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环保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实施细则

环保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实施细则

发布时间:2022-01-28 14:06:07

①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的信息公开指南

一、主动公开内容
(一)省环保部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情况,单位领导个人情况简介,办公地址、电话、传真等联系方式。(人事处负责)
(二)环保法律、法规、规章和由本厅制定或者牵头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及相关政策。(政策法规处负责)
(三)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科技标准和产业发展处负责)
(四)环境保护规划、部门财政预算、实施财政专项资金、政府投资项目情况。(规划财务处负责)
(五)干部任免、公务员招录等人事管理情况。(人事处负责)
(六)全省环境质量状况,包括历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等。(环境监测与调查处负责)
(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处置情况。(省环境监察执法总队负责)
(八)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及落实情况、排污许可证发放情况,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完成情况,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处负责)
(九)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的排污单位,污染严重的排污单位,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情况,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处置状况,企业上市环保核查,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情况、强制清洁生产审核。(污染防治处负责)
(十)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划定情况,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的创建情况,小流域和湖库污染整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情况。(农村环境保护处负责)
(十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审批结果、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结果,以及其他环境保护行政许可的项目、依据、条件、程序和结果。(环境影响评价处、核与辐射安全处、行政审批处负责)
(十二)排污费征收项目、依据、标准和程序,排污者应当缴纳的排污费数额、实际征收数额以及减免缓情况。(环境监察执法总队负责)
(十三)环保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和程序。(收费单位负责)
(十四)经调查核实的公众对环境问题或者对企业污染环境的信访、投诉案件及其处理结果。(环境应急与信访处负责)
(十五)环境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政策法规处、环境监察执法总队负责)
(十六)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或者事件的企业名单,实施环境行政处罚的企业名单。(环境监察执法总队负责)
(十七)生态县、生态示范区、生态小区、绿色学校等创建工作。(自然生态保护处、宣传教育与对外合作处负责)
(十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环境信息。(按内设机构职责对应负责)
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内容
(一)环保部门鼓励企业自愿公开下列企业环境信息:企业环境保护方针、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及成效;企业年度资源消耗总量;企业环保投资和环境技术开发情况;企业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和去向;企业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情况;与环保部门签订的改善环境行为的自愿协议;企业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的情况;企业自愿公开的其他环境信息。
(二)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政府核定的排放控制指标,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当向社会公开下列信息: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超总量情况;企业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企业不得以保守商业秘密为借口,拒绝公开前款所列的环境信息。
(三)依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应当在环保部门公布名单后30日内,在所在地主要媒体上公布其环境信息,并将向社会公开的环境信息报所在地环保部门备案。
环保部门有权对企业公布的环境信息进行核查。
(四)依照有关规定自愿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可以将其环境信息通过媒体、互联网等方式,或者通过公布企业年度环境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开。
(五)对自愿公开企业环境行为信息、且模范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环保部门可以给予下列奖励:在当地主要媒体公开表彰;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优先安排环保专项资金项目;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优先推荐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或者其他国家提供资金补助的示范项目;国家规定的其他奖励措施。
(六)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可以按照促进清洁生产的需要,根据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在当地主要媒体定期公布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的名单,为公众监督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供依据。
企业在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可以自愿与有管辖权的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签订进一步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协议。该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该企业的名称以及节约资源、防治污染的成果
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的企业,不公布或者未按规定要求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规定,处10万元以下罚款,并代为公布。
三、公开的方式和程序
(一)主动公开程序
1、厅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及信息拥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拟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进行保密审查和真实性审查。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遵循“谁提供、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
2、厅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及信息拥有单位制作的属于拟公开的文件,在纸质文件印毕后自行公开。
环境质量信息、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经厅领导审核后,信息拥有单位可自行公开。
3、依照有关规定,除本单位自行公开的信息外,其他收集、制作的政务信息、工作动态信息统一通过四川省环境保护厅政务信息系统报送厅信息公开办。
4、厅信息公开办收到拟公开的信息后应及时编辑、审查,报送厅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对外公开;对于公开重大敏感性环境信息,应报请厅长批准后,按照相应的方式公开。
5、按照上述程序完成审核手续拟公开的信息,根据确定的公开形式由厅信息公开办统一公开或报送相关部门予以公开。
6、本厅收集的企业环境信息和企业环境征信由环境监察执法总队按照有关程序审查后可直接对外公开,或报送相关部门公开。
7、厅直属单位办事公开信息由厅直属单位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和《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环境保护公共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的内容和要求,由本单位直接对外公开或报送相关部门予以公开。
8、对需经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公开的信息,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报请有关部门同意,未经同意不得公开。
(二)主动公开的方式
1、省环保部门门户网站(四川环保网);
2、厅办公楼电子屏幕、触摸屏等;
3、新闻发布会、发布新闻通稿、举行听证会等;
4、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
5、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得政府环境信息的形式。
(三)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环境信息,应当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的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政府环境信息形成日期根据不同种类政府环境信息制作的方式和表现形式确定。政府环境信息以文件形式表现,一般以厅领导签署或者加盖公章之日为形成之日;政府环境信息以视听资料表现,一般以视听资料编辑完毕之日为形成之日。
政府环境信息变更是指政府环境信息的内容发生变化,如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行政许可的条件重新作出调整,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同时废止原有规定,发布新的统计数据等。
(四)除本办法规定的主动公开的环境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根据本人、本单位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按照“一事一申请”的原则(即一个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只对应一个政府信息项目),向省环保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环境信息。
向省环保部门申请获取政府环境信息,应当采用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书面形式(申请表可从省环保部门门户网站下载);采取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厅信息公开办代为填写环境信息公开申请。
(五)环境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
2、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的具体描述;
3、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
(六)厅信息公开办统一受理环境信息公开申请,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登记、编号,并出具注明时间、加盖印章的书面凭证。
1、申请材料通过审查后,能够当场答复的,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够当场答复的,根据申请公开的内容和部门职能分工在2个工作日内转交相关处室(单位)办理。涉及多个处室(单位)的,由牵头单位汇总办理。
2、承办单位在收到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申请,应在厅信息公开办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厅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3、以上所有告知或答复,应送厅信息公开办审核后以书面形式告知或答复。承办单位办理完结后,应向厅信息公开办备案。
4、申请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期限内。
(七)对申请公开的环境信息,相关承办单位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答复:
1、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环境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2、属于依法申请公开范围的,经批准后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无法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的,经厅信息公开办同意后,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制件或者其它适当形式提供;
3、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更改、补充申请;
4、依法不属于省环保部门公开或者该环境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对于能够确定该政府环境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八)申请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承办单位应当告知申请人该政府环境信息不予公开并说明理由。申请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但是能作区分处理的,承办单位应当向申请人提供可以公开的信息内容。如申请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由承办单位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但是承办单位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
对于同一申请人向本厅就同一内容反复提出公开申请的,可以不重复答复。
本厅对申请人申请公开与本人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无关的政府环境信息,可以不予提供。一般不承担为公开申请人汇总、加工或重新制作政府环境信息,以及向其他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搜集环境信息的义务。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答复公开申请时统一使用“四川省环境保护厅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专用章。
(九)下列政府环境信息不予公开:
1、涉及国家秘密;
2、涉及商业秘密;
3、涉及个人隐私;
4、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信息。
(十)依申请提供环境信息,除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收费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公开申请的公民确有经济困难的,经本人申请,厅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负责人审核同意,可以减免相关费用。
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受理地点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御街31号

② 求 技术标准化管理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关于新产品必须进行标准化审查的规定,为加强机电新产品标准化管理,贯彻各类技术标准,提高标准化水平,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生产,简化设计、工艺,缩短设计、试制周期,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标准化审查的机电新产品,是指填补空白的产品;在性能、结构、技术指标等方面与老产品有显著改进和提高的产品。审查范围是各部门、各行业列入新产品计划的机械、仪器仪表、电工、电子、电讯、无线电等方面的机电产品。
第三条 从编制新产品设计任务书到设计、试制、鉴定的各个阶段,必须充分考虑准化的要求。各生产、建设、科研、设计管理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都要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认真进行标准化审查。

二、新产品设计标准化审查
第四条 新产品设计必须体现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认真贯彻各类技术标准。对于首次设计的产品,应考虑产品的发展趋向,适时地制定出新产品发展系列标准。
第五条 新产品设计人员和工艺人员,必须熟悉有关的国家标准、部(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在保证新产品主要技术性能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地采用标准件,充分考虑部件、元器件的继承性。新产品标准化水平的高低,是考核设计人员和工艺人员的设计、工艺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新产品设计方案的讨论,必须有标准化专业人员参加。
第六条 编制新产品设计任务书中对标准化必须有明确的要求。审查设计任务书时,必须有同级标准化专业人员参加。在设计之前,产品设计负责人应会同标准化专业人员共同提出《新产品标准化综合要求》。
第七条 《新产品标准化综合要求》,是编制《新产品标准化审查报告》的基本依据。其内容主要包括:
1应符合产品系列标准和其他现行技术标准的要求;
2新产品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系数;
3对材料和元器件标准化的要求;
4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的对比,提出新产品的标准化要求;
5预测的标准化经济效果。
第八条 根据《新产品标准化综合要求》,结合新产品设计各阶段的任务,产品设计人员应会同标准化专业人员共同拟订各个设计阶段的具体标准化工作内容。

第九条 新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标准化审查的主要内容:
1图样和技术文件贯彻使用各类标准的正确性;
2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3零部件、元器件和大组件的标准化程度;
4材料标准的贯彻情况。

三、新产品鉴定标准化审查
第十条 新产品鉴定前必须提出《新产品标准化审查报告》。它是对新产品设计过程中贯彻《新产品标准化综合要求》和设计各阶段标准化工作的总结,是评定新产品在标准化方面是否具备正式投产条件的技术依据,也是产品鉴定时必须具备的一个技术文件。
第十一条 新产品样机鉴定标准化审查报告主要内容:
1新产品的种类、主要用途和生产批量;
2新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质量水平;
3新产品标准化系数;
4新产品预计标准化经济效果;
5新产品标准草案;
6贯彻各类标准情况,未予贯彻的标准的主要原因;
7对新产品标准化情况的综合评价;
8标准化审查的结论性意见。
第十二条 新产品小批试制鉴定标准化审查报告主要内容:
1工艺工装的标准化情况及其继承性;
2样机鉴定时标准化方面提出意见的执行情况;
3工艺文件的正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4引证主要文献的目录;
5工装标准化系数,经济效果分析;
6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7标准化审查的结论性意见。
第十三条 对正式投产的新产品,有的经过样机鉴定合格后尚需进行小批试制鉴定和标准化审查;有的则只作一次鉴定。对于只作一次鉴定的产品,鉴定的项目应按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规定的内容进行标准化审查。新产品投产前,必须制定出产品标准,并取得新产品审定合格证,否则生产管理部门不准大批量生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商标注册

四、审查形式和职责
第十四条 新产品标准化审查,根据新产品计划,一般分为国家审查、部门审查、地方审查和基层审查四种形式。
1国家审查的新产品项目,由国家标准总局或委托有关单位参加标准化审查。
2部、委、总局审查的新产品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委、总局的标准化管理机构或委托下属有关单位参加标准化审查。
3地方审查的新产品项目,由地方标准局参加或组织标准化审查,或委托厅、局(公司)参加或组织标准化审查。
4基层单位审查的新产品项目,由企业、事业单位的标准化专业人员参与进行标准化审查。但对新产品的鉴定和投产,必须报请有关主管部门并会同同级标准化管理机构进行审批。
第十五条 各级新产品标准化审查项目,必须在各级组织新产品审查单位的工作计划中具体安排,以保证审查工作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新产品审查时,组织审查的单位应通知同级标准化机构参加。
第十六条 新产品标准化审查中,标准化人员有权拒绝在不符合标准化要求的技术文件和图样上签字。凡未经标准化人员签字的技术文件和图样不能生效。
第十七条 标准化专业人员、产品设计人员和工艺人员,应主动配合、密切协作,认真贯彻标准化的方针和原则,及时解决设计和工艺中的标准化问题,共同搞好新产品中的标准化工作。
第十八条 搞好新产品标准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对新产品提出的标准化综合要求和标准化审查报告,企业、事业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对由于不认真贯彻执行而造成重大事故和经济损失,标准化人员可建议主管生产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对有关人员分别予以批评、处分、经济制裁,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何进行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一、申报条件

列入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计划(以下简称科技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以及少数科技计划外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

二、办理依据

《广东省科技成果评价办法(试行)》粤科成字〔1999〕239号

《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国家科委第19号令(1994年)

《科技成果鉴定规程(试行)》国科发成字〔1995〕48号

《软科学研究成果评审办法》国科发政字〔1995〕249号

《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国科发计字〔2000〕542号

三、办理程序

(一)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根据所属地区、行政关系或任务来源,向省行业主管部门或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科技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隶属关系不明确的,可向所在地科技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重大科技成果可由管理部门再向省科技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二)各级部门接到科技成果评价申请后,应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要求的申请给予明确答复(10个工作日)。

(三)科技成果通过评价后,由组织单位发给相应的科技成果评价证书。科技成果评价证书须经组织和主持评价单位有关领导签名,并提出意见,加盖“科技成果鉴定专用章”。

(四)进行科技成果登记。

四、所需材料

(一)科技成果评价申请表(一式四份);

(二)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书;

(三)主要技术文件、资料(包括技术方案论证、技术研究报告、总体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对比材料);

(四)设计与工艺图表;

(五)产品质量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及相应的检测、验收报告,软件产品需提供具有软件测评资质机构出具的软件测评报告;

(六)市场预测及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报告(从立项到研究结束,所取得的一次性效益。应出具效益证明,并加盖单位公章、法人章、财务专用章。社会效益要根据项目情况及客观条件,科学的测算。暂未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不必出具证明,但要有预测分析报告);

(七)科技成果查新机构或专利信息机构出具的查新报告(一年内有效)、专利检索及有关知识产权的证明材料(如软件著作权证书、专利证书等);

(八)用户使用情况报告(三个以上);

(九)完成单位及主要完成人员盖章签字确认的排序名单;

(十)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初稿1份;

(十一)行业管理部门要求的其他证明文件(如新药证书、农作物新品种证、安全认可证书、环保证明、农药准产证、医疗器械生产证、电工产品入网证、集成电路布图登记证等);涉及污染环境和劳动安全等问题的科技成果,需有关主管机构出具的报告或证明;

(十二)计划外项目,需法人登记证明或工商注册证明。

五、受理时间

常年受理

六、受理部门

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科技管理科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同济东路禅城区政府通济大院4楼417-2室

七、审批时限

形式审查10个工作日

八、咨询电话及网址

电话:82340445

④ 如何申请科技进步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

第四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和生物新品种等),属于:

(1)国内首创的;

(2)本行业先进的;

(3)经过实践证明具有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二)在推广、转让、应用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三)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设备研制和企业技术改造中,采用新技术,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四)在科学技术管理和标准、计量、科学技术情报等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特别显著效果的。

第八条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审批程序如下:

(一)一个单位完成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按照隶属关系逐级上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或国务院主管部门或行业归口部门进行初审,合格的,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

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由主持单位组织联合上报,如其中某个单项符合本条例第四条规定的,也可单独上报,其审批程序同前款。

(二)全国性学术团体可向国务院主管部门或行业归口部门推荐科学技术进步项目,经有关部门初审,合格的,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

(三)国防专用的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申请项目,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分别负责审查批准,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核准授奖。

(4)环保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实施细则扩展阅读:

授奖条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励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是一项覆盖面广泛的科学技术奖。从候选人、候选单位所完成项目的性质来讲。

包括了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企业技术改造及技术进步、技术基础和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设备研制中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新技术,或自主开发创新的技术等。

(1)技术创新性突出;

(2)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显著;

(3)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明显。

候选人条件:

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候选人应当是具备下列条件的项目主要完成人:

(1)提出并确定项目的总体方案;

(2)在解决关键的技术和疑难问题中做出重大技术创新和重要贡献;

(3)在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过程做出创造性贡献;

(4)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候选人按贡献大小排序,并在限额内产生。如果在项目完成中仅从事协调和组织工作的领导,或是从事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能作为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候选人。

候选单位条件:

国家科技进步奖候选单位应当是在项目研制、开发、投产、应用和推广过程中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条件,并对该项目的完成起到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的主要完成单位。

如果只是提供资金,不能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列为获奖候选单位。政府部门一般不应作为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候选单位。

但对于技术开发类中推广应用先进成果和高新产业化的项目,政府部门如作为组织者、实施者又确有实质性重大作用的除外。

⑤ 环保科技的资料

绿色学校教会我们一个真理:绿,必须永恒!
站在绿色学校放眼望去:
晶莹的蓝天和深沉的黄土地孕育出清新透亮的绿。
绿色这是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生命之色。
看群林披翠,万山青葱,那一片片绿带给我们的尽是欣欣向荣的美感。
在我们的生命里,每一根晶亮的松板,每一片沙滩,每一撮幽林里的气息,每一种引人自省、鸣叫的昆虫都是神圣的。
树液的芳香在林中穿越,也渗透了我们亘古以来绿色的记忆。
绿色啊!你怎能抛弃湛蓝的天空、温馨的大地? 你怎能不要新鲜的空气,晶莹的流水?
当我们醉心于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辉煌成果, 高踞于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主宰者和统治者地位的同时, 生态危机"狼狈狰狞的幽灵"已经开始向我们袭来。
眼下,全球3亿多人缺少足够的饮用水,而人类每年仍用800立方千米的工业污水去污染着它。清洁淡水的短缺意味着流行病、饥饿、绝望和死亡。
眼下,人类的友邻物种,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地球上消失,一片片生命的绿色化为沙垢,世界最基本的资源储备正在我们的不屑中枯萎凋零。
眼下,每年有6亿吨矿物烟尘、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人类头上的天,就已经出现两个大洞,它的直接效应就是每年出现400万皮肤癌患者。
人类抬头看看天,它还有一小块是蓝的么?
人类低头看看地,还有几条像样的河流?
人类四下里看看草木,还有几株是真绿真青的?
人类再看看人类自己,失去绿色意味着什么?
这一切的一切,绿色学校在提醒我们。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向大自然无休止地贪婪地索取,绝不是能真正摆脱贫穷与困境的良策。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朝一日,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的愚蠢加倍地付出。
假如人类的人格矮化速度继续下去,再也不能诞生出保护地球、保护自然、保护人类群体生存资格的真正殉道者。
假如有人用带着血丝的喉咙喊出慑人心魄的呼号,而他的呼号仍转化不了多种的同向意志--政权的,法令的,人心的,文化的,那么地球的消亡不仅是一种必然,也是不配享有任何颂歌。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次污染,就增加一次死神对人类的招唤!
每再增加一次污染,便使这种招唤以滴血的方式更加浓烈! 这一切的一切,绿色学校在唤醒我们: 生命要永恒,绿,必须永恒!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重温去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让人们在发展中注意生态保护,不再任意毁林开荒。

⑥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的内容

第一条 为加强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档案信息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环境保护档案是指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直属单位(以下简称“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环境保护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县级以上各级环保部门应当把环境档案工作纳人本部门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保障档案业务经费。

第四条 环境保护档案库(室)的建设和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所需仪器、设备及装具的购置经费,按有关规定从相应的资金渠道解决,不足部分在环境保护补助资金的百分之二十部分中列支。
第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环保部门应当加强对不同门类和不同载体的环境保护档案的综合管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保证环境保护档案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各级环保部门应当采用先进技术,逐步实现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档案管理机构 第六条 环境保护档案工作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下进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档案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环境保护档案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在业务上受上级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和检查。
第七条 省辖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环保档案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设立综合档案室,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档案工作人员;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直属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环保档案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档案工作人员。
第八条 环保部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档案管理制度;
(二)对所在部门内各职能机构的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立卷归档工作进行指导集中管理所在部门的全部档案;
(三)对所在部门的下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并组织环境保护档案的业务培训;
(四)组织档案情息资源的开发,做好档案利用的服务工作。
(五)参加重要科研成果验收、工程竣工和设备仪器开箱的文件材料验收工作。 第九条 档案工作人员(包括以做档案工作为主的兼职人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法规、制度。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热爱档案事业,刻苦钻研业务,并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

第十条 档案工作人员的职务或职称的评定和晋升、业务能力的考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享有专业人员的同等待遇。
各级环保部门应当保持档案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
第十一条 档案工作人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执行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有关制度;
(二)监督、指导和协助文书立卷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立卷归档工作;
(三)检查、验收科技项目或者上报评奖成果的档案是否完整、准确、系统;
(四)负责本单位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和统计工作,熟悉所保管的档案情况;
(五)开展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迅速准确地查调档案;
(六)遵守国家保密制度,不得造成档案的损毁、丢失、泄露;不得擅自提供、复制档案确保环境保护档案的机密与安全。 第十二条 环境保护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立卷归档工作,由文件材料的经办部门和经办人员负责。
第十三条 环境保护档案工作实行四同步管理,即:下达环境保护任务与提出环境保护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要求同步;检查环境保护工作进度与检查环境保护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同步;鉴定、验收环境保护科技成果与鉴定、验收环境保护科技文件材料的立卷和归档同步;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环境保护科技成果与档案管理机构出具证明材料同步。
第十四条 在职务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必须定期由文书部门或者经办部门整理、立卷,并移交档案管理机构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拒绝归档。
第十五条 承担环保部门的科研项目或者工程任务的单位,在申请科研项目或者工程任务验收时,必须由本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对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检查,并出具合格证明。
承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重要工程任务的单位,在申请工程验收前,必须通过下达工程任务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对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查验收。
科研项目或者工程任务的档案未经验收或者经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对该项科研项或者工程任务不能进行鉴定、验收。
第十六条 文件材料的归挡应以下时间内完成:
(一)文书档案应由经办单位或者经办人员在次年六月底以前移交档案管理机构;
(二)环境保护科研或者工程建设档案,应由下达科研项目或者工程任务的环保部门督促承担单位在成果鉴定或者工程验收后两个月内移交档案管理机构归档,周期过长的可以按形成阶段分期归档;
(三)重要的工作会议、专业性技术会议和学术会议的文件材料,应由会议组织单位在会议结束后一个月内整理、立卷,并移交档案管理机构;
(四)带有密级的环境保护文件材料,应由经办单位随时形成随时归档。 第十七条 环境保护档案的著录分类标引、依照《中国档案分类法 环境保护档案分类表》、《环境保护档案著录细则》进行。
第十八条 环境保护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凡在工作查考、经验总结、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长远利用价值的,应永久保存;凡在较长时间内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应长期(16年至50年)保存;凡在一定时期具有利用价值的,应短期(15年以内)保存。
第十九条 环境保护档案的保存价值应定期进行鉴定。对保管期限的变动、密级调整和需要销毁的档案,必须经过专门的鉴定小组鉴定,并报本部门主管负责人批准。
环境保护档案鉴定小组由本部门档案、保密和有关业务部门的人员组成。
第二十条 环境保护档案的销毁由档案管理机构执行,并报本部门的保密和保卫部门备案。销毁档案时,由档案、保密或者保卫部门指派两人监督销毁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档案销毁后及时调整档案柜架并在目录及检索工具中做出相应的注明。
库存档案未经鉴定并履行批准手续的,严禁销毁。
第二十一条 环保档案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档案统计制度,并按时将统计结果汇总报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档案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二条 单位撤销或变动时,应当妥善保管环境保护档案,向接收单位移交,并向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工作人员调动时,属于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必须全部上交,并办理移交手续,不得带走或毁弃。
第二十三条 环保部门必须提供保管环境保护档案的专用库房,并指定专人管理。
档案库房必须配备防盗、防火、防潮、防污染和防虫、防鼠等安全设施,并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
存放声像等特殊载体档案的装具,应当配备防磁化设施。
第二十四条 环保档案管理机构应定期检查环境保护档案的保管状态,对破损或变质的档案应及时修复。 第二十五条 环保档案管理机构应当编制各种检索工具,积极开发环境保护档案信息资源。
第二十六条 环保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开展档案的编研工作,并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将已有档案加工成文摘、汇编或专题史料等不同类型的参考资料,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服务。
第二十七条 环保部门保存的档案主要供本部门利用。
其他系统或部门的工作人员查阅档案时,需持本单位介绍信,说明利用目的和范围,并经环保部门有关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查阅。
第二十八条 查阅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环境保护档案必须经过分管档案工作的行政领导及保密部门批准;查阅未公开的档案,必须经过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批准;摘录和复制档案,必须经过环保档案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二十九条 借用环境保护档案者应负责所借档案的安全和保密,不得擅自转借,不得折叠、剪贴或抽取、拆散档案,严禁在环境保护档案上勾画、涂抹、填注、加字、改字或以其他方式损害档案的原有状态。
借阅的档案一般不得带出档案室。
第三十条 对本部门以外的工作人员利用环境保护档案,可以实行有偿服务,收费的范围和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凡有下列事迹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在环境保护档案的收集、整理或者开发利用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对环境保护档案的保护和现代化管理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将个人所有的重要或者珍贵的环境保护档案捐赠给国家的;
(四)执行档案法律、法规表现突出的;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所在单位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可以根据档案的价值和数量,按有关规定责令赔偿损失;
(一)损毁、丢失或擅自销毁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环境保护档案;
(二)将职务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的文件、资料据为己有或者拒绝向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的;
(三)擅自提供、抄录或者公布有密级档案的;
(四)涂改、伪造档案的;
(五)档案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档案损失的; 第三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8年11月18日颁发的《环境保护档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⑦ 国家制定的保护环境的法律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颁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2001年8月31日颁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96年5月15日颁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年4月29日颁布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1991年颁布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年12月29日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年8月29日颁布
8.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2002年12月28日颁布
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84年9月20日颁布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2000年1月29日颁布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2.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997年3月25日颁布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1997年颁布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年10月29日颁布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1982年8月23日颁布
16.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 1992年8月14日颁布
17.征收超标准排污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 1984年5月13日颁布

18.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1999年11月1日颁布

19.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标准

20.环境标准管理办法 1999年1月5日颁布

21.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1999年7月8日颁布

22.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 2001年10月10日颁布

23.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2002年9月9日颁布

24.环保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实施细则 2001年7月30日颁布

25.关于公布《环境保护产品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01年12月25日颁布

26.关于发布《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的通知

2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2002年7月19日颁布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29.环境保护法规解释管理办法 1998年12月3日颁布

30.矿产资源补偿费使用管理办法 2001年颁布

31.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2002年1月30日颁布

32.退耕还林条例 2002年12月6日颁布

33.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34.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2001年3月20日颁布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2年6月29日颁布

36.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

37.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办法(试行)

3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⑧ 节能环保管理制度

节能环保设施管理制度

1、把节能环保设施的管理纳入企业管理中,与企业的长远规划同步运行。
2、建立健全节能环保设施的技术档案,将设备登记入册、编号,在做好设备使用维修的同时,将其运行和所处状况详细记录,使其管理规范化。
3、对新、扩、改项目中的环保设施,必须做到“三同时”,严把质量关,必须经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4、现有的环保设施确有必要拆除或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方可实施。
5、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工艺指标,进行正常的维护操作,不得随意更改,对违规操作和维修不当造成的各种事故要追究责任。
6、没有特殊情况,不得以任何借口停止运行环保设施,如遇限电压减负荷时,只能调整生产和其他负荷,不能减少环保设施负荷。
7、不断采用新的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的设备,适应不断提高的节能环保要求。

⑨ 中国环境科学院柴发合联系办法

柴发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专 业: 技术物理
学位与技术职称:硕士、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大气物理、大气环境管理理论与技术。

近年主要承担课题/项目:
1. 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控制对策与环境质量调控战略(973项目),课题负责人
2. 我国酸雨控制指标体系及调控原理研究(973项目),课题负责人
3. 大气复合污染的区域调控和决策支持技术(863项目),课题负责人
4. 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与示范研究(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技术负责人。
5. 典型重污染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管理技术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技术负责人
6. 城市空气污染指数(API)改进和完善研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负责人
7. 北京与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输送、转化及北京市空气质量目标研究(北京市科委项目),课题负责人
8. 北京气溶胶污染相关过程的研究(中国-德国合作项目),项目负责人
9. 中国汞污染控制能力建设——贵州省案例研究(中国-挪威合作项目),课题负责人

主要成果(获奖):
1. 深圳市空气污染控制规划研究,获2008年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与示范研究”,获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03),获2006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
4.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03),获2006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5. “西电东送”北部通道火电规划项目区域环境影响研究,获2006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6. 成都市大气污染综合控制方案研究,获2003年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7. 北京市大气污染物控制对策研究,获2003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8. 酸雨控制国家方案研究,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奖。
9. 我国酸雨与二氧化硫控制区划分研究,获1999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0. 广州地区主要大气污染物环境容量研究,获1997年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1. 我国酸沉降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获1997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2. 城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方法手册,获1997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3. 三向风标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获1990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社会及学术团体兼职:
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2. 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导;
3.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4. 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博导;
5. 大连海事大学,兼职教授。

阅读全文

与环保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实施细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申请商标到哪个部门 浏览:762
购买无形资产的相关税费可以抵扣吗 浏览:982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