在新的环境中寻找出路。于是,形成了种种社会利益集团,出现了观念上革新与守旧并存的局面。总之,在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中,社会群体在重新组合,呈现某种“乱”的形势。但是,大工业的发展是带动整个社会前进的主流。

工业无产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集中在大城市里,与宗法的、自然经济的环境割断了联系,而且是完全没有财产的阶级,与雇主之间只有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机械化的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劳动失去了独立的性质,成为机器的附庸。同时也使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又成为资本家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它甚至突破了起码的道德标准和人的生理承受限度。这表明,那时资产阶级追求的还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数量,并没有把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摆在首要位置。他们仍然是以剥削绝对剩余价值为主,即依靠残暴的手段压缩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对于工人来说,也就必然会造成贫困、受奴役、粗野和道德的堕落。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与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开始时,无产阶级把机器当成了攻击的直接目标。相传卢德是捣毁机器的首创者,因而破坏机器的运动就被称为“卢德运动”。这是一场反饥饿、反失业的斗争,其实质则是手工工人反对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因为机器的使用破坏了他们技术的价值并砸了他们的饭碗。这是刚刚沦为无产阶级的手工工人的保守心理和不成熟的表现。开始进入19世纪初时,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他们试着组织职工会,举行罢工,为改善生活状况和维护自身权益而斗争。罢工运动锻炼了工人,并导致他们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直接发生冲突,使大批工人逐渐形成了阶级意识。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随着工业资本的增殖,工业资产阶级的财富迅速地膨胀着。工业收入超过农业收入,工业人口超过农业人口,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超过了土地贵族;机器工业排挤手工业,人口重心的转移及工业城市的兴起,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的实力超过了商业金融资产阶级而成为资产阶级中的主体。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前期出现的反对国家干涉,否定保护主义传统,要求自由放任的倾向日益强烈。经济上的自由主义,必然导致要求改革已经过时了的政治制度,首先是打破土地贵族对政治的垄断。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成了社会上最富有的阶级,也就必然要求成为政治上的第一阶级。

四、英国工业垄断地位的确立

工业革命造成的生产力大发展,使英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到19世纪50至70年代,英国经济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把其他国家远远抛在后面。下面的统计表说明了英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遥遥领先地位。

(单位:亿马克)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
145
33.8
15
21
12.8
1870
374
91.8
45
42
34

英国出口商品额在全部产品中的比重,1851年为1/4,1861年为1/3,1871年达到了3/5,产品的销售越来越依赖于国际市场,经济的对外扩张性日益明显。

在英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品占85%,原材料仅占8%;在进口商品中,则原材料占61%,工业制品仅占6%。这就使保护贸易政策成为英国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扩张的障碍。于是资产阶级展开了争取自由贸易政策的斗争并逐步取得了胜利。随着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行,英国的对外贸易额扶摇直上,1850—1871年出口总值从7100万镑增加到近2亿镑,进口总值从1亿镑增至3亿镑。在出口的商品中,重工业产品特别是机器产品日渐占居重要地位,1845—1870年机器的出口量增加了4倍。欧美各国的工业革命在相当程度上是靠输入英国的技术装备进行的。

对外贸易的发展,促使英国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高涨。“过去应用蒸汽和机器获得的惊人成果和1850—1870年这20年间的巨大产量比起来……就微不足道了。”1850—1870年仅棉花的消耗量就由5.88亿镑增加到11亿镑。这一时期不仅轻工业发展迅速,而且生产资料的生产在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由1812年的31%上升至1851年的40%,再升至1881年的47%。煤产量从1850年的4900万吨增至1870年的1.1亿吨。铸铁产量由1840年的140万吨增至1860年的380万吨。钢产量1870年达到22万吨。动力机械由1840年的35万马力增至1870年的90万马力。英国工业的总产值在1850—1870年间大约翻了一番。此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60%。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各国的公债和证券在这里进行交易。英国还向欧美及殖民地输出大量资本,至1870年达14亿镑。

英国的铁路建设和远洋航运也有了很大的发展。1863年伦敦建成第一条地下蒸汽铁路。1850—1870年全国铁路从1万公里增加到2.4万公里。这一时期,英国开始使用金属造船,并逐渐用汽船代替了帆船。英国垄断了国际的航运业,它的装备了大炮的商船队借着廉价的商品和海上优势,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满载着工业制品,在海洋上纵横无阻,强行打开了亚、非、拉美许多国家的大门,瓦解了这些地区的经济结构,把它们卷入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漩涡。

C. 第一次农业革命的条件与成果是什么

世界力量对比的乾坤大转移

——公元11~12世纪西欧的第一次农业革命11世纪中叶,当外来入侵暂告一段落,西欧人终于可以集中精力来发展他们的经济。到了1300年,他们就已经超越了两个对手——伊斯兰世界和拜占廷帝国,全球范围内只有繁荣的古老中国可与之相媲美。从此欧洲开始其对外扩张的进程,并最终主宰了世界。这种格局直到现在也没有多少改变。究其原因是复杂的,但西欧第一次农业革命所起的作用之大是毋庸置疑的。

1.第一次农业革命——条件与成果

在11世纪中期以前,中世纪农业革命的许多先决条件就已经具备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欧洲文明重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北大西洋的英国、法国西北部、低地国家和德意志等地。只有到这时候,欧洲北部从英国南部到乌拉尔山脉的那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也才完全有能力被开垦。

另一个先决条件是适宜的气候。从公元700年持续到1200年,西欧出现了一个最适于作物繁殖生长的气候好转时期,平均气温转暖,气候变得干燥。而和平的环境、持续的好气候以及不断扩大的投资都为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保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突破是重犁的使用。这种犁适用于欧洲北部更为肥厚、潮湿的土壤,既有利于灌溉,又节省了劳力。与重犁的使用密切相连的是庄稼轮作的三圃制的引入,这种新的耕作制度有利于合理分配劳动力,增加产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农业奇迹。许多夏季作物因此得以种植,进而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第三项重要革新是磨坊的使用。从1050年起,欧洲出现了一个建设高效率的水力磨坊的热潮。水力磨坊技术又启发了风力磨坊的出现。从1170年欧洲建造了第一批风磨开始,风磨在一些低地国家迅速普及开来。其他的技术突破还包括铁马掌的出现以及双马前后拉纤的挽具的使用,这时的马取代牛成为耕畜,效率得到提高。此外还有轮车和耙的发明。

伴随着技术进步而来的是可耕地数量的大幅增加和已开垦土地的更为精细的耕作。始于1050年并在12世纪大大加速的开垦土地运动,改变了加洛林时代无数小块耕地被森林、沼泽和荒野所孤立分割的局面,清除森林和排干沼泽的工作加速了耕地的逐渐扩张和彼此相连。随着这一进程的加快,到了13世纪,农民们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开始更有效、更精细的开垦他们的全部土地,结果使土地的肥力大大增加。

以上这些变化导致了农业产量的巨大增加。下播的谷物种子的平均产量从加洛林时代的最多两倍增加到1300年前后的三至四倍。磨坊的出现又大幅度的提高了碾磨效率,节省了人力。结果,欧洲人开始第一次依靠定期的、稳定的食物供应生活。当更多的土地可以被用来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而不再为了维持生存而仅仅局限于谷物,大规模的农业经营的多样化和专业化便随之产生,许多地区专门养羊,而另一些地区则专门栽培葡萄,有的种植棉花和染料作物,这些新的产业有些用作本地消费,但相当多的用作长途贸易。

这一时期,农村的畜牧业作为农民的重要副业仍在发展,牲畜数量增多,畜产品更多的进入市场,具有专业化、市场化倾向的畜牧业在少数地区发展起来了,主要是为毛纺织业加工羊毛。

D. 西欧第一次农业革命的条件与成果是什么

在11世纪中期以前,中世纪农业革命的许多先决条件就已经具备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欧洲文明重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北大西洋的英国、法国西北部、低地国家和德意志等地。只有到这时候,欧洲北部从英国南部到乌拉尔山脉的那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也才完全有能力被开垦。

另一个先决条件是适宜的气候。从公元700年持续到1200年,西欧出现了一个最适于作物繁殖生长的气候好转时期,平均气温转暖,气候变得干燥。而和平的环境、持续的好气候以及不断扩大的投资都为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保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突破是重犁的使用。这种犁适用于欧洲北部更为肥厚、潮湿的土壤,既有利于灌溉,又节省了劳力。与重犁的使用密切相连的是庄稼轮作的三圃制的引入,这种新的耕作制度有利于合理分配劳动力,增加产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农业奇迹。许多夏季作物因此得以种植,进而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第三项重要革新是磨坊的使用。从1050年起,欧洲出现了一个建设高效率的水力磨坊的热潮。水力磨坊技术又启发了风力磨坊的出现。从1170年欧洲建造了第一批风磨开始,风磨在一些低地国家迅速普及开来。其他的技术突破还包括铁马掌的出现以及双马前后拉纤的挽具的使用,这时的马取代牛成为耕畜,效率得到提高。此外还有轮车和耙的发明。

伴随着技术进步而来的是可耕地数量的大幅增加和已开垦土地的更为精细的耕作。始于1050年并在12世纪大大加速的开垦土地运动,改变了加洛林时代无数小块耕地被森林、沼泽和荒野所孤立分割的局面,清除森林和排干沼泽的工作加速了耕地的逐渐扩张和彼此相连。随着这一进程的加快,到了13世纪,农民们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开始更有效、更精细的开垦他们的全部土地,结果使土地的肥力大大增加。

以上这些变化导致了农业产量的巨大增加。下播的谷物种子的平均产量从加洛林时代的最多两倍增加到1300年前后的三至四倍。磨坊的出现又大幅度的提高了碾磨效率,节省了人力。结果,欧洲人开始第一次依靠定期的、稳定的食物供应生活。当更多的土地可以被用来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而不再为了维持生存而仅仅局限于谷物,大规模的农业经营的多样化和专业化便随之产生,许多地区专门养羊,而另一些地区则专门栽培葡萄,有的种植棉花和染料作物,这些新的产业有些用作本地消费,但相当多的用作长途贸易。

这一时期,农村的畜牧业作为农民的重要副业仍在发展,牲畜数量增多,畜产品更多的进入市场,具有专业化、市场化倾向的畜牧业在少数地区发展起来了,主要是为毛纺织业加工羊毛。

E. 19世纪后期英国农业经济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其结果是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被认为是后来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英国(英格兰地区为主)16世纪至18世纪的农业革命。包括圈地运动。影响,由圈地运动以及技术的革新产生的农业变革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随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机械化,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以支持人口的增长,英国加强了对海外殖民地的争夺; 经济。英国农业革命。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建立了“日不落”的殖民大帝国、四轮作,指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过程。18世纪晚期开始了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良种培育等,令一方面又分流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F. 3. 试述欧美主要国家(以英、美、普为例)农业革命的动机、不同道路及其后果。

1,英国国土狭小,农业的发展空间有限,所以英国的农业在工业革命时就转移到了日不落帝国旗下的各个殖民地,为本土手工业和制造业提供原料;
2,美国国土大,资源多,农业基本是在本土发展。起初发展起来的种植业是类似殖民地性质的,在南北战争中,代表种植园的南方战败,一统而平等的农业开始发展,目的也一样,
为本土手工业和制造业提供原料;
3,普鲁士的条件比英国好一点,但是比美国差得远,本来也要打算走英国一样的路线,无奈崛起太晚,仇敌众多,在一战中灰飞烟灭,故可以认为农业改革根本没有发生。
这就导致了几个结果:
英国在战争中拼命保护殖民地,以保证原料输入,但国力还是不敌美国,最终也没能保住日不落帝国,沦为二流国家;普鲁士则成为了老牌帝国围堵的对象,在世界大战中败下阵来,德国战后只能依赖本土的科技工业力量发展,农业受制于人也不是一天两天的。美国的结果大家有目共睹,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啦

G. 18至19世纪欧洲发生“农业革命”的主要原因及对欧洲带来的影响

原因:轮作制使农业产量提高;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对牲畜品种的改良和农业技术的改革;程式化带来了人们对食品需求而定大增。

影响:食物增加,缺粮情况得到缓解;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在西欧逐渐消失;农业人口的减少为工业革命提高了自由劳动力;“农业革命”为工业提供原料和资本。

(7)英国农业革命成果扩展阅读:

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是欧洲饥荒的高发时期,英国也未能幸免。1587—1588年、1597—1598年、1622—1623年英国都曾发生过饥荒。1623年,英国西北部饥荒最严重的坎伯兰郡和威斯特摩兰郡有饿死人的现象。同年在东密德兰的林肯郡,穷人因为市场价格太高买不起粮食,不得不屠狗宰马充饥。

即使英国的“粮仓”诺福克郡也受到影响,穷人不得不吃替代食物。当地治安法官报告说,穷人制作面包不得不在大麦面粉里加进荞麦,但因“不适,厌食之”。但是,安德鲁·B.阿普尔比对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饥荒的开创性研究表明,同欧洲其他国家特别是法国相比,英国率先走出了饥荒的阴影。

H. 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英国工业革命抄从棉纺织业开始袭。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的“珍妮纺纱机”,1769年钟表匠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1779年工人克隆普顿发明“骡机”,这三个发明提高了纺纱的速度和质量;1785年工程师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把织布速度提高40倍。1785年,徒工出身的机械师瓦特发明了复动式蒸汽机,为纺织机器提供了方便、实用、大功率的动力;蒸汽动力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新的运输工具也被发明出来,1807年美国发明家富尔顿发明了汽船,提高了水上运输能力;1814年英国煤矿工人出身的工程师史蒂文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试车成功,30年代英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基本完成,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机器制造业也已出现,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I. 简述1760-1830年期间欧洲的农业革命

欧洲的农业革命,农欧洲的农业革命确实是非常严重的,因为60到80年代间确实是一个革命改革时期。

J. 农业革命带来了什么后果

这一事实反过来对欧洲历史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后果。首先,这意味着更多的土地可以用于生产谷物以外的用途。与此相应,随着中世纪盛期的发展,农业有了更大的分工和专门化。大片地区用于养羊,其他地区生产葡萄酿酒,或者种植棉花和染料作物。这些新的项目所出产的产品有不少是在当地消费的,但也有不少用于远距离贸易,或用作新型工业部门——尤其是织布业——的原料。如下文将要看到的那样,商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产生并为城市提供了支柱。农业的繁荣还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城市的生长,即人口因此剧增。由于食物增多、饮食改善(尤其是蛋白质的增加),人的预期寿命由加洛林时代欧洲穷人的平均30岁左右增加到中世纪盛期的40至50岁。人们身体更健康了,出生率也就提高了。由于这些原因,自约1050年到1300年间,西方的人口增加了大约三倍。人口增多和更节省人力的装置的使用,意味着无需所有人都呆在农庄里:一些人可以迁到新兴的镇子或城市,在那里去过一种新的生活。

农业革命还有其他一些后果。它增加了领主的收入,从而使他们可以过上更讲究的贵族生活;君王的收入也有所增加,这为国家的成长进一步奠定了物质基础。欧洲的普遍繁荣还促进了教会的发展,从而为学校和知识事业的蓬勃发展铺平了道路。最后一个更难以捉摸的结果是,欧洲人与其世界舞台上的任何对手相比,显然更为乐观、更富于活力、更愿意进行尝试和冒险。

阅读全文

与英国农业革命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