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面对职场压力
1、好的故事会让你有更多的角度看世界,也会让你拥有职场影响力。
如果你可以通过故事,让别人看到从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就像摄影师通过构图,让别人发现独特的观察角度,那就是在引导别人去看他们从未看过的世界,给他们整个森林,而非一棵树木;就是在引导他们看墙外的世界,或者引导他们用不同的视角来观察熟悉的事物。
故事可以描绘出一幅极端现实以强大的震撼力把人们从狭窄的隧道视觉里震出来。
所谓隧道视觉,其实是一种否定,事实在这种否定中无立足之地。比如,你不愿意听领导的批评,你的孩子也不愿听你唠叨交通安全。人们只愿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情,这是人性使然。
微信公众号:Cissy育儿思考
B. 工作职场压力心理,导致用脑神经过度怎缓解,症状是我思考工作研究问题,转牛角尖深思,理解,比如研究数
你好,看来你是一位很擅长用左脑的人,你也可以同时开放一下你的右脑,多感受一下你的体验,感受,给自己一些闲暇时间,稍稍放松一下,祝顺利,观心理工作室。
C. 组织行为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工作压力,主要取决于等因素
答案:组织行来为学家的源研究成果表明,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工作压力,主要取决于(知觉、经历、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人际关系)因素
组织行为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工作压力,主要取决于知觉、经历、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人际关系等因素
D. 职场压力怎么写
对上班族来说,压力很普遍,既有来自于工作上的,也有来自与人际上的,还有家庭及其他的一些因素。总之,压力多种多样,绝对的轻松是不存在的,而且适当的压力能够帮助上班族以更积极的姿态完成工作,自我提升。而现实中大部分的人都承担着过度的压力,失眠、暴躁、抑郁等都是职场压力的产物,如何缓解压力,更好地工作、生活,就成了许多白领所追求的。
[赫敦经典案例]:陈小姐目前就职于一家生物医学公司,从事药品档案的编写及管理工作,她觉得自己与公司的文化不相融,对这份工作的兴趣也不大,想要调整到更合适的工作。但是她不敢贸然跳槽,首先她不知道自己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其次,由于之前有过较多次的面试失败,她对自己能否找到更好的工作很疑虑,她还想到要去充电,但是自己的工作繁忙,很难兼顾好两边,因此她倍感压力。
赫敦顾问给陈小姐的建议是,学会放松和享受生活本身,那也是一种成就。作为公司的员工,做好工作本身是可取的,但是以厌恶的情绪进行工作,无论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还是对自己的生活都有不良的影响。充电要在有必要时再进行,比如转行、提升技能、扩大职业面,而目前的她还不需要急着充电。陈小姐目前的工作不能为她带来足够的上升空间,她对这份工作的价值感也不认同,因此她可以另谋新职位。至于对面试的紧张,建议陈小姐不要介意过去的失败,能够进入几轮的面试已经表示用人单位对她的认同。
[赫敦职业顾问启示录]:一些职场人士身处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有着太多的工作量和太强的责任感,担心失业、与亲友疏远、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担忧,自信心经常受挫,这些慢慢累积的郁闷情绪会导致形成厌职心理。过度的职场压力不仅会导致心理方面的不适,个人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赫敦资深顾问徐莉琴女士建议,减压的关键在于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让工作进入自己的掌握中,让自己在工作中感觉到快乐。减压的方法很多,包括合理饮食、运动、休闲娱乐。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如正确地自我评价,合理地制定目标,量力而行;科学地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生活有规律,体育运动适度,以健康的体魄来对抗压力。而这些减压方法最终只是部分减轻工作压力,最根本的还是要懂得如何转化压力,变成工作的动力,从工作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被动地工作转变为主动地享受工作,这才是终极的解压办法。
在现代新型工作方式下,职场人士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必须有所调整。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制定职业规划,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拥有了目标,上班族不再盲目工作,也能适当地减压。
E. 国内专门研究“职场人际关系”的代表学者和研究成果有哪些
学信学院的李辉老师,对此研究深入。
是教练和教父级别的,非理论,全互动。
F. 职场人士面临的压力的研究意义
摘要 研究的意义在于看职场人士面临的压力的能力,有助于人们去面对和降低压力
G. 刘杨的研究成果
(公开发表和出版文字100多万字)
在中国企业报、中华工商时报、首席市场官、计算机世界、中外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报等媒体上发表研究文章50多篇。多次接受人力资源报、新京报等媒体采访。
研究出版:
1、职场压力管理——做一个轻松的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赢道I:成功创业者的28条戒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赢道II:网络整合营销实战兵法,重庆出版社,2010
4、中国网络营销年鉴,辽宁出版集团,2010
5、实战理财:让你的财富滚起来,重庆出版社,2010
成为当当网等畅销书,四川电视台、四川经济报、新华网、MSN、北青网、石油商报、人力资源报、和讯网、金融界等100多家媒体报道、推荐和连载。
部分文章:
1、基于“客户中心论”的地方电信系统电子商业模型综述,江西通信科技杂志,2002.3
2、论道归核战略——十字路口通信制造商一个路标,中国移动通信杂志,2003.6,中英文
3、移动商务——现代商务模式,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杂志,2003.6
4、国产手机:借船?造船?,计算机世界周报,2003.20
5、手机品牌营销:对抗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文化杂志,2003.11
6、员工“危机意识”也是一种战略,当代通信杂志,2004.2(人大复印资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杂志部分转载)
7、通信企业开发房地产:蓝海?死海?中国新通信杂志,2006.13,当代通信杂志、科技智囊杂志转载
8、文化治企,绩效创业——山西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有效推进企业文化管理(案例),中国企业报,2006年7月11日
9、面对压力,怎么办?首席市场官杂志,2006.8
10、压力变动力:组织如何进行压力管理,培训杂志,2007.6
11、减轻压力的工作方式,人力资源报,2007年6月11日
12、中小型公司也应成立企业大学,商战名家杂志,2007.7
13、洛克菲勒·中国企业家精神,中外企业文化杂志,2007.8
14、反思中国企业家精神的迷局,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5月15日,中国乡镇企业杂志转载
15、国内中小企业承接金融资本转移,人力资源报,2009年2月23日
16、三十当道,我们靠“年龄资本”,人力资源报,2009年4月13日
17、一种地方电信系统电子商业模型,通信技术杂志,2002.7
18、关注暗潮涌动的短信“泛滥”,互联网周刊,2003.3,电信建设杂志等转载
19、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20、共青团工作进社区的探索,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21、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的探索,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2、明商,不能被遗忘的商帮,楚天都市报,2010.6.12
23、挖掘开发雷池文化,提升望江城市品牌,楚天都市报,2010.6.12
24、民俗旅游是口号,还是差异化竞争优势——以沁县为例,中国日报,2010.6.23
25、沈阳首个文化强市评价体系出炉,为沈阳文化振兴打分,人力资源报,2010.11.1
26、关于沈阳文化强市评价体系对策研究,中国文化产业杂志,2011年1期
……
H. 就业力的国内对就业力的研究成果与定义
自2007年3月份开始,山东省政府委托山东经济学院和山东社科院联合开展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研究。作为该课题最新阶段性成果的《 2009年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研究》(下称《就业力研究》), 12月27日新鲜出炉。《就业力研究》提出,从根本上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把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目标从提高“就业率”转向提升“就业力”,将过去毕业之际的就业指导与供需见面政策,向前推进到高等教育过程中,建立以培养大学生就业力为核心,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紧密配合、整体推动的就业政策体系。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10万,山东省内有高校毕业生43.6万人,加上省外高校山东生源毕业生回鲁及往年未就业毕业生,省内求职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60万人。因此,有人将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归结为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激增。但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研究课题组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当前就业市场明显呈现出结构性就业难的特点,调查显示,88.51%的大学生以大中型城市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为就业首选目标,而相对贫困地区和一些中小企业却很难招到适用人才。因此,课题组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大学生数量过多,而在于没有形成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产业优化升级的良性互动发展机制,一方面以低端制造为主的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创造;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也无法满足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这也是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对接的突破口。 就业力是指个人在经过学习过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山东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张体勤解释,与就业率是数量概念、注重通过引导就业意向和拓宽求职渠道提高大学生就业数量不同,就业力这一质量概念并非只注重短期就业数量,而是重视大学生的竞争力。
课题组通过访谈、问卷等样本调查和实证研究方法,分别对大学生毕业时达到的就业力水平和实际工作所要求的就业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显示出毕业生具备的就业力总体水平低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的要求,且二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分学科比较,不同学科毕业生就业力满足用人单位实际工作要求的程度差距最大的为经济学,其后依次为医学、工学、管理学、理学、法学和文史哲类专业。
分学历层次比较,普通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差距最大,其后依次为普通本科、硕士和高职专科。这一结果说明,普通本专科教育在就业力培养上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而高职教育由于其面向市场、贴近“实战”的定位,在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方面已经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就业力分项比较,实际工作要求较高而毕业生水平相对较低的前 10 项就业力分别是:谈判能力、捕捉机遇能力、压力承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主动性、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处理人际冲突能力。而这10项就业力基本属于承担较高层次工作所需要的人际沟通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正是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的主要方面,也是当前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通过调查分析,课题组得出结论:就业力不足是社会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最深层次的内在矛盾,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是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
提升大学生就业力,需要多方携手做好一些开拓性工作。政府方面,首先,要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真正赋予高校自主核定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调节系科招生比例、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教学计划等权利。其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大学就业力教育基金,鼓励和引导高校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另外,政府要建立就业力信息平台,为人才供需对接提供信息支持。
高校方面,要完善以就业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所有学生都有充分机会利用大学教育发展其就业力。 实施重点包括推行通识教育与弹性学制,延缓专业分流,扩大学生职业发展选择空间及对产业人才需求变化的适应性;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中融入表达沟通、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核心就业力的培养。
企业方面,要加强与政府、高校的合作,更加积极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更加主动地融入就业政策体系。 如全程参与学校课程体系制定,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工作机会,把实习学生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储备,纳入企业整体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推行仿真化的职场体验课程,把毕业生从“原材料”变成“备用件”。国内已经有些企业在这方面做探索性的研究,比如南富士职前培训,他们的口号就是“系统培训,提升就业力”。
I. 职场中如何让压力有利于人们的发展
在职场中将压力通过各种手段转化为动力,有利于人们的发展。一般可通过以下方式:
1、将压力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目标。
2、将具体的目标分解。
3、将分解目标制定对于的考核系数。和绩效挂钩。
4、指定时间间隔对考核进行公示。并根据实际做必要调整。
5、最后,压力通过目标的转化促进了个人和集体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