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物情况

成果物情况

发布时间:2022-01-24 13:23:41

❶ 方少明的主要成果及获奖情况

1.“大单体技术制备耐高温高强度透明高分子材料”通过省级鉴定,200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
2.“纳米二氧化钛/ABS抗紫外线母料的研制”通过省级鉴定,2003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
3.“高聚物微泡化GPM母料的研制” 通过省级鉴定,1998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
4.“聚氨酯喷头的研制” 通过省级鉴定,1995年获中国轻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5.“神马实业公司纺丝工序清洁生产工艺的研究”参加2005年中国郑州先进适用技术交流会,获金牌奖(第一完成人)
6.“纺丝工序油烟废气净化工艺的研究”,2008年通过省级鉴定,国际先进(第一完成人)
7.“纺丝工序油剂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2008年通过省级鉴定,国内领先(第二完成人)
8.“乳液型丙烯酸压敏胶生产技术” 通过省级鉴定,1995年获中国轻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二完成人)
9.“密封铅酸蓄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研究及其应用” 通过省级鉴定,2002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二完成人)
10.“层叠式注塑模具研究” 通过省级鉴定,1998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三完成人)
11.“高填充阻燃型PVC电缆料研究” 通过省级鉴定,1998年获河南省轻工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12.“玉器工业品仿形内包装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通过省级鉴定,2003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❷ 成果概述

项目全面收集了研究区内松湖铁矿、式可布台铁矿等典型矿床的地物化遥各方面资料,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内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特征、岩浆活动,全面总结了区内各个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控矿地质构造、有利成矿因素,建立了研究区火山岩型铁矿的成矿要素表、预测要素模型。确定研究区内松湖铁矿预测要素为:构造环境为阿吾拉勒石炭纪裂陷槽(岛弧环境);含矿岩系和围岩主要为安山质火山碎屑凝灰岩及大理岩、钠长斑岩质火山凝灰岩、石榴子石矽卡岩、辉石闪长玢岩、闪长玢岩 、石英闪长玢岩等;含矿地层为火山活动中心地带;赋矿地层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三亚组;区域地物化特征为分布在重力梯度带上;在局部剩余重力异常高或附近,剩余重力异常值在1~3mg/s·m之间;分布于北侧磁异常梯度带,异常值大于200nT的剩余磁异常分布区;磁异常平面特征以正值为主,正负极值超过±25000nT。异常可分为低缓异常及高磁异常两类。高磁异常主要分布在穹隆两侧的高山区及穹隆北东端的高山区。总体特征是高强度(大于5000nT);大哈拉军山组强磁异常区是寻找铁矿的主要标志。预测必要要素为双峰式火山岩建造、成矿时代(C)、火山沉积盆地、大哈拉军山组;重要因素为已知矿床(点)、近东西向断裂旁侧、大于200nT或600nT磁异常;次要要素为铁锰累加异常、1~3mGal重力异常、晚石炭世中酸性岩体附近。

以火山岩型铁矿床为主攻目标,以ESRI的空间数据库描述框架、UML和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为依据,采用面向对象建模技术,在空间数据模型研究的基础上,以探索研究区与主要成因类型铁矿密切相关地质体及地质现象之间的关联性为主要内容,以ArcGIS为平台,建立研究区的多元信息空间数据库。针对研究区预测矿种的成因类型,在保证满足资源潜力评价要求的前提下,快速、简练的定义了各数据库要素类,大量减轻了属性数据入库的工作量,这样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以数据库为基础的空间分析也保证了数据精度的一致性。根据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ArcGIS空间数据库和典型矿床成矿模式,确定成矿预测类型和找矿标志,建立区域成矿要素表,明确两大类型铁矿的控矿构造和找矿标志,通过地质、矿化、物探(主要是磁法)等综合信息提取,建立典型铁矿床定性和资源量定量评价的预测模型,并确立各个预测要素与数据库中属性字段的对应关系,建立以 ArcGIS空间数据库为基础的预测区提取模型,为快速、准确、高效进行成矿有利因素的提取奠定基础。

对区内的松湖铁矿、式可布台铁矿等典型矿床的进一步剖析,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取样分析,结合前人研究程度,总结提炼松湖铁矿成矿模式、成矿规律,并结合西段航磁、重力等多源信息数据,共圈定该区域内9个找矿靶区进行预测资源量评价,并对找矿靶区进行优选和排序。

在全面收集研究区以及相似区域成矿条件,主攻矿床类型的品位吨位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已知矿床(点)品位-吨位模型,进行数理统计,总结其统计规律,建立了研究区主攻矿床类型的品位吨位数据模型,从而评估、修正各个未见矿区的品位和吨位数值,为研究区资源潜力评价提供可靠的评价参数。圈出预测区确定预测类型:采用综合信息法,依据一定的地质规律,确定各预测类型模型区,圈出预测区,综合各典型矿床建立比例尺对等的概念模型,根据不同预测类型的概念模型,确定各预测区的预测类型。求体重:计算模型区、预测区的体重D1和D,其中D1为各模型区的平均体重,D为各典型矿床的平均体重(预期探明资源量加权求得)。求含矿率:计算模型区、预测区的含矿率K1和K。确定预测深度:模型区工程控制铁矿出露深度约为800m,按二分之一工程控制矿体深度向下推深,即400m,故松湖预测区预测总深度为1200m。置信度:应根据模型区的资源产状勘探情况来定:(1)勘探程度高,对矿床深部外围资源量了解清楚(90%);(2)勘探程度较高,对矿床深部外围资源量及含矿地质体分布了解一般(50%);(3)勘探程度一般,对矿床深部外围资源量及含矿地质体分布了解较差(10%)。计算资源量:由于模型区和预测区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因此二者将分开计算。将上面求出的数据分别带入绝对体积法和相对体积法计算公式,对模型区、预测区矿产资源进行定量预测。模型区采用绝对体积法计算,预测区采用相对体积法计算。

利用资源潜力评价公式,以ArcGIS数据库为平台,结合主攻矿床类型的品位吨位数据模型,对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各个典型矿床进行了铁矿资源量的估算。

❸ 需求分析成果物应当包括哪些

需求分析成果物主要包括二点:
1. 明确需求分析范围-------功能点; 如需求规回格:输入、处理和输答出测试;
2. 功能的处理过程----单功能点;如业务流分析----全局---隐式需求挖掘。

❹ 交付物成果是什么意思

交付物成果是项目管理中的阶段或最终交付物。是为完成某一过内程、阶段或项目而容必须交付的任何独特、可验证的产品、成果或提供服务的能力。
在项目管理中,始终都非常关注交付成果。完成全部交付成果,就意味着覆盖了全部的项目范围,所有的项目活动、项目资源,都是为了有效完成这些交付成果而发生的,交付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项目目标的要求。

不同的项目阶段会产生不同可交付成果。不同阶段的可交付成果的评审与验收程序也是不一样。
一般项目阶段的可交付成果可以由企业项目组领导进行评审与验收。重要的项目的可交付成果,如里程碑可交付成果、项目最终的可交付成果则需要企业高层和项目给付方进行评审与验收。

❺ 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果

1)以若拉岗日结合带的边界断层为界将调查区及邻区划分为2个地层区、3个地层分区,系统测制了各分区内的地层剖面,根据岩石组合、接触关系、古生物、同位素测年等成果划分地层单位,建立了调查区内完整的地层系统,尤其是解体了前人笼统归入三叠系的若拉岗日群,解体出早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等多个地层单位,在地层认识方面取得突出进步。

2)在若拉岗日结合带内发现一套浅变质(绿片岩相)地层,地层中的碎屑锆石U-Pb-SHRIMP测年获得了524Ma的最小年龄,通过分析认为这一年龄代表了浅变质地层的沉积上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可以和羌塘地块上的下古生界玛依岗日组对比,两者为同一地层单位。

3)根据地层的时空分布情况及沉积相、地质构造演化等特征,明确了调查区各时期沉积盆地的性质及时空演化规律,明确了石炭纪—早二叠世陆内裂谷盆地的性质和三叠纪前陆盆地的迁移演化规律。

4)对分布于若拉岗日结合带的基性岩(脉)及少量超基性岩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查明了它们的野外产出状态,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特征的对比,认为它们有别于洋脊或洋壳(蛇绿混杂岩)中的基性、超基性岩,而与大陆板内或板内裂谷基性岩相似,K-Ar法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它们可能形成于三叠纪。

5)查明了石炭纪—早二叠世一套以碱性系列基性火山岩为主的火山岩,根据火山建造的时空分布情况及岩石学特征,火山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它们与板内裂谷作用有关,而不是洋脊玄武岩,从而证实石炭纪—早二叠世 “古特提斯洋” 发展阶段,本地区仅发育大陆裂谷,这与金沙江缝合带的东段地质特征有较大的差异。

6)查明了若拉岗日结合带的边界断层及基本性质、物质组成情况、地质结构等特征,识别出一处逆冲推覆构造(花石山逆冲推覆构造),以及很多断层现代活动的证据,尤其是对1997年玛尼7.9级地震的地表破坏情况(朝阳湖现代活动断裂)进行了详细调查,这些都为恢复地质构造演化史及新构造运动规律等提供了资料。

7)综合地质、构造情况,明确了若拉岗日结合带属于华力西期构造结合带,它代表羌塘地块与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块之间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于晚华力西期闭合后的残留,否定了若拉岗日结合带中存在蛇绿混杂岩的认识,不存在构造岩浆带等洋壳消减碰撞造山带等常有的地质现象,这些均说明金沙江缝合带所代表的 “古特提斯洋” 在向西延伸过程中形成陆内裂谷构造环境,反映了金沙江缝合带的东西差异与构造分段性。

8)在区域地质调查中注重遥感地质解译工作,与实际地质调查相结合,按青藏高原B3类区要求完成了遥感解译工作量,提高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总结了本地区的地质体遥感影像特征、遥感地质解译原则与规律。

9)在开展地质调查的同时注重其他国土资源的调查,如对调查区的地貌、植被、动物、生态环境、水文、气候、道路交通等情况进行了概略性了解。

❻ 成果简述是什么意思

阶段性,是证明你做这是是有分阶段分步骤的,
阶段性成果,你这阶段的成果专或发现,
然后简述出来属。简述:简单的叙述。你可以这样说:xxx事情,的第几阶段(或初级阶段,中期阶段后期)的成果是,1,2,3~(或成果是发现什么,得到什么)
例如;
写论文,计划第一阶段是,市场调查。这个阶段性的成果是:1。xxx得到什么数据
2。什么问题完成3.~~~
简述最好分点说明~

❼ 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过对中甸岛弧西斑岩带内发育的印支期中酸性浅成-超浅成相斑 (玢) 岩侵入体和赋存于其中的典型矿床-春都斑岩铜矿床地球化学及成岩成矿模式的研究, 主要取得以下成果:

(1) 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镜下鉴定、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综合分析研究表明: ①春都矿区及中甸岛弧西斑岩带侵入体主要岩石类型为闪长玢岩, 其次为花岗闪长斑岩, 均属于亚碱岩系中的钙碱性岩类。②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中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K、Rb、Ba、Th, 高场强元素Ta、Nb、P、Hf、Ti、HREE相对亏损, 具有岛弧火成岩基本特征; 斑 (玢) 岩中成矿金属元素W、Sn、Mo、Bi、Cu、Pb、Zn丰度高。③闪长玢岩稀土元素总量变化于87.25~255.49之间, 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 分配曲线右倾, 有轻微的铕正异常; 花岗闪长斑岩稀土元素总量变化于184.34~294.87之间, 球粒陨石标准化图为轻稀土富集型, 分配曲线右倾, 有微弱铕负异常和微弱铈负异常。轻、重稀土元素的分异程度高, 由早期的闪长玢岩→晚期的花岗闪长斑岩演化, 岩浆中的轻稀土富集程度和碱性程度趋于增强, 闪长玢岩岩浆侵入早于花岗闪长斑岩, 是同源或相似岩浆不同演化过程的产物。

(2) 在宏观地质研究基础上, 依据岩浆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的分析, 对春都矿区及中甸岛弧西斑岩带成岩成矿构造构造环境进行了判别, 对物质来源和岩浆演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①研究区侵入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与俯冲造山作用有关的地幔和地壳的混合, 产生于印支期甘孜-理塘洋壳向格咱微陆块俯冲的消减带 (俯冲带)构造环境; 具I型花岗岩的特征, 是活动大陆边缘的产物。②研究区金属硫化物硫同位素δ34S值变化于-6.54‰~0.14‰之间, 极差为6.40‰, 均值为-2.28‰, 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 成矿物质来源比较单一, 硫主要来自深部岩浆, 具幔源硫的特征 (0±3 ‰), 同时有一定数量的地壳沉积物还原硫的混入。 研究区铅同位素的206Pb/204Pb值变化于17.863~18.036之间, 极差为0.173; 207Pb/204 Pb值变化于15.448~15.614之间, 极差为0.166; 208Pb/204Pb值变化于37.753~38.188之间, 极差为0.435; 具有单一的成矿物质来源。依据硫化物的铅μ值及铅平均增长曲线图、铅同位素△β-△γ成因分类图解、铅同位素构造环境判别图的判别, 矿石铅主要来自于下地壳或上地幔。③通过含矿石英脉样品进行氢、氧同位素测试。δD值为-73.1‰~100‰, 变化幅度较大;δ18OSMOW值为13.2‰~13.9‰, 分布较为集中; 研究区成矿流体主要为原始岩浆水为主, 同时有大气降水的加入。④闪长玢岩样品的DI值介于60.43~75.13之间, 平均为67.25; 花岗闪长斑岩样品的DI值介于77.60~90.55之间, 平均为81.16; 花岗闪长斑岩分异和酸性程度均较高于闪长玢岩。研究区闪长玢岩形成明显受结晶分异作用所控制, 受部分熔融作用控制微弱; 花岗闪长斑岩同时受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作用所控制; 二者具有同源岩浆结晶分异演化关系, 属于同源异相的产物。 闪长玢岩SiO2、Al2O3、CaO、MgO、K2O、Na2O的质量百分数与lgSI值的线性关系均不明显。 花岗闪长斑岩SiO2、Al2O3、CaO、MgO、K2O、Na2O的质量百分数与lgSI值的线性关系均明显, 春都闪长玢岩发生同化混染作用,有地壳物质的混入; 花岗闪长斑岩岩浆中也有少量大陆地壳物质混入, 同化混染作用较弱。

(3) 通过研究区侵入岩与埃达克质岩的对比研究, 并结合其宏观地质特征分析, 研究区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高Sr、低Y、低Yb、高Sr/Y、富轻稀土, 无Eu异常或仅有轻微的负Eu异常, 与埃达克质岩特征相似。

(4) 研究区蚀变分带明显, 存在以呈雁列式产出的花岗闪长斑岩岩枝或岩脉为中心,向外依次出现钾硅化带 (钾长石、黑云母及硅化带)→绢英岩化带 (石英绢云母化带)→(泥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 具有与 “二长岩蚀变” 模式相似的蚀变特征, 但蚀变分带的规律性相对较差, 存在重复-偏对称现象, 显示蚀变类型及其分带受岩体控制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般情况下, 铜矿化强度与蚀变类型有显著关系, 在硅钾化带、绢英岩化带及其过渡带矿化强度较好。

(5) 中甸岛弧西斑岩带展布于烂泥塘—雪鸡坪—刺来—春都一带, 斑岩体由闪长玢岩及其以岩枝、岩脉侵入其中的花岗闪长斑岩组成的复式岩体。春都硅化钾化闪长玢岩锆石LA-ICP-MS U-Pb微区定年分析的年龄为246.1±3.0Ma~260.8±2.5Ma, 与雪鸡坪石英闪长玢岩体的角闪石40Ar-39Ar法年龄 (249.92±4.99Ma) 和刺来闪长玢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 (252.3±3.4Ma) 基本一致, 但推测实际闪长玢岩成岩年龄应晚于246.1±3.0Ma~260.8±2.5Ma, 大约240Ma左右。 春都含矿母岩花岗闪长斑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17.5±1.9~217.3±1.8Ma, 表明春都含矿母岩花岗闪长斑岩体年龄与中甸岛弧岩浆活动的高峰成矿期215Ma基本一致。 无矿闪长玢岩形成比花岗闪长斑岩早约25Ma。 如此之久的岩浆-热液系统是形成具有规模的斑岩铜矿必要条件之一。

(6) 通过野外地质工作发现, 研究区花岗闪长斑岩中可见闪长玢岩捕虏和穿插闪长玢岩的关系, 矿化与蚀变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中心, 从花岗闪长斑岩体向外蚀变逐渐变弱;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 春都花岗闪长斑岩体年龄与中甸岛弧岩浆活动的高峰成矿期215Ma基本一致。 揭示了研究区成矿母岩为印支晚期侵位的花岗闪长斑岩。

(7) 建立了春都矿区及中甸岛弧西斑岩带的斑岩成因模式。 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甘孜-理塘洋壳开始向西俯冲, 随着俯冲深度的增加, 导致板片脱水和部分熔融, 引发地幔物质部分熔融, 从而形成了上侵的钙碱性系列的岩浆, 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分异演化, 当演化至安山岩浆时, 于晚三叠世沿NNW向的格咱河区域深大断裂发生浅成-超浅成侵入, 形成早期呈岩株或岩枝产出的无矿闪长玢岩。 晚三叠世中晚期, 研究区底部的安山质岩浆演化为英安质岩浆, 英安质岩浆沿着闪长玢岩底部的构造薄弱带 (NNW向断裂构造系统) 上侵进入玢岩体内, 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 最终形成春都花岗闪长斑岩,同时由于岩浆热液的对流循环, 在斑岩体和围岩 (早期侵位的玢岩或三叠系地层) 中形成了不同矿物组合及蚀变分带。 由于西斑岩带先期侵位的闪长玢岩的阻隔或压制作用, 本阶段岩浆侵入活动主体区域向东迁移至中-东斑岩带, 所以西斑岩带岩浆侵入活动相对较弱或侵位较深。 岩体在东斑岩带主要呈岩株或岩枝产出, 而在西斑岩带主要呈岩枝或岩脉产出, 岩体规模相对较小; 本期侵入体主要岩石类型有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等,本期侵入体主要岩石类型有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等, 为斑岩型铜 (钼) 矿床的成矿母岩。

(8) 通过总结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 建立了春都 “雁列式斑岩脉” 控矿模式。 在东西向的洋盆挤压俯冲作用下, 中甸岛弧区西斑岩带的NNW向断裂构造产生左行走滑, 由此派生一定量的NE-SW向局部引张, 形成雁列式断裂构造系统。 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沿NNW向雁列式走滑断裂构造系统侵入早期玢岩体内或围岩, 形成 “雁列式花岗闪长斑岩脉”。 当含矿热液从花岗闪长斑岩岩浆中分离, 进入闪长玢岩或花岗闪长斑岩顶部的裂隙带, 与下渗的大气降水及溶解其中的部分成矿物质混合, 形成混合流体, 这种富含Cu、Pb、Zn、Fe等成矿物质和H2O、CO2、S2-、Cl-等挥发性组分的成矿流体进入围岩裂隙中, 与围岩发生硅钾化、绢英岩化等交代蚀变作用, 热液中的Cu等金属元素与硫结合,形成浸染状产出的黄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 或随着温度的降低成矿流体中的金属硫化物直接析出形成脉状的金属硫化物。 受NNW向雁列式花岗闪长斑岩脉的控制作用, 春都铜矿床的矿体也呈现出雁列式分布的特征, 形成与典型斑岩铜矿床不同的矿化格局。研究表明这种控矿模式在中甸岛弧西斑岩带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9) 系统分析了春都铜矿及中甸岛弧西斑岩带成矿地质条件, 总结了找矿标志。 对区内印支期发育的斑岩铜矿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 依据春都 “雁列式斑岩脉” 控矿模式, 优选了6个找矿靶区。 同时指出, 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 应把握好 “雁列式斑岩脉”控矿模式对含矿斑岩和矿体的控制规律, 在平行NNW走滑雁列式断裂构造系统和沿其走向延伸方向做重点的控制和总体部署, 并加强深部找矿工作。

❽ 主要成果

1.杨柳湾异常

1)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特征:按平均值+1.65倍方差为异常下限圈定异常。水系沉积物Pt、Pd异常分布大致吻合,解体为多个子异常,以不规则带状为主,主要分布于蚀变辉长岩体及其附近,异常总面积约3.5km2,主体异常面积约2km2,Pt最高值11.05×10-9,平均值9.96×10-9,Pd最高值13.4×10-9,平均值10.78×10-9

Au异常主要分布于测区北面,主体呈NW 向转EW 向带状,位于古元古界通安组,零星异常位于白垩系下统小坝组下段。Au异常与Pt、Pd异常不套合,浓集趋势明显,分带性好,具外、中、内异常分带,峰值突出,最高值92×10-9,异常平均值较高,达32.9×10-9

2)1:1万地质化探综合剖面测量土壤异常特征:按单号提取Ⅱ号剖面土壤样品32件,分析Pt、Pd、Au 3个元素含量。主要特征:①Pt、Pd、Au最高值分别为15.3×10-9、33.0×10-9、16.7×10-9,平均值分别为9.1×10-9、15.8×10-9、5.7×10-9;②Pt、Pd、Au在辉长岩体及其与灰岩接触带处含量略高,Pt最高值15.3×10-9,Pd最高33.0×10-9;③各类岩性段土壤中Pt、Pd含量的平均值见表9-4。显然,在蚀变灰岩、辉长岩、蚀变橄榄辉长岩中,Pt、Pd含量相对较高。

3)异常区地质简况:古元古界通安组第三段(Pt1t3)灰黄色绢云母千枚岩、灰色中层至块状灰岩,在测区分布广泛,约占测区面积的40%,岩层总体近EW向展布。

三叠系上统至侏罗系下统白果湾群(T3-J1bg)灰绿色、灰黄色页岩、粉砂岩近SN向出露于测区西缘,角度不整合于古元古界通安组第三段之上,地层出露狭窄。

侏罗系中统盆门组(J2y)及新村组(J2x)紫色泥岩、砂岩夹页岩,出露于测区北东角。

表9-4 杨柳湾土壤Pt、Pd、Au平均含量(wB/10-9

白垩系下统小坝组下段(K1x1

)紫红色粉砂岩、泥岩、底部为砂岩、砾岩,出露于测区北东角。

测区西缘为近SN向性质不明断层F1,切割古元古界和三叠系上统至侏罗系下统。测区内见—SN向转NW向压性断层F2,地表出露差,位于蚀变辉长岩与灰岩接触部位,延伸大于500m,断层破碎带宽度大于5m,破碎带内蚀变辉长岩片理发育,见碎裂灰岩发生了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蛇纹石化热液蚀变作用,片理化蚀变辉长岩与碎裂灰岩接触处有20cm厚的褐铁矿化石英脉穿插,脉体碎裂。另外,测区NE角近EW向断层错断NNW向断层。由于岩浆和断裂活动,地层局部存在规模较小的背向斜构造,其核部往往为岩体贯入。

测区内岩浆岩发育,主要有蚀变辉长岩、橄榄辉长岩、辉石橄榄岩,不整合侵入于古元古界通安组第三段千枚岩及灰岩中,出露面积约占测区的60%。岩体与灰岩接触部位或在灰岩层内发生了程度不同的矽卡岩化。岩体有一定的分异性,从西向东由辉长岩向橄榄辉长岩再向辉长橄榄岩逐渐过渡。岩体均遭受了较强的蚀变作用,地表多呈松散土状,主要有黝帘石化、绿帘石化、钠长石化、高岭土化、蛇纹石化、阳起石化。

4)矿化情况:野外对发生了矿化蚀变的F2断层进行了岩石取样。从其分析结果(表9-5)可见,位于蚀变辉长岩与灰岩接触部位F2断层中的矽卡岩化灰岩构造透镜体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铂钯金矿化,Pt 95.0×10-9,Pd 99.0×10-9。值得注意的是,碎裂褐铁矿化石英脉具有强烈的金矿化,与铂钯矿化无明显相关性,Au含量高达11700×10-9(11.7g/t),石英脉厚20cm,由于浮土掩盖,地表延伸不详。

表9-5 杨柳湾岩石样品分析结果表

5)异常的解释推断:综上所述,①水系沉积物Pt、Pd异常主要分布于蚀变辉长岩体及其附近,Au异常主要分布于测区北面通安组地层,有沿NW向和近EW向断层分布的趋势,浓集趋势明显,峰值突出,异常强度较高;②在土壤剖面中Pt最高值为15.3×10-9,Pd最高33.0×10-9,分布在辉长岩体及其与灰岩接触带处;③在蚀变灰岩、辉长岩、蚀变橄榄辉长岩出露处,土壤Pt、Pd平均含量相对较高,明显高于攀西地区含量平均值。

在辉长岩与灰岩接触带的F2断层中的矽卡岩化灰岩构造透镜体铂钯金矿化较弱,碎裂褐铁矿化石英脉具有强烈的金矿化。

因此可见:①杨柳湾Pt、Pd异常主要为辉长岩体高背景及辉长岩与古元古界通安组第三段灰岩接触带弱矽卡岩化作用引起,在接触带断裂发育处局部有一定的铂钯矿化;②Au异常主要为辉长岩体与灰岩接触的断裂带中石英脉较强的金矿化引起,在测区北面有较强的Au异常,延伸方向与发现的含金矿化石英脉断裂方向其本一致,推断北面异常有找金的远景,可沿NW向和近EW向断层寻找石英脉型金矿。

2.冉家沟异常

1)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按平均值+1.65倍方差作为异常下限圈定Pt、Pd异常,异常分解为多处子异常,以椭圆状为主,主要位于蚀变辉长岩体及其附近,总面积约1km2,Pt最高值14.6×10-9,平均值12.48×10-9,Pd最高值15.88×10-9,平均值11.41×10-9

2)1:1万地质化探综合剖面测量土壤异常特征:提取Ⅰ、Ⅲ号剖面土壤样品53件,分析了Pt、Pd、Au等3个元素含量。主要特征:①Pt、Pd、Au在千枚岩、砂质板岩、灰岩地层含量较低,而在辉长岩体及其与灰岩接触带处含量略高,局部有微弱的Pd异常,Pt、Pd、Au的最高值分别为22.6×10-9、29.3×10-9、22.6×10-9;②在各类岩性段土壤含量平均值如表9-6。显然,在辉长岩、斜长岩中,Pt、Pd含量相对较高。

表9-6 冉家沟土壤Pt、Pd平均含量(wB/10-9

3)异常区地质简况:异常区从老到新主要出露地层有:古元古界通安组第三段(Pt1t3)灰黄色绢云母千枚岩、灰色中层至块状灰岩,在测区分布广泛,约占测区面积的40%,岩层总体近NE向展布。白垩系下统小坝组下段(K1x1)紫红色粉砂岩、页岩、泥岩近SN向出露于测区西缘,与古元古界通安组第三段为断层接触。

测区西缘为近SN向性质不明断层F1,切割古元古界和白垩系下统小坝组。测区南缘为近SN向性质不明断层F2,产于古元古界通安组第三段。测区内见—NE向张性断层F3,位于蚀变辉长岩与灰岩、板岩、千枚岩接触部位,延伸约1500m,断层破碎带宽度约30m,破碎带内见角砾灰岩发生了较弱的矽卡岩化,并伴随有较弱的皮壳状、细脉状的磁铁矿化。

由于岩浆和断裂括动,地层局部存在规模较小的背、向斜构造,其核部往往有岩体贯入。

测区内岩浆岩发育,主要为蚀变辉长岩,不整合侵入于古元古界通安组第三段千枚岩、板岩及灰岩中,出露面积约占测区的60%。岩体与灰岩接触部位或在灰岩层内发生了程度不同的矽卡岩化。岩体均遭受了较强的蚀变作用,地表多呈松散土状,主要有黝帘石化、绿帘石化、钠长石化、高岭土化、蛇纹石化、阳起石化。

4)矿化情况:测区主要有接触交代型铜矿化和磁铁矿化。其中铜矿化带位于测区西缘的蚀变辉长岩与厚层至块状灰岩接触带上,矿化呈带状近SN向延伸300m以上,宽数米至数十厘米不等,铜矿石为条带状构造,可见少量被膜状孔雀石,矿化不稳定,最高达4.89%。

对各类发生了矿化蚀变的特殊地质体进行了岩石取样,从其分析结果(表9-7)可以看出,测区除有明显的铜矿化和磁铁矿化外,未发生明显的铂钯矿化。

表9-7 冉家沟岩石样品分析结果表

5)异常的解释推断:综上所述,冉家沟异常可解释为:①水系沉积物Pt、Pd异常主要分布于蚀变辉长岩体及其附近;②土壤剖面中Pt、Pd在辉长岩体及其与灰岩接触带处含量略高,局部有微弱的Pd异常,在辉长岩、斜长岩处土壤Pt、Pd平均含量相对较高;③磁铁矿化带位于靠测区东部的蚀变辉长岩与灰岩接触带的NE向断层内,矿化不均,最高可达39.2%,延伸不稳定,多呈透镜状。在铜矿化和磁铁矿化带等各类蚀变矿化岩石中无明显的铂钯矿化。因此认为:冉家沟Pt、Pd异常主要为辉长岩体高背景引起,无较大规模的铂钯矿化存在。

3.白龙山异常

1)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特征:按平均值+1.65倍方差为异常下限圈定异常。Pt、Pd异常大致套合,主体呈近椭圆状分布于蚀变辉长岩体及其附近,面积约2km2,Pt异常最高值16.91×10-9,平均值13.03×10-9,Pd异常有一定浓集趋势,最高值20.08×10-9,平均值14.53×10-9;Au在测区北缘有一定规模的异常存在,异常主要分布在三叠系上统至侏罗系下统白果湾群灰黄色、灰绿色页岩中,面积较小,最高值50.00×10-9

2)1 :1万地质化探综合剖面测量土壤异常特征:提取Ⅱ、Ⅳ号剖面土壤样品67件,分析Pt、Pd、Au 3个元素含量。主要特征有:①Pt、Pd在辉长岩体局部以及岩体与古元古界通安组第三段地层接触带附近有一定强度的异常存在,最高值分别为34×10-9、82×10-9;②Pt、Pd在各类岩性段土壤含量平均值如表9-8。显然,Pt、Pd在辉长岩体处含量明显较高,在千枚岩、板岩、灰岩、页岩、砂岩等地层含量较低;③Pt、Pd含量相关性较好,而与Au含量无明显的相关性。

表9-8 白龙山土壤Pt、Pd平均含量统计

3)异常区地质简况:异常区从老到新主要出露地层有:古元古界通安组第三段(Pt1t3)灰黄色绢云母千枚岩夹板岩、灰色中层至块状灰岩、大理岩,在测区分布广泛,约占测区面积的50%,岩层总体近NW向展布。

三叠系上统至侏罗系下统白果湾群(T3—J1bg)灰绿色、灰黄色、页岩、粉砂岩、砾岩近EW 向出露于测区北缘,在测区中部有零星出露,与古元古界通安组第三段为角度不整合或断层接触。

测区构造较发育,主要有NW向、NE向及近EW向断裂。NW向断裂产于通安组地层与辉长岩体接触部位,NE向断裂错断NW向断裂及通安组上段地层,近EW向断裂切割通安组及白果湾群。由于岩浆和断裂活动,局部存在规模较小的背、向斜构造,其核部往往为岩体贯入。

测区内岩浆岩发育,主要为蚀变辉长岩,不整合侵入于古元古界通安组第三段千枚岩、板岩及灰岩之中,出露面积约占测区的50%。岩体与灰岩接触部位或在灰岩层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矽卡岩化。岩体均遭受了较强的蚀变作用,地表多呈松散土状,主要有黝帘石化、绿帘石化、钠长石化、高岭土化、蛇纹石化、阳起石化。

4)矿化情况:测区主要有接触交代型铜矿化和磁铁矿化。其中见铜矿化点2处,位于测区东缘的蚀变辉长岩与厚层至块状灰岩接触带上,矿化不稳定,主要为透镜状,宽数米不等,岩石为块状构造,可见少量细晶黄铁矿和被膜状孔雀石。磁铁矿化带主要有5条,位于蚀变辉长岩与灰岩接触带上,多呈透镜状,厚度可达数米,总体呈NW向展布,矿化带延伸不稳定,磁铁矿呈块状,矿化不均。

对上述矿化岩石和其他各类发生了矿化蚀变的特殊地质体进行了岩石取样,从其分析结果(表9-9)可见,测区主要是发生了铜镍矿化,铂钯矿化不强(Pt+Pd为0.31×10-6)。另外,在极个别含磁铁矿矽卡岩化灰岩中偶尔有较弱的铂钯矿化,Pt+Pd为0.199×10-6

表9-9 白龙山岩石样品分析结果表

5)异常的解释推断:综上所述:①白龙山地区水系沉积物Pt、Pd异常主要分布于蚀变辉长岩体及其附近,异常有一定浓集趋势和浓集中心;②土壤剖面中有明显的Pt、Pd异常,且Pt、Pd在辉长岩体处含量明显较高;③在蚀变辉长岩与灰岩接触带处的铜镍矿化体和个别磁铁矿化体中有一定的铂钯矿化。由此可见,白龙山Pt、Pd异常主要为辉长岩体与灰岩接触带处的矽卡岩化作用产生的矿化引起,属接触交代型矿化异常。

阅读全文

与成果物情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