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表现。相较而言,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正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的表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与价值,是每个公民和全社会的最终奋斗目标。
(1)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在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具体解释
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物质层次的最高表现。它主要体现为国家实力的强大,物质财富的充裕,人民生活水平的富足。富强并不能凭空而来,而必须通过作为个体的公民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社会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经过若干时期的努力才能达到。
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政治层次的最高表现。就现阶段而言,民主仍然是最为理想的政治形态,实现民主需要公民觉悟提升到一定水平,对自由和平等有更为深入的体认与实践,需要政府执政更加公开透明,坚定地谨守公正和法治的底线。
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层次的最高表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可以说是公民做文明人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层次的具体表现。而当公民的普遍道德水平提高到一定水平,文明也就会成为整个国家的道德主流和社会共识,在最高的层次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和价值。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层次的最高表现。与富强相比,和谐更侧重于精神层面。它是全体公民在精神诉求和价值追求方面得到极大满足之后的表现,是社会各阶层、各种团体组织相互包融、相互尊重的表现。只有达至精神层次的和谐,物质层次的富强、政治层次的民主和道德层次的文明才有了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资料: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在联系---中国文明网
『贰』 简答题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而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还源于它的真实性。
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实现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前提和制度保障,使得自由、民主、公正等价值观“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成为真切、具体、广泛的现实。
(2)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在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精神层面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长期滋养的结果。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传统,形成了以“仁义礼智信”等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传统和价值观念成为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道德规约,成为维系中华文明世代延续的精神内核。
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增强中国人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基础和根本保障。
『叁』 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 导的具体认识。大学生应当从哪些方面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大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肆』 政治这个知识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3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从必修三上抄下来的,绝对正确哦!第一点应该可以和第二点合并来着....希望可以帮到你呀!
『伍』 世博会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世博会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显然易见的,也是多方面的。以下分几点阐述:
(一)经济方面 有利于商业区潜力开发,改善投资环境,地产投资升温,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消费需求,促进世博举办地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举办国家带来更多的商机、收入,增加举办国税收,吸引国内外的投资,增强经济的活力和可持续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刺激旅游业发展壮大等;
(二)环境方面 有利于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城市绿化的建设和改善,城市的科学规划、建设,城市交通分布网的优化,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生活水平,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三)国际影响 展示举办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提高举办国的国际影响力、国际声誉、国际地位等;
(四)政策方面 推动政府积极、加快着手社会各方面问题,进一步改善民生等;
(五)科技方面 各国科学技术相互交流,使各国大开眼界,大展思路,互取精华,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大力发展新科技,共同解决能源、环境保护、医疗技术、工业生产技术交流与效率提升,利于引发新的工业革命等;
(六)人类的共同期盼 有利于宣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人类共同文明,像和平竞争,和平发展,互促与共进的精神等;
(七)文化方面 有利于促进各国文化交流,求同存异,互相理解,取其精华,使不同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发展创新,用以发展文化,有利于贴近世界发展、人民生活,有利于各国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展示、传承与创新,有利于市民道德、观念的向善转变,,以发展城市文化,有利于争强公民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等。
『陆』 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体现在哪一个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就来自其先进性。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面向民族文化的活力和新思想的创造力。
不能被动地受各种价值观的支配,应该成为新价值观的提出和引领者。要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的价值观,要用中国的价值观激发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面向国际交往和思想交流的道德制高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不仅是经济上的奇迹,而且也是基于政治和价值观先进性的理论上的成功。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有超越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
在实践中中国已经孕育并践行着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只是还没有很好地清晰向世界表达出来而已。必须对自己走的道路、创建的制度、发展的理论有充分的自信。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面向世界和人类历史的未来发展方向。
必须面向人类历史发展的未来方向,赋予价值观更加先进的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凝聚民族精神、汇聚中国力量的价值源泉,成为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最内在的根源。
(6)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在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积极融入社会生活。
1、坚持以坚定自信提升自觉。
2、坚持以立体宣传教育引导。
3、坚持以创建理念推动实践
4、坚持以榜样力量成风化人。
5、坚持以良法善策规范约束。
『柒』 应该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哪些有益成果
为什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应当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无疑,这是正确总结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更是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的揭示。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发展的积极成果与政治生活进步状态的总称。在人类政治文明的大系统中,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不同的文明类型之间具有互相影响和相互促进的特性。而且,任何一种类型的政治文明,其发展的速度和成果的多少,往往和它自身与其他政治文明类型是否存在积极的借鉴和互动关系相关,同它是否具有包容性相关。通常,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人的政治发展经验和成果,对他人的优点更具有包容性,就更能够获得发展的动力,形成丰富的内涵,从而也更能创造出丰厚的成果来。反之,对别的文明模式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排斥他人的好经验,易使政治发展道路趋于狭窄,从而使自身难以获得坚实的发展基础。 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体系,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具有广泛性和开放性,从而也必然地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非封闭的体系。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建设应采取开放的态度,善于汲取和学习人类的文明成果,而不应闭门造车,更不应画地为牢。封闭的思维以及拒绝借鉴他人有益成果的做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本质是矛盾的,只会给人民大众带来损失和危害,制造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人类政治文明大道之间的距离,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由于排斥他人的优点而失去世界眼光,丧失生机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过去近百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历史上,大量的经验和教训说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取得发展,特别是获得对于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在封闭和孤立的状态中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自我封闭只会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生机的逐步丧失,甚至最终葬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过去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建设的教训,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于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重视度极其不够,甚至盲目划线,把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简单地混为一谈。结果,由于不能有效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也必然使得自身政治发展备受挫折。在这方面,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建设的教训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与盲目照搬别国政治模式的思维方式一样,盲目排斥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也是十分有害的。 怎样认识和把握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不到一个实体性的所谓人类政治文明,更不存在一个既成的人类政治文明宝库供人求教取经。人们所看到的都是具体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实践,都是个性化的政治模式,不少政治文明成果都有鲜明的特定国家和民族的烙印。但人们也发现在各类政治文明之间,确实存在着相通或相似的内容,不同国家政治生活的很多方面受同样规律的支配和影响。这说明政治文明存在着二重性的特点。一方面,政治文明是具体的,各类国家的政治成果都打上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印记,体现出突出的个性化特征。另一方面,在各类经验和成果中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共性的内容,隐含着共同的规律,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政治文明类型能够共享、得以相通的桥梁。 人类政治文明的这种个性和共性并存的二重性特征,就构成了一个国家得以对他国经验进行借鉴的前提和基础。这个基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要求我们不能以形而上学和片面的观点来认识人类的政治文明现象。如果忽视政治文明中共性的内容,不承认不同的文明类型之间存在共享的规律,夸大个体的特殊性,自身的个性就会成为壁垒,从而导致一个国家固步自封。同理,过分夸大政治文明中的共性,忽视甚至丢弃自身的个性,不加分析地照搬他人的政治经验,容易导致一国政治建设的失败。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个关系,对于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发展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根据辩证法的观点,客观规律的一般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共性是通过个性来体现的。这就告诉我们,要找到属于人类政治文明同时又对中国的政治发展有益的成果,首先就必须对世界各类政治制度、政治传统和政治思想进行研究,从中发现和认识共性的内涵,从而寻获对中国的政治发展有益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必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判断、比较和选择的过程。只能在对具体的政治制度进行分析的前提下进行鉴别和判断,从而发现具有一般性的内涵,进而把握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如果对此认识不清,特别是不了解政治文明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将人类政治文明的共性和个性相混淆,对各种具体政治模式不能相互区别,未能划分共性和个性的差异,在实践中照抄照搬别的国家政治模式,就会把学习和借鉴变为简单的复制活动。显然,这不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正确道路。 应当借鉴西方政治文明中的哪些成果? 在讨论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问题上,如何对待西方的政治文明成果和政治文化成就,这是我们不能忽视更不能回避的问题。毋庸置疑,西方的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简单地否认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经验中,同样具有属于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内容,如果否认这一点则无异于切断甚至扭曲历史。显然,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我们知道,各种类型的政治模式都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一般性和具有本国特色的特殊性的结合体。西方政治文明也不例外。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是具有进步性的政治运动,反映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很多政治主张具有历史的进步性,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就决定了西方政治传统中具有政治文明一般性的内涵。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大量的剥夺和镇压工人阶级的政治法律措施。但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和壮大,特别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和组织登上历史舞台之后,西方国家大量的政治发展的内容,如民主参与、平等选举等,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积极成果,而非资产阶级的恩赐。正是由于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力量的作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才发生大量民主性的变革。西方国家政治生活增加的内涵,有很多属于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其所反映的不少政治规律实际上属于人类政治文明共有的内容,这些规律不仅适用于西方国家,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国家。所以我们应科学地分析和鉴别西方政治成果中属于人类政治文明共有的内容。这对我们认识和判断西方政治文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具有历史进步作用的角度,我们对于西方政治文明中需要重点研究并有所选择和借鉴的成果主要包括: 1.人民主权的思想和制度。近代资产阶级革命高举人民主权的大旗,冲垮了主权在君的封建制度,推动了人类社会深刻的民主化变革。以此为基础,西方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现代共和制政体。共和制政体突出人民授权,实行人民选举和人民监督,国家政权的运行基于民主程序。有的国家的重大宪法问题由全民公决。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人民主权的学说,提出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主体,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实行共和制。毫无疑问,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是新型的人民主权的制度模式。怎样不断地巩固和完善人民主权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重大任务。在这方面,源起于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人民主权的学说不仅应当予以研究,而且还应对其实现方式予以比较和借鉴,探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主权的有效实现方式,从而使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主权的基础不断发展和巩固。 2.代议制理论及其制度实践。代议制是指作为国家主体的人民选出代表议决国家大事的制度。这种制度最早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共和制国家的必然选择。我国是共和政体,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代议制类型,是代议制在中国的具体实现形式。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发挥人大制度的优越性,深入研究现代代议制理论,探讨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形式,是人大制度发展的必然需要。现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在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职权的行使、议事和决策规则、监督活动的有效性等方面,均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不断的改革。在这方面,认真的研究、比较和借鉴现代国家代议制的具体经验和方法,有利于促进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众所周知,西方国家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在代议机构的产生、职权职能、工作方式、议事程序、决策规则、问政手段、对政府的监督制约以及在维护国家法制方面的作用等,已经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其中有些内容反映代议制的共有规律,适用于多数实行代议政治的国家。对这些内容都应根据我国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从而借鉴其中对发展我国的人大制度有益的内容。 3.权力控制的理论与实践。西欧北美的启蒙思想家们在近代提出了系统的控权理论。针对封建专制权力的滥用对社会发展的禁锢和摧残,权力控制论者明确提出,必须对国家权力予以重新构建,通过对权力职能的合理布局,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控,防止权力失控,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多数西方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权力分立体制作为权力制约的具体实现形式,和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及国情是相适应的。由于中国和西方政治国情的差异,决定了我们不能全盘照搬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但是,对于与其相关的一些重要理念和精神,我们就不能从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出发,一概而论地予以排斥。要把一般的控权理论和具体的控权体制相区分。西方控权理论中的很多内容,实际上是权力合理运作规律的一般要求,是各国政治体制特别是权力体制运作应遵循的共有规则。我国的政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强化权力制约监督。现行政治体制中尚有大量监督制约的课题需要解决。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更需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控权理论,因为没有足够的权力制约监督内涵的政治体系,难以称为政治文明模式。为此,党的十六大在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问题上,明确提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体制。对此我们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其中必然包括对国外经验的比较和借鉴。西方控权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内容,如权力需要制约的理念,权力职能之间科学分工、相互监督的理念以及依法控制权力等,以及在实践中形成的带有共性特征的权力制约监督的成果,均可以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现实需要予以积极借鉴。 4.法治理论和实践。在人类历史上,将法治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和手段,是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的事情。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项成果就是以法治代替人治。法治既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又是民主政治的强大支柱。它要求一切权力均应在法制的轨道上设置、行使和监控。通过宪法和法律的规范作用,以及公正司法的功能,保障政治民主和经济社会的自由。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既要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又要研究和把握法治进程的一般规律,重视他国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和借鉴西方法治理论和实践中的有益成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来说意义重大。西方国家在法治实践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市场监管、政府法制、司法公正、公共服务上,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极为重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这些内容均值得我们予以系统研究和有针对性的学习。 5.人权理论和实践。最早产生于西方社会的人权理论及其制度,在西方政治发展及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权理念是民主法治的重要基石之一。在这方面,西方国家以及国际社会已经建立了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我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中国人民的基本人权曾进行艰苦而卓绝的斗争,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巨大发展。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人权事业的建设是其重要内容和支柱,而且,中国在维护和推动国际人权事业上也承担着重大责任。为此,我们必须总结自身人权事业发展的经验,同时积极地研究和借鉴近代以来的人权理论和实践。例如法治和人权的关系、保护人权与权力制约、经济发展与人权保护、特定群体如困难群体的人权保护以及国际人权事业的交流合作等,都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以发展我国的人权理论和实践,从而推动中国及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
『捌』 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提现在哪些方面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政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体现,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