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政治学科如何解决某节课教学重难点相应的校本研修成果
一、依据教材定重点
教材的编排大多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加深,从中引出新知识。教学重点就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是中心,学生掌握了此项内容,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确定教学重点要认真分析教材。
1、在一节课中,如果新旧知识都有,那么新知识是这节课的重点。
2、在一节课中如果全都是新知识,则应按其地位分出主次,确定重中之重。
3、在一节课中如果全是旧知识,那么这些旧知识的综合运用就是这节课的重点。
二、根据学生定难点
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困惑点,因此,教学难点应该由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决定,难点的确定既要分析教材,又要分析学生,所以难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知识超出了学生已有知识的范围。2、新知识与学生固有的定向思维不一致3、新知识与原有的旧知识有很大的距离,
三、明确重难点的关系
在一节课中,一般情况下既有重点又有难点,但有的课只有重点没有难点,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间,一般存在以下几种关系:
1.包含关系:包含关系是指难点是重点的某个部分,即重点之中包含难点;
2、同等关系:同等关系是指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一样的,即重点就是难点、难点就是重点;
3、并列关系:并列关系是指重点和难点的知识内容不交叉。
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体现在环节安排、教法选择、时间分配等各个方面。若重点难点是包含和同等关系时,可以统一安排,若是并列关系则应分别安排。以上确定重难点及处理相互关系的方法,只是自己的一点点浅显的看法。教材中往往是多种情况综合在一起,因此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与教材相适应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⑵ 如何利用微课程总结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
未来是以网络的全面深入运用世纪。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应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引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网络教育的进程已在我们身边迅速展开,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极为便捷有效的途径。同样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增强课程吸引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加深并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微课作为网络资源最基础、最生动、最形象的在线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以下是个人结合现有的完善的网络资源建设实际情况,就充分利用微课这一环节,提高学校教学效益进行学习总结。
一、完善的网络条件是微课得以实施提高学校教学效率的基础
首先,学校教学要想成功地搞好微课,必须要具有完善的网络条件。现在的高等院校,都极为重视学校的现代化建设,学校领导必须认清社会教育网络化发展的趋势,不惜巨资加大了网络方面的投入,建设现代网络化校园,并时刻注意保持与教育改革同步。
学校必须全面开通校园网,这样才可以充分共享网上资源,及时了解教育教学信息;校内服务器也已提供了丰富的学校内部网络教学资源,例如,当前最为流行的清华大学多媒体网络数字化资源库。一律实行现代网络化办公;投影仪、“三线”等已走进每一间教室,切实实现了“班班通”、“校校通”,真正地实现了校园高效率的网络化管理。这样也又利用优秀的微课能够惠及到全国各地的学生,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以上完善的校园网络建设是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先决条件,并为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丰富的微课资源是提高学校教学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特网上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且网上信息具有传递迅速、更新快、共享性好等优点,例如可实现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实时跟踪。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科学和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发展,知识量在短时间内发生猛增现象,有人称这种现象为知识爆炸。而网络化的教学却也能以其独有的特点,迅速、准确地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活动。
正是鉴于网络可以提供海量资源,支持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才得以全面提出及开展。多样的外部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网上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充分实现交互与共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从而最终有利于学校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教师的网络应用水平是产出高质量微课资源的有力保障
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及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条件,要想将其充分运用于教学,为教学服务,就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具有较高的与之相适应得计算机水平,这对广大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目前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他们的计算机网络化应用水平比较高,而一些中老年教师在青年教师的带动下,积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并且学校定期对中老年教师进行计算机网络应用及课件制作的培训,使之达到熟练应用和制作的目的。这样,学校教师整体计算机水平较高,从而大大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这极为有利于教师的备课与教学,同时学生也对这种现代的网络化教学手段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整体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微课得以普及的前提
网络信息时代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要求学生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养外,还应具有高度的创新能力和很强的信息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除吸收传统知识技能的精华外,还应有意识地强调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与加工能力。而当前正流行的热门研究课题“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将研究性学习定义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自主探究方式。这是与当今教育改革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是远程开放教育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提升学生素质,是远程开放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为此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经常地适时组织学生到电子阅览室进行自主网络探究。探究过程中的相互交流不仅可扩大知识的摄入量,更可培养学生形成一种在交流中学习成长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基于网络的自学习惯,实现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进而为实现教育改革的新的课标要求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⑶ 结合本地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
北京市西城开展网络教研,使学校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教师的论文、赛教、教科研成果等都取得可喜的成果。可见,我们挖掘网络研修的优势,为学校校本培训服务,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搭建成长的平台。 1、网络研修要与教师自主学习相结合,学校要求教师在网上自主学习相关的《课程标准》,学习先进的课程理念,领会课标的精神与要求,结合教学实际,落实课标的精神到课堂中去。 2、建立网络教研与教学常规管理相结合。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放在网上,让教师在网上学习,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评价、教学反思,课后辅导等内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通过骨干教师或专家的指导或引领,相互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形式开展,达到共同促进的目的。 3、网络研修与问题研修相结合,开展网络论坛,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中的热点、难点或困惑的问题开展研讨。如教学目标的确立,课的导入,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合理运用,差生的辅导等问题进行研讨,在骨干教师或专家的引领下开展互动式的研讨,让大家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提高认识,促进教师的整体水平提高。 4、网络研修与教科研相结合,把研修的问题集中起来,形成课题在学校内进行研究,依托网络的优势,制定相关的科研制度,要求每个教师都参加课题研究。通过网络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教师的互动交流、研讨、总结经验,为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⑷ 浅谈怎样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要求,如教师的教学质量观、学生观、学习观等。学校和教师们已迫切感到自身和新课程的要求仍相距甚远。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等概念深入人心,教师不可避免地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越来越充分认识到不能仅仅依靠职前教育,而更为重要的是贯彻教师整个教学生涯的继续教育。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验与推广,校本培训在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改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诸方面,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本文从校本研修入手谈了怎样有效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反思能力、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跟上课改步伐,加速实现专业发展。关键词:校本研修 教师专业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其无与伦比的创新性、发展性唤醒了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将面对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文化和全新的教学情境的挑战。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在社会转型、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不但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是学生潜能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可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现状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尤其是民族贫困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外出的学习机会十分有限,学习的渠道不畅,终身学习观念未形成,从而导致教师学科水平不高,教育观念陈旧,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如何能帮助教师切实领悟新课程的深刻内涵,采取有效的研修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成了新课程改革工程中最现实、最关键的一个环节。1、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 校本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点是,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 1.1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校本研修强调学校是研修的基地,意味着研修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研修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去抽象地谈论,是容易做到的。但却意义不大。比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有权力和责任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这就会出现与以往任何进修都很不相同的教学情境,再加上各个学校的情况差异很大,对于具体的学校而言,解决所谓“面上”的教学问题显得并不那么“真实”了,总有一种隔离感,并不能对学校的教学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像校本课程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大班额背景下如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等之类的问题,只有置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才可能找到恰当的解决办法。 1.2 教师是研修的主体。 校本研修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认为教学研究不能只是少数专职研究人员的专利,还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力责任。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以教师为主体所从事的教学研究不同于以倡导“思想观念”和“理论流派”为已任的象牙塔式的研究,更多的应该是“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是自觉和主动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际中的教学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3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研修的直接目的。 校本研修,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其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其中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这是体现学校交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丢掉了这个直接目的,校本研修的灵魂也就丢掉了,“学校为本”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教师研修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联结起来。而且,评判的最终主体应该是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而不应该是学校之外的其他主体。这一点,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也就是说,当学校认为研修没有直接指向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时,他们应该在制度上能够很顺利地表达他们自己的感受和要求。这并不是否定校外评价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制度上确认校内评价的应有地位和作用。校本研修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应该由学校师生自己确认,这一点在制度上应该获得更多的鼓励和肯定。研修中存在的一些为研修而研修、为“装门面”而研修的现象,是与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的。2、怎样开展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的研修,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行动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其生长点在学校,立足点也在学校。因此,在学校建立扎实有效的校本研修管理机制尤为重要。 2.1 构建学习型组织。 为保证校本研修顺利进行,必须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校本研修专业指导小组和考核小组。同时,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发展,培养一批“名优教师”,有必要定期开展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十佳”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被评选出来的教师,除给予晋级、适当加分外,还应给予校内津贴和精神奖励。 教育部袁振国司长指出:“学校要重视教师文化,所谓文化,就是教师发展问题。”因此,学校要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可开展各类公开课活动,如骨干教师示范课、课改年级研讨课、青年教师比武课等。通过公开课活动,教师相互观摩,互相切磋,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一般来说,各学校有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的骨干教师。他们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教研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大会交流。要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让他们带动本学科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给参与课题研究的青年教师实际指导。 2.2 搭建研修学习平台。 校本研修是中小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应关注教师的实际需要,采取培、研、教一体化的培训方式,可以由学校教研室牵头,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或其他时间进行定期培训或不定期培训,包括教育心理理论、课题研究、德育工作专项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培训。引导教师认识知识是财富、学习是手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变革,才能求得自身生存与发展,从而树立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事业才能成功的理念。 2.2.1 开发学习资源,拓展教师视野 作为一所学校,教师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学校可不断探索和开发社会资源、网络资源和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不足,拓展教师视野,实施名师引领,专家导航工程。专家与名师都有自己的独特思想、见解和经验。聆听他们的报告、观摩他们的课堂、接受他们的指导,不但能给老师们许多启迪,还能促进教师开拓视野,反思自己,找差距;模仿创造,超越自己。因此,学校可聘请一些专家客座教师或科研顾问,定期邀请他们来校为教师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教研教改
⑸ 什么是校本研修成果
是指以学校为单位抄,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的成果展示。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此外,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验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
(5)个人校本研修成果扩展阅读:
一、教学特征
1、 立足于工作岗位是教师校本培训的显著特征。
2、 针对性是校本培训的生命。
3、 校本培训是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二、发展情况
我国“校本培训”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的,“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未来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较符合我国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实际情况,成为一种与离职培训优势互补的运作方式,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重视。
⑹ 你感觉自己校本研修阶段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导师的骚扰,
⑺ 教学设计方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得到意见和改进内容
!“具体问一下学校教科研处,他们的方案中提到了“活动中改进的内容”!
祝工作顺利、生活愉快!'tongyi
⑻ 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效果,校本研修进行评价.
细化评分标准,每周评、每月评、期末总评。三份表格,师德师风:主要是关爱学生、版考勤、培优权补差、加班、继续教育等;教学效果:单元质量跟踪、学科辅导、竞赛成绩、常规检查等次、教研成果等;校本研修:示范课、业务学习考勤发言记录、个人学习体会。
做好每月阶段公示, 一个学期下来,评优评先就再也不用搞投票了,教师们也不用去拉帮结派搞选票,只能老老实实静下心来搞好工作。
⑼ 校本研修成果类型有哪些
答:1
、“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2
、“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3
、“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校本研修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区别是,1、强调教师主体。2强调教师专业发展。联系学校是责任主体。
⑽ 自修学习《怎样做课例研修》后的收获
根据楚雄市教育局《〈怎样做课例研修〉第二轮校本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我校于2014年4月21日全面启动了《怎样做课例研修》第二轮校本研修工作。半年多来,西舍路镇中心小学在市教育局领导的带领下、在各团队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各个研修团队抓住重点,立足课堂,精心组织,认真实践,反复研究,不断总结,终于圆满完成了《怎样做课例研修》第二轮校本研修的所有研修活动。现将我校开展课例研修工作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一脉相承,明确方向
我校接到楚雄市教育局《〈怎样做课例研修〉第二轮校本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后,根据通知要求,派出了由谢应平副校长为队长、学校骨干教师为队员的团队到市培训中心参加2014年4月2日、3日的辅导员培训。在市教师培训中心的专家的培训指引下,找到了我校在第一轮《怎样做课例研修》研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明确了开展第二轮《怎样做课例研修》校本研修工作的方向。
二、领导重视,机制健全
1、成立领导小组。为使我校《怎样做课例研修》第二轮校本研修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为了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统筹和领导,西舍路镇中心小学成立了以周永星校长为组长,以谢应平副校长为副组长,以中心小学各科室成员、完小校长、各级骨干教师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此次课例研修工作的统一领导。
2、成立七个研修团队。为了能更好的开展此次课例研修工作,我校特成立了专项负责课例研修工作的中心小学研修团队。组长由分管教学工作的谢应平副校长当任,组员则是由到市上参加过辅导员培训的鲁学玲、代东川和周丕超老师组成。中心小学课例研修团队具体负责课例研修工作的集中培训、研修主题的审核以及对各个研修团队的检查考核等工作。我镇下属有9个完小,地域跨度广,教师紧缺,教师工作量大,交通不是很便利。根据这我校的这一实情,结合开展课例研修工作的要求,经中心小学研修团队研究决定,将我校下属的9个完小因地制宜地分为7个研修团队来开展此次的课例研修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研修团队:清水河完小 队长 李海忠(完小校长) 骨干教师 李洪聪 组员 完小的所有教师
第二研修团队:安乐甸完小、达诺完小 队长 兰万华(完小校长) 骨干教师 胡武 组员 完小的所有教师
第三研修团队:保甸完小 队长 周华(完小校长)骨干教师 李德富 组员 完小的所有教师
第四研修团队:平山完小 队长 朱付军(完小校长)骨干教师 车艳 组员 完小的所有教师
第五研修团队:龙岗完小 组长 王彦兴(完小校长)骨干教师 王必美 组员 完小的所有教师
第六研修团队:新华完小、德波苴完小 组长 李洪明(完小校长) 骨干教师 周丕超 组员 完小的所有教师
第七研修团队:中心完小 组长 郭丕高(完小校长)骨干教师 李文倩 组员完小的所有教师。
3、实行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团队包干制。为了达到市上对此次课例研修工作的目标要求,为了让此次的校本研修工作更有实效性,避免出现第一轮课例研修中出现的问题,也为了加强对各个研修团队研修工作的统筹和领导,学校领导班子经实行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团队包干制。具体情况是:周永星校长负责联系第七研修团队,王恒顺书记负责联系第五研修团队,谢应平副校长负责联系第三研修团队,王天明副校长负责联系第一、二研修团队,杨春有主席负责联系第四研修团队,李宏军主任负责联系第六研修团队。要求负责领导要时刻关注所负责研修团队的所有研修活动开展情况并尽可能的能适当参与研修活动进行指导,各个研修团队要及时向负责联系领导上报课例研修开展的进度及情况。
三、集中培训,扎实有效
根据楚雄市教育局《〈怎样做课例研修〉第二轮校本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我校于2014 年4月21日全面启动了《怎样做课例研修》第二轮校本研修工作后,迅速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各个研修团队,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并组织进行了扎实有效的集中培训。
1、在2014年4月24日晚上(星期五),由中心小学研修团队组织,对各个研修团队的组长和骨干成员进行了二期培训。首先让各个研修团队的具体负责人和骨干教师明确了此次校本课例研修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和具体开展方式及要求,其次让他们知道自己在此次研修工作中所承担的角色及重任。
2、在2014年4月25、26日,我校组织了全镇所有教师在中心完小进行了《怎样做课例研修》第二轮校本研修的集中培训(三期培训)。在集中培训活动上,学校领导组织了开班典礼,做了培训动员讲话。谢应平副校长总结和分析了第一轮研修的成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学习了《西舍路镇〈怎样做课例研修〉》第二轮校本研修实施方案》;鲁学玲做了“课例研修活动的设计与主题的确定”、“观察量表的设计与应用”、“理论总结和研修报告的撰写”、“课例研修上交材料、考核方法的说明”等内容的培训学习。代东川老师做了“课例研修方案的撰写”、“课例研修的观课、议课、课前会议、课后反思与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的确定”和“‘三实践两反思’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及初步创新”等内容的培训。此次的集中培训,细化了研修过程,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让全校教师对课例研修“三实践两反思”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课例研修带给教师自身的益处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明确了校本课例研修的目的和要求。
四、规范材料,颇花心思
根据楚雄市教育局《〈怎样做课例研修〉第二轮校本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此次的校本研修活动不再组织教师进行统一的考试,直接采取市级和学校综合考核评价的办法进行,因此,所涉及的材料之多,要求之高,都是在条件设施简陋、教师紧缺的村下各个研修团队难以解决的。于是,中心小学研修团队通过研究决定统一为各个研修团队提供了相对规范、完整、便于操作的研修材料模板。根据市上考核通知的要求,中心小学研修团队细心的为各个研修团队提供了以下模板材料:个人学习成果册2本∕人,团队研修活动过程材料2本∕团队(囊括了整个研修过程中需要的所有材料)。同时,为规范材料,对各种材料的编辑整理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可谓是花了不少的心思。
五、主题确定,严审把关
研修主题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课例研修的成败,因此,中心小学研修团队对各个团队的研修主题进行审核把关。要求各个研修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将各自经过多次讨论、反复斟酌确定的研修主题上报中心小学研修团队进行审核,审核通过方可进行研修。一个研修主题,就凝聚了大家共同的心血,也唤起了各个研修团队全体教师的研修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也从源头就掌控了研修的正确方向。
六、宏观调控,掌握动向
为了能更好的统筹和领导各个研修团队的研修活动和协调学校其他各个方面的工作,中心小学研修团队根据课例研修工作开展的要求和学校工作的具体情况,时刻对各个研修团队的研修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对各个阶段开展的工作具体的做了时间的限制。具体情况是:主题一的研修主题必须在2014年5月10日前上报中心小学研修团队审核,所有研修活动及材料的撰写和收集整理必须在2014年6月15日前完成。主题二的研修主题必须在2014年9月30日前上报中心小学研修团队审核,所有研修活动必须在2014年10月31日前完成,包括两个研修主题所有材料的撰写和收集整理及对团队成员的研修过程考核。2014年10月31日前,各个研修团队必须将两个研修主题的所有材料上交中心小学研修团队进行考核。
七、反思总结,交流成果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例研修工作的开展,为了深入的了解各个研修团队开展课例研修的具体情况,也为了尽可能的拓宽各个研修团队的研修成果,我校在2014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初的校本培训上,组织开展了各个研修团队对研修主题一的成果交流会。交流会上,中心小学研修团队组织评委进行了现场量化考核打分,成绩计入对各个研修团队的综合考核评价中。学校领导还针对交流中各个研修团队研修中透露出的问题进行了指导,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开展成果交流会,在对比中,让各个研修团队看到了优点和不足,让所有教师分享到了除自己团队的研修成果外的其他有价值的研修成果,可谓一举多得。
八、考核评估,有据可依
为了体现对各个研修团队及个人考核的公平、公正、科学合理,避免出现架空各个研修团队,直接由中心小学“暗箱操作”的嫌疑的现象,中心小学研修团队特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将占考核成绩中40%的学校考核分为4块进行,分别为集中培训考核3%,对团队考核占10%,对个人考核占15%,对教师的个人材料考核占12%,并分别制定了相对科学合理的考评细则。确保对各个团队和个人的研修考核,有据可依。
九、成绩喜人,问题依存
在此次的校本课例研修中教师参与积极,学习认真,研修过程扎实,研讨之风热烈,最终学校教研有发展,教师有收获,学生得受益。
1、顺利完成教育局规定的培训目标。《楚雄市<怎样做课例研修>第二轮校本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中校本培训的目标是:巩固成果,反复实践,开放课堂,分享经验,增强实效,提高水平。学校根据“目标”开展西舍路镇中心小学第二轮校本培训工作,现已达到了目标。
(1)巩固成果。经过第二轮的培训,我校教师已掌握《怎样做课例研修》理论部分精髓,巩固了第一轮研修成果,深入开展课例研修,持续开放课堂,深度研究课堂教学,获得部分教学策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取得了研修成果。达到了“巩固成果”这个目标。
(2)反复实践。在第二轮培训中,我校把“三实践两反思”模式作为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常态模式,通过组织教师全员参与,教师们自己发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应用课前会议、主题选择、观课活动、观察量表、课后会议、反思总结等团队活动形式,教师们自己分享成功经验,形成教学改进策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题),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同时,通过反复实践,反复研修,建设优秀的研修团队、构建有发展性的研修制度,形成和谐生态的研修氛围。
(3)开放课堂。新一轮课例研修就是要开放课堂,要让教师组成团队参与课堂教学,形成学生为主体的开放课堂,让教师团队来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让问题解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教师在开放的课堂中形成学习共同体。我校通过把“三实践两反思”模式作为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常态模式,通过组织教师全员参与,教师们自己发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应用课前会议、主题选择、观课活动、观察量表、课后会议、反思总结等团队活动形式,教师们自己分享成功经验,形成教学改进策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题),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达到开放课堂目的。
(4)分享经验。教师的专业成长其实就是思维的突破。教师们敞开心扉,在真诚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分享他人经验,突破自己的思维,不断成长。新一轮课例研修就是要在开放的课堂中,让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各抒己见,在围绕主题(问题)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形成解决主题的策略,为教师们在自己的教学中遇到同样的问题提供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把经验升华为教学智慧。
(5)增强实效。第二轮培训,我校在主题的选择上已有新的突破,七个团队均围绕主题深入持续地开展“三实践两反思”研修活动,对确定的研修主题(问题)进行研究,形成解决研修主题的策略和方法,为改进教学行为提供有效的方法,增强研修实效,提升研修水平。
(6)提高水平。各研修团队把研修与学校的课改热点、难点结合起来,以课改热点、难点为研修内容,以研修活动推进课改,把更新观念、创新方法、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研修的目标,不断提升研修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对“研修团队”有了更深的认识。西舍路镇中心小学第二次研修活动共组建七个研修团队。每个团队根据所选定的主题开展研修。研修过程中团队成员有分工有合作,不存在边缘教师,最终到达了研修目标。在自主与合作过程中,团队成员对“研修团队”有了更深的认识。
3、教师之间相互包容,和谐发展。人人都有性格,人人都有长处,人人都有短板。通过几个月时间里的课例研修的开展,教师在课例研修活动中的交流讨论,增进了教师间的沟通了解,增进了情谊,也让每一位教师在交流中得到了成长,形成了教师之间相互包容,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4、过程大于结果。过程让事物变得丰满,结果让事物有了归宿,不是所有的付出所有的努力都能修成正果的。课例研修也是一样,不是每次的研修都能成果显著,但是教师参与了研修自己有了思考,有了提升。
5、方法多于问题。开展课例研修全过程可谓是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组合成研修团队就遇到了棘手的问题。第二研修团队(安乐甸完小和达诺完小)和第六研修团队(新华完小和德波苴完小)两个完小的教师人数少,不足以组成一个研修团队开展课例研修工作,就分别将两个完小组成一个团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各研修团队靠着团队的力量逐一解决。
当然,在课例研修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各个研修团队的成员大多是本完小的教师,缺少一些专业教学理论做指引,导致研修不尽如意。
2、教师紧缺,教学任务繁重,加之研修的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反思的时间较少、不够深入。
3、由于各个团队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对课例研修的认识和相关理论学习研究不够,所以造成各个团队的研究成果也参差不齐,有很好的深度和广度、具有推广价值的研修成果很少。
总之,虽然此次课例研修活动各个团队开展得很艰难也很累,但大家都觉得虽累却值得,因为受益很多。虽说有成绩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但课例研修它确实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它是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之门的钥匙。通过此次校本研修活动,大家都一致认为: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可以继续采用课例研修“三实践两反思”的模式来开展学校教研工作。只要保证足够的时间让教师来反复实践和反思,不计较开展次数的多少,每次都让每一位教师觉得研有所得、研有所值,就一定能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针对性的解决“课例研修”和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打造高效课堂,让老师在“课例研修”成果中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