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研究成果有哪些
课题研究成果有哪些表现形式
专利,专著,软著 评职称专著挂名专利申请核心论文 2018-09-04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课题立项申请书中规定课题成果的主要形式:公开发表的专著或研究论文。请根据申请的课题类别的成果要求填写。A.专著 B.译著 C.研究论文 D.研究报告 E.工具书 F.电脑软件 G. 其他
全划办要求课题研究成果基本指论文、专著和研究报告。课题提交的成果是指研究总报告和成果公报;成果附件是指专著和已发表的研究论文。很多省份的教育科学规划办对课题成果的界定也都源于此,大同小异。
课题研究成果形式多样化
对高校而言全规划办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规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高校也一般就认可专著和论文。但对于中小学老师,写一本专著、发一篇文章不是那么容易的,大部分老师都无法达到这个要求,所以对中小学教师而言,课题研究成果除了专著、论文之外,有多样化的呈现形式。
此外,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对课题成果的要求也适当降低。比如,研究论文不一定要正式发表才认可,因为现在的论文发表非常混乱,假期刊、垃圾期刊满天飞,期刊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很多老师在发表论文时上当受骗屡见不鲜。
而且,课题成果的形式也非限定为专著和论文。课题主要成果形式有: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译著、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典型教育案例分析、教学改革实践方案、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中小学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校本教材、教学软件、教学工具、其他成果。
课题研究成果和课题研究实践效果的区别
开展课题研究、课题实验的实践过程中,肯定还会有一些具体的实践效果,这些虽然不是课题研究成果,但是可以写在结题报告的实践成效分析里。
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和课题研究成果的区别
很多老师将过程性材料当做课题研究成果提交,这是将课题成果范围过于扩大和成果泛化。课题研究成果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研究成分,而不是一般的工作性资料,更不是一般的资料汇编,否则降低课题研究的质量,导致课题研究不科学、不规范。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过程性、工作性资料,这些资料可能并没有研究的成分或者研究的成分不高。比如课题信息变更申请表、研究日志、研究心得、照片等,只是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而不能算成果。
课题研究成果表现形式多样化,且更应该倾向于实践性成果,并强调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所产生的效果。
2. 多规合一”为何又成城市热点
“多规共存,各自表述”,常常困扰着企业的办事效率和城市的发展。如何实现多规合一此前一直是规划界学术研究的热点,因近年来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由此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各地纷纷启动多规合一试点工作。
5月,全国首部管理“多规合一”的地方性法规《厦门经济特区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开始实施,审批负面清单加告知承诺制、自贸试验区可对建设项目生成及审批采取更简易程序等新内容被写入规定,厦门“多规合一”工作将有法可依。
与此同时,广东自贸区也将建立“多规合一”规划管理体系,提出将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和空间“一张图”管理,形成统一规范的空间规划体系。
一时间,“多规合一”这把火似乎又在自贸区内燃烧起来。究竟什么是多规合一?多规合一将对自贸区有何助力呢?
何为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在“三规合一”(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延伸而来,几大规划各自体系庞杂、缺乏沟通协调,经常产生矛盾冲突,“多规合一”旨在解决“打架”现象,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
“多规合一”的核心是解决规划“打架”问题,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质是简政放权,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让人们在城镇生活更美好。
多规合一,归根到底是简政放权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政府应用规划等手段加强了宏观调控,各部门,各行业出台了多种规划,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规划多达200种,由于规划的不衔接、多头管理的问题,出现了如规划审批难、项目落地难、各类规划布局和项目不统一等问题。特别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人口密度高的地区,人地关系紧张,急需加强规划统筹和管理。为此,广州、厦门等城市纷纷开展“多规合一”的探索。
对于十三五之前的多规合一,各地有不同探索,一种是广州模式,广州市多规合一走的是梳理,分析各个规划,列出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城市规划,国土规划空间冲突,从技术上划出空间范围,编制了一个多规合一的规划;一种是厦门模式,厦门多规合一则是通过编制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从顶层设计上完成多规合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环保规划等在这个规划指导下来做,对这个规划从产业,空间,土地、环境等方面进行细化,与之衔接。
“多规合一”的改革样本,说到底是简政放权。“多规合一”后,审批流程较以往有较大改变,但并联审批、审批环节的优化等造成了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条件、程序、时限与有关法律法规不一致,亟需重新立法破解审批改革中所面临的制度性障碍,《厦门经济特区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的意义就在于此。
福建设多规合一试点,企业办事更便捷
此前,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和住建部四部委就曾联合下发通知,提出在全国28个市县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厦门被列为试点之一。随后,福建省政府决定在漳州市、泉州市、莆田市、龙岩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福清市、东山县、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福鼎市、邵武市等12个城市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工作,一年之间,八闽大地吹起多规合一改革春风。
厦门的“多规合一”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统筹整合各个规划,衔接基础数据、用地分类标准和用地边界,强调各规划均需符合战略规划。厦门市规划局更名为市规划委员会,由规划部门变成综合管理部门,强化统筹规划和规划统筹的职能。以往各自报批的规划、项目必须汇总到规划委来,由规划委落到“一张蓝图”比对确认没问题后再推进。
同时,还依托“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各审批部门实现网上并联协同审批,审批信息实时共享。审批事项实现了从现场报审、串联审批的“跑部门模式”到一表报审、并联审批的“走网路模式”的转变。
在福州,“多规合一”改革则由市规划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主要包括“一张图”、一个信息联动平台、一个协调机制、一个审批流程、一个监督体系、一个反馈机制等六大内容。
目前,信息联动管理平台已启动。该平台可将“多规合一”及“一张图”的成果和规划、国土、环保、林业、水利、园林等部门规划成果及审批数据,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管理平台上。这样就打通了各部门规划数据的共享壁垒,保障大家都可共用一套数据,避免因规划冲突引起的反复审批问题。
信息平台不仅能让数据共享,还会面向发改、国土、规划、环保等不同部门用户,提供“建设、维护、应用、评价”规划的全过程服务,解决规划的空间问题、时间问题和内容问题,打造“全域规划、多规合一”规划体系。
按照计划,福州市将在今年内力争实现信息平台的审批服务功能,按照“统一收件、同步受理、并联审批、同步出件”的思路,在“多规合一”成果基础上,实现建设项目在发改、国土、规划、环保、行政服务中心等多部门间“一表式”受理,“一站式”审批,实现审批记录可追溯、审批时限可监督,企业办事将更加方便。
多规合一,看似简单,但因其在国际上缺乏可以借鉴的成熟案例,且超出了传统规划技术理性的范畴,在空间规划矛盾的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利益关系,故多规合一改革实则具有开创性。如何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统一各部门的资源配置价值观,组建高效的规划协调机构协调解决各部门的矛盾与问题,且加强公众参与机制的实效性,保障从规划编制到实施整个过程的顺利推进,还需要政府及专家的反复研究。也正因如此,多规合一改革上迈出的每一步,都值得我们的关注。
“福建自贸区观察”微信号(微信ID:fjftz-view),汇聚对福建发展热心的媒体、政府、研究机构、企业等各界人士,以自由的思想,从非官方的视角,普及自贸区知识、解读自贸区政策、分析自贸区问题、挖掘自贸区商机,并着力打造一个友好宽松的互动交流社区。
关注“福建自贸区观察”,新鲜观点第一时间推送!
3. 现在老是在说什么工作阶段性的成果请问:"阶段性成果 是什么样的成果"
什么叫“阶段性成果”?
模糊语言在日常工作中是一种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它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并且因此而使整篇文章或谈话更加紧凑,有利于集中精力描述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例如,有的领导在讲话时经常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这次会议的召开(工作的开展),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大家一听就明白,这不是咱们一家的功劳,要感谢大家。
例如,有的人在寒暄时常有这样一句客气话,“我早就要来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得抽身---”。是什么原因呢?你可以想象,无需解释清楚。
但是,一个时间以来,在各类总结、报告,甚至一些新闻报道中,有一句模糊语言我怎么也搞不清楚,那就是“阶段性成果”。
什么叫“阶段性成果”?我的理解,好像是整个工作(工程)全部圆满完成的,叫取得了“全部成果”,把工作(工程)按工作量和工作进度,分成若干个阶段,并制定一定的任务,这个阶段工作量的就叫“阶段性工作”。圆满完成这个工作量的叫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我看现在人们常说的所谓“阶段性成果”并不是这么会事,而是一种虚报成绩的漂亮套话。不信你紧跟上去追问一句,“你这项工作共分几个阶段?现在已完成到哪个阶段?这个阶段完成后要达到什么标准?目前已经达到什么标准?这个“阶段性成果”是怎样量化出来的?”回答肯定是摇摇头,给一个苦笑的表情,或者用一些不痛不痒、不着边际的话加以搪塞。
阶段性成果,其关键词是“成果”两个字。这两个字既好听,又好看,抓不住,摸不着,有些领导也爱听,因而就成为他们的常用语了。因为工作尚未彻底完成,而每一个阶段又未规定必须达到的硬性标准,因此这种“成果”既不好量化也不好检验。这就给惯用“假大空”作文章的人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国的语言非常丰富,新名词层出不穷,不知谁发明了“阶段性成果”这个词语,给爱说假话、套话的人帮了大忙,确实应该给他记一大
功。
4. 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书是在充分吸收消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华北克拉通北缘哈达门沟和金厂沟梁两个最有代表性的典型金矿床进行重点解剖研究,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测试,综合分析研究相结合,查明典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以及成矿时代,进行成矿机制分析。在单个矿床解剖的基础上,对两个典型矿床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华北克拉通北缘区域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依据。本书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成岩(矿)时代方面
通过精确的成岩(矿)年龄测定,在哈达门沟金矿区,获得沙德盖岩体锆石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21.6±2.1 Ma,西沙德盖岩体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22.9±0.82 Ma;获得哈达门沟金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386.6±6.1 Ma,金成矿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早泥盆世;矿区北部西沙德盖钼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26.4±3.3 Ma,钼矿床形成于三叠纪。在金厂沟梁金矿区,获得对面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锆石LA-ICP MS加权平均年龄140.86±0.71 Ma~142.65±0.44 Ma,对面沟细粒花岗闪长岩锆石LA-ICP MS U-Pb加权平均年龄138.7±1.2 Ma,西台子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 MS U-Pb加权平均年龄226.8±0.87 Ma,金厂沟梁片麻状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 MS U-Pb加权平均年龄258.6±1.6 Ma~261.61±0.94 Ma,矿区石英斑岩脉锆石LA-ICP MS谐和年龄为154.68±0.45 Ma。与矿脉相互穿插的黑云粗安斑岩锆石LA-ICP 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31.7±1.1 Ma,接近或略早于成矿年龄,矿区南部对面沟铜钼矿化辉钼矿Re-Os加权平均年龄131.45±0.93 Ma,西矿区深部钼矿化石英脉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244.7±2.5 Ma,加权平均年龄243.5±1.3 Ma。
2.稳定同位素方面
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哈达门沟矿区δ34S变化于-21.7‰~5.4‰之间,极差为27.1‰,说明硫来源的复杂性,平均值为-10.6‰,表现出亏损重硫的特点,结合区内变质岩中黄铁矿的δ34S值,认为这套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为一套孔兹岩系,本身富32S,哈达门沟成矿流体中硫继承了这套太古宙地层中硫的同位素特点,并混有深部含矿流体的硫,所以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流体和变质地层。金厂沟梁矿石硫化物δ34S变化于-2.8‰~-0.6‰之间,极差为2.2‰,平均值为-1.61‰,长皋沟金矿区矿石硫化物δ34S变化于-1.5‰~1.2‰之间,极差为2.7‰,平均值为-0.15‰,二道沟金矿区含金硫化物δ34S变化于-0.7‰~2.3‰之间,极差为3‰,平均值为-0.08‰,三者硫同位素组成相似,极差范围小,均集中在0值附近,具有深源硫的特点。
铅同位素组成:哈达门沟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计算的单阶段模式年龄,Th/U比值、μ值等,变化范围较大,表明铅不是在单一的铀、钍-铅系统中演化的,而是多阶段的,铅同位素的组成并非是正常铅,而是混合铅。在铅构造模式图上,哈达门沟矿石铅同位素投点比较分散,表明哈达门沟金矿床铅来源的复杂性。金厂沟梁、二道沟、常皋沟三个矿区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单阶段模式年龄,Th/U比值、μ值等一系列参数均相似,说明它们成矿作用有着相同的过程。参数变化范围很小,说明铅来源单一。在铅构造模式图上,铅同位素数据主要投在地幔铅演化曲线和下地壳铅演化曲线之间,反映了铅的来源主要为地幔和下地壳。
氢-氧同位素组成:哈达门沟金矿脉的δ18O水‰在3.80‰~5.20‰之间,平均4.49‰,柳坝沟金矿脉δ18O水‰在4.22‰~4.32‰之间,平均4.27‰,将结果投入δ18OH-δD图上,投影点均落在原生岩浆水及变质水附近,说明哈达门沟金矿成矿热液来源于岩浆水和部分变质热液,后期有天水的混入。金厂沟梁金矿脉的δ18O水‰在2.2‰~7.8‰之间,平均4.9‰,δD为-108‰~62.4‰,平均-86‰,二道沟金矿脉δ18O水‰在7.4‰~7.9‰之间,平均7.6‰,δD为-110.9‰~-97.8‰,平均103.1‰,长皋沟金矿脉样仅有一件,δ18O水‰为7.7‰,δD为-81.3‰,将结果投入δ18O水-δD图上,三个矿区投影点均落在原生岩浆水及下方,说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有部分天水混入,有1个样品投入变质水范围,说明流体继承了变质流体的性质。
3.流体包裹体方面
哈达门沟金矿石英脉成矿温度在160~300℃范围内,成矿温度集中在200~280℃之间,平均236℃;盐度集中分布在5%~15%NaCleq之间,平均盐度9.80%NaCleq;密度为0.75~1.15g/cm3,主要集中在0.75~0.85 g/cm3之间,平均0.86 g/cm3;成矿压力(平均值)为(139~366)×105 Pa,平均253×105 Pa,对应静岩深度为0.515~1.354 km,平均0.96 km,静水深度为1.39~3.66 km,平均2.53 km;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和CO2为主,其次为N2,O2,含微量的CH4、C2H6、C2H2和C2H4等;液相组分阴离子以Cl-和 为主,还有少量的 和F-,微量Br-;阳离子以Na+,K+和Ca2+为主,Na+>K+,含少量Mg2+。
金厂沟梁含金石英脉成矿均一温度范围为190℃~380℃,集中在240℃~340℃之间,平均294℃;盐度范围为0.18%~8.81%NaCleq,平均盐度3.79%NaCleq;密度为0.58~0.90g/cm3,主要集中在0.65~0.85g/cm3之间,平均0.75g/cm3;成矿压力为(170~986)×105 Pa,平均705×105Pa,对应静岩深度为(0.63~3.65)km,平均2.61 km,静水深度为1.70~9.86 km,平均7.05 km;包裹体气相成分中均以H2O和CO2为主,其次为N2,O2;液相组分中阴离子以Cl-和 为主,少量 和F-,微量Br-;阳离子以Na+,K+和Ca2+为主,少量Mg2+。对面沟铜钼矿754中段含矿石英脉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94℃~424℃,平均315℃,盐度5.41%~38.16%NaCleq,平均23.44%NaCleq,密度0.76~1.00 g/cm3,平均0.88 g/cm3。对面沟铜钼矿床成矿压力为(162.79~1189.42)×105 Pa,平均628×105 Pa,换算成相应的深度,静水深度为1.63~11.89 km,平均6.28km,静岩深度为0.60~4.41 km,平均2.32 km。早期钼矿化石英脉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315℃~393℃,平均356℃,盐度范围为1.74%~11.58%NaCleq,平均值5.30%NaCleq,密度在0.56~0.82g/cm3之间,平均0.66g/cm3。钼矿化石英脉成矿压力为(865.99~1027.85)×105 Pa,平均943×105 Pa,换算成相应的深度,静水深度为8.66~10.28 km,平均9.43 km,静岩深度为3.21~3.81 km,平均3.49 km。
4.成矿机制方面
哈达门沟金矿床形成机制:在泥盆纪早期华北克拉通北缘处于弧-陆碰撞后的伸展构造背景,这种伸展背景引发山前大断裂的活动,深部富钾含矿流体沿山前大断裂上升,在运移过程中不断萃取围岩中的金等成矿元素,在大断裂的次级断裂等构造有利部位充填、交代而形成这种金钼组合型的矿床,后期有经受海西晚期-印支期多次热液活动的叠加和改造,表现出本区成矿年龄多样性的特点。
金厂沟梁金矿床形成机制:燕山晚期,中国东部发生过大规模的岩石圈减薄作用,这种减薄作用的结果可以导致陆壳,尤其是下地壳的重熔活化,发生了强烈的岩浆作用,并且导致壳-幔物质发生大比例混合,形成对面沟花岗闪长岩浆,在侵入过程中,从深部带来丰富的成矿物质,在岩浆期后,深部含矿流体的大量积聚,在岩浆热和流体压力驱动下,小部分进入先成岩体断裂,迁移富集沉淀成矿,如长皋沟金矿的形成;其余大量含矿流体,与地下水、变质水混合,并在运移过程中萃取高丰度变质岩及部分火山岩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富金流体,随物化条件改变,在合适空间发生沉淀成矿,最终形成现今这样的矿床,如金厂沟梁和二道沟金矿床。
哈达门沟金矿床和金厂沟梁金矿床分别代表华北克拉通不同演化阶段,不同构造体制下的产物。其中哈达门沟金矿床代表华北克拉通与古亚洲洋相互作用的产物,而金厂沟梁代表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的产物。
5. 多规合一调研报告应突出哪些内容
多规合一调研报告要求文章质量和原创、
6. 城市规划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由于城市规划的关联性和前瞻性要求较高,城市规划一直是对全新的可视化技术需求最为迫切的领域之一。从总体规划到城市设计,在规划的各个阶段,通过对现状和未来的描绘(身临其境的城市感受、实时景观分析、建筑高度控制、多方案城市空间比较等),为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以及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风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规划决策者、规划设计者、城市建设管理者以及公众,在城市规划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效的合作是保证城市规划最终成功的前提。三维全景技术为这种合作提供了理想的桥梁,运用三维全景技术能够使政府规划部门、项目开发商、工程人员及公众可从任意角度,实时互动真实地看到规划效果,更好地掌握城市的形态和理解规划师的设计意图,这样决策者的宏观决策将成为城市规划更有机的组成部分,公众的参与也能真正得以实现。这是传统手段如平面图、效果图、沙盘乃至动画等所不能达到。
7. 形容取得很多成果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取得很多成果的成语有个:
1、硕果累累[ shuò guǒ léi léi ] 本义是指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现在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出处:霍达《补天裂》第十三章:七百年来,子孙不息,人才辈出,历代科举,硕果累累。
2、满载而归[ mǎn zài ér guī ] 载:装载;归:回来。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出处:宋·倪思《经堂杂志》:徒有而出;满载而归;里人无不羡之。
翻译:空手出去,装得满满地回来,邻居没有不羡慕他的。
3、卓有成效[ zhuó yǒu chéng xiào ] 有显著的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出处:明·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
翻译:如果巡访劝勉晓喻有效果,县官就准备礼物亲自去拜访,重重的给予奖励。
反义词:
1、颗粒无收[ kē lì wú shōu ] 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
出处: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15章:“定额租稍轻,但不论虫伤天旱,颗粒无收均须照纳。”
2、一无所获[ yī wú suǒ huò ] 一无:全无。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
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颢亦怀疑,因命搜寿儿怀袖,一无所得,颢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翻译:颢也有所怀疑,因此让人搜查寿儿的怀抱,什么东西也没有找到,颢只能自己动手。
8. 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进规划用地改革
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部关于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进规划用地 “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
《通知》称,一要合并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合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不再单独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二要合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用地批准。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合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核发新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再单独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三要推进多测整合、多验合一。以统一规范标准、强化成果共享为重点,将建设用地审批、城乡规划许可、规划核实、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等多项测绘业务整合,归口成果管理,推进“多测合并、联合测绘、成果共享”。
四要简化报件审批材料。各地要依据“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要求,核发新版证书。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0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赵龙对此次政策做出三点解释说明:
第一,改革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与广大企业和群众利益直接相关。机构改革前,由于规划职责分属不同的部门,行政相对人需要向两个部门分别申请城乡规划许可和建设用地审批,其中很多内容高度相近,客观上存在同类事项多头审批、重复审查、交叉审查、流程复杂等问题,增加了企业和群众的负担,影响了投资落地的效率。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为改革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创造了条件。自然资源部党组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着眼于实现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便民利企,着眼于解决规划许可、用地审批中的“堵点”“痛点”,出台了《关于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进规划用地 “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通知》,通过“3个合并”“1个简化”,即,合并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合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用地批准,多测整合、多验合一,简化报件审批材料等,进行了流程再造,完善了便民措施。改革后,审批事项将大幅度合并精简,报件材料将大幅度减少,审批时间将大幅度压缩,同时也减少了行政资源的浪费,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降低行政相对人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方便投资落地。《通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社会公众给予了积极评价并充满期待,坚定了我们推好这项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改革国土空间规划审查报批制度,提高效能,促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机构改革前,报国务院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都超过100个,同时审查中存在着事权不清、内容过泛、技术争论多等问题,导致审查时限过长,有的规划甚至批准之日就是到期之时,严重影响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为解决上述问题,自然资源部对规划审查报批制度进行了改革,并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按照管什么就批什么的原则,一是报请国务院同意,减少报国务院审批城市数量,除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及国务院指定城市的规划由国务院审批外,其他城市均由省级政府审批。二是压减审批内容,按照权责一致原则,国家层面主要负责对国家需要管控的内容进行审查:包括规划的目标定位;包括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的划定与落实以及体现区域特色的自然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包括建设用地规模、开发强度、用水总量和强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公共空间等主要控制性指标;包括城市、区域间的空间格局及相邻关系等;其他由地方负责审查。三是大幅缩短审批时间,将审查时间由过去3年甚至更长时间,压缩到半年左右。以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和权威性,促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要务实协同推动改革落地见效。这两项改革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自然资源领域的重要成果。目前,改革的任务、要求、实施路径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我们将加强指导,搞好培训,督促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细化责任,保证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达到便民利企、群众满意的实际效果。同时,鼓励地方进一步探索实践,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影响审批效率、不便民的问题,不断改进提高。在改革审批制度同时,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落实监管责任,健全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式,动用大数据、遥感影像、空间规划“一张图”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严肃查处惩治规划实施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希望通过这些空间规划实施监督制度方面的改革,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次自然资源部发布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新政,且在官微上用“重磅”二字,充分体现了此类政策改革的重要性。从房地产开发流程看,用地审批和相关规划是最先需要面对的问题,后续在多审合一、多政合一、多规合一的政策导向下,相关房企拿地和项目开发等都会形成新的调整。
严跃进指出,此次改革有三个领域值得肯定:
一是地产开发行政环节减少。
严跃进认为,此次政策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合并,这有助于相关项目开发审批节奏的加快。同时,政策也规定了将建设用地规范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合并,这实际上就涉及到房地产开发“五证”办理的精简,有助于房企拿地后减少审批流程,利好高周转和降成本。
二是城乡规划和用地制度进行归并。
“过去的房地产开发中,既要参考城乡规划内容,又要参考土地供应制度,若是存在规划部门和国土部门不在一个系统办公,那么就相当于形成两次审批。现实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即规划内容和国土内容可能存在矛盾和冲突,这使得开发商项目开发非常被动”严跃进称,“而此次政策明确,将建设用地审批、城乡规划许可、规划核实、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等多项测绘业务整合,这实际上使得房企可以实现‘一个部门盖完章’的效应,可以少跑腿,也使项目开发思路更加清晰。”
三是申报程序简化。
严跃进表示,在房地产开发中,过去经常有类似“房地产开发需要盖完几百个章”的说法,这其实也是房地产低效率的体现。而当前政策规定,将进一步简化和规范申报材料,同时鼓励互联网方面业务创新。此类规定使后续房地产项目报建流程压缩,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若是能掌握最新的报建报批流程,便可以实现高周转的效应。
以下为《通知》全文:
自然资源部关于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通知
(自然资规[201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现就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进规划用地 “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合并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
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合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见附件1),不再单独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用地预审权限在自然资源部的,建设单位向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用地预审与选址申请,由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受理;经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自然资源部通过用地预审后,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向建设单位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权限在省级以下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确定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办理的层级和权限。
使用已经依法批准的建设用地进行建设的项目,不再办理用地预审;需要办理规划选址的,由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规划选址情况进行审查,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有效期为三年,自批准之日起计算。
二、合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用地批准
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合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核发新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见附件2),不再单独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向所在地的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经有建设用地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向建设单位同步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
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依据规划条件编制土地出让方案,经依法批准后组织土地供应,将规划条件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建设单位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向建设单位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推进多测整合、多验合一
以统一规范标准、强化成果共享为重点,将建设用地审批、城乡规划许可、规划核实、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等多项测绘业务整合,归口成果管理,推进“多测合并、联合测绘、成果共享”。不得重复审核和要求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多次提交对同一标的物的测绘成果;确有需要的,可以进行核实更新和补充测绘。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将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的规划核实、土地核验、不动产测绘等合并为一个验收事项。
四、简化报件审批材料
各地要依据“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要求,核发新版证书。对现有建设用地审批和城乡规划许可的办事指南、申请表单和申报材料清单进行清理,进一步简化和规范申报材料。除法定的批准文件和证书以外,地方自行设立的各类通知书、审查意见等一律取消。加快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政府内部信息共享获得的有关文件、证书等材料,不得要求行政相对人提交;对行政相对人前期已提供且无变化的材料,不得要求重复提交。支持各地探索以互联网、手机APP等方式,为行政相对人提供在线办理、进度查询和文书下载打印等服务。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各地可结合实际,制订实施细则。
9. 项目成果是什么意思
项目成果,顾名思义就是项目所取得的成果,比如成功设计了什么产品,取得了专利或软件专著作权等,突属破了某个技术瓶颈,实现了多少销售收入,增加人员就业等。
项目验收,也称范围核实或移交(Cutover)。它是核查项目计划规定范围内各项工作或活动是否已经全部完成,可交付成果是否令人满意,并将核查结果记录在验收文件中的一系列活动。
(9)多规成果扩展阅读:
确定过程:
1、项目情况分析
对项目的整个环境进行有效分析,包括外部环境、上层组织系统、市场情况、相关关系人(客户、承包商、相关供应商等)、社会经济和政治/法律环境等。
2、项目问题界定
对项目情况分析后,发现是否存在影响项目开展和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并对问题分类、界定。分析得出项目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和界限。
3、确定项目目标因素
根据项目当前问题的分析和定义,确定可能影响项目发展和成败的明确、具体、可量化的目标因素,如项目风险大小、资金成本、项目涉及领域、通货膨胀、回收期等。具体应该体现在项目论证和可行性分析中。
10. 我国重大科技成果有哪些
中国近年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颗装专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属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升天;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成功升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成功升天。
(10)多规成果扩展阅读:
基本特征:
(1)是新颖性与先进性:没有新的创见、新的技术特点或与已有的同类科技成果相比较为先进之处,不能作为新科技成果。
(2)是实用性与重复性:实用性包括符合科学规律、具有实施条件、满足社会需要。重复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复使用或进行验证。
(3)是应具有独立、完整的内容和存在形式,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及科技报告等。
(4)是应通过一定形式予以确认:通过专利审查、专家鉴定、检测、评估或者市场以及其它形式的社会确认。
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中把“科技成果”定义为: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观察试验和辩证思维活动取得的,并经过鉴定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意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