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应用高精度GPS监测鲜水河断裂的现代地壳运动
资助项目:《青藏高原东部现代地壳运动 GPS监测》和《青藏高原东北缘大陆岩石圈现今的变形和位移》。
刘宇平唐文清陈智梁张清志赵济相张选阳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近年来用GPS对鲜水河断裂的活动性进行监测,获得了鲜水河断裂带及邻区的现代地壳运动速度矢量场。GPS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的左旋走滑是由于西南盘的运动速度高于东北盘的表现,同时鲜水河断裂的南段速度高于北段的运动速率。鲜水河断裂的形成与印度板块东北角的南迦巴瓦—阿萨姆犄角向欧亚板块楔入有关,楔入的结果形成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和围绕它的顺时针旋转构造。
【关键词】鲜水河断裂带GPS观测现今地壳形变
1引言
众所周知,鲜水河断裂是现今青藏高原上最活动断裂,也是青藏高原东部一个重要的构造边界。自第四纪特别是晚更新世以来,呈强烈左旋走滑运动,断裂带内多次重复发生强震,发震频度较高。
作为川滇菱形块体的东北边界,鲜水河断裂以左旋走滑为特征,广义的鲜水河断裂以甘孜拉分盆地为界分为北段的甘孜—玉树断裂带和南段狭义的鲜水河断裂带。甘孜—玉树断裂带起于四川甘孜,经青海玉树、结隆、当江,消失于冬布里山北麓勒玛曲第四纪盆地,全长650km,呈北60°~70。方向展布,总体倾向北东,倾角在60°~80°,是一条高角度走滑逆冲断裂。
狭义的鲜水河断裂带大致以乾宁惠远寺拉分盆地为界,可分为北西和南东两个不同结构的段落。北西段由炉霍、道孚和乾宁三段呈左阶斜列而成,结构较单一,总体走向 NW50°~60°.南东段由乾宁—康定主干断裂及其西南侧的色拉哈和折多塘断裂组成,走向 NW10°~30°,结构比较复杂。
由于鲜水河断裂的特殊性,已引起大量地质和地震地质研究者的注意,已有多位学者从地质、地貌和地壳形变测量的角度进行过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成果。如闻学泽等(1989)、唐荣昌等(1993)主要利用地质地貌数据推算出全新世以来狭义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走滑速率约10~15mm/a。
由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具有高精度、全天候、低成本、机动灵活等诸多优点,用GPS研究地壳运动及形变是国内外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学者关注的前沿学科。本文通过鲜水河区域和局部GPS监测的结果,探讨鲜水河断裂的现今形变活动特征,形成鲜水河断裂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及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2鲜水河断裂的GPS监测及结果
2.1GPS观测及数据处理
为了应用GPS监测鲜水河断裂的现代运动量,2001年我们建立了云南中旬(TAC3)—四川红原刷金寺(SJS)的鲜水河断裂GPS监测剖面,该剖面长约500km,呈北东30°走向,近于垂直鲜水河的南段的走向(图1中B-B′剖面),该剖面可监测鲜水河断裂的南段。同时在甘孜—玉树断裂的两盘分别设石渠(SEX)、达日(DAR)、甘孜(GAZ)GPS监测站,加上1996年布设的玉树站(BTX4)可监控甘孜—玉树断裂。结合1991~2001年在鲜水河断裂及邻区建立的GPS站,可构成一个局部的GPS网,可在鲜水河断裂的走向及倾向方向上进行监控。所有 GPS测站在2001年和2003年用Trimble 4000SSI进行了两期观测,部分测站(如BTX4、HKZ、TAC等)经历了三期以上的观测。
图1欧亚框架下鲜水河断裂带及邻区GPS测站速度矢量场
数据分析处理采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GAMIT/GLOBK(10.1)软件,按三步进行:第一步是用GAMIT软件对每年每天GPS的观测数据进行解算;第二步用GLOBK软件进行多时段综合解算以获得网平差的结果,进行重复度的计算及评估数据的质量,对每年的数据进行整体集合;第三步参考框架的选取及测站速度矢量计算,通过新老数据进行联算,获得了不同参考框架下鲜水河断裂的现代地壳运动速度场。为了便于对比研究,列出了欧亚框架下鲜水河断裂及邻区的GPS测站的东向量、北向量、垂向分量及水平矢量值(表1,图1)。测量结果表明,测站的水平运动速度约为[(9.4~22.68)±(1.5~4.2)]mm/a,3次及以上的监测速度不定度可在2mm/a。GPS监测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的南段运动速率高于北段的运动速率。
2.2鲜水河断裂北段GPS监测结果
鲜水河断裂的北段为甘孜—玉树断裂,在该断裂带的周边有昌都(CAD1)、玉树(BTX4)、石渠(SEX1)、达日(DAR1)、甘孜(GAZ2)等测站。GPS获得的东向分量在[(18.81~26.81)±(1.15~3.38)]mm/a;北向分量为[(3.08~2.49)±(0.99+2.53)]mm/a;水平运动矢量为[(19~28.81)±(1.52~4.31)]mm/a。GPS监测的结果表明在欧亚框架下的总体运动速率值较高,并以东向分量远远大于北向量,且东分量的速率是北向分量的8~11倍,总体是向东运动,其中SEX1的东向分量达到26.81mm/a,为青藏高原东部最大的东向分量。表明地壳运动总体以向东运动为特征,并以向东速度矢量降低为特征,由于整体的运动速度较高,相对差异较小,因此甘孜—玉树断裂的两盘相对运动量不大。在横切甘孜—玉树断裂的玉树(BTX)、石渠(SEX)、达日(DAR1)GPS剖面(图1中A-A′剖面,图2),由于石渠表现出较大的东向分量,相对于石渠站,玉树以4.6mm/a的速度 NW45°方向运动,说明甘孜—玉树断裂在玉树与石渠之间表现为右旋走滑性质,沿断裂走向方向的走滑速率为4.43mm/a,垂直断裂方向挤压速率为1.23mm/a;相对于石渠站,达日站以8.50mm/a向 NW70°方向运动,两站之间的玉曲河、达科断裂等表现为左旋走滑的性质,沿断裂走向(NM60°)方向的走滑速率为8.35mm/a,垂直于断裂方向的挤压速率为1.55mm/a,表现为挤压—走滑性质。
表1欧亚框架下鲜水河断裂 GPS测站速度各分量值
2.3鲜水河断裂南段监测结果
鲜水河断裂南段即是狭义的鲜水河断裂,从中旬(TAC3)—刷金寺(SJS1)GPS剖面(图1中B-B′)可获得鲜水河断裂的地壳运动,在欧亚框架下自南向北,鲜水河断裂剖面各测站的速度为:中旬(15.99±1.65)mm/a—道孚乾宁色卡(22.68±3.50)mm/a—刷金寺(11.38±3.61)mm/a,速度矢量方向(自南向北)为SE—E,西南盘各测站的运动速度明显高于东北盘各测站的运动速度,因而表现出强烈的左旋走滑。
在欧亚框架下、鲜水河断裂GPS监测剖面上,鲜水河断裂剖面的GPS监测成果表明断裂的强应变带较窄、陡立,变形集中,而且活动的深度不大;显示强左旋平移兼伸展的运动。这些特征显示鲜水河断裂是重要的地形变的分界断裂,也是重要的地震断裂。
如果将各测站的速度投影于垂直于鲜水河断裂走向(N30°E)和平行于断裂走向(S60°E),GPS速度矢量在断裂带附近表现出明显的突变(图3),以鲜水河断裂表现出明显的突变,表明其活动性较强;以乾宁色卡(SKX2)速度最大,它的东盘运动速率总体上减小。如果相对于SKX2,东盘的运动速率大于西盘,表现出左旋走滑的特征;相对于SKX2,鲜水河断裂的东盘向北西运动,其运动速率在(9.64±4.30)mm/a~(12.97±4.81)mm/a(图4)。
图2鲜水河断裂北段垂直于走向(N30°E)剖面方向上 GPS获得的速度变化图
图3鲜水河断裂南段 GPS剖面测站速度矢量变化
图4沿 NE30°方向鲜水河断裂各 GPS测站相对于SKX2的速度变化
剖面经过了理塘—德巫断裂,GPS结果显示理塘—德巫断裂两盘的速度平缓变化,相对西盘,东盘向北西30°~50°方向以3.5~4.3mm/a速率位移,与地质地貌法估算的5mm/a的平均滑位速率接近,理塘—德巫断裂表现左旋走滑。
3构造解释及地质意义
鲜水河一小江断裂是川滇地块和川青地块的边界断裂(图5),GPS结果指示川滇地块和川青地块总体向SEE运动,但由于川滇地块的运动速率高于川青地块,两地块之间相对表现为左旋走滑的运动特征。鲜水河断裂的南段,相对速度差较大,断裂的相对运动速率在9~12mm/a,而在甘孜—玉树断裂段,相对运动速率较小,断裂相对运动速率在8.5mm/a。
根据GPS监测,印度板块与阿拉善地块(华北地块)的青藏高原中部(沿班加罗尔—拉萨—格尔木—金塔一线方向),地壳运动的主要方向为N20°E,从印度板块的南部班加罗尔到华北地块上的金塔,速度从(40.90±1.30)mm/a降为(5.48±1.11)mm/a,印度板块与华北地块之间向北汇聚速率逐渐被吸收[10]。
GPS监测表明青藏高原东边界与华南地块的速度差没有转换成逆冲和地壳缩短,而是被顺时针的旋转所调节和吸收。由于印度板块东北角的南迦巴瓦—阿萨姆犄角的楔入作用和扬子地块的阻挡作用,在青藏高原东部形成以东喜马拉雅构造结(EHS)和以EHS为中心的顺时针的涡旋(图5)。印度板块东北角向北东方向的运动转换为顺时针的旋转,由于旋转速率的差异,在顺时针涡旋的内部形成右旋走滑性质的断裂构造,而在外部形成左旋走滑性质的断裂,鲜水河—小江断裂是涡旋的外部边界,具有左旋走滑的特征,因而表现出极强的活动性,因此它是重要的地震活动带。
图5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及现代地壳运动略图
在青藏高原东部,由于印度板块东北角南迦巴瓦一阿萨姆“犄角”楔入作用和扬子地块的阻挡作用,与西藏东部、川西和滇西地区发生物质的向东流动挤出有关,然而这种挤出运动在高原东部及东部边缘以多种形式大部分被吸收[5]。
青藏高原上的GPS观测结果的地壳运动图像[6,12]与模拟结果[7,8]和地质考察相吻合,如在青藏高原中部主要表现为北到北东向的地壳缩短;而在青藏高原东部的运动为顺时针旋转,表征了高原物质的向东流动。
参考文献
[1]唐荣昌,韩渭宾等.四川活动断裂与地震(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67~138
[2]刘本培,朱智勤,廖华等.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大地测量.地壳形变与地震.第21卷第4期,2001:17~25
[3]闻学泽,C R Allen,罗灼礼等.鲜水河全新世断裂带的分段性、几何特征及其地震构造意义[J].地震学报,1989,11(4):362~371
[4]张存德,向家翠.从形变资料看鲜水河断裂带的活动特征[A].见:中国活动断裂[C].北京:地震出版社,1982
[5]汪一鹏,沈军,王琪,熊熊.川滇块体的侧向挤出问题.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10卷特刊,2003,188~192
[6]Qi Wang,Pei-Zhen Zhang,Freymueller J,Bilham R,Larson K,Xi'an Lai,et al.Present-day crustal deformation in China constrained by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measurements.Science,2001, 294:574~577
[7]Feng Shen,Leigh H Royden and B C Burchfiel.Large-scale crustal deform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Vol.106,No.B4.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2001:6793~6816
[8]Royden L H,Burchfiel B C,King R W,Wang E,Chen Z,Shen F,Liu Y..Surface deformation and lower crustal flow in eastern Tibet.Vol.276.Science,1997:788~790
[9]W E Holt,N Chamot-Rooke,X Le Pichon,et al.Velocity filed in Asia inferred from Quatemary fault slip rates an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observations [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1:106(B9),19,185~19,209
[10]刘宇平,陈智梁等.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现时地壳运动.沉积与特提斯地质.Vol.23.No.4,2003:1~8
[11]刘宇平,潘桂堂,耿全如等.南迦巴瓦构造结的楔入及其地质效应.No.1.沉积与特提斯地质.Vol.20,2000:52~59
[12]Yuping Liu,Zhiliang Chen,Wenqing Tang et al.GPS Monitoring of Crustal deformation in Eastern Tibetan Plateau,EOS.Trans.AGU,2002,83(47),Fall,Meet.Suppl.,Abstract.
[13]唐文清,刘宇平.GP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沉积与特提斯地质.Vol.22.No.1, 2002:88~91
[14]Z. Chen,B C Burchfiel,Liu Yet al.Global position system measurements of eastern Tibet and their implication for India/Eurasia intercontinental deformation.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0
Ⅱ 安全工程毕业工作一年跳到去外企做ehs需要啥条件
英语要好。
专业技能给力。
EHS方针是企业对其全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行为的原则与意图的声明,体现了企业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方面的总方向和基本承诺。因此可以说EHS方针是企业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方面总的指导方向和行动原则,也反映最高管理者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行为的一个总承诺。EHS方针也是企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领域一切活动的驱动力,涉及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并可为公众所获取。
一个积极的、切实可行的EHS方针,将为企业确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总的指导方向和行动准则,并为建立更加具体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提供一个总体框架。
Ⅲ 如何在概念设计中体现ehs设计成果
设计说明书:
设计概述
设计分析:
建筑规划布局分析、景观设计条件分析等设计前分析,周边回竞品项目案答例分析,设计概念演绎等。
总平面图:
包含主题定位、彩色总平面、功能、空间、道路交通、景点布置、视线分析等
竖向设计:
设计地形标高、建筑道路及水面的标高关系,主要景观轴线剖面图
各分区景观平面图:
需表达清楚项目的总体景观及各节点效果
景点效果图:
主要景点的设计效果图及景点意向图片(配文字说明)
绿化景观分析:
软景概念,表达空间关系、色彩关系、群落关系、标志树种位置、栽植效果意向等
Ⅳ 世界上的水果都有哪些
「苹果、木瓜、西瓜、梨子、芒果、奇异果、山竹、菠萝、榴连、荔枝、椰子、柠檬、龙眼、柿子、香蕉、番石榴、甘蔗、甜瓜、枣、无花果、西红柿、杨桃、樱桃和葡萄、水蜜桃、柚子、橙、杏」
一日一苹果
「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在众多水果之中,苹果可说是最普遍又最平和的一种,但它的营养价值却不容小觑。中医相信它可「生津润肺,健脾开胃」;营养学上的分析,指出苹果含有最多果糖,并含有多种有机酸、果胶及微量元素。
苹果果胶属于可溶性纤维,不但能促进胆固醇代谢,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更可促进脂肪排出体外。法国人做过一项实验,让一组身体健康的中年男女每日进食两、三个苹果,一个月后,量度他们体内胆固醇水平,发现80%的人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又叫坏胆固醇)都降低了;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即好胆固醇)却有所增加。苹果对于心血管的帮助可见一斑。
苹果所含的微量元素钾能扩张血管,有利高血压患者,而锌亦是人体所必需,缺乏时会引致血糖代谢紊乱与性功能下降。
生吃苹果,除了能获得以上效益,还能调理肠胃,因为它的纤维质丰富,有助排泄。另一方面,泄泻的人吃它也有好处,因为苹果酸具收敛作用,但须注意,如属脾胃虚寒型的慢性泄泻,则须将苹果用锡纸包裹,先焗熟或煨熟才吃。
苹果营养丰富,热量不高,甚受减肥者欢迎。食疗方面,用苹果皮加姜数片煮水喝,可止呕吐。用苹果配梨子可减梨子之寒,更有强化和润肺润胃之效。秋季糖水,用苹果、梨子数个,加百合1两(30克),石斛5钱(15克),南北杏3钱(9克),可润肺止咳。
吃木瓜帮助消化
木瓜其实很有益,但有些人嫌它味道不好,所以坚持不吃。木瓜在中国素有「万寿果」之称,顾名思义,多吃可延年益寿。至于原因,古书并没有明言,但估计与其内含酵素有关。
据悉,木瓜所含酵素近似人体生长激素,多吃可令人保持青春。是耶非耶,有待验证。唯一肯定的是,木瓜所含的蛋白分解酵素,有助分解蛋白质和淀粉质,对消化系统大有裨益。
医书云:「脾为后天之本」,吃水果能帮助消化和吸收,进而巩固脾胃,实在合算。以医理分析,木瓜味甘、性平、微寒,助消化之余还能消暑解渴、润肺止咳。
中药也有一味「木瓜」,但此木瓜乃「川木瓜」,又称「宣木瓜」,非水果档摆卖的「番木瓜」。川木瓜味酸、性微温,主要作用是袪湿痹,舒筋活络,对于风湿痛患者最适宜。
至于番木瓜,生吃能纾缓咽喉不适,对感冒咳痰、便秘、慢性气管炎等亦有帮助。食疗方面,用熟木瓜和柿饼加水煎服,可治气喘性咳嗽;以熟木瓜去皮,蒸熟后加蜜糖,可治肺燥咳嗽;用生木瓜绞汁或晒干研粉,可驱虫。而最为人知的,应为木瓜煮鱼尾或炖猪蹄,有促进乳汁分泌之效。
多吃西瓜的利弊
走在街上,挥汗如雨之际,来一片冰冻西瓜,或者一杯鲜艳西瓜汁,试问我谁能抗拒?其实,如果你懂医理的话,可活用「医食同源」之道,享受这美味多汁的食物兼药物。
我有位病人周小姐就做过这方面的试验:有日,她自觉口干舌燥十分燥热,加上逛街后大汗淋
Ⅳ 鲍吾刚的学术成果
⒈《张良与陈平——汉代开国时期的两位政治家》(博士论文)Chang Liang und ch'en P'ing der Han-Dynastie,132页.该书于1953年出版。
⒉《中国人的命名——名、字、小名的构造规则与主要内涵》Dcr Chinesische Personenname. Die Bilngsgesetze und Hauptinhalte von Ming,Tzu und Hsiao—ming.(Asiatische Foeschungen,Bd.4) Wiesbaden,406页.该书于1959年出版。这一研究课题属于西方中国学界前人未曾涉猎的领域;
⒊《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编)(Tsch'un-Tsch'iu mit den drei Kommentaren),1026页.该书于1959年出版。
⒋《金匮——二千年中国短篇小说选》(与傅海博合译)(Die Goldere Truhe.Chinesische Novellen aus Zwei Jahrtausenden.)446页. (Die goldene Truhe.Chinesische Novellen aus 2 Jahrtausende),此书收集了由战国时代到17世纪的中国散文中的46则趣闻和故事,大部分为短篇。该书于1959、1961、1964年三次出版,1964年被译为英文在纽约出版,英译名为The Golden Casket. Chinese Novels of Two Millennia.
⒌《中国——从帝国到共产主义》(China Vom Kaiserstaat zum Kommunismus (China from Empire to Communism),88pp.该书于1960、1963年两次出版.)
⒍《古代中国名学在共产主义中国的衍释》(The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Logic in Communist China.1963.出版21pp.)
⒎《西方文学及翻译著作在共产主义中国》(用英文写成,英文标题为Western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Work in Communist China),88页,此书于1964、1966年两次出版;
⒏《中国戏剧》(Chinesisches Theater (Chinese Theatre),该书于1965年出版,44pp.)
⒐《作为创伤与榜样的中国之过去》(Chinas Vergangenheit als Trauma und Vorbild),100页. 此书于1968年出版;
⒑《中国与幸福之期望——中国思想史上的天堂、乌托邦、理想观念》(德文版标题为China und die Hoffnung auf Glǖck.Paraciese,Utopien,Idealvorstellungen in der Geistesgeschichte Chinas.1971)703页. 此书于1971和1974年在慕尼黑两次出版德文版。此书论及中国的小说与戏曲。另外,还有在1976年于纽约出版的本书英文版,502页. 英文标题为China and The Search for Happiness)。按,The Search for Happiness是一本英文书的书名,为此:“The”的“T”字母用大写,这里是个双关词。这个英文版还加有一个副标题,它是《四千年中国文化史重视的问题》(英文标题为Recurring Themes in Four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⒒《中国断案传说文学中的人物形象》(Das Bild in der Weissage-Literatur Chinas),该书于1973年出版;73页。
⒓《〈国语〉要目索引》(用英文编写,英文标题为A Concordance of the Kuo-yü),该书于1973年在台北出版,两大册,分别为808页、485页。按,《国语》,传为春秋时左丘明著,二十一卷。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可与《左传》相参证,故有《春秋外传》之称。有三国时韦昭注本。
⒔《中国——从清末到共产主义》(China-Vom Ende des Kaiserreichs zum Kommunismus),100pp。该书于1973年出版;
⒕《〈人物志〉索引》 (A Concordance to the Jen-wu Chih),1974年在台北出版,240pp。
⒖《中国连环画——鬼魂、凶手、阶级敌人》(德文标题 Chinesische Comics—Gespenster,M?rder,Klassenfeinde),1976年出版,236pp。
⒗《中国人的自我——中国历代文学中的自我表白》(Das Antlitz Chinas. Autobiographische Selbstzeugnisse von den Anfangen Bis zur Gegenwart),1990年出版, ⒈《留侯传》“Der Fürst von Liu” (The Prince of Liu)In: ZDMG 106(1956),166—205.
⒉《黄石公——一个中国传说人物的演变》“Der Herr vom gelben Stein(Huang-shih Kung)Wandlungen einer chinesischen Legendenfigure”,该文载于1956年出版的《远东》杂志第3卷。
⒊《周密》Zhou Miin; G. Debon,W. Speiser(eds.),Chinesische Geisteswelt (The Chinese world of thought),Baden—Baden 1957,230—241.
⒋《中国人命名中的排行体系》“Das p'ai— hang— System in der chinesischen Personennamengebung” (The P'ai— hang— system in Chinese naming of persons)in: ZDMG 107 (1957),595—634.
⒌《古代中国的王侯、民众与国家》“Fürst,Volk und Staat im alten China”,(Prince,People,and State in Ancient China) sources,app. to Hellmut Wilhelm,Gesellschaft und Staat in China. Zur Geschichte eines Weltreichs(Society and State in China; on the history of an empire),Hamburg 1960,112—136.
⒍《有关中国所有制的早期历史》“Die Frühgeschichte der Eigentums in China”,该文载于1961年出版的《比较法学杂志》第63期内;
⒎《中国人名及其与语言文字的关系》“Der chinesische Eigenname und seine Beziehung zu Wort und Schrift”(The Chinese proper name and its ralation to word and letter)in: Oriens 13/14(1961),256—264.
⒏《北京黄寺里由乾隆皇帝题诗的两篇多种文字的碑铭》(Zwei mehrsprachige Gedichtinschriften Kaiser Ch'ien-Lungs aus dem'Gelben Tempel‘zu Peking),该文载于1961年出版的《中国—阿尔泰研究》(Studia Sino-Altaica)一书;
⒐《中国遭遇西方:汉学——一门学科的发展》“China begegnet dem Abendland. Sinologie—die Entwichlung einer Wissenschaft”(China meets the Occident; Sinology,the genesis of a scientific discipline)in: Deutsch Zeitung 167(21/22 July,1962),17—18.
⒑《古代中国的自我经验与自传》 (Icherleben und Autobiographie im Alten China),该文载于1964年出版的《海德堡年鉴》第8卷(德文名称为Heidelberger Jahrbücher ⅤⅢ)内。
⒒《中国:通史要诠》“China. Universalgeschichte in Stichworten” (Keywords of world history) in: Propyl?en Weltgeschichte 6(1964),649—659.
⒓《中国,一种乌托邦之实现》“China-Verwirklichungen einer Utopie”,该文载于1965年出版的《通俗世界史》第11辑(该书Popul?ren-Weltgeschichte Ⅺ)一书内;
⒔为《金德勒尔文学词典》(Kindlers Lexicon der Literatur)撰写了大约30个条目;
⒕《台湾女性命名》“Chinesische Frauennamen auf Formosa” (Chinese female names in Taiwan) in: Proceeding 8th Intl. Congress of Onomastic Sc.,The Hague 1966.
⒖9.《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个人与群体之冲突》Der Widerstreit von Mensch und Masse in der Entwichlunng der chinesischen Geschichte(The antagonism of man and mass in the course of Chinese history) in: China,Reich der Mitte (The Middle Realm),StAugustin 1966,9—28.
⒗《中国的类书》The Encyclopaedia in China in 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Ⅸ,3 (1966),665—691
⒘《行色匆匆的巨人——论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Der hastende Riese,ber die Grosse Proletarische Kulturrevolution in China”(the hasty giant. On the 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 in C.) in: Merkur 231 (1967),518—535.
⒙《传统中国的谥号、价值变化与传记样板》1968.“Posthumous Names,Value Change,and Biographcal Stereotypes in Traditional China” in Papers of the XⅨ Intl. Congress of Chinese Studies. Bochum 1968,129—136.
⒚《中国概观(公元前2000年—公元1800年)》“Synoptischebersicht 2000v. Chr. bis 1800n,Chr.” (Synopsis 2000BC to AD1800). in: Propyl?en Kunstgeschichte(Art History) 17(1968),339—351.
⒛《中国与运动规律》“China und das Gesetz der Bewegung”(China and the law of motion) in: Merkur 272(1970),1103—1115.
21.《以汉学为例看东方学之过去与现在》“Orientalistik in Vergangenheit und Gegenwart,dargestellt am Beispiel der Sinologie”(Orientalistics,past and present; shown at the instance of Sinology)in; ZDMG 120(1970),213—228.
22.《卫礼贤译<;吕氏春秋>;序》Preface to R. Wilhelm,Frühling und Herbst des Lü Bu We(Lüshih Ch'un—ch'iu),Düsseldorf 1971 (2nd ed,1979),V—XⅪ— Ⅱ.
23.《葛洪关于“知足”之理论》“Ko Hung's Rede über die ‘Kunst des innehaltens'”(Ko Hung's oration on The Art of Leaving off) in: L. Brüll,U. Kempre (ods.),Asian. Traditon und Fortschritt (Asia; Tradition and progress),Festschrift H. Hammitzsch,Wiesbaden 1971,1—22.
24.《老子》(Lao-tzu),该文载于1971年出版的《世界史中的伟人》第1辑(该书Die GroBen der Weltgeschichte Ⅰ)一书中;
25.《今日中国的文化生活问题》(Probleme des Kulturlebens im heutigen China),该文载于1971年出版的《东亚的传统与变革》(该书Ostasiens Tradition und Umbruch)一书中;
26.《M.格里克〈德国对中国现代思想史之影响研究导论〉编序》Ed and Preface to M.Gálik,Preliminary Research Guide,German Impact on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Munich 1971,Ⅰ—Ⅲ.
27.《歌德与中国:理解与误解》《歌德与传统》(Goethe und die Tradition),鲍尔为这本书撰写了涉及中国文化的书稿,该书于1972年出版。
28.《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China in der modernen Welt (China in the Modern World) in: Meyers Enzyklop?disches Lexikon 4 (1972),583—588.
29.《布洛克豪斯大辞典》、《布洛克豪斯网络全书》辞条若干Numerous entries in Der Grosse Brockhaus und Brochhaus Enzyklop?die (encyclopacdia) since 1972. passim.
30.《卫礼贤<;两个世界的使节>;编序》Ed. and Prdface to R. Wilhelm,Botschafter zweier Welten(R. W.,mediator between two Worlds),Cologne 1973,6—38.
31.《卫礼贤<;易经——经文与资料>;编序》 Ed.and preface to R.Wilhelm,I Ging,Text and Material(The I—chbing,text and matcrials),Cologne 1973,3—14.
32.《中国的诺斯特拉达姆斯——“推背图”版本史》“Zur Textgeschichte des T'ui— pei— tu,eines chinesischen Nostradamus”(On the textual history of the T'ui—pie—tu,a Chinese N.) in Oriens Extremus 20 (1973),7—26.
33.《〈龙图公案〉的传统》(用英文写成,英文标题为The Tradition of the Lung-T'u Kung-An),该文载于1970~1971年在荷兰莱顿出版的《东方》(Oriens)丛书;
34.《康有为<;大同书>;编序》 Ed. and Preface to K'ang Yu—wei,Ta T'ung Shu,Das Buch von der Grossen Gemeinschaft,Düsseldorf,Cologne 1974,9—24.
35.《普鲁泽克<;东方文学辞典>;中的朱熹、林纾、刘义庆、班昭、班固、杨雄诸条目》 Entries on Chu Hsi,Li Ju—chen,Lin Shu,Liu Ich'in,Pan Chao,Pan Ku,Yang Hsiung in: J. Prusk (ed.) Dictionary of Oriental Literatures,London 1974,psssim.
36.《傅吾康编<;中国手册>;中“无政府主义”、“中德关系”、“中国类书”、“中国家庭”诸条目》Entries on Anarchism,Sino— German relations,Chinese encyclopaedias,and family,in: W.Frande (ed.),China handbuch,düsseldorf 1974,18—20; 245—255; 292—293;339—347.
37.《预言作为传统中国政治权力的正统化与非正统化手段》Prophecies as Means of Legitimation and Delegitimation of Political Power in Traditional China in: Proceedings Intl. Symposium,30th Anniversary of Korean Liberation,Seoul 1975,103—115.
38.《天堂中的农耕:古代与现代中国的幸福观念》“Ackerbau im Paradies——Glücksvorstellungen im Alten und Neuen China(Tilling the soil of Paradise; Notions of Happiness in Ancient and Contemporary China) in: Was ist Glück? (What is happiness?),Munich 1976.
39.《葛兰言<;中国文明>;德译本序》Preface to M. Granet,Die chinesische Zivilisation (German trl. by C.C. Müller of M.G.,La civilisation chinoise,1929,1968),Munich 1976,5—10.
40.《毛富刚<;中国现代报刊>;序》“ Ed and Preface to W. Mohr,Die moderne chinesische Tagespresse vol. I(Modern Chinese daily press),Wiesbaden 1976,1—2.
41.《东方资料在欧洲的使用者:以德国经验为例》Users of Eastern Materials in Europe: German Experience in: Proceedings of IFLA Worldwide Seminar,Seoul 1977,351—360.
42.《傅海博与<;战后德国的中国研究>;编序》Ed. and Preface “Herbert Franke und die deutsche Chinaforschung nach dem Kriege” (H. F. and German post—War Chinese Studies) in: Studia Sino— Mongolica,Festschrift H. Franke,Wiesbaden 1979,7— 17.
43.《中国思想中的个体主义与自我主义问题》“The Problem of Indivialism and Egoism in chinese Thought” in: ibid.,427—442.
44.《觉醒中的麒麟:今日中国之常数与前景》“Das erwachende Einhorn. Konstanten und Perspektiven für das China von heute”(The awakening unicorn: Constants and prespectives for today's China)in Merkur (1979),19—31.
45.《中国之“拆字”及其在今日台湾之应用》“Chinese Glyphomancy (ch'ai—tzu) and its Use in Presentday Taiwan” in: legend,lore,and Religion in China. Essays in Honor of Wolfram Eberhard on His Seventeenth Birthday,San Francisco 1979,71— 96.
46.《中国历史之推动力》“Tricbkr?fte in der chinesischen Geschichte“ (Driving forces in Chinese history)in: A. Rummel (ed.),Funkreport China (Broad,cast report),Berlin 1979.
47.《<;华夏与异族——3000年的战争与和平中的对抗>;编序》 Ed. and Introction to China und die Fremden. 3000 Jahre Auseinandersetzung in Krieden und Frieden (China and the foreigners; 3000 years of confrontation in war and peace),Munich 1980,7—41.
48.《卫礼贤<;中国之魂>;序》 Introction to R. Wilhelm,Die Seele Chinas (The Soul of China,Berlin 1926; English: The Soul of China (trl. H. Reece; poems trl. A. Waley,New York 1928),new ed. Frankfurt/M.1980,7—22.
49.《中国与西方文学》“China und die westliche Literatur” (C. and Western Lit.)in; Forschung und Information——China (Research and Inf. on China),Berlin 1980,46—56.
50.《列子论疾病与治疗》“Krankheit und Heilung bei lieh—tzu” (lieh—tzu on illness and healing) in: H. Frank &. W. Heissig (eds.),Heilen und schenken (Healing and giving). Festschrift G. klinge,wiesbaden 1980,1—11.
51.《隐士之诱惑——公元3世纪及4世纪初中国与西方的隐逸主义》“The Hermit's Temptation: Aspects of Eremitism in China and the West in the 3rd and Early 4th Centuries AD”in: 中研院(proceedings,Intl. Conf. on Sinology. Section: Thought and Philosophy),Taipei 1981,73—116.
52.《中国与欧洲》“China und Europa” in: Anno Journal I,8 (1981),4—10.
53.《中国之伦理与科学思想》“Ethik und wissenschaftliches Denken in China” (Ethics and scientific thought in China) in Studium Generale,Heidelberg 1982,36ff.
54.《德国对于中国现代思想史的影响:文献目录编序》Ed.,Essay of/in: German Impact on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A Bibliography,Wiesbaden: Münchener Ostasiatische Studien 24,1982,510pp.
55.《慎独与内省——儒家思想中之归隐哲学观》“Vorsicht beim Alleinsein und Beobachtung des Inneren Selbst: philosophische Aspekte des Einsiedlertums im Konfuzianismus“(Caution of being alone,and observation of one's inner Self; philo— sophical aspects of eremitism in Confucianism)in: Ch'en— yüeh ehi,Festschrift T. Grimm,Tübingen: Werkhefte d.Univ. Tübingen B,1983,313—331.
56.《德国与欧洲对中国文学之承受——通向一个封闭世界之路》“Die Rezeption der chinesischen Literatur in Deutschland und Europa——Zug?ange zu einer geschlossenen Welt” (Percep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Germany and Europe; Approaches to an hermetic world) in: Neuse Handbuch der Literatur— wissenschatf 23(New handbook of lit. studies) Wiesbaden 1984,159—191.
57.《中国的反文化运动》“Antikulturelle Bewegungen in China” (Anti—cultural movements in Ch.)in:Kultur——Begiff und Wort in China und Japan(Culture: notion &. term in Ch.and J.),Symposium Forschungskreis für Symbolik,Salzburg,Berlin 1984,203— 216.
58.《毛富刚》(悼文)“Wolfgang Mohr” (Obituary) in: Nachrichten d.Ges. f. Natur— u. V?lkerkunde Ostasiens (Newsletter,Assc. Ethnol. East Asia)127/28 (1984),10—13.
59.《文化传统论争中的今日中国》“Das heutige China der Auseinandersetzung mit seiner kulturellen Tradition”(Today's China coming to grips with her cultural tradition) in: studium Generale,Heidelberg 1985,104—115.
60.《“独”作为“我”之隐喻》“Das 'Allein' als eine Metapher des 'lch'” (Alone as a metaphor of Self)in: Fern?stliche Weisheit und christlicher Glaube (Far Eastern wisdom and Christian faith),Festschrift Father H. Dumoulin SJ,Mainz 1985,177—195.
61.《今日中国的意识形态及其历史背景》“Die Ideologie des heutigen China und ihr historischer Hintergrund”(Ideology of contemporary Ch.and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in: VR China im Wandel (The PRCh in transition),Dologne: Schriftenreihe Bundeszentrale f. polit. Bilng (Fed. Centre for political ecation),1985,13— 33.
62.《一个陌生人的自我分析:汪价<;三侬赘人广自序>;中的自我结构与生命哲学》“Die Eigenanalyse eines Unbekannten: Ichstruktur und Leben— sphilosophie in Wang Chiehs (1609—c.1680)' Ausführlicher Selb— stdarstellung des Schmarotzers'Drei—Ich'” (The self—analysis of an Unknown; structure of the Self and philoslphy—of—Life in W. C.'s Detailed self—demonstration of the parasite 'Three——Self') in: G. Naunderf,K.H. Pohl,H. H. Schmidt(eds.) Religion und philosophie in Ostasien,Festschrift H.Steininger,Würzburg1985,377— 397.
63.《隐匿的英雄——隐逸理想之创造与瓦解》“The Hidden Hero: Creation and Disintegration of the Ideal of Eremitism”in: D. Munro (ed.),Indivialism and Holism,Ann Arbor 1985,157—197.
64.《由内而外,由外而内》 “内かる外へ,外かる内へ” (From inward out,from outward in)in: 思想,11. 630 (1985,188— 201)(trl,Maruyama Toshiaki).
65.《<;诗经>;中之“正直”》——回忆与G.德邦的学习生活》,见R.普塔光等编《完全的相似性》“Die 'Geradheit' in den 'Liedern'”. Erinnerungen an das Studium mit Günther Debon (The uprightness in the Odes; reminiscences of studying with G.D.) in: R. Ptak,S. Englert(eds.) Ganz allm?hlich. Aufs?tze zur ostasiatischen Literatru,insbesonderc zur chinesischen Lyrik (Easy does it; Essays on East Asian Lit.,esp. on Chinese poetry),Festschrift G. Debon,Heidelberg 1986,13—25.
66.《近代早期欧洲的真假中国人》,见《国际亚洲论坛》2,1988“Wirkliche und unwirkliche Chinesen im Europa der frühen Neuzelt” (Real and unreal Chinese in early modern Europe) in: Internationales Asienforum 2 (1988),125—136.
67.《<;当代中国的德国形象>;编序》(With Chang P.,M. Lackner) Ed. and Introction,Das chinesische Deutschlandbild der Gegenwart,A: Deutsche Kulter,Politik und Wirtschaft im chinesischen Schrifttum 1970— 1984: Eine Bibliographie (The Chinese imageof Germany today; A: German culture,politics,and economy in Chinese literature,1970—1984).——B: Karl Marx und Friedrich Engels im chinesischen Schrifttum 1970—1984). (K.M.and F.E. in Ch.Lit,1970—1984)2 vols. Wiesbaden: Münchener Ostasiatische Studien 50 A: XⅪV,l174pp;B: XⅫ,835pp.
68.《唐代之自我及自我表现》“Selbst und Selbstdarstellung in der Tang— Zeit”(Self and self—representation in the Tang) in Studium Universale,Bonn1987/88.
69.《无名之我:中国自我表现中作为一种悖谬风格的匿名》“Das Ich ohne Namen: Anonymit?t als paradoxes Stilmittel in der chinesischen Selbstdarstellung”(The nameless Self: Anonymity as a means of paradox style in Chinese self—representations) in: Festschrift T. Grimm,Tübingen,forthcoming 1990.
Ⅵ HackShield是什么啊
HShield更新了,过时的文章了,所以发出来。
逆向hackshield的一些总结
作者:Isaiah
感谢shoooo的指点。
仅仅出于对技术的好奇,请勿用于商业目的。
转载请保持文章完整性
hackshield是一款网游反黑客系统。
1.主要功能在EHSvc.dll中。
2.通过驱动来修改SSDT进行反调试。驱动文件是作为附加数据绑在EHSvc.dll文件尾部。动态的解出,加载完毕马上删除(大概存在几秒钟就被删掉了)。
目前的成果:
1.让EHSvc.dll被脱壳后,也能通过hackshield系统的自效验。
2.去掉反调试。
函数的作用:
#1:初始化 return value: 0
#2:加载驱动 return value: 0
#10:初步的自效验 return value: 0
#14:内存效验.
临时的解决方法如下:
1.修改EHSvc.dll的#10函数让其eax永远返回0.
2.修改EHSvc.dll的#2函数让其不加载驱动,并且eax返回0
上面的方法不是很好。
下面是#1函数的流程分析:
9个参数
0.属于Freestyle模块的函数的地址,估计是freestyle提供的回调函数。
1.验证主程序freestyle.exe文件名的key=3ECh.(发现只要文件名前面为freestyle就可以通过)
2.主程序文件名Hash后的散列.用peid算法的识别插件显示使用的hash函数为HAVAL-128
3.DWORD标志字段,每一位都有含义.目前意义不祥
4.注册表中packver的键值,本机为3032601h
5.一个标志字段.freestyle.exe传过来的值为2.和驱动加载有关,具体用途不明.这个值要影响一系列的标志位.
6. Hackshield Ehsvc.dll的文件名(带路径)
7.GetTickCount的地址
8.GetSystemTime的地址
大概的流程:
首先在注册表HKCU下创建Software\\AhnLab\\HShield项.如过存在就打开.
将Ehsvc.dll的路径信息写入默认的键值,将3032601h键值写入 packver
然后查询log键的值,但是我的注册表里面没有这个键.(奇怪的地方),这个log键关系到一个全局变量的值.
接下来:
用参数3当作标志
第9位是否置1
如果是则设置一系列全局变量----这里必为1
根据全局变量,判断#1是否已经成功的调用过.
判断是否传入了回调函数的地址
判断是否传入了主程序文件名的Hash值
如果通过
1.检查当前运行主程序的文件名是否和原始的一样
用参数3当作标志
第15位是否置1
如果是则设置一系列全局变量----这里必为0
不为0,将要启动一个新的线程,作用不明.
用参数3当作标志
第10位是否置1
如果是则设置一系列全局变量----这里必为0
不为0也要执行一些不明作用的操作.
Ⅶ hackshield什么意思
下面是查到的资料,供参考:
HShield更新了,过时的文章了,所以发出来。
逆向hackshield的一些总结
作者:Isaiah
感谢shoooo的指点。
仅仅出于对技术的好奇,请勿用于商业目的。
转载请保持文章完整性
hackshield是一款网游反黑客系统。
1.主要功能在EHSvc.dll中。
2.通过驱动来修改SSDT进行反调试。驱动文件是作为附加数据绑在EHSvc.dll文件尾部。动态的解出,加载完毕马上删除(大概存在几秒钟就被删掉了)。
目前的成果:
1.让EHSvc.dll被脱壳后,也能通过hackshield系统的自效验。
2.去掉反调试。
函数的作用:
#1:初始化 return value: 0
#2:加载驱动 return value: 0
#10:初步的自效验 return value: 0
#14:内存效验.
临时的解决方法如下:
1.修改EHSvc.dll的#10函数让其eax永远返回0.
2.修改EHSvc.dll的#2函数让其不加载驱动,并且eax返回0
上面的方法不是很好。
下面是#1函数的流程分析:
9个参数
0.属于Freestyle模块的函数的地址,估计是freestyle提供的回调函数。
1.验证主程序freestyle.exe文件名的key=3ECh.(发现只要文件名前面为freestyle就可以通过)
2.主程序文件名Hash后的散列.用peid算法的识别插件显示使用的hash函数为HAVAL-128
3.DWORD标志字段,每一位都有含义.目前意义不祥
4.注册表中packver的键值,本机为3032601h
5.一个标志字段.freestyle.exe传过来的值为2.和驱动加载有关,具体用途不明.这个值要影响一系列的标志位.
6. Hackshield Ehsvc.dll的文件名(带路径)
7.GetTickCount的地址
8.GetSystemTime的地址
大概的流程:
首先在注册表HKCU下创建Software\\AhnLab\\HShield项.如过存在就打开.
将Ehsvc.dll的路径信息写入默认的键值,将3032601h键值写入 packver
然后查询log键的值,但是我的注册表里面没有这个键.(奇怪的地方),这个log键关系到一个全局变量的值.
接下来:
用参数3当作标志
第9位是否置1
如果是则设置一系列全局变量----这里必为1
根据全局变量,判断#1是否已经成功的调用过.
判断是否传入了回调函数的地址
判断是否传入了主程序文件名的Hash值
如果通过
1.检查当前运行主程序的文件名是否和原始的一样
用参数3当作标志
第15位是否置1
如果是则设置一系列全局变量----这里必为0
不为0,将要启动一个新的线程,作用不明.
用参数3当作标志
第10位是否置1
如果是则设置一系列全局变量----这里必为0
不为0也要执行一些不明作用的操作.
判断操作系统,如果是2000以上,操作系统版本全局变量=1
Ⅷ 求环境科学专业以后发展方向,谢谢啦~~~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学生毕业后,除少数人进入研究生层次继续深造之外,大多数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除少数人进入研究生层次继续深造之外,大多数人进入各级环境理论研究机构和生产部门担当研究或咨询人员。在大气、海洋、交通、工业、农业、医学、军事等领域均有广泛分布,在对污染治理、环境规划、人口问题等重大课题上发挥骨干作用。其工作性质涉及学科体系的理论研究、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方面。 在环境问题引起人们重视以后,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方面需要综合性的环境科学的专业人员比较多,所以环境科学体系,亦以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为重点。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近二三十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它几乎与自然、社会的一切学科有联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更加密不可分,故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相当广泛。我国目前处于经济政治改革的转型时期,社会生产方式需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中涉及到节约能源、提高效益,就不得不与环境问题挂钩。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作为国家基本国策之一,也迫切要求环境科学的相应发展,故国家加强了这方面的扶持力度,理论方面的许多项目被列为重点研究项目。目前国家对本专业毕业生采取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原则,从当前现状来看,不论选择从事环境理论研究和在生产部门从业,都是很不错的,收入中等,并随工作单位的不同享有不同的其他待遇。本专业高层次人才会有相当丰厚的待遇,并且从整个环境事业来看,从业人员的收入正在日渐提高。 70年代以来,人们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某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也有所改善。这证明环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环境污染的危害是可以防治的。 随着人类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环境科学这一新兴学科也日趋成熟,并形成自己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它将从分门别类研究环境和环境问题,逐步发展到从整体上进行综合研究。例如关于生态平衡的问题,如果单从生态系统的自然演变过程来研究,是不能充分阐明它的演变规律的,只有把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彻底揭示生态平衡问题的本质,阐明它从平衡到不平衡,又从不平衡到新的平衡的发展规律。人类要掌握并运用这一发展规律,有目的地控制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使生态系统的发展越来越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通过这种研究,逐渐形成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的理论,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也在发展。例如在环境质量评价中,逐步建立起一个将环境的历史研究同现状研究结合起来,将微观研究同宏观研究结合起来,将静态研究同动态研究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并且运用数学统计理论、数学模式和规范的评价程序,形成一套基本上能够全面、准确地评定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 环境科学现有的各分支学科,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这些分支学科在深入探讨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中,还将出现更多新的分支学科。例如环境生物学在研究污染对微生物生命活动和种群结构的影响,以及由于微生物种群的变化而引起的环境变化方面,将导致环境微生物学的出现。这种发展情况将使环境科学成为一个枝繁叶茂的庞大学科体系。 由于环境科学的内容较复杂,课程体系除自然环境外,近来也比较注意社会、经济、法律和文化方面的问题,在综合分析技术上,强调数学、系统分析、电子计算机模拟。 从目前来看,环境相关单位的人才缺口相当大,不仅仅对高、中等人才有着迫在眉睫的需求,对于普通上岗人员的需求也是相当巨大。在环境问题引起人们重视以后,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方面需要综合性的环境科学的专业人员比较多,所以环境科学体系,亦以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为重点。所以总体来说,对这个行业而言,就业范围既广,人才需求量也大,国家政策也支持,是相当有发展前途的新兴行业。
编辑本段
毕业后主要从事工作
毕业后主要从事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工作 研究人员——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监测、评价、管理和规划等工作; 环境工程师——从事环保产品的开发,或进行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教师——担任大中专学校相应专业的教师; 公务员——在中央和地方、各工业部委的环境科学研究部门工作人进入各级环境理论研究机构和生产部门担当研究或咨询人员。
Ⅸ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感受20个字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更是如此。”法国作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类应该努力追求好的习惯。”
的确,行为习惯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个人的行动。习惯犹如一把雕刻刀,人的许多品性都是他的作品。习惯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几天几月的短期行为,它一旦形成就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常常会与人相随一生。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可以拴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你相信吗?在印度和泰国,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时,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了小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形成习惯,不再挣脱,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挣脱链子时,也不再挣扎。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这就告诉我们:习惯成自然,一定要养成好习惯。不然,长大后便很难摆脱坏习惯的纠缠。征服自我是一种幸福,将不良习惯扼杀于萌芽状态,努力养成并保持良好的习惯。
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那么你就会成为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你自己的选择。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养成好习惯。昨天的习惯已经成就了今天的我们,而今天的习惯决定着我们的明天。祝愿我们所有同学都能拥有更多的好习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Ⅹ 街头篮球无法运行 P2P问题
hackshield是一款网游反黑客系统。
1.主要功能在EHSvc.dll中。
2.通过驱动来修改SSDT进行反调试。驱动文件是作为附加数据绑在EHSvc.dll文件尾部。动态的解出,加载完毕马上删除(大概存在几秒钟就被删掉了)。
目前的成果:
1.让EHSvc.dll被脱壳后,也能通过hackshield系统的自效验。
2.去掉反调试。
解决方法:
1.根据你的描述,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就是关闭网维系统和杀毒软件防火墙。把街头文件夹下的freestyle fsbox /hackshield文件夹下的主文件都列入信任程序。(设置信息中需要添加允许Hackshield自动更新(HSUpdate.exe)
2.请检查网卡和路由器等设备是否在正常工作。
至于你说的P2P,和你的问题没联系,这游戏是P2P(对等联网,而不用连接到服务器)类的游戏,所以才有P2P功能检测。如果不对等传输别人投篮了你这还以为球在手里呢。所以这游戏需要对等传输数据。能登入表示有网,不能开多半是P2P功能受限制或者P2P功能不能用,即用户和用户之间不能传输数据,所以能进但不能玩,任何软件都不能解决,因为外部软件只是通过选择合理传输线路来解决网速问题,和P2P没关系。带宽不是问题,1M2人用也不卡,但只是P2P功能受限制,但不要用ADSL,ADSL不同于LAN,其上行和下行速度不同即使是4M也不顶。通过内网接入外网的P2P都要受限,但还是可以开,打开UPNP也没用,游戏是单线程的,只要单接根LAN就行。如果P2P功能不能用,多半是被网络服务商限制了这功能,因为那占网速,比如很多网吧都限制了这功能BT下载在网吧就不能用。那只有找网络服务商解决。
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