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的发展简史
从建国初期的1950年代开始勘探,到1970年由兰州军区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70、81号文件,正式组建兰州军区长庆油田会战指挥部;指挥部机关起初设于甘肃省庆阳地区(今庆阳市)宁县长庆桥村(今长庆桥镇);1971年3月1日迁至甘肃省庆阳地区庆阳县(今庆阳市庆城县)北关。1983年经石油工业部(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批准,更名为长庆石油勘探局。
公司于1998年8月勘探局机关及其附属科研单位整体搬迁至陕西省西安市北郊-未央区张家堡街道办事处东部,未央路与凤城四路十字以东,取名为兴隆园小区。1999年7月,企业重组改制,主要分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长庆油田的业务主体)、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石化分公司(原长庆油田咸阳助剂厂)(上市部分)、长庆石油勘探局(未上市部分,但人数占原长庆油田的多半)三家企业;其次为,原长庆油田测井业务部分整合为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原长庆油田物探业务部分整合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长庆研究院。 长庆油田公司于2000年1月1日起正式独立运行。2008年3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决定对“长庆石油勘探局”进行分化重组,将其钻井工程业务相关机构与四川石油管理局相应部分的业务进行了整合,组建为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其余大部分划归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对外仅保留“长庆石油勘探局”法人资格。也就是说,2008年3月以后,长庆油田其实又成为一个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 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跃上1000万吨用了33年;从2003年到2007年12月,只用了短短四年时间就实现了年产量从1000万吨到2000万吨的大跨越。而跃上3000万吨/年和4000万吨/年分别只用了2年,2012年,年产油气当量跨上4500万吨历史新高点,达到4504.99万吨,超越大庆油田4330万吨油气当量。
长庆油田公司所处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面积37万平方公里,横跨陕、甘、宁、内蒙古、晋五省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石油资源量为128.5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15万亿立方米,被称为“满盆气,半盆油”。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在鄂尔多斯盆地及外围盆地进行石油天然气及共生、伴生资源和非油气资源的勘查、勘探开发和生产、油气集输和储运、油气产品销售等。矿产资源登记面积25.78万平方公里,跨越5省区,登记地域范围7个盆地,占中油股份公司总登记面积的14%,位居中国石油第二位。
长庆油田的油气储量快速增长,每年给国家新增一个中型油田,中国陆上最大产气区和天然气管网枢纽中心,原油产量占全国的1/10,天然气产量占全国的1/4。
2009年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突破3000万吨,超过胜利油田成为国内第二大油气田,2011年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突破4000万吨,达到4059万吨,为实现年产油气当量5000万吨、建设“西部大庆”目标打牢了基础。 长庆油田分公司拥有4个研究院/中心和10个研究所。
研究院/研究中心
1、勘探开发研究院(公司直属)
2、油气工艺研究院(公司直属)
3.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 公司直属)
4.超低渗透油藏研究中心(公司直属)
研究所
1、第一采油厂采油工艺研究所
2、第一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3、第二采油厂采油工艺研究所
4、第二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5、第三采油厂采油工艺研究所
6、第三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7、第四采油厂地质工艺研究所
8、第一采气厂采气工艺研究所
9、第一采气厂地质研究所
10、第二采气厂地质工艺研究所 长庆油田公司总结形成的理念体系是长庆油田公司发展的基本条件的主要组成部分。
企业精神
攻坚、啃硬、拼搏、进取
企业宗旨
完成业绩目标,提升公司价值,提高股东回报,谋求持续发展
企业管理理念
一切注重实际效果
企业价值
创造公司价值最大化、实现利润最大化、争取效益最佳化、谋求企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企业基本思路
以发展推动长庆各项事业的进步以市场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战略
结合长庆实际的生存战略、有效益的持续发展战略、合理的低成本战略、符合低渗透油气田特征的科技创新战略 着力创新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是不断发展的。长庆油田公司企业文化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继承、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借鉴、消化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成果,并把这两者在实践中结合起来,使公司企业文化的内容不断丰富。
重在建设的原则
长庆油田公司企业文化重在建设,要舍得投入,舍得下力气,舍得用真功夫。不能图虚荣,不能赶时髦,不能玩“花架子”,,不能只有口号,没有行动。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每年都要在认识与实践、深度与广度上有所提高、有所拓展、有所突破,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凸现个性的原则
企业文化应各具特色,不能复制、不能照搬。长庆油田公司企业文化模式必须充分体现长庆个性,既要抓住长庆油田的创业特点、产品特征和技术特色,来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提出相应的奋斗口号,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激励原则。
突出重点原则
长庆油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应分清重缓急,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要以油田公司当前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为突出口,逐步展开,不断深化。
系统整合原则
长庆油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公司领导与时俱进的显著特点,必须从系统的角度,整体上进行把握,在理论与实践的逐步探索中不断总结和提高,始终保持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性、一致性和针对性。 创新
企业发展的推动器。是动力的源泉,是生存意识、危机意识、发展意识的集中体现,倡导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跟上时代潮流,不断做大搞强。
学习
把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对企业的每个员工来说,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学习是终身行为。
融合
以长庆企业文化为基础,充分吸收其他企业优秀文化的精髓,形成个性突出、鲜明的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
速度
长庆油田公司的速度文化,就是要加快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营造出充分发挥知识和智能效率的企业文化氛围。
虚拟
长庆油田公司的虚拟文化要求树立大市场观、树立大资源观、突出核心竞争力。有所为,有所不为。人力资源最大程度利用和节约,扩充企业实力,扩张企业规模。
环境
长庆油田公司环境文化是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 长庆油田的发展简史
从建国初期的1950年代开始勘探,到1970年由兰州军区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70、81号文件,正式组建兰州军区长庆油田会战指挥部;指挥部机关起初设于甘肃省庆阳地区(今庆阳市)宁县长庆桥村(今长庆桥镇);1971年3月1日迁至甘肃省庆阳地区庆阳县(今庆阳市庆城县)北关。1983年经石油工业部(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批准,更名为长庆石油勘探局。
公司于1998年8月勘探局机关及其附属科研单位整体搬迁至陕西省西安市北郊-未央区张家堡街道办事处东部,未央路与凤城四路十字以东,取名为兴隆园小区。1999年7月,企业重组改制,主要分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长庆油田的业务主体)、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石化分公司(原长庆油田咸阳助剂厂)(上市部分)、长庆石油勘探局(未上市部分,但人数占原长庆油田的多半)三家企业;其次为,原长庆油田测井业务部分整合为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原长庆油田物探业务部分整合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长庆研究院。 长庆油田公司于2000年1月1日起正式独立运行。2008年3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决定对“长庆石油勘探局”进行分化重组,将其钻井工程业务相关机构与四川石油管理局相应部分的业务进行了整合,组建为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其余大部分划归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对外仅保留“长庆石油勘探局”法人资格。也就是说,2008年3月以后,长庆油田其实又成为一个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 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跃上1000万吨用了33年;从2003年到2007年12月,只用了短短四年时间就实现了年产量从1000万吨到2000万吨的大跨越。而跃上3000万吨/年和4000万吨/年分别只用了2年,2012年,年产油气当量跨上4500万吨历史新高点,达到4504.99万吨,超越大庆油田4330万吨油气当量。
长庆油田公司所处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面积37万平方公里,横跨陕、甘、宁、内蒙古、晋五省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石油资源量为128.5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15万亿立方米,被称为“满盆气,半盆油”。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在鄂尔多斯盆地及外围盆地进行石油天然气及共生、伴生资源和非油气资源的勘查、勘探开发和生产、油气集输和储运、油气产品销售等。矿产资源登记面积25.78万平方公里,跨越5省区,登记地域范围7个盆地,占中油股份公司总登记面积的14%,位居中国石油第二位。
长庆油田的油气储量快速增长,每年给国家新增一个中型油田,中国陆上最大产气区和天然气管网枢纽中心,原油产量占全国的1/10,天然气产量占全国的1/4。
2009年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突破3000万吨,超过胜利油田成为国内第二大油气田,2011年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突破4000万吨,达到4059万吨,为实现年产油气当量5000万吨、建设“西部大庆”目标打牢了基础。
2015年3月27日,中石油长庆油田原油泄漏, 数百米山沟变油河。 长庆油田分公司拥有4个研究院/中心和10个研究所。
研究院/研究中心
1、勘探开发研究院(公司直属)
2、油气工艺研究院(公司直属)
3.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 公司直属)
4.超低渗透油藏研究中心(公司直属)
研究所
1、第一采油厂采油工艺研究所
2、第一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3、第二采油厂采油工艺研究所
4、第二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5、第三采油厂采油工艺研究所
6、第三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7、第四采油厂地质工艺研究所
8、第一采气厂采气工艺研究所
9、第一采气厂地质研究所
10、第二采气厂地质工艺研究所 长庆油田公司总结形成的理念体系是长庆油田公司发展的基本条件的主要组成部分。
企业精神
攻坚、啃硬、拼搏、进取
企业宗旨
完成业绩目标,提升公司价值,提高股东回报,谋求持续发展
企业管理理念
一切注重实际效果
企业价值
创造公司价值最大化、实现利润最大化、争取效益最佳化、谋求企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企业基本思路
以发展推动长庆各项事业的进步以市场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战略
结合长庆实际的生存战略、有效益的持续发展战略、合理的低成本战略、符合低渗透油气田特征的科技创新战略 着力创新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是不断发展的。长庆油田公司企业文化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继承、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借鉴、消化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成果,并把这两者在实践中结合起来,使公司企业文化的内容不断丰富。
重在建设的原则
长庆油田公司企业文化重在建设,要舍得投入,舍得下力气,舍得用真功夫。不能图虚荣,不能赶时髦,不能玩“花架子”,,不能只有口号,没有行动。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每年都要在认识与实践、深度与广度上有所提高、有所拓展、有所突破,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凸现个性的原则
企业文化应各具特色,不能复制、不能照搬。长庆油田公司企业文化模式必须充分体现长庆个性,既要抓住长庆油田的创业特点、产品特征和技术特色,来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提出相应的奋斗口号,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激励原则。
突出重点原则
长庆油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应分清重缓急,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要以油田公司当前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为突出口,逐步展开,不断深化。
系统整合原则
长庆油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公司领导与时俱进的显著特点,必须从系统的角度,整体上进行把握,在理论与实践的逐步探索中不断总结和提高,始终保持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性、一致性和针对性。 创新
企业发展的推动器。是动力的源泉,是生存意识、危机意识、发展意识的集中体现,倡导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跟上时代潮流,不断做大搞强。
学习
把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对企业的每个员工来说,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学习是终身行为。
融合
以长庆企业文化为基础,充分吸收其他企业优秀文化的精髓,形成个性突出、鲜明的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
速度
长庆油田公司的速度文化,就是要加快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营造出充分发挥知识和智能效率的企业文化氛围。
虚拟
长庆油田公司的虚拟文化要求树立大市场观、树立大资源观、突出核心竞争力。有所为,有所不为。人力资源最大程度利用和节约,扩充企业实力,扩张企业规模。
环境
长庆油田公司环境文化是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③ 年产油气当量六千万吨油气田在我国建成,油气在生活中主要有哪些应用
中新网12月28日电 12月27日上午10时,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生产指挥中心,数字化显示屏上油气生产曲线跨上6000万吨高点,(达到6000.08万吨,其中生产原油2451.8万吨、生产天然气445.31亿立方米)至此,中国石油工业新的里程碑诞生,标志着我国建成了年产油气当量6000万吨级特大型油气田。
在近两轮国际超低油价倒逼下,长庆油田不断挑战“非常规”油气开发极限,依靠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公司技术垄断,掌握了水平井优快钻井、体积压裂关键核心技术,攻克了致密气、页岩油开发世界难题,让“三低”油气藏爆发出巨大能量。先后建成国家级百万吨页岩油示范区、30亿立方米致密气高效开发示范区。加快了挺进6000万吨的速度,引领我国油气开发进入“非常规”时代。
面对“三低”油气田“多井低产”现实,长庆油田探索形成了五大类低渗透油气田低成本开发模式,确保企业发展始终沿着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可持续的方式转变。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将集成创新的900多项实用技术,嵌入油气田建设、生产、管理关键环节,驱动油气开发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拉动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向新型工业化转型,缓解了油气开发成本压力,有效对冲了历次国际油价暴跌带来的经营风险。
长庆油田已累计给国家贡献油气产量超过7.6亿吨。一个6000万吨级特大型油气田的长期稳产上产,让中国在国际能源合作中有了更多话语权。基于资源优势的积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低成本模式的创新,长庆油田规划在“十四五”期间,把油气年产量提升到6800万吨。
长庆油田生产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既是我国油气重要接替区,也是中亚油、气进入东南沿海必经之地。作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长庆油田担负着50多个大中城市供气。超过445亿立方米的年产天然气量,给京津冀地区和陕甘宁蒙区域,形成了安全稳定的气源地。自1997年正式向外供气以来,已累计生产天然气4683亿立方米,相当于替代了5.62亿吨标煤,减少碳排放物15.29亿吨,发挥着良好的生态效益。
④ 为什么长庆油田努力建设“西部大庆”
2008年,面对新的形势,长庆油田规划了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建设西部大庆的目标,一场静悄悄的会战正在这里紧锣密鼓地展开,长庆油田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2009年油气当量跨越3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二大油气田和我国陆上天然气管网的中心枢纽。到2010年底,长庆油田油气当量达到3500万吨,2011年油气当量突破4000万吨。目前,长庆油田生产建设等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资源、技术、业务、人员等结构布局基本完成,正在向建设“西部大庆”目标阔步前进。按照发展规划,预计在2013年前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届时,长庆油区将建成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工程技术服务基地、装备制造基地和全国天然气枢纽中心,成为“贡献突出、技术领先、管理现代、绿色和谐、持续发展”的“西部大庆”。
⑤ 中国十大油气田
1.长庆油田(隶属中国石油)
——2014年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达到5544.8万吨,比2013年的5195万吨油气当量超出300多万吨,巩固了作为中国第一大油气田的地位,成为目前中国唯一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大油气田。
2013年长庆油田突破5000万吨油气当量,中国石油宣布如期建成“西部大庆”。建成“西部大庆”之后,长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备受关注。长庆油田已连续12年新增油气储量和产量领跑全国,仅2013年长庆油田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天然气探明加基本探明地质储量就分别达到3亿多吨和6000亿立方米,可持续发展底气十足。
2.大庆油田(隶属中国石油)
——作为曾经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产量占了全国原油总产量的近1/4,目前以油气当量计算虽屈居第二,但是原油产量依然是我国第一。自2003年以来,大庆油田在年产5000万吨稳产27年以后,将原油产量调减到5000万吨以下,并在此后每年都进行一定幅度的下调。经过近55年的开发生产,大庆油田已经进入开发后期高含水阶段,产量递减是客观规律。2014年底,中国石油对外公布了大庆油田减产计划,2015年减产150万吨,到2020年将调减至3200万吨,年均减幅逾130万吨。延长大庆油田寿命,打造百年油田,争取可持续发展,这是大庆油田的未来选择。实际上,今天的大庆油田已经不需要用产量来验证它的地位了,作为石油工业的摇篮,它已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
3.胜利油田(隶属中国石化)
——1961年发现并投产的胜利油田,位于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是中国石化第一大油田。胜利油田通过“加快海上、加大低渗、优化稠油、提升三采、深化水驱”等5项措施,产能建设质量和生产效益逐步提高。通过加大示范工程辐射作用和规模化应用效果,新增产能155万吨,调整单元提高采收率保持在6%以上。海上和西部两个百万吨级战略接替阵地初步形成,全年新建新增产能301.5万吨,百万吨产能投资比预算降低13%。
4.塔里木油田(隶属中国石油)
——塔里木油田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1989年建成投产,原油产量逐年增长,2008年达到历史新高,为654.05万吨。2009年,是塔里木会战20周年。从西气东输起点轮南油田,到年产量突破200万吨的哈德油田,再到西气东输的主力克拉2气田,塔里木这艘“能源航母” 受到了各界的关注。虽然原油生产不是塔里木油田的强项,但是塔里木的天然气生产已经让北京、上海等80多个大中城市的3亿多人成为了受益者,也带动了新时期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
5.渤海油田(隶属中国海油)
——近年来,渤海海域多个油气田的发现奠定了渤海油田的地位,其产量约占中国海油国内油气总产量的60%。随着近年来产量的迅速增长,渤海油田作为国内最大海上石油基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2009年中国建设的20多个重大产能项目中,除西部地区项目外, 其他项目就主要集中在渤海和南海海域。可以说,随着海洋石油开发利用日益成熟,渤海油田“好戏还在后头”。
6.新疆油田(隶属中国石油)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中国西部第一大油田,自2002年,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原油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连续29年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从1955年到2013年,新疆油田公司已累计生产原油突破3亿吨。
新疆油田的稳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勘探”指导思想。由于新疆油田所处的“准噶尔盆地油气探明率仅为23%和4%,勘探程度在全国各油田最低,资源潜力巨大”的客观条件,新疆油田一直以来都在强化和推进风险勘探、甩开预探和滚动勘探,锲而不舍地寻找油气大发现。
7.延长油田
——独立于三大石油公司之外的延长石油集团,2005年重组改制之后,潜力得到了充分释放。延长石油是中国千万吨级大油田之一。2007年旗下延长油田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2014年原油产量达到1277万吨。现已形成天然气产能20亿立方米、LNG 5亿立方米。
稳产的基础来自于勘探工作的稳步进行。全年以来,延长油田省内石油勘探纵横结合,在吴起、定边、靖边、富县、安塞、志丹等区域拓展资源面积,深层勘探取得新突破;省外勘探在内蒙发现了油气显示并试出低产油流;马达加斯加SKL-2井见到了油气显示,泰国呵叻盆地天然气区块成功中标,吉尔吉斯斯坦项目加快推进。
8.西南油气田(隶属中国石油)
——西南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和西昌盆地,是我国天然气开发较早的气田之一,早在1950年就开始生产天然气,现已成为我国天然气的主力产区之一。西南油气田建成了我国首个年产量超百亿立方米的大气区,顺利实现“川气出川”,建成了全国首个以生产天然气为主的千万吨级大油气田。2000年后,特别是2004年后,天然气产量急剧增长,从2004年的97.77亿立方米,增长到2013年的137.3亿立方米。
9.辽河油田(
⑥ 十八大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创新取得哪些成果
1、我国TD-LTE产业链日趋成熟,2015年末4G用户数超过3.8亿;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速铁路技术世界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达1.9万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并进军海外市场;
2、ARJ支线飞机成功实现商业销售和交付运营;油气开发专项再造一个西部大庆;半导体照明技术加快应用推广,2015年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达4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
3、第四期“超级稻”创造百亩连片平均亩产1026.7公斤的新纪录;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以及阿帕替尼、西达本胺等抗肿瘤新药成功上市。
(6)西部大庆建设主要成果是指扩展阅读:
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北京、上海积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初见成效,区域创新改革试验全面启动。
2015年江苏、广东、山东和北京等地区研发经费超过1000亿元,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陕西等地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13-2014年,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创新活动企业占比分别为44%、39.8%、37.9%和26.3%,天津、江苏、浙江、广东、陕西等地区位居前列。你追我赶、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⑦ 赞美钻井的诗赋
敬献给长庆钻井总公司成立十周年
(配乐诗朗诵)
第一章 巨轮出航
第二章 乘风破浪
第三章 龙头高昂
第四章 辉煌之光
第一章 巨轮出航
洪波涌起
在企业重组改制的浪潮中应运而生
春风浩荡
在长庆油田崛起的大潮中跃然挺立
2001,你在新世纪的黄钟大吕声中拔锚启航
长庆钻井工程总公司——
一个响亮的名字
一个钻井行业的巨轮旗舰屹立于三秦大地
4个项目部,63支钻井队,19家专业公司
15000人齐心汇聚
把二次创业的大旗高高擎起
栉风沐雨鄂尔多斯大漠戈壁
风餐雨露陕甘宁蒙沟壑山脊
创业者壮志凌云势夺天宇
钻井人众志成城恢宏壮丽
磨合管理制度 融合文化差异
坚实沉稳的脚步紧随时代节拍
单机单队首破年进尺5万米
西17井揭开西峰油田第二个青春期
红旗猎猎,钻机隆隆
长庆钻井,巨轮出航
演绎着钻井人凯歌高奏的时代交响
第二章 乘风破浪
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永放光芒
奠基者的伟岸雄姿是长庆钻井人的学习榜样
创业者的豪情染透陕甘宁蒙峻岭山岗
英雄的万名员工掀起奋发进取的重重声浪
把一幅幅献身石油的美丽画卷镌刻在巍巍钻塔上
立足长庆之基 外拓发展之路
一批批钻井人舍小家别妻儿抢占市场
青海、新疆、川渝,开拓西部市场新篇章
中亚、东南亚、非洲、南美摆开国外战场
学习“磨溪经验”,思想大解放
保障“西气东输”,钻井美名扬
“8开8完”,标志长庆气田进入高效开发快车道
杏平1七分支水平井迎来低渗透开发新希望
“四合一”钻具组合姬塬油田大上产
2007“长庆速度”跨跃400万创造新辉煌
钻井人开掘出地层深处的无穷宝藏
为长庆油田实现3000万吨披上万道霞光
巨轮出航 乘风破浪
高耸的钻塔凝聚脱胎换骨的万千气象
一项项高新纪录架起一道道彩色桥梁
为“和谐共建”的康庄大道洒满阳光
奋进的歌声铿锵嘹亮
奋进的激情化作长庆钻井腾飞的诗章
第三章 龙头高昂
2008,川庆钻探新开篇章
时代旋律展开长庆钻井改革改制新气象
王牌军 主力军 野战军庄严承诺伟大担当
献身钻井雄浑坚强谱写钻头的希望
魂系油气矢志不渝描绘事业的辉煌
傲立天地的刹把
写下责任与使命史诗般的雄壮
单机单队跨越10万米
队年进尺平均突破5万米
水平井钻井4开4完
气田钻井实现无数先驱者心中梦想
磅礴大气迎来苏里格无限春光
一闪闪亮光激越、磅礴、沉雄、嘹亮
带着时间婉转烙刻的神秘和历史深处的沧桑
以PDC钻头改造为核心的10大系列40项特色技术
饱含着无数技术工作者的心灵之光
192次创造和刷新的钻井历史纪录
蕴藏着无数一线操作者的肝胆志向
长庆钻井发展引擎势不可挡
广大员工的创业激情如熊熊燃烧永不停歇的地火
在霜凋百草飞沙穿甲中挺起企业发展的脊梁
在骄阳袭肤寒气透骨里大写劳动者的荣光
创造的这一个个神话般的奇迹
让心血与汗水一起流淌
把党员模范岗、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的闪亮品牌
高悬在巍巍耸立的钻塔之上
第四章 辉煌之光
激情看跨越 豪情绘新章
十番春夏秋冬 十载风雨兼程
十年科学发展成果显赫
十年生机勃勃一片艳阳
十年打井16300口 进尺达到3480万米
每一口井都结晶着艰难与喜悦
流淌着青春的年华 勤劳的汗水
渗透着骨子里的刚毅与顽强
每一米进尺就是每一米阳光
诠释着未来 诠释着希望
延伸着理想 延伸着航向
从300万米、400万米到500万米
从防治“非典”、金融危机到抗震救灾
从沙尘暴、暴风雪、洪涝灾害到生产自救
从黄土层到白垩系
从刀耕火种的远古到亘古不变的沧桑
钻头坚韧顽强
百折不熬构筑理想的天堂
滚烫的宝石花
伟岸挺立
俯览千年岩芯晶莹亮彩的闪光
辉煌之光
穿透四季的风雨 浩渺的时空
在疾风闪电中潇洒飞荡
曾经的辛劳如傲雪的梅花轻放
灯火阑珊处
林立钻塔亮丽成一道跃然的春光
一幅幅亲切熟悉的画面
一段段艰难创业的岁月
一次次风雨坎坷的磨难
一幕幕令人怦动的场景……
十年,时光如水
十年,弹指一挥
这十年,是长庆钻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
这十年,是长庆钻井屡创佳绩、屡获殊荣的十年
一串串闪亮的脚印
执着、坚实、深沉、稳重
一串串闪光的数字
为中国石油又添新彩,永载史册
一串串闪光的名字
刘永横 张兆安
李润年 冀海霞
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
把奉献的业绩书写在长庆钻井的史册上
历史铭记
巍巍屹立的钻塔将永远记下荡气回肠的创业壮举
历史铭记
滚滚石油将世代演奏跌宕起伏的英雄乐章
历史铭记
长庆钻井将挑起建设西部大庆 建设和谐富饶大油田的大梁
看明天
同心同德站在“十二五”发展的历史起点
看明天
万众一心共同点燃长庆油田 川庆钻探新世纪辉煌之光
看明天
万名员工挺起自豪与骄傲的胸膛
看明天
张开双臂拥抱更加灿烂更加绚丽的太阳
⑧ 求一篇在长庆油田的感悟·要详细些
拨开笼罩储量的迷雾
《找油的哲学》是世界石油史上一篇著名的论文。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华莱士•普拉特在这篇论文中指出:“归根到底,首先找到石油的地方在人的脑海里。华莱士认为,要不断在新的领域里找到石油,首先要解放思想。
超低渗透油藏开发也好,常规油藏开发也好,首先要有储量。2008年3月,长庆油田启动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短时间内,油田公司内部数千人参与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加上市场化运作的钻井、试油和地面工程队伍,围歼超低渗透油藏的人数达到3万人以上。此时,长庆油田探明的超低渗透油藏储量只有区区2000万吨。即使按照常规油藏产建规模与探明储量的比例关系,这2000万吨探明储量也只够建20万吨到30万吨的产能。此时,如果说2000万吨的探明储量是一只鸡,长庆油田举起的显然是一把宰牛刀——不明就里的人肯定会这样认为。
但正如华莱士所说,储量巨大的超低渗透油藏已经在长庆油田决策者的脑海里找到了。现在的鄂尔多斯盆地是由鄂尔多斯古陆形成的。36亿年以来,鄂尔多斯古陆没有发生断裂、造山和地震等重大地质变迁。也就是说,黄土和沙漠掩埋的仍然是一整块岩石。这块面积37万平方公里的岩石呈西倾单斜,就像一块斜插在地下的大石板。36亿年来,基岩与一层层的沉积岩叠加起来,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特有的河流相三角洲沉积体系。长庆油田早期开发的侏罗系油藏属于构造型油藏,就像埋在沙滩里的土豆。而特低渗、超低渗的三叠系油藏属于岩性地层油藏,就像埋在地下的沙滩。在沙滩里找土豆,难!而在河道里找沙滩就容易多了。因此,当有人说长庆油田杀鸡用上牛刀时,长庆油田的勘探专家却自信地说:超低渗透油藏预计可探明储量达到17亿吨。
同时,提交探明储量是需要大量投资的。而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超低渗透油藏没有开发价值,那投资研究它干什么?所以,在勘探和评价中,一旦遇到这类油藏就不再进行深入研究。其结果是,明知道超低渗透油藏储量大、分布广且多层系叠合,但具体有多少储量,谁也说不清。
勇于攻坚啃硬的长庆人始终没有放弃开发超低渗透油藏的梦想。2005年,这个油田启动一项重大科研项目,称为“0.3毫达西油藏开发技术攻关”,简称“0.3mD”,在特低渗油藏成功开发的经验基础上,取得一些积极成果,一步步向超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的梦想逼近,但高投入与低产出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超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开发,不是也不可能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正如苏里格气田的开发一样。2000年8月26日,苏6井获得无阻流量120万立方米的高产气流,宣告了苏里格气田的诞生。此后数年,对“低渗、低压、低丰度”的苏里格气田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发评价和技术试验,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高投入与低产出的矛盾依然尖锐,气田开发陷入停顿。
2005年,根据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指示,长庆油田采用5+1合作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终于使沉寂数年的苏里格气田重新焕发活力,实现规模有效开发。2010年,苏里格气田产量突破100亿立方米。
超低渗油藏的开发,在长庆“建成西部大庆,实现5000万吨”中与苏里格的开发具有同样重要意义,也面对着同样是高投入与低产出的矛盾。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与苏里格气田的开发一样,需要解放思想。
“怎么认识超低渗透油藏?既要看到它储层更致密、丰度更低、压力更低、单井产量更低等不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它资源规模大、多层系叠合、稳产能力强、适合水驱开发、原油质量好等优势。看到不利的一面是实事求是,看到有利的一面则需要解放思想。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过程,更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的过程。”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部主任沈复孝对记者说。
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第三项目部是2008年8月由原长庆石油勘探局第三采油技术服务处整体转型而组成的采油单位。转型前,超低渗透油藏第三项目部没有自己的区块,更没有1吨的探明储量。2008年8月28日,662平方千米的堡子湾南从采油五厂移交到这个项目部手里。“原来开发了30多年的侏罗系油藏已经枯竭。超低渗透油藏这一块,几个出油点的日产油加起来一辆罐车就拉走。当时,站在刘峁塬上,一眼望去,说不惆怅是假的。”超低渗透油藏第三项目部副总工程师杨学峰说,“但只要有出油点就有希望。2009年以来,我们项目部从这几个出油点出发,评价和产建同步进行。目前,长X、长Y、长Z三套储层实现复合连片,1亿多吨的储量规模已在掌控之中。今年10月份,这个区块原油日产量达到1200吨。”
超低渗透油藏第三项目部是如此,超低渗透油藏第一、第二、第四项目部以及各采油厂的超低渗项目组也是如此。他们接手超低渗区块时,大多连1吨的探明储量都没有。但两年多后的今天,这些单位的三级储量达到10亿吨,年产量达到430万吨。
被数字拉直的
2008年6月之前,环江油田罗228井区没有任何发现。2009年年初,罗73井开钻,发现18米厚的长Z油藏,但渗透率只有0.3毫达西,孔隙度也只有0.9%。这样的油藏能实现有效开发吗?
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启动之后,四个超低渗透油藏项目部和各采油厂超低渗透油藏项目组面对的都是正常产建难以涉足的区块,多年来无人问津。他们接手这些区块时,心中萦绕的也是同样的问题:这样的油藏能实现有效开发吗?
“信心来自于实践,来自于技术创新。” 采油七厂超低渗项目组负责人吴晓明说,“罗73井通过有效储层改造,试油中获得日产14吨纯油,一举突破罗228井区。随后勘探开发一体化组织,评价井、骨架井一起上,半年后,30万吨的产建区块得到落实。2010年以来,该区块单井试油日产量又大面积提高到18吨,单井日产量稳定在2.7吨。原来萦绕在心头的问号,变成了信心和勇气。”
技术创新体现在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每一个区块、每一个环节上,技术创新的后台,是开发理念的创新。关于注水,除了“温和”外,还有“超前”。超低渗透油藏低压、低丰度,无自然产能,不压裂、不注水,油井投产后产能快速下降,所以超前注水是提高单井产量的有效手段,但一切事物都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通过超前注水,在堡子湾南地区一批开发井竟然达到自喷的效果。这本来是件好事,油田主要领导却敏锐觉察到潜在的问题:一方面单井产量确实提高了,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注水强度太大了,有可能造成水串、水淹,最终影响稳产和提高采收率,于是提出“对于超低渗透油藏,不以单井产量论英雄”。结果,超前注水技术政策得到进一步优化,为实现稳产、提高采收率创造了条件。
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已经形成5大技术系列15项特色技术,每一项都是创新的结果,每一项又都是创新的起点。压裂是超低渗透油藏储层改造技术的关键,长庆油田面对低渗透就是吃压裂饭长大的。但对不同区块、不同井、不同储层的压裂,又是一个再创新的过程。负责华庆油田开发的超低渗透油藏第二项目部,最初单井只有1.5吨,通过实施全陶粒多段压裂,特别是通过水力喷射压裂,单井产量提高了20%至25%。
以前认为,超低渗透油藏不适合水平井开发,真的吗?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冉新权提出“此低渗透非彼低渗透”的思想,说明对低渗透油气藏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要敢于探索、挑战,更要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低渗透、攻克低渗透。在这种背景下,超低渗透油藏的水平井开发试验再次启动。2010年,在华庆油田实施15口水平井,钻井、压裂都较以前有大幅度改进。10月,记者采访时,已经投产满3个月的5口井,产量全部稳定在8吨左右,是同一地区直井的近4倍。
“当然,仅凭这5口井,还不能说明超低渗透油藏的水平井开发技术已经取得成功,但却使我们看到了曙光。技术创新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每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让我们更加有信心、有决心把华庆油田建设成为百万吨大油田。”超低渗透油藏第二项目部党委书记裴润有对记者说。
持续的技术创新,不仅带来单井产量的上升,也带来开发成本的降低。把三相分离器、加热炉、增压泵橇装起来,代替原来单体摆放的三种设备,减少了土地占用。单井开采,伴生气没有回收价值,都放空烧掉。但由9到15口生产井组成的大井组丛式井,伴生气量大而且稳定,用于发电,所产电力带动抽油机,节约了开发成本,也减少了资源浪费。原来抽油机功率是15千瓦至20千瓦,一步步改进,现在已经降到了7.5千瓦。数字化是长庆超低渗透油气藏开发最大的技术创新。通过数字化,单井综合用工由2.61人减少到了0.86人。百万吨产量用人由1600人减少到1000人。
数字是枯燥的,数字后面反映的却是生动而火热的技术创新。在超低渗透油藏开发中,长庆人面对的是低渗透,但他们的思想却是高渗透的,从开发理念到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创新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