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到九华山求儿子成绩和身体健康要拜什么佛
当然是拜:地藏王菩萨!,,《地藏经》云: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
2. 九华山菩萨为什么这么灵
讲到九华山菩萨灵就要讲到九华山佛教,九华山佛教徒弘通世俗,导化、融合儒道的产物,九华山就是释儒道互动下形成的佛化自然。作为一种文化化自然,九华山千百年来承载着民间对地藏精神的信仰,这种信仰及其活动又繁衍了特定的九华山的文化。诚然,九华山佛教及其文化的形成、发展并非单纯的文化现象,有着极其复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原因。本文试图从文化学角度综析现有关于九华山佛教的可信资料和研究成果,将"莲花佛国"(微观的宗教宇宙)及其佛教(以佛经和佛事活动为主要表现)置于东晋以来江南社会文化的历史变迁中,通过对金地藏佛教思想和九华山佛教演变与发展的梳理,通过对九华山佛教文化与世俗文化关系的考察,揭示出九华山佛教文化所体现出的精神特质,探究其历1600年不衰的文化底蕴,进而发掘、提升出它的当代文化意蕴。
一、历1600年不衰的文化底蕴
九华山佛教传播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期间它虽呈阶段性地时盛时衰,潮起潮落,但跨1600年至今而未衰。这种周期性兴衰交替与长程的总体上不衰现象,究其原因除了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态度与政策、社会经济发展与阶级矛盾(如战乱)状况等直接相关联外,还有作为文化现象的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内在底蕴。
(一)九华山佛教的传入及其演变
限于篇幅,不可能对各个朝代的九华山佛教做一番详细的考证,而只能对九华山佛教做粗线条梳理。大致分为五个重要阶段:
1、早期传入(东晋末至中唐之前)。虽然佛教从西汉末就传入中国,但因九华山地处僻壤,远离政治经济中心,整个九华山只是道家修真的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九地(1)。今天九华山的"真人峰"、"葛仙丹井"、"葛仙洞"被认为葛洪等人修行的遗迹。陵阳县令窦子明,及其后的子安白日升仙等广为流传的神话,折射了早期九华山只是仙家修行地之一。据明代编《池州府志》,清代《九华山志》等文献记载,"东晋隆安五年(即401年),天竺僧杯渡禅师来山传经布道,创立茅庵",《安徽通志》卷四十载,"晋隆安五年,杯渡禅师创寺于九华山"。百年后的503年,有僧人伏虎,居拾宝岩,建伏虎庵为道场。唐开元(713--741)末年,"有僧檀号,张姓,自郡馆至,为乡老胡彦请住,广度男女;触时豪所嫉,长吏不明,荧其居而废之"。该时期,佛教凭"特异功能"(如杯渡)或凭"乡老/举荐(如檀号),虽播下了佛教的种子,但末能常住九华。
2、佛教立足九华(中、晚唐)。唐开元末,金地藏卓锡九华,"洞居涧饮"闭目苦修,感动诸葛节等人,买檀号旧地,建化城寺。金地藏圆寂后,肉身不坏,后人建肉身塔供奉,九华山化城寺被辟为地藏菩萨灵迹。地藏道场名声渐播。此间,佛教靠苦行感化,靠名僧奠定根基,而李白改九子山为九华山,更增添了九华山的名气。
3、南宋末禅宗的进入,明清"四大名山"之一。南宋末,临济宗、曹洞宗先后传入九华山,为九华山佛教输入了血液。其间有希坦等一大批诗僧组成的"九华诗社"及《九华诗集》;因反秦桧并遇迫害而名声大振,圆寂后被尊为"定光佛"的宗杲传经化城寺;北、南两宋,王安石、范成大等名臣墨客游览九华山;清初四帝弘佛,尤其是明代无瑕和尚,百岁圆寂,肉身不坏,封为"应身菩萨",遂使九华山在明末清初为"江表诸山之冠",成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此间佛教主要靠自身主动吸收新养份,名僧行持而兴。文人骚客的雅助、帝王的扶助,遂使九华山佛教至于鼎盛。
4、九华山佛教"结社"护教(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前)。九华山成立佛教协会,结社护教。成立"九华山佛学院"加强佛学研究与交流,广泛增进同朝、印、日等国外佛教界的交往。此间佛教对内主要靠自立自强、对外靠扩大交往,扩大国际影响。
5、建国后至今。从建国初"农禅两不误"到"文化大革命"浩劫。期间虽有佛教界鼎力支持"抗美援朝"的壮举,但佛教的正常活动受干扰;改革开放后,九华山抓住大好机遇,成立协会、建立佛学院、保护文物、开展学术交流,九华山佛教也随对外开放、旅游产业的兴起真正走向世界。
(二)九华山佛教文化与世俗文化关系
九华山古为"吴楚交流"(2),自远古以来就有巫鬼原始信仰、原始图腾崇拜。两汉以降神仙方术及造神活动在民间广为流行。儒家的圣贤崇拜、生殖等图腾崇拜非常混杂。这为佛教传入奠定了大众基础,加之金地藏的"至孝",甘愿献身、救度大众的心愿及其圆寂后肉身不腐等各种奇异,使得民间愿意接受,并参与"金地藏"由人向神提升的造神运动。民众甘愿接受佛教的教化,诚心礼佛。佛教对世俗文化这种影响是无所不在的,如贵池傩戏"既展现着原始信仰的方方面面,也展现着后期宗教特别是宗法性宗教的渗透"(3)。再如九华山民间奇特的荤年素年,办丧事时唱孝歌等,也无不体现佛教影响。
另一方面,九华山佛教也不断顺随世俗而变通,并接受儒家与道家的影响。如佛教曾借道家的"清虚无为"传教,称道教徒为"道士",自称为"道人"。借儒家的"教道"传地藏菩萨信仰。这种影响在今天九华山佛教文化中仍然有很明显的痕迹。如所有其它佛、菩萨的护法神都是佛教的韦驮等天王,唯有金地藏护法神为"玉皇大帝"殿前的王灵宫。这种影响甚至在佛教造像艺术中也存在。如旃檀林的大雄宝殿内,就供有两个小雕像,一个是济颠和尚,其造型有如天仙;另一个是风波和尚,左胁下有一扫帚,手挥拂尘,要扫的是残害忠良的秦桧(4)。这些都见证了九华山的佛教文化是儒道交融的产物。
(三)维系九华山佛教千年不变的文化底蕴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维系九华山佛教的文化底蕴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佛教自身内部不断弘通(或融合佛教内部新的养份或结社自卫,或增加交流,或不断变化、兼融其它异质文化),促进其自身不断"适者生存";二是名僧或名人(如金地藏、李白、王明阳等人)所产生的名人效应;三是佛教通过庙会、礼佛法事等满足信众的诉求,求神与造神运动造就了佛教信众的大众基础;四是佛教塑像、建筑等文化艺术增添了佛教神秘庄严的色彩。地狱和报业说,增强人们对佛教的敬畏感。
二、"莲花佛国"的文化特质
(一)金地藏的宗教思想及其特征
佛教称之为"莲花佛国"的九华山之所以名列中国四大名山之一,并享誉海内外,并非因其佛教理论研究著名,而是以"度尽众生"的宗教活动场所--"地藏王道场"闻名。实际上,自开山祖金地藏以降,九华山历代众僧重修证、行愿(地藏王菩萨在中国佛教四大表法菩萨中,代表的是"大愿")而疏于对佛教理论与修证经验的著述,加之年代久远,以至于今天关于金地藏的名字、身世仍有争议,这给完整把握金地藏的宗教思想带来相当的困难,我们只能据现存有关资料、遗迹及考证来推断其宗教思想。
1、金地藏九华山佛学思想背景
据刘永智先生考证,金地藏可能就是新罗圣德王之子金守忠(5),曾被遣入唐宿卫四年,"受唐玄宗礼遇和教诲,回国时携有文宣王,十哲、七十二弟子图,置于大学。"这说明其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教育熏陶"。(6)金地藏生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开元末来九华山,贞元十年(794年)圆寂(7)。其生活的八世纪正是就新罗佛教兴旺时期。随智诜(五祖弟子)、道义等禅师回国传南宗禅,并在新罗逐渐形成九派三门。其家乡的道义文禅师更被誉为"海东迦智山第一祖"。金地藏生长于崇佛的王族。来九华山时南陵一带民间崇尚净土信仰。据《九华山化城寺记》载,金地藏曾到南陵找人抄写经书。"素愿四部经,遂下山至南陵,……自此归山,迹绝人里。"(8)据此,我们可推断,其来华前后深受唐朝流行的"禅净双修"影响。
2、金地藏修行佛学特色
唐《九华山化城寺记》、宋赞宁《高僧传》关于金地藏修证的记载,有以下几个要点:(1)涉海,舍舟至九华山,(2)岩栖涧汲,以示高洁,(3)"端坐无念"。七十五年,(4)诸葛节等人发现时,其正"闭目石室,其旁折足鼎中,唯白土少米烹而食之。"(5)"夏则食兼士,冬则衣半火。……禽田米薪自给。其众请法以资神,不以食而养命"(6)"中岁领一从者,居于南台、自织麻衣,其重兼钓,堂中榻上,唯此而已。"(7)圆寂时神异。(8)后被认定为地藏菩萨应化于世。据此我们可推断其修行:跏跌而坐(坐姿),静心坐禅(闭目石室)苦修(穿粗布麻衣,由"白土参少米",饮涧,居洞岩)、自食其力(农禅结合)。这正是唐代禅修的重要特点。同时金地藏遵奉《华严经》,传说拜经台上留下的凹痕就是金地藏长年拜经所致,足见其奉持《华严经》的精诚。今天九华山仍留有"华严洞"、"华严井"等华严遗迹。《华严经》以信、愿、行、证为四个修行次第,华严禅标榜"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为华严境界。"金地藏拜经参禅,体现了唐代僧人的风格,也是以'教禅会一'为内容的'华严禅'在佛国里进一步中化的体现(9)。
3、现存金地藏佛教思想的印迹
《九华山化城寺记》记有金地藏一段话:"六籍寰中,三清术内,唯第一义与方寸合。"中国文化中将儒家经典称"籍",六籍即儒家六经。"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为道家术语。"第一义":释家将佛陀所宣讲的"无上甚深之妙理"称为第一义。方寸:心。这段话大意为:儒家的经义,道家的各种法术中,(没有与我相契的),只有佛教的"无上甚深之妙理契合我心。这正是"静虑"的心法,即禅法。陈岩《九华山诗集》中亦有金地藏谈经论道的记载:"金地藏尝携道侣晏坐岩中,定起而还",在煎茶峰"招道侣于峰前汲泉烹茗",在罗汉峰,"昔有僧挈瓶持锡,常诣金地藏、竟日谈论。"金地藏《酬米诗》中"温饱忘思前日饥"正是当时流行的禅宗"饥来吃饭困来眠"语录中禅味的流露。
综合关于金地藏来九华山前后所受禅学思想的影响,修证上农禅及禅愿结合的风格,及其禅学思想三个方面的引证,可大致反映金地藏宗教思想的浓厚的"禅净双修"、"农禅合一"、"愿行合一"的特征。
(二)九华山佛教的宗风:信、愿、行、修合一
金地藏的"教禅合一"、"农禅合一"、"愿行合一"的宗教思想与修行风格,正是"禅"的自觉自悟的"禅净兼修。"它摆脱了经院式的讲经论道,也克服了头陀苦行又终难得解脱之累。九华山佛教强调内心反求(净观)回复本性(禅定),只此见性成佛无需达到彼岸,就在现实生活之中。观闻赏知,一举一动皆是禅机。如明代实庵和尚为旃檀林题楹联曰:"门前青山绿水都成画稿,槛外松声竹韵悉是禅机"。(10)其坐化前:"归来悬崖空撒手,溪山处处是莲官"。(11)这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式《维摩诘经》中的"自心净土"。"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12)可见"佛是要人来做的,佛国净土也要人自己去创立",(13)"所谓净土、秽土之分,并非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区别,而是人们心意差别的结果"。(14)随南宋末临济宗、曹洞宗的传入,九华山形成祗园等"四大禅林","愿行合一","愿禅合一"更成了九华山千百年来的宗风。金地藏"肉身不腐"。似乎成了修行圆满与否的一大标志。明代的无瑕和尚、现代的大心、慈明和尚等高僧亦如金地藏肉身不坏。尤其是肉身不腐的比丘尼仁义师太,开了世界佛教史上"比丘尼修成肉身的先河"。(15)
(三)莲花佛国的文化特质
金地藏传承的九华山佛教,尤其是禅宗入九华后,不著文字,师徒间以心印心、口口相传。这使得九华山文化大多以遗迹、文物和民间传说方式传承或凭信徒的佛事活动传承,造就了九华山佛教文化的神秘、浪漫的色彩。这种文化随名人、名僧活动足迹而不断被神话,以致使九华山一山一水,一物一景,乃至一木一石都有着许多的传说,它孕育成就了一部部《九华三宝三怪》、《九华山史话》等传奇。九华山本身也不再是纯自然,而变成了承载佛教、佛事活动、名人、名僧的佛化自然。一部佛学大辞典:一部记载着佛教变迁,儒释道合融,佛事、人事活动的大辞典。
三、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当代意蕴
我们对维系九华山佛教文化的文化底蕴及其佛国文化特质的解析,旨在揭示其文化的当代的积极意蕴。如果我们推开、消解其宗教价值与宗教悲情,转而以作为文化的九华山文化的视角,透过其形成、成长历程的特点,就可以发掘并提升出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几点当代的积极文化意蕴。
(一)九华山佛教文化是一种在主导价值观导化下的消溶、兼融、创新文化。导化、消溶、兼融、创新构成了其内在成长、发展的动力机制。首先,它以自身主导价值观导化并消溶异质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导化中消溶异质文化,在消溶异质文化中导化;其次,在消溶异物文化的同时,兼融异质文化为我所用;再次在导化、消溶、兼融中融汇贯通,创新出适应本土特征的本土新文化;最后,它始终重视"机缘"(时机)的把握,强调"对机设教"。佛教传入中国到禅宗的盛行,从佛教入九华到"莲花佛国"的兴盛的事实,充分显现了佛文化在异地、异质文化中"适者生存"的生存、发展动因。这一点对于今天的文化建设尤其有着十分重大的启示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文化角度看)就是社会主义文化主导下的多元文化激荡时期。所谓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各种文化如何在主导文化下整合,并进而创建出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作者并非要美化佛教,也无意用佛教"启示"出新文化。但如何面对市场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条件、面对不同文化主体的利益、需求,文化地倡导(即不是简单抽象的说教)主导价值,"对机设教"导化、消溶异质文化(包括佛教文化)、兼融各种文化的精华,融汇贯通并创新出合乎时代主流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这正是我们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二)九华山佛教文化是一种有约束的,可协调的生态文化。佛教以灵魂的最终解脱为诉求,它贬低物质利益乃至肉体,视欲望、需求为"无名"。这固然是对现时代的反动。"无我"的主张更是对主体的彻底消除,也与现代社会的"个性"张扬相悖。但佛教并不主张离开世间别有解脱,正所谓"佛教出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16)"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17),人之在世,肉身之累,欲求之苦,不仅无可免,而且甚至是必需的,否则何人要求解脱?可见,佛家之言生命虚幻、话"无我"是为破除世人"妄执"假我,以求般若解脱之智。然而未解脱前,身心健康是绝对必需的,无法得道。因此佛教反对自杀和杀生。只是教人看淡自我的同时正身、正语、正意、真正地善待生命:出家人要"清静少欲",修头陀看行要"少欲知足",菩萨"于欲而离欲",不起贪着。实际上菩萨亦多情(菩萨为菩提萨的简称,意为有情的觉者),只不过菩萨之悲情是无私的、广大的,即所谓"同体之悲,无缘之情"。佛教反对杀生不只是为了不"造业",而更重要的是培养慈悲之心。至此,佛教就以消极的方式造成了一种特定的生命文化观:生命的最终圆满"解脱",是般若智慧的解脱。以智慧之光,透脱欲求之无名,消融人、我、他者于同一体性,人、我、众生彻底平等。虽然这种般若智慧是神秘的,其对欲与需求的理解是片面的,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生命文化观导致主体的彻底失落,但是它蕴含的节制不合理的需求,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在今天无疑仍有价值。实际上这种文化导致了对寺庙处动植物的保护、而环境的保护又吸引人们观光游览,扩大寺庙的影响,这样,在不经意间形成了佛教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化。
(三)它又是一种开放性文化。九华山文化本身就是中印、中韩文化交流的产物,是释道儒融合的产物。也是佛教内部相互交流的结晶,这种开放性对于文化发展的价值在今天已为妇孺皆知的常识。
(四)九华山佛教文佛诚信,践行(愿)与修证合一的悲情文化。撇开其宗教悲情,地藏精神就是彻底地、无私地服务众生的精神,并且哪里最困苦,哪里最需要帮助,便出现在哪里,其表现就是累劫中所表现出的"孝道"和舍已救人的精神。金地藏"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对佛陀的教示的义理的献身诚信与修证精神赢得各阶层,尤其是就下层群众的供奉与膜拜,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道德传统的形成。对理想,对真理诚信与求证乃至舍身践行对人类的进步,对社会文化建设都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一个民族缺乏理想,缺少对真理的信念必将盲行、若没有文化的践行,则理想必将落空,若无求证的勇气与行为,则文化必定陷入僵化与迷信
3. 现在有活着的密宗大成就者吗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回光一瞥,了了常知,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4. 天涯明月刀九华隐蔽成就回音谷在哪
回音谷坐标为(3153,3064)。
九华之风需要跑的点:藏峰谷、云笈水榭、甘蓬茅屋、紫阳观、芳华谷、离魂峡、燕来镇、朝山路、华清寺、沅江下游、得意坊、神药峰
九华云起需要跑的地方:矿场、朝露峰、锦燕林、嘉荫镇、江阴畔、七星派、孔雀山庄、送君廊、鹧鸪岭、叠岭、禁地、回音谷
这其中莫过于回音谷最难找了,相对来说太隐秘难找了。
游历九华—九华之风坐标:
(4)九华成果扩展阅读:
(1):天刀里的经验不叫经验,而是叫做阅历!阅历只能通过主线,或者经验灵犀点,副本获得,还有就是门派打坐获得。
(2):天刀里的修为是点经脉用的。
(3):历练=学身份技能的,通过日常获取。
(4):冲穴点也就是点经脉需要冲穴点,光有修为有的也没法点,本人天香就有个冲穴点,有修为,点不了,要做见闻还有特定的试炼任务完成后才能点。
(5):砭石=目前本人做试炼副本可获得,其他组的副本也可以掉落的,右键包里的砭石使用,然后打开N键点击砭石槽即可放入砭石,多的用不下可以合成高一级的。
(6):灵犀点打坐,分为阅历和修为的,本人找到的大多都是修为灵犀点
(7):小伙们,还有没赶上这次测试的小伙伴们,主线和见闻一起做,好马不吃回头草。省的下次回跑,比较浪费时间
(8):如果你有小伙伴一起玩,至少队伍里有镖师,猎户,最稳当的收入来源就在这里了。
(9):部分见闻需要在指定的天气和时间才可触发,具体可以看地图上见闻说明。
(10):门派打坐在你所在门派,可通过车夫门派传送前往,或者神行直接传送。[神行15分钟一次-支持跨地图传送。
(11):游戏初期会出现抢怪现象,可以把附近的天香,唐门祖上,你会发现和坐飞机一样,但是没有经验。
(12):可以把当前地图所有的灵犀点跑完,储存在后一起打坐,效率高,省时间。
(13):最后就是新进游戏的小伙伴们,可以先跑图,把当前整个地图点亮,不仅可以获得大量修为,还能为你所经历的任务点,提供很好的方便,M键打开地图地图上方有X____,Y____,点亮地图的小伙伴们做见闻或去灵犀点的时候,可能要去的当前地图的见闻或灵犀点的地方比较远,
可以把鼠标移动你想去位置区域,看到坐标值后,在上方输入,然后点下寻路按钮,一个像小放大镜一样的东西,在输入坐标的后面,就可以解放双手自己寻路了。但是如果骑马的时候需要注意是否有系统规划的最佳路线是否有河,骑马的小伙伴们到了河边的话,就不再自己行动了。
5. 李延祥的创造性成果
建立了以炉渣的铜硫比和渣中夹杂含铜颗粒成分判定冶炼工艺类型及产品成分、以各造渣成分的来源为线索判定渣与矿及渣与流程关系的研究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利用这一研究方法,对著名的铜绿山XI矿体的等四个遗址的古炉渣进行了新的研究,认定所有XI矿体炉渣皆为冶炼冰铜的炉渣,其他三处炉渣才是冶炼氧化矿石的炉渣,进而澄清了铜绿山先秦时期就已经掌握了冰铜冶炼技术的事实;对南京九华山唐代炼铜渣的研究,发现了不同工序产出的高钙、高铁两种冶炼不同品位冰铜的炉渣,从而复原了唐代低品位硫化矿炼铜的流程,把这一技术从文献记载向前推进了500年;对新疆尼勒克奴拉赛铜矿冶遗址的炉渣研究,发现了含钡的炼冰铜炉渣和不含钡的炼铜炉渣,揭示了相当于中原东周时期的硫化矿冶炼成冰铜再填加砷矿物炼制高砷铜合金的技术。对辽宁省凌源县牛河梁出土的冶铜炉壁残片进行初步研究,揭示了距今3000~3500年的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以人工吹管鼓风方法炼铜的独特技术。对内蒙古林西县大井古铜矿冶遗址的炉渣等遗物研究显示,该遗址在距今2500 ~ 3000年的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已大规模开采含锡、砷的硫化铜矿,经过死焙烧后还原熔炼,直接获得含锡约20%、砷约5%的Cu-Sn-As三元合金。上述研究成果填补了不同地区和年代冶金史的空白,对进一步揭示炼铜技术在中国文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广西贺县铁屎岭铸钱遗址的考察研究,发现了宋代利用锡冶炼中间产物硬头合金与铁配合铸造夹锡钱的技术,首次认定了夹锡钱实物,并揭示了宋代已存在有两步炼锡法。
6. 为什么九华山的肉身菩萨这么多
佛教认为,佛菩萨或高僧大德圆寂后,可得舍利。《玄应音义》载:“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别”。全身舍利即是指高僧示寂后,其身体经久不烂,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者。碎身舍利指高僧大德 肉身菩萨荼毗后之遗骨。我们所说的肉身菩萨,就是佛教所说的全身舍利。《金梵明经》载:“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戒定慧之所熏修,就是佛教对肉身不烂的解释。
修行的结晶
纵观九华山现存的肉身菩萨,其生前无一不修持严谨。他们虽表现各异,有的深山苦修;有的入世行医;有的现疯傻颠倒相;有的治身心于一处,一站就是三年。虽然他们修行的方式不一样,但都应机说法,利乐众生,外现凡行,内存清净。
由于他们严谨的修持,使他们的心体广大,内心清净。心无污染,行为自然高尚,他们的身体机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潜能显现,灵异显现,有的能示现神通。这种身心的变化,是无比复杂而神奇的,戒定慧之所熏修,是佛教对肉身菩萨现象的基本解释。严谨的修持,是肉身不烂的主要原因。
修行者的愿心
在教内,修持严谨的高僧大德非常多,但肉身菩萨为什么这样少呢?这与修行者的愿心有直接的关系。
许多高僧在圆寂时。嘱咐将遗体火化。我曾问过一们公认的高僧,问他往坐后是否保留遗体,他说:“四大皆空,不着于相,留个臭皮囊干什么?”这是大多数修行者的观点。
至于这些肉身菩萨,他们在圆寂前嘱咐保留遗体,完全是慈悲度生的愿心。八万四千法门度八万四千种众生,这些肉身菩萨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共愿之中,又发下别愿,留此肉身,以身弘法,以身说教,以身度尘,这是接引众生的一种方便。因为有些人,在看到木雕泥塑的佛菩萨时,不能产生恭敬心,认为那是假的,但在看到肉身菩萨时,觉得可亲可近,内心震撼,认为那是真的,愿意供养皈依。所以有些高僧在圆寂之前,发愿要留下肉身,顺应众生,正因为如此,从古到今。肉身菩萨不断出现
7. 天涯明月刀隐藏成就奇峰乱石怎么看自己去没去过
部分在npc家具商购买 还有就是神秘商人处随机刷新
还有部分就是玩家挖宝和挖伶花宝藏获得的 还有就是海河州 内随机刷新的宝箱可能开出
8. 彭苏萍的研究成果
彭苏萍院士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和工程物探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他作为负责人承担了12项国家重大科研和产业化项目、38项省部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出版专著三本,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拥有国家软件版权2项和发明专利5项,1项科研成果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定为全国瓦斯综合治理技术重点推广项目,培养了37名博士和27名硕士。
截止2009年,承担了国家“973”专题(100万)、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2400万)和国家技术创新项目(4200万)等30余项科研项目。
彭苏萍教授在工程科技方面取得以下主要成就和贡献:
(1)建立了煤矿采区小构造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体系
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当遇到断距3-5m的断层时,便要停工搬家,一次损失超过3000万元,因此查明断距≥3米的断层十分重要。以钻探为主的勘察技术只能查明断距≥30米的断层,精度远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国家能源投资公司支持下,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开展煤炭高分辨地震勘探技术研究,达到查明断距≥15米断层的水平。1995年中国矿大张爱敏教授等与安徽煤炭物测队、淮南矿务局合作在谢桥煤矿开展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研究,达到查明500米深度断距≥5-7米断层的水平。彭苏萍等针对煤矿埋深浅(多1000米以浅),地震探测中各种因素干扰大,为实现高精度探测,借鉴石油地震勘探先进技术,结合煤矿特点进行了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发出兼顾接收纵波和转换波的三维三分量观测系统设计及评价软件、地表一致性振幅、频率、相位补偿、面波压制和静校正软件,研究发展了煤矿三维地震可视化解释和反演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版权的地震解释软件(见附件),提高了地震技术解决小构造的能力,在淮南等条件好的地区达到查明700米深度断距≥3米断层的勘探精度,在条件较差的矿区达到查明断距≥5米断层的勘探精度,突破了国际上煤炭三维地震勘探精度只能查清500米深度断距≥8米断层的技术记录,为煤炭开采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障。这一技术在全国47个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在淮南、永夏等矿区查明断层一万多条,经验证吻合率>80%。《煤矿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体系及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成果被评为2001年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和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排名第一)。
(2)探索出煤矿顶板灾害源探测技术与地质预测方法
煤矿顶板事故发生与对煤矿顶板灾害源分布掌握不清有密切关系。彭苏萍等采用采矿工程、地球物理探测、矿井地质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开展了煤矿顶板灾害源探测技术研究。发现煤层砂岩顶板变薄尖灭带是顶板冒落灾害易发区,建立了以钻探资料与三维地震勘探资料为基础的煤层顶板岩性综合反演解释技术,准确预测了老顶砂岩的变薄尖灭带、冲刷带和复合顶板分布区,实现了煤矿巷道和采场顶板稳定性地质预测预报的信息化、科学化。这一成果被科技部列为1999年国家科研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在全国31个煤矿推广,14年来为企业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数亿元。因此,《煤层顶板稳定性地质预测技术与方法》成果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同时,彭苏萍等以瓦斯和矿井水灾害源探测为目标,探索煤矿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及纵横波联合解释技术,对瓦斯突出煤体结构、煤层裂隙与瓦斯富集关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煤矿瓦斯突出部位高分辨探测技术及其应用》成果2006年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煤矿瓦斯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在利用三维地震探测确定矿井突水构造方面也开展了一定研究,在淮南、淮北等矿区多次发现陷落柱等突水构造,为保障矿区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障。
(3)研制开发出矿井复杂地质构造探测装备与技术
煤矿生产对地质构造的预测精度要求高,地面探测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必须在矿井内进一步探测。由于矿井环境复杂,探测装备除地面探测装备要求的技术指标外,还必须防爆、屏蔽、抗干扰强,因此适合矿井探测的装备研制难度大。彭苏萍等为解决这一难题,又开展了矿井探测装备的研究。研制出了以前端信号调理电路、网络分布式控制和全数字、三分量检波一体化技术为核心,体积小、重量轻(主机≤3Kg)的便携式矿井防爆多波地震仪装备,可在井下探测出150米范围内断距≥1.5米的断层和地质异常体。为进一步提高探测精度和实时判别预警能力,他们又在国外地面地质雷达基础上,研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时处理、精度高的矿井地质雷达,并在高功率天线防爆技术、地质雷达快速采集技术和矿井环境下天线屏蔽技术上取得突破,使研制装备具探测距离远(≥35米,以前的<20米)、精度高(0.5米,以前的为1.5米)和方向性强的特点。上述两套探测装备在全国30多个煤矿和隧道工程中推广,在导弹基地围岩探测中得到应用,并获4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版权和2005年中国煤炭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4)组建了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针对煤炭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学校部署下,牵头组织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共同规划,成功申报和组建了以煤炭资源勘查评价、煤炭开采地质保障、开采中地应力场变异规律、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煤矿重大灾害防治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担任主任,为煤炭工业的科技创新建立了一个基础平台。
永葆激情 不懈追求
“激情是一种生活态度,激情是一种人生境界。我们要激情地面对事业,激情地面对工作,激情地面对人生……”这是彭苏萍院士在中国矿业大学一次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与学生们分享的一段人生感悟,更是他言行的宗旨。
正是源于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彭院士在科学的领域里不懈努力,孜孜以求。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较完善地建立复合型三角洲聚煤模式,并结合岩石力学特征,采矿工程学和相似模拟实验的研究,建立了沉积不连续介质地质力学模式,用来预测煤炭开采过程中的顶板冒落事故;他提出了顶板灾害沉积控制论观点,在此基础提出了煤层顶板稳定性综合地质评价方法,并将该研究成果在十余个煤炭企业推广应用。他还在复杂矿区精细构造地震探测技术与理论研究中,引入路径积分和广义射线理论,并编制新的处理模块,使探测水平在淮南等地达到能识别700米深度、断距≥3米断层的精度,超过英国500米深度识别断层能力≥8米的技术水准。
彭苏萍院士研究方向是矿井地质和矿井工程物探,同时他也是我国进行矿井工程物探研究的第一批一线人员。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是煤炭行业却是危险性较高的一个行业,对科技进步的依赖性很强。彭院士表示:“我现在只掌握了一点点,还有很多问题不了解,院士只是个符号,今后还要拓宽方向,要跟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
身居高处 不忘师恩
把彭苏萍领进工程这扇门的是我国矿井地质的老前辈柴登榜教授。“柴先生提出矿井地质工作要工程化、物探化,鼓励我们把技术研究和煤矿需求结合在一起,让我往工程物探方面发展,所以我从地质理论到工程物探就是这么开始的”,彭苏萍说。彭苏萍是地球与环境学院煤田地质78级学子。树高不忘千尺恩,尽管工作繁忙,彭院士仍一有机会便拜访母校,感谢师恩。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彭苏萍的博士生导师是韩德馨院士。彭苏萍说:“我最感谢韩老师的是他没有‘门户之见’,虽然他自己的方向是煤田地质,但非常支持我在矿井地质方面继续发展。正是煤炭系统内外的很多专家的关心和帮助,我才能坚持下来。我自己现在也是教授,在培养年轻人方面,要向这些老先生学习。”
承担的代表性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合型三角洲聚煤模式及其在矿山开采中的应用,已结题。该项目已作为《中国东部晚古生代含煤岩系中几种滨岸沉积模式及聚煤规律》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获1992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负责人:彭苏萍。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煤层顶板稳定性的地层控制。已结题。该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已与煤炭部重点科研项目《煤层顶板稳定性地质预测技术与方法》一起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人:彭苏萍。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煤层气开发后煤炭开采模型的研究,已结题。负责人:彭苏萍。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防爆地质雷达的研究与开发,即将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验收,负责人:彭苏萍。
5. 国家973项目二级课题:煤层气藏高分辨率探测的地球物理响应,正在进行。负责人:彭苏萍。
6. 国家973项目子专题:煤中硫富集特征及其侵入环境的动态规律,正在进行。负责人:彭苏萍。
7. 国家973项目子专题:煤中有害重金属赋存特征及其侵入环境的动态规律,正在进行。负责人:彭苏萍。
8. 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应用三维地震信息和地质预测技术对煤层顶板控制与管理。负责人:彭苏萍。
9. 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高产高效矿井采区地质状况探测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该项目重点是研究一套探测复杂矿区采煤工作面前方50米范围内地质构造的完整技术与与相关仪器设备。2003年2月已通过安徽省计委组织的验收。总负责人:彭苏萍。
10.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煤矿瓦斯富集部位地震探测技术与方法研究,正在进行,负责人:彭苏萍。
11.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三软不稳定特厚煤层煤厚探测技术与仪器研究》,专题已初步完成,即将组织验收。负责人:彭苏萍。
12. 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专题《煤层气开发后对煤炭开采影响及防治措施》,已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负责人:彭苏萍。
13.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东部煤矿高产高效矿井地质保障系统。正在进行,负责人:彭苏萍。
14.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煤矿深部开发诱发的地质灾害及预测方法研究,正在进行,负人: 彭苏萍。
15. 煤炭工业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基金项目:煤矿顶板灾害事故的地质预测技术研究,负责人:彭苏萍。
代表性学术专著:
1. 彭苏萍 孟召平,《矿井工程地质理论与实践》2002 地质出版社,
2. 彭苏萍 王金安,《承压水体上安全采煤》,2001 煤炭工业出版社
3. 彭苏萍、邵龙义,《塔里木盆地巴楚-阿瓦提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研究》2001 地质出版社
4. 彭苏萍 张建华,《乌达矿区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其对矿山开采的影响》,1995 煤炭工业出版社
5. 彭苏萍、程桦主编,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体系,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代表性论文:
6. 彭苏萍、王世瑞、勾精为,淮南煤田东2孔VSP测井及其应用,煤炭学报,2002,NO。6
7. 彭苏萍、杨峰、苏红旗,高速采集地质雷达的研制及应用,地质与勘探,2002,NO。5
8. 彭苏萍、罗立平、王金安,承压水体上对拉工作面开采合理错距的确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NO。1
9. Peng Supping. Funder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stomosing Fluvial System On Complex Delta Plain. 1990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ol.35, no.10,835:839
10.彭苏萍.复合型三角洲平原网状河的基本特征,1989,科学通报, Vol.34, no.17, 1326: 1328
11.彭苏萍.淮南煤田二叠系第四含煤段网状河系的沉积建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中国科协首届青年学术年会执行委员会编,428:433
12.彭苏萍.淮南煤田二叠系第四含煤段中花斑状泥岩的特征及成因,1990,地质论评,Vol.36,№3, 326:332
13. 彭苏萍.淮南煤田二叠系三、四含煤段的古水系特征,1991,沉积学报,Vol.9,№3,1:9
14. 《英汉沉积学解释词典》,1991,北京大学出版社, 编委
15. 彭苏萍, Strata Control of Roof Stability in Mining Workings. 1993, Proc.for the Inter. Congr. on Mining Sci., Applied Geology & Tech. St. Petersburg
16. 彭苏萍.复合型三角洲平原网状河的沉积建造,1993,中国科协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特邀发言稿),科学技术出版社
17. 彭苏萍.我国煤田地质学十年(1993-2003)来的研究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1993,青年学术文集, 煤炭工业出版社
18. 彭苏萍.中国东部某些地区含煤岩系沉积学,1994,见:《中国沉积学》(冯增昭等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
19. 彭苏萍.复合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1994,煤炭学报,Vol.19,№1,89:98
20. 《中国沉积学》,1994 石油工业出版社, 作者之一
21. Suping Peng & Flores, M., Modern Pearl River and Permian Huainan Coalfield, China: A Comparative Study. 1994 The Proceedings of TSOP annualmeeting, 1994,Jackson., Wyoming,
22. 彭苏萍、凌标灿等,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地震CT探测技术应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 NO.12
23. 彭苏萍、凌标灿等,采场弯曲下沉带内巷道变形与岩层移动规律研究,煤炭学报,2002,NO。1
24. 彭苏萍、霍全明、勾精为,基于模型的3D3C采集设计与评价,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2,NO.5
25. Suping Peng & Yuzhao Zhang, Geological Modeling Techniques For Longwall Mining Roof Stability: A Case Study. 1995,Proc. for Rock Mechanics and Strata Control in Mining and Geotech. Eng., Beijing,26. Suping Peng & Yangbin Li, Wedge-shaped sandstone roof strata and Roof Stability, Examples From Seam 13-1 in Huainan Coalfield, China. 1996 The Proc. for Rock Mechanics and Strata Control in mining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Xi’an
27. Suping Peng & Guoling Yang, Longwall Chain Pillars Design For Weak Floor Conditions, 1996 《Rock Mechanics, tools and Techniques》, A. A. Balkema.
28. 《煤炭网络全书》(地质卷),1996,煤炭工业出版社, 撰稿人,
29. Suping Peng & Pengfei Zhang, Lake Sedimentatoin of the Shitouhezi Formation,Upper Jurassic, Hegang District,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1988, Beijing.
30. Suping Peng & Flores, M., Modern Peral River Delta and Permian Huainan Coalfield, China: a comparative sedimentary facies study. 1996,《Organic Geochem》 ,Vol.24, No.2: 159-179.
31. Suping Peng, Mining-inced Stress Redistrubution and Roof Hazard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Channel-Filled Sandstone Roof: A Physical Modeling Study. 1996 《Rock Mechanics, tools and Techniques》, A. A. Balkema. 1995
32. 彭苏萍,中国煤矿高产高效矿井地质保障系统,1996,中国科协第十四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报告文集,煤炭工业出版社,
33. 彭苏萍,中国深部煤炭开发诱发的工程灾害调查报告,1997年,国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地质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岛
34. 彭苏萍,建立与完善我国煤矿高产高效矿井地质保障系统的几个问题,1998,《中国科协第3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煤炭工业出版社,北京,独立
35. 彭苏萍,碎屑岩力学与微结构之间关系的初步探讨,1998,《中国煤炭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煤炭工业出版社
36. Suping Peng & Yi Liao, A high resolution 3D-seismic technique for distinguishing geological structures in the complex coalfield, 1999,<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99>, Balkema,
37. Suping Peng ,Influence of stratigraphic facies variations on the roof stability by physical modeling study,1999,<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99>, Balkema
38. Suping Peng , Pha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llular concrete curied in autoclared and natural condition,1999,清华第三届国际煤燃烧会议论文集
39. Suping Peng , The gathering mechanism of associated elements in coal and their partition trends towards the environment, 1999,清华第三届国际煤燃烧会议论文集
40. 彭苏萍、孟召平,煤层顶板稳定性的岩性-结构分类方案,1999,《中国科协第4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中国科技出版社
41. 彭苏萍,矿区生态环境控制及改善的几个基本问题,全国生态会议论文集,1999,北京
42. 彭苏萍、唐修义等,中国东部深部安全高效开发中的地质难题及研究方向。〈全国采矿会议论文集〉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43. 彭苏萍,张鹏飞等.潮下砂坪上泥炭沼泽的形成条件及发育特征,1999,煤炭学报, Vol.24,No.4
44. 彭苏萍,孟召平.长壁工作面顶板稳定性数值模拟,1999,《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Vol.28,No.1,41:45
45. 彭苏萍等,中国煤炭深部开发中的工程灾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与工程科学部《工程与灾害学术讨论会》,1999,九华山庄
46. 彭苏萍,中国煤矿高产高效矿井地质保障体系中的几个关键问题,首届全国煤矿总工程师研究会学术年会特约发言,1999.3,柳州47. 彭苏萍,中国煤矿复杂地质构造探测技术与仪器的现有水平及今后的主攻方向,第四届中国矿井地质学术年会特约发言,1999,西安
48. 彭苏萍.中国煤矿高产高效矿井地质保障系统(河北省科技周特约发言),1999,〈河北煤炭〉,增刊(ISSN 1007-1083),1:4
49. 彭苏萍,屈洪亮,罗立平,王磊,段延娥.沉积岩全应力应变过程的渗透性试验研究,2000,煤炭学报, Vol.25,No.2,113:116
50. 彭苏萍,淮北矿务局杨庄煤矿263采区承压水体上开采方法研究,2000,研究报告
51. 彭苏萍,王希良,刘咸卫,赵森林.“三软”煤层巷道围岩流变特性试验研究,2001,煤炭学报, Vol.26,No.2 149:152
52. 彭苏萍,孟召平,李玉林. 断层对顶板稳定性影响相似模拟试验研究,2001, 煤田地质与勘探, Vol.29,No.3, 1:4
53. 彭苏萍,王立刚.承重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物料相界形貌分析,1999,煤炭学报, Vol.24,No.3,284:288
54. 彭苏萍,王希良,肖建华,王磊,杜木民. 软岩巷道围岩损伤破坏范围的地震探测研究,2001,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Vol.30,NO.1,23:26
55. 彭苏萍,凌标灿,郑高升等.采场弯曲下沉带内巷道变形与岩层移动规律研究,2002,煤炭学报, Vol.27,No.1 21:25
56. 彭苏萍,孙连英,张德政.基于XML的设计模式描述和复用系统的研究,2002,《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Vol.38,No.1 58:61
57. 彭苏萍,孙连英,马春丽.地下开采岩体变形综合分析方法及应用[J],2002,《中国矿业大学学报》,Vol.33,No.1 80:83
58. 彭苏萍,王磊,孟召平,段延娥,卞建玲,王英坡. 遥感技术在煤矿区积水塌陷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以淮南矿区为例,2002, 煤炭学报, Vol.27,No.4 374:378
59. 彭苏萍,何宏,邵龙义,时宗波,高云峰.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岩盐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2002,《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Vol. 31,No. 4 353:357
60彭苏萍,王宏伟,杜文凤, 勾精为.HTI煤层AVO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煤炭学报,2013年第10期
61彭苏萍,杨峰,许献磊.GPR城市道路病害检测应用技术研究综述,办公自动化,2014(S 1)
62冀瑞君,彭苏萍,范立民,赵雅楠,李成. 神府矿区采煤对地下水循环的影响——以窟野河中下游流域为例[J]. 煤炭学报, 2015, 40(04): 938-943.
63杜文凤,彭苏萍,师素珍. 深部隐伏构造特征地震解释及对煤矿安全的影响[J]. 煤炭学报, 2015, 40(03): 640-645.
64杜文凤,彭苏萍,勾精为,何登科,卢勇旭. 煤田地震勘探转换波观测系统设计与评价[J]. 煤炭学报, 2015, 40(06): 1428-1434.
9. 九华镇的招商引资成果
该镇在发展工业经济中,大力招大引强,项目投入呈现出新的亮点,已签约苏州客商投资8亿元的商贸综合体等重大项目3个;正在跟踪洽谈的有投资1亿元的电子扬声器项目等4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与此同时,项目投入加速推进,星球石墨公司扩建工程导热油炉等设备已安装完毕,二季度全面投产;永大化工机械扩建工程三期已完成基础工程,预计8月份竣工;翔鹰弹簧厂房及办公用房已完工,正在安装设备,本月底投产;电子工业园已签约落户3D平板电视、显示器背光源、电子电路板和特种注塑四个项目,全面达产后产能将达到10亿元左右;鼎杰钢业矿山预热器1.6万平米厂房主体已竣工,预计4月份建成投产;粮食物流基地搬迁工作正在进行,3月底可全面交地。
在强化要素保障工作中,该镇组建了工业园区、镇区、村庄土地整理、粮食物流基地4个搬迁组,班子全体成员和镇村干部70人走村入户,以保障群众利益为前提,以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为手段,以尊重群众意愿进镇去村的安置为保障,取得了较好成效。共签订协议109户,占搬迁计划的60%以上。
九华镇面对村庄土地整理的新课题大胆探索先行,他们在16个村召开先后有9219名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宣传村庄土地整理和村庄布点调整的目的、意义,广泛征求群众对村庄布点和居住房型的意见、建议,确立了以“拆乱撤散去小庄,旧庄逐步进新庄,统规集居向上住,镇村同步建新庄”的基本原则,在搬迁上做到“规划引领,动态适度,合理补偿,购补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