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学国际基金会有哪些学术前沿的研究成果
目前人学国际基金会将推出前沿思想作品《人学是什么——未来人性与你我的新命运》,它将由东方出版社在2020年出版发行,是人学国际基金会首席研究员李春光老师的多年研究之作。此外,基金会也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多家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展了关于新的世界整合哲学的数个研究课题并完成了多个理论成果,其中包括《全息智慧》,《全息伦理》与《全息实相》等前沿思想理论。
⑵ 张国初的学术成果
1. 2006 改进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研发强度 2. 2006 西部大开发教育要优无 3. 2000 学会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行度量 4. 2000 北京市再就业工程实施情况评价 5. 2000 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与对策分析 6. 2002 中国科技人才外流的规模与影响 7. 2001 可持续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 8. 2001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于教育发展的均衡性问题 9. 2001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China’s Hunan Resources in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and Its Impact 10. 2002 Imtemational Mobility of China’s Human Resour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TS Impacts 11. 2002 人力资本投资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 12. 2002 Employment After WTO Accession 13. 1995 面对21世纪的挑战提高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14. 1996 前沿生产函数、要素使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15. 2004 改进北京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发展环境 16. 2004 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发展情况调查和建议 17. 2004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专题报告(征求意见稿)》咨询报告 18. 2004 北京市要建成节水防污型社会 19. 2004 北京需要振兴现代制造业 20. 2004 改进和完善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21. 1998 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 22. 2005 关于“十一·五”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的建议 23. 2005 破解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24. 2005 健全资产减值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25. 2005 浅谈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问题—青岛啤酒并购案例研究 26. 1991 中国劳动投入度量、研究和政策及部门劳动投入指数 27. 1991 多比例拟合迭带发 28. 1990 数据交叉分类的多比例拟合迭代法 29. 1992 中国产业部门劳动投入的度量与分析 30. 1991 建立中国劳动投入数据库系统初探 31. 1992 产业研究开发项目的集体评价和选择模型及其线性化 32. 1998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the Zlst Century: Raising the Mangement Lavel of Human Resources 33. 1995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34. 1995 部门经济学各学科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调查报告 (资源经济学部分) 35. 1998 简明华夏网络全书(管理篇) 36. 1998 经贸交流必须对两岸统一起到重要作用 37. 1998 海峡两岸经贸总额和两岸统一的关系研究 38. 1995 北辰集团人力资源开发与发展战略的研究 39. 1999 人力资源规划的度量 40. 1999 北京国企职工下岗再就业工程实施情况评析 41. 2000 铁道与发展 42. 1991 多比例拟合叠代法及其在劳动投入数据库建立的应用 43. 1993 劳动力质量变化:模型、测算与方法 44. 1994 影子工资的理论及其测算 45. 2000 “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和对策分析” 46. 2000 《人力资源管理定量测度和评价》 47. 1998 海峡两岸经贸交往与两岸统一的关系研究 48. 2000 北京市再就业工程实际情况评析 49. 2002 评隋映辉的《科技产业转型》一书 50. 2003 中国教育不均衡发展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51. 2003 技术进步对就业水平的影响 52. 2003 论科技创新的软环境 53. 2004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基层建设的创新发展 54. 1993 影子工资的理论及其测算 55. 200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要先行 56. 2006 经济学视角中交通问题 57. 2000 人力资源管理定量测度和评价
⑶ 怎样有助于把握学术前沿动态
关注该领域的最新信息,如最新成果,学术报告什么的,有条件的可以订阅一下该领域的周刊或者加入一些团体,共同探讨。
⑷ 什么叫学术前沿
简单的说吧,就是走的比较前卫的一些学术研究。
⑸ 郑贵林的学术及主要科研成果
专著:《现代继电保护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11
论文:发表SCI检索论文8篇,EI检索l论文52篇,国内核心期刊35篇,共计已发表95篇文
专利: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内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国内软件著作权8项 (1) 已完成的国家部委项目
已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中: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
参加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
承担并完成国家电力公司重点项目2项;
承担并完成水利部重点推广项目2项,948项目2项;
主持完成国际合作项目1项;
广东省海洋局专项1项;
国家海洋局海洋能发电专项1项;
其余横向各类自动化、仪器、传感器课题超过200项。特别是:
领先开发并完成了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项目,基于物联网的大型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大型水库自动化系统、大型闸门自动化系统80多项,获得水利部重点推广先进技术7项。
创新发明了海洋差动波浪能发电技术,自取能源的移动海洋观测平台和船舶智能微电网供电、用电系统,船舶微电网补偿稳定技术装备等先进技术和装备,引领着海洋能源综合利用和提升船舶电气系统向智能化、人性化、网络管理透明化及优化节能的前沿。
创新发明了基于交流电过零点核心技术的只能系列、网络化开关,为智慧城市和智慧大厦的构建奠定聊装置平台、通讯平台,同事有效融合了消防安全监测、管理及其消防设施状态诊断,是新一代的电源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重大突破。
合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自动化项目经费逾7800万元
(2) 主持国家部委科技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国家电力公司专项3项;
水利部科技专项2项;
广东省海洋局专项1项;
国家海洋局专项1项;
广州市重大科技专项2项。
(3)多年来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电力能源优化管理及负荷智能控制技术
风光互补野外设备电源技术
高可靠分布式直流后备电源技术
网络化环境、水情无线遥测技术及传感技术
基于INTERNET平台的信息共享和OA技术开发
脉冲负载高速交流过零点无功补偿装置及谐波治理装置
智能系列数字传感器(全系列水文仪器、全系列多功能智能电表)新技术
离岸海洋波浪能差动能量高效发电技术及装备
SPOOP自主动力的海洋观测平台装备开发与制造
智能微电网技术及装备
智能高速局域用电侧电网补偿稳定技术及装备
管道智能机器人
交流过零点智能高速开关及电动机智能双向控制器
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微处理机并行可编程控制器PLC装备开发及应用
小型旋翼飞机制造技术
⑹ 刘伯权的学术及科研成果
主要研究成果有“结构等效延性破坏准则”、“剪切型结构的动力可靠度”、“强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破坏的计算机仿真分析”、“西部地区村镇小康居住体系导则”等,代表性研究成果“结构等效延性破坏准则”经专家认定为属于前沿性的学术突破,明显优于国内外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已在《土木工程学报》、《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抗震结构的破坏准则及可靠性分析》、《钢筋混凝土基本理论指南》2部,编写教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3本,指导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21名,4人已获博士学位,6人获硕士学位,其中2篇被评优秀硕士论文。
⑺ 张瑜的科研成果
1、《苦涩中的真味——解读臧克家〈生活〉》,《名作欣赏》,2005年第11期;
2、《启蒙: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的契合或疏离》,《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3、《评田建民〈中国当代文艺论争史〉》,《文艺报》,2005年11月17日;
4、《故事之外的故事》,《河北作家》,2006年第2期;
5、《娜拉走后怎样的比较阅读》,《学术前沿》,2007年第1期;
6、《觉醒者的困惑》,《当代学术论坛》,2007年11月;
7、《彷徨于呐喊之后——浅谈鲁迅笔下的“出走者”》,《安徽文学》,2008年第2期;
8、《寻找那扇救赎之门》,《河北日报(文艺理论版)》,2008年3月28日;
9、《“与境而变”与“但有所宗”》,《作家》,2008年第8期;
10、《寻找那扇救赎之门》,《关仁山研究专集》,作家出版社,2008年12月;
11、《“合理”地被放逐——由“文化调和论”看梁启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1、 独立主持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梁启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角色考辨》,立项编号:SZ070904,已结项。
2、 2006年度校内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文学理论范畴“远调”考论》,立项编号:XSK06026,第二完成人,已结项。
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西文化碰撞的火花:钱钟书文艺思想研究》,立项编号:07JA751038,第四参加人。 1、 河北大学优秀学生辅导员,河北大学,2008年9月;
2、 河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2007),二等奖,河北省社科联,2008年10月,成果序号:2008-11-20003;
3、 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河北省教育厅,2008年12月。
⑻ 唐晓的主要学术成果
著作:
《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合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合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
《政治科学基础》(合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议会监督》(独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论文:
1. “美国联邦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世界历史》,1988年第4期。
2. “论美国宪法中言论自由权利的限度”,《外交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3. “美国外交决策机制概论”,《外交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4.“论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外交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5.“论美国国会的弹劾权”,《外交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6.“论美国国会的调查权”,《外交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7.“论英国议会质询制的程序和规则”,《人大研究》,2003年第12期。
8.“英国议会质询在监督英政府对伊战争中的作用”,《外交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9.“2004年美国大选对美国选举制度的影响”,《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0.“全民公决的概念,价值和挑战”,《外交评论》2006年增刊。
11. “全民公决探析”,吴建民主编:《学术前沿与学科发展—2005年外交学院科学周论文集》,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12. “‘游说门事件’与美国国会的游说立法”,吴建民主编:《学术前沿与学科发展—2006
年外交学院科学周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
13. “是撤军,还是拨款?--2007年美国总统与国会在伊拉克撤军问题上的政治博弈分析”,《2007年外交学院科学周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
14.“从2007年法国大选看法国总统选举制的特点” ,《外交评论》2007年增刊。
15.“从2008年俄罗斯总统选举看俄罗斯总统选举制的特点”,《外交评论》2008年增刊。
16. “论泰国式民主的困境”,《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⑼ 李婧的主要科研成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基本精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第11期。CSSCI(A)
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启示——基于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的视角》,《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9期。国家级
3.《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点思考》,《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第3期。CSSCI(A)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11期。CSSCI(A)
5.《我国高校教育纠纷的法律类型及其解决机制探究》,《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1期。CSSCI(A)
6.《校园暴力的法律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CSSCI(A)
7.《环境教育融入环境法教学实践的有益尝试》,《教学研究》2007年第12期。
8.《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行政与法》2007年第9期。
9.《校园刑事案件的法律关系与法律救济》,《东北师大学报》 2006年第6期 CSSCI 重点刊物。
10.《试论学校纠纷的法律关系与法律救济》,《社会科学战线》 2006年第6期 CSSCI 重点刊物。
11.《澳门与内陆刑法犯罪未完成形态问题比较研究》,《学术前沿》 2005年第12期。
12.《海峡两岸保护消费者权益若干法律问题的比较》,《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研究》 2005年3月。
13.《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探析》,《刑事法律若干热点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6月。
14.《关于期待可能性的地位与判断标准的思考》,《刑事法律若干热点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6月。
15.《海峡两岸抢劫罪客观构成特征比较研究》,《刑事法律若干热点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6月。
16.《论国际刑法的新发展》,《刑事法律热点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3月。
17.《“一国两制”解决海峡两岸和平统一问题的法律思考》,《社会科学战线》 2002年第4期 CSSCI。
18.《关于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几点思考》,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年4月。
19.《对影响司法公正因素的再探析》,《东北师大学报》 2002年第2期 CSSCI 重点刊物。
20.《司法公正的障碍性因素分析及其整治》,《社会主义研究》 2002年第2期 CSSCI。
21.《经济发达国家教育经费结构特征及改革动向》,《东北师大学报》 2001年第6期 CSSCI 重点刊物。
22. 《“三个代表”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新长征》2001年第12期。
23.《浅谈司法人员枉法罪的几个问题》,《当代法学》1999年第3期。
24.《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4期。
25.《我国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当代法学》1999年第6期。
32.《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2-6(3)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念演进与制度定位》,《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0期。CSSCI(A)30.《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思考与建议》,《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12期。CSSCI(A)29.《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发展特征的认识》,《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第11期。CSSCI(A)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国际借鉴》,《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CSSCI(A) 27.《中国环境立法的现状、发展趋向与生态文明建设》,第五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生态文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入选论文,2011年4月。
著作类
1.自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2.副主编:《公证律师辞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3.副主编:《法律问题诠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4.副主编:《少年学法律案例评析》,长春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
5.主编:《中国刑法学概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⑽ 伍俊斌的主要学术成果
专著:
《公民社会基础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获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第十三次科研评奖一等奖。
论文:
1.《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内涵、限度及其互动》,《河北学刊》2007年第6期。获第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第十二次科研评奖科研成果一等奖、“社会公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征文二等奖。核心内容被新华网、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网等转载。
2.《推进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之基本路径论析》,《中州学刊》2011年第5期。
3.《论政治国家的限度》,《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中国选举与治理网等转载。
4.《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分析》,《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5.《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互动维度下的中国市民社会建构》,《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
6.《论中国公民社会的两重性》,《学术界》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7.《中国市民社会的文化建构:从身份走向契约》,《学术界》2006年第2期。《第十六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论文集》收录;《新华文摘》2006年第11期《 篇目辑览》收录;《资料通讯》2006年第5期转载。
8.《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中的中国市民社会建构》,《福建论坛》2006年第1期。
9.《人性假设与政府建构——中西政府建构传统的人性基础之比较研究》,《福建论坛》2006年第9期。
10.《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探析》,《福建论坛》2008年第7期。
11.《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评析》,《福建论坛》2010年第6期。
12.《从自然状态到政治社会的契合与分殊——以霍布斯、洛克、卢梭为例》,《福建论坛》2011年第7期。
13.《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探析》,《江淮论坛》2009年第5期。
14.《追求正义与善:古典时期西方政治合法性思想的缘起》,《江淮论坛》2011年第6期。
15.《中国公民社会建构的结构性要素》,《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第6期。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中国政府创新网等转载。
16.《中国特色社会生活契约化》,《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第2期。中国选举与治理网等转载。
17.《论政治合法性的构成要素》,《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第1期。
18.《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价值、挑战和路径分析》,《理论与现代化》2012年第3期。
19.《国家与社会:内涵、分化及其范式转换分析》,《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第4期。
20.《论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共存共强》,《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人民网、中国改革论坛网、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网等转载。
21.《论当代政府建构的四个转变》,《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22.《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获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1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3.《现代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分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24.《论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基本类型》,《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25.《尼采价值哲学初探》,《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获湖南省第五届“挑战杯”三等奖。
26.《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范式转换》,《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27.《论公民社会的限度》,《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28.《市场经济视野下公民社会的发展》,《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29.《有限政府理念建构的哲学之维》,《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30.《协商民主的价值分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31.《马克斯·韦伯合法性思想评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32.《霍布斯政治合法性思想探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33.《利普塞特政治合法性思想评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34.《论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
35.《卢梭政治合法性思想评析》,《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8期。
36.《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评析》,《理论月刊》2009年第10期。
37.《“开放社会”的四大悖论及其解决——析波普尔的民主和自由理念》,《北方论丛》2004年第1期。
38.《哲学视阈中的有限政府——兼论有限政府理念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之意义》,《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39.《论从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的嬗变》,《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9期。
40.《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分析》,《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4期。
41.《国外发展理论的历史嬗变及其意义》,《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42.《社会转型期公民政治参与的两重性分析》,《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43.《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44.《洛克政治合法性思想评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45.《分权制衡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其意义》,《前沿》2011年第1期。
46.《政治合法性理论评析》,《前沿》2007年第12期。
47.《公民社会的契约文化》,《学习时报》2006年5月22日。人民网、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中国管理科学院《前沿论丛》第75期等转载。
48.《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学习时报》2007年10月8日。人民网、中国政治学网、中国社会学网等转载。
49.《马克思论市民社会之克服——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学习时报》2008年4月21日。人民网等转载。
50.《推进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良性互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21日。
51.《civil society 意涵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