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政研成果6

政研成果6

发布时间:2022-01-28 02:05:32

A. 陈长琦的研究成果

◎著作与教材--专著、主编、合著共10种,主要有:
1、《两晋南朝政治史稿》,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
2、《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3、《中国古代国家与政治》,文物出版社,2002年10月。
4、《中国政治制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
5、《中国监察制度研究》(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6月。
6、《北朝五史辞典》(合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
7、《中国史学名著评介》(合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
8、《昏君传》(合作),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
9、《中国法制史三百题》(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2月。
10、《中国国情学》(合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
◎论文--共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有:
1、《魏晋南朝的资品与官品》,《历史研究》,1990年第6期。
2、《魏晋九品官人法再探讨》,《历史研究》,1995年第6期。
3、《魏晋九品官人法释疑》,《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4期。
4、《关于中国犹太人若干历史问题的几点疑问》,《中国社会科学》, 1981年第2期。
5、《僧人还是拉比》,《中国学者论古代中国犹太人文集》,纽约, 1984年9月。
6、《中国犹太人入华定居考》,《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7、《中国犹太人汉化问题探索》,《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8、《郡县制确立时代论略》,《河南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9、《战国时代郡的嬗变》,《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10、《汉代郡政府行政职能考察》,《暨南学报》,1993年第4期。
11、《吕氏春秋中进步的哲学、社会政治思想》,《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12、《秦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考察》,《史林》,1990年第3期。
13、《天水秦简墓主记试探》,《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14、《汉代察举制度略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15、《汉代刺史制度的演变及特点》,《史学月刊》,1987年第4期。
16、《董仲舒生卒考》,《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7年12月。
17、《董仲舒封建民主思想初探》,《广东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
18、《秦汉魏晋南朝时期地主封建制的发展》,《史学月刊》,1990年第5 期。
19、《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经验》,《历史教学问题》,1987年第2期。
20、《赤壁之战新论》,《江汉论坛》,1988年第7期。
21、《长江下游3—9世纪经济发展研讨会评述》,《历史教学问题》, 1988年第1期。
22、《试论历史认识的特点》,《当代研究生》,1988年第2期。
23、《论世家贵族地主阶层的形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2 期。
24、《论后汉纪的史学价值》,《黄淮学刊》,1990年第3期。
25、《魏晋南朝的世族与州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史学刊。
26、《魏晋南朝世族对国家权力中心的作用方式》,《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
27、《评军功爵制研究》,《历史教学问题》,1990年第6期。
28、《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的特点》,《行政管理研究》,1991年第1期。
29、《六朝广东发展的考古观察》,《广东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
30、《史学的现实性品格》,《学术研究》,1994年第5期。
31、《南朝时代的幼王出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32、《汉唐间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6年第5期。
33、《评明代政治制度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5期。
34、《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重要成果》,《福建论坛》,1999年第4期。
35、《广东史研究的里程碑》,《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36、《两汉县级政权的司法制度》,《史学月刊》,2002年第6期。
37、《睡虎地秦墓竹简译文商榷》,《史学月刊》,2004年第11期。
38、《论西晋的统一》,《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39、《十六国春秋散佚考略》(合作),《学术研究》,2005年第7期。
40、《朱绍侯与军功爵制研究》,《史学新论》,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10月。

B. 郭定平的研究成果

(1)《多元政治》,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4年。
(2)《政党与政府》,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3)《韩国政治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4)《上海治理与民主》,重庆出版社,2005年。 (1)《东亚发展模式与区域合作》(与戴晓芙共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2)《世博会与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3)《东亚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 《关于柏克的政治哲学》,上海《社会科学》1988年第11期。
* 《罗伯特·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国外政治学》1989年第1期。
* 《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价值贫困》,《南京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
* 《论东亚资本主义政治发展模式》,上海《社会科学》1991年第7期。
* 《美国政党体制的衰落与改革》,《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
* 《我国市民社会的发展与政治转型》,上海《社会科学》1994年第12期。
* 《论战后日本政治多元化》,《日本学刊》1994年第4期。
* 《论中国特色的团体政治》,上海《政治与法律》1995年第3期。
* 《论中国政治与经济的系统整合》,上海《社会科学》1995年第10期。
* 《论新加坡的政党与政治发展》,北京《政治学研究》1996年第1期。
* 《权威与民主:执政党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上海《政治与法律》1997年第1期。
*《韩国政治转型中金泳三的贡献与局限》,上海《亚太论坛》1997年第3期。
*《论当代政治转型理论的背景与逻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7年第3期。
* Value Changes and Democratic Prospects in China,Journal of Korean Politics,Vol.11,No.1(February,2002),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Seoul, Korea.
* 《论战后日本政党在外交决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本学刊》2003年第2期。
*「中国の政治発展と民主化――比较政治学の视点から」、『中国研究月报』(东京、中国研究所)665号、2003年7月。
*「上海の社区建设と都市基层社会の管理体制改革」、『アジア経済』(日本贸易振兴机构アジア経済研究所)第44巻第9号、2003年9月。
*《政治过程中的“政官之争”》,包霞琴、臧志军主编《变革中的日本政治与外交》,时事出版社,2004年1月,第117-164页。
*《优化治理与渐进民主:上海的探索》,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编《二十一世纪亚洲发展之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第103-122页。
*《论邓小平民主理论中的辩正思维》,《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5期,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邓小平理论》2004年第11期转载。
*《新世纪东京行政改革的进程与方向》(合作),《复旦公共行政评论》第一辑(城市治理与公共权力:边界、责任与合法性),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6月。
*“Political Science in China: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Political Science in Asia, Vol.1, No.1, Winter 2005.
*“China: The Evaluation of the Material and Mental Foundations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Human Beliefs and Values in Striding Asia, Tokyo: Akashi Shoten, 2006.
*“Democratic Development and Value Changes in China”, in Governance and Democracy in Asia, Melbourne: Trans Pacific Press, 2006.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n Interpretation of Three Surveys”, Political Science in Asia, Vol.2, No.1, Winter 2006.
*《论当代中国政治转型的逻辑与轨迹》,《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7年第2期转载。
*《上海政府信息公开与政治文明建设》,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上海改革开放研讨会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北东アジアの安全协力と日朝関系」、宇野重昭ほか编『日本・中国からみた朝鲜半岛问题』、东京:国际书院、2007年3月。
*「新世纪における日台関系の発展と転换」、依田憙家ほか编『日中関系の歴史と现在』、东京:白帝社、2007年9月。
*“Chinese Model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Vol.21, No.2, Fall/Winter 2007.
*《制度积累与渐进替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机制解析》,《学习与实践》(湖北武汉)2008年第11期,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9年第2期转载。
*《当代中国政党与国家关系模式的重构:比较的视野》,《社会科学研究》(四川成都)2009年第1期,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9年第5期转载。

C. 政研论文申报表中的成果转化情况怎么填

预期成果形式、去向和效益
就是说让你填课题最后能产生什么成果。
成果一般是发表SCI论文几篇、申报专利几项等

D. 张政的科研成果

1. 近代翻译之始—蠡勺居士及其《昕夕闲谈》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6) 第一.
2. 文虽左右旨不违中——蠡勺居士翻译中的宗教改写与探析 中国翻译 2010 (2) 第一
3. 简析计算机词汇汉译中的两种状况 中国翻译 1999(6) 独著
4. 文化与改写——蠡勺居士的翻译实践探析 中国外语 2009(1) 第一
5. 机器翻译难点所在 外语研究 2005(5) 独著
6. 由“信息补偿”到“符合习惯”的翻译 外语研究 1998(1) 独著
7. 国外机器翻译理论概述 外语研究 2003(6)独著
8. 形“耶”,意“耶”?-简析翻译中形式和意义的关系 外语教学2002(3) 独著
9. 独著试析指示代词it的语法结构功能 外语教学 1998(2) 独著
10.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蠡勺居士研究 外语教学 2010(2)第二。
11. 反面着墨异曲同工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7(2) 独著
12. 计算机英语的词汇特征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6) 独著
13. 词无定义译有“定”法 中国科技翻译 2009 (3) 独立
14. 机器翻译刍议 中国科技翻译 2004(1) 独著
15. “机器翻译”、“计算机翻译”还是“电子翻译”?中国科技翻译 2003(2) 独著
16. 蠡勺居士《昕夕闲谈》诗歌翻译策略探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 第二
17. 试论信息增补性翻译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1) 独著
18. A New Approach to Word Sense Disambiguation in MT System (CSIE 2009) 2009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EEE Computer society) ISBN 978-0-7695-3507-4 407-411 第一.(EI收录) 1. 蠡勺居士的翻译思想及其翻译实践的影响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 主持
2. 计算机翻译理论研究 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02 SK – 011)04 主持
3. 政府公文平行语料库的建制与翻译研究(在研)教育部人文社科 主持

E. 于群的研究成果

论文:
1.《美国的香港政策(-1960)》作者第一位,载《历史研究》1997年第3期
2.《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152号文件形成》独撰,载《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
3.《论旧金山和约后美国对日政策》独撰,载《世界历史》1996年第4期
4.《日本战争赔偿问题始末》独撰,《日本学刊》1995年第5期
5.《论美国关于日本无条件投降政策的制订与实施》独撰,载《美国研究》1995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专刊《战争与和平》1996年6月
6.《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大国地位之争》独撰,载《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4期
7.《论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战略的制订与实施》独撰,载《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第2期,《中国人大复印报刊》(中国现代史分册)K41996年第5期全文转载
8.《太平洋公约组织的策划与破产》独撰,载《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1期,《中国人大复印报刊(国际政治分册)D71997年第2期全文转载
9.华人移居澳大利亚初探 ,《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第2期
10.《50年代中期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特点》独撰《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1期
11.“美国对日本的心理战略计划项目初探(1951-1960)”,《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5期
12.“战后初期美国在伊朗开展的电影冷战宣传战略(1945-1953)”,《美国国家安全与冷战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13.“特洛伊计划――美国冷战心理宣传战略探微”,《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2期
14.“社会科学研究与美国心理冷战战略—以‘学说宣传项目’为核心的探讨”,《美国研究》2007年2期
著作:
1.《美国对日政策研究(1945-1972)》独撰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领导干部历史导读》世界近现代部分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世界史纲》现代部分主编(附多媒体光盘)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项目:
1.冷战--东西方文明冲突研究——教育部2001年重大招标项目 主持人之一
2.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政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1997年年度项目 主持人
3.美国对日政策研究——教育部“八五规划”项目 主持人

F. 赵辉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项目:
1、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文学谱系研究》(2011年)
2、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秦神坛、政坛言说与先秦诗赋史论言说惯例的生成》(2008年)
(二)主要著作:
1、《先秦文学发生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
2、《楚辞文化背景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3、《六朝社会文化心态》,台湾文津出版社,1996年
4、《心旅第一驿-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心态之源》,东方出版社,2002年
(三)主要论文:
1、《汉代经学对汉赋繁荣的影响》,《华中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
3、《天问-- 屈原给弟子的思考提纲》,《江汉论坛》1985年第12期。
2、《汉武帝以后的散文》,《湖北教院学报》1978年第3期。
4、《原始宗教与楚辞》,《湖北教院学报》198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
5、《谈科学发明中的感性因素》,《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
6、《屈原与黄老》,《湖北师院学报》1988年第1期。
7、《神仙、医药、楚辞》,《中州学刊》1989年第3期。
8、《先秦伦理比较观》,《社会科学动态》1989年第12期。
9、《简论楚辞特质形成的原因》,《中南民院学报》199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
10、《楚文物中动物雕刻造型的文化内涵分析》,收入《楚文艺论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1年出版。
11、《南朝文人诗歌创作的通俗倾向》,《湖北师院学报》1993年第7期。
12、《战国诸子的使命感与诸子散文的勃兴》,《江汉论坛》1998年第5期。
13、《中国古代神怪小说的地域特征及成因》,《中南民院学报》1998年第3 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
14、《古典文学中情与物的对应的文化渊源》,《湖北师院学报》1997年第10期。
15、《雅、颂的价值取向与英雄神话》,《中南民院学报》1999年第3期。
16、《南朝文学新变的原因》,《湖北教院学报》1998年第2期。
17、《古神话衰亡之谜》,《民间文化》1999年第2期。
18、《战国时期的复古思潮与诸子的悲剧意识》,《中南民院学报》2001年第6期。
19、《试论音乐对楚辞的孕育作用》,《中国楚辞学》第二辑,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20、《厚生与元康文学的词采繁富》,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1、礼制、物欲、人格——论汉代诗歌兼及后来文学中物欲描写的意蕴,《学术交流》,2005年第2期
22、《唯有“文采”不成“文”---先秦“文”的三维建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6期摘要
23、《从致意性看赠送和答类诗歌的实用性》,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24、《易象思维的特征及文化表达》,文艺研究,2007年第6期
25、《礼与赠送酬答诗的起源与本质》,江汉论坛,2008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17期摘要
26、《登高而赋三形态》,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2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辨》,文学遗产,2008年第6期
28、《左传》的叙事体式与礼之关系考,中州学刊,2008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6期摘要
29、《文胜质则史》,光明日报,2009,2,2
30、《百国春秋佚文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
31、《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7期转载
32、《楚辞》《诗经》不同艺术本质的宗教阐述,中国楚辞学,第十一辑,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
33、《诗言志与功成作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19期摘要
34 《先秦诸子散文的“史”体性质及渊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35、《先秦文学主流言说方式的生成》,文学遗产,2012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18期转载

G. 邮政思想政治政研论文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努力做好2003年邮政思想政治研究工作,为推动邮政向良性循环迈进提供服务,中国邮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围绕全国邮政工作的总体部署,提出2003年工作要点。

2003年邮政政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2003年全国邮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邮政中心任务,服务邮政工作大局,密切联系邮政改革发展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积极配合邮政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邮政企业发展战略,在推进邮政企业全面进步的同时,促进邮政职工全面发展为研究重点,扩大研究课题的深度与广度,提高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各级领导决策做好服务,为推动邮政向良性循环迈进做出新贡献。

一、主要研究内容

2003年,各级邮政政研会要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中心服务,为基层服务”的宗旨,把改革发展的难点、职工思想的疑点、行业工作的热点作为政研工作的重点,帮助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形势、正确理解方针政策,特别是正确理解国家局党组提出的“2003年中国邮政总体上初步步入良性循环”的目标要求,不断激发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为邮政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一)研究如何把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同邮政改革发展的实践密切联系起来,以十六大精神来统领、指导和推动政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研究如何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邮政部门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行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

(三)研究如何围绕推进邮政迈向良性循环的工作大局,有效开展邮政形势、任务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为邮政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四)研究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企业即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塑人”的观念,突出邮政职工建设、管理企业的主体作用,激发邮政职工工作热情,维护邮政职工切身利益以及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等方面的方法和途径。

(五)研究如何在邮政企业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树立邮政良好的社会形象。

(六)研究如何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行风建设,进一步扩大邮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行风建设的新途径、新成果。

(七)研究如何培育有邮政特色的企业文化,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企业文化氛围。

(八)研究如何对先进典型的经验进行深入总结、广泛宣传和大力推广,努力形成“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九)研究如何针对邮政改革发展中带有普遍性的难点、热点问题,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行作用和导向效应,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出成效的方法和途径。

(十)研究如何使邮政政研工作体现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特点,不断探索邮政政研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各级邮政政研会要结合上述十个方面主要研究内容,从本单位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立足于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进一步提出各自政研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细化内容和形式,明确方法和步骤,努力形成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不断推出新成果的政研工作态势。

二、几项重点工作

2003年,各级邮政政研会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细致、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使邮政政研工作的触角延伸到邮政的各个层面,使邮政政研工作的成果体现到邮政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一)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大力推进邮政政研工作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各级邮政部门及邮政政研会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邮政政研会要协助各级党组织做好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组织工作,在学习的内容、形式上提供建议,在贯彻的方法、步骤上积极配合,特别是在引导邮政干部职工把思想统一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加快邮政发展,服务小康建设”的使命上来,把力量和行动凝聚到推进中国邮政2003年总体上初步步入良性循环的目标上来等方面发挥参谋、引导作用。要用十六大精神来指导政研工作,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深入学习研究十六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深入研究总结邮政独立运营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经验,特别要重点研究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同邮政改革发展实践紧密结合的形式、方法,把推动研究、勇于实践、解决问题作为各级邮政政研会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协调多方力量,加大邮政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加强邮政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邮政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当前邮政政研工作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各级邮政政研会要重点研究如何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理念,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引导职工服务社会、奉献群众;如何以品牌形象为目标指向,加强企业文化的机制建设,以高层次的品牌文化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企业作为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阵地,保持企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如何在鼓励宣传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重视物质利益的能动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思想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的联动作用。

2003年上半年,中国邮政政研会将牵头组织多方力量,研究草拟邮政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和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意见。通过向业内人士、专家学者等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论证和修改完善后,报请国家局党组研究审定。各级邮政政研会也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研究如何推动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有效方法,研究如何在全国邮政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框架下建设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点的研究,使两者形成合力服务于邮政发展改革工作。

(三)广泛调查研究,完成《邮政职业道德读本》的编写

要继续探索如何在邮政行业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邮政职业道德建设,提高邮政诚信服务水准。中国邮政政研会将把邮政职业道德建设作为2003年重点研究课题,拟定《邮政职业道德读本》编写大纲,组织相关人员,尽快完成编写工作。各省(区、市)局、各直属单位邮政政研会要加强对本单位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并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已形成邮政职业道德规范的要不断补充完善,未启动这项工作的要积极进行研究探索。中国邮政政研会将以组织到部分省(区、市)局调研、调阅部分邮政企业职业道德建设资料等形式,研究和了解各地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为《邮政职业道德读本》的编写提供参考。

(四)深入研究,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推广

各级邮政政研会要注意研究总结先进典型的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把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带动职工群众作为邮政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作为探索邮政思想政治研究工作的重要源泉。一是注意发现工作成绩突出、能够代表邮政形象、被社会认可的先进典型,如劳动模范、先进集体以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等等,把他们树立成“标杆”、“品牌”。二是深入挖掘提炼先进典型的事例,以新闻媒体、论文文章、巡回演讲等多种手段广泛进行宣传推广,造成一定宣传声势,形成一定舆论氛围。三是注重研究各类先进典型的培育形式和激励机制,积极向本单位党政领导提出建议意见,从制度上为先进典型的成长创造必要条件,努力形成学赶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局面。

为推动对先进典型培育形式、激励机制等问题的研究,中国邮政政研会在开展年度政研论文征集评比活动时,继续要求各省(区、市)局、各直属单位邮政政研会提交的论文中,研究上述问题的论文要占有一定比重。

(五)注重创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研究运用

各级邮政政研会要针对思想政治工作政策性、层次性、阶段性的特点,注重情和理、言和行、点和面、正和反、冷和热、虚和实等运用方法的研究,在功能上突出发挥思想传播和文化整合作用,在运用上突出解决思想问题的实际效果。要根据形势、政策、工作对象思想的变化趋势,探索思想问题预报预警形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要研究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导向融入到硬性管理中,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建工作、行政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要根据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在继承过去好作风、好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思路、新途径,努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继承和创新、当前和长远的统一。

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研工作水平

(一)巩固大政工管理下的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各级邮政政研会要坚持在各级党组(党委)统一领导下,突出政研干部“一岗双责”作用的发挥,继续把各方力量调动起来,不断完善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专兼职政工干部为骨干,广大管理干部为基础,职工群众广泛参与,职责明确、关系协调、渠道畅通的邮政政研工作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二)继续推动各省(区、市)局、各直属单位政研会的研究活动

在做好日常政研工作的基础上,各省(区、市)局、直属单位要安排好本单位政研会年会,认真总结交流,研究部署工作,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各学区的组长单位要牵头组织好本学区的学组活动,并按照确定的学区活动内容、形式进行,保证本学区每年不少于一次的集中交流活动。

(三)认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交流活动

2003年中国邮政政研会将选择一些重点研究课题,如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职业道德建设等,结合中国邮政政研会换届筹备的工作需要,抽调部分政研干部到相关单位开展深层次的专项或综合调研活动。各级邮政政研会也要安排一定时间,组织政研干部和相关管理干部,有计划、有主题地开展一些调研活动。

要发挥好邮政政研会特约研究员以及退休政工干部或管理干部的作用,中国邮政政研会将安排适当的研究课题,组织他们参与一些研究活动和调研活动,发挥他们的丰富经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要继续办好政研工作信息和各级政研会会刊,加强政研工作交流的力度。各省(区、市)局、各直属单位邮政政研会要在做好本单位政研工作宣传交流的基础上,及时上报工作信息、工作动态、经验做法和典型事例等。中国邮政政研会秘书处要及时收集汇总各方面情况,定期下发政研工作信息,做好上下、内外和不同层面的信息交流服务工作。

(四)继续开展年度政研论文征集评比活动

各级邮政政研会要结合中国邮政政研会提出的十个方面的重点研究内容,围绕本单位发展改革工作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并努力形成一大批研究论文和调研报告。同时,做好内部交流推广和评选推荐工作。

中国邮政政研会秘书处负责组织好政研论文征集评比工作,加大对政研成果的宣传推广。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要汇编印发推广,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将提交有关领导或部门参阅参考。

(五)努力提高政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设学习型的社会,前提是培育学习型的人。各级政研干部要力争成为学习型的政研干部,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从书本中汲取营养,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在研究中得到历炼,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要加强对政工干部的教育培训。中国邮政政研会将于2003年下半年举办第四期政工干部培训班,进一步拓展政工干部的视野,提高研究工作的水平。各级邮政政研会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保证一定的研究资料经费、外出考察经费,给予政研干部更多的学习提高机会。

四、积极做好中国邮政政研会第二届理事会的筹备工作

按照《中国邮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章程》规定,中国邮政政研会第一届理事会将于年底届满。2003年下半年要认真做好中国邮政政研会第二届理事会的筹备工作,总结邮政政研会成立四年来邮政政研工作情况,交流推广基层工作经验,安排部署新形势下全国邮政政研工作,审议新修订的《中国邮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章程》,确认产生第二届理事会的组成人员,表彰全国邮政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邮政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及全国邮政优秀政研会。

各级邮政政研会要按照中国邮政政研会的统一部署,认真总结邮政实现三年扭亏、推进邮政向良性循环迈进进程中开展政研工作情况和取得的经验,分析工作中的不足,研究改进工作的建议意见,提出政研工作的新思路,评选表彰本单位政研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上述工作应在2003年10月底前完成,并按要求做好上报工作。

H. 孙春晨的主要研究成果

1 .《市场经济伦理研究》,独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2 .《中国应用伦理学2003—2004 》,执行主编,金城出版社 2004 年版;
3 .《生死论》,独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 年版;
4 .《伦理新视点》,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5 .《人生幸福论》,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 年版。 公平正义:社会建设的价值基准,《桂海论丛》2013年第1期;
2012“最美现象”:超越道德相对主义,《人民论坛》2013年1月(下);
周秦丧祭礼仪的伦理意蕴:人类学的视角,载《第二届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走向伦理文化的广袤田野,《道德与文明》2012年第5期;
消费主义的伦理审视,载《资本、道德与环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耸人听闻的“道德崩溃论”,《人民论坛》2012年1月(下);
面向生活世界的伦理人类学,《哲学研究》2011年第10期;
现阶段中国社会三大文化思潮批判,载《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2010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的困境与出路,载《面向实践的中国经济伦理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幸福观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年第1期;
文化保守主义与道德相对主义,《人民论坛》2011年1月(上);
多元价值与应用伦理学研究,载《中国应用伦理学2009—2010 》,金城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经济伦理研究中的三个理论论争,载《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产权的伦理解读,载《中国应用伦理学2007—2008》,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
符号消费与身份伦理,《道德与文明》 2008 年第1 期;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穷人经济伦理问题, 《道德与文明》2007 年第6 期 ;
市场经济与分配正义,《学习与探索》2006 年第3 期;
应用伦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载《中国哲学年鉴》2006 年卷;
黄禹锡事件折射科研伦理,《科技中国》2006 年第2 期;
诚信与和谐社会,载《第二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学习出版社2006 年版;
论经济与伦理的相关性,载《伦理学与德育研究》 2005 年卷第一期,新华出版社2005 年版;
经济伦理学:从构建体系走向问题意识,《哲学动态》2005 年第1 期;
性权利及其伦理意蕴,载《中国应用伦理学 2003—2004 》,金城出版社2004 年版;
经济全球化与仁爱伦理,《哲学动态》2004 年第9 期;
市场经济伦理辨析,《道德与文明》2003 年第6 期;
市场伦理发展的自然逻辑与人性基础,《河北学刊》2003 年第3 期。

I. 杨斌的研究成果

1. 城乡一体化的财政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主持,课题;
2. 公共财政扶持西南地区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研究,中央高校基金重点项目,2013,主持,课题;
3. 重庆市推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财政教育投入机制研究,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高校重点课题,2010,主持,课题;
4. 重庆中长期公共教育投入水平测算及保障机制研究,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主持,课题;
5. 城乡统筹视野下教育的政府财政投入问题研究,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10,主持,课题;
6. 统筹城乡视角下农村教育投融资模式与绩效研究,中央高校基金项目,2009,主持,课题;
7. 城乡统筹与农村教育投融资体制保障机制,西南大学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008,主持,课题;
8. 现代远程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贡献研究,重庆市教委软科学研究项目,2007,主持,课题;
9. 虚拟资本的价值实质及其价格运行机制研究,西南农业大学专项基金项目,2005,主持,课题;
10. 重庆市农业水价改革与农民承受能力研究,重庆水利“十一五”规划项目,2005,主持,课题;
1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战略与制度创新,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2007,主研,课题;
12. 教育对重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贡献研究,重庆市教委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2007,主研,课题;
13. 农村资金配置绩效评价与制度创新研究,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6,主研,课题;
14. 重庆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重庆市科委软科学项目,2004,主研,课题;
15. 西部地区农村金融风险预警与监控研究,重庆市科委软科学项目,2003,主研,课题;
16. 神经网络在农业生态经济分区上的应用研究,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2003,主研,课题;
17. 教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贡献研究,第二届重庆市发展研究奖三等奖,2010,主研;
18. 财政信用资金市场化配置研究,2002年度重庆市财政科研课题评比二等奖,主研;
19.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农业水价承受能力研究,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9.10,论文;
20. 2000-2006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研究,经济地理,2009.7,论文;
21. 中国各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与比较,农业经济问题,2009.1,论文;
22. 农业水价改革与农民承受能力研究,价格月刊,2007.12,论文;
2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重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探讨,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1,论文;
24. 农业水价改革探讨—基于用水者的视角,乡镇经济,2007.11,论文;
25. 重庆市农业水价改革与农民承受能力实证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7.3,论文;
26. 关于构建中国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的思考,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4,论文;
27. 基于并发控制的正确性准则的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论文;
28. 高校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论文;
29. LonWorks网络与LAN、Internet互连的解决方案,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5,论文;
30. 金融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参编,教材;
31. 企业会计双重模拟实习教程,立信出版社,2006,副主编,教材。

J. 研究成果到底有哪些形式

1、论文和专著2、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原型3、自主开发的新技术4、发明专利5、实用新型专利6、外观设计专利7、带有技术参数的图纸等8、基础软件9、应用软件10、其他

阅读全文

与政研成果6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