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

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

发布时间:2022-01-24 10:21:58

⑴ 在控制论方面,你知道有哪些科学成果

控制论是一种跨学科的方法,用于探索监管和有目的的系统。它们的结构、约束和可能性。该学科的核心概念是循环因果关系或反馈,即将行动的结果作为进一步行动的输入。控制论关注这些过程,无论它们是如何体现的,包括在环境、技术、生物、认知和社会系统中,以及在设计、学习、管理和对话等实践活动的背景下。

控制论者研究的概念包括但不限于:学习、认知、适应、社会控制、涌现、融合、交流、效率、功效和连通性。在控制论中,这些概念(否则已经是生物学和工程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从特定生物体或设备的上下文中抽象出来的。

控制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检查任何系统的设计和功能的方法,包括商业管理和组织学习等社会系统,包括为了使它们更高效和有效。受控制论影响或受控制论影响的研究领域包括博弈论、系统论(控制论的数学对应物)、知觉控制理论、社会学、心理学(尤其是神经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哲学、建筑学和组织理论。系统动力学起源于 1950 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 Jay Forrester 将电气工程控制理论应用于其他类型的仿真模型(尤其是商业系统),是一个相关领域。

⑵ 我国古代在科学技术发明的突出成就

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⑶ 中国有那些重大科研成果有那些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钱三强(1913-1992)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1948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后改为原子能所)所长、计划局局长、副秘书长,二机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1992年逝世。
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50年代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仪器设备。使我国的堆物理、堆工程技术、钎化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性同位素制备、高能加速器技术、受控热核聚变等科研工作,都先后开展起来。在苏联政府停止对中国的技术援助后,一方面迅速选调一批优秀核科技专家去二机部,直接负责原子弹研制中各个环节的攻坚任务,一方面会同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人,组织联合攻关。使许多关键技术得到及时解决,为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重要贡献。早在1960年,即在原子能所组织中子物理理论与实验两个研究组开展氢弹的预研工作,为氢弹研制作了理论准备,促成了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仅两年零八个月,就研制成了氢弹。
4、爱迪生(1847~1931)
Edison,Thomas Alva

美国发明家。以创办工厂实验室、开辟使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的途径而名垂史册 。1847 年2月11日生于俄亥俄州的迈兰的一个荷兰移民家庭。1931年10月18日于新泽西州西奥兰治逝世 。幼时只受过3个月正规教育 。12岁起做过报童、小贩、报务员等以自谋生计。因受M.法拉第的影响,一生从事电学实验研究和发明。1868年他发明了一台选票记录仪想推销给国会,但没有被采用。爱迪生的第一项发明没有找到市场使他更注意发明的实用性。1869年,爱迪生由波士顿移居纽约。他改进了金指示器电报公司的电报机,得到公司经理的赏识 ,受聘月薪300美元( 这在当时是很高的月薪 )。1870 年 ,移居新泽西州 ,开始他的高效发明时期 。1874年改进了打字机 。1876年 ,给A.G.贝尔发明的电话加装了炭粒话筒,提高了受话的声响。
5、牛顿第一定律
Newton's first law of motion

牛顿运动定律之一。内容为: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不变,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条定律是牛顿根据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来的,是牛顿力学的出发点,故又称运动第一定律。伽利略在《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中,根据圆球沿光滑坚硬斜面滚动,上滚减速,下滚加速,他说:“沿斜平面向下有加速因素,向上有减速因素,可见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是永久的,不会慢下来,更不会停止,因而是匀速的。”首次提出无外力作用时物体作匀速运动的新观点。在伽利略之前,人们把力和速度联系在一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作匀速运动的因素,一旦力消失,物体将停止运动,而伽利略认为力消失后物体将永远运动下去,因此力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因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加速或减速的因素。既然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的性质,就把这个性质叫做物体的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就叫做惯性定律,它是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的基础,也是惯性参考系的依据。无外力作用时,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就是运动不灭;保持静止状态不变,就是运动不能自生;牛顿第一定律体现了运动不能自生自灭,是运动守恒(包括动量和动能的守恒)的特例。
附加几个希望对楼主有用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下面是最好的
牛顿——英国科学家,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发现影响深远。
西门子---发电机
本茨----汽车(内燃机趋动)
贝尔----电话
马可尼---无线电报
诺贝尔---炸药
爱迪生----电灯
汤姆逊(1856—1940)英国物理学家。1897发现物质结构的第一种基本粒子一电子。
富尔顿(1765—1815)美国发明家。1807年,富尔顿制成蒸汽汽船。
本茨(1844一1929)德国工程师。1868年,制成世界上第一辆三轮内燃机汽车。
伏打(1745-1829)意大利物理学家。1800年,他制成伏打电堆,不久又发明伏打电池,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稳定而持续的电流。
奥托(1832一1891)德国工程师。1876年,制成第一台四冲程循环的煤气内燃机。使汽车和其后飞机的问世成为可能。
戴姆勒(1834一1900)德国机械工程师。1883年制成的第一台汽油机,1886年又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内燃机汽车。
帕森斯(1854—1931)英国发明家。1884年制成第一台多级反动式汽轮机。
狄塞尔(1858-1913)德国工程师。1897年制造了第一台柴油机。
贝塞麦(1813—1898)英国工程师。1856年发明转炉炼钢法。
爱迪生(1847—1931)美国发明家。他一生完成1300多项发明,对人类产生了巨大影响。1897年,他成功地研制出白炽灯。
莫尔斯(1791—1872)美国发明家。1837年,发明电报机,1844年5月24日,拍发出世界上第一封电报。
贝尔(1847—1922)美国发明家。1876年发明电话。
马可尼(1874—1937)意大利工程师。1895年发明无线电报。1899年3月28日,他成功地实现了无线电通信。 1 被誉为“中国现代火箭之父”的钱学森,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气动力专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在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在火箭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1947年,刚刚36岁的钱学森被聘请为美国麻省工学院的终身教授。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钱学森那里,他想:“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了报效新生而落后的祖国,钱学森从1950年起在美国向其当局正式提出回国申请。但是,美国当局却百般阻挠并加以迫害,没收了钱学森的各种资料和书籍,并诬蔑陷害他为“间谍”,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14公斤。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了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可是,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始终没有屈服。通过五年的艰苦斗争,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钱学森于1955年9月17日踏上了归国的路程。回国后,钱学森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跃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2 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钱三强,1937年赴法国留学研究原子理论,被小居里夫妇认为他是最优秀的科研人员。1948年,钱三强和夫人何泽慧提出回国,导师和同事们都再三劝说、挽留。国民党政府驻法大使恶狠狠地威胁说:“看他能上得了大陆的岸,那才怪呢!”这意思很明白。如果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国,国民党特务就会在半路上下毒手。钱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不顾,与夫人抱着刚刚半岁的女儿,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弹之父”。

3、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4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后来,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

5、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要给他很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长期在美国工作。但是,邓稼先并未因高官厚禄而动摇他回祖国工作的决心。1950年,他胸怀报国之志,回到了祖国,为“两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2.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发现者;
4.爱迪生--发明电灯;
5.邓稼先--“两弹”元勋。

⑷ 新中关国科学技术伟大成就有哪些

一、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1)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
(5)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
(8)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通信技术
——大型计算机
(14)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为“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从此,我国踏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15)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
——微电子技术
(16)自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以来,建立了几个集成电路重点科研和生产基地.现在每年可生产2.5亿块电路,增长幅度达45%.“九五”末期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的水平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艺技术预研取得成果.
——智能机器人
(17)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核工业移动作业机器人;壁面爬行机器人;室外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移动机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无缆机器人……
——激光技术
(18)经过10余年的研究,我国在X光、氧碘化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高功率固体钛玻璃激光和准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
(19)80年代,我国陆续建设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新材料技术
(20)继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后,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微合金钢.
(21)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毫米、重量达81公斤的大直径硅单晶.实际信息写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2)能源、陶瓷、超导等材料方面的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四、两弹一星及航天技术
——两弹一星
(23)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自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册.
(24)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
——长征系列火箭
(25)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月,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6)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
——人造地球卫星
(27)1970年4月24日,我国进行了首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地将第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72年3月3日,我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1975年11月1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28)1999年11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至2002年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2~4号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神舟5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五、能源技术
——核能的和平利用
(29)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30)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31)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位于浙江省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它采用世界上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并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设计标准.1984年动工,1991年12月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
迄今,我国已拥有秦山和广东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国家拟在近期再建设4个核电项目.
(32)此外,我国还在研制的其他几种核反应堆:1、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已研制成功5兆瓦核供热反应堆;2、60万千瓦的先进压水堆核电站AC600,目前正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制;3、10兆瓦高温气冷堆实验堆开发研制,目前正在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进行;4、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预计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业运行;5、聚变反应堆核电站的厂家自1958年起,现已列入“863计划”.
——其他新能源
(33)磁流体发电自6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已经建立了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项目已列入“863计划”,计划在本世纪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体发电一蒸汽联合循环实验装置.
(34)太阳能发电的研制始于1958年,目前全国约有38个单位和大学从事光伏的研究和与发展工作.自1976年开始地面用太阳电池商品化生产以来,现在已共有12条地面用太阳电池的生产线或工厂.
(35)风力发电在三北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及岛屿发展迅速,1986年山东荣成市引进3台发电机组,组成我国第一个风力电站,1991年与德国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风力发电站的建设,并网发电均运行良好.
(36)生物质能源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合理利用,讲求效益”的政策,大力发展的农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37)地热能方面,我国西藏地区已建成利用地热发电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发电容量为2.7万千瓦.
(38)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有数座实验性潮汐能电站,装机容量为40—640千瓦.
六、科学考察
——青藏科学考察
(39)从60年代开始,我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一直没有间断.60—70年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两次科学考察与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册著作.
自1973年以来,几代中国科学家先后8次赴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对大峡谷形成历史、资源环境及其与人类和自然资源之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远洋和极地科学考察
(40)1970年,“向阳红5号”船首次进行太平洋特定洋区的综合调查,获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质、水文等多学科珍贵资料.1980年5月,“向阳红5号”船再赴太平洋执行任务,为探索“厄尔尼诺”现象,为我国海洋事业、国防建设和国际海洋合作做出了贡献.
(41)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极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1985年2月20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落成.
(42)1999年6月,我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3)1984—1995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大批动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突发性,向传统的“渐进论”为代表的达尔文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被国际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44)1997年,我国科学家在贵州瓮安考察前寒武纪含磷地层,发现大量微型多细胞动物及礤胚胎化石,将动物起源时间向前推进5000万年,再次取得早期动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断代工程
(45)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解决三代纪年问题的大型项目.工程设置9个课题、40个专题、170名学者经过联合考察,在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就将成为迈向21世纪的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点.

⑸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突出成果

在众多院校中,江南大学的学科建设尤为成熟,在发酵食品及粮油方面都极具特色:原郑州粮食学院(现河南工业大学)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粮油食品工业高等学院;同处一地的郑州轻工院则被同行誉为培养烟草专业人才的“黄埔”。华南理工在制糖工程方面独占鳌头。此外,西南农业大学的“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为全国重点学科,而云南农业大学在蜂学方面独树一帜,建有专门的“蜂学研究所”。因此,偏爱于食品专业某一方面的同学可按自己的“口味”选择合适的学校。
目睹食品专业的成长与壮大,做出最大的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和学术带头人。正是他们将科学的火种一代代延传下去,为中国食品行业不断输送着大量“新鲜血液”,像致力于“食品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及其工程化技术”研究的前无锡轻院校长丁智霖教授,在“食品亲水胶体和食品多糖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许时婴教授等等。纵观中国食品专业的发展,“教”与“学”的成果都是喜人的。但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食品工业仍面临着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远远不足。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食品工业专门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3—4%,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食品科技人才更是奇缺。同时,全国各地食品人才不平衡,许多县级小厂甚至没有专门的食品技术人员。上述种种都与在全国各工业部门总产值排行榜中高居榜首的第一大工业的地位极不相称。而放眼海外,西方发达国家食品专门人才在职工总数中的比例可达20%以上。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食品人才的培养,几乎所有的知名大学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NIT)、威史康逊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均设有食品科学与营养科学系。因此,中国大力发展高等食品专业教育,培养该行业科技人才已是形势所迫、不容忽视。

⑹  矿产勘查的潜科学思维方法

潜科学思维方法,是我国学者在探索科学认识发展规律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横断性科学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不仅在揭示科学认识演进规律上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而且在地学和矿产勘查思维方法研究中也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潜科学思维在地学哲学中的应用,将促进对地学和矿产勘查学的发展。

一、潜科学及潜科学思维

1.潜科学的概念及含义

所谓潜科学是相对显科学而言的。如果把那些已被世人所公认的科学理论构成的科学称为“显科学”,那么,它的前身,即那些尚处在孕育阶段、不甚成熟的科学胚胎,就可称为“潜科学”(Potential Science)。以这种科学胚胎的发育规律和新科学思想的社会确诊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即为“潜科学学”(Sci-ence of Potential Science)。

潜科学学就是研究潜在形态科学的科学。相对于显科学,潜科学学具有两个含义:一是从科学认识过程看,它指的是“孕育中的科学思想”,任何一个科学成果,都有一个由“潜”到“显”的过程,把孕育中的科学思想称为潜科学,比如科学问题、科学幻想、科学猜想、科学经验、科学悖论等。二是从科学发展曲折性看,指未被人们所承认,由于种种原因而被忽视、排斥、压制、埋没、扼杀,有一个蒙难的历程。把虽然认识上已达到“显”的阶段,但并没有被人们所确认和运用而仍处于潜在状态的科学成果也称为潜科学。

2.潜科学思维的产生与演化

潜科学思维的产生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新事实与旧理论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解决往往导致潜科学思维的产生,并由此逐步转化为科学理论。

(2)理论体系自身的矛盾运动。一种科学理论形成以后,在开始时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往往对其完善性抱有怀疑态度。这种怀疑有的是由于理论体系自身的缺陷造成的,也有的并非因为理论体系自身有问题,而只是一种表面错觉。但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能导致原有理论体系的矛盾运动,并常常获得新的发展。

(3)思想方法的变革。有些潜科学思维产生于思想方法的变革之中。在科学史上,常常出现这种现象:对一个问题,用传统方法长期无进展,但一改变思想方法就立即解决了。容易引起思想方法变革的思维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非常规思维方法往往起到特殊的作用,尤其是直觉、反思、灵感、想像等思维方式更显得尤为突出。

(4)科学发展中的“危机”。科学在其发展的进程中,无论是个体发育,还是整体系统化,都可能发生“危机”现象。“危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现存理论体系自身发生了根本性的矛盾。人们开始怀疑这一理论的正确性,从而导致了“危机”。二是大量试验事实一再证明某种技术是有效的,但就是作不出正确的理论说明,或缺乏科学的理论根据,由此怀疑这一技术的可靠性,从而导致“危机”。科学史表明,科学“危机”的产生,常常导致科学理论的重大变革,但这一变革又必然以为解决这一“危机”而产生的潜科学思维及其创造性活动为开端。

(5)实际的需要。实际需要大体可分为直接实际需要与间接实际需要两种。直接实际需要是从生产、生活和日常实际工作中直接提出来的,并由此获得的适应其需要的潜科学思维,进而创造科学新成果。所谓间接需要,是指那些通过间接途径提出的一种需求。这种需求同样可以导致潜科学思维的创生,促进科学的发展。

潜科学思维产生以后,便开始了自身的演化和发展。由于它具有科学性与假定性的双重特征,故演化发展的体系有的被否定了,有的则被肯定下来,最后转化成显科学理论成果。每一种能转化为科学理论的潜科学思想都有一个演进的过程。一般说来,这一过程发端于科学问题,再经过科学幻想、科学猜想、科学敬仰、科学悖论等潜科学形态,进入科学假说(或假设)这一中间过渡形式,然后逐步演化发展为科学理论,从而完成了由“潜”到“显”的转化。由潜科学思维转化成科学理论并未完结,它必然继续开始新的深化和发展过程,即科学理论孕育产生新的科学问题,经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又演变发展为新的科学理论,即完成了又一个潜科学思维循环。这是潜科学思维演进的一般形式。

3.潜科学思维的基本特点

潜科学思维特点有三:一是创造性。潜科学是未来科学的先导,而科学的本质又是批判的,革命的,因而潜科学思维必然具有创造性。创造性是潜科学的灵魂。潜科学作为科学胚胎,要形成,要发展,不能没有创造。这种创造又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反常思维上。根据某些科学事实,运用思维规律,提出与常规思维相对立的新见解,往往导致科学的重大突破。潜科学的这种创造性还表现在科学胚胎形成,即潜科学思维的创造过程,以及潜科学成果与传统观念的相抵触性。正是因为潜科学具有创造性,它的成果必然具有新颖的性质。二是待完性。既然我们把孕育中的科学思维称为潜科学,那么它就是不够成熟的东西,就有一个在认识上尚待进一步深化、完善和确定的过程。其结果可能被肯定,亦可能被否定。事实上,在科学发展中,科学问题、科学幻想、科学猜想、科学悖论等科学形态,经常大量出现,但最后真正转化为科学理论的却是很少。三是高难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潜科学创造本身是件很艰难而困苦的工作。科学认识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第二,潜科学的高难性表现在科学成果取得后往往得不到人们的承认,甚至长期被埋没。潜科学思维转变成显科学理论的过程艰难曲折。

二、在矿产勘查中要树立潜科学意识

潜科学思维方法对认识科学发展规律,科学发明与创造方面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从矿产勘查的进展看,它既包括矿产勘查理论的发展,又包括矿产勘查实践的应用与创新的发现。因此,用潜科学思维方法来考查和作用于矿产勘查的理论与实践,对发展矿产勘查事业是有益的。

1.矿产勘查理论发展需要潜科学意识

矿产勘查理论是以地质学为基础的,而地质学理论中,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往往包含有许多假说。假说实质上是一种潜科学的表现形式,而许多地质理论又是从假说进一步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地质理论的形成方式往往是由地质问题→地质假说→地质理论。然而这一形成方式就含有由“潜”到“显”的思维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潜科学思维方法有利于认识和促进地质理论的发展。

地质和矿产勘查学中某一理论的形成或假说的建立是一种潜科学思维的创造过程。这一创造过程首先是潜科学创造阶段,它是科学发现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是指科学家头脑中孕育着的尚未成熟、尚未经过检验并获得公认的胚胎形态的科学。这是形成矿产勘查理论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利用潜科思维进行科学发现的认识立体是科学家这种“集约化主体”。所谓集约化主体一是指必须把当时社会已经掌握的有关知识集约化于自己的头脑中;二是必须把头脑中孕育的丰富多彩的潜科学材料集约化为假说的建构。潜科学创造活动主要是在集约化主体精神世界中进行的,科学认识在这一阶段所处的场相就是主观精神场相。因此在矿产勘查领域集约化主体是形成新勘查理论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这也反映出在矿产勘查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从这一角度看,矿产勘查业的发展必须重视集约化主体或矿产勘查科技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利用潜科学思维方法进行矿产勘查理论创新的途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已有的矿产勘查理论与新的矿产勘查事实的矛盾。由于矿产勘查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往往造成已有矿产勘查理论无论解决的矿产勘查实际问题和地质现象,造成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这种矛盾的解决往往产生潜科学思维,并由潜科学思维转化为假说或理论。比如在矿产勘查时,经常使用高地球化学异常来指导找矿,然而在江西德兴铜矿田外围有1个含铜量不高的45ppm的晕圈,再往外才是含铜量较高的65ppm的大晕圈。这与高值异常对应矿体的传统化探已有理论出现矛盾。在解决这一矛盾时,通过硫同位素分析,发现硫有深部和浅部两种来源;成矿流体性质分析,并不完全是深部水,有部分天水,因此提出整个地区一套老地层含铜量较高,在上升深部热流体的作用下,围岩中的一部分铜集中到铜矿体里,造成铜矿外围低铜的异常,从而提出了德兴复合型成矿模式,并指出了低地球化学异常的找矿意义。

二是理论体系自身的矛盾运动。在传统地质学中使用“地槽——地台”的理论,由于在实践中人们对其理论怀疑性增加,进而产生地洼学说。地洼学说的创立,开拓了找矿视野。

三是思想方法的变革。在认识地质现象和地质规律时,用传统的思维方法长期无法进展,但改变思维方法就可得到解决。从邢邯地区的铁矿的找矿历程可以看出,由于只注意高磁异常找矿,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也漏掉了矿体。王曰伦等学者从反思角度提出低磁异常和负磁异常也有找矿价值。他们认为磁性体在不同深度和不同地层中,在其地表所反映的磁性强度是不同的。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中奥陶统灰岩中有火山喷发型铁矿的低磁异常,收到了一定找矿效果。

四是矿产勘查理论发展中的“危机”。在矿产勘查中,有许多的地质事实是用已有的地质勘查理论所无法合理解释的。这种“危机”是创造出新的潜科学思维成果的增长点。在江西德兴斑岩铜矿成因认识上,成矿物质并非全部来自深部斑岩体,而是部分来自周围地层,这使斑岩型成矿模式的普适性产生“危机”。正是这一“危机”促使复合型斑岩成矿模式得以产生。又如,三元成矿假说的产生,又是在传统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出现“危机”,促使人们怀疑开始,面对具体的地质现象,在潜科学思维支配下,探寻新的热液成矿理论的结果。

2.矿产勘查实际需要潜科学意识

矿产勘查是一种发现、认识矿产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矿产勘查实践的过程也是一种科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如何做到有效地发现和勘探矿产资源,需要有潜科学的意识。在矿产勘查目标合理、明确的前提下,思维方法对路,矿产勘查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矿产资源在哪?怎样快速有效找矿?是矿产勘查的核心问题和实际工作的中心问题。找矿问题不能单凭“运气”,总体上讲,应抓住成矿作用规律、控矿作用规律和成矿后期改造规律。然而在矿产勘查实际中,寻找矿体和掌握矿体的各种规律。首先是要依靠集约化的矿产勘查主体的潜科学思维,针对矿产勘查的实际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结果和集约于勘查者头脑中的各种矿产勘查理论,在勘查者头脑中首先发生非线性的交互作用,形成潜科学的网络结构,然后通过集约化主体的选择和重组作用,在更高的层次上有序化而整合为对矿产的科学认识或假说。只有在对矿产的科学认识基础上,才能达到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潜科学思维有助于指导矿产勘查实践活动。

例如,瑞昌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在该区开展了1∶5万化探工作,圈出单元素异常109处、综合异常31处、Au异常23处、Hg异常10处。众多异常分布于445平方公里范围内,如不加以勘查工作前的潜科学思维,逐一对异常查证,必然费时、耗资、效果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将化探结果和已有各种成矿理论和相关知识集约化于勘查主体中,并在头脑中非线性的交互作用,采用排中律和矛盾分析,对异常筛选,结果对剩下31个有浓集中心、分带明显、套合好的综合异常进行普查,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另一方面,矿产勘查的所面对的研究对象非常复杂,在已有知识无法解决勘探对象时,必然要求一种新的理论来加以解决。而这种新理论的产生就是依据矿产勘查复杂的研究对象,经过集约化矿产勘查主体的潜科学思维,在解决这一研究对象时产生的。我国在研究南岭地区石英脉型黑钨矿的实践中,从总结找矿标志实际出发,总结出“五层楼”式成矿作用和找矿模式,其中就包含有从科学问题出发而形成科学假说的潜科学思维方法。

三、强化矿产勘查中由“潜”到“显”的转化过程

潜科学中,科学发现的第二个阶段是由“潜”到“显”的中介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科学假说“社会化”,也就是说要使作为潜科学成果的假说在社会中经过检验、修正并发展成为被学术界公认的显科学。这一阶段的认识主体主要的不是集约化主体而是社会化主体。即参与这一阶段的不仅是提出假说的科学家本人,更重要的是必然通过科学共同体乃至整个学术界的检验。

由潜科学向显科学转化的转化机制主要以下几方面:

(1)树立正确的科学成败观。正确的科学成败观,要求人们在成功时不忘乎所以,能清醒地意识到成功背后往往隐伏着失败;在失败时不气馁,从失败中积极吸收教训,自觉探寻失败中成功的因素。这些要求恰是科学由“潜”到“显”转化的必要条件。

(2)积极开展科学争论。科学争论可以使不同的学术观点相互交锋,各抒己见,彼此评说,从而迫使人们对自己的观点想得更深,加强其成熟性,对他人的观点则尽力提出疑难,发掘矛盾,提高其分析批判能力,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通过争论,使不成熟的见解逐渐成熟起来,从而使不成熟的潜科学转化为成熟的显科学。

(3)自觉运用科学方法。科学由“潜”到“显”的转化,就是要自学地运用科学思想方法,从传统方法失败中汲取成功的思想方法,或者创立新的科学思想方法,是潜科学向显科学的标志。

(4)“毛遂自荐”与伯乐扶植。这是科学假说和认识成熟后如何尽快得到学术界承认的必要条件。

矿产勘查及地质学中许多认识成果都处于潜科学阶段,多以假说的形式体现出来。对许多复杂矿质的认识也只是停留于潜科学阶段,比如地体构造学说、山根构造学说、磷矿大洋环流成矿学说、萨勃哈盐矿成矿学说,以及各种成矿和找矿模式等,都需要通过科学界的检验和考查,从而使之上升为理论。由于地学和矿产勘查学中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在矿产勘查中只有类似的矿床,而很难找到完全一样的矿床的事实,对潜地学成果的普适性的检验受到限制。正因为如此,更应强调潜科学思想向显科学理论的转化过程。

复习思考题

1.矿产勘查思维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在矿产勘查活动中如何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⑺ 我国在信息科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及其成果是什么

在高性能计算机、移动通信和软件方面,打破了国外垄断,跨越式地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十万亿次级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曙光4000A攻克了一系列“大规模机群”计算的关键技术,在性能价格比和性能功耗比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研究成果实现了多项全球第一,并申请了38项专利,其中包含31项发明专利。以龙芯、众志等为代表的高性能通用CPU设计技术经历了从初步掌握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初步改变了我国信息产业“空芯”的状况

⑻ 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科学理论方

是A

⑼ 中恒取得突出科学成就是什么

我时常会忍不住感叹:你也太可爱了吧。不再有心思去在意星空和月亮,所有的专注都只想放在你身上。和你对视的时候不需要理智,只需凭着感觉寻找你的唇,人是不能没有爱的,但你比爱还好。

阅读全文

与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