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找矿成果不

找矿成果不

发布时间:2022-01-21 14:14:47

❶ 矿产勘查取得巨大成就,但仍不适应发展需要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通过地质勘查行业百万职工共同努力,矿产勘查工作获得高速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不仅保证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还为以后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目前面临的矿产资源供需形势是有喜有忧、喜忧相伴、日趋严峻的形势。

(一)矿产资源形势喜的表现

1.地质勘查高速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42年来,我国地质勘查工作以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快的速度在飞跃发展。单位时间内所获矿产勘查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在世界上也是先进水平。改革开放期间,在前30年基础上,地质找矿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1)10年中探明储量的矿种由132种增加到149种,新增了17种矿产。

(2)探明储量大幅度增加。在45种主要矿产当中有40种矿产都新增加了数量不等的探明储量,如石油增加101%,天然气增加123%,煤矿增加47%,铅锌矿增加40%,金矿增加93%,银矿增加80%,磷矿增加43%,硫铁矿增加53%,高岭土矿增加17%。

(3)发现了一大批矿产地。据不完全统计,10年内发现重要的大中型矿产地1450多处。其中重要的新疆塔里木盆地,经地矿、石油两个部门队伍的共同努力,现已证实是一个大型的油气田;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东海、南海、渤海油田勘查也有一系列突破;陕西、内蒙古地区的神府-东胜煤田,探明储量达2300多亿吨,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田之一;铅、锌矿产勘查方面,如云南金顶铅锌矿、甘肃厂坝地区铅锌矿、河北蔡家营铅锌矿、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都被证实为特大型和大型铅锌矿;铜矿方面,如江西德兴铜矿、永平铜矿、城门山铜矿、武山铜矿、银山铜矿等五大铜矿新增储量达800多万吨,为在江西建设大型铜基地准备了充实的资源条件;新疆、福建在铜矿勘查方面也取得重要突破,闽西紫金山铜矿和新疆阿舍勒铜矿均经勘查证实为大型铜矿;湖南柿竹园钨矿和河南栾川钼矿、黑龙江石墨矿、云南和贵州的磷矿、广东高岭土矿都有新的成果;金矿勘查在老区和新区都有一系列重大进展,除山东、河南、黑龙江等几个老区外,陕西、广东、贵州、广西、云南、河北、新疆等许多省、区在金矿方面都有相当的远景。

10年间在找矿方面的丰硕成果,不仅基本满足了这10年的需要,而且为后10年的经济建设准备了一定的资源基础。

由于找矿取得丰硕成果,加上后续产业职工的努力,有力地促进了矿业生产和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发展。1991年的原煤产量达10.8亿吨,居世界首位;铁矿石产量1991年达1.76万吨,钢产量1991年突破7000万吨大关,达7057万吨,居世界第3位;石油产量1991年达1.39亿吨,居世界第5位;化学矿产品近10多年也有迅速发展,总量达16亿多吨,是1977年前28年总和的1.5倍,1991年磷矿产量达2035万吨,居世界第3位,硫铁矿产量1335万吨,居世界第4位,化肥产量居世界第3位;有色金属产量也由原来在世界上占第7位跃居第4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建材非金属矿业有了很大发展。从1979~1989这10年间,建材非金属矿产品平均递增率达10%以上,水泥产量1991年达2.43亿吨,平板玻璃8596万标准箱,均居世界首位。

2.我国矿产资源还有相当大的潜力

经过40多年全国百万地质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发现了这么多的矿产,但并不是所有矿产都已经找出来了。据各方面专家多年研究和预测结果表明,到目前为止,除富铁矿资源总的格局大体已定外,其他矿产都还有相当潜力。如煤矿,探明储量为9000多亿吨,而预测资源量从地表向下1500~2000米深范围之内,约有43000亿~51000亿吨。

石油、天然气方面,在我国西部地区和海域均有较大的远景,东部老油田也有一定潜力可挖,在我国碳酸盐岩地区找油也存在相当远景。世界上海相碳酸盐岩分布区占沉积岩总面积的20%,而其中的油气储量占总储量的50%以上,产量占60%以上。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沉积盆地面积的1/3以上,而目前我国除塔里木盆地外,在这类地层中尚未取得重大突破,探明的储量不到油气总储量的5%。当然,中国情况和其他国家情况不尽相同,但毕竟是值得深入研究与认真探索的一个重要领域。

再以金属、非金属矿产来看,世界上这类矿产不仅有相当大的比重产于前寒武纪地层之中,而且其中有一大批世界级规模的大型和超大型矿床。而我国在前寒武纪地层中找到的矿床要少得多,规模也相对要小得多。这也是值得我们深入进行探索的一个领域。非金属矿的潜力就更大了。正由于还有相当的资源潜力,所以在进入21世纪以后,为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在资源方面还有一定的物质保证条件。

3.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阶段

1986年3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六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由于《矿产资源法》的颁布与实施,矿产勘查、开采补登记工作基本结束,做到依法勘查、依法开采,矿业秩序已基本好转。以降低采矿贫化率、提高开采回收率和选冶回收率为内容的“三率”指标,已纳入考核矿山企业指标之内进行考核。所有这些,对于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与破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矿产资源形势忧的表现

一忧后备探明储量不足。据专家们论证,按实现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来看,在45种主要矿产中目前已有10多种矿产探明储量不能满足要求。其中15种支柱性矿产(煤、石油、天然气、铀、铁、铝土、铜、铅、锌、金、磷、硫、钾盐、钠盐、水泥原料)中,目前有6种(石油、天然气、铜、钾盐、煤、铁)存在后备探明储量不足,或地质工作程度不够。此外,还有铬铁矿、钴、铂、银、锰、金刚石、天然碱等矿产,目前探明储量也不能保证“八五”和“九五”的需要。若不从现在起切实加强矿产勘查工作,争取地质找矿实现新的重大突破,再探明一大批后备矿产储量,则到20世纪末,45种主要矿产中约有一半不能满足需要。鉴于找矿有很大的风险性,而且随着易找矿的不断被发现,找矿难度将逐步增大,找矿成功率必将进一步降低;加上矿产勘查有很长的周期性,一般一个大矿自发现之日到提交勘探报告需要5~10年或更多一些时间,矿山建设到形成生产能力还要5~10年时间,而发现一个大矿需要的时间则更长,世界上一些大矿不少是经过10~20年不断探索之后才发现的,我国塔北大油田,也是在经过地质和石油部门20多年地质勘查工作之后,才于1984年取得重大突破的。所以,现在的地质勘查工作,实际上主要是为21世纪初叶作准备的。因此,若不从现在起,切实加强地质勘查工作,那么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就可能出现“无米之炊”或“等米下锅”的严重局面。

二忧部分老矿山接替资源不足。由于探明后备资源不足,不仅制约着矿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且还影响到现有老矿山生产的维持。目前,我国已有一批重要矿山的生产进入中晚期,资源逐渐枯竭,生产能力相应消失。预计全国煤矿在20世纪90年代将报废生产能力约1.9亿吨,东部地区在2020年前将有20个大型矿山报废;全国有色金属矿“七五”期间已有42个坑口闭坑,消失年产金属10万吨生产能力,预计“八五”期间还将有31个坑口闭坑,消失10万吨金属生产能力;到2000年时,铜、铅、锌矿山生产能力将消失40%;全国大中型黑色金属矿山预计“八五”期间将消失采矿能力1800万吨;到2000年时,现有铁、锰矿山生产能力将消失10%。资源后备储量不足还直接影响矿山城市的社会稳定。辽宁阜新这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能源城市,近年来矿井陆续闭坑,待业人员逐年增加,预计不到10年将有占矿务局1/3的6万名煤矿工人待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全国有矿业城镇300座,今后一个时期都会陆续面临类似的问题。

三忧资源浪费大。一是开发中的浪费。一些地区乱采滥挖现象仍然存在。1990年,全国生产煤炭10.8亿吨,消耗储量匡算约40亿吨。统配煤矿的矿井回采率约50%~60%,而乡镇集体煤矿及某些地方国营煤矿回采率只有10%~15%,许多小煤矿回收率仅10%,即采1吨,丢9吨。对综合矿实行单打一开采也造成了很大浪费,据对1845个综合矿山调查,50%的矿山有益伴生矿产利用率在25%以下,只有2%的矿山综合回收率达75%以上;在400个大中型矿山中有75%的矿山没有回收或没有很好回收伴生矿产。加上整个开发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限制与影响,采收率比较低。由于以上多种原因,造成资源总回收率很低。据1984年对全国3498个矿山的统计,资源总回收率仅30%左右,70%的资源白白丢掉。与世界水平相比,资源总回收率低20%以上。可见,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的浪费是很惊人的。二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浪费。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一条靠过量消耗资源发展经济(资源耗竭型)的道路。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从1957~1988年,我国国民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8.6倍,而同期消耗的能源增长了16倍,生铁增长26.3倍,钢材增长29.5倍,水泥增长54.8倍。另据1985年的材料,我国每1万美元的国民收入,消耗能源20.5吨标准煤,为美国的2.6倍、日本的5倍、原联邦德国的10倍;每1亿美元国民收入,消耗铜、铝、铅、锌4种主要有色金属,为发达国家的2倍。此外,资源二次回收利用率也很低。水资源的利用率也是很低的,大部分的水用了一次就排走了。由上可见,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和浪费也是很大的,这也加剧了日趋严峻的资源形势。

总之,矿产勘查成绩巨大,但国家经济建设对资源需求更多,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

❷  正确处理用什么方法找矿的矛盾关系

一、正确处理理论找矿与经验找矿的关系

理论找矿与经验找矿是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主要是解决靠什么来找矿的问题。处理这对矛盾时应注意3点。

1.找矿既需要有经验又需要有理论

理论找矿与经验找矿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又高于实践,实践是基础,理论是指导。

找矿实践表明,找矿既需要有经验,又需要有理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矿产勘查工作程度的提高,越来越要依靠科学理论来指导找矿。

由于地球是一个整体,在统一的地壳运动总过程中,地壳的各个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条件必然有它共性的一面。由于受地质构造条件的制约,各个地区之间的矿产形成与分布的特点也必然会有类似之处。因此,在这一个地区勘查某种矿产所积累的经验,运用地质人员常用的地质类比分析法来指导另一个地区的找矿工作无疑是有益处的。一个地质工作者,随着他到的地区越多、亲自勘查的矿产地越多,积累的找矿经验也就越多,因而对指导找矿就有更好的成效。由此可见,运用成功经验指导找矿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运用经验指导找矿不仅要运用自身的经验和本地区的经验,还要善于运用别人、别地在找矿方面的经验,这对于克服盲目性和提高找矿成功率也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运用地质理论指导找矿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地质理论是在许多前人实践基础上(包括野外实践和室内实验)加以总结、提炼、概括而成的。与经验相比,具有更为广泛适应的特点,对于年轻的地质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实践得还很不够,缺乏经验,或者经验还不丰富,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是难以取得很好成果的。

运用地质理论无论对于开展新区找矿或在老区进行就矿找矿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新区,由于找矿方面还没有突出的成果,没有土生土长的成功经验,因此,以地质理论来指导,是卓有成效地开展找矿工作不可缺少的。在老区,由于工作程度较高,露在地表的矿、容易找的矿和易于识别的矿已基本找出来,下一步的找矿任务就是要找埋藏深的隐伏矿、难找的矿和不易识别的矿。这样,凭一般的经验就不行了,就需要从地质理论上进行分析,弄清楚哪里可能还有找矿的潜力和远景,然后再有目的地、有依据地开展勘查工作,就是说要以理论来指导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2.对待经验和理论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

由于地壳运动的差异性,在地壳的不同部位的地质构造特征与存在共性的同时,一定还有特性的一面。就是说,不同地区之间的地质条件、成矿条件有它的差异性。因此,勘查人员在运用这个地区勘查经验去指导另一个地区找矿工作时,要充分考虑该区地质构质条件特性的一面。要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切忌犯照抄照搬的经验主义错误。这里还要注意处理好外地经验与本地区实际的关系。

从实际出发确定找矿方针,学习外地或外国经验和理论时要因地制宜,要按本地区客观地质条件办事。外地、外国的经验和理论是他人以往实践的总结,吸收其精华,为我所用,无疑是对的。只要符合本地区客观地质条件的实际,也是会有效果的。世界范围之大,情况千差万别,不同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不尽相同,现有的经验不可能将每个地区的特性都概括进去。因此,对待外国的经验、外地经验就不能不作具体分析地照抄照搬,而应从本地区地质构造实际情况出发,批判地加以吸收。

3.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理论和经验

对于先进经验和理论还要用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加以对待。因为任何事物都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经验和理论也是处于不断的丰富发展之中。所以,一方面,要注意及时与善于运用丰富发展了的经验和理论来指导找矿;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应贯彻学习与独创相结合的原则,吸收其适合于本地区或本国的经验和理论,而对那些不适合的部分则应以新的事实、新的经验来加以突破,创造新的理论来指导找矿,以使整个人类找矿的经验和理论得到丰富与发展。有关处理学习与创新的矛盾关系问题,在继承与发展一节中将详加讨论。

二、正确处理原有理论与新理论的关系

原有理论与新理论也是找矿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找矿需要有理论的指导,指导找矿的理论和一切事物一样,也是发展的。随着矿产勘查实践的深入与广泛展开,随着整个科学技术的进步,找矿的理论也会不断地获得丰富与发展。因此,在矿产勘查工作中既要充分运用原有的在实践中证明仍然有效的理论,又要注意积极研究与摸索创造新的理论,以指导找矿更有效的开展。

由于矿产勘查工作在全球的广泛开展,由于地质学家们的创造性思维,以及由于同矿床的复杂多样性,成矿理论的百花园里出现绚丽多彩、百花争艳的局面。从导致成矿的能量来源的角度分析,先有水成论和火成论之分,尔后有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和变质成矿作用之分,现在又增加了叠生成矿作用。从成矿的大地构造角度分析,先有槽台成矿理论,尔后有地质力学成矿理论、多旋回成矿理论、断块构造成矿理论、地洼成矿理论等等。近几十年来,板块构造成矿理论又在全球兴起。从控制矿床地质体的主要形态特征来看,又有层控矿床、岩控矿床、裂控矿床和复控矿床理论之分。从成矿物质来源又有单源矿床、双源矿床和多源矿床之分……

总之,成矿理论很多,在矿产勘查工作中既要从本地区客观地质条件的实际出发,善于运用已有的并为实践证明有效的理论来指导找矿,又要积极总结已有经验和探索与创造新的理论来指导找矿。

近若干年来,我国地质学家在探索新的理论方面有一定进展。程裕淇教授、陈毓川研究员等人根据矿床间成因联系及时空关系特点提出成矿系列理论。这对于找矿与扩大已知矿床的资源远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理论也有新进展。过去按矿物组分将矽卡岩分为镁矽卡岩和钙矽卡岩两类。赵一鸣研究员根据对中国大量矽卡岩矿床的研究并与国外对比,提出锰质矽卡岩和碱质矽卡岩两个新的矽卡类型。前者伴有Pb、Zn(Ag、Cu)矿化,后者伴有V、Tb、Tr、Nb矿化。特别是锰质矽卡岩的提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它是矽卡岩类型铅锌(银)矿的重要找矿标志,并为近年来内蒙古、湖南等地找矿实践所证实。煤的成因又有新的认识。刘焕杰教授根据对煤田的研究,提出海相成煤的新理论。

我国油气地质工作者在以往几十年的勘探实践与科学研究中,在应用已有的石油地质学理论的同时,不断产生一些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找矿找气的思路,并逐步总结形成一些重要的观念与理论。经过“六五”期间深入研究形成的一些观念和理论,拓宽了勘探领域,在此基础上经过“七五”的勘探实践和科研攻关,又总结出一些新的思路,值得我们重视。

三、正确处理原有找矿思路与新的找矿思路的关系

找矿总是按一定的思路进行的,而找矿思路又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在找矿中既要注意与运用原有找矿思路的同时,积极引进和开拓新的思路来指导找矿,又要注意不因有新思路就排斥仍然有效的原有思路。所以,原有找矿思路与新的找矿思路也是找矿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

以磁法勘探为例。在20世纪50年代,运用物探方法寻找铁矿,主要是通过寻找又大又强的规则的磁异常来找矿,曾取得巨大成就。如,在湖北大冶地区根据磁法资料找到了兴林山铁矿,并发现了程湖盲矿体;在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和四川攀枝花外围红格、白马、太和地区,利用磁法找矿也获得成功。6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利用“低缓异常”而不仅是利用强磁异常来找铁矿,也获得很好效果。如,河北邯郸地区铁矿是产出在火山岩与灰岩接触带中的铁矿,开始把强异常作为找矿对象,而低缓异常认为是岩石引起,找矿效果不好。后来冶金地质队对低缓异常进行探索,结果发现了100多米厚的大矿体。

运用新思路找矿不等于不要原有思路找矿。如找油气,过去都主要是找构造圈闭,特别是找背斜圈闭,后来利用断层圈闭、地层圈闭、岩性尖灭圈闭以及构造、地层复合圈闭等思路找油,均获得成功。近一二十年来,利用大推覆体下找油思路勘查油气也获得巨大成功。但是出现了新的思路,并不排斥继续利用构造圈闭思路来找油,如塔北已发现的油气田还主要是构造圈闭。

四、正确处理原有技术方法与新的技术方法之间的关系

矿产勘查技术方法和一切事物一样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特别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找矿技术方法的发展变化就更为迅速。从客观条件分析,一方面随着矿产勘查工作的探入,找矿难度逐步加大,为了能继续发现与探明新的矿床,勘查工作者总是不断研究一些新的技术方法来进行找矿。另一方面,由于整个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勘查技术方法的发展又创造了有利条件。正由于这方面原因,矿产勘查技术方法在近若干年来有了迅速发展。于是就产生一个问题,就是在找矿实践中如何对待新老方法技术问题,如何正确处理新技术方法与原有技术方法之间的关系问题。这里有几种情况:

1.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方法

当代矿产勘查工作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迅速引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先进的高新技术。当今自然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由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地质科学也不例外。早在莱伊尔时代,他依据古生物化石的统计对第三纪地层的划分就开始了地质学与数学的相互结合的萌芽。100多年来,这种结合日益扩展与紧密,逐步形成了数学地质这门学科。进入20世纪60年代之后,数学地质和电子计算机开始引入我国地质工作和地质学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一支独立的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地质勘查和地质研究向定量化发展。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广泛深入到地质工作的的每一个领域,深入到矿产勘查的各个阶段,贯穿于全过程并在下列主要领域取得很好的效果:

(1)各种地质地球物理、遥感、地球化学、观察和测量仪器的数学化和计算机化,以及探矿工程设备采用计算机技术,大大提高了观测的精度、灵敏度和操作的自动化程度,既提高了质量和速度,又减轻了劳动强度,还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方面更好地认识地壳中之矿产及其成矿分布规律。

(2)各种野外观测数据的计算机处理,使地质工作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运用计算机技术,使各种信息处理、数理统计得到广泛运用,一方面大大加快了信息与数据的处理速度;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能帮助我们更为全面地、客观地认识客观地质矿产情况,从而有助于正确地作出有关的判断与决策。

(3)各类岩矿分析测试与鉴定仪器,尤其是大型仪器已经绝大多数实现了数字化与计算机控制,使分析鉴定的精度和效率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帮助我们在微观世界里获得更多的自由。

(4)运用电子计算机和数学方法建立多种模型指导找矿和对矿产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和定量预测。

(5)计算机成图及图示技术已较为普遍地得到采用。使用计算机可以方便地对地质图件进行制作、修编、复制与储存。

(6)计算机技术在地质工作管理中也被广泛采用并取得显著效果。如,地质勘查项目登记管理,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计划、财务、人事、劳动、统计、设备材料管理,储量管理,地质材料、情报管理,机关文书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等等。

(7)开始出现各种地质专家系统。人工智能地质勘查领域的开发正在不断出现新成果。

(8)地质矿产信息系统将在电子计算机的帮助下逐步趋于统一与完善,从而可使分散的、局部的成果转化成有认识的网络,使各种信息能够更有效地交换、综合与加工,从而形成新的经验与知识,进一步促进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

遥感遥测技术是近20年来发展很快的先进技术。该技术是利用电磁波的理论,应用现代化设备和先进技术方法,不必直接接触被测物体,就可以从卫星轨道上(航天遥感)或从飞机、飞艇、气球上(航空遥感)远距离收集地球上或地球某一测区所需要收集的信息。这种技术应用范围很广。找矿即其中应用领域之一。目前用于地球资源勘查的航天遥感有:多波段扫描(MSS)、反束光导摄像(RBV)、热红外扫描(IR)以及测试雷达(SLR)等。目前用于找矿的航空遥感方法有:全色照像、多波段照像、热红外扫描、测试雷达、红外热辐射测量、微波辐射等。通过电子计算机及其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对遥感所获信息进行科学认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与找矿有关的地质问题。首先从宏观上可以帮助查明区域构造的大致轮廓,如大的盆地、大的岩体、地层的展部及主要的构造线方向等等。这对于我们了解区域地质背景将有帮助。因为不同地体或块体可能赋存的矿产往往是很不同的。盆地可以为找油气、煤等沉积矿产指明方向;岩浆岩体、火山机构则可为找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产提供条件;一些大型剪切带、大型推覆体等构造对指明找矿靶区很有帮助。其次,许多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往往分布在两个不同性质的地质构造单元之间接合部位或过渡地带。而利用遥感技术、影像解译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分属不同构造单元的接合部位,从而可以为我们找矿从区域宏观上指明方向。第三,许多内生金属矿床因围岩蚀变而产生褪色带或硫化矿氧化而成红褐色的铁帽带,通过遥感测量因颜色差异而能显示出来,从而可以为我们提供具体的找矿靶区和找矿标志。第四,通过遥感可以直接发现某些矿产,如地热。

2.用新技术代替旧技术

新技术在找矿中作用和效果无疑要优越于旧技术,所以用新的技术方法代替旧的技术方法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如,在石油勘查中使用的地震仪器已经经历了光点地震仪、模拟地震仪和数字地震仪三代。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油气勘查中使用的是光点地震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由于模拟地震仪技术性能较光点地震仪为先进,从而代替了光点地震仪;7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数字地震仪;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油气勘查用地震仪已均实现了数字化。现在数字地震仪也在不断改善中。石油地震仪器每一次换代与进步,都大大地提高了油气勘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有力地促进了油气勘查工作的发展。

3.新、老技术方法并存

这种情况是一方面积极使用新技术方法,同时继续使用仍然有效的老技术方法。

在矿产勘查实践中,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工作方法与找矿技术,如地质人员依靠铁锤、罗盘、放大镜这三件宝到野外进行地质观察研究,利用探槽、探井、坑道和钻孔来揭露地质现象与矿化情况。这样一些传统方法虽然使用时间很久,但是它们在今天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还是需要与有效的。因此在科学技术现代化水平已大为提高之时,在广泛采用遥感、电脑等高新技术的同时,也不应摒弃它,而应继续合理地使用它。正在广为采用新三大件即GPS野外定位、数码像机、手提计算机的今天,某些新老方法技术并存使用还有这样一种原因,即它们具有各自的适用性。以地球化学探矿为例。最初采用次生晕法和水化学法,尔后逐步采用扩大分散流法和原生晕法。但由这些新、老方法在不同地质地貌条件地区有各自的适应性,所以新方法并不能全部用来代替原有的方法。

新、老技术方法之所以能在一定时期内并存还可能由于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和财力方面的原因。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而不能使新技术全面推广,以致在一定时期内出现新、老技术并存的局面。如,钻探技术方面就有这种情况。

4.采用适用技术

采用适用技术就是既不继续使用旧的技术方法,又不普遍推广使用最新的先进技术,而是从本国的国情出发,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与本国、本地区或本部门财力和人员技术文化素质相适应的技术。在我国目前适用技术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中国的方法技术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普遍受到欢迎,原因也在此。

❸ 正确处理理论找矿与经验找矿的关系

理论找矿与经验找矿是找矿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主要是解决靠什么来找矿的问题。处理这对矛盾时要注意三点。

(一)找矿既需要有经验又需要有理论

理论找矿与经验找矿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

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又高于实践,实践是基础,理论是指导。

找矿实践表明,找矿既需要有经验,又需要有理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矿产勘查工作程度的提高,越来越要依靠科学理论来指导找矿。

由于地球是一个整体,在统一的地壳运动总过程中,地壳的各个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条件必然有它共性的一面。由于受地质构造条件的制约,各个地区间的矿产形成与分布的特点也必然会有类似之处。因此,在这一个地区勘查某种矿产所积累的经验,运用地质人员常用的地质类比分析法来指导另一个地区的找矿工作无疑是有益处的。一个地质工作者,随着他到的地区越多,亲自勘查的矿产地越多,积累的找矿经验也就越多,因而对指导找矿就有更好的成效。由此可见,运用成功经验指导找矿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运用经验指导找矿不仅要运用自身的经验和本地区的经验,还要善于运用别人别地在找矿方面的经验,这对于克服盲目性提高找矿成功率也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运用地质理论指导找矿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地质理论是在许多前人实践经验基础之上(包括野外实践和室内实验)加以总结、提炼、概括而成的。与经验相比,具有更为广泛适应的特点。

运用地质理论找矿对于年轻地质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实践得还很不够,还缺乏经验,或者经验还不丰富,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是难以取得很好成果的。

运用地质理论无论对于开展新区找矿或在老区进行就矿找矿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新区,由于找矿方面还没有突出的成果,没有土生土长的成功经验,因此,以地质理论来指导,是卓有成效地开展找矿工作所不可缺少的。在老区,由于工作程度较高,出露在地表的矿、容易找的矿和易于识别的矿已基本找出来,下一步的找矿任务就是要找埋藏深的隐伏矿、难找的矿和不易识别的矿。这样,凭一般的经验就不行了,就需要从地质理论上进行分析,弄清楚哪里可能还有找矿的潜力和远景,然后再有目的有依据地开展勘查工作。就是说要以理论来指导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二)对待经验和理论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

由于地壳运动的差异性,在地壳的不同部位的地质构造特征与存在共性的同时,一定还有特性的一面。就是说,不同地区之间的地质条件、成矿条件有它的差异性。因此,勘查人员在运用这个地区勘查经验去指导另一个地区找矿工作时,要充分考虑该区地质构造条件特性的一面。要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切忌犯照抄照搬的经验主义错误。这里还要注意处理好外地经验与本地区实际的关系。

从实际出发确定找矿方针,学习外地或外国经验和理论时要因地制宜,要按本地区客观地质条件办事。外地、外国的经验和理论是他人以往实践的总结,吸收其精华,为我所用,无疑是对的。只要符合本区客观地质条件的实际,也是会有效果的。如赣西北地质大队的地质人员,在学习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和国内外寻找斑岩铜矿的经验,分析对比了德兴斑岩铜矿与九江城门山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之后,给他们在寻找斑岩铜矿方面以有力的启示,通过几年的工作,终于证实该区具有大型规模的斑岩铜矿体存在。又如,近几年我们引进了国外有关卡林型金矿的理论和找矿的成功经验,在我国贵州等地开展同类型金矿找矿工作首先获得了成功,并取得重大突破。

但是,我们要正确地认识现有理论和经验。地质理论与其他某些科学理论相比,有其特殊性。①由于地质作用过程本身是不可能人工再造的,因此,地质理论不可能像其他自然科学理论那样,可以被实践(或实验)所证实完全;②由于受人们对被研究客体的认识广度与深度的限制,每一件理论的适用性,又都是有条件和有限度的。所以,既要重视理论对找矿实践的指导,但又不能将其当作绝对真理来对待,不看本地区的地质条件,简单地照抄照搬。对待已有的经验也要采取分析的态度。因为外地和外国的经验,毕竟只是一部分人在一部分地区找矿实践经验的总结。世界范围之大,情况千差万别,不同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不尽相同,现有的经验不可能将每个地区的特性都概括进去。因此对待外国经验、外地经验就不能不作具体分析地照抄照搬,而应从本地区地质构造的实际情况出发,批判地加以吸收。如对不同类型铜矿床的评价问题,根据国外经验,斑岩铜矿在世界上已探明的铜储量中约占40%,属主要类型;而矽卡岩型铜矿仅占百分之几,不属主要类型。这一条是国际上其他一些国家公认的经验,对于我国来说,既有适合之处,也有不适合之处。斑岩铜矿在我国已探明铜储量中占1/4,这个比例今后还会进一步提高,确属铜矿床主要类型之一。这一点,中国的情况与外国的情况有某些相似之处。而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铜矿的情况,在中国则与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的情况迥然不同。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有不同时代的碳酸盐岩地层,并有大量中酸性小火成岩侵入体,岩体与围岩之接触带中矽卡岩发育良好,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正是根据这些认识,这个地区的广大地质工作者在该区大力开展了找矽卡岩型铜矿的地质工作。安徽、江西、湖北、江苏先后取得了重大进展,发现并成功地勘探了一批大中型矽卡岩铜矿,从而打破了“矽卡岩型无大矿”的旧观念,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我国著名的以矽卡岩型为主的铁铜成矿带。此外,在青海、甘肃等省区也探明有一定储量,从而使整个矽卡岩铜矿储量在我国铜矿总储量中所占比例最大,达28%以上,成为中国铜矿床中最主要的类型之一。

(三)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理论和经验

由上述可见,对于先进经验和理论还要用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加以对待。因为任何事物都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经验和理论也是处于不断的丰富与发展之中。所以,一方面,要注意及时与善于适用丰富发展了的经验和理论来指导找矿;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应贯彻学习与独创相结合的原则,吸收其适合于本地区或本国的经验和理论,而对那些不适合的部分则应以新的事实、新的经验来加以突破,创造新的理论来指导找矿,以便使整个人类找矿的经验和理论得到丰富与发展。有关处理学习与创新的矛盾关系问题,在继承与发展一节中将详加讨论。

❹ 矿区及外围找矿成效显著

本次对抱伦金矿区及外围48km2范围内金矿进行了初步预测评价工作,开展了1:1万地质填图、1:2000地质填图、1:1万土壤测量、自然a卡测量、壤中汞气测量、槽探、坑探、钻探等地质工作,并对海南岛西南部3600km2范围内开展地质遥感解译和找矿前景研究工作,主要取得了如下找矿成果:

1)通过钻探工程揭露,进一步控制了已知的V4-1、V4-2和V2-1矿体外,新发现V4-3、V4-4、V4-5、V4-6矿体,基本查明区内31条金矿(化)体的分布、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及矿石品位特征。研究表明,金矿脉赋存于NNW向含矿构造破碎带中。矿体由含金石英脉和含金蚀变岩组成,多呈脉状、似透镜状、透镜状,矿体产状与含矿破碎带基本一致,走向一般为325°~355°,倾向SWW,局部NEE,倾角一般65°~85°,个别矿体(V13-1)走向为23°~25°,倾向NWW,倾角65°~83°。矿体长度一般为70~1240m,厚度为0.20~7.84m,厚度变化系数10%~102%,属于稳定—不稳定类型。矿体平均品位1.07~29.30g/t,个别为98.05g/t(V1-7),单样最高品位为282.70g/t(V1-3),品位变化系数为9%~193%,属于均匀—很不均匀类型。矿体向S侧伏,可能与花岗岩与地层的接触界面一致,侧伏角45°~50°。

2)通过工程揭露新发现隐伏矿体4条,新增资源量6276kg;结合前期资源量估算结果,对圈定的31条矿(化)体中的21条矿体进行了资源量估算,求得(333+3341)金资源量80186kg,其中333资源量22259kg,3341资源量57927kg。单矿体规模较大的V1-3,其(333+3341)金资源量为25659kg,占研究区(333+3341)金总资源量的32%,其中333和3341金资源量分别为8041kg和17618kg,分别占研究区(333+3341)金总资源量的10%和22%。抱伦金矿床(333+3341)资源量达到大型—特大型金矿床远景规模,且随着找矿验证工作的深入,可望达到超大型金矿床远景规模。

3)研究区Ⅰ号脉带自开发以来,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至2002年6年中,黄金生产产值达2.5亿元,企业税后利润达3000万元,向当地政府和税务部门上缴各种税费约5000万元。该矿山已成为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抱伦金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创海南省在勘查中进行开发的集勘查开发一体化道路的先河,也为海南省矿业开发企业闯出了一条新路,获得了成功的经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❺ 在矿产地质和找矿评价技术方面取得了新成果和新经验

(1)在阿尔泰地区古元古代地层中发现了阿克吐拜克金矿床,开创了该区前寒武系中找金矿的先河,这一发现必将推动阿尔泰金矿事业的大发展。

(2)经充分对比研究,将哈巴河县赛都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带延伸到布尔津河边的山前地带——阿克别依提地区,确定了7个矿化蚀变体,经兄弟单位在2号矿化体上的工程查证,区内韧性剪切带及矿化蚀变特征均与赛都金矿一致,并圈出了金矿体,表明该地段地表矿化蚀变体为金矿体的反映。

(3)经过对昆贵铜矿的研究和查证,总结了铁热克提式铜矿成矿模式,指出哈巴河群的沉积地层中铜的高背景值为铜矿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矿质,奥陶纪—志留纪的火山活动是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这一时期,大陆处于伸展裂解的构造背景,围绕火山喷发中心,地壳中处于拉伸状态,使火山热液沿火山通道及火山通道周围的裂隙上升,火山热液不仅其本身含有大量的成矿物质,而且它对周围地层(褶皱基底)中的矿质起到萃取作用,使地层中的铜、金进入火山热液,上升到浅构造层次的有利部位,由于温、压的降低,使矿质得以沉淀,形成矿床。

(4)提出了构造异常区(带)在阿尔泰地区无论对金矿或铜矿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北北西向斜跨断裂、区域性断裂带的拐折部位、两组断裂交汇部位、分支断裂控矿都十分显著。如多拉纳萨依金矿,阿舍勒铜矿等都处于北西向构造带的北北西或南北向构造异常区。目前艾梅尔、铁热克提等矿区都在这样的构造异常区,应加大工作力度。

(5)对品位特别不均匀的金矿体,创造性地应用多种取样方法和多种测试分析方法,如捡块、刻线、刻槽、剥层和全巷法等取样方法,化学分析、人工重砂和混汞等分析测试方法相互支撑和相互检验,为全面肯定阿克吐拜克岩金矿床做出了贡献。

(6)根据阿尔泰晚古生代火山岩铜矿床的发育特征,提出了寻找同时代具有成因和空间联系的斑岩铜矿和斑岩铜金矿的可能性,其首选地区应该是阿舍勒铜矿外围。

❻ 加强深部找矿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白凤军 赵金洲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

一、深部找矿含义

2008年初,国土资源部专门出台了关于促进深部找矿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开展主要成矿区带地下500m至2000m的深部资源潜力评价,主要固体矿产工业矿体的勘查深度要推进到1500m。《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通知》指出:煤炭勘查深度为1500m以浅、铝土矿700m以浅、铁矿1000~1500m以浅、钼矿、铅锌矿1000~1200m以浅及金矿1500~2000m以浅。

深部找矿类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在已知矿床或生产矿山深部找矿:①寻找已知矿体的延伸部分;②寻找已知矿体深部(或周边)的未知矿体,它包括寻找与已知矿体相同类型的未知矿体和寻找与已知矿体不同类型的矿体。

另一方面在已知矿床的新区开展深部找矿、在掩盖区未出露地表矿体的找矿问题。不同类型的找矿目标,找矿的准则、方法、技术手段、找矿难度及效益各不相同。

二、我国深部找矿实践现状

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浅表矿越来越少,找矿难度越来越大,向深部找矿是必然趋势;随着对资源需求剧增,矿产品价格上扬和勘查-开采的技术水平提高,深部找矿具有广阔的前景。

国内外找矿实践一再证明,现有矿区深部找矿潜力巨大。我国多数金属矿山的探采深度不到500m,目前我国在10618个主要金属矿山中,只有个别矿山开采深度大于1000m(如红透山、冬瓜山等),而国外开采深度超过千米的深井矿山有80余座。

我国过去的勘探深度一般小于500m,而现采矿深度可达1000m。从深500~1000m可采深度内存在第二找矿空间,矿产勘查亟待向深部进行战略转移。

我国虽然勘查深度总体不大,但对隐伏矿床的找矿问题也一直受到关注和重视。我国当今开展大规模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计划,使深部找矿进入了多矿种、多类型、多目标、多技术的全面推进新阶段。

我国自2004年开始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以来,取得重大成就。在632座被调查危机矿山中,有466座具有资源潜力;其中,预测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的有104座,中、小型规模的351座。

铜陵冬瓜山特大型铜矿床的产出深度就在900m左右,近年在-880m中段又发现斑岩型铜矿床,铜品位在0.6%~1.5%;凡口铅锌矿在600m以下找到160万t的可采金属储量;胶东新城、台上、阜山等金矿,新增储量大于300t,大部分是在500m以下的“第二富集带”获得的;大冶铁矿深部新增(333+334)铁矿石资源量2304万t,伴生铜资源量10.3万t。

找矿实践证明我省深部还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如河南新蔡隐伏铁矿发现。在对1∶20万航磁异常解译的基础上,开展1∶5万地面高磁圈定靶区,对重点靶区开展1∶1万高精度磁测和CSAMT测深,预测太华群磁铁石英岩埋藏深度,钻探验证见累计厚度104.14m的铁矿体。

我省矿产资源勘查程度较高,但是以往的地质找矿勘查深度一般在300~500m,绝大多数为地表矿。河南省两权价款项目的实施,在煤炭、铝土矿深部找矿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深部矿产勘查工作揭示了我省深部矿、隐伏矿还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开展深部找矿,将成为加快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的有效途径,是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资源保障的主要措施之一。

三、如何开展深部找矿

1.深部找矿要做到“一协调、四结合”

即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矿产勘查相协调;产学研相结合、深部找矿与外围拓展相结合、重点成矿区带新区发现与面上找矿相结合、理论引导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2.深部找矿部署

要根据不同成矿区带、不同勘查阶段和不同矿种的特点,分层次有重点的开展深部成矿规律研究;选择重点成矿区带,开展深部矿产资源预测评价,为科学部署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加强厚覆盖区隐伏矿床预测与深部勘查;加强定位预测,缩短找矿周期,提高找矿效率。

3.深部找矿方法

长期的找矿实践表明,就矿找矿,综合预测,大胆验证,是深部找矿的有效方法;建立成矿模型及对已有成矿模式的深刻理解,对后期构造作用的仔细解释等地质理论的应用,是深部矿勘查的基础;先进的物探仪器、化探方法和测试工具是有效的勘查手段。

深部找矿需要多种方法多种手段及多学科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施俊法认为:“必须充分重视各类方法的应用条件与前提,重视各种直接信息的挖掘与印证,加强各类方法的集成与综合。方法技术的适用性和针对性,比先进性更为重要。”王世称则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矿床的勘查方法组合建议:变质铁矿床,以重磁找矿方法为主;基性—超基性岩体Ni、Cr、V、Ti矿产,以磁法、重力、电法和化探找矿效果好;中酸性岩体的斑岩型矿床Cu、Mo为主,以电法和化探找矿效果好;矽卡岩型矿床,以综合方法找矿;热液硫化物、石英脉矿床,电法、磁法、化探是有效的找矿方法;伟晶岩矿床,放射性、磁法、化探、重砂是有效找矿方法;煤矿以地震为主要方法;盐类矿床,电法是有效的找矿方法;放射性矿床,重、磁、放射性是有效的找矿方法。

四、面对挑战,强抓机遇,积极应对,取得找矿重大突破

1.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取得找矿重大突破

通过“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在危机面前,我们要敢于冲破传统思维束缚,突破固有找矿思维和模式,要大胆创新,充分发挥五队的物化探专业技术和设备优势,在深部找矿上有所建树。以技术求资源,以资源求资本,迅速壮大经济实力。优化生产组织和资源配置,努力实现找矿的新突破。

2.加大成矿区带研究工作,要切实加大地质勘查力度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09年度省级地质勘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中明确了2009年度要加大成矿区带研究工作,重点强调加大对我省经济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矿产的地质勘查项目投入力度。主要开展小秦岭-熊耳山-外方山银多金属成矿区、卢氏-栾川-方城钼钨多金属成矿区、伏牛山金锑多金属成矿区、桐柏山-大别山银金钼多金属成矿区、三门峡-郑州-平顶山地区隐伏铝土矿成矿区、豫中、豫东平原隐伏变质火山-沉积型铁矿区,许昌、周口、濮阳和驻马店等豫东、豫中平原掩埋区煤矿地质勘查工作,做到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各项目工作,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3.改变人才观念,提高地质研究程度

无论是行业或企业竞争,归根到底为人才竞争,人才是一个单位、企业兴衰的关键所在。第一,要造就一大批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过硬的地学新人;第二,逐步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勘查开发项目收益分配的新机制,为稳定地勘人才队伍创造良好环境;第三,调动一批熟悉河南省现有矿床,具有丰厚的专业基础,又乐于开展成矿规律、矿床成因、找矿标志等研究的人才,给予类似于政府津贴的补贴,激发他们多出大的地质矿果;第四,打破专家越老越好的观念,大胆启用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专家,突破知识和观念的瓶颈制约。

地质找矿方面的知识更新和观念创新,在实现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方面显得非常重要。

4.加强成矿模式研究,建立河南省重要矿种的矿床模型,指导深部找矿

组织专家或成立队伍对河南省内的主要矿床进行研究,建立主要矿种的成矿模型,划分成矿系列,指导找矿。解决如钼-铜-金-铅锌-重晶石等成矿系列问题,解决脉型矿床和斑岩矿床的关系问题,解决非金属(如萤石)和金属矿床的关系问题,等等。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是实现深部找矿突破的前提。

嵩县南部脉型钼矿于2005年发现的新类型矿床,分布面积广,潜在资源量大,附近有多个火山口分布。该类矿床究竟是脉状矿床,还是火山喷发型层控矿床,对实现找矿突破有重大意义。

5.技术和仪器设备更新为深部找矿突破提供支撑

先进的钻探设备为深部找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HXY系列全液压绳索取芯钻探深度可达3000m,为深部找矿提供了钻探技术保障。

瞬变电磁法简称TEM,是目前国内外最推崇的电法勘探方法,已在地质勘查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它的主要特点为:压制人为干扰能力强,分辨电性不均匀体的能力高,特别是对低阻体的反映更灵敏,同时能够成功地进行二维和三维定量解释,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和解译精度,极大地提高了目标物的探测深度和灵敏度,从而有效地指导深部找矿工作,为找矿新突破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手执式矿石元素分析仪,可以在数秒钟内同时检测出矿石中近40种元素的含量,还可通过电脑无线控制即刻存储下载。无线蓝牙技术可实现与GPS及卫星电话的一体化实测,并快速生成化探综合图。

近几年河南省利用两权价款为各地勘单位配备了先进的物、化探、测绘和钻探、测试等设备,为深部找矿提供了硬件准备。

6.国家和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是对实现地质找矿突破的有力支持

国土资源部去年4月颁布了《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出台矿产勘查新机制,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统筹部署、分工合作”的总体思路,加强了对16个重要成矿区带(包括东秦岭-大别山区带)的勘查工作部署,推出和地方、企业合作的5种模式。

河南省政府在去年10月份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的若干意见》(豫政〔2008〕49号文)。这一重要文件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大地质勘查力度,重点在重要成矿区带开展钼、铅、锌、银矿等多金属矿勘查。这对我省地矿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必将对我省地矿产业跃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深部矿勘查已成为矿产资源勘查和研究的前沿领域。我国在目前的采矿技术及经济范围内,还存在第二、第三找矿空间。勘查的重点深度,首先是矿山目前可采深度范围内(-1000m),其次是钻探可控制的深度范围内(-1500m)。深部矿找矿潜力巨大,挑战也巨大。深部找矿是一个全局性问题,发展深部勘查学,促进深部找矿突破,涉及中国资源保障的基本问题。

“勘查创造财富,创新成就未来。”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重大机遇,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地质人任重道远,实现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我们义不容辞。

❼ 找矿奖的级别

地质矿产部1983年2月18日 地劳〔1983〕69号公布了地质找矿奖励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激励广大地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地质找矿效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交更多、多好的矿产资源,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地质找矿奖即工业矿床的发现奖,包括荣誉奖和物质奖,属一次性奖励。奖励直接找到具有工业价值矿床的各类地质科学技术人员及其他有功人员。凡部所属单位的集体或个人,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均可给予奖励。
工业矿床,包括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含燃料矿床)、石油、天燃气、地下水、地下热能等资源。
第三条 凡在地质找矿工作中作出下述成绩之一者,均可申请奖励。
1.首先发现和评价有开采价值的金属或非金属矿床(以下简称矿床)、油气田、地热田、地下水源地(以下筒称水源地);
2.在已作过评价的矿床、油气田、地热田、水源地,发现了新的工业矿体或扩大了已知矿床规模,增加的储量相当于小型、中型或大型者。
3.在矿床、油气田、地热田、水源地综合评价后,发现了新矿种(有益组分)或新用途,提高了矿床的经济价值,增加了储量。
第四条 奖励等级和条件。根据矿床规模、国民经济意义、工作难度,分别确定奖励等级和条件。
一等奖:凡有下列成绩之一者,给予一等奖。
1.经工作证实完全符合当前技术经济条件的国家急缺、贵重、重点矿种的大型工业矿床;
2.在含油、气远景区找到大型油、气田,或获得有重大突破意义的工业油、气流井;
3.在地热活动区,找到可供开发的大型地热田,经过工业试生产,地热生产井的流量、温度、压力稳定;
4.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为国家重点项目或严重缺水城市查明大型水源地。
二等奖:凡有下列成绩之一者,给予二等奖。
1.经工作证实基本符合当前技术经济条件的国家或地区性急缺、贵重、重点矿种的大型工业矿床;完全符合当前技术经济条件的国家急缺、贵重、重点矿种的中型工业矿床;
2.在新区找到中型油、气田,或有重大意义的高产的工业油、气流井;
3.在地热异常区,找到可供开发的中型地热田,经过利用,地热井的流量、温度、压力稳定;
4.在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区,为国家重点项目或缺水城市查明大型水源地; 三等奖:凡有下列成绩之一者,给予三等奖。
1.经工作证实符合国家当前技术经济条件的地区性短缺、重点矿种的中型工业矿床和一般矿种的大型工业矿床;
2.在远景区找到小型油、气田,或获得中高产的工业油、气流井;
3.在地热异常区,找到可供开采的小型地热田,经过利用,地热井的流量、温度、压力比较稳定;
4.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为国家和地方一般建设项目或严重缺水城市查明中型水源地;
四等奖:凡有下列成绩之一者,给予四等奖。
1.经工作证实,完全符合当前技术经济条件的国家或地区性短缺、重点矿种的小型工业矿床和一般矿种的中型工业矿床;
2.在油、气普查工作中发现具有指导意义的油、气显示井;
3.在有价值的天然温泉附近,经过勘探可以扩大流量一倍以上,利用后,温度、水头比较稳定;
4.在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区为国家和地方一般建设项目源地、严重缺水地区的小型水源地,或新发现有医疗和饮用价值的矿泉。
第五条 奖励标准:
一等奖 授予奖章 奖金20,00030,000元
二等奖 授予奖章 奖金10,00020,000元
三等奖 授予奖章 奖金5,00010,000元
四等奖 授予奖章 奖金2,0005,000元
凡获得地质矿产部一至四等找矿奖项目的有重大贡献的个人,根据贡献大小分别记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发给立功证书。对两次获得一等找矿奖记一等功者,授予劳动模范称号,三次以上者,授予功勋地质找矿者的称号。有关记载立功证书和称号的副本装入本人档案。
第六条 地质找矿奖励工作应在矿床、油气田、地热田、水源地规模及工业价值已经肯定,工作程度做到详查或地热田、水源地详勘阶段并在提交地质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其报告由有关专业司局、省地质局(处)、指挥部审查批准。
第七条 凡申报地质找矿奖者应填报如下附表:
1.地质矿产部地质找矿奖申报表,并附主要地质成果(包括附图)。
2.工业矿床调查历史登记表。该表从发现矿点、油气、地热构造和水源开始,物化探异常从验证见矿开始即应登记,前后有几个单位协同工作的,由地质找矿最终工作单位负责登记。
3.记功人员申报表。
第八条 地质找矿奖实行由部和省地质局(处)、指挥部两级分别进行奖励,即一等奖励及其记功人员由部进行;二、三、四等奖励及其记功人员由省地质局(处)、指挥部进行;直属单位的二、三、四等奖及其记功人员由有关专业司、局进行。后两类报部备案。奖金分配:一等奖由部主管司、局与有关省地质局(处)、指挥部协商提出分配方案,二、三、四等奖由省地质局(处)、指挥部和有关专业司、局召集有关单位协商提出分配方案。
第九条 申报程序由申报地质找矿奖的单位(记功集体或个人)填写找矿奖申报表、记功人员申报表(一式三份),经本单位评审,确认无误,提出奖励和记功等级,签名盖章后上报省地质局(处)、指挥部、专业司、局。申报一等奖的项目应由省地质局(处)、指挥部、专业司、局评审同意后报部审批。
第十条 地质找矿奖的评审奖励,每年进行一次,对各单位申报请奖项目,由各级主管业务单位提出初审意见。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分别由部(主管司、局)、省地质局(处),指挥部两级组织找矿奖评审小组负责评审,由部、地质局(处)或指挥部两级批准。各省地质局(处)、指挥部、专业司、局向部请奖项目,应于上半年报部。
第十一条 对地质找矿中做出优异成绩的个人应予多奖,一般每人不低于本项找矿奖金总额的10%。其余奖金的大部分(6070%)应奖给直接从事野外地质找矿工作的各类有功的地质科学技术人员;奖金的另一部分(3040%)奖给对地质找矿直接有关的其他人员。找矿集体所得奖金,应按照个人贡献大小合理分配。未找到矿的分队、小组或提供劳务的单位,不应分享找矿奖金。
第十二条 地质找矿奖的奖金,由部、省地质局(处),指挥部生产发展基金中列支。
第十三条 对于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做出特殊贡献的,包括找到特别巨大的工业矿床,可以在上述规定的奖金标准以外,另定奖励或向国家申报奖励。
第十四条 对于有弄虚作假的集体和个人,经查明属实者,撤销其奖励,追回奖金,并按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处分。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试行。对于一九八○年评功授奖大会以后所取得的地质成果,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可以申报奖励。各单位现行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有抵触的,改按本办法执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地质矿产部。
附: 1.地质找矿奖申报表
2.工业矿床调查历史登记表
3.记功人员申报表
4.矿床规模划分标准及国家急缺、贵重、重点矿种范围。

❽ (三)地质找矿新机制所取得的重要成绩

1.充分调动了各个方面的地质找矿积极性

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提出,并运用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充分调动了政府、企业和地勘单位的找矿积极性,这个积极性主要体现在:

(1)中央政府的积极性

今后10~20年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上新兴国家发展的提速期。按照现有查明资源、储量与预测需求量的分析,我国石油、铁、铜、铝、钾盐等大宗矿产品对外依存度仍将居高不下,大宗矿产品的全球竞争更加激烈。与急剧增加的资源需求相比,我国地质找矿相对滞后。面对这种形势,国务院及时提出了实施“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中央地勘“基金”,在资金上给予了充分保证,这是前所未有的。战略行动的总体目标是用8~10年时间,实现主要能源资源整装勘查、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及成矿远景区找矿发现,形成一批能源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能源资源储备体系,促进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能源资源综合勘查评价,促进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密切结合国家区域产业规划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资源产业战略西移、加强海域与境外招标。推进地质矿产勘查开发体制机制改革。中央政府这个积极性是前所未有的。

(2)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从我们跟踪调研的几个重要矿产资源大省(区)及了解到的几个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区)看,他们对“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非常重视,是为找到可利用的资源储量,解决资源约束,推动本省(区)GDP的增长,很快形成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里包括财富增长效益,即矿产资源所提供的社会财富,如陕北地区产油的县(市)、山西和内蒙古产煤地区的县(市),找到资源之后很快就富起来,经济发展效益明显;通过矿产资源,可以招商引资,在勘查期间、在建设期间或在形成生产能力之后,都会迅速增加本地区的生产增加值,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地方社会需求水平,拉动地方经济大发展。因此具有潜在矿产资源的地区,政府加强了组织领导,摸清了家底,作出了全面部署。同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调动各方面找矿积极性;地方政府在要求中央支持的同时,本省(区)财政也加大了支持力度,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建立地方矿产勘查基金。

(3)大型国有非矿企业的积极性

大型国有非矿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大、资金雄厚,财大气粗。所以把他们单独拿出来讲,是强调他们原来不是从事矿业的实体经营,而是从事诸如电力、钢铁、经贸、铁路、建筑等产业。他们所以要进入矿产勘查,完全出于企业追求赢利的本能。因为进入21世纪之后,大多数矿产品的价格都上涨了2~4倍,而其成本增长远远低于这个幅度。所以矿业的利润率大多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这就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如青海、新疆、黑龙江、贵州、安徽、河南、西藏,都有这类大企业进入。有些省(区)政府还专门邀请这类大企业。除了中央的国有大型企业以外,地方的非矿大企业也纷纷进入,他们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4)矿业企业的积极性

这里所说的企业与上面提到的根本不同点在于,他们是依赖矿产资源产出矿产品搞实业经营的,每一个矿山企业的建立和持续,都是以探明可动用的矿产资源为条件的,矿产资源决定着他们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当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这个条件一旦失去,不仅影响企业本身,而且殃及当地社会。大庆油田已经连续发展了50多年,就是靠不断地在矿区、在周边找到了接续的油气资源;大庆油田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全面而完整的基础设施、生产设施体系,而且这些体系所付出的成本,早已收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就近、就地解决接续资源,正是他们全力以赴所追求的。辽宁省红透山铜矿,也是老矿山,并因开矿而立镇。前几年由于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直接造成该镇的生存危机,有些商家要搬走,房价大幅下落,无人问津;后来由于在外围、在深部找到了接续资源,不仅企业起死回生,当地居民也奔走相告,城镇恢复了生机,房价大幅上涨。这些情况说明,在商业性地质找矿中,企业的主体作用是最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

(5)地勘单位的积极性

在地质找矿中充分发挥地勘单位的积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中国特色。因为所谓地勘单位在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它是专门为矿产勘查提供技术劳务的。上述4个方面的积极性,都是它最希望看到的。上述4家的出资也就是他们的收入,4家出资越多,他们的收入越多。所以地勘单位的积极性带有很强的依附性。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他们追求的是地质项目的承包价款,所以具有短期性,对地质找矿长远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大。如果上述4个积极性的动机,都是追求地质找矿成果,而把勘查劳务当成一种手段,那么地勘单位的积极性则是把手段当成目的。而这正是地勘单位所坚持的事业性质所决定的。地勘单位要摆脱这种局面,就必须成为勘查投入的出资者,进而就必须实现企业化,由第五个积极性晋升为第四个积极性,即矿山企业的积极性。

上述5个积极性,构成了我国矿产资源勘查新态势,并已经取得较好的地质成果。

2.矿产勘查投入大幅增加

地质找矿新机制实施以来,由于上述五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矿产勘查投入大幅增加。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报告”数据,2010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953.0亿元,油气矿产地质勘查费544.6亿元,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费331.8亿元,企事业单位在固体矿产勘查方面的投资所占比重达70.9%。2011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1093.3亿元,油气矿产地质勘查费651.4亿元,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费440.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投入179.1亿元,占16.4%;社会投资913.2亿元,占83.6%。2012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 1220.4亿元,其中社会投资 1021.6亿元,占83.7%;财政投资198.8亿元,占16.3%。油气矿产地质勘查费747.2亿元;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费473.2亿元。

许多资源大省(区)在资金投入上给地质找矿的支持力度更大,特别是在普查找矿阶段,一些省(区)的政府已经成为找矿投入的主体。在政府的带动下,矿产勘查投入大幅度增长。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资源大省甘肃,近几年的矿产勘查投入情况如表2。

表2 甘肃省2005~2011年地质找矿投入情况

从上表可见,2011年地勘投入130828万元,比2005年增长693%。而政府投入了70083万元,占当年总投入的53.9%,超过社会资金的投入,成为投资的主体。

3.地质找矿取得重要突破

大投入形成大突破,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报告”数据,2010年新上表固体矿产勘查新增大中型矿产地129处,其中大型矿产地54处,中型矿产地75处。18种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中有17种矿产有不同程度的勘查新增,只有钾盐勘查减少。煤炭、天然气、铁矿、铝土矿、钼矿、金矿、硫铁矿和磷矿查明资源储量勘查增加比较明显,煤炭查明资源储量勘查增加超过400亿t,天然气勘查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超过2500亿m3,铁矿勘查增加约80亿t。

2011年,固体矿产新上表勘查新增大中型矿产地共132处,其中大型矿产地52处,中型矿产地80处;油气矿产大型油田4处。从勘查新增大中型矿产地按矿种统计分析看,大型油田2处,大型气田2处,煤炭47处,金矿22处,铁矿18处,磷矿13处,钼矿11处,铜矿6处;铅矿、锌矿和银矿各5处,钨矿4处,铝土矿、锡矿、锑矿、硫铁矿和钾盐各1处。全国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3.7亿t,同比增长20.6%,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2.66亿t,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大于1亿t的盆地5个。全国天然气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7659.54亿m3,同比增长29.6%,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3956.65亿m3,同比增长37.6%。全国煤层气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421.74亿m3,同比增长27.5%,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710.06亿m3,同比增长27%。

2012年,固体矿产勘查新增大中型矿产地共15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52处,中型矿产地102处。从勘查新增大中型矿产地按矿种统计分析看,其中,煤炭勘查新增大中型矿产地53处,铁矿24处,钼矿18处,金矿18处,磷矿13处,锌矿10处,银矿9处,铅矿7处,铝土矿6处,铜矿5处,锡矿4处,钨矿2处,锑矿和硫铁矿各1处。2012年度我国18种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中有17种不同程度的勘查新增,只有钾盐没有勘查增减。从各矿种查明资源储量勘查增加情况看,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5.21亿t,天然气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9612.16亿m3,煤炭查明资源储量勘查增加557.3亿t,铁矿勘查增加37.3亿t,铜矿勘查增加319.2万t,铅矿勘查增加338.7万t,锌矿勘查增加642.7万t,铝土矿勘查增加2.1亿t,钨矿勘查增加84.1万t,锡矿勘查增加53.4万t,钼矿勘查增加 171.0万t,锑矿勘查增加 16.4万 t,金矿勘查增加518.3万t,银矿勘查增加12517.6t,磷矿增加9.6亿t。

❾ 逐步改革和完善地质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取得地质找矿成果的新突破

张瑜麟 曹迪明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部署,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正在全国展开。这次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和继续;是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地质工作的指示精神,推动地质工作根本转变的重大举措;是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处在关键节点,更好地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通过大讨论活动,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提升地质工作服务能力,促进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是本次活动的根本要求。“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中要按照徐绍史部长“统一思想,聚焦问题,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固有模式,使地质找矿工作既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又服务于自身的改革发展”的要求。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找准各单位存在制约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断探索和创新体制与机制,以一种合理的体制和机制促进地矿行业科学发展。

长期以来地勘行业的改革一直是有关各方讨论的热门话题,而且地勘行业的改革也从未停止过,从地勘单位的建立开始,地勘单位就经历了多次分与合和不同归属的变化,尤其是工业部门的地勘单位更是如此,但是,地勘单位的事业体制并未进行根本的变革。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地勘单位的改革才开始逐步进行,并于近几年开始实质性推进地勘单位的改革,但是,为何要对地勘单位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对地勘单位进行改革?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想法和说法,但是各方都应明白:对地勘单位的改革只是一种手段,稳定和谐地进行改革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长期过程,而改革根本目的之一就是增强地勘单位的活力、快出找矿成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而地勘单位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本人长期从事地质工作的经历,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地勘单位的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地勘单位伴随着新中国成立而组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兴起,同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近50年来,为国家的发展、财富的积累、人民的小康作出了国人公认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和向发达国家的迈进,以及全球对资源需求强度的大幅攀升,提高全国的资源保障程度,确保国民经济科学、稳定的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的重大问题。但是,地勘单位几十年的事业体制和工作机制及存在的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因此,必须不断地对地勘单位进行体制和机制改革,并逐步给予完善和创新。

二、进一步明确地勘单位改革的目的

“国务院关于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国办发〔1999〕37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地勘单位的改革方向和有关措施,地勘单位的改革目的得以明确表述。特别是地勘单位属地化以来,进一步融入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资源型企业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的观念进一步深入到地勘单位的日常各项工作中去,地勘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河南省近几年两权价款地质勘查项目的实施,在取得良好地质找矿成果的同时,使得地勘单位的经济实力、人员素质、技术装备等方面得到大大加强。但是,地勘单位的现有体制仍是制约地勘单位科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对地勘单位的体制改革和完善已经成了各个部门关心的大事。但是,进一步明确对地勘单位改革的目的,是制定科学、适用的改革方案的基础,是地勘单位体制改革能否成功的前提。

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目的:首先,要有利于地勘单位找大矿、快出成果,从而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资源保障程度;其次,地勘行业历史长,在过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也遗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欠账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正视地勘单位存在的基础薄弱、欠账过多、经营性资产少、离退休老人多、工作岗位艰苦、社会地位不高、人才青黄不接等历史遗留问题,尽快出台各项有关政策,帮助地勘单位解决这些问题,使得地勘单位尽快得以和谐与稳定,为地勘单位体制的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通过改革,使地勘单位尽快变成一支技术装备精量、人员精干高效、能打硬仗、充满活力与工作激情的队伍,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竞争,从而为快出地质找矿成果奠定基础;第四,要明确对地勘单位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第五,要认识到地勘单位的特殊性,地勘单位是一个从事特殊工作的事业单位,它是一个以事业单位性质获取政府资金支持,而为政府进行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极具探索性和战略性的工作,这种工作具有较大的超前性、不确定性和长周期性,它的工作成果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规划和计划的制定、经济的发展前景和速度。地勘单位虽然是一个事业单位,但它确有不同于一般事业单位的特点,它是一个事业型的生产和科研探索单位,它不像其他企业一样可以按设计和生产周期生产出预期的产品,获得预期的利润,更不像纯事业单位一样,只进行事业费用的消耗,而没有具体的产品。地勘单位在消耗国家事业费用的同时,也在为国家生产着产品———地质报告,这种产品有的有地质资源储量,有的没有地质资源储量,但是,都是一种有形的地质成果。因而,地质勘查单位具有事业和企业的双重性质和特点。

三、稳步和谐、循序渐进地推进地勘单位的体制改革与完善

进行地勘单位的体制改革与完善,必须全面认识和熟悉地勘单位的成长历史和地勘行业的特殊性及与其他事业单位的差别。这些特殊性和特殊问题决定了地勘行业的体制改革不可操之过急,而要稳步和谐、循序渐进地推进。以汪明部长“在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座谈会暨地勘行业先进集体和优秀找矿项目表彰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遵照“对地勘单位主要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也就是‘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因此,地勘单位改革主要就应围绕这个核心而开展”的指示,可以按照以下模式对地勘行业的体制和机制进行改革:

(一)公益性地质工作单位与事业性地质工作单位分开运行

(1)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精干的公益性地质队伍。公益性地质队伍完全从事政府下达的公益性地质工作,其经常性支出等有关经费分别列为中央和省级财政预算之中;项目经费则按实际工作量核定,分别由两级财政列支,确保公益性地质队伍的高效运行。对公益性地质队伍提交的各项成果,如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地质地形测绘等公益性、基础性工作成果,要在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尽快向全社会公开,提高其成果的利用率,真正做到公益性地质成果公开化、公众化、服务社会化。

(2)对从事事业性地质工作的单位,要做到以事业费用来保证队伍的稳定和运行,以企业化管理的机制来搞活地勘单位,增强地勘单位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因此,事业性地勘单位在现阶段可首先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进行运行,在保持“人员事业身份不变、事业编制不变、财政拨款政策不变、管理和归属不变”的“四不变”基础上,以事业单位的性质承担政府非公益性的各类有关项目,充分发挥地质勘查等方面主力军的作用,确保各类政府项目成果的高质量提交,为缓解资源瓶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借助有限的事业费用和政府项目费用,来保持事业性地勘单位的正常运行,达到长期稳定队伍、用事业身份来吸引和留住人才、逐步打好经济基础、进而为推动企业化改革做好准备的目的。

在做好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同时,各级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地勘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企业经营和企业分配机制等方面的探索,首先,鼓励事业性地勘单位积极以企业化的机制去承担各类商业性工作项目,在为社会、为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各项技术服务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在弥补事业费用不足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单位经济实力增强、机制的激活、人才的良性流动和企业经营及市场竞争能力增强的目的;其次,鼓励事业单位发挥自身的高新技术优势和专业特长,进一步拉长地勘行业的产业链条,不断向矿业开发的采、选、冶和地基施工、建筑、地下无损探测、高精度测绘等产业延深,进一步拓宽工作领域。而且,同行业的经验、许多矿业公司的成功运作都表明,走探采一体化和大企业集团联合勘查开发的路子,才是地勘单位生存发展的长久之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储备各类人才、锻炼市场队伍、探索企业化经营管理的目的。

(二)为地勘单位的改革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地勘单位的各项改革要在省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才能够平稳推进。因此,对地勘单位的历史遗留问题要给予优先解决和考虑,对改革中所需的各项优惠政策要给予大力支持。

(1)允许地勘单位和地勘单位成立的企业性公司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和地质勘查资质共用的政策。使地勘单位的人才在保留事业身份不变的前提下,在两个单位间互为所用,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和工作热情,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从而对事业型地勘单位的企业化经营管理进行探索和尝试。

(2)将探矿权优先配置给地勘单位,是快出地质成果的基础。考虑到地勘单位的经济实力和事业单位性质,在探矿权招、拍、挂出让前,各地政府在年度探矿权出让计划内,首先,按照地勘单位优先的原则,由各地勘单位优先获取探矿权,对地勘单位申请的探矿权优先给予批准;然后,再面向社会进行招、拍、挂。

(3)对国有地勘单位及其公司拥有的矿业权,按照国家“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和“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并尽可能创造宽松条件,支持其拥有的矿业权保值和增值。

(4)对地勘单位提交的地质成果报告,优先由地勘单位在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后进行采矿和开发工作;对国有地勘单位承担的国家和省级地质勘查项目,可以由项目承担单位优先开发,各地市、县政府给予支持;凡由政府转让开发的,勘查单位按照不同矿种和矿床规模享有20%~30%的利润收益。前期政府的投入费用可由省政府有关部门另行协商回收。

(5)对国有地勘单位承担的国家和省级地质勘查项目取得的找矿成果,由省政府按照不同矿种和矿床规模给予地勘单位和有关技术人员以一定数额的奖励。

(6)尽快出台具体办法或允许各地勘单位建立和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勘查开采项目收益分配的新机制;允许地勘单位和职工投资政府和国家的所有地质勘查项目和风险找矿及矿业开发,进一步激发广大技术人员积极主动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服务的同时,提高职工收入水平,稳定地质人才队伍。

(7)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帮助地勘单位解决基地水、电、气、暖、路等管网老化改造和亟待增容的历史遗留问题,改善职工生活条件。

(8)针对地勘行业存在的地质勘查工作有效投入不足,矿产勘查逐年萎缩;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矿产资源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地质科技研究工作薄弱,地质科技人员流失严重,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综合利用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削弱,基层和第一线地质专业人员缺乏,地质工作出现人才断层等问题。政府一要在原有事业费用拨款方法的基础上,逐年以矿产资源勘查项目投资带动地质勘查的投入,加速地质成果的提交;二要加强地质勘查矿产开发规划管理,正确引导地质勘查工作的布局和结构调整;三要建立和完善矿业权市场。建立健全矿业权信息公开、评估、交易等制度和规则,尽量降低地勘单位作为矿业权人一级市场的资金成本和风险;三要加大矿业权市场秩序整顿,优化地勘工作的外部环境,维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四要加强地质院校的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使用、激励制度,从而增强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造就一大批品德优良、吃苦耐劳、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地质技术骨干队伍。

(9)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及其对地勘工作的影响,要制定优惠的扶持政策,鼓励地勘单位和企业、金融部门联合,积极走出国门,进行矿权收购和资源性企业的收购及联合勘查工作,为今后经济形势的好转及保障国内资源的需求提前打下坚实的基础。

❿ 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属于省部级奖项吗

中国地质学会是于1922 年2月3日在北京成立,由中国地质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其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挂靠单位是国土资源部。学会办事机构设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由秘书处和期刊处组成。
其挂靠单位才是省部级,所以比省部级要低,非常遗憾。

阅读全文

与找矿成果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