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

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

发布时间:2022-01-20 04:35:01

❶ 如何建立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是推动决策落实、明确目标责任、整合发展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机制。科学、客观、明确、完善的指标体系是考核评价机制发挥最大效率的基础。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作为贯彻落实《决定》的重要工作,组织人员开展专题研究,在充分调研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查找现行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为导向,突出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治、资源环境四个方面的内容,制定出适合发展特点的科学考核指标体系,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考核评价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完善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能充分反映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性考核评价体系是“指挥棒”,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

❷ 如何提高战斗力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 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党的十七届四 中全会又指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 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已成为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营造风清气正用人环境的重要目标,成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经济 社会科学发展的有力杠杆。干部考核工作,作为干部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 作,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 用,干部考评结果是客观公正评价干部的重要途径,是党委选准用好干部 的重要依据,我们必须把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作为一项重要 任务抓紧抓好,切实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用考核引领和激励广大干部 举科学发展之旗、走科学发展之路、决科学发展之策、求科学发展之效。 近年来,荔湾区坚持先行先试,不断探索适合区情实际、具有荔湾特色的 干部考核新路子,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思考如下。 一、荔湾区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体会 我区从2000 年起开始探索处级干部考核工作新办法,经过多方考察学 习、广泛征求意见、反复斟酌修改,结合荔湾区情实际,制定了《关于对区 二级班子领导干部试行量化考核工作的意见》,并从2002 年开始,在全市率 先试行了处级干部量化考核工作。之后,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 提升,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导向鲜明、便于操作的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开 发了处级干部量化考核软件系统,增强了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得到国家、 省市组织人事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中央、省、市等报刊杂志对此进行了报 道。2008 年,在此基础上,为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 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精神,我们又在全市率先推行了体 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出台《区属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 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年度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从完善考核内容、 改进考核方式、扩大考核民主、强化结果运用等方面不断提高干部考核工作 水平,有力推动了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我区科学发展提供 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具体做法如下: (一)完善考核内容,强化考核的激励性和约束性 ——加强数据分析,突出实绩考核。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推进经济 社会发展的情况进行定量考核,考核指标项目达65 项,包括部门考核指标 43 项,街道考核指标22 项。考核以纵向比较为主,横向比较为辅,形成客 观的定量考核评价意见,注重数据而不依赖数据。实绩考核由各负责单位进 行考核,区发改局、统计局提供数据。 ——强化民意调查,注重效能考评。效能考评由量化考核、检查评估和 公众评议三部分组成。其中,量化考评和检查评估由区委办、区政府办、区 监察局等对考评对象单位进行量化考核测评打分和组织检查评估;公众评议 包括自评、互评、“两代表一委员”评议以及服务窗口单位的群众满意度点 击评议。 ——细化操作细则,进行全面考核。突出对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实践中 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成效的考核,激发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解放 思想、开拓进取。强化对违反科学发展观行为的刚性约束,突出对人口资源、 社会保障、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党风廉 政、干部任用、群众满意度等约束性指标考核,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 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各方面的发展。 (二)改进考核方式,增强考核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增强考核科学性和准确性。领导班子民主测评指标体系坚持分类与 分级考核相结合,将全区所有考核单位分成七大系列。处级干部民主测评按 七大系列分“德、能、勤、绩、廉”五个大指标以及正职、副职和非领导职 务进行分类考核,更加关注对工作思路、工作基础、精力投入、作风转变、 效能提升、制度完善等过程性情况和发展趋势的考核分析。同时利用已经建 立的处级干部量化考核信息系统数据库,对历年考核结果记录进行分析比较, 通过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增强干部评价的科学性。 ——在干事创业中跟踪考察干部。紧紧围绕区内重点项目建设,如河涌 整治、迎亚运人居环境整治、旧城改造、五区一街建设、创文工作等,成立 区重点办及重点项目督查组,制定《区重点项目建设考核奖惩办法》和《区 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落实情况督查办法》,倒排工期,列出责任人、协办单位, 做到责任部门、责任人、时间进度、任务节点“四个明确”。考核采取自我 评估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每月、每季、每半年、年度进行检查考核,考 核结果报区委组织部,统一纳入区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实现在 干事创业中跟踪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态度、负责精神、处理能力、 自我要求等现实表现。 (三)扩大考核民主,提升考核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完善民主测评。在民主测评参与面上,采取了“纵向延伸、横向拓 展”,从分管区领导评价分管单位的正处干部,区属班子正职评价副职,干 部职工评价领导干部,向“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群众代表评价领导 班子延伸;从单位内部测评向单位之间的相互考核机关效能拓展。使干部考 核工作既考虑了领导的认同度,又考虑了群众的满意度,既考虑了本单位的 评价,又考虑了相关部门和服务对象的评价,体现了对上与对下负责的统一、 对内与对外负责的统一。 ——建立监督队伍。由熟悉领导干部情况的干部群众和党代表组成群众 监督员队伍,负责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由专家和熟悉干部工作的老同志组成 专家监督员队伍,就一些倾向问题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人事部门定 期听取监督员的意见,形成民意调查档案,作为干部情况信息库的一项重要 内容。 ——扩大评价范围。突出公众评议主体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包括服务对 象、“两代表一委员”、群众和同级部门;在政务服务中心以及服务窗口随 机抽取服务对象参加评议;强化有业务联系的职能部门和同一系列中的其他 部门等层面的互评;建立街道与部门的联系制度和街道对部门的测评制度。 (四)强化结果运用,树立考核的权威性和导向性 ——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调整和干部任用重要依据。领导干部连续 3 年被评为优秀等次的,记三等功一次,符合条件的按有关规定和程序确定 为后备干部,选拔使用干部时优先考虑;班子被评为较差等次的,班子成员 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或平职交流到重要岗位任职;领导干部被评为基本称职 等次的,将实行诫勉谈话,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或平职交流到重要岗位任职; 被评为不称职或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将根据实际情况,组织 上对其工作进行调整或降职安排。 ——着力形成良好用人导向。及时公示考核结果,使实绩突出的干部有 荣誉感,实绩一般的有紧迫感,实绩较差的有危机感;强化考核教育功能, 通过集体谈话、个别谈心等形式指出考核对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其寻 找原因,促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及时改正;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培养的重 要依据,应用考核结果认真分析考核对象的素质、能力等各方面的优缺点, 有针对性地对干部进行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 ——积极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以考评结果为主要依据的干 部任免制度,使干部实绩与职务任免紧密挂钩,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 用人机制。如直接提名制,即对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干部可以直接提名;班 子调整制,对每次考核排名靠后且不称职票比例较高的班子进行调整。 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认为要做好干部考核工作,要突出以下几个 方面: ——必须将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全过程,着力增强科 学发展的意识。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既要考核经济发展状况,又要 考核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状况。 既要考核当前,又要考核长远,重点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的 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重点看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程度; 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重点看是否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 平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既要考核显绩,又要考核潜绩,重点看发展 的后劲;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重点看通过努力发生的变化。 ——必须将德才兼备的标准贯穿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全过程,着力树立以 德为先的导向。德才兼备,德为先决,才为支撑,两者缺一不可。在干部考 核工作中,要合理分布德与才的分值比例,既要突出党性修养,又要注重实 绩分析,不能偏废。既要把好政治关、又要把好才能关,真正把那些品德好、 同时又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的干部选拔上来,让想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 者有舞台、不干事者没市场,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全过程,着力形成民 主参与的氛围。一方面,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落实群众的“四权”,让 群众广泛参与到考核评价中来。不断扩大参与民主测评会的范围,积极创造 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干部职工参与到民主测评中去;适当扩大个别谈话的范围, 把考核对象以往工作过的单位或部门纳入谈话的范围,全面了解考核对象一 贯的表现,增强考核工作的连续性。另一方面,要把严格管理干部与关心爱 护干部结合起来。通过考评结果,对综合测评优秀者要进行褒奖,勉励其戒 骄戒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综合测评较差者,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帮助查找主客观原因,鼓励其振作精神、着眼长远,以压力为动力、变落后 为先进,而不能一棒子打死。 ——必须将改革创新的理念贯穿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全过程,着力提高开 拓创新的能力。一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考核理念、考核方式, 力求使考核标准更加科学合理、考核内容更加丰富详实、考核手段更加灵活 简便、考核结果更加准确客观,大力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 权威性。另一方面,要通过科学的考核办法,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创新理念、 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能够把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的精神与本 区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开拓新局面、创造新业绩。 二、荔湾区干部考核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及对策建议 应该说,我区多年来对领导干部考核工作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 实效,初步建立起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评价体系。但由于这本身是一 项探索性、开创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而且由于 干部考核工作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因此,我 们在实践中,注重超前思考、注重总结经验、注重发现问题、注重补充完 善,力求使该项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具体可操作,努力建立起一套开 放性、包容性很强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具体说来,当前的考核工作存在 以下几点不足。 ——考核内容的设置还不够科学,激励性和约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偏重考核经济建设情况,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 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情况重视不足;分类相对简单,共性内容较 多,不能突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领导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的特殊性; 偏重考核发展速度,对发展方式、发展质量的重视不够;偏重考核GDP 等显著政绩,对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重视不够,挫伤了一部分干部的积极 性。 ——考核方式的采用还不够灵活,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偏重年度考核,缺乏平时考核,存在以考核代管理的现象;偏重任前考察, 缺乏平时的跟踪考察,存在一次考察定前途的现象;偏重纸上或网上考察, 缺乏实地调查,存在考察失真现象;偏重现任职单位的考察,缺乏对曾任 职单位的延伸考察,存在考察不全面的现象。 ——考核的参与面还不够广泛,透明度和监督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考 核评价的范围过于狭隘,基本上局限于单位内部和分管领导,缺乏群众尤 其是服务对象的参与,不利于改善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的现象;缺乏部门 之间的互评,无法全面反映领导干部的真实政绩;考核内容、考核程序、 考核方法、考核结果等不够公开透明,影响了考核的质量与成效以及公信 力。 ——考核结果的运用力度还不够强,制度化和权威性有待进一步提 高。考核结果还没有与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教育、 管理监督、激励约束有效衔接起来,还没有使干部真正认识到考核工作的 重要性,有的干部认为考核就是走过场、搞形式,不认真对待,敷衍了事, 降低了干部考核工作严肃性和权威性。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 加强干部考核工作,不断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 价机制。 ——要进一步提高对干部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干部考核是干部工 作的风向标,是选人用人的指挥棒。干部考核考什么,就意味着干部要干 什么。干部考核工作是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只有 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内容评价干部,才能做到“让 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干部 考核工作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平台。只有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 才能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 过的干部选拔上来,才能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考核 工作是加强干部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它使干部培训教育更有针对 性,使干部选拔任用更有公信力,使干部激励奖惩更有说服力。 ——要进一步加强对干部考核工作的领导。区委要把建立促进科学发 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摆上重要位置,每年都要对考核工作作出动员和部 署。要认真分析考核结果,把其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改变不重 视考核结果的现象。要整合考核资源,防止重复考核、多头考核,改变政 出多门、基层不堪重负、干部牢骚满腹的现象。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起 组织部牵头抓总、区发改局、区经贸局、区财政局、区统计局等部门共同 参与、分工负责的考核机制。 ——要完善考核内容,提高考核的科学性。一要更加突出“德”的考核。 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体现到干部 考核工作中,就是要突出“德”的权重,量化“德”的标准,完善考察“德” 的办法。要从履行岗位职责中考察干部的工作动机、工作态度、工作作风、 工作成效以及工作中表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等;要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考 察干部的胆识、意志品质和对群众的感情;要从关键时刻表现中考察干部的 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原则立场是否分明、大局意识是否强烈;要从对待个人 名利的态度中考察干部对待个人升迁的态度以及在利益诱惑面前,能不能保 持清醒头脑、不为所动;在荣誉面前,能否正确对待、真诚谦让、见贤思齐。 二要结合实际,围绕促进科学发展, 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既注重考核经济 建设情况,更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 的实际成效。三是要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领导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 坚持共性内容与个性内容相结合,在重视结果性指标考核的同时,更加关注 对工作思路、工作基础、精力投入、作风转变、效能提升、制度完善等过程 性情况和发展趋势的考核分析。四是要加强考核内容的激励性和约束性。强 化对违反科学发展观行为的刚性约束,突出对人口资源、社会保障、节能减 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党风廉政、干部任用、群 众满意度等约束性指标考核。 ——要改善考核方式,提高考核的完整性。一是在推进重点工作中考 核考察干部。加强对正在推进的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河涌综合整治和 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创文等重点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实施考核。考核结果 统一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在工作一线、在干事创业中跟踪 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态度、负责精神、处理能力、自我要求等 现实表现,及时对干部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通报、反馈,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引导干部把注意力集中投向干事创业。二是继续通过干部考察、 个别谈话、专项调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年度工作会议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夯实平时考核 基础,健全完善日常考核体系,实行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同时, 要积极探索网上考察干部的新方法,注重发挥现代科技手段在干部考核工 作的重要作用,着力提高干部考核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要在总结开发干部 量化考核系统软件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推进网上推荐干部、评价干部的新 途径,进一步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效能效率。 ——扩大群众参与,增强考评的民主性。一是要扩大评价范围。要突 出公众评议主体的多样性,评议主体应全面包括服务对象、“两代表一委 员”、群众和同级部门。要突出公众评议主体的广泛性,采取定向抽查与 随机抽查相结合、网上评价与实地走访相结合,力求使评价主体涵盖干部 工作的全部范围。要突出群众满意度的权重,真正引导领导干部从“只唯 上”转向对下负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二是在 对职能部门的考核中,要强化街道对部门工作的评价。建立街道与部门的 联系制度和街道对部门的测评制度。街道的工作比较全面,与各部门的工 作联系紧密,对各部门的工作评价最有说服力,有助于强化各部门服务基 层、服务群众的意识。三是强化部门互评。对领导班子的民主测评,要根 据系列的划分,参加测评人员应考虑有业务联系的职能部门和同一系列中 的其他部门等层面,在领导班子中强化部门互评。四是加强干部考核群众 监督员和干部考核专家监督员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提高监督员队伍综合 素质,使其真正成为监督的行家里手。 ——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力度,提高考核的权威性。坚持把考核结果作 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 重要依据,坚持从严治党、奖惩分明,对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 学发展,坚持原则、勇于负责,敢抓善管、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群众公 认的优秀干部,要表彰奖励、提拔重用;对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办事, 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不负责任、不讲原则、怕得罪人,以 及完成约束性指标方面发生问题的,要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督促整改; 对群众意见较大、不胜任现职岗位的,要及时进行组织调整,着力形成注 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 人导向。一是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培养锻炼的重要依据。要对领导干部考 核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查找考核对象的素质、能力等各方面的优缺点,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干部进行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 二是把核结果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强化考核的导向作用,让善于科 学发展的人得实惠,不会科学发展的人有压力,阻碍科学发展的人挪位子, 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给肯干能干善干的人好处,给不肯干不会 干乱干的人惩戒,真正做到对优秀者重用、对有潜力者培养、对落后者鞭 策。三是科学分析考核结果。具体到我们区的话,要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 处级干部量化考核信息系统数据库,对历年的考核结果记录,进行分析比 较。通过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增强干部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一年的考 核结果或许说明不了问题,但对多年考核结果记录进行分析比较,还是能 够反映干部的德才表现及工作业绩的。四是加强对结果的运用。对干部有 了一个基本评价,做到了“知人”,我们要把“知人”与“善任”有机结 合起来。要在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建立考核结果运用制度。如:直 接提名制,对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干部可以直接提名;班子调整制,对每 次考核排名靠后且不称职票比例较高的班子进行调整。五是要进一步推进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直接涉及 权力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必须统筹推进,把握好时机、重点、力度和节奏。 干部考评机制的改革,必须有其他制度改革相配套,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否则,可能前功尽弃。当前,要进一步推进干部考核制度,必须把考核结 果与职务升降任免紧密挂钩,推进干部提名、干部考察、干部任免等方面 的改革,真正形成一套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的制度体系,营造一个干部能 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环境。没有这样的配套措施,干部考核制度本身的合 理性就会受到怀疑,也无法凝聚起进一步改革的动力。但是,干部考评机 制的改革,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如果能取得切实的成效,得 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对于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也具有借鉴和示范意 义。因此,我们将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提升,力求以点带面,推 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

❸ 简述实施多元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评价目标和评价手段过于单一。
传统评价过于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过于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形式的过于单一,使得评价所应体现的客观和全面得不到保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的成功体验和乐趣很少,评价不能充分发挥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功能。
2.评价结果过于依赖量化的表现形式。
量化是传统评价的一个主要特征,以往大多以百分制来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成果,即便是现在的一些所谓的等级制,也大多是量化的一种变相形式,先记分再按分数分等级。量化固然有其独特的评价优势,分数也有其客观、可操作的一面,但传统的量化往往被处理成以挑毛病和“扣”分为特征的“排队”型考试。99分的学生享受到的可能不是99%的成功体验,而更多的是失去1分后的遗憾和失落;而且大家都明白,那一分并不能真正说明两者的差别所在。特别是,对学生来说,为了分数的学习必将成为熟悉题型与模仿题型的学习。如果只重视复制教师的思维,模仿教师的解题程序,那么就会埋没学生个人的想法与创意。这是与关注人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目标相背道而驰的。
3.评价过于强调选拔和甄别功能。
“排队”式的量化评价就必然要分先后,虽然有激励作用,但侧重的是甄别。分数成为排名的依据,持续不断地用分数和排队来评价学生学习的优劣,就容易使原本充满学习热情的学生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如果评价把学生心理搞得过于脆弱,造成学生原有的学习热情和愿望一点点丢失,那么这样的评价就非改不可。教育最终关注的是人的发展,评价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应该更多地发挥它的激励功能。
二、真正把过程纳入评价的视野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全面、客观、动态的评价。强化形成性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淡化总结性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评价);强调纵向评估(自己的今天与昨天、前天相比),淡化横向评估(自己与他人相比);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而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让学生在学习进程中认识自我,在自我发展中建立自信。
在过程性评价中,可试行评价时空的过程化,即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如在时间安排上可分别对学生进行学习前的诊断性评价(即学习新知前的前测)、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如课堂表现、参与程度、合作能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业情况等)和学习后的总结性评价。
从空间上看,可以把学生在学校中课堂表现的评价、活动课中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学生在家庭中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的评价以及在参与校外其它活动成果的评价(如学习小组开展的数学小课题研究成果)相结合。
对学生数学学习成果的评价要将定期的正规评价如小测验、表现性评价和即时的评价如作业、课堂表现等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平时的“诊断性评价”和“期末测评”相结合,可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评价。如:期末测试占50%,平时在课内表现、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占20%,日常的作业完成情况及阶段性检测成绩占15%,自选研究性题目(与数学学习相关的课外小课题研究)占15%。同时要把对学生的日常评价和重要的资料系统地保存下来,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轨迹,发挥过程评价的激励功能。
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时,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又要评价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又要评价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评价学生,通过多元评价,不断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1.评价目标多元化
《纲要》强调了培养目标的三大领域,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准又将其细化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在教学中,学业内容的学习和非学业内容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是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的。教师应建立多元评价的目标体系,关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和方法的整合。要依然重视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评价,同时更要加强对过程性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评价,不应将其视作其它目标的“副产品”。在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段目标作为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来评价,不搞一刀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从而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提供依据,保证学生均衡、可持续的发展。
2.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应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因为多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学生互评时要淡化等级和分数,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强调对“作品”的描述和体察,强调关注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强调自我反思。不要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给对方打分数或划分等级上,不要把评价变成互相”挑错”和“指责”。通过对家长参与评价,侧面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行为习惯等。最终实现学生在自评中反思自我、建立自信;在他评中认识自我、精益求精;在评他时赏识他人、取长补短。
3.评价方法多样化
要建立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方法的改革是关键。要改变传统的将纸笔测验作为惟一或主要的评价手段的现象,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纸笔测验以外,还有访谈评价、问卷评价、www.cxdguangli.com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和表现性评价等。考试的形式方法多样,有书面考试和开放性考试,如开卷考试、口试、动手操作、调查实践等。

❹ 建立评价体系

海南省农用地分等因素是根据主导因素原则和区域分异原则对不同因素进行筛选的。

(一)评价因素体系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1.评价因素体系选择的原则

农用地分等评价因素是指对农用地生产力有显著影响,并能在区位上形成差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在选择评价因素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评价因素指标体系要能够客观地反映农用地的本质和它的复杂性,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真实反映农用地的生产力水平。

(2)代表性原则。评价指标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确实反映农用地质量现状及变化特征。

(3)综合性原则。农用地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评价因素指标体系要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反映农用地的主要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4)系统性原则。应确定相应的评价层次,将各个评价指标从系统论的观点进行考虑,构成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5)易获性原则。在指标确定时要考虑其可获性。有些指标对农用地质量有很好的表征作用,因其数据缺失或不全,而无法计算和加入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不能选作评价指标。

2.评价因素体系选择的方法

分等因素是在国家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办公室推荐的分等因素和自选分等因素范围内加以选择。

自选分等因素从以下因素中选择:

(1)水文条件:包括水源类型(地表水、地下水)、地下水埋深、地下水水质。

(2)土壤条件:包括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土体结构、土壤养分状况、土壤的侵蚀性、土壤的保水状况、土壤的砾石含量等。

(3)地形条件:包括海拔、坡度、坡向、坡型、地形部位。

(4)地质地貌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岩溶地貌和非岩溶地貌等。

(5)农田基本建设情况:包括灌溉配套制度、排水配套制度、田间道路配套制度、田块大小及平整度等。

自选因素按其对海南省农用地质量影响的重要程度,先由项目组初选排序,再经省内专家三轮打分(特尔菲法)综合分析论证后确定。

(二)海南省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体系

海南省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具体层次结构如图 3-3 所示。

图 3-3 海南省分等因素指标区分等因素指标体系

1.土壤条件指标

(1)有效土层厚度。有效土层厚度指植物根系可能伸展到的土层,可以是土壤剖面中土壤层(水稻土为 A 层+ P 层+ W 层,旱坡地为 A 层+ B 层)和母质层之和(C 层)。对农作物来说,一般规定为 1 米左右。土体厚薄受地形及侵蚀程度的影响,由于土体内物质的转化、迁移和积淀不同,形成不同的土层厚度。有效土层厚度是一个对山地及丘陵区土壤肥力和作物的生产能力有决定作用的因素。土地所处的地形位置与土层厚度关系密切,位于上坡的土地一般坡度大、位置高,流水侵蚀作用较强,土层浅薄;位于下坡的土地,位置低、坡度缓,接受上、中坡径流携带的泥沙和其他松散物质,土壤有稳定形成的条件,所以土层深厚。坡形与土层厚薄也有一定关系,凹形坡经常接受水流汇集和物质堆积,土层较厚,而凸形坡因侵蚀作用较强,土层薄而含砾石多,持水保水性差。据对山地区旱坡地土层厚度小于 80 厘米的上坡样品测定,土壤肥力属中低水平(有机质含量≤ 2.5%)的占所测样品数的 67%(n = 45),土壤肥力属高水平(有机质含量> 2.5%)的占所测样品数的 33%;而中、下坡土层厚度大于 80 厘米的土壤肥力属中低水平(有机质含量≤ 2.5%)的占所测样品数的 47%(n = 76),土壤肥力属高水平(有机质含量> 2.5%)的占所测样品数的 53%。因此,有效土层厚度是储存营养物质、水分并向农作物供给水分和养分的有效土层,是农作物根系活动层。

(2)表层土壤质地。表层土壤质地是指土壤机械组成中的颗粒粗细、砂粘程度,它是反映土壤物理特性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其对土地质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是决定土壤的蓄水、导水、保肥、供肥、保温和导温以及耕性等的重要因素。砂质土壤由于土壤含砂粒较多,粒间孔隙大,水分易透入而不易保蓄在耕作层内,抗旱能力弱,同时含养分少,保肥能力差,所以土地质量不高;粘质土壤粘粒含量多,土粒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供肥和通透性差,而且由于粘结力强,耕作阻力大,耕性差,适耕期短;壤质土是介于粘质土和砂质土之间的类别,在性质上兼有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优点,水、肥、气、热比较协调,有较长的适耕期和较广的适种性,是一种较好的土地。海南省由于地处高温多雨地区,耕作层的土壤粘粒大量流失,沙化严重,大于0.01 毫米的颗粒比重达 85% 以上,普遍为砂壤土。例如,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土壤多为燥红土和滨海沙土,水稻土主要是麻赤砂泥田和潮沙泥田,土壤沙瘦、漏水漏肥,成为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因此,表层土壤质地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产量,故应作为评价土地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3)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是作物吸收多种养分的重要来源,既能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又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作物生长。土壤有机质水平是反映土壤肥力和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土壤有机质含量受不同水热条件、土壤通透性及农业利用方式的影响较大,温度低、湿度大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反之,利于有机质的矿化分解。从大规律看,红壤地区土地的有机质含量高于赤红壤,赤红壤又高于砖红壤。砖红壤分布比较分散,在全岛各地都有,赤红壤一般分布于岛中低山或中山地带。有机质含量较低致使砖红壤类土难于耕垦,并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通常认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以较高为好,但也不是越高越好。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南方水稻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只有在 3.5% 以下时,才与产量呈良好的相关性。从对年亩产 1000 千克以上的高产田块调查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多数在 3.5% 左右。地处低平地带的土地有些由于受沼泽化过程或埋藏黑泥层的影响,形成的泥炭土有机质含量通常都非常高。但这类土壤的有机质活性很低,对土壤肥力影响作用大,有时甚至由于含碳量高,土壤粘结性和柔韧性差,适耕期短,生产潜力低。另外,水稻土是海南省主要耕作土壤,其几种亚类的水稻产量都很低。例如,淹育性水稻土的有机质含量低,小于 1%,致使水稻产量不高,年产量仅为 100 ~ 150 千克 / 亩。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对粮食作物产量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决定土地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4)土壤酸碱度(pH 值)。土壤的酸碱性是土壤在其形成过程中受生物、气候、地质、水文等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重要属性之一,土地在耕作过程中酸性还受施肥、耕作、灌溉、排水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土壤酸碱度指土壤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活性,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均直接作用于根部,因此,可以认为土壤酸碱度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土壤肥力因素,不同作物对酸碱度都有各自最适宜的要求;土壤酸碱度与土壤中许多养分的有效性均存在密切关系,直接影响对作物生长必需养分的供应能力。研究表明,土壤 pH 值在 5.5 ~ 7.5之间时,适宜大部分作物生长。土壤酸碱度大多数都在作物适宜生长的范围之内。但由于受湿热气候的影响,还有不少酸碱度偏高和偏低的土壤,pH 值小于 4.5 的土壤,表示土壤中有游离酸存在,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是由于红树林残体中的硫化物被氧化成硫酸所致;pH 值在4.5 ~ 5.5 之间的土壤,表示土壤中可能存在大量的交换性铝;pH 值大于 7.5 的土壤,说明土壤受含碳酸钙的成土母质或受岩溶钙质的影响。

(5)剖面构型。剖面构型是指土壤剖面中不同质地的土层的排列顺序。剖面质地层次排列的形成,受沉积母质时水流速度的影响较大。此外,水在剖面中自上而下的淋洗和人们犁耙翻耕也有一定的作用。受前者的影响,质地层次似乎没有一定的规律,土地质量差异较大;后者的作用,一般形成上轻下粘的层次。其变化主要是由于成土物质迁移过程中运动力的不一样,流速快则沉积颗粒较粗,流速慢则沉积颗粒较细,因而造成剖面上下质地层次的差异。因此,在低平原区和沿海区的土地剖面构型不均一的现象较多,土体内质地层不同,对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影响较大。

(6)距障碍层深度。土壤障碍层指在耕层以下出现白浆层、石灰浆石层、粘土磐和铁磐等阻碍根系伸展或影响水分渗透的层次。障碍层深度是对水田的生产能力起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如果这些障碍层次在距地表≥ 90 厘米处出现,则不算作障碍层次。

2.地形条件指标

(1)坡度。坡度影响土地水分、土体物质、岩石风化物质的分散和聚集。不同坡度对山地区、丘陵区和石灰岩地区的土地质量有显著差异。据水土保持试验区试验,坡度越大,越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层越薄,适种性越差。在 10°~ 15°的坡地用当地习惯耕作方法耕种,每年每公顷土地损失的土壤为 90 吨,15°以上损失的土壤为 150 吨。坡度增大,则土层变薄,土体内砾石含量增多。总之,它对土地的养分、水分的运动规律起着制约作用,也与排灌、土壤侵蚀度有直接相关。坡度的大小对土地质量状况影响很大。水田、水浇地、望天田和菜地一般作为平地分级。

(2)地表岩石露头度。地表岩石露头度主要影响着耕作。其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一种是在植被稀少或破坏严重的山地丘陵地区,长期雨水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岩石逐渐裸露于地表,影响耕种,这在中部山区表现得较为明显。还有一种是火山喷发的火山岩导致的。目前,火山岩遍布海南岛北部和西部的海口、文昌、定安、澄迈、临高、儋州等县(市)以及洋浦开发区的广大地区。这些火山岩经过数万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作用,多数已风化为砖红壤。但是火山岩风化速度极慢,风化的土壤厚度也仅有 10 ~ 20 厘米,土壤下面仍是未风化的、厚厚的玄武岩地层,只要稍微犁地就会遇到石块。

3.农田基本建设条件

(1)灌溉保证率。海南省降雨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夏秋多、春冬少,东部迎风区雨水丰富,西部因五指山、黎母山阻隔,处于背风区,雨水稀少,而且蒸发量极大。农业区周围有无健全的水利设施(水库引水灌溉或从附近河流引水灌溉)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

(2)排水条件。排水条件是指受地形和排水体系共同影响的雨后地表积水情况。渍害和涝害是海南省常见的自然灾害。每当台风雨季,河水暴涨,经常泛滥成灾。另外,沿海低洼地区,由于堤围不健全或缺乏,常受潮水侵害。海南有相当一部分水田是湿地和沼泽地,排灌设施不健全。农田的排水状况对水田和旱地的作物生长都有较大影响:排水不通畅时,水田易发生还原化,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甘蔗、玉米、甘薯等易发生烂根现象,轻则影响产量,重则死苗。因此,排水条件常常左右着农业生产,是影响作物收成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

4.水文条件

灌溉水源。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海南虽然总体上降雨丰富,但是地区和时空分布不均,灌溉水源也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❺ 如何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

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决定着各级政府的行为导向,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科学发展关系重大。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提出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的重点。
一是在考核体系中除经济增长指标外,要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以反映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的统一。
二是要突出以人为本,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切实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改善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要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推进统计制度和方法创新,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方法,合理设立和调整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统计数据信息共享机制,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创造基础条件。
四要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增强政府统计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全面真实客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五要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加快推进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实现全国联网。推动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逐步形成覆盖全部信用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全国所有区域的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出台并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完善信息网络、金融账户等实名登记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

❻ 评价体系是什么

评价体系一般指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表征评价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

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环境测度指标两大部分组成。与以往不同,此次制定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是:

1、国家高新区作为国家的政策工具,评价指标体系应定位于“政策评价”,从“四位一体”和“五个转变”出发建立指标体系;

2、从支撑性、投入性、和产出性等不同角度选取指标,尽可能使同一评价指标体系价指标体系层次各指标具有独立性;

3、用效率等比值型指标,不用总量等规模型指标,消除总量或规模等政策覆盖面的差异性影响;

4、尽可能用可统计的量化指标,适当选择定性指标;

5、按少、简、易操作的原则选择指标。

社会评价体系作用:

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塑造人、影响人的重要作用。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社会肯定性的评价,肯定性的评价,能强化人们再次重复良好行为的心理;否定性的评价,则可以减少以至消除相应不良行为的再次出现。

一些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原因固然十分复杂,但社会评价体系没有很好发挥作用,不能不说是个重要原因。因此,通过荣辱观教育,提高公民道德水准,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下大力气构建起一个具有鲜明荣辱导向作用的社会评价体系。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社会评价体系;网络-评价指标体系

❼ 如何继续完善并推行科技创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及科技研发的目标管理体制

“十一五”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顺利,科技实力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距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一些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是总体上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仍然不高,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仍然较高,很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二是近年来科技投入大幅增长,组织实施了大批科技发展项目,但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国际科学论文数量世界第二,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总额世界第四,发明专利授权量世界第四,但我国的科技成果整体水平不高,投入产出效率问题比较明显;三是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依然严重,科技面向经济、经济发展依靠科技的局面尚未全面形成,众多的科研成果只有很少部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是近年来出台了一大批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仍然不高,企业创新动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不足,国家出台的各项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产业、政府采购等政策尚未真正落实到位,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制还未普遍形成,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还有较大差距。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核心在于体制机制问题,若不加以有效解决,将制约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为此,《建议》明确要求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并提出了4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第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加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加快构建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的科研机构。要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融合,加快构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要加快构建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要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加快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效率。要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科学确定评价标准和内容,形成反映真实水平、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合理机制。第二,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政府科技投入要进一步向企业倾斜,引导并支持各类企业形成产业联盟和知识产权联盟,鼓励企业设立或并购海外研发机构。要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政策环境,支持企业形成有效激励创新人才、创新团队的奖励体系。第三,要增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动力,进一步深化应用开发类院所、基础类和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分类改革。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骨干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强化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发挥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大幅度提高企业对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吸引力。第四,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强化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各项财税金融政策,切实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抵扣等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并实施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的各项政策,加快落实鼓励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稳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优化基础研究的布局结构。要在影响我国科技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若干可能发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的方向上,部署建设一批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力求做到科技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较大幅度地提高科技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要促进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创业,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大力度鼓励投资于创新早期的天使投资。

❽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的措施有哪些

1、善职称评价标准——以实绩论英雄

(1) 随着职称制度的改革,取消职称外语的“硬杠杠”也成为2017年职称评定改革社会瞩目的焦点。

(2)2017年职称制度改革明确规定,对职称外语考试不作统一要求。“需要注意,不作统一要求,并不是说大家可以不用学外语了,随着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国际交流也日益增多,都对人才的外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从导向上而言,仍然鼓励大家努力学习外语。”

(3)改革明确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注重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增加技术创新、专利、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标准制定、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将科研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

2、下放职称评审权限——破除评聘脱节

(1)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对职称评定进行科学评价、注重实绩,必然要求对评价机制进行创新。只有身处本领域,对此有深入研究和深刻体会的评价主体,才能够对人才作出更科学的评判。

(2)职称制度改革从两方面着手改进。

①一方面,丰富职称评价方式。

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独建立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提高职称评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②另一方面,下放职称评审权限。

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业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职称评审。

3、拓展评价人员范围——评职称更公平

(1)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新兴经济领域里的人才职称评定问题也逐渐显现。以往27个系列的职称评定多面向体制内人员,非公领域里的民营、中小微等人才的职称评定存在机制上的不顺畅问题。

(2)改革相关内容指出: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创造便利条件,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民办专业技术人才与公立专业技术人才在职称评审等方面享有平等待遇。

(3)加强职称评审的监管,转变职能,则成为本次职称制度改革的题中之义。评审权的下放并不代表主管部门可以撒手不管了,评审范围的扩大和多元化,也不代表职称评定可以随性而为。

4、职称评定改革提出多项措施加强评审监督:

(1)完善各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核准备案管理制度,明确界定评审委员会评审的专业和人员范围,从严控制面向全国的职称评审委员会;

(2)完善评审专家遴选机制,加强评审专家库建设,积极吸纳高校、科研、行业协会学会、专家,实行动态管理;

(3)企事业单位领导不得利用职务之便为本人或他人评定职称谋取利益;

(4)建立职称评审回避制度、公示制度和随机抽查、巡查制度,建立复查、投诉机制,加强对评价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等等。

❾ 如何构建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建立评价的多样性
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出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将有效地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我校在建立评价方法上突出了多样性,具体作法和体会是:
1、连续观察与面谈:通过对学生较长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或面谈,记录学生在课程完成目标上的表现,从而作出评价。这种方法作出的评价客观深入,但花费的时间较长,精力较多,适用于对学生某一方面或某一段时间内的表现作出评价。
2、实践活动评价:实践活动评价包括科学探究、实验、调查、科技制作、演讲表演、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出评价,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例如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表达交流、实验操作等;分析学生的实验成果,如创作与制作、调查报告、观察记录、实验报告等。实践活动评价主要体现了多元化,提倡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等形式进行。
3、书面测试:书面测试是常用的评价方法,这种方法改变了以知识记忆为主,脱离实际的书面测试内容和方法试题,努力创设引起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的情境,突出试题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
4、个人成长记录:由学生本人、家长、教师记录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成长经历,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成绩、在校内外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体会、成果及家长、教师的期望等发展地、综合地对学生作出评价。

二、体现评价的差异性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学生不是生产线上统一规格的“标准件”,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一个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生理特点,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这一系列因素都会导致学生间存在差异。学生的这种差异往往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的差异,还包括心理特点和人生观、价值观等诸方面差异,可以说,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经历的差异都会导致学生的发展轨迹和速度有区别。

三、突出评价的发展性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略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评价功能与教育目标是一致的,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还体现了“一切为孩子发展”的教育理念,在突出评价发展性方面,我校采取了收集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

四、发挥评价的激励性
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发展、变化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无论是采用激励性语言、还是采用发荣誉卡和大红花等形式,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体系,准确的观察和资料的收集,恰当的结论都不会达到预期的评价目的。同时,随意的激励是无法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的,而且还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受批评,认识不到缺点和不足。当然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教师与学生要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教师要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客观认识自己,提高他们的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方面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这样即使老师提出不足或提出批评,学生感到的仍然是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教学的激励性主要表现在语言、情态、行为上,下面以我校老师惯用的激励方式为例列举一二:在语言方面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老师可以这样说:“你读得真好!”、“你比老师读得还好!”、“我想你一定能比她读得更好!”;对学生的问题评价老师可说:“你很会提问题!”、“你真有见解!”、“你很善于思考问题!”;在情态方面老师慈爱的眼神、鼓励的微笑、亲切的手势都能激励学生;在行为方面,如抚摸、拉手、奖励等也能达到激励的效果。

五、保障评价的科研性
对学生评价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含一系列环节,各环节环环相扣、密切联系、相互制约。因此,在评价改革中不注意评价的系统性和过程性,就可能使改革工作举步为艰,即使照搬、照套别的地区的经验,没领会到相应的理念、原则、背景及其局限性,都会导致出现表面现象或出现形式主义。要想充分发挥评价的最佳效果,必须把评价当作一个科研课题来抓。为了充分保障评价的科研性的落实,

阅读全文

与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