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贸易经济成果

贸易经济成果

发布时间:2022-01-24 08:56:05

① 试述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从1995年1月1日开始,世界贸易组织取代1947年关贸总协定正式开始运作了。作为21世纪国际经济新规则而设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必将对20世纪最后数年乃至21世纪的世界经济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乌拉圭回合1994年4月15日正式签定的世界贸易组织设立协定,通过了"马拉喀什宣言",结束了关贸总协定临时适用的状态。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协定的正文,规定了管辖、作用、组织等作为国际组织的必不可少的内容。附录1A是货物贸易的13个协定。除了东京回合10个协定中的5个协定外,新追加了8个协定。在新协定中,农业协定和纺织品协定,是关贸总协定规则的例外领域,救济协定是东京回合以来悬而未决的领域,贸易关连投资措施协定是货物贸易的新领域。附录1内,还有与贸易有关的服务贸易(附录1B)和知识产权(附录1C)的协定,这是乌拉圭回合谈判的重要成果,也扩大了关贸总协定的适用领域。附录2规定了货物、服务及知识产权总共15个协定的争端处理程序。根据监督和审议成员国贸易政策的需要,附录3是贸易政策评审机构的规定。以上17个规定,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15个协定(附录1),争端处理程序(附录2)以及贸易政策审查机构(附录3)必须一揽子接受,也就是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除了接受协定的本文之外,还必须接受附录1至附录3的17个协定,要受到17个协定的约束。这是关贸总协定临时适用阶段所没有的重大转变,也意味着国际贸易规则将以新的形式制约各个成员国的经济和贸易。这里,我们不能把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狭义地理解为国际经济组织法。国际经济组织法的研究对象一般包括组织的成员、机构以及表决等,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本文的大部分规定是属于这方面的内容。但是,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有庞大的附录,附录1至附录3中17个协定的实体性规定和程序性规定已经大大超出了国际经济组织法的规范范围,必须建立世界贸易组织法的新概念。独立的法学分科,例如民法、商法、经济法等,都有该学科固有的规范对象(社会经济的生活事实),有规范对象固有的规范原理,并根据这个规范原理,又可以确定该法学分科所涉及的领域,即规范范围。新的法学概念,可以根据规范对象、规范原理以及规范范围这样三个条件来判断。

② 中国贸易

1、转型:由低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科技含量的产业转型。
2、增大内需。
但是,第一条国内企业很难做到,第二条,管理层不提供机会。

③ 施本植的主要成就

1999 年被遴选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后备人才。 2005 年已顺利通过评价,被授予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 是云南大学与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合作共建《国际经济与贸易》重点学科主要负责人之一。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负责人之一。
主要从事经济学尤其是开放经济方面的教学和科研,为本科、硕士生和博士生讲授过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当代经济问题、国际经济学、国际商务管理、国际投资学、贸易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等课程。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边境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引进外资、跨国投资与跨国经营、云南对外开放与发展、经济全球化 和区域化发展、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等。
曾获云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两项;云南省教育厅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云南省委宣传部优秀成果奖二项;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优秀成果奖、滇版优秀图书奖各一项;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一项;云南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奖、云南大学世川良一青年教育基金奖、云南大学伍达观优秀教师奖等多项。 主持在研的主要课题:《东盟国家的投资贸易壁垒体系及其对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云南省经济的潜在增长能力研究》(云南省 “ 十一五 ” 规划重大前期研究项目)、《滇泰水果蔬菜贸易发展对策研究》(云南省科技厅项目)、《云南边境地区资源合作开发及对策研究》(云南省政府决策咨询课题)、《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的非关税壁垒及应对措施》(云南省商务厅项目)等

④ 随着发展政治、经济、工商业有怎样的成果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在恒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些有名的城市,如王舍城(摩揭陀首都)、舍卫城(萨罗首都)、波罗斯(迦尸首都)以及吠舍厘城(跋祗首都)等。在这些城市里,工商业开始发展起来。商业不仅在内陆很活跃,而且同斯里兰卡、缅甸和西亚等各国也进行海外贸易。在佛教文献中常常提到关于航海贸易遇险的故事。当时从海外输入的主要商品有金、银、宝石、珊瑚和金钢石等。印度输往海外的主要商品有织物、香料、药草和金银宝石等。内陆通商贸易往往组成商队,大商队有时达几百辆货车。主要商品有纺织品、油、谷物、香料、金银宝石等。随着贸易的发展,金属货币也发展起来。当时的货币有金、银和铜三种,每种货币都各有不同单位的名称。

⑤ 国际贸易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 的变化。20 世纪 60 年代起步的新科技革命加速了这种历史演变的进程,从 而导致世界贸易结构和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具体来说,当代国际服务 贸易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心向服务业偏移。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阶段论的说法,随着国家经济能力的增长,
该国的产业结构将依次提升,逐步由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再由工业经 济发展到服务经济。本世纪 60 年代初,主要西方工业化国家都已完成了本国 的工业化进程,开始步入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即国内经济重心向服务业偏 移。新科技革命的介入为这种经济结构的转型提供了杠杆,从而加速了这一 进程。
根据统计,1960—1985 年间,西方主要国家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整个就 业人口的比重由 51.6%上升到 60.7%,其中美国从 57.2%上升到 65.8
%,欧共体国家从 43.4%上升到 56.8%,日本从 40.9%上升到 54.4%。
甚至在西方发达国家之后才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 小龙”等,也都自本世纪 80 年代以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把国内加 工制造业等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基础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从事跨国经营, 利用这些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另外,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
1994 年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美国已高达 69%,法国为 67%,
英国为 62%,德国 59%,日本 56%。这些比例清楚表明,西方国家为适应
21 世纪的发展,已经大幅度地调整自己经济的产业结构,由工业经济转变为 服务经济,如美国仅金融业一项就占其国民总产值的 25%。
由各国经济能力增长所带动的产业升级使得世界产业结构发生大规模的
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世界经济结构不平衡,导致了对国际服务 的更大规模的需求。与此相适应,全球服务性产业的贸易总额才有了高速增 长的潜力。另外,服务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专业化,规模也趋于扩大。规模 的扩大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提升了服务业的生产率,从而刺激向国外输出, 增加了国际市场的服务的供给。
(2)商品贸易和国际投资增长的带动。 同国际货物贸易直接关联的传统服务贸易会随着世界商品贸易的增长和
自由化而在规模上扩大并在数量上增加,而国际投资的迅速扩大和形式多样 化,同样会使得广义服务贸易项目的投资收益(股息、利息、利润)流量加 大。
在战后关贸总协定组织的贸易自由化原则的带动下,世界各国通过双边 和多边的国际协调和谈判,逐步形成了有序运行的国际商贸体系,为各国的 商品贸易和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市场环境,推动了贸易和投资的迅速增 长。
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除了最初的几年各国都处于战后经济恢复状态之 外,自 50 年代起,国际商品贸易流量就开始不断扩大。以世界货物贸易出口

总值为例,1950 年总计为 611 亿美元,1960 年为 1280 亿美元,1970 年为 3120 亿美元,1980 年为 19946.68 亿美元,1990 年则达到 33949 亿美元,40 年 时间增长了近 56 倍,远远超过了世界工业生产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在商品贸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同货物进出口直接关联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 如国际运输服务(海运、陆运和空运)、国际货物保险、国际结算服务等, 都相应地在规模上、数量上成倍地增长。
国际投资带动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增长可以从 4 个方面说明:1)速度带 动。国际直接投资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快速增长,到 80 年代达到高潮,从
1983 年到 1990 年这类投资的增长速度是世界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 4 倍,是 全球国际贸易增长速度的 3 倍。这种增长势头在 90 年代初因世界性经济衰退 而有所减慢,但自 1993 年起又开始恢复。2)国际直接投资带动国际间接投 资和国际贸易(货物和服务)额的增长。因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是跨 国公司,而世界贸易额的约 1/3 是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3)国际投资收益 作为要素服务项目,其迅速扩张本身就构成海外服务贸易流量的扩大。4)国 际直接投资的产业向服务业倾斜。1975 年到 1990 年间,西方国家在第一产 业和第二产业的国际投资比重都有所下降,而对服务业投资的比重却从 31.4
%上升到 48.4%。由于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因此服务业的跨 国直接投资必然驱动国际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国际渗透。
(3)新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动。
新科技革命,特别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有力地推动 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首先,高新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到了服务产业, 使许多原先“不可贸易”的服务转化成“可贸易”的服务,从而使国际服务 贸易的种类增加,范围扩大,例如一些传统的教育服务、健康服务一向被认 为是“不可贸易”的服务,现今可被储存在磁盘或软件中进行买卖。信息技 术和通讯的发展,促使银行、保险、商品零售等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 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工业组织和劳动市场得以改组,为跨国界提供服务带 来了机遇。新信息技术使得日益一体化的跨行业公司能够分散其生产基地, 刺激服务的专业化生产,并从中享受规模经济效益。其次,科学技术革命加 快了劳动力和科技人员的国际流动,因为每一次科技革命必然更进一步推动 生产的自动化、机械化,这就促进了专业科技人员和高级管理人才向其他国 家流动,为发展中国家所引进,推动国际服务贸易流量扩大。最后,随着科 技的进步,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逐渐向电子、航天技术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 产业转移,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再转移到我国 大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使这些国家和地区能够利用本地区丰富 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赚取外汇服务收入,形成大规模的境内服务输出。所以, 科技革命带来了国际服务贸易变革性的发展。
(4)社会生活国际化的促进。 由于战后持久的和平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
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冷战后意识形态的对立也有所缓和,加之交通、通讯 工具的便利,使得现代人的社会生活越来越国际化了。出国旅游、接受教育 以及聘请专门人才,即使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民众来说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了。在过去的 40 年间,旅游业成为国际上发展得最快的行业之一,许多发展 中国家也通过发展旅游业而赚取大量的外汇收入。当然,社会生活国际化最 大的赢家还是西方国家。根据 1991 年美国的官方统计,当年美国的旅游服务

收入居各服务项目(除海外投资收益)之首,为 487.57 亿美元,向世界各 国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收入是 57.52 亿美元。随着各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同社会生活国际化相关的服务贸易将会有更长足的发展。

三、国际服务贸易与中国的服务业

国际服务贸易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促使各国政府和学术 界加强对本国的服务业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在我国,服务业的较大发展 是自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整个 80 年代以年平均 10。9%的速度增长,90 年代增长速度更趋加快。在发展速度大幅提升的同时,我国服务业的行业结 构也不断更新和更趋多样化,如咨询业、房地产业、证券业、保险业、中介 服务业等新兴行业迅速崛起,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然而,与世界上发达国家 相比,或者与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的服务业无论是在总体发展水 平上还是在所占国际贸易比重上,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需要我们认真 地加以研究。

1.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业得到较快的发展。80 年代,服务业每年以
10.9%的平均速度增长,超过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 8.9%的增长速度。
90 年代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和“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的服务业有了更加快速的 增长,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增加价值已超过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 30%左右,接 近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不过,从总体水平上看,我国服务业产值所占 GNP 的比重仍是相当低的。当今世界上的高收入国家服务业产值占 GNP 的比重和 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一般都在 65%以上,中等收入的国家也占 50%左右,而我 国仅接近于一般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当然,目前我国服务业的统计无论是在范围上,还是在指标体系上,都
很不健全,存在着许多漏计的情况,有一部分企业内部服务不能计入统计, 因此统计数字可能低于实际情况。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服务业由于受长 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抑制,在生产和发育的各个方面都是相当不完善、相当 落后的,是一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当重点发展的产业。
尽管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由于最近 10 多年来的加速发展,在
行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上呈现出了多样性的产业群体。以交通运输、邮电通 讯、金融保险等为主的传统行业不断扩大,其产值占服务业总增加值的 65% 左右,就业人数占服务业全部就业人数的 50%以上,从而构成我国服务业的 主体。另一方面,新兴的服务行业如证券业、信息业、咨询业、会计律师服 务业等,进入 90 年代以来也蓬勃兴起。中国的两家证券交易所,即上海证券 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都在 90 年代初设立,带动起一大批同证券业发展相 关的服务企业。信息业、咨询业随着经济规模和经济活动的扩大以及科学技 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开始步入迅速发展的阶段,90 年代以来,全国专门的 咨询和信息处理的服务机构已超过 4000 家,它们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 产品竞争力,提高科研效率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止 1991 年,全民所有制单位中服务业的就业人员为 45.1%,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 中服务就业人数比重为 36%,而城镇个体劳动者中从事服务业的人数竟占就 业人数的 82.1%。这说明,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各种所有制成分的经 济活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不过,从总体上看,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总体水平较低,而且其行业

结构也属于明显的低发展阶段结构,其基本特征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企业 居主导地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所占比重十分低,以至于人们习 惯于把服务业就业视作解决企业富余人员的渠道,其实这是我国服务业行业 水平低给人们造成的误解。尽管如此,我国服务业在某些部门也具有一定的 优势,如在航运、卫星发射服务、工程建设服务等部门都有着相当的优势和 发展潜力。劳动力便宜且训练有素是我国拓展海外服务市场的最大优势。如 何在国际服务贸易这一新兴领域充分利用我国的现有优势,是我国政府和学 术界应当认真研究的问题。1993 年我国商品出口已居世界第 11 位,但服务 的出口则只占第 27 位,当年我国商品出口额占世界总量的 2%左右,而服务 出口仅占世界服务出口总额的 0.5%。这说明我国服务业的外向型发展是一 个相对落后的领域,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2.我国服务业发展落后的原因

我国服务业发展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的抑制。服务业的高度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社会化、专业化 和市场体系的高度发达。而传统体制恰恰在这些方面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服务业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实践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 点。
改革之前,我国实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微观经济主
体含义的企业和组织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生产单位和事业单 位,各单位之间相互封闭,不论规模大小,都自成系统。各经济单位由于不 可能从社会方面得到服务提供,因此只好眼睛向内,自办服务体系,形成“大 而全”或“小而全”的经济单位格局,任何一项国家计划的投资项目,都必 须把配套的服务设施投资考虑在内,使传统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背 上了沉重的包袱。一方面由于各经济单位得不到高质量的生产和社会服务而 影响了产品的进步,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或事业单位自身背着一个“小社会” 而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增加了企业的开支和管理上的负担,难以全力 发展生产,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另一重要特征是消费的实物化倾向和福利化倾向。
在城市居民生活中,大量的职工生活消费和服务,不是采取市场经济的购买 形式,而是采取产品经济的福利形式分配给职工。在生活消费方面,最突出 的例子是住宅,它不是作为商品而是作为职工所享受的一种福利待遇。因此, 一方面住宅投资被打入企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实际上成了职工的工资收 入,抑制了房地产业的生长,此外,城市改革起步以来,企业滥发实物的现 象也十分普遍,由于政府机构职工收入偏低所导致的折价供应经济也在某种 程度上助长了实物消费的势头,抑制了正常的市场渠道的发展。
还有,居民生活服务消费中的隐蔽性补贴,如教育、医疗、养老等支出 都由国家包下来,在交通、邮电、保育、娱乐等方面,国家又给予广泛的补 贴,这就大大压缩了职工在非商品消费上面的开支。同时,大量医疗、养老 保险和部分教育服务在企业内部进行,实际上也夸大了第二产业的产值,缩 小了服务业的产值,使得服务价格低估。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错误 地认为劳务活动不是商品,不创造价值。在价格管理中一直把劳务价格称作 “非商品收费”。我国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价格、邮电资费、医疗收费以及饮

食、服务、修理等长期统一定价、统一管理,收费标准几十年不变,价格脱 离生产成本,也不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改革以来虽然作了一定的调整,但主 要还是补偿性的,许多重要的服务行业仍然无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求得发展。 除以上这些体制原因之外,我国传统的农业化社会历史条件以及新中国 成立后城市发展与农村建设相分离的二元化经济发展策略,也是造成我国服 务业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农村劳动力不能向城市流动,只能满足于自给自 足的生活环境,像我国这样一个 75%的人口在农村的经济体系中,服务业的
平均发展水平低下是十分自然的。

3.我国加快发展服务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服务产业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经济发 展从国内转向国际、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为弥补服务产业 过去发展的不足,改善国内的产业结构,推动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加速 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总体水平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1)加快发展服务业,可以促进市场充分发育,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专 业化水平,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有利于劳动、工资、价格、企业经营机制和 流通体制等一系列改革顺利实施,有利于经济进一步国际化,更多地吸引外 资,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逐步改变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办社会的 状况,为改革开放在更广阔的领域向纵深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2)我国工业经济效益差,农业市场化率低,流通不畅,财政收支困难,
严重地制约了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 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服务业不适应第一和第二 产业发展的需要。服务业投入少。见效快、社会效益好,加快发展服务业, 既可以调整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又是缓解经济生活中 深层次矛盾和促进经济更快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3)我国每年都将有大批新成长的劳动力和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出来
的劳动力需要安置。服务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深厚的潜力:行业多、 门类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行业并存,能够吸收大量的和不 同层次的各类人员,特别是可以容纳大量的科技、专业人才。加快发展服务 业是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的主要途径。
(4)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人民群众不仅在衣、食、住、行、
通讯、卫生和生活环境等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 且在文化娱乐、广播电视、图书出版、体育保健、旅游休闲等精神生活方面 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快发展服务业,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 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5)服务业的全球市场正在迅速发展,而且变得越来越复杂了。除了服 务与商品之间的传统区别外,服务业之间的区别也越分越细,尤其在发达国 家和地区更是如此。计算机、信息、电报电传和电子邮递等业务同传统电信 服务的界线变得日益模糊。服务业的这种向高新技术水平发展的趋势,既给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形成了机遇。加入国际贸易组织是我 国既定的经济国际化目标,在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原则下同他国实现平等 互利的服务贸易往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同 时也应享受协定所赋予的经贸权利。这显然意味着对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战

略的设想,应该放在国际产业竞争的总体环境下,进行思考。

4.我国服务业应积极参加国际服务贸易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利 用多边贸易体制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从世界各国经济 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经济国际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步入经济现代化的重要 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必经阶段。由于服务贸易 成为国际经贸关系中最有发展潜力的新领域,服务业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发 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积极参与世界服务贸易对于促进我国经济 的国际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服务性产业有两个重要的特点:(1)市场需求有广泛的世界 性,产业发展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换句话说, 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往往是合而为一的,像旅游业、金融服务业、保险业、 咨询服务业等服务产业的市场属性本身就是国际化的;(2)服务性产业的国 际竞争比较优势主要是技术、知识和管理,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成本, 这就是说,服务性产业是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这种知识密集型的产 业在目前经济国际化的进程中受到的制约少,可以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同时接受。正是由于服务性产业的这两个特殊的经济属性,世界上经济发展 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在把第一、第二产业不断向外转移的背景下,却大力 提升自己的服务性产业的经济比重和质量水平,以期在国际产业竞争中保持 竞争优势。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我国经济理论界和实际经济部门普遍
对服务业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不能认识到服务业的高度发展同经济国 际化之间的关系,仅仅满足于抓第一、第二产业的外向型经济,而不能够从 世界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演变的高度,透视我国服务业高质量、高水平的加 速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对于提高我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 战略意义。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服务业比较落后,但某些部门在国际上也占有一定
的优势,如在航运、卫星发射服务、工程建设和劳务输出等部门就有相当的 优势和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经贸实践证明,有条件地开放我国的 市场,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吸收国外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的机会。服务业 的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必将对我国经济和人民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具 有深远意义的影响。同时,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享受各种贸易优惠和 保障,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因此,应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选择部分有 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市场对外开放。自参加“乌拉圭回合”的《服务贸易总 协定》的谈判以来,我国根据现行的政策法规,就航运、专业服务、银行业、 广告、旅游、近海石油勘探等 6 个服务部门的逐步开放作出了承诺,目的是 引进外部竞争的压力,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以便最终确 定我国的服务业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国际地位和份额。

⑥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研究成果

研究院利用雄厚的科研力量,为社会各界奉献丰富、精彩的思想成果。独立或与其他部门合作承担的一系列重大研究课题,以其较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受到有关方面的肯定和好评,一些研究成果还受到中央领导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研究人员积极跟踪经济贸易领域的最新动态,及时撰写和发表大量调研论文和论著,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一些调研论文和论著还荣获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等奖项。

⑦ 十六大以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

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

——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总量在世界的位次由第六位跃居第四位,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实现了连续四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3年-2006年年均增长10.4%,不仅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长4.9%高出5.5个百分点,而且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9.7%高出0.7个百分点。经济增速不仅快,年度之间波幅也比较小。人均国民总收入翻了近一番,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地区、城乡和产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了明显的积极变化,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城乡经济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中趋向协调发展。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量的乡村人口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持续大幅增加,节能减排取得初步成效。财政收入在四年内翻了一番多。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使得我们办了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一些大事,重点加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大了对落后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有效地保障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企业利润连续四年保持在20%以上速度的增长,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调动了企业的发展积极性。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生产迅猛发展,供给能力大幅提高。中国粮食产量连续3年增产,棉、油、肉等主要农产品稳产增产。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建成投产,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得到明显缓解。

——对外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连升三位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位。

——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改革和发展的实惠。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同步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⑧ 金融、经济、贸易的区别

金融、经济、贸易的区别如下:

1、含义不同

金融 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就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后,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金融是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中进行资源跨期的最优配置决策的行为。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经济就是对物资的管理,是对人们生产、使用、处理、分配一切物资这一整体动态现象的总称。

这一概念微观的指一个家庭的家务管理,宏观的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这一动态整体中,包括着人类的生产、储蓄、交换、分配的各项活动,生产是这一动态的基础,分配是这一动态的终点。

贸易,是指买卖或交易行为的总称,通常指以货币为媒介的一切交换活动或行为。其活动范围,不仅包括商业所从事的商品交换活动,还包括商品生产者或他人所组织的商品买卖活动;不仅包括国内贸易,还包括国与国之间的国际贸易。

在古代市场上,不仅有物质商品贸易,还有奴隶贸易。在现代市场上,除了有形的商品贸易外,还有技术、资金、信息、劳务,以及保险、旅游等无形的贸易活动。

2、范围不同

贸易和金融学仅仅是经济学中的一小部分。经济比作人的身体的话,金融就是经济的血脉。它包括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相关方面。经济的好坏可以从金融市场的情况作出一定的判断,经济需要金融的流通才能汲取营养,获得运转的动力。

经济学包括了大量的专业,金融学,保险学,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等。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的许多分析都是建立在经济学的基础上的。经济学偏理论研究,金融学的应用型比较强,金融学研究货币,基金等交易变量函数符号,经济学除了研究以上的部分外,还研究整个社会。

3、侧重点不同

经济学侧重于理论,金融学侧重应用。通俗的说,金融学是学股票,债券,期货等实践强的学科,而经济学侧重与学供给,需求,经济发展,消费者理论等理论知识。

而贸易的核心是交换。交换,是交货与付款两对立流程的统一。在自由平等的正常主体之间,交换遵循的原则是等价和同步。同步交换,就是交货与付款互为条件,是等价交换的保证。

(8)贸易经济成果扩展阅读:

金融的构成要素有5点:

1、金融对象:货币(资金)。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具有垫支性、周转性和增值性。

2、金融方式:以借贷为主的信用方式为代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一般是信用关系的书面证明、债权债务的契约文书等。包括直接融资:无中介机构介入。间接融资:通过中介机构的媒介作用来实现的金融。

3、金融机构:通常区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4、金融场所:即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等等。

5、制度和调控机制:对金融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控等。

各要素间关系:总体讲各要素是既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金融对象、金融场所为金融体系硬件要素,金融方式、制度和调控机制为金融体系软件要素,金融机构为其综合要素;

具体讲金融活动一般以信用工具为载体,并通过信用工具的交易,在金融市场中发挥作用来实现货币资金使用权的转移,金融制度和调控机制在其中发挥监督和调控作用。

⑨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的重大成就

1、增长速度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

“十二五”前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8.0%,GDP总量增长到63万亿元。总体上看,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从2001年~2007年的年均10.8%,下降到2008年~2014年的年均8.8%。

速度看起来比以前有所放缓,但这是在很高基数上实现的增长,而且是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的增长。同时,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较,我国仍然处于绝对领跑者地位。

2、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持续优化,逐步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从要素结构看,由以前主要依靠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增长来驱动经济增长,转变为在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前提下,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增长来驱动经济增长,2014年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了53.1%。

3、综合国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

“十二五”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跨步增强,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持续提高。从经济实力看,2014年我国GDP总量为10.4万亿美元,占全球比例为13.4%,牢牢占据世界第二位。

从产业竞争力看,2014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份额上升至25%,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之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

4、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

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主要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土地流转率提高到30%,家庭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5、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制造业是国家间经济角力和竞争的主战场,彰显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近年来,我们一手抓淘汰落后,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一手抓转型升级,改善品质质量,取得了良好成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开始兴起,成为制造业的新生力量。

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企业脱颖而出,带动了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水平提高,拉动了产业整体素质提升。

⑩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对外经贸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之所以能在对外经贸方面取得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当年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与技术,使中国的工业生产力迅猛提高,加上劳动力低廉,产品便大量进入了全球市场,技术进步使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

阅读全文

与贸易经济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