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甘肃省第五届基础教育优秀成果奖

甘肃省第五届基础教育优秀成果奖

发布时间:2022-01-27 22:32:15

1. 张大均的获奖科研

科研成果获奖(45项次)
Ÿ 《试论教学的根本原理》,获重庆市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88年)。获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88年)。
Ÿ 《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获四川省政府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用科研成果二等奖(1994年)。
Ÿ 《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获四川省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著作奖(1994年)。
Ÿ 《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
Ÿ 《改革的社会心理研究》,获四川省政府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992年,二人合作,名列第一)。获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奖(1992年)。
Ÿ 《美育心理学》,获四川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992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五)。
Ÿ 《美育心理研究》,获四川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戚果一等奖(1994年,多人合作,名列第四)。
Ÿ 《美育心理研究》,获国家教委二等奖(1996年,多人合作名列第四)。
Ÿ 《高等学校教育心理学》,获重庆市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7年,多人合作,名列第四)。
Ÿ 《大学生品德心理》,获四川省政府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92年12月,二人合作,名列第二)。
Ÿ 《大学生品德心理》,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2年,二人合作,二人合作,名列第二)。
Ÿ 《大学生品德心理》,获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2年,二人合作,名列第二)。
Ÿ 《宣传心理学原理》,获重庆市政府第三次哲学社会料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92年12月,二人合作,名列第二)。
Ÿ 《当代大学生审美意识的调查分析》,获重庆市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优秀论文奖(1995年)。
Ÿ 《试论当代教学心理学的基本走向》,获重庆市政府优秀科研成果秀论文奖(1997年)。
Ÿ 《教学心理学》,获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9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Ÿ 《中小学课堂教学心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获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年)。
Ÿ 《教学心理学研究》,获重庆市(直辖后)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1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Ÿ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功能》,获重庆市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3年)。
Ÿ 《深化研究生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科学创新人才》,获重庆市第二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Ÿ 《教与学的策略》获重庆市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多人合作,排名第一)。
Ÿ 《现代教师心理素质和教育能力培养的系列教材建设》获重庆市第四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Ÿ 《教育心理学教程》,获西南师范大学第三届优秀教材(1995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Ÿ 《对大学生审美意识的调查分析》,获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论文奖(1995年)。获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大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奖(1992年。)
Ÿ 《小学生理想教育的心理学依据》,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奖(1994年)。
Ÿ 《论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政治心理基础》,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奖(1990年)。获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优秀论文奖(1990年)。
Ÿ 《改革宣传的社会心理功能》,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奖(1991年)。
Ÿ 《中国公民改革参与意识的分析研究》,获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论文奖(1997年)。
Ÿ 《心理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奖(1991年)。
Ÿ 《当代教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走向》,获四川省教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1996年)。
Ÿ 《当代大学生党员理想形象的心理结构》,获重庆市心理学会优秀论文奖(1989年)。
Ÿ 获西南师范大学首届青年教学科研人员科研成果展览译比一等奖(1997年)。
Ÿ 《高师生心理素质水平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获1999-2000年度重庆市期刊好稿。
Ÿ 《关于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获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优秀论文(1997年)。
Ÿ 《家庭心理素质教育丛书—心的教育》,获全国教育类图书优秀图书二等奖(2003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Ÿ 《教与学的策略》获重庆市第四次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Ÿ 《教育心理学》获重庆市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7,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Ÿ 《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心理学阐释》,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年,二人合作,名列第二)
Ÿ 《知识分类理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成果二等奖(2008年,二人合作,名列第二)。
Ÿ 《教学心理学纲要》,获重庆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9年,二人合作,名列第一)。
Ÿ 《教学心理学新视点》,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第五届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2009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Ÿ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护技巧》获重庆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11,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Ÿ 《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第六届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013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Ÿ 《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获全国中华优秀出版读物奖(2013年)。

2. 蒲向明的成果获奖

1、1994年第三届全国中师生作文大赛指导教师奖(国家教委师范司、《师范教育》杂志社等单位)。2、1997年书法作品获首届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一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家语委文管司)。3、1997年语文教学现场录像获全省中师优秀教学录像课评比优秀奖(甘肃省教育厅)。4、2001年获第七届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
5、2001年获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委员会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委员会)。6、2002年获第四届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省教育厅)。7、2002年获全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甘肃省教育厅、省教育学会)。8、2004年获甘肃省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选优秀奖(甘肃省教育厅)。9、2004-2010年陇南师专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授予“科研先进个人”称号(陇南师专)。
10、2007年授予全省高校“十五”科研管理先进个人称号(甘肃省教育厅)。11、2008年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省教育厅)。12、2009年获甘肃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13、2010年授予甘肃省“十一五”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个人称号(甘肃省教育厅)。14、“《陇南金石题壁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获2011年甘肃省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五人合作,排名第二),甘肃省人民政府奖励。
15、2012年合作成果“五代王仁裕著述研究”获天水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16、2012年科研成果“陇南白马藏族文学研究”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甘肃省教育厅)。17、2013年专著《追寻“诗窖”遗珍——王仁裕文学创作研究》获陇南市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共陇南市委、陇南市人民政府)。18、2013年论文《从睡简<日书-马禖篇>看非子始封秦亭》获甘肃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三等奖。19、2014年主持完成的“白马藏族文艺研究——以傩舞戏为主体”(系列论文)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 在《甘肃教育督导》《教育革新》上发表的论文能参评甘肃省基础教育优秀成果奖吗

关键是需要看你们那里的地方政策。

4. 姬秉新的作品

从1982 年至今,姬秉新教授一直从事历史教学论、历史教育学、中国现(当)代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主编了《理解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历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历史教育学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与趋势》(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学历史教法资料选编》(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儿童学习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儿童学习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健康与环境教育》(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等;参编出版了《历史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等;曾在《历史教学》、《西北师大学报》、《历史教学与研究》、《史学论丛》、《甘肃教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先后荣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三等奖,甘肃省社会科学二等奖和甘肃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儿童学习指导》、《理解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曾荣获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奖。代表作有《中学历史教材改革刍议》、《传授历史知识与培养历史能力之我见》、《提高中学历史教育质量的思考》、《中学历史课程浅议》、《中学历史课程编制及改革发展趋势研究》、《中学历史课程编制研究(上、下)》《谈历史课程标准较之历史教学大纲的发展》、《 21 世纪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趋势研究》、《建设适应“历史学习知识体系”的中学历史课程》、《也谈实施历史新课程与课堂讲授》、《对实施历史新课程中教学效率的思考》等。
2000 年,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全国招标中,姬秉新教授中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项目,以中标人身份代表西北师范大学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为历史课标组负责人之一,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研制项目委托负责人共同主持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先后参与研制《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2001 年,姬秉新教授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编写委员会副主任,参与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2003 年,姬秉新教授又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高中历史教科书主编,参与编写高中历史教科书。
为推行历史新课程,从 2001 年 5 月起,姬秉新教授在教育部校长大厦培训了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级的历史教研员,又在兰州,对西北、西南 10 个省区(新疆建设兵团)的中学历史教师、历史教研员进行新课程国家级培训。从2001年以来,先后多次到青海、河南、内蒙古、海南、福建、四川、广东、新疆、湖南、天津、湖北、贵州、云南、安徽、山东、甘肃等省、市、自治区宣讲历史新课程,培训了上万名中学历史教师和历史教研员。
2000 年以来,姬秉新教授先后参与中 / 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和中 / 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两个国际合作项目,为项目的农村教师培训工作主编了三本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教材;多次到甘肃各地、州、市的县乡培训农村基层中小学教师上万人。
2012年4月19日上午,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项督查调研天水市汇报会在秦安县召开,省督查调研组副组长、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姬秉新,马重庆、杨亚峰、岳文果、王从华、苏向荣等督查组成员出席汇报会。
2012年5月26日上午9点,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名师大讲堂第70讲在6教10楼多媒体教室举行。应邀担任本次学术讲座的是:国家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教科书主编,西北师范大学综合文科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姬秉新教授,其讲座题目为《如何打造高质量历史课堂——关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5. 基础教育科研成果奖指什么

顾名思义,在基础教育中的科研成果并获得奖励。

6. 李志刚的科研成果

近十年主持、参与(位列前三)省部级和市级规划课题10项,获奖论文20多篇,部分论文公开发表或入编专著。2002年《谈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系列论文获酒泉市第六届科研成果三等奖,论文被编入由北京高师培训中心主编的《中学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2002年负责并组织实施玉门石油管理局一中加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特级教师计划》专设课题—“贫困地区(甘肃)中学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课题组,核心成员,两篇研究文章“关于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和“探索网络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入选由靳建设主编的《中学创新教育探究与实践》一书,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主持省级《基于网络环境下中学教学实施途径及方法》课题研究,2005年通过省级鉴定,2006年获甘肃省第六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年酒泉市推荐报送评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改优秀科研成果;2005年《校园网络环境下视频点播系统的创建》研究报告在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全国“十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暨第八届“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评比中获一等奖; 2007年主持省级“高中物理教案学案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2009年获省级鉴定优秀等级,酒泉市第十届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8年主持的的《玉门油田教育分局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管理与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市教育局鉴定。2009参与(位列第三)的“基于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玉门石油简明教程》”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市教育局鉴定,获酒泉市第十届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9年参与(位列第二)省级重点课题《学生数学能力对数理化学习的影响与对策研究》的研究,现已报省科学规划办鉴定;2010年主持的《玉门油田3-8年级信息技术校本教材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市教育局鉴定;2010年主持的《课改背景下构建高中物理绿色课堂的实践研究》通过省级立项,目前正在按实施方案组顺利推进;2008年参与了(位列第二)《甘肃省初中物理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和评价意见》的研制;2010年参与了《甘肃省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实施指导意见》中“教学评价”部分的研制。《如何实现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价值功能》、《关于中学物理的教学问题》、《面对高考‘3+X’综合考试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在高中物理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实施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几点做法》、《关于初中物理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施》等20多篇有价值论文获全国、省教科所、学会组织的论文评选一、二等奖,部分论文进行了公开发表。

7. 王嘉毅的学术研究

先后担任全国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咨询专家,参与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起草工作并担任教师队伍专题组副组长。
主持的主要课题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与两基攻坚跟踪研究”, “农村教师现状与改善策略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科学项目“免费政策实施后西部地区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西北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情况的个案调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新疆南疆地区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以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委托项目“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实施效应研究”等。 先后在各级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5部。曾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第三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五届、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三等奖,甘肃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曾被评为第七届甘肃省十大杰出青年,入选甘肃省高等学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甘肃省“33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甘肃省领军人次第一层次,是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等。

8. 甘肃省教科所是什么性质的机构

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建于1984年4月,县级建制,隶属兰州市教育局。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学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二十多年来,全所教研人员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团结和依靠全市三县五区教研部门、各学校广大干部、教师,以多种形式加强学科教学指导、深化学科教研、开展教师在职培训、进行学术研讨与交流,为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工作职能
从事基础教育教育科学研究,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教育行政提供科学依据;为教育实践服务,不断发现、研究并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为基层中小学服务,帮助学校制定教科研规划,发现和培养教科研骨干,落实教科研课题和任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学校教学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信息帮助。
折叠编辑本段二、人员基本情况
兰州市教科所现有38人。党员18人,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26人,中级教师6人,助理级2人,工人4人。学历方面:研究生6人(在读1人),本科27人,大专及以下学历5人。其中获全国外语优秀园丁奖的2人,获中央教科所表彰的优秀教研员5人,兰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
2001年我所被评为全省教科研先进集体。同年《兰州教育》荣获全国教育刊物类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获市委宣传部“送教下乡”表彰的先进集体。
折叠编辑本段三、重点工作
1.开展教研、调研活动。深入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认真组织调研,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安排组织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优质课交流活动、课改专题报告以及各个学科的听课、说课、评课活动,针对教师们对课程教学观念产生的困惑和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疏导和分析,帮助他们找准改进切入点,廓清专业发展方向,全面推进课改教研,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推动我市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拓展。
2.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深入农村学校,帮助远郊县区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正确把握新教材、积极建构新的教学模式,依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认真点评,帮助农村教师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把握要点,努力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3.开展新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逐步建立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考察学生的学业发展。积极探索考试制度改革,组织高三、初三年级诊断考试,在命题的指导思想、试题形式、命题角度几个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帮助学校任课教师掌握和分析高三、初三考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为师生及时调整和改进复习策略和手段提供帮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4.组织开展全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制定下发了“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兰州市教育科研计划(规划)、课题指南、课题管理暂行办法等。“十五”期间全市立项课题673项,其中市级重点课题66项,市级一般课题286项,县区校级课题321项,经上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参加省级评审,被省上立项的课题共239项,其中被立为省级重点课题的有57项,省级规划课题的有182项。“十一五”全市课题立项378项,其中市级重点课题35项,市级一般课题205项,县区校级课题138项。经上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参加省级评审,被省上立项的课题共149项,其中被立为省级重点课题的有27项,省级规划课题的有122项。
5.拟定了全市中小学学科课堂评价体系。新拟定的评价体系从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教学特色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综合性评价,对形成和建立教学质量分析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6.编辑出版《兰州教育》(内部刊物)、《教育科研信息》(内部资料)。《兰州教育》特别开设了“课程改革”专栏,一方面对课程改革中教育理念的转变、实践探索进行总结,另一方面为广大教师提供具有可比性、实用性和地方性的本土经验。《教育科研信息》主要以新课改、新理念、新经验为主,针对新课程改革中有关理论及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及时介绍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信息。此项工作力图通过教科研信息的传播,努力营造教科研氛围,推进全市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
6.全市组建了由183人组成的17个中小学学科中心组。制定了《兰州市中小学学科中心组教研组工作规则》,并分学科积极有效地开展各类教科研活动。
折叠编辑本段四、主要成果
1.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发出版了九年义务教育1—6年级教材心理健康实验教材《心理健康教育》(地质出版社出版)。
2.完成《新课程师资培训简明教程》的编写工作(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
3.完成《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一书的编写工作(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并予2006年教师节出版发行。
4.完成“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项目”(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学外语学习策略研究》,课题成果获甘肃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
5.完成“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项目”(国家级一般课题)《中学外语学习策略教学问题的研究》,研究成果获甘肃省第五届基础教育一等奖。
6.完成甘肃省“十五’’规划研究课题《中小学英语创新教学的研究》。
7.完成了省级十五重点课题“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成长的心理学分析”。
8.完成《课堂教学形成性测试卷》的编写工作(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
9.完成《初中英语词语详解手册》的编写工作(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
10.完成《初中英语阅读教程》(上下册)的编写工作(哈尔滨出版社出版)。
11.完成《高中数学解题训练教程》的编写工作(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
12.完成《中学生学习金卡》的编写工作(甘肃少儿出版社出版)。
13.完成《高中课程同步读想用》的编写工作(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
14.完成《跟我学高三生物》的编写工作(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
近年来,我所教研员分别在《兰州大学学报》、《西北师大学报》、《扬州大学学报》、《兰州学刊》、《甘肃教育》、《教育革新》、《小学语文教学》和《兰州教育》等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兰州市教科所为实现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团结一心、勇于探索、勤于进取,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教育科研活动的配套措施和办法,向教研、科研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力争多出成绩,多出成果,为跨世纪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9. 甘肃省基础教育成果奖和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那个好

个人认为应当是基础教育成果奖更好,毕竟发奖单位级别高。

阅读全文

与甘肃省第五届基础教育优秀成果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