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学院在科研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近五年,累计到款科研经费10.2亿元,累计发表SCI论文1618篇,发表论文数全球排名第10名,论文被引次数全球排名第27名。学院累计申请发明专利797项,其中授权454项,共获得国家级二等奖4项,国家国际合作将1项,省部级科技奖25项。材料学科连续多年入围ESI世界前千分之一学科。学院学术研究成果在《Nature》、《Science》、《材料科学进展》等世界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多项关键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海洋及核电等重大工程装备,解决了国家重要领域的关键性问题,满足了国家重大工程需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几年来的深化改革,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几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实行教授治学,推进民主管理”的管理理念,形成了“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共同愿景。
Ⅱ 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硕博毕业生,能到二线城市的985大学当老师吗
从上海交通大学出来的本硕博毕业生,想要到二线城市的985大学当老师其实并不容易,985大学招聘老师的条件比较苛刻,要求很高,对于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出来的本科生来说,可能还达不到学历的要求,985大学应聘的老师最低的学历要求一般都是硕士学历以上,因此从上交大毕业出的本科生,不太有可能能够到二线城市的985大学当老师。针对于这一个问题,小匠老师下面来分享几点个人的看法。
因此通过了解985大学的老师招聘要求,我们可以发现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出来的本科生以及硕士生,想要到二线城市的985大学当老师,其实是很有难度的,即便是二线城市的985大学对于前来应聘的老师的学历要求其实并不低。对此,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发表你们的观点和看法。
我是教育小匠,用心解答有趣、有料的问题,如何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击关注!
Ⅲ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
著作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Homotopy Analysis Method in NonlinearDifferential equations Shijun Liao Springer&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Computational Logistics 2012 胡昊;史小宁等 Spinger 2012年 世博交通启示录 孙健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2年 结构非线性分析的二次摄动法 沈惠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既有铁路提速改造软基动力性能分析与应用 徐永福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2年 Computational Logistics 2011 胡昊;史小宁等 Spinger 2011年 船舶贸易与经营 陈飞儿,张仁颐,胡昊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年 岩土工程可靠度理论 张璐璐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1年 土力学和地基基础 王建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年 旅游房地产研究 胡昊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 交通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 陆键 科学出版社 2011年 国际船舶贸易 张仁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 公路交通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 陆键 科学出版社 2011年 电弹性理论 匡震邦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 船体振动学 金咸定;夏利娟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 船舶振动 金咸定;夏利娟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 岩土工程可靠度理论 张璐璐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1年 土力学和地基基础 王建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年 Progress in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s He, Q.;Shen, S.L. ASCE 2010年 远程遥控气压沉箱技术与应用 李耀良;王建华;周香莲;袁芬 中国工业建筑出版社 2010年 人、船与海洋的故事 杨槱;陈伯真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年 高等级公路综合养护评价与预测技术 陆键等 科学出版社 2010年 城市协作设计方法 北尾靖雅等著, 胡昊 译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年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Nonlinear Analysisof Plates and Shells Hui-Shen Shen (沈惠申)著 CRC Press,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9年 智能运输系统(ITS)规划方法与应用 陆键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 新型路堤填筑新技术 徐永福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现代顶管施工技术与工程实例 沈水龙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年 水下运载器操纵控制及模拟仿真技术 连琏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9年 力学与工程----21世纪工程技术发展与力学前沿研究 刘桦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年 交通运输经济学 史小宁;胡微红;胡昊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年 基于扰动状态理论的若干岩土力学基础问题研究 葛修润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年 海岸工程水文学 喻国良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年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 陆键 科学出版社 2009年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保障技术指南 陆键 科学出版社 2009年 工程热力学-重点英汉对照 杨海;车驰东;张小卿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9年 地下水渗流分析-基坑工程手册第八章 沈水龙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年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英语 连琏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年 材料强度学 许金泉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年 趣味刚体动力学 刘延柱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滑坡模型试验理论与实践 罗先启;葛修润 水利电力出版社 2008年 海洋工程水动力学试验研究 杨建民;肖龙飞;盛振邦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年 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载荷 (英)福尔特森;杨建民等译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年 轮船史 杨槱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年 近海平台管状接头强度分析 陈铁云;王德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帆船史 杨槱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年 船舶螺旋桨理论与应用 王国强;董世汤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5年 船舶结构终极承载能力 陈铁云;王德禹;黄震球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年 船舶原理(下册) 盛振邦等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年 船舶原理(上册) 盛振邦等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年 船舶与海洋工程风险评估 张圣坤;白勇; 唐文勇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年 船舶兴波阻力理论 刘应中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年 Beyand Pertarbation:Introction to the HomotopyAnalysis Method SHIJUN LIAO CRC Press LLC 2003年 高等流体力学(第二版) 刘应中;缪国平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年 资料来自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Ⅳ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科学研究
在“科研强院”的建设中,既强调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又重视科学研究的工程化技术和产学研结合,一方面注重内涵建设,发挥自身优势,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和使用好各种外部信息与资源,借助内部与外部形成合力,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有效地推动学院的学科建设和科研上水平,达到培养人才、科技攻关、服务社会的目的。近年来,学院分别在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研究领域不断取得佳绩,连续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攻关技术、国防攻关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各类科技项目,以及大量企业委托项目研究及国际合作研究,2006 年7月,由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领衔的“全氟离子交换膜工程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立项论证,成功入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5年全院到校经费3000万余元。高水平论文和科研经费明显增长,近年来,以我院为第一作者单位,每年被SCI收录的论文达到100多篇,2003年为150篇,2004年为130余篇,2005年为202篇。2004年,在Science、 Nature,J.Am.Chem.Soc.,Angew.Chemie. 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2005年在Angew.Chemie和JACS杂志上发表论文3篇,2006年发表7篇。1999-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 项,上海市优秀教材三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有
新型聚合反应,具有光、电、磁、医用等各种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合成与加工改性过程中的计算机模拟与设计, 聚合物共混材料;有机氟化学及自由基化学,手性配位体的合成及不对称催化反应,有机金属化学;无机纳米化学、纳米手性介孔材料;生物分析化学与代谢组学;重原子体系的量子化学方法与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与应用,分子力学力场方法、分子模拟与计算化学;新型催化剂与催化过程,绿色化学工艺,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应用电化学,燃料电池,金属腐蚀与防护技术,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等。
Ⅳ 上海交通大学技术学院的学院荣誉
技术学院一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绩显著。曾有多名通信专业的在校学生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这些论文都结合和反映当前的最新通信技术,具有一定先进性。在外语教学方面, 学生在校期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合格率和优秀率及英语专业四级、专业八级的通过率均名列同类学校前茅。
技术学院为推动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创造性能力及外语水平的提高,将学生创造性成果大赛、实践与应用能力成果大赛、外语综合水平大赛作为学院传统项目每年举行一次。计算机专业学生经过学院“软件与多媒体研制中心”实战训练,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广泛受到用人单位青睐。
多年来,学院重视学生的素质拓展,学生参加全国、市级和学校的各类比赛中,获得许多奖项。有多人次被评为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优秀团干部,有多个班级被评为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先进集体;一位同学曾荣获国家国防教育“爱我中华、心系国防”电视演讲赛全国赛区优胜奖、上海赛区一等奖;多位同学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实践活动”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论文”一等奖;学院学生辩论队曾荣获上海交通大学第十一届“联合杯”辩论赛冠军;电子工程系七位同学分别荣获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上海市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
多年来,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0%,分别荣获上海交通大学2003、2004和2005学年度就业工作先进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长期以来,技术学院也非常重视精神文明、爱国卫生和环境安全建设,曾多次被评为“交大文明单位”、“上海市文化系统安全单位”、“上海市高校群众体育先进集体”、“上海市爱国卫生先进集体”、“上海市花园单位”等。
Ⅵ 上海交大主要学什么,这几年分数收多少
主要院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医学院国家重点学科:49个硕士点:298个博士点:203个院士:33人博士后流动站:28个实验室: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 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发展中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上海交通大学目前,学校科研已经基本具备了全面冲击世界一流水平的基础和实力,拥有若干代表国家级水平的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承接的国家重大项目逐年增加,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和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科研经费总量、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和发明专利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学校的科研将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需求,承担起学校在国家和上海市科技发展中应有使命,发挥学校科研优势与特色,为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做出重要贡献。
Ⅶ 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的科学研究
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科学研究工作是学院的核心任务之一。我们在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的框架下,着重于建立面向产业需求的高水平的应用型科研体系。学院设立了三大科研方向:软件工程的形式化方法、软件工程的方法与技术以及软件应用与服务。软件工程的形式化方法主要涉及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程序语言理论,形式化规约与验证等内容。软件工程的方法与技术方向包括软件工程基础理论、面向方面的软件工程、高可靠软件、服务计算和SOA、软件测试技术、以及模型驱动开发等研究内容。软件应用与服务方向涵盖了与信息产业及相关行业紧密联系的有关研究内容,目前包括了实时嵌入式系统的仿真、验证与控制研究,信息系统集成与可视化技术,数字媒体计算技术和艺术设计方法,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与RFID技术,网络计算以及医疗物联网等内容。近年来,学院全体教师在各个科研方向上瞄准技术前沿,面向国民经济发展潮流,争取到众多的纵向与横向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且也在积极地进行产业化工作。
Ⅷ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微电子专业哪个比较好
....骗人的又来了!跟复旦微电相比上交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上交微电子连博士学位授予权都没有,只能发发硕士玩玩。建院没有几年,建院以来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成果就是陈进那5颗汉芯,当然现在是什么都没有了。
复旦微电子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级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俱全,是复旦工科的领军学科,可以说代表着全国微电子最高水平。上海交通一卡通、地铁单程IC卡,都是复旦微电子研制的。
不过由于交大其他电学方面都很好,微电子相当于借力交大工科大平台,所以发展也还不错。不过再怎么借力,新成立的学科自然也没办法和复旦微电匹敌。但是如果你想去其他电学类方向的专业,交大还是不错的
补充:呵呵,我本来还给交大的留了面子,没想到楼下几个交大的得寸进尺,还给我搞出个复旦情节来,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一群无知又想当然的人在这里叫嚣,真是搞笑啊~~~
p.s.复旦微电=微电研究院+微电子学系+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义的还包括复旦微电子公司、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想核实数据的别忘了这些~
好吧,看看数据:
学科地位:
对于一个二级学科,它的地位排序一般如下:
普通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
↓
硕士授予权(←←交大微电的位置。可怜的交大微电,连博士都发不出来,在复旦就连纯工学的力学系都有博士可发,可想而知交大微电有多差)
↓
博士授予权
↓
省部级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等
↓
国家重点学科(←←复旦微电在这,这是中国一个二级学科可以达到的最高水平)
而对于实验室来说:
普通科研实验室、教学实验室(←←交大微电几个实验室都在这,当然复旦微电也有好几个这种最普遍的实验室)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微电的顶尖实验室,在全国IC领域唯一)
在微电领域有复旦工艺第一,清华算法第一的说法。要不是清华靠着政治地理优势抢走,第二代身份证本来应该是复旦微电做的。
看看历史:
复旦微电:1956年谢希德院士(曾任复旦校长)创办半导体物理专业。1984年设立微电博士点,全国最早一批博士点之一。1988年即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还是全国第一批。1992年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至今仍是全国高校唯一的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2004年成立复旦微纳创新平台。
交大微电:2000年左右筹划,引进陈进。当时的陈进在苏州飞思卡尔混不下去了,于是投身交大。交大微电于2003年成立,是完全的公司化运营,所谓“董事会领导的院长负责制”,陈进就是院长,实际上也就是总经理。现在制度仍然如此。后来陈进就由进交大前“骑着一辆单车”神话般的变成了资本500余万。
基本相当于没有任何底蕴,完全靠钱堆出来一个学科,只因为看到了微电的发展空间。看看他们的师资,清一色青年学者,都是十几年前才毕业,其中还有一半是来交大做兼职。典型的大干快上的跟风。也许你们会说这样的学科有生机有活力,呵呵,是啊,陈进就是这么招进来的~
再看师资力量(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
教授级(教授、研究员):复旦32人 交大19人(似乎交大也不少?呵呵,其实干活的只有4人,剩下的不是特聘就是兼职,凑数的~)
其中博士生导师:复旦18人 交大多少?only one。(可怜啊,所以说交大微电怎么连博士学位都发不出来呢)
副教授级:复旦28人 交大19人(还是一样,真正干活的只有5人)
校区:
复旦微电的学生第一年在复旦本部学习,之后就要搬到张江去了,偏远了些。借不到复旦文理大综合学校的气氛,其实比较遗憾。然而张江正是上海的微电子等高科技企业最密集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对将来就业的优势是交大微电子不可企及的。呵呵,交大的要借此反驳了?不过很可惜,张江再偏,也比离外环还有10公里的交大闵行农村校区强多了。张江在内环边上,实际上比复旦本部还偏市中心呢。
最后是科研成果:
复旦微电:数不胜数,973、863之类的百余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大奖之一)也有20多项。科研成果经复旦微电子公司转化,应用于上海“公交一卡通”、上海地铁IC卡单程票,每一个坐过上海地铁或者办了“一卡通”的人都很容易看到印在上面的“复旦微电子”;“中视一号”、“中视二号”芯片即将应用于08“数字奥运”全国数字电视系统;神威I号CPU,是和龙芯、星光、方舟以及“汉芯”同样为国争光的国产cpu(其中汉芯“为国争光”截止于2006年之前)。科研成果正在为上海乃至全国人民服务。
交大微电:除了“汉芯”系列之外,什么都没有。然而这个汉芯其实是很厉害的(指技术),但是对“汉芯”造假处理的报道以及力度远远不够(呵呵,交大怕是也下了不少力气),导致国人普遍完全不懂得这一事件的严重性。
实际上,“汉芯”事件在国外的影响远远大于国内,上了《纽约时报》,还上了《Nature》的封面。知道《Nature》是什么概念么?这是全球学术水平最高的两份杂志之一,哪个大学要是在那上面发表一篇文章那是要单独新闻报道庆祝的。交大Nature没发多少,结果这次却上了封面,呵呵,丢的是全中国大学在世界的脸面。另一个数字更能说明问题,不得不“向大韩民国谢罪”的黄禹锡,骗取科研经费20亿韩元(不到2000万人民币);而至今仍无人负法律责任的“汉芯”,骗得经费为1亿余人民币。
知道楼下的几个为什么都想交大微电好么?就是因为“汉芯”原来的影响力实在太大,而造假案却不了了之就结束了。
“汉芯”的气球爆了,吹破了牛皮的上交微电子,现在一无所有。
呵呵,数据都放好了,想必也不用多说了。其实讨论这个问题真的很无聊,我放了这么多数据就好像在列了很多数据来说明上海比青海发达一样。
交大微电子如果真的想要奋发图强、雪洗前耻,建议应该把当初《Nature》那篇报道的标题——Named and Shamed——作为自己的院训,知耻而后勇。
P.s.楼主如果还想了解其他学校微电子的情况,可以参考一下国家批准的9所微电子人才培养基地。其中,清华、北大、复旦、浙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5所是国家投资兴建,上海交大、华中科大、东南大学、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是自筹经费。
Ⅸ 华中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哪个更强
上海交通大学比华中科技大学强很多很多!中国教育界有句老话:“北有清华,南有交大”!!当然,华科大在工科院校中也还是有实力的。特别是李培根担任华科大校长以来科技成果更多,学校进步更大!!名气越来越大!!呵呵!
Ⅹ 周家足的科研成果
在美国数学会(Transactions,Proceedings,ContemporaryMath.),澳大利亚(JournalofAMS),加拿大(CanadianMath.Bulletin),韩国(JournalofKMS),台湾(数学期刊(TaiwaneseMath.Journal),数学集刊()),中国科学(ScienceinChina),数学物理学报(ActaMathematicaScientia),中国数学学报等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在积分几何运动公式、几何不等式方面的研究工作1997年获香港求是基金会颁发的“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1998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2004年入选贵州省”黔中英杰”.是”美国数学会”会员,”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国内外多家数学专业杂志的评审。多次组织并主持国际积分几何国际会议。多次应邀到英国,法国,韩国,西班牙,台湾,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研究院和高等院校讲学。作为主要负责人组织并主持2004首届“国际积分几何与凸性国际会议(),2006年西南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联合国际几何会议。与NYUPolytechnicInstitute的YangDeane教授共同组织并主持2008年首届中国数学会美国数学会联合国际会议的.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承担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贵州省优秀科技人才省长重点基金,主持西南大学科研基金等项目研究.
1956-1974年在贵州省榕江县度过了童年和部分青年时期,1969年知青下乡,1972年后当过中、小学代课老师,养路临时工人等。酷爱足球运动,青年时期是贵州省黔东南州足球代表队队员,武汉大学足球代表队队员,国家二级田径运动员,1977年武汉地区高校田径赛跳远冠军,国家二级足球裁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