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权的体系
要想从全局和总体上制定水权转让和建立水市场的政策,必须用系统论和一体化的思想综合研究水权问题,防止在水权问题上的片面性和行业化倾向,从立法上建立科学、合理的水权体系。根据各国法律,水权体系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权利: 目前中国水资源使用权的概念,与其他国家民法中使用的用益权有较多的相似性。
从理论上看,人们开发、利用和消耗水资源,原则上应该取得水资源的所有权;由于水资源所有权已经包括使用权能,水资源所有权人有权使用其所有的水资源,因而对水资源所有权人而言,没有必要设立水资源使用权。但是,现实生活是复杂的,在一个存在不同阶级、阶层和强权的社会或国家,绝大部分水资源往往为少数人拥有(水资源的私人所有制)或国家所有(水资源的国家所有制),并且拥有大量水资源的少数人往往不必或不能直接利用水资源,作为政治概念的国家也不能直接利用水资源;真正直接利用水资源的是大量非水资源所有权人。由于经济实力和贫富差距等原因,这些人无钱或没有能力从水资源所有权人那里买到水资源的所有权。这就产生了非水资源所有权人必须直接利用水资源所有权人拥有的水资源的客观需要和矛盾。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方案是,在不改变水资源所有权的前提下,由非所有权人向所有权人支付一定费用后取得利用并收益所有权人拥有的水资源的权利。这种权利,在大陆法系国家称为用益物权,在中国多称为水资源使用权。
水污染严重 1,社会公益性水资源使用权
传统民商法、经济法上对水资源的利用着重于获得经济效益,而没有将环境利用和社会利用包括在内。利用水资源的社会功能属于社会公益权的范畴,社会公益性水资源使用权包括防火、抢险、救灾、治病疗养、卫生、体育、文化、科研、教育、划界、国防、军事等社会公益性权利,这种水资源使用权的收益往往表现为社会效益(很难用经济价值来衡量)。
2,水产品所有权
单位或个人通过行使取水权而取回的水量,单位或个人用容器接收的雨水,单位和个人通过买卖交易等活动获得的已经与原有水体分离的水,可以视为单位或私人所有水产品或私人物品;这时形成水产品或水的单位和个人所有权。有些人将水产品的所有权当作水资源所有权或水资源使用权,这是造成水资源权或水权概念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水产品是一种商品,因此对水产品而言具有实际意义的是水产品的所有权而不是水产品的使用权。水产品与水资源的最大区别是:水资源所有权或水资源使用权是对水的来源(水体)的占有、利用、收益或处分,获得了水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就获得了源源不断地供应水的能力;水产品所有权是对一定质和量的水的占有、利用、收益或处分,获得水产品所有权只是获得一定质和量的水。
3,水资源产权
水资源产权是从经济法的角度对水权的界定,即将水资源作为一种财产、一种产业,主要指以水资源所有权为基础的一组权利,包括水资源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和经营权。《法国水法》第1条规定:“水是国家共同资产的一部分。”许多国家将水资源即水体规定为水产业。根据西班牙《水法》(1985年),西班牙国有水产业包括:内陆水(地表水和可恢复的地下水);连续的或不连续的自然河流的河床;湖泊和池塘的基底,公共河道上的地表水库的库盆;地下含水层。根据《日本河川法》(1995年)的规定:江河属国家产业。
㈡ 如何理解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营业税政策
【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6号)是否提出企业之间转让自然资源可以免缴营业税?是否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同时一并销售附着于土地或者不动产上的固定资产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47号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峪金矿矿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若干税收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8]111号)相关规定有冲突?【解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6号)主要明确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有关营业税政策,将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视为转让无形资产税目征税。 自然资源使用权,是指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其他自然资源使用权(不含土地使用权)。在境内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是指所转让的自然资源使用权涉及的自然资源在境内。 财税[2012]6号文件是明确一项新政策,此前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未纳入征税范围。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同时一并销售附着于土地或者不动产上的固定资产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47号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峪金矿矿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若干税收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8]111号)等文件规定没有冲突。后者主要指一种兼营行为,与财税[2012]6号文件规定是两回事。
㈢ 营改增后土地转让税费(政府职能部门转让土地)
政策法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内税[2016]36号)附件1:《营容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十五条第(二)项规定,提供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税率为11%.
附《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第二条规定,销售无形资产,是指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业务活动。无形资产,是指不具实物形态,但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包括技术、商标、著作权、商誉、自然资源使用权和其他权益性无形资产。
技术,包括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
自然资源使用权,包括土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其他自然资源使用权。
根据上述规定,转让土地属于增值税应税税目:无形资产-自然资源使用权,应按适用税率11%计缴增值税,不适用销售不动产差额纳税的规定。
㈣ (二)初始水权的界定及水权转让
项目区位于羊亭河流域下游,该流域相对独立、完整,流域内没有其他客水资源。通过对羊亭河流域水资源平衡分析可知,多年平均农业用水量350万m3,占总用水量的55%,在一般枯水年流域缺水307万m3。随着羊亭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矛盾将更加突出,建立节水机制成为必然。构筑以水权为中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将节水变为用水户的自觉行为,也是建设项目区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在水资源管理体制上,采用新《水法》的要求,向涉水事物统一管理转变,充分发挥羊亭镇政府在水资源配置中的调控作用,实现对羊亭河流域水资源统管。根据现状年(2002年)用水量调查(表6-16),对羊亭河流域内的用水指标进行分配确定,也就是对各行各业初始水权进行界定。
表6-16 羊亭河流域现状不同水平年用水量及构成
根据以上分析,明确了流域内工业、农业、生活的用水量,从而赋予镇政府对水资源的总体调配权和各行业对水资源的有限使用权。
在农业灌溉水量有节余或不需要时,农民可自由进行水权转让。根据《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其水权交易价格为项目区现行工业水价的2~3倍。允许水权交易后,农民更加珍惜自己的水权,千方百计节水,大水漫灌的现象基本消失,关心水、珍惜水、爱护灌溉工程正在变为项目区农民的自觉行为。
㈤ 水权交易的市场
从西方水权交易发展来看,水权交易形态的发展趋势是由短期交易(季节或年度租赁)扩大为永久性交易(也有学者认为永久性的水权交易可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所影响,因此不鼓励这种方式),且交易范围日益放宽。一般而言,水权交易市场通常在两个层次上运作,即农业灌溉区内用水者之间(同一水区内)的交易,和农业用水者与都市用水者之间(不同水区内)的交易。仅通过这两种交易所获利益就相当可观。
水权交易市场可以分成正式的与非正式的两种类型,其差别在于交易是否透过行政或法院系统加以制度化。凡是必须经过严谨的行政或司法程序来规范水市场的运作,称为正式市场,这是世界各国的主要发展趋势。而非正式市场基本上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统习惯(例如农户间以抽取时间计量的一次性水量转移),随着社会日趋复杂,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加上环保意识的日益重视,非正式市场已经面临相当大的改革压力,开始向制度化与正式化方向发展。
正式市场的出现通常是由于非农业用水者对于水量的急迫需求,因此正式市场成为推动农业与非农业水权交易的最主要动力。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水银行以及得克萨斯州的Rio Grande Valley中99%的水权交易都是农业与非农业部门之间的交易,其中都市用水者的交易量占45%以上。很多文献显示,由于转移用水的补偿,农业用水转移非农业用水会同时提升双方的效用,且由此导致的农业产量的减产并不显著(农民节水意识的提高而改进灌溉技术)。
㈥ 国家允许的水资源转让使用权最高年限
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要根据水资源管理和配置的要求,综合考虑与水权转回让相关的水工程使用年限和答需水项目的使用年限,兼顾供求双方利益,对水权转让的年限提出要求,并依据取水许可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复核。对于转让的水权不得高于其水权本身的剩余存续时间。
㈦ 水权交易的介绍
水权交易是以“水权人”为主体。水权人可以是水使用者协会、水区、自来水公司、地方自治团体、个人等,凡是水权人均有资格进行水权的买卖。水权交易所发挥的功能,是使水权成为一项具有市场价值的流动性资源,透过市场机制,诱使用水效率低的水权人考虑用水的机会成本而节约用水,并把部分水权转让给用水边际效益大的用水人,使新增或潜在用水人有机会取得所需水资源,从而达到提升社会用水总效率的目的。
㈧ 市场调节机制
在水资源管理中,市场主要发挥配置水资源的作用,所以水资源市场需要各种管理模式及机制的运行,以保障水资源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图5.3城市水务管理运行框架图,说明了城市水务管理运行机制及模式。
流域及城市水权水务管理模式及机制框架分三个层次:水资源产权管理机制、水务管理模式、水资源循环经济机制。
第一个层次为水资源的产权管理制度,分别是:①国家即政府为代表在取水阶段加强对水资源产权的控制,提高水资源使用税及使用税费,建立并完善水资源一级市场的初始产权分配制度,如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费用征收制度等;②用水及排水阶段水资源使用权交易制度的建立(水权,污水权)。利用价格机制,充分反映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水资源产权制度是城市水务和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前提。
图5.3 区域及城市水权水资源循环经济机制
第二个层次是流域及城市水务管理模式。运行模式是:区域城市一体化水资源管理的方式既要符合自然规律也要符合市场规律。运行目标是:保证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城乡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防洪、水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农业水利、生态用水等。
①水资源循环利用目标是:工业、农业和生活及全社会水资源循环。
②运行机制是:政府行政管理机制和市场化运行机制。
③行政管理机制主要是市场准入、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服务(信息、标准、法律)监管。
④经济机制:主要是运作企业化、投资多元化、市场特许经营以及水价格市场化。
第三个层次为水资源的循环经济机制,具体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方面。政府行政统一规划,进行服务监督(信息、标准、评价、立法、产业政策)。政府主要是宏观调控,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间接引导企业个人的行为,保护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和安全。市场机制即经济机制,主要是直接对主体(个人、企业等)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激励,使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实行正确的经济行为。经济机制就是约束和激励的手段,包括财政税收机制、金融机制、折旧机制、价格机制、交易机制、准入机制;通过经济机制使企业、个人及团体努力实施水资源的循环,这是一个基础性的机制。社会机制主要是从文化、教育、道德、科技、组织角度促进全社会实施水资源的循环经济机制,包括绿色生活方式的文化观、伦理观的传播、节水消费习惯的宣传,水资源循环利用知识和技术的教育(学校、社区、节日),水资源循环科技创新(工艺、设备、过程等),以及水务协会制度,水中介服务等辅助部门的建立与发展(图5.4)。
5.3.1 制定合理的水价,强化价格机制
许多城市通过制定水价政策来促进水资源合理使用以及水资源循环利用。较为流行的方式有累进制水价和峰水价,居民生活用水费实行基数用水低价甚至免费,超过基量则加价收费,从而增强了居民节水意识。如我国香港居民每户用水免费基数为12m3/每月;日本家庭每月用水量10m3、20m3、30m3的水价比分别为1∶216∶412,水费中还包含了排污费,有利于废水的处理;法国通过提高排污费控制水污染。例如美国水价增加一倍,家庭用水可降低25%,通过计量和安装节水器,家庭用水量还可降低11%。因此,我国的水价中应加大水资源费,即保障水资源的补偿费;水价中应保障供水及污水处理运行成本回收。在京津冀都市圈的各城市尤其是北京、天津率先实行此种类型的水价。
5.3.2 建立和培育水资源循环的市场运作机制
5.3.2.1 水资源循环的市场运作机制
首先是建立与水资源相关的各类水务市场,水资源市场包括一级市场——水权出让、取水许可证交易市场;二级市场——水权的转让市场,中水交易市场、排污权交易市场。还可分为水务建设市场和水务经营市场,通过市场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有效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实现水资源循环经济及水资源优化配置、改善水环境。通过调整水的价格,将生产和消费对区域社会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社会成本融入价格之中,不但强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循环经济意识,重要的是将外部效应内部化。
5.3.2.2 水资源产权制度是建立水资源市场的前提,也是水权的一级市场
①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如天津市根据多水源供水格局,结合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制定全市水资源配置方案,将外调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常规水资源和非常规水资源统一进行优化配置,分配到各区县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各个部门。各区县根据此方案,在区县内部作进一步分配。
图5.4 市场水务管理运行框架图
②推进地表水总量控制管理。以天津为例,结合天津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河道内水资源总量控制和计划用水管理力度,以潮白新河总量控制管理为典型示范,编制潮白新河水权管理实施方案,沿河各区县潮白新河的初始水权,建设必要的控制工程,对宝坻、宁河、塘沽三区县使用潮白新河水源进行总量控制管理,为天津市在灾害和流水量统一调度的基础上实施地表水总量控制管理探索经验。
③加强地下水总量控制管理。根据相关的地下水限采压采规划,确定全市各区县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指标;各区县将市确定的取水总量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实施地下水总量控制管理;加大地下水开采计量管理力度,为地下水总量控制管理提高技术支持。
④实施以用水定额为基础的城市水权管理模式。制定高等院校综合用水定额,实施高校水权管理;建立高校系统用水者协会,以用水定额为基础重点进行行业计划用水指标的明细与分解、公共用水的科学管理与有效节约、行业用水的公共参与方式管理,为城市各行业用水管理提供示范。
5.3.3 建立水资源循环经济多元化投资机制
水资源循环是个系统工程,工程大,时效长,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应引导国内民间资本或外资进入到源循环经济工程中。即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模式,如服务外包模式,经营及维护的外包或租赁模式、LBO(租赁—建设—经营)模式、BTO(建设—转让—经营)模式、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外围建设模式、BBO(购买—建设—经营)模式、BOO(建设—拥有—经营)模式。
①服务外包模式。城市公用事业可以以合同的形式承包给民营企业去完成。
②经营及维护的外包或租赁模式。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与民营部门签订合同的方式,将基础设施的经营和维护工作交由民营部门去完成。经营和维护实行承包的目的在于提升基础设施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③LBO(租赁—建设—经营)模式。民营企业被授予一个长期的合同,利用自己的资金扩展并经营现有的基础设施。它根据合同条款拥有收回投资并取得合理回报的权利,同时必须向政府部门缴纳租金。
④BTO(建设—转让—经营)模式。民营企业的开发商为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并负责其建设。一旦建设完毕,该民营部门就将基础设施的所有权转移给有关政府主管部门。然后,该政府部门再以长期合约的形式将其外包给开发商。
⑤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在政府授予的特权下,民营部门可以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并建设,拥有和经营这些基础设施。在特定的经营期限内,它有权向其他用户收取费用。等期限结束,基础设施的所有权就要转让给有关部门。
⑥外围建设模式。民营部门可以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一些附属设施,然后在一定的期限内经营整个基础设施。这种制度安排的目的在于保证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仍能扩展基础设施服务。
⑦BBO(购买—建设—经营)模式。现有的基础设施被出售给有能力改造和扩建这些基础设施的民营部门。民营部门在特许下,永久地经营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在出售前的谈判中,公共部门可以通过特许协议对基础设施服务的定价、进入、噪音、安全、质量和将来的发展做出规定,实施政策控制。
⑧BOO(建设—拥有—经营)模式。民营部门的开发商依据特许权投资兴建基础设施,拥有这些基础设施的所有权并负责经营。特许权的获得不是无条件的,它必须接受政府在定价和运营方面的种种管制。长期所有权为民间资本注入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激励。
民营化不是市场化的终极目标,充分竞争才是市场化的实质,即公用事业如果是充分竞争的,那么我们可以承认它的效率会产生作用,如果是垄断的,那么,无论是政府还是私人提供,同样会通过“坐地收租”,获得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的特权收益。
5.3.4 排污权交易机制
5.3.4.1 排污费
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强制排污单位对已经或者仍在继续发生的环境污染损失或危害承担的经济责任。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依法向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强制收取的费用。它包括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征收排污费是国家管理环境的重要经济手段和措施。缴纳排污费是排污单位对国家和社会履行的一种法律责任和社会义务。
5.3.4.2 排污权
①污染物排放指标。在国外称“排污权”或“排污许可”。排污权转让最早是由加拿大的Dales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在满足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建立合法的污染排放权,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力像商品一样被买进和卖出。
②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是在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利用市场规律及环境资源的特有性质,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下,各个持有排污许可证的单位在有关政策、法规的约束下进行排污指标(排污权)的有偿转让或变更的活动。通过污染者之间交易排污权,实现低成本污染治理。美国1979年提出将排污权交易作为一种新的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经过多年的运行,排污权交易在美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排污权交易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是政府和排污者之间的交易。政府机构评估出一定区域内满足环境容量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并将最大允许排放量分成若干规定的排放份额,每份排放份额为一分排污权。政府就某种污染物排放权每年定期与排污者之间进行交易,交易形式主要有招标、拍卖、以固定价格出售等。一般来说,对社会公共事业、排污量小且不超过一定排污标准的排污者,可以采取灵活的办法;而对于经营性单位、排污量大的排污者,多采取拍卖或其他市场方式出售。
二级市场是排污者之间的交易场所,是实现排污权优化配置的关键环节。排污者在一级市场上购买排污权后,如果排污需求大,购买的排污权不够用,就必须在二级市场上花钱买入;相反如果企业减少排污,购买的排污权得到节省,则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售出获利。
环境纳污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这就是部分学者所说的“安全阀”。在市场经济下,环境是一种资源,一种公共性很强的资源,它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的所有权应该归属于代表公众的国家,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由政府出面通过发放可交易的许可证,将一定量的排污指标卖给污染者,并将收入纳入财政预算,进行环境保护投入。
美国排污交易包括三种模式,分别是:排污削减信用模式,是美国排污权交易最初采用的模式;总量——分配模式,从1990开始成为排污权交易的主要方式;非连续排放削减模式,近几年刚刚用于实践,它实质上是对ERC模式在增加灵活性上的改进。
总量——分配模式:是指政府用某种程序将有限的污染权发给污染者。在实际操作中,环境管理部门将观察某一部门的污染情况,并设定总的排污水平,然后向各个污染源分配总量的一部分,分配的排污权并不一定要进行交易,可以允许储存也可以不允许储存。
5.3.4.3 我国排污权交易机制的形成
①通过法律来进一步明确排污权有偿取得。首先要确立有关污染“总量控制”策略具体实施的统一法规,在现行环境法律中对排污总量控制的目标、总量设计、调查和监测、总量分布、适用程序等做出更加明确的规定;然后通过立法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规范初期排污权的分配,确定初期分配方法,加强监管,杜绝企业寻租行为。对排污权二级市场的交易范围和交易方式做出明确规定,建立排污权交易的法律体系。在一级市场上,除了通过立法明确排污权有偿取得外,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排污权一级市场交易形式,改变无偿分配或行政授予的做法,采用招标、拍卖或其他市场化方式将排污权卖给企业。
②排污权初始化分配的关键在于用统一的分配方法。以往二氧化硫排放指标的分配是以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逐级等比例下达,造成了原来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的地区或者企业“占便宜”,形成了总量分配的不公平。
③排污权市场的建立。排污权市场的建立应该基于三个方面,一是公正的分配方法,确保每一个污染企业都取得合理的总量配额。二是严格的环境执法,应该使得企业严格按照核定的总量排放污染,对于超过总量排污的企业,必须实施严格的处罚手段,让其不得不按照总量进行排污,否则企业成本将大大增加。三是有“量”可以交易。目前我们设计的绩效分配是公开公正公平的,企业在治理污染后(对于电厂而言就是脱硫),应该会有富余的指标进行交易。
④立法手段。要通过立法手段,有效制止滥用和非法转让排污权,杜绝蓄意囤积居奇等扰乱市场的行为,对超标排污企业进行严厉处罚,通过这些措施确保排污权在二级市场上能够正常交易。
⑤建立和完善排污权交易的政策调控体系。政府还应利用税收、信贷等手段对排污权市场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对排污权交易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为排污权交易创造必要的宏观环境。
㈨ 水权的立法意义
以上分析了水权的私权性和准物权性。一、分析水权的私权性是为了说明水权是平等民事主体使用水资源并获得收益的权利,希望从立法上规范取得用水许可资格、水权转让手续等,使单位和个人在使用受益时具有可预见性和平等性,防止过多行政色彩的干预侵犯民事权利。但并没有忽视水作为人类生存所必备的自然资源所起的重要作用即它的公共性色彩分析水权的,应从自然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上加强对水权的管理。二、分析水权的准物权性是为了将其纳入到物权体系,在制定物权法时应作一般规定将其规定为物权。在其他制度不足以保护权利人所享有的水权时,适用物权制度保护。同时它与典型物权不同的准物权性,使其不宜直接规定在物权法典中,而应作为单行法规定,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所以在制定水法时应当将水权与水资源的所有权结合起来,既保护民事主体对水资源使用受益的个人权利,又注意到水资源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从政府宏观调控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综合制定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