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我的美术教育成果一览

我的美术教育成果一览

发布时间:2022-01-24 02:41:27

㈠ 小学美术教学近年来取得哪些成果

你提出的问题过于复宽制泛。针对小学美术教学所取得的成果,在地域间、各校间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很大。总体看,以下四方面成就是普遍性的,有目共睹的:
1、在美术教学中,重视教育理论的应用。原先美术教师特别看重自身的美术技能和创作,总认为只要画得好就能教得好,不重视理论修养,尤其不关心教学理论的学习。现在则越来越重视看书和学习理论,知道现代教学没有美术和教学理论的支撑什么都上不去。
2、在美术教学中,对美术教育性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原先认为美术课仅仅是学习美术技能。现在了解到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完善人格,是为了让学生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学技能,知道能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去解决技能学习中的问题。
3、在美术教学中,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原先课堂教学普遍采用老师“一言堂”的讲课和临摹课本或教师范画的技能学习。而课改之后则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采用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和建构主义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模式。
4、在美术教学中,教学技术和方法发生变化。原先美术教学只有一张范画、一支粉笔,而现在普遍运用多媒体、多材料、多工具,以及体验、互动、参与、研究等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㈡ 美术教育校本课程的成功案例有那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的校本课程研究和开发,在大家3年的悉心培育下也接出了丰硕的果实!2003年我校的学生参加宜宾市少儿艺术节,美术类获得了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0多个优秀奖;舞蹈类获得了2个二等奖,声乐类获得了1个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同年我校的节目《姥姥门前看大戏》,参加县两代会和春节晚会演出均获得了很好的评价,同时我也获得了“优秀编导”的荣誉;由于我在教学工作的突出表现和对校本课程开发所的成绩,同年我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我们带领学生参加宜宾是第一届少儿艺术考级活动,我校40多名学生参加,取得全部考核通过的优异成绩;同年我校又组织了一台“春天的微笑”专场文娱演出和美术书画作品展,我们的兴趣小组的同学又一次充当了生力军,在活动中表现突出,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好评;这一年又一因为我为学校在文艺工作方面做出的贡献我再一次获得 “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5年由我们的舞蹈兴趣小组同学参加的快板节目《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代表学校参加县上的文娱演出又获得了很好的评价!介于我在艺术教学造诣方面的不断提高,2004年我又代表县上参加了宜宾市美术赛课活动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所设计的教案也获得市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由于我在对校本课程的不断研究和总结中我自身在艺术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多次代表县上到北京、成都、重庆、宜宾等地演出,获得了很多锻炼自己和开阔眼界的机会。

3年来,我始终坚持不渝、一如既往的开展和研究着我们的校本课程,我感到“任重而道远”,在过去的时间里不能说已经有了多大的成功,但是小小的成绩却鼓舞了我继续将这条路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让我看到了在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道路上的盏盏明灯,我有信心把我们将来的工作做的更好更出色,同时我也要感谢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育前线的工作者带来的和煦春风,它吹暖了我的心房,让我在我的教学岗位上寻找到了做教师的光荣和无限乐趣!

㈢ 15级美术教育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一、研究的背景: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是孩子在学习、成长、发展的关键。目前,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学因此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们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们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诚实守信的意识。这一切影响了孩子更好地掌握各类知识,成为健康发展的孩子。
反思我们半年来所做的工作,这一学期,我们将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中心做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倾听能力、回答问题能力、主动参与能力、群体与个体的合作能力等方面。使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能真正紧密的结合,体验学习过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他们今后的学习道路做好铺垫和服务。
二、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践和研究,使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外部行为习惯得到规范,良好
的行为习惯得到养成,成为健康发展的小学生。
2、通过实践和研究,促使学生内部心理特征发生变化,不良心理特征有所改善,
减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心理障碍,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通过实践和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三、研究的内容:
1、对美术教学中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及研究形成的原因并寻找对策。
2、小学美术教学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现状的调查研究。
3、构建小学美术教学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有效性的策略,针对美术学习中的
一些典型现象、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学习习惯的现实问题,通过有目的地展开美育、
德育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从教育理论的高度来理解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价值及意义;从教育改革的
方向上,阐述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性;从教育实践中,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
四、研究的价值: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小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画家,而是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本课题运用文化育人的手段,寓教于“画”,寓教于乐,“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美术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不失为培养孩子远大理想、崇高道德品质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之一,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希望通过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了解跟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与资料,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为课题创新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教育调查法。
通过问卷、个别调查等形式,把握形式在美术教学中的不良行为习惯,作为研究分析的依据。通过问卷、个别调查,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习惯等有了了解,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依据,明确研究的方向。
3、行动研究法。
采用边实践边研究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寻找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法。结合课堂内外,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让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努力为学生营造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自觉性。
4、案例研究法。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案例的分析,及时地进行分析、总结,找到有关问题的根源,及时解决问题。尤其通过对个别案例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以点带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发现问题,能针对问题及时找到解决的方法。
六、研究的措施
1、调查走访学生的习惯养成,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2、指导学生通过读、写、看、唱、画等形式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让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融知识性、趣味
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让学生在绘画、制作等创作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会
学习,终身受益。
3、家校结合,针对学生在养成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协调好,共同关心孩子,共同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培养学
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4、优化校园环境,和谐、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充分
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营造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自觉
性。
七、研究的成果
1、自身方面:
在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严格按照课题的实施计划方案实施本课题的研究。一年来,通过不断的阅读学习、实践反思,学生的绘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养成。在半年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经常通过书籍和网络阅读有关学生习惯培养方面的文章,并更新博客,撰写博客日志,不断积累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
同时我将课题研究的心得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理论指导实践,再让实践推动理论的提升,促进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2、学生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美术学科的特点,重视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材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教师还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录像、范画、参观、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综合学习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多种绘画和手工形式进行创作表现,并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评价。
通过研究与实施,学生学习美术的自觉性得到提高,忘带材料和工具的现象有了很大好转,课堂上积极发言,作业中认真创作,学生在联想创造及动手能力、欣赏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联想、自由作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欣赏教学中,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生活,让每一个学生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人格向上发展。
八、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儿童美术教育,不是专业教育,也不是培养职业美术家的教育,而是一种普及教育。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同时由于每个孩子家庭环境的不同,所养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有不同,加上家长对孩子要求的不同,导致孩子在习惯的养成上也参差不同。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断地努力。除了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教育,同时班级各任课、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支持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从欣赏的角度去观察儿童,了解儿童,从细节上去指导孩子,就一定会使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越来越好!

㈣ 美术教育的价值有哪些方面

一、 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二、 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美术教育能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总之,美术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其审美能力,使其通过美术创作活动开发智力,发展创造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健康成长。

㈤ 小学美术教育成果装置展是什么意思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4-28

㈥ 教师远程教育初中美术实践研修成果怎么写

要求:
1.作品要求必须为原创,如有抄袭,此成绩为“0”分;
2.提交的作品必须与下方内的实践研修成果模版容格式一致,并按照各环节要求进行实践。
注意事项:
1.为了方便各位老师操作,请将附件中的模版下载到电脑本地进行编辑,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完成后再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的附件形式上传,避免辅导教师无法批阅;
2.如实践研修成果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点击如下图红色线内的按钮插入图片

㈦ 小学美术教育成果装置展是什么意思

摘要 根据题主描述的问题意思来看,就是美术教育成果包装,封装或者装裱,装潢展示。例如你美术有一幅手工画,这个是立体感,简单装裱了没会把一些凸起部分压扁,于是可能就需要采取其他的装置才能更好地展示这副作品的最佳效果。

㈧ 我对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的看法 和 论美术教育评论=如何做出成长性评价

论美术教育应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
【摘要】 美术教育观,经历了传统美术教育、表现性美术教育、综合性美术教育、素质发展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关于美术教育,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它本身,而首先应该把他看成是一种社会需求,一种人的成长需要,只有以人的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才是美术教育的本质。
【关键词】 写实性绘画造型、自我表现性、现代派、艺术知识、创造能力、素质教育、写生课、欣赏课
关于美术教育,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它本身,而首先应该把他看成是一种社会需求,一种人的成长需要。因为和艺术紧密联系,我们可以认为它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基础的上层建筑。恩格斯曾说“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①
在漫长的绘画史中,人们借助解剖学,物理学的色谱规律等知识,已经把绘画中的写实性发展得淋漓尽致。亚里士多德就说,艺术“实际上是摹仿。”车尔尼雪夫斯基甚至提出:“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②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美术教育注重写实性的绘画造型能力。以专业美术人员的造型能力为目标进行的课程设计,对观察和表现都设定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比例、透视、体积、明暗、构图、质感、色彩等造型艺术的基本知识,还要做到能准确真实地描绘观察对象。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职业美术教育无可非议,它对造型能力的要求也是美术教育中必须要考虑的。但如果只是简单地,一概而论地把它移植到少儿美术教育上,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其中造型技能技巧的难度,是理解力还不强的学生,特别是低龄儿童难以达到的。它容易把儿童已有的艺术直觉,潜意识的艺术创作活动压制下去,使学生的艺术思维局限在某一特定的模式中。事实证明,这种实用主义教育在发展学生的艺术技巧和扩展他们的视野方面不仅没有多大帮助,而且造成很多障碍和危害。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视觉艺术教育只强调学生对各种艺术的构成要素,如线条、色彩、形状等的把握和训练。
随后,人们发现自己注重写实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人类原本的情感和意识,于是绘画中出现了现代派。法国天主教哲学家马利丹(Jacgu-es Maritain)就说:“要求艺术把描写现实作为主要目的,那就破坏了艺术、、、、、、如果艺术是认识手段,它就会比几何学差得多。”现代派画家不满足于对客观的写实性描绘,他们热衷于这些主观唯心主义理论,把艺术的本质理解为主观的“自我表现”,扬弃纯写实性,追求直觉和潜意识活动,把人的内心的情感、情绪通过外在的形象、符号,用不同于前人、不同于别人的方法进行描画和表现。黑格尔似乎比他们看得更清楚一些:“宗教的意识形式是观念,因为绝对离开艺术的客体性相而转到主体的内心生活,以主体方式呈现于观念,所以心胸和情绪,即内在的主体性,就成为基本要素了。”③
在美国,由于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从30年代起,学校艺术教育就越来越强调培养儿童的个人创造能力和自由表现能力。儿童不再被视为灌输技法和知识的对象,而被视为“儿童艺术家”。在此时的人看来,儿童是以一种天真的和独特的个人视野来观看和表现这个世界。这种倾向后来在美国心理学家和艺术教育家罗文费尔德的著作中得到系统阐述和发展,其影响一直延伸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儿童由于不受现实经验的约束,也未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在绘画中常常画出与人们主观认识相反的形象,恰好与现代派绘画的表现手法有着相似之处,发人深醒,令人喜爱。但他们的这种表现通常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自生自灭,原因是受到了客观世界的异化,潜意识的萌动渐渐地消失了。另一种则受到外界对绘画作品像不像标准的指责,自我受到挫伤,渐渐地重新受到客观物象的束缚,原有的主观感受也荡然无存了,这是非常遗憾的。
实际上,这就是重“情”和重“理”的两种不同倾向性的教育。传统美术教育,强调的是科学性、合理性、客观性,是重“理”;而表现性美术教育,则强调主观性、意识和情感,是重“情”。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一种综合性艺术教育思潮得到逐渐发展和壮大,至90年代已经成为世界艺术教育主流。实际上,它是对这之前流行的两种主要艺术教育观的综合和超越。有两种看法比较典型:一种认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从艺术中学生可以学到有关我们自身和世界的知识、信仰和价值,这些知识、观点、体验的意义是任何其他学科不能提供和代替的。因此,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和关键的部分。另一种认为,开展艺术教育,不仅是因为艺术本身值得学,更重要的是它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好处。一方面,艺术为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冲动提供了一个出口,使学生心理更加健康;另一方面,通过艺术进行的普通教育,是更生动活泼的教育,也是最成功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学生不仅学到应学的知识,而且学得更自然更愉快。这种观点进一步发展,人们又认识到,艺术教育强化了知觉能力和表现能力,进而使其语言交流能力、表现能力、批评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大幅度提高。
早在1977年,美国就出现了一份题为《回到我们的感觉艺术对美国教育的意义》的国情报告,这一报告提出了15条提议,这些提议主要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只有艺术变为每个学生在校内外及各个学习阶段上学习生活的核心时,美国教育的基本目标才能实现。”1988年,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又发布了一个报告,题目是《走向文明:关于艺术教育的报告》这一报告把艺术教育的总的目标描述为:使学生接触和学习到人类文明迄今取得的所有富有意义的成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交流能力,使学生具有在批评性价值的基础上做出自我选择的能力。1994年,《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出台,这一标准制定出每一个美国年轻人最起码应该掌握的艺术知识和创造能力。它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如果缺少基本的艺术技能和艺术知识的教育,就不算是受到完备的教育。同样,任何一个自称有教养的人,如果不懂艺术,就算不得是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更重要的是,《标准》还确定了今后的艺术教育绝不像过去那样,仅仅是学习画画和唱歌的技能,还包括了从文化、美学、历史的角度分析、欣赏、评价作品的能力和智慧。我国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先生的儿童艺术教育实践和理论也正是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中发展起来,她在《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中说到:“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以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⑤
通过对上述几种观点的综合和提炼,加上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艺术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学生的认识能力的发展;艺术教育不仅教会学生画画和唱歌,还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人类的许多伟大文明成果,对这些伟大成果的知觉、理解、欣赏和评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的文化素质。这就是人的发展必然,美术教育就应该以这种发展为核心目标!美术教学中引入综合性艺术教学思想便可帮助学生发展自主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情绪,多唯知识系统地投入美术学习,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绘画活动中以客观物体为引体,充分发挥主观想象,并不断将其补充扩大,从而达到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发展学生自我意识和培育完善健全人格的目标。
众所周知,当前除了人们常常谈论的经济危机和环境危机外,还有一个精神危机。这一危机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现代社会竟然把人自身之感受和理解的最忠实写照的艺术,这种能在人的精神世界掀起狂涛巨浪的艺术,这种被视为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的艺术,也当成一种商品或人自身在社会中地位的标志和虚假包装物。与之相对应,艺术教育界也兴起一种急功近利之风,许多人甚至把美术教育视为挣钱的行当,美其名曰培养画家,实则是培养能快快挣钱的画匠,少有真正的艺术家气质和人格。
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教育思想,把美术教育看作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基础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美术人员,而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和审美水平。培养他们的艺术性思维和最基本的美术造型能力。综合观教学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这一宗旨。其原则是借助客观形象,强调主观感受。摆脱了单纯传授造型技能的教学模式和强调写实性的写生教学,它在教学中提倡发挥学生的艺术直觉,在写生作业中,它要求学生不仅仅要观察事物的外在形象而且能联想到与观察对象相关联的其它事物及自己与观察对象之间的某种联系并把它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它鼓励学生在观察与表现中不拘泥于客观事物本身,学生可不受客观限制将观察视点扩展,进行自主的表现。学生在创作式的写生作业中学习基本的造型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了学生的艺术冲动,培养了审美能力。它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感受,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表达他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这种方法还可以用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得以发展。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确立了自信心,这些活动中没有失败者,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艺术感受。表现性美术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素质、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最基本的造型能力。具备了这些品质的学生,无论将来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都应得益于这种美术教育。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学家罗恩菲德指出:“教师的目标是激发更多的思想,扩大参照框架,以便使学生自己的经验内容变得更精确复杂。要做到这点只有向学生提供更多和仔细观察的机会和用于标示和改善鉴别力的必要词汇,并能用发展新观念和观察能力的方式启发他们。而只用一种机械的方式指导他们画画是达不到目的的。”这是罗恩菲德在美术教学中提出的一个革命性观念。它把激发更多的创作思想作为教学目标,把发展新观念和观察能力做为教学目的,它表明用单一的美术教学形式是达不到这一目标和目的的。杨景芝先生也说:“美术学科的课程内容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价值为基础,以适应本国基础教育发展特点为依据,可以通过表现和欣赏两方面教学活动,全面完整体现教育目标”⑥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为探求多种不同的美术教学形式,笔者对学生美术课中的写生课作了新的尝试,引导学生按综合性美术教学的要求,观察对象,表现对象:
(1)以特征为主线的观察和表现
传统写生课的观察,要求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比例等客观属性。是一种以客观性为标准的被动的观察方式。其结果是在观察阶段就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而对描绘对象特征的变形夸张,则在绘画艺术中比比皆是。这种对事物主体特征的概括把握及在这一基础上对其进行的变形夸张等艺术加工,是艺术审美心理中重要素质之一。在写生“仙人掌”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对教法做了新的尝试和改动。引导学生在观察仙人掌基本形态的基础上,继续观察它的特征——主茎上交错生出许多茎片,茎片上有一组一组向外放射生长的小刺。然后要求学生不拘泥现有的植物形象,充分运用仙人掌的特征,在画面构图上对仙人掌的形象进行任意组合。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了十分丰富多彩的构成组合。有的强调仙人掌生长的茂密拥挤,有的突出刺的尖利,有的把一盆花扩展成多盆花,有的则把盆栽的侧人掌“移植”到原始沙漠环境中。学生的画面形态各异,特征鲜明。这种教学思路是:只要求学生掌握对象的基本特征,不做其它方面的具体要求,留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表现契机,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直觉感受,任意组合植物生长的状态,置换植物的生长环境。这样的观察与表现方法把学生从纯客观、纯自然的观察与表现手法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在观察中的主动性,学生不仅观察了解物体本身,还要意识到与它关联的其它物体与环境,从而延伸了学生的视觉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发生了质的变化。
(2)联想性观察与表现
艺术作品的魅力之一就是通过艺术形象引起观赏者种种审美联想。绘画者在其创作过程中也会产生种种联想,并通过他的作品把这种联想与自己的审美情趣表现出来。孩子天真无邪的天性与好奇心,使他们在绘画时更容易产生各种联想。联想性观察就是要求学生在观察物体基本属性的基础上,逐渐忘掉物象的自然属性,联想它的情感或它与其它事物的相通之处,然后再进行艺术上的加工与发挥。
在写生“手”这一课上,笔者改变了过去仅引导学生观察手指、掌骨、手腕等解剖部位的做法。而是先用手做了几个不同的姿态让学生联想其代表的情感含义。攥拳头表示愤怒或力量,兰花指表示放松和优美;挑大姆指表示赞许。还通过做手影游戏,引导学生联想手与其它事物的联系。这使学生的思维表现得非常活跃,他们根据不同的手形,通过与其它事物的联想,将手表现为和平鸽,老鹰,大树,蛇群等。赋予手以艺术生命。正如杨丽萍的舞蹈,舞蹈者用人的形体动作来表现孔雀、大树,表现水与火。人体的各种姿态,通过观赏者的审美联想转化为其它形象的艺术再现。什么样的观察将决定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如果我们要求学生的观察是建立在纯客观的基础上,就把学生引入一个以客观为尺度的现实世界,表现的结果将比较单一。如果要求学生的观察是带有主观联想性的,我们就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调动起学生发散性思维活动,使学生运用变形的手法完成对描绘对象的超额观表现。达到“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超脱常规的成习,去看待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经验世界,发现组织和创造新的形象。”(摘自尹少淳先生语)的效果。使学生的对客观事物的自我感觉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绘画的表现形式进一步丰富,内心的情感表现与绘画能力同时进展。
(3)不同角度的观察与表现
这种观察与表现要求学生不满足于客观提供的条件,还要根据现有的条件将观察范围再扩大,再补充。比如写生“眼睛”,可让学生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观察别人的眼睛。看眼睛是由哪些形组成的。然后再观察在瞳孔中看见了什么。进而联想眼睛看风景,看动物等时,瞳孔上会留下什么形象。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作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有的眼睛里装着满天的乌云,有的眼睛里装着洁净的冬天,有的眼睛装着美丽的花朵。还有一名学生画出了眼睛中自己的形象及自己眼睛中映射出的外部世界,生动地表现了大眼睛小世界的特殊关系。超现实性观察用已有的形象作为框架,然后替换其中一部分,再加入还未发生或在异地已经发生的情景作为补充和夸张。作为眼睛的本体这时已经演变为一个具有引体和联想功能的特殊画框,恰似古代园林隔墙上的透窗,为学生的自由联想提供了新的空间。用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菲德的话来说就是扩大经验范围,在新的经验范围内加进已有的旧的经验,使学生感到既新奇又不陌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把静态的形象变为动态的形态。把未来的和将要发生的意念变成现实。使思维跨越时间、空间达到超越现实的神奇意境。这种表现性的写生教学即有一定的写生意义又有大量的创作性活动。是以客观为引体,以主观为主导的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参与化为学习的积极性。”(杨景芝)把学生游戏的天性迁移到绘画活动中。
(4)构成式的观察与表现
平面构成是现代美术的产物,它有意打破物象的自然秩序,按绘画者主观审美意识进行重叠组合,具有超然的装饰趣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上人物头像写生这一课。画人物头像较难,人的面部是学生最熟悉的同时也是最难画的。学生的观察易停留在局部,难以把握人物头像的整体和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改画完整头像为部分头像,让学生从不同形状的镜子里画自己脸的上半部、下半部、左半部、右半部。然后利用构成的方法把镜子和镜中的形象重叠排列在一起造成好似误入镜子商店,使画面中从镜子里到镜子外都流动着自我的影子。画面效果奇特有趣。这种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写生,减弱了对形体整体把握的难度,把学生的表现能力转移到对局部形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表现,强调的是构图上的形式美和思维上的超前,技巧的难度相对降低了,易于学生表现。其结果是构成的组合美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展示和发挥。构成式的表现信息量大,加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生可不受时空限制,任意组合画面,但又要遵循形式美的构图法则。
欣赏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提高培养人们文化修养的有效途径。在学生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不能照搬成人美术欣赏的模式,必须依照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使学生在欣赏他人的作品时,把自己的情感情趣加入进去,与作品、作者、与自己的同伴交流,通过作品,引起联想,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对作品评头论足,使自己成为美术欣赏活动中的主角。
学生欣赏一幅作品时,要求他们不仅要了解作品的内容、主题还要看它有什么不足,需要怎样改动和完善。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经历感受带进作品欣赏过程中。有了这样的引导欣赏,许多学生对名家名画也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改进意见,无形中增强了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艺术感受。参与性欣赏调动了学生的主观性感受,让他们以其亲身感受和经历来体会理解作品,在补充完善作品的同时,完善自己的情感表现,达到与作品交流的境界,避免了以往欣赏课中的被动接受他人情感,而自己则完全是局外人的欣赏模式。教师在参与性欣赏活动中要注重鼓励学生了解作品,并敢于对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了解美术中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和欠缺之分。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建议大加赞扬。对有欠缺的想法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对一时提不出什么意见的学生也不要轻意否定。留给学生课外思考的余地,这样有助于维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中,常常有一些学生不爱发言。原因是当他们看到欣赏主体形象后,产生了思维定势,对欣赏主体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先入为主的理解。使进一步的赏析思维活动受到阻滞。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改变了以前先看作品后谈感受的作品欣赏模式,一开始先不让学生看原作品而仅把作品题目告诉学生,让他们讨论该怎样表现这一题目,再让学生翻开书看要欣赏的作品。让学生观察比较什么地方值得自己学习,什么地方自己的想法比原作品要好。这样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能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加入到欣赏活动中来。 这也是一种积极活跃的因素。它既能联结欣赏者与作者的情感,又能调动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情趣。它使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从静坐观看的被动模式中解脱出来,使欣赏课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以自己的感受体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艺术欣赏活动。欣赏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接受了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了自信心理的暗示,使他们敢于对名家的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认识到艺术作品中没有唯一的标准,在作者的笔下是结果,在欣赏者的眼中则还可以发展。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接纳他人意见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良好品德和学习态度。这也是罗恩菲德倡导的统整观念在艺术教育中的体现。
素质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对所要描绘的各种物象进行转换夸张。从而创作出新的形象。扩大了学生的经验世界,扩充和完善了他们的知识结构。培养了他们的自主能力。使他们在绘画中不仅获得了精神上的快乐。更是亲身经历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审美活动。
素质美术教学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去观察物象,将自己的情感和关注渗透到对静态世界和动态世界的观察中去。它一反以往以机械的、纯客观的态度来观察表现对象的模式。加强了人与物交流,易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有助于建立起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
我国美术教育比起其它学科教育要年轻的多。美术教学很难对学生的表现做出量化的标准。但它涉及面很广,涉及到造型技能技巧、审美意识、儿童心理发育,甚至包含一些哲学上的观念与认识。美术教育对学生的潜在影响是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尤其是素质美术教学观念,它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以美术学科自身内容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它包涵了美术学科中基本造型要素,美感训练等诸多内容。通过美术的形式从另一层面,另一视角,让学生来观察世界,描绘世界。同时在这一活动中使学生对自我有了新的认识。它将使教师更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摒弃揠苗助长的实用主义观念。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不断在帮助他们充实和扩大学生的经验世界。而不是否定他们或用成人的经验取代他们的经验。尊重学生自主意识。尽可能地留给他们自由发挥的余地和空间。这种教育将不仅给学生用艺术手段表现大千世界,表现他们内心世界的能力,同时也通过这一独特的艺术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506页。
②《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1979年版中译本, 第109页
③《美学》第一卷,黑格尔,1979年版中译本,第132页
④《艺术心理学论纲》李正天,引言。
⑤《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杨景芝,1999年版,第18页
⑥《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杨景芝,1999年版,第76页

㈨ 有关美术老师简介和成果50到100字

毕业于XXXXX学院,现从事美术教育X年。X级教师(原”小学X级教师”称谓),校回聘名师,美术书法教研组组答长。
从事教学以来,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都取得优异成绩。参加都XXX市教师风采大赛获一等奖,X市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赛课一等奖,多篇论文一等奖。
X年X月给XX市各小学美术老师做黏土专题讲座,X年X月给XX市各中学老师做黏土培训,都获得好评。
让孩子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轻松愉快的绘画、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的教学理念。
我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在教学中一贯遵循“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工作中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对教育方式的研究。撰写的论文曾获XXXXXXXXXXX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市级书法研究课获得好评;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少儿书画大赛”荣获优秀指导奖;参加XX市“首届中小学生书法临帖大赛”荣获优秀指导奖。我相信态度决定一切,有了一份不服输不低头的斗志与信念,再多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阅读全文

与我的美术教育成果一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