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校本课程实施中的固化成果是什么意思
校本课程实施抄中的成果袭固化是指课程实施成果从动态转变为静态从而得以保存、提升成果的过程。校本课程实施中的固化成果主要包括校本课程教学材料、课程纲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结(包括:开发的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简介、课程开发及实施过程、实施效果、课程主要特色等)、课例光盘 、教学设计、学生学习课程后的反馈(感想、心得、评价均可)等支撑性材料。
B. 完整的课程开发包括哪些环节/内容
课程开发
(Curriculum
Development)是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
课程目标
,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C. 如何进行课程开发
进行课程开发方法如下:
1、需求调研调查;
开发一个课程之前首先调查,学习人群,学习时间和接受的学习课时以及学习的知识点需求。
2、开发团队探讨;
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学习年龄以及基础常识不同,来进行安排课时和课程体系,制定课程草图。
3、制作课程体系大纲;
制作课程表、授课老师、课时安排、课后跟踪服务体系、考试测试体系、毕业就业考察体系
4、完成教案和确定地点;
确定课程教案,分清哪些是试听系列课程,哪些是VIP教学大纲,同时确定课程时间和课程教案。
5、制作课程海报和招生方案;
进行针对课程海报进行制作,将试听课和学习目标和学习应用领域以及针对人群进行建立,针对那些地方进行投放招生方案制作。
6、制定课后作业系统和周期测试系统;
制定作业体系,检测学员每节课学习成果,同时通过周期测试来进行看阶段目标掌握情况。
7、实施阶段;
多听学生意见,多征求其他老师意见,讲课程体系完成更好。
D. 任欣伟的科研成果
1、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课程统整的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研究”,于2009年立项,正在研究。
2、省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的重建”于2010年12月结题。
3、 中央电教馆专项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于2006年结题,并被评为优秀项目。
4、省规划课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于2007年结题。
5、省级课题“高中综合科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于2009年结题,成果获一等奖。
6、国家级课题子课题“语文学科活动方式与教学策略研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应用研究”等3个课题于2007-2009年结题。
7、论文《我心目中的大学》2012年5月发表于中小学校长高峰论坛。
8、论文《常州一中所追求的教育》2011年入选《全国优秀高中与高校衔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论坛会刊》(清华大学委托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出版)。
9、论文《教育家应该有什么样的文化品位》(《成才导报》2008年第21期)
10、论文《校园文化建设要念好“三字经”》(《成才导报》2008年第21期)
11、论文《从民主管理走向共同管理》(《成才导报》2007年12月19日)
12、论文《把民主当作制度来建设》(《成才导报》2006年10月11日)
13、论文《把校庆当课程来建设》 (《成才导报》2006年第41期)
14、论文《站在新起点谱写新篇章 》(《常州晚报》2006年2月)
15、论文《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思考》(《精品教育导刊》2005年第9期)。
16、论文《要重视学校文化的重建》(《精品教育导刊》2005年第11期)。
17、论文《关于建立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体系的思考》(《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3月)。
18、论文《关于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几点理论探讨》(《东南大学学报》2002年3月)。
19、专著《行走在教育理想和教育实践之间》(江苏人民出版社(主编)2008年)。
20、专著《诱思探究的光辉实践》(远方出版社(主编)2004年)
E. 教育科研成果有哪些表现形式
教育科研成果有哪些表现形式
1. 用事实来说明问题(报告)v教育观察报告、教育测量报告、教育调查研究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教育实验研究报告v要求:材料具体、典型,格式规范,科学客观地呈现研究过程和方法,合理解释结果2. 著作、论文类 :专著、编著、论述、评述、综述等v要求:观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述严密,清楚展示理论观点和体系的形成过程3. 政策咨询类: 政策建议、发展规划方案等4技术产品类:工具书、教材、资源库、数据库、音像、视听、课件、网络课程、软件、实物模型、仿真系统、网络环境、学习平台等 主要的有研究报告、成果报告、调研报告、科研论文、案例,其次还有经验总结、反思记录、教育故事、教育日志、教育随笔、示范课、教具、校本课程开发等。 比如:《某某中学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预期研究成果: 1、调研报告:某某中学校本教研现状调查 2、研究报告:某某中学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 3、专著:某某中学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经验集 4、教学案例:某某中学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案例集 5、典型课例:某某中学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典型课例 6、活动实录:某某中学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活动实录
F.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的收获和成果
3、学分认定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但同时又是由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一门课程,因此学分的认定主要在学校进行。为此,各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分认定程序,规范学分认定过程和学生获得学分的基本标准。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认定应该包括学生互评、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务部门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部门审核等程序,并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访验证制度,防止弄虚作假。
综合实践活动学分的认定是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每学期学校要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评定。根据平时活动中的自评、小组评价、老师评价以及终结评价,用等级方式为所有学生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绩,与学生所获得的学分并列记录于成绩册、学籍卡上,作为其学习档案材料。
学分认定的依据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参与活动的出勤记录;二是活动过程记录;三是学生完成活动的情况和活动的成果。以上三项记录合格的学生,课程成绩合格,可获得规定的基本学分。
研究性学习。高中三年共约270个课时,15个学分。学生获得每个学分约需完成18个课时的活动。学生要获得研究性学习的学分,应具备五个条件:一是要有符合要求的课题研究方案;二是研究过程记录要完整、详细;三是要有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四是有自评、互评、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审核结果;五是有学时的保证。
社会实践。学生在一学年中有一周时间(即36课时)用于社会实践,可获得2个学分。三年共可获得6个学分。为更好地认定学分,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标准,由班主任或管理人员、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综合认定并给予学分。没有参加或参加时间不足或没有提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效证明的学生均不能认定学分。
社区服务。完成社区服务规定课时(三年累计不少于10个工作日),可获得2个学分。以服务接收单位负责人签章的服务时间证明为依据,由教师签名核实,按照学分认定的要求给予相应的学分。学生要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其内容包括服务对象(机构或个人)的名字、活动日期、服务时间、服务项目或内容、学生签名、服务对象的签名和联系方式以及学生自己的活动体会等内容。
4.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和实效等方面。运用评价手段,鼓励全体教师承担指导任务,与学生一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对学校的评价,侧重于对学校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状况的评价,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师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管理等方面的评价。
五、保障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课程相比不仅具有许多新的特点,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和科研单位、学校都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切实加强对课程的研究和管理。要从组织建设、制度规范和创造条件等方面着手,大力加强管理、加强监督,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给予全方位的保证。
1、学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机构
在课程执行系统中,学校是直接执行的主体。理想的课程设置、完备的课程制度、有效的管理机制等都要由学校来实践、验证和完成。因此,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建立、完善课程管理机制,加强对学校三级课程的宏观管理与实施的具体指导。
(1)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小组,负责本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设计、管理、开发与实施指导。校长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第一责任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列为对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2)要制定、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工作量计算、培训进修、教学资源管理、活动管理、成果及应用、奖惩与评价等相关制度,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3)要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提倡立足于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和方案,在课程设计、内容开发、队伍建设、校本研修、活动方式、课时安排、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有本校特色的思路。实施方案或实施计划要分学校、年级、学科、教师等不同层面制定,增强课程实施的针对性和计划性。
(4)学校领导要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切实转变办学思想,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信息资源,初步形成各年级比较稳定的课程资源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特别是要提供供各年级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相应的课程资源,督促研究性学习的课时安排进入学期课程安排表,并按课程表的计划予以实施。
2、学校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1)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派责任心强、知识丰富、综合素质高、勇于创新的教师担任专职教师,组成学科教研组,具体实施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因实际情况还不能设专职教师的学校,要确保兼职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综合实践的教学活动中。要妥善解决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业绩考核等方面问题;要准确评价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并以此作为教师晋级、晋职和评优的依据之一;要科学合理地计算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制定考核奖励办法,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做出成绩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予以表彰和奖励。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或管理小组。负责统筹安排指导教师、课时;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并对学生学习情况给予等级评定。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传统,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具体的问题,学校要组织教师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开展专题性的研讨,提出解决的方案。开展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设计能力。
(3)加强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提高。要利用各种形式对专兼职教师实施全员培训,使每个教师都清楚课程理念和实施策略,积极参与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尽快适应新课程需要。
3、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研究
加强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研究是顺利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设置的课程,教师的教学以及学校对这门课程的管理都比较生疏,缺乏经验。为了尽快完善这门课程的建设,学校以及各级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部门都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究予以充分的重视。
(1)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究。这个机构和一般的教学研究室不同,不仅应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号召性,以便于开展工作。该机构应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组织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论学习和教学研讨,组织全校大型的学生成果展示或宣传活动,帮助、协调教师指导小组的组成并协助校领导做好教师教学和工作量的考核工作。制定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并协助班主任和有关教师做好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及学分赋予工作。
(2)学校要制定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研活动制度。组织教师学习、交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经验、问题、成果。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论的指导和问题分析也应作为教研的重要内容,提高教师把握课程的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学校应把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作为考核教师的内容之一。
(3)要切实发挥各级教研部门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教研部门要重点研究课程的区域管理与推进策略、实施途径,探讨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实施模式及方式方法、活动过程指导、活动案例分析、活动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的方式与结果应用等。要以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要不断发现典型,及时推广,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推进,实现常态化实施。
4、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管理与督导。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并督导学校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
(1)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各级教研部门有专人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指导、师资培训、教学研究;各级教研部门要组织力量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研究,深入学校与学校共同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总结经验,分析并解决问题。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做好课程资源的管理工作,学校之间应加强联系,资源共享。
(3)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课程资源建设与开发、设备设施建设、教师培训进修以及课程实施所必须的经费开支等。
G. 培训课程开发的主要成果
课程开发的成果主要包括:培训师手册、学员手册、练习及案例手册、测试题库、演示稿等材料。
H. 教育科研成果有哪些表现
1.用事实来说明问题(报告)
v 教育观察报告、教育测量报告、教育调查研究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v 要求:材料具体、典型,格式规范,科学客观地呈现研究过程和方法,合理解释结果
2.著作、论文类:专著、编著、论述、评述、综述等
v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述严密,清楚展示理论观点和体系的形成过程
3.政策咨询类:政策建议、发展规划方案等
4技术产品类:工具书、教材、资源库、数据库、音像、视听、课件、网络课程、软件、实物模型、仿真系统、网络环境、学习平台等
我们一线教师的课题的成果更侧重于哪些形态?
主要的有研究报告、成果报告、调研报告、科研论文、案例,其次还有经验总结、反思记录、教育故事、教育日志、教育随笔、示范课、教具、校本课程开发等。
比如:《某某中学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预期研究成果:
1、调研报告:某某中学校本教研现状调查
2、研究报告:某某中学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
3、专著:某某中学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经验集
4、教学案例:某某中学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案例集
5、典型课例:某某中学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典型课例
6、活动实录:某某中学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活动实录
7、某某中学校本教研网站:课件。
I. 课程开发的课程开发的意义
教育的目标是为属于某种文化的人进行该文化的传承和更新,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说教育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教育儿童成为有个人身份的成人,二是向后代传递知识和技能,并让后代为适应他们所生存的自然与社会现实的要求做准备。这两个目标是适应现实及个人和群体生存的基础,为实现目标,就要对课程进行设计开发。同时课程需要跨越时间空间,因此需要设计一个规划,表明课程的决策和组成部分间的相互组织和调整。通过把课程的内容与时间上和资料上的限制相联系,决定对象、内容和学习行为的组合,为教育参与者提供方向指导。
J. 公司内部的课程开发需要包含哪些内容
一般都需要课程的需求部门、学习对象、平台管理者这些,当然你可以再到绿狐问问,因为这里面的细节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