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摘取新成果

摘取新成果

发布时间:2022-01-27 03:52:15

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体育成就,展示新中国走向世界体育强国的历程。(急需,望大家帮帮忙~~)

中国在奥运史上的第一
●第一个接到奥运会邀请书的是中国的光绪皇帝。一八九六年中国即获邀请,因慈禧太后及下人都弄不懂"田径"一词的含义而作罢。
●第一个支持中国运动员参加第十届奥运会的政界人物是张学良将军,他曾资助一千六百美元。
●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比赛的中国运动员是刘长春,当时他是国内短跑名将,参加了一九三二年的第十届奥运会。
●第一个随队参加奥运会的教练员是宋君复,他当时是东北大学体育系教授,时间是一九三二年。
●第一个国际奥委会中的中国委员是王正延,他曾是中国驻美国大使,一九二二年被委任此职。
●第一个传递火炬的中国人,是住在美国洛杉矶唐人街的华侨苗蟾女士。她资愿申请参加了第二十三届奥运会的火炬传递。
●中国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男运动员是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他于一九八四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以五百八十一环的成绩,为我国获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中国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女运动员是射击选手吴小旋,她在一九八四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她以五百八十一环的成绩夺得金牌。
●中国摘取奥运会金牌最多的一个运动员是体操运动员李宁。他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个人男子体操、鞍马、吊环五项金牌,还赢得了跳马银牌和男子全能铜牌。

中国在奥运史上的第一

□中国第一次接到奥运会邀请书是在清朝光绪年间(1896年)。因慈禧太后及其官员都弄不懂“田径”一词的含义而未派员参赛。

□第一个支持中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政界人物是张学良,他曾资助8000银元。

□国际奥委会第一个中国委员是王正廷,他曾是中国驻美大使,于1922年被委任此职。

□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1932年第10届奥运会。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是刘长春。

□新中国第一次组队参加夏季奥运会是1984年的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共获15枚金牌。

□中国运动员第一个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是射击名将许海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第一个获奥运金牌的女子运动员是射击运动员吴小旋(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新中国第一个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是何振梁(现任国际奥委会执委)。

□中国第一次登上奥运会冠军领奖台的球队是女子排球队(1984年第23届奥运会)。

□中国在奥运会取得的第一块游泳金牌是庄泳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取得的。

□第一个夺得奥运会男女双向飞碟射击金牌的女性是中国选手张山(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

2. =家乡新变化,祖国新成就=手抄报

欢庆十一国庆节诗歌散文专题
幸福的开端 作者:康朗英 [傣族]

过去,
我们的生活不如牛马。
收得的粮食,
落到领主家;
铁做的鸡笼,
保不住鸡的命;
池塘里的鸭,
被老黄狗当鸟打。
勐海地方,
处处荒凉,
宽阔的坝子长满野草,
道路上老虎豹子成群,
田地没有人耕种,
寨子像墓地一样阴冷。
穷人的命
像枯黄的茅草,
领主点着罪恶的火,
巴不得一下烧掉。

毛主席的光辉照到边疆,
各民族人民得到了解放,
我们的勐海也不再黯淡,
如同星辰一样发亮。

穷人分得了土地、茶园,
心里像寒冬时得到棉被一样温暖,
人们用劳动来建设祖国,
妇女也走出了竹楼。
党是我们的眼睛和方向,
村村都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
就像千万只孔雀,
展开金色的翅膀,
朝着社会主义飞翔。
神鬼被赶走了,
千年荒芜的茶园发出嫩芽,
盖起了高大的工厂,
坝子的新楼像盛开的荷花,
公路像新织的鱼网。

我们幸福的开端,
我们神圣的节日,
伟大的国庆来临了。
我们要在田野上铺一层黄金,
用丰收,用蛋大的谷粒来迎接。
我们要替群山缝一件锦衣,
用千担棉花,万担茶叶来迎接。

国旗

升起来了,升起来了,升到万众瞩目的高度。

虽然没有惊涛骇浪,但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在起伏,有一种雷霆万钧的力量在激荡。

升起来了,万物在这个高度里陶醉!

多么鲜红的高度,尊严从这里独领神州风骚,太阳就在灿烂里陪伴……

多么有力的凝聚,自信从五角星的光芒中笑傲风景,万物就在激情中生长,自信愈发坚强起来……

多么豪迈的情怀,期待从这种浪漫中孕育美好,龙的传人在伫立守望,期待愈发坚韧起来……

升起来了,升起来了,升起世人惊叹的目光。

这鲜艳的五星红旗哟,猎猎飘扬着半个世纪的辉煌,展示着神州风采!

面对国旗,山,站起来;水,活起来;天,阔起来!

面对国旗,每个生命都庄严起来、神圣起来,沿着国旗下的路向前延伸。

飘扬的国旗啊,您是我昼夜难眠的情感……

国歌

这是真的。

她容纳了神州大地百分之百的乐感,她的每一个音节都凝聚着东方民族的骨气,她的每一个音符都能够滋生咆哮的力量,她的每一个音律都爆发出东方雄狮的最强音!

是的,每当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总要唱响这力量与信心之歌;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总要奏响这庄严和圣洁之歌;每当取得胜利和收获的时候,总要从内心深处吟诵这雄浑与骄傲之歌……

沿着这歌声潮头,我们驾驭着追求之舟,向着理想的彼岸航行。

每一个人生的码头都有我们金色的梦幻。

只要歌声不灭,我们总能挽起手来,摘取时代挂在亮丽之处的金牌!

再一次唱响这不朽之歌吧。

一半是勇往直前的势不可挡的力量,一半是我们共同拥有的目光。

远方的地平线既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在那里,这歌声还会与我们会合!

国徽

赞美有时不需要歌唱,要用心聆听。

是的,我听到了麦穗在齿轮中生长的声音。

这个声音萦绕着一群红五星的光芒和一座城楼的文明。

文明都沐浴在这光芒和文明之中。

我深知泥土的真实和可靠,我深知钢铁的坚硬和骨气。

这泥土、这钢铁终于用她的赤诚和硬度支撑起了一个伟大民族的脊梁!

在光芒中,我们挥舞镰刀,收割几千年的清香;在文明中,我们启动齿轮,伸延几千年的征程。

把民族的向往浓缩起来,把民族的尊严升华起来,浓缩到朴实里,升华到自然里!

这就是麦穗和齿轮的不朽糅合。

国庆节资料: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呢?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联播。

国庆节历史由来 :

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国庆节朗诵稿

五十前的今天
在亚细亚的广大版图上

一只雄鸡在昂首高唱
五十年前的今天
在天安门城楼上
一个声音如春雷般炸响
刹那间
巨浪咆哮,天地呼应
四海翻腾,五洲震荡
风骨遒劲的中华民族啊
终于跨越一道沉重的门坎
巨人般挺起不屈的脊梁
五千年厚重的中国历史啊
从此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神话般揭开崭新的篇章
用勤劳的双手播种
用智慧的头脑畅想
用滚烫的汗滴浇灌
用诚挚的期待盼望
十二亿中国人富民强国的激情
如火山迸发的岩浆
终于
偏僻的角落长出了繁华的都门
贫瘠的土地结满了收获的希望
五十个深深的脚印
踏出了高速公路和立交桥
十五圈厚实的年轮
布满了卫星电视和信息网
五十年漫长的等待
迎来了小康村和百强乡
中国,不再守着清贫与自足
她用敏锐明亮的眼光眺望
以挑战者的形象出现
以征服者的英姿登场
用奥运会上的金牌
体现一个民族的强盛
用发射场上的火箭
再现巨龙腾飞的形象
用香港澳门的回归
证明综合国力的强大
用崛起的跨世纪宣言
迎来整个世界羡慕的目光
让我们用坚定的信念
迎接新世纪
中华民族的灿烂和辉煌

国庆节黑板报设计要求

黑板报,是配合学校美术学科开展素质教育的极好阵地。它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把美术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在黑板报上。

设计美化制作黑板报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在学生以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运用得比较广泛。所以,如何把学生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所学得的基本理论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我们在黑板报上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教学目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从如何办好一块高水准的黑板报进行展开。大家知道,一块好的黑板报应当主题明确、版面醒目、抄写整齐、设计美观。故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首先从提高学生欣赏水平上做文章,例举一些各种样式、不同风格的典型范例,对学生进行讲评,然后,教师进行示范,由此来引导和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当然,教学的重点还应放在辅导学生的亲手实践上,因为只有通过学生的实践才能真正获得能力。

国庆节黑板报设计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才会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国庆节黑板报设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在具体训练教学上,宣扬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艰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外,还可以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结合其他学科,如:语文、历史、自然等和社会上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现象进行一些简笔画创作,这样既帮助了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应用的表现能力。图案、美术字等方面结合课堂教学进度,采取课堂教学、课外提高的办法,给学生定予适度的量,通过教师的精心辅导,要求学生按质完成,这样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熟练掌握表现要领。在书法训练方面,采取先读帖、再临帖、后脱帖的反复过程,使学生逐步提高欣赏水平和书写能力。

通过让学生分析或评价美术作品,涉足于美术鉴赏领域。使学生在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掌握艺术史知识、艺术表现手段的基本规律及其艺术语言,领会艺术作品产生的时代,作品内容的思想倾向及其由民族传统所决定的表现形式,从而感知美,创造美。通过吸收和借鉴艺术的精华,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启迪智慧,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得到升华,艺术修养得到提高,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和劳动观奠定科学的基础。

利用黑板报长廊开辟一个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心得窗口,正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的一条不可多得的渠道。这对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活力,掌握学生的学习实情,提高教学质量和加深师生感情起着桥梁纽带作用。教师利用这个窗口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谈论学习中的体会、收获及对教师教育工作的建议和要求,大家都畅所欲言,把教学的实际问题摆在桌面,这为学校加强教学工作管理,教师业务能力的自身建设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同时也增强了教学的透明度。

美术学科在黑板报长廊上开展多方面的素质教育,前景是广阔的,只要正确把握学生的身心特征,合理安排和穿插教学的内容,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尊重教育发展的规律,就一定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

1、国庆节小知识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呢?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联播。

2、世界各国国庆节由来

世界各国确定国庆节的依据千奇百怪。据统计,全世界以国家建立的时间为国庆节的国家有35个。以占领首都那天为国庆节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国家以国家独立日为国庆节。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歼灭了拿破仑的6万远征军,在太子港宣布独立,从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国庆节。墨西哥、加纳等国也是如此。还有些国家以武装起义纪念日作为国庆节。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1789年的这一天,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推翻了君主政权。另有一些国家以重大会议日为国庆节。美国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的日子为国庆日。加拿大以英国议会1867年7月1日通过《大不列颠北美法案》这一天为国庆节。还有以国家元首的生日为国庆节的,如尼泊尔、泰国、瑞典、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家

3、国庆节历史由来

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4、国庆节有关称呼

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名称有所不同。许多国家叫“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国日”、“革命日”、“解放日”、“国家复兴节”、“宪法日”等,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如遇国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

每逢国庆日,各国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以加强本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各国之间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贺。逢五逢十的国庆日,有的还要扩大庆祝规模。为庆祝国庆日,各国政府通常要举行一次国庆招待会,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出面主持,邀请驻在当地的各国使节和其他重要外宾参加。但也有的国家不举行招待会,如美国、英国均不举行招待会。

外国国庆节摘要

(1)庆国庆乐曲声声焰火腾空

法国是以7月14日法国大革命时巴黎群众捣毁巴士底监狱这一天作为国庆日的。1989年,正值法国革命200周年。为此,法国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庆祝活动。当天,在巴黎爱丽舍田园大街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阅兵式上,300多辆装甲车、5000名士兵、250架飞机及直升机接受了检阅。33位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1万多位外国来宾应邀参加了庆典仪式。在现场,有80多万观众观看了仪式。当天晚上,在雄壮的《马赛曲》乐曲声中,20万支焰火腾空升起,8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多个民族的演员参加了在协和广场举办的大型国庆演出。

(2)国庆节大典举国欢腾

每逢8月9日,新加坡都会举行国庆大典,举国欢腾。同时还有国庆检阅典礼,有战机和跳伞表演。当总统检阅仪仗队后,3架F-16型猎鹰战斗机、6架F-5S/T型战斗机及5架A-4SU超级天鹰战斗机,共14架战机排列成五星与弯月形飞过,队形就像是国旗上的五星弯月。步兵队伍走过检阅台后,组成五星弯月队形的14架战机,又与3架军机——1架C-130大力士运输机、1架E-2C鹰眼空中预警机及1架福克50海事巡逻机飞越上空。接着,7架直升机,包括切奴克、超级美洲豹及UH-1H型直升机以V字队形飞过

直升机飞过后,接下来就是令人屏息仰首,由5名武装部队突击队员呈献的跳伞表演,他们在1500米的高空,从大力士运输机上跳下,他们身上都背负着40公斤重的装备,政府大厦周围摩天大楼林立,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3)人潮花海庆佳节

5月17日是挪威国庆节(又叫宪法日)。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你会看到成千上万的人穿着民族服装,欢度佳节。街上,从少女到老妇几乎都是背带式拖地长裙,红色、白色、黑色、绿色,在厚厚的毛呢或棉布上绣着鲜艳的花朵和图案,每个人的胸前都有漂亮的银制饰物,有的还披着配套的斗篷,戴着不同色彩的民族小帽,真是绚丽多彩。男士的服装则从中世纪的宫廷礼服到21世纪的红色流行时装都有,也是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有许多老人胸前戴满了各种各样的勋章,手拿文明棍,头戴高筒礼帽,颇有绅士风度.

这天,通向王宫的卡尔·约翰大街变成了人的海洋、花的海洋、国旗的海洋。路两边临时竖起的高大旗杆上、楼顶上、阳台上、窗户上都飘扬着国旗

国庆游行开始的时候,国王穿着黑色礼服,站在观礼台中央;右边是身着红色礼服的王后;王后的右边是王子和公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纯朴,一切都体现了人们发自内心的对祖国、对民族的无限热爱。

4)各州首府轮流坐庄

德国10月3日的正式名称叫“统一日”,是法定节日,但并非“国庆日”。与法国把7月14日、美国把7月4日、瑞士把8月1日作为国庆节不同的一点是,德国这个类似国庆的重要日子里并无重大事件发生,不像法国1789年7月14日革命群众攻占了巴士底狱、美国在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瑞士在1291年8月1日缔结永久同盟。按照1990年统一后的规矩,各个州的首府轮流举办庆祝活动,如2000年轮到了德累斯顿。所以,尽管是逢五逢十,首都没有举办隆重庄严的庆祝活动并不奇怪。首都市民照样可以在秋季少有的明媚阳光下,尽情在勃兰登堡门前玩乐一番。

(5)国庆节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

尼日利亚的民族独立日为10月1日。它是非洲古老的、人口最多的国家,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尼日利亚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经济相当落后,人民生活十分贫困。尼日利亚人民经过长期英勇斗争,终于在1960年10月1日赢得了民族独立

6、国庆节爱国教育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该法于当年10月1日起施行。

国旗的诞生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成立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并于当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报等报纸发表征稿启事。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初选委员会将收到的3012幅图案选了38幅印发全体代表讨论。经全体代表分组讨论后,9月25日晚毛泽东主席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关于国旗的问题,毛泽东主席指出,五星红旗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全体代表通过决议,选定了由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决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更换国旗旗杆

竖立在天安门广场的旗杆曾更换过一次。

第一根国旗旗杆是1949年开国大典毛主席升旗时用的那根旗杆,高22米。

1991年5月1日重新修建了国旗旗杆,高度达32.6米。更换旗杆基于两种考虑,一是已站立了42年的国旗旗杆确实有些老化;二是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大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修建起来了,旗杆的高度已明显显低,与之不相衬。

改建后的国旗杆基座颇有讲究,共分为三层:内层四周是高80厘米的汉白玉栏杆,东西两边各有2米宽的出入通道;第二层是环绕基座的2米多宽的赭色花岗岩带,象征“人民江山万代红”;第三层是5米宽的绿化带,四季常青,象征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国旗基座四周是用56个黄色铜墩连成的护栏,象征56个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团结在国旗下。

升降国旗

1990年通过的《国旗法》规定:升旗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为此,国旗卫士们在降国旗时,练就了过硬的收旗动作:当国旗在2分07秒的时间内降到国旗杆底座时,一名战士迅速用双手将国旗托住,而后另一名战士将旗面均匀地打成折叠状,此动作精确在13至15把之间。

更换国旗

1990年通过的《国旗法》规定: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为确保国旗的圣洁和完整,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国旗基本上每天都要更换一面。每逢重大节日,必须更换新国旗。即使国旗不受损,悬挂的最长时间也不能超过10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并于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国徽的诞生

1949年6月16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了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在常委会领导下设立6个工作小组。第6小组的任务是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等方案,马叙伦,副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任组长

1949年7月10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拟就《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辞谱启事》,对国徽设计提出要求:“(甲)中国特征;(乙)政权特征;(丙)形式须庄严富丽。”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会议,协商国旗、国徽、国歌等问题。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国徽应征图稿都不满意。毛泽东最后说:国旗决定了,国徽是否可慢一点决定,原小组还继续设计,等将来交给政府去决定。9月27日召开的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国旗、国都、纪年、国歌4个决议案。大会主席团决定,邀请专家另行设计国徽图案。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收到了政协的邀请,分别组成了由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领导的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和以美术家张仃为首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组,展开设计竞赛。

1950年6月20日,国徽审查小组召开会议,最后一次评审清华大学营建系与中央美术学院分别提出的方案,最终确定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林徽因等8位教师设计的国徽方案中选,并送政协大会表决。此后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改进了国徽的稻穗细部形象。

1950年6月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主席主持通过决议,同意国徽审查组的报告和所拟定的国徽图案。9月2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说明:“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1950年下半年,中央人民政府把制作国徽的任务交给了沈阳第一机床厂。1951年5月1日,由沈阳第一机床厂青年工人焦百顺、裴庆江、朱风仪等铸造出的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正式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国歌的诞生

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人民政协开会商讨国歌。著名画家徐悲鸿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委员力荐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毛泽东、周恩来当即表示支持他们的意见。但有人认为新中国就要成立了,而此歌的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时了,主张改词。周恩来发言,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留下这句话,让我们耳边警钟长鸣。

3. 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指什么 请搜集课外相关资料并记述下来

1729年~1764年,哥德巴赫与欧拉保持了长达三十五年的书信往来。
在1742年6月7日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一个命题。他写道:
"我的问题是这样的:
随便取某一个奇数,比如77,可以把它写成三个素数之和:
77=53+17+7;
再任取一个奇数,比如461,
461=449+7+5,
也是这三个素数之和,461还可以写成257+199+5,仍然是三个素数之和。这样,我发现:任何大于7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
但这怎样证明呢?虽然做过的每一次试验都得到了上述结果,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奇数都拿来检验,需要的是一般的证明,而不是一个别的检验。"
欧拉回信说:“这个命题看来是正确的,但是他也给不出严格的证明。同时欧拉又提出了另一个命题: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但是这个命题他也没能给予证明。”
不难看出,哥德巴赫的命题是欧拉命题的推论。事实上,任何一个大于5的奇数都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2N+1=3+2(N-1),其中2(N-1)≥4.
若欧拉的命题成立,则偶数2(N-1)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于是奇数2N+1可以写成三个素数之和,从而,对于大于5的奇数,哥德巴赫的猜想成立。
但是哥德巴赫的命题成立并不能保证欧拉命题的成立。因而欧拉的命题比哥德巴赫的命题要求更高。
现在通常把这两个命题统称为哥德巴赫猜想
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难题的热情,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数学工作者,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哥德巴赫猜想的传奇实际上是科学史上最传奇的历史(详见网络哥德巴赫猜想传奇)。
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大偶数n(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九个质数的积加上九个质数的积,简称9+9。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9不是确切的9,而是指1,2,3,4,5,6,7,8,9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一个。又称为“殆素数”,意思是很像素数。与哥德巴赫猜想没有实质的联系。这种缩小包围圈的办法很管用,科学家们于是从(9十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这样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的形式。“充分大”陈景润教授指大约是10的500000次方,即在10的后面加上500000个“0”,是一个目前无法检验的数。所以,保罗赫夫曼在《阿基米德的报复》一书中的35页写道:充分大和殆素数是个含糊不清的概念。

4. 激情怎样造就成功

创新需要激情,伟大的激情能使人们的创新思维从有限扩展到无限。

学会创新思维、开展创新实践,需要有巨大的创新激情。创新的激情是推动创新实践的动力源泉。揭示宇宙奥秘、发现科学真理、掌握创新规律、创造美好生活,激情永远是激励和鼓舞人们开拓进取、探索创新的不竭动力。

物理学家告诉人们,光速约为每秒30万千米,正常情况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但是,光线会不会弯曲?宇宙的年龄有多大?正是由探索和揭示宇宙奥秘的伟大激情所驱动,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在1936年曾经预言,一个天体发出的电磁波在到达地球前,如果遇到另一个质量很大的天体时,会因后者的巨大引力而发生弯曲,形成一个光环,后来人们将其称之为爱因斯坦环。为了探索和揭示爱因斯坦环的神奇奥秘,人们一直在努力。半个世纪之后,1988年,美国科学家终于在海斯塔克天文台对狮子座射电源MGll31+0456的天线阵的观测中,发现了第一个爱因斯坦环,第一次向人们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言。

这一激动人心的发现大大鼓舞了人们继续探索的信心。1991年1月,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发现了第二个爱因斯坦环,并且发现,其电磁波源是一个距地球28亿光年的明亮的蓝色类星体,它与地球之间有一个星系,其质量约为太阳的3000亿倍。这一发现使人们观察宇宙的视野大大拓宽。紧接着,在同年7月,澳大利亚天文学家戴维·琼斯领导的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了第三个爱因斯坦环,也是最亮的一个环。发现和研究爱因斯坦环对于了解宇宙,特别是计算宇宙的大小和年龄具有重要意义。爱因斯坦环的证实,使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如果说,爱因斯坦环当初所说只是一个预言,需要用观察实验加以证实的话,那么,激励人们生生不息、创新不止的动力,正是“爱因斯坦环”这一伟大的预言。因为这一预言极大地拓宽了人们探索宇宙的思维视野,拓展了人们创新思维的广阔空间,开辟了人们创新思维的新领域。要学会创新思维、取得创新成就,除了有梦想和敢于质疑外,还要有执著的创新进取精神。

创新需要激情,而伟大的激情能使人们的创新思维从有限扩展到无限。

例如,一个数学猜想,就激励着无数人锐意进取、执著创新。18世纪由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了“哥德巴赫猜想”。他在研究数学时发现,许多大于6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如:8可以写成3和5之和,100可以写成3和97之和等等。于是哥德巴赫做出这样一个命题设想:任何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分解成两个素数之和。但是,哥德巴赫对自己提出的这一观点能否成立,无法做出精确的数学证明。

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在给彼得堡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信中提出了这一个大胆的命题设想,并希望得到他的证明。然而,欧拉也不能对这一命题加以证明。于是,这个数学难题便被人们称为“哥德巴赫猜想”,并被简化为“1+1”:一个偶数=一个质数+另一个质数。

二百多年来,许多数学家都对此进行了勇敢的探索在向“哥德巴赫猜想”冲刺的接力赛中,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率先成功地证明了“1+2”,这一证明距离“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终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但“哥德巴赫猜想”至今仍然是数学王冠上一颗期待人们去摘取的璀璨明珠。

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一代又一代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满怀激情地去探索,表现出了非凡的创新进取精神,这是一种激励人们探索数学奥秘的创新精神,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

5. 进几年来,在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哪些成就最感人(工程.政策.环境等)

——写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之际

30年前,湖里出口加工区的一声开工炮响,拉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历史序幕。

27年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亲临厦门视察,亲笔题写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题词。在他的直接推动下,厦门经济特区从湖里2.5平方公里扩大到厦门全岛131平方公里,为特区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去年,国务院作出《关于扩大厦门经济特区的批复》,同意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1699平方公里,这是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为厦门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30年沧桑巨变。厦门特区从两岸对峙的海防前线,变为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从偏居东南的海岛小城,变为海峡西岸的中心城市;从落后匮乏的弹丸之地,变为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2010年,厦门GDP突破2000亿元,30年增长278倍,年均增长17.4%;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1.5%,30年增长超过300倍。2005和2008年,厦门连续以优异成绩摘取两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今年又顺利通过了第三届复查。联合国人居署在授予厦门“联合国人居奖”时,作出这样的评价:“厦门让居民在健康的环境中拥有体面的家。”

巨变源于科学发展,源于协调发展。发展的终级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福祉。“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不久前在市党代会上说的这句话引起广大厦门市民的共鸣。

转变发展方式:

要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30年间,地域空间相对狭小、传统资源匮乏、工业底子薄弱的厦门,靠什么实现如此之高的发展速度?

答案是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围绕着“二三产共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内外需齐拓展、惠民生促和谐”的发展思路,厦门再次发力。

做强先进制造业。光电产业是厦门的优势产业,思明区、翔安区和厦门火炬高新区分工协作,联手打造产值超过1000亿的光电产业链。思明区是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有限,重点发展上游研发和芯片、外延片生产,培育了三安电子等龙头企业,建立了有14家全国龙头企业入驻的现代照明设计中心;翔安区是位于厦门岛外的新城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但发展空间较大;厦门火炬高新区则通过飞地工业模式,从最初仅位于岛内的1.2平方公里,拓展到13.8平方公里,把光电产业的下游生产全部承接过去,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竞争力强的光电产业链,成为全国唯一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这只是厦门市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厦门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布局,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的新兴产业,做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特色。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生物与新医药等方面都成为全国重要的基地。厦门目前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74家,占了福建省一半以上。

做大现代服务业。厦门注重发挥区位交通便捷、人居环境优越、科教人才基础较好等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重点发展区域性总部,把港资台资、央企和民企总部引进来,运营中心、结算中心、会计服务中心、设计中心汇聚成群。

2010年6月,国务院批复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厦门全市,特区面积扩大了12倍,标志着全域特区时代到来。厦门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一机遇,全面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岛外集美、海沧湾、同安、翔安新城建设相继开工。今年6月,厦门、漳州、泉州大都市区同城化建设正式启动,涵盖经济社会各领域的首批18个项目已全面推进。

不求最快,但求最好。30年来,厦门走出了一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实现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厦门每平方公里产生GDP超过1.3亿元;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约0.57吨标准煤,约为全国平均值的一半。

民生优先:

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厦门市财政一般预算2/3以上用于民生保障重点领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厦门舍得为百姓花钱。

“十一五”期间,厦门市财政投入130多亿元用于社会保障。全民低保、全民医保、全民义务教育、社会保障性住房……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

厦门海沧区的吴女士因患胰腺疾病住院,20天花了1万多元医疗费。让她踏实的是,她参加了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报销4000多元。这得益于厦门实行了全民医保制度。继2007年将老年居民、未成年人、残疾人、低保户等原本属于医保真空地带的无收入人群纳入医保体系之后,近年来又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移交劳动保障部门管理,推进了城乡居民在医保待遇上的并轨。从2010年起,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每个参保人每年可享受500元免费基本药物,在全省率先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目前,城乡居民住院医疗费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已提高到70%,城乡居民医保标准居全国前列。

和城市居民一样,厦门农民也能得到低保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呵护。厦门2010年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降低缴费标准、提高保障水平,把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6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享受,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

厦门将义务教育全部纳入政府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城乡一体,农民工子女享受同等教育待遇。从2007年起在全国率先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近年来又持续加大财政对教育倾斜力度,已实现包括全市农民工子女簿籍费在内的城乡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完全免费。厦门市正在集中新建和改扩建几十所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读书的比例有望在目前已达7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厦门率先建立了覆盖全体市民、分层次保障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保障住房应保尽保。建设保障房所需资金全由政府财政投入,土地出让净收益投入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比例比国家规定的最低投入比例高出30个百分点。今年前7个月,已开建1套保障房,超额完成省下达给厦门的全年4万套建设任务,开工率居全省第一。

生态立市:

为市民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高集海堤,厦门岛第一个出海通道,上世纪50年代,在爱国侨领陈嘉庚的倡导和推动下,厦门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修建而成,鹰厦铁路得以进岛,为厦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堤有历史功劳,但导致了水动力减弱,航道、浅滩淤积加剧,水质下降,生态景观恶化,阻断船只和中华白海豚的通道等种种问题,开口势在必行。近日,厦门市宣布,高集、集杏、马銮等7座海堤将在“十二五”期间全部打开,以恢复厦门海域原有的生态环境。其中,高集、集杏两座海堤已先行开口改造。

生态立市的厦门,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位于厦门岛西部的筼筜湖是上世纪70年代围海造田形成的湖,由于当时没有任何污水处理设施,湖周边37平方公里内的数十万居民的生活污水和300多家工厂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湖内,臭气熏天。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厦门市投入巨资,持续整治提升,使筼筜湖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恢复。

为保护环境,厦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厦门规定新项目落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必须符合“产业方向、科技含量、投入强度、产出效益、环境影响、就业机会、资源消耗”七项标准;要求新建园区严格按照生态工业的原则进行规划与设计;对现有的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集中区进行生态化改造。

厦门勇于承担生态共同责任。九龙江流经福建龙岩、漳州、厦门三市,是三市人民重要的供水源。厦门不惜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积极探索九龙江跨区域治理机制。

厦门的生态治理模式正从“以治为主”向“以防为主”转变。目前,全市基本实现了城区“步行500米有绿地,步行15分钟到公园”。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2.9%,城市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达到94.3%。目前厦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特区建设前增长400倍以上,但整个环境质量基本保持原有水平。

先行先试:

建设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

厦门特区的发展,厦门人的幸福生活,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息息相关。

因台而设的厦门特区,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双重使命:既要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窗口和排头兵,又要成为中央对台政策和发展两岸关系的试验田、窗口和排头兵。

重任在肩。多年来厦门倾力厦台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厦门特区发展所迸发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形成了对海峡彼岸最现实、最贴近的说服力和融合力。

从1982年起,厦门先后开辟了沙波尾、大嶝、刘五店、东渡等台湾渔船停泊点。1988年,厦门适时制定“以侨引台、以港引台、以台引台”策略,制定放宽台商投资行业和投资形式限制、简化台资确认手续以及其他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台商投资。

1989年和1992年厦门先后获准设立杏林、海沧、集美三个台商投资区,为大规模引进台资拓展了空间。1994年,颁布实施了全国第一部地方性涉台法规《厦门市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同年,率先实行台胞“落地办证”和“落地签注”政策。1997年,厦门与高雄实现试点直航,以“破冰之旅”率先为两岸直航探索道路。1997年和1999年又相继创办了对台出口商品交易会、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2004年底,率先开放福建居民经厦门口岸赴金门旅游。2006年,厦门成为两岸春节包机直航点,同年建设全国规模最大的“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

如今,厦门已经成为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聚集地,一批世界知名的台湾光电企业相继落户,迄今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3600多个,合同台资近100亿美元,实际到资约70亿美元。厦门已成为重要的对台贸易口岸,而台湾也已成为厦门的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七大出口市场。2010年,厦门对台进出口总额达63.5亿美元,增长51.1%。

经贸、文化、教育……厦台各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厦门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两岸基层政党、市县政府和各界之间的参访,率先启动赴金马澎、赴台个人游。“小三通”每天36个往返航班,运送旅客累计超过700万人次。

两岸一家亲。来厦台商从最初的“只身探路”到现在的“举家扎根”,见证和推动了厦门的繁荣发展,也分享了特区繁荣发展的成果

6. 简述新中国各时期外交成就

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外交理论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实践上,从“一边倒”的倾向发展到走向“一大片”的格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1953年,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打开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外交上不断取得新成就。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代表团促进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的达成,显示出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介入的国际性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进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在亚非会议后的一段时期,中国根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打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并初步形成走向全世界的外交格局。
20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援越抗美,继续同美国对抗,中苏关系恶化后,周边国际局势更为紧张。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第一,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第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第三,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
20世纪90年代,世界朝多极化发展,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国际关系并为国际新秩序而斗争,截至1992年,中国已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与内政、外交相关联的港澳问题也顺利解决。

7. 从专业上来评价,陈景润,华罗庚,苏步青三人谁的数学成就更大为什么

在中国数学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杰出的数学家,他们都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新中国数学事业奠基人,华罗庚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

从专业领域来说,华罗庚和陈景润是重叠的,相对而言,华罗庚是中国数学之父,陈景润是华罗庚的学生,华罗庚的成就要高于陈景润。另外,陈景润是痴于数学,其它能力低下,实在是不能比。总体来说,他们属于数论领域,是最纯粹的数学。

苏步青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多维数学模型(四阶)的建立,在空间物理理论研究方面有重大支持,对于中国空间技术进步有巨大贡献。单就这个领域的微分几何来说,同时代苏步青在世界上不是最顶尖数学家。因为中国当时的科学基础和环境实在是不乐观,所以苏步青的影响很大。相对而言,华罗庚的数论走向社会虽然很轰动,但是内容并不稀奇。

8. 为了跟踪世界最新数学研究成果,陈景润以惊人的速度在几年之内学会了几门语言

少年时代的梦想陈景润一直没有忘记,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去摘取那颗明珠。在调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以后,他更加努力地工作。为了跟踪世界最新数学研究成果,他以惊人的速度在几年之内学会了俄、英、德、法四门语言。在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的过程中,他废寝忘食,潜心思考,进行了难以想象的大量计算,甚至被别人看成是“呆子”。有一次,他一边走路一边思考,竟撞在一棵大树上,还赶快向“对方”道歉。还有一次,他患肺结核住院,没有痊愈就从医院偷偷地跑了出来——他实在不能再呆下去了,不看数学书,不做数学题,简直是要了他的命。二百多年来,无数的数学家曾向哥德巴赫猜想发起冲锋,直到1948年,匈牙利数学家恩易才有了较大的突破,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和一个“素因子都不超过6个的”数之和即(1+6)。1962年,我国数学家潘承桐证明了(1+5)。同年,王元、潘承桐又证明了(1+4)。到1965年,布赫斯塔勃等三位外国数学家证明了(1+3)。

阅读全文

与摘取新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