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肿瘤科技成果

肿瘤科技成果

发布时间:2022-01-19 13:18:48

㈠ 奚永志的科技成就:

长期从事实验血液/免疫学的应用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是国内外该研究领域著名的中青年专家。在HLA结构与功能、造血调控、移植免疫、免疫耐受及分子导向杀伤肿瘤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和进展,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有些为国际上首次发现和报道。
2007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1年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十一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此外,还获军队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成果4项;主持承担国家973、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科研课题及科技风险基金13 项,基金总额达3700万;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78 篇,副主编及著书4部。
申报获得中国发明专利6项,申报国际PCT发明专利2项以及美英法德日发明专利各10项。2011年获得首个国际公认具有重大药用价值的美国基因发明专利,2012年再获国内首个欧洲(英法德)基因发明专利,实现了我国在国际基因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在基因发明专利上的长期绝对性的垄断。彰显了我国在基因科学研究领域原始创新能力的实质性提升。它可用于研制开发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基因药物、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主持“习惯性流产主动免疫治疗”体细胞治疗技术方案获总后卫生部临床正式批文及临床准入。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获得正式批文的此类第三类医疗技术。

㈡ 薛社普的科技成就

对细胞分化规律及其可调控性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为我国男性生殖生物学及节育药棉酚等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创建了网织红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胞质体杂交模型,发现波型蛋白基因被抑制与去核有关,揭开了哺乳动物红细胞自然去核之谜和去核的双期相现象,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哺乳类红细胞胞质中存在能逆转恶性分裂、调节基因表达和诱导终末分化的“红细胞去核分化因子(EDDF)”,提纯的活性物质对转化及肿瘤细胞有高活性的抑制生长和促进分化作用。克隆了不同阶段终末分化期相关因子的基因全长序列及其编码结构。提出核浓缩理论和藉以终止肿瘤细胞恶性分裂的治癌新概念。 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首创性发现与贡献。
细胞增殖与分化
基本阐明“细胞分化的可调控性”的规律,质疑“细胞分化一旦决定和已分
化后即不可逆”的传统概念。提出细胞分化可调控性的实验依据,为通过诱导细胞分化治疗“分化疾病(如肿瘤)”和调控已分化细胞去分化以克隆动物提供理论依据。 (1)建立胚胎脊髓移植术,发现鸡胚颈段脊髓存在“节前交感神经柱(Terni核团)”。该核团细胞的超量增殖和预定自动退化死亡的命运可于该段脊髓移植至适宜微环境(胸段)条件后使之存活和分化为新的节前交感柱。证明外周微环境中的支持与营养等因素可以调控细胞的分化(表明分化基因的表达可以调控)。
(2)鸡胚胚层细胞可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改变其分化类型或在病毒的感染后癌变;已恶变的肿瘤细胞在胚体内有被诱导分化为胚胎组织的潜能。
(3)分化中的性腺可在其髓质或皮质两个诱导拮抗抗体体系的调控下改变其性分化比率。
(4)造血系肿瘤细胞(骨髓瘤)可在诱导分化剂(如维甲酸及DMSO)或调节因子(如EDDF等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进行分化,为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提供理论依据。
细胞研究
在中国首次发表了同位素放射自显影的论文,证明鸡胚卵黄球没有蛋白质合成代谢和自我更新能力,本身不能形成为细胞(鸡胚内胚层细胞和血岛),提出了对当时苏联靳柏辛斯卡娅的《活质学说》的否定观点,并阐述了内胚层细胞和血岛在鸡胚发育过程中的增殖规律。
细胞调控研究
建立了节育药的动物实验研究模式、起效评估指标和一整套多学科的功能与形态定位、定量、定性的检测技术方法,为中国男性生殖及国产节育药棉酚、雷公藤单体等抗精子发生及抗生育机理作出了开拓性的系统研究。基本阐明了棉酚抗精子发生的作用环节,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态、毒性、毒理及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遗传效应,包括对人体内精子受精、原核形成和单倍体染色体结构的影响作出评价。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多篇,出版了《男性节育药棉酚的实验研究》专著(198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该书获国家优秀科技书二等奖)。曾获1986年和1987 年中央卫生部及计生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获WHO及美国人口委员会的基金资助,并应邀在美国9个城市进行专题报告、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为推动棉酚走向国际,牵动WHO及美国人口委员会和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国际男性科研的领头课题作出贡献。
(1)发现了药物作用的靶细胞、靶细胞器环节和药物损伤生精细胞线粒体的呼吸、氧化磷酸化、能源体系和人精子特异的LDH-C4酶系的分子作用机理,提出了药物的靶细胞作用位点假说,以及靶细胞定位与药物起效不育时间相关的计算规律。发表论文50多篇,受到国际同行重视,应邀在国际权威书列《Advances in Reproctive Hea1th Care》第6册《Male Ferti1ity and its Regulation》(1985,y T.Lob1 and E.S.E.Hafez,MTP Press Limited)中发表综述论文“Gossypol contraception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2)首次在国内用14C同位素标记棉酚开展用小动物(大鼠)进行整体放射自显影技术,结合细胞及电镜微观水平、定量定位技术,阐明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排泄途径(包括粪、尿、呼气),排出半量时间计算和代谢的药物动力学规律,钾(42K)代谢,相关Na-K-ATP酶系、性激素水平和三致毒副作用环节等,为节育药临床前的药理、毒性毒理检测及其安全性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发表论文20多篇,并与美国三所大学建立14C-棉酚的科研协作。
细胞机理及其研究
基本阐明哺乳类红细胞终末分化期自然去核的机理之谜。揭示了自然去核类(哺乳类)和非去核类(鸟类)红细胞在种系发生上“核骨架-核纤层-中间纤维(波形蛋白纤维)”体系的结构功能差异和自然去核的二期相规律,提出自然去核是种系进化演变结果的假说。创建了网织红细胞胞质体杂交模型的实验体系,发现哺乳类红细胞中存在一系列显然是进化产物的红细胞分化去核因子(Erythroid Differentiation Denucleation Factors,EDDFs),具有调节终末分化期相关基因程序性表达、核浓(固)缩、自然去核和诱导造血系(骨髓)肿瘤细胞再分化的作用。已克隆出一系列该EDDF基因家族的cDNA序列,并在GenBank登记编号。其中与核染色质浓缩相关基因有可能利用作为诱导造血系肿瘤细胞核浓(固)缩,以防治肿瘤细胞恶性生长的潜在价值。此项研究已发表论文70多篇,部分阶段成果曾获中央卫生部1988年及1991年科技进步二等奖,课题仍在分子水平深入进行之中。多次在欧美细胞生物学年会,国际形态学学术会议大会上报告及与香港大学进行科研协作,有两项基因由香港方面申请了国际专利。
(1)创建了可调控骨髓瘤细胞恶性生长的哺乳类网织红细胞胞质体的杂交模型,及可供筛选抗癌药物之用的相关细胞突变株HL-60-AR,裸鼠传代的HI-60-AR/Nu株和杂交细胞系BW-R、NS-R、SP-R、HL-R、Hmy-R、SP-RNR和K-RRneo等。
(2)发现红细胞波形蛋白纤维(Vimentin)基因在诱导分化的细胞中与癌基因c-myc等一样被抑制。从进化上揭示了该基因在自然界的去核类(哺乳类)与非去核类(鸟类)红细胞类型细胞中的消长时空关系上的差异以及哺乳类自然去核的双期相规律。阐明波形蛋白纤维基因的表达在哺乳类细胞中的被抑制是自然去核的关键,提出了自然去核是种系进化结果的假说。揭开了哺乳类红细胞自然去核的物质基础之谜及其在进化上的意义。去核后红细胞及其细胞质中珠蛋白基因mRNA合成血红蛋白,在血液循环中成为专职供氧的终末分化细胞。
(3)发现哺乳类红细胞中存在能调控终末分化基因表达,诱导核染色质浓(固)缩去核和逆转造血系肿瘤细胞恶性的红细胞分化去核因子(EDDF)家族。该因子能组织特异地激活红系和非红系骨髓瘤细胞珠蛋白基因表达,并抑制癌基因活动而促进细胞分化。提纯的EDDF活性物质能特异地与β-珠蛋白基因的增强子HS-2序列结合,起转录因子作用。对体外培养的骨髓肿瘤细胞系有高活性的抑制生长和促进分化的作用。
(4)在上述基础上克隆了不同终末分化阶段的相关EDDF基因家族6个成员,在GenBank中查询证明为未见报道的新基因序列。根据其中可引起细胞核浓(固)缩,终止细胞分裂增殖的基因,提出了核染色质浓缩理论和借以诱导分化,抑制肿瘤细胞恶性生长的治肿瘤新概念。共发表论文10篇。

㈢ 符立梧的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研基金(NO.30371659) FG020327及其同系物逆转肿瘤多药抗药性的作用及其机制
2、教育部回国人员基金 开发新型MDR逆转剂的研究
3、广东省重点攻关科研基金(NO.2004B30101005) 吩秦酮类化合物强效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4、广东省重大专项基金 MDR逆转剂FG020326及FG020318开发研究
5、横向研究 药敏试验系统的研制
发表论文
1、戴春岭,符立梧*,肿瘤多药耐药性逆转剂的研究进展,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5):513-8.
2、Chen LM, Fu LW*, et al. Reversal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by a Novel Potent Molator, FG020326., Submitted 2005 3、Wang SW, Shi Z, Ding Y, Liang YJ, Fu LW*,FG020326 Reversed Apoptotic Resistance to Paclitaxel Via Sensitizing Sequential Activation of Caspase-8 and –3 in Multidrug Resistant Human KB Cell Lines. Biochemical Pharmacol submitted
4、Yong-Ji Liang, Li-Yong He, Ding Yan, Qi-Chao Pan, Li-Wu Fu*,Bullatacin Inced Multidrug Resistant Cell Apoptosis via Cytochrome c Release. submitted
5、Zhi Shi1, Zhe-Sheng Chen2, Yong-ju Liang1, Yan Ding1, Li-ming Chen1, Xiu-wen Wang1, Xiao-hong Wang1, Xiao-ping Yang1, Li-wu Fu*1,3 Reversal of MDR1/P-glycoprotein-Mediated in Vitro and in Vivo Multidrug Resistance by EGFP Vector-based RNA Interference. Cancer Biological Therapy 2005; in press.
6、梁永钜, 吴兴平, 石智,丁岩, 陈黎明,王秀文,杨小平, 符立梧*,建立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阿霉素浓度的新方法,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5;21(4):296-8
7、陈黎明1 ,李艳芳1,张旭,严苏丽,梁永钜1,符立梧1* 多芳基取代咪唑化合物FG020327逆转肿瘤多药抗药性的作用及其机制,癌症2005;24(2):189-193
8、丁 岩1,何丽容1,曹卡加1、陆豫2,古练权2,符立梧1*叠氮甲基蒽醌衍生物诱导人口底癌细胞及其耐药株细胞的凋亡 药学学报 2005;40(1):22-26
9、王秀文1 ,丁岩1, 梁永钜1, 陈黎明1, 石智1, 杨小平1, 古练权2, 符立梧1*, FG020326通过增加泰素帝介导caspase-8和3激活的敏感性克服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的凋亡抗性 癌症2004;23(11s):1379-1385
10、丁 岩1,梁永钜1,陆豫2,陈黎明1,李艳芳1,古练权2,符立梧1* 大黄蒽醌衍生物介导KB及KBv200细胞氧化损伤的研究 中草药,2004;35(11):1259-1262
12、丁岩, 符立梧*,Iressa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中国新药杂志, 2004;13(6):485-487
13、李艳芳,符立梧*,番荔枝内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4;20(3):245-7
14、阮继武,符立梧,黄志纾,陈黎明,马林,古练权, 多芳基取代咪唑的合成及其逆转多药抗药性的研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25(5):870-873 (SCI)
15、阮继武,黄金凤,符立梧,黄志纾,马林,古练权, 多芳基取代蝶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药学学报 2004;39(5):342-7
16、Wu QL, Wu XP, Liang YJ, Chen LM, Ding Y, Fu LW *. P-glycoprotein is not involved in pathway of anti-Fas/Fas-inced apoptosis in KBv200 cell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 Jun 21;11(23):3544-8. (SCI)
17、Chen LM, Liang YJ, Ruan JW, Ding Y, Wang XW, Shi Z, Gu LQ, Yang XP, Fu LW*. ?Reversal of P-gp mediated multidrug resistance in-vitro and in-vivo by FG020318. J Pharm Pharmacol. 2004 Aug;56(8):1061-6. (SCI)
18、Chen LM, Wu XP, Ruan JW, Liang YJ, Ding Y, Shi Z, Wang XW, Gu LQ, Fu LW*. Screening novel, potent multidrug-resistant molators from imidazole derivatives. Oncol Res. 2004;14(7-8):355-62. ?(SCI)
19、Fu L*, Liang Y, Deng L, Ding Y, Chen L, Ye Y, Yang X, Pan Q. Characterization of tetrandrine, a potent inhibitor of P-glycoprotein mediated multidrug resistance. Cancer Chemotherapy and Pharmacology. 2004;53(4):349-356 (SCI) 20、梁永钜 符立梧*, MTS法细胞增殖试验的非线性,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4;20(6):623-627
21、熊慧瑜,李艳芳,丁岩,汤丽芬,梁永钜,陈黎明,杨小平,符立梧*,高压液相法测定粉防已碱血药动力学方法的建立,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4;20(1):56-59
22、李艳芳,王旭东,梁永钜,陈黎明,丁 岩,黄 民,符立梧*,As2O3通过线粒体依赖性通路诱导喉癌细胞及其耐药株细胞凋亡, 癌症,2004;23(6):631-4
23、石智, 符立梧*, SiRNA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生理与生化科学进展 2004;31(6):492-499(综述) (SCI)
24、王秀文,符立梧*,IAPs,抗癌药物新靶点,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4;20(2):129-132
25、李艳芳,符立梧*. 法呢基转移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0)(suppl):111-113
26、阮继武,黄忠京,符立梧,马林,古练权, 胺类化合物与4,4′-二氟苯偶酰的亲核取代反应研究 有机化学 2003;8:861-864 (SCI)
27、 Fu LW*, He LR, Liang YJ, Chen LM, Xiong HY, Yang XP, Pan QC. Experimental chemotherapy against xenografts derived from multidrug resistant KBv200 cells and parental drug-sensitive KB cells in nude mice by acetogenin 89-2. Acta Pharmaceutic Sinica,2003; 38(8):565-570。
28、梁永钜,符立梧*,丁 岩,熊慧瑜,陈黎明,杨小平,潘启超 拓扑异构酶Ⅰ和Ⅱ抑制剂联合治疗鼻咽癌的实验研究 癌症 2003;22(4):368-371
29、熊慧瑜,符立梧*, As2O3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新进展 中国新药杂志 2003;12(8):599-602(综述)
30、陈黎明,符立梧*,抗肿瘤新药STI571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2;29(5):333-3337。(综述)
31、Fu LW*, Zhang YM, Liang YJ, Yang XP, Pan QC. Multidrug resistance of tumor cells was reversed by tetrandrine in vitro and in xenograft derived from human breast cancer MCF-7/adr cells. Eur. J. Cancer 2002, 38(3):418-426. (SCI)
32、周军民,潘启超,杨小平,刘宗潮,廖端芳,符立梧,梁永钜。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Manumycin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研究, 癌症,2001;20(11):1237-40
33、Fu LW, Deng ZA, Pan QC, Fan W. Screening and discovery novel potent the multidrug resistant molators from naturally occurring bis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s. Anticancer Res.2001, (4): 2273-80(SCI)
34、梁永钜;符立梧*;潘启超等。以羟基喜树碱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实验治疗鼻咽癌的研究。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1;22(6):423-6
35、符立梧,李小波,潘启超等,马蔺子甲素克服肿瘤多药抗药性的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1;17(2):234-6
36、符立梧*,梁永钜,潘启超等,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羟基喜树碱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实验治疗鼻咽癌的研究。癌症 2001;20(4):363-367
出版著作
出版年月 出版社 书 名 编者身份
1998 上海卫生出版社 肿瘤学的新理论新技术 一般作者
1999 人民卫生出版社 呼吸药理学与化学治疗学 一般作者
2000 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肿瘤药理学与化疗学 一般作者
2003 广东科技出版社 药品名称辞典 副主编
2004 人民军医出版社 肿瘤内科治疗学 一般作者
2004 人民卫生出版社 肿瘤药理学进展 一般作者
研究专项
1、肿瘤药物敏感性试验图像分析仪摄像装置 申请号:20053379.9
2、吩恶嗪酮类化合物提取制备方法和制药用途 申请号:03146847.0
3、羟基蒽醌类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申请号:200310112459.2
4、2,4,5-三取代咪唑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于逆转肿瘤多药抗药性的作用 申请号为:02149752.4
获奖成果
1、“逆转肿瘤多药抗药性的系列研究”
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1完成人
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1完成人
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1 完成人
2、“肿瘤MDR逆转及其机理”
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2完成人
3、 卫生部青年科技优秀人才称号
4、 首届中国药理学会-Servier优秀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
5、 第三届中国新医药技术博士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㈣ 张生勇的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成果

国家级新药-肝癌导向药物
国家级新药-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国家级新药-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生物芯片诊断分析系统
基因工程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㈤ 张海波的科技成果

1.肾区中药离子导入学位治疗医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医学临床研究 年获潍坊市科学卫生技术局科技进步三等奖自然
扁桃体切除对扁桃体炎相关性肾炎的细菌学及疗效研究 年获潍坊市科学实践技术局科技进步三长期等奖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水平的研究 年获潍坊市抢救科学技术局科技进步三理论等奖

㈥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科研成果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利用广东地域疾病资源,充分发挥临床与基础密切结合的特色,以华南地区特色或高发肿瘤的发病机理和防治作为主要研究目标,在鼻咽癌研究领域取得了原创性的标志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定位了鼻咽癌易感基因区;建立了国内外广泛采用的鼻咽癌92分期标准,继而从分期、诊断、放疗技术和综合治疗多方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使鼻咽癌生存率得以大幅度提高。系列研究先后获得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结合本学科研究优势和特色,建立了一个华南地区最大的、集系统性、完整性、连续性、可靠性为一体的肿瘤资源和信息平台,为可持续发展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提供重要的条件保证。

㈦ 甘肃省肿瘤医院的主要成果

科研与教育工作:1980年以来,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取得科技成果126项,获奖成果80项,其中省(部)级抖技进步奖17项,省医学科技进步奖46项,省皇甫谧奖5项,兰州市科技进步奖10项,省教育厅高校科技进步奖1项,省轻纺总会科技奖1项。获国家专利9项。拥有国家“十五”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及省级各类科研项目37项。2003年确定为省属重点科研院所科技能力建设单位。医学生物技术开发研究、中药现代化研究、键康相关产品监测、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肿瘤基础平台建设研究是医院科技发展的目标和方向。2000年以来,先后与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院校,已在生物、药学、中西医结合、肿瘤放射治疗等学科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700余篇。

㈧ 李炯明的科技成果

先后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培养硕士研究生二十余人,2011年荣获中华医学会最高奖泌尿外科钻石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省卫生厅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治疗和预防、以及泌尿生殖系肿瘤的微创外科手术。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了输尿管镜取石、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经皮肾镜取石及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等新技术。完成了经皮肾镜取石手术安全体系的建立,为我国泌尿系结石诊治领域的主要学术代表人。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减少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尿流改道术出血的临床研究,有效解决了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术中出血的问题。

㈨ 肿瘤研究所的科研介绍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是亚洲最大的、集肿瘤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癌症医学中心,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合作中心之一,并且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癌发生及预防分子机理实验室依托于本院所,院所设有病因及癌变研究室、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流行病学研究室、免疫学研究室等四个基础研究室,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室两个,中心实验室一个。院所全方位开展肿瘤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研究。主要方向包括:
1、肿瘤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规范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2、肿瘤诊断治疗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3、抗肿瘤药物研究;
4、以揭示肿瘤发生发展机理为目标的基础研究;
5、以发现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手段为目标的应用性基础研究。
6、以提高防病治病水平,降低国家卫生经济负担为目标的人群防治研究。
院所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共获科研成果奖励160余项,其中大部分为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国家级奖励成果9项。在全国肿瘤死因回顾调查、高发现场综合防治及肿瘤发生发展机理研究、肿瘤诊疗新技术研发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十五”期间,院所共承担973项目课题9项,863项目课题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6项,攻关计划课题9项,共获科研经费1.04亿元;发表论文1,330篇,在国际著名杂志上(包括JNCI、Cancer Res等)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截至2005年底)

㈩ 中科院肿瘤医院的科研成就

中科院肿瘤医院是全国肿瘤专业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承担着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及国内外进修生的教学任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10个,博士导师55人,硕士导师188人。建院四十多年以来,共培养博士后28人、博士研究生309人、硕士研究生488人以及进修生4000余人。
院所注重科学研究。设有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基础研究室4个,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中心2个,并设有为科研、临床服务的中心实验室。建院五十年来,共获科研成果170余项,其中59%为部级以上成果奖,食管癌的现场防治研究被评为1995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院所也是全国肿瘤学术交流中心,卫生部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卫生部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卫生部肿瘤学临床医师考试中心、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中华肿瘤》杂志及《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等均挂靠在该院。

阅读全文

与肿瘤科技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