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近况

成果近况

发布时间:2022-01-19 11:14:32

1. 进展情况是一个意思吗

1. 中期报告的阶段性主要进展及成果怎么写
毕业设计设计的写作一般分为开题报告,中期报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答辩演示.中期报告是毕业设计写作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主要是向老师汇报毕业设计的进度和已经完成的内容.起到抽查的作用.
1、功能 科研进度报告是科研课题的执行人在科研过程中向科研主管部门汇报课题研究工作进度的情况及阶段性成果的书面材料.如年度报告(定期),进展汇报(不定期). 科研进度报告的主要功能有: ①课题执行人总结前一段研究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②向主管部和协作单位通报信息,以便检查研究进度,安排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接下来谈谈中期报告的结构和格式
2、结构 科研进度报告由课题名称;课题概述(课题来源,起止时间,支持的经费等);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对本阶段研究进度的评价;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计划;参加这段工作的人员名单和报告时间等六部分构成. 然后就是中期报告的写作方法,我们怎么样才能把中期报告写好.
1、课题概述 一般第一次进度报告中写,后续的进度报告可以不写.主要写明课题来源,起止时间,支持经费以课题要求等.
2、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 写法上应按工作计划上规定本阶段任务条款或按上一次进度报“下一阶段工作的计划”的内容,逐条检查落实,注意写明完成情况,也同时写明存在问题,分析存问题的原因,如果不具备研究条件而未完成任务应作出说明.这部分写得如何,是衡量进度报告的质量关键所在.
3、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 这部分写作既要参照课题工作计划写出下一阶段将进行的研究,又要针对上阶段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将未完成的任务移至下一阶段去完成.如果研究工作计划有变动,应写明变动原因并作出新的安排.
4、科研进度报告的编写方法 对单一课题,可采用时序式编写,按任务完成时间的先后写.但重点放在本阶段研究工作的进展和结果上,避免写流水账.对项目比较多的课题,如分有多个子课题,可采用任务分项式编写,一项一项地写.也可把时序或任务分项式结合起来编写.
5、内容真实,把握分寸 科研进度报告写作的重点应放在"研究计划完成情况"和"未能按计划完成的工作"两部分上.写作中应如实反映研究的客观实际,正确估价取得的成果;写成绩不要过分夸大,同时要写明存在困难和问题.。

2. 本科毕业论文阶段性总结书怎么写
1

2. 工作进展与研究成果

本项研究工作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系统调研与分析稀有金属矿产资源有关的最新进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归纳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研究与开发的发展趋势,研究富蕴县稀有金属有效开发的途径和规划。②运用地质异常成矿预测理论,系统分析矿田、矿床及矿体的控矿构造(包括导矿、散矿和容矿构造),进一步总结成矿规律。③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学地质—遥感地质方法,进行矿区快速勘查与评价,优选新的找矿靶区。④应用三维地质模型定量评价方法进行隐伏矿体定位预测评价,确定新的找矿靶区。

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

1)利用矿山三维数字模型,分析了矿区主要成矿岩体的形态、分布和稀有元素空间富集与分布特征,参考研究区高精度磁测数据的反演和解译,发现了3号脉岩体南部一个新的“草帽状”矿化异常,次一级岩体隆起部位与元素空间异常空间重叠好,建议这一地段成为下一步勘探工作重要靶区。

2)系统评价了矿区内Li2O、BeO的预测矿体的资源量及低品位矿石的资源量,按可可托海稀有矿山年30万t矿石的生产处理能力,仅预测矿体的资源量就能保证矿山15~20年的正常生产。

3)建立了集空间信息与属性数据于一体的三维数字矿山模型,实现了矿区地形地貌、岩体、构造、矿体、勘探工程、测试样品和高精度磁测解译成果等多元数据的三维空间查询、可视化和空间分析,为三维矿体预测与评价提供了技术与数据基础。

4)在区域地质—物探—化探—遥感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了区域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综合预测与评价工作,划分了4个主要成矿区,初步圈定了相似成因矿床的找矿靶区。

5)开展了矿区应力场恢复和有限元模拟研究,确定了控矿构造的主要应力方向及期次。

3. 请问“工作进展”和“主要成果”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工作进展是工作在进程中,尚未完成。而主要成果就是已经彻底完成的工作。

4. 进展和现状

古水文地质术语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前苏联的地质文献中,首先是由该国学者П.Н.契尔文斯基提出的。之后,在古水文地质的发展中作出贡献的还有A.И.谢米哈托夫(1947)、Κ.И.马科夫(1948)、Μ.Α.加塔尔斯基(1951)、Α.Μ.奥夫琴尼科夫(1957)等。古水文地质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与预测评价沉积盆地油气成藏研究有关。Α.Α.卡尔采夫等于1969年撰写出版了《古水文地质学》,反映了前苏联古水文地质研究的水平。7年后,Е.Α.巴斯科夫于1976年撰著出版了《成矿规律研究中古水文地质分析》(沈照理译,1981),主要介绍了地质构造条件不同、类型各异的六个金属矿床的古水文地质分析实例。

同期,英国研究者G.F.戴维逊于1964年首先提出卤水成矿学说,他认为过去归之于非现实环境(例如,反常的大气圈、特殊的火山喷发、奇特化学成分的河流等)下形成的各种金属矿床,根据当前的经验看来,可能是由混有或不混有岩浆水的含盐地下水在深处形成的。之后,D.E.怀特(1968)、K.C.邓纳姆(1966、1970)、T.C.曹采尼杰(1972)等都以大量实际资料为依据,对与卤水成矿作用有关的问题,如含矿卤水的成因、成分、成矿机制和与之有关的矿床做了相应的解释。K.C.邓纳姆还提出深层地下水特别是封存的古海水和油田卤水在成矿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苏(前苏联)、美等国地质工作者提供了许多支持上述理论的证据。

W.S.Fyfe等于1978年发表了《Fluids in the Earth's Crust》专著,该书主要论述了流体在变质作用、构造作用和化学迁移过程中的意义。

我国早在公元147年在四川盆地邛崃钻成天然气井,公元280年在川南自贡自流井采气取卤熬盐。上三叠统砂泥岩沉积体系赋存的高盐度孔隙-裂隙型水,其成因与采气一样著称于世。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大规模的勘探开发深部卤水、热水,特别是油气田,积累了大量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发表了不乏导向性研究的论著。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后的十年,研究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国内研究者启动了深层卤水、热水、油气田、金属矿床等古水文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持续地发表了许多的论著。据不完全统计,出版专著的有汪蕴璞、王东升、徐恩孝等(1982)《深层卤水形成问题及其研究方法》,汪蕴璞、赵宝忠、张金来等(1987)《油田古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沈照理、汪蕴璞、文东光、汪民、林锦璇、钟佐桑(1999,英文版)《AN INTRODUCTION TO GEOCHEMIS-TRY OF THE OILFIELD WATERS IN CHINA》,汪珊、张宏达、孙继朝等(2005)《渤海湾黄骅裂谷盆地深层水形成演化》。发表论文的有汪蕴璞、林锦璇等(1982、1987、1989、1990、1995、1997、1999),沈照理、汪蕴璞(1985),孙世雄、沈治安、贾疏源(1987),邸世祥(1991),沈照理、文东光等(1994),王文斌、黄志超等(1994),汪珊等(1999、2001、2002、2005),张宏达等(2003、2005),陶一川、姜鹏等(1995),赵学平、付立新(1996),王震亮、罗晓容、陈荷立(1997),谢石连、汪民(1998),陈建文、历玉乐等(1999),康永尚、吴文旷(1999),邓林、汤磊等(2000),楼章华、朱蓉等(2003),邓运华(2003),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古水文地质研究的进展。

地质流体是沉积体系中最活跃的物质成分,在地质历史进程中积极地传输能量和搬运物质,参与各种各样的地质作用和成矿作用,是一种强大的地质作用营力。水在地质流体中分布最为广泛、数量最多的成分,堪称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不言而喻,将液、气、固三态的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成矿规律研究注意力汇聚于沉积体系古水活动循环规律,并视为基本或核心研究内容,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古水文地质学的进展。地质流体已成为当代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之一。

国外在地质流体研究方面持续不断地取得了新的资料和成果,但国内近几年来大多数水文地质工作者投身于短尺度浅层水和环境地质方面的研究,对长尺度深层水研究的课题、经费、参研人员的数量比以往有所减少,研究工作与国外的相比有所滞后。

5. 主要进展与研究成果

本次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地质成果有:

1)运用时空转换的观点重新厘定了羌塘盆地东部中新生代不同构造-地层(分)区的地层系统。在深入研究不同构造-沉积单元沉积充填序列、地层接触关系、时代归属、沉积体系及构造古地理演化的基础上,将研究区这一叠复型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晚三叠世前陆盆地,早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多玛被动大陆边缘陆表海盆地,早白垩世晚期多玛前陆盆地,早-中侏罗世北羌塘-昌都巨型伸展裂陷盆地,晚白垩世—古近纪南羌塘前陆盆地,北羌塘山间断陷盆地,新近纪北羌塘山间断陷盆地、南羌塘山前压陷盆地等几个重要演化阶段。探索了原型盆地性质改变与班公湖-怒江洋盆扩张、洋-陆俯冲、陆-陆(弧)碰撞等地球动力学过程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板块构造框架内的中生代沟-弧-盆体系,重塑了盆地不同演化阶段的动力学模式。

2)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的构造演化归纳为两个自东向西剪刀式开合旋回,首次提出班公湖-怒江大洋分别是古特提斯和中特提斯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之间的界线,龙木错-双湖-查吾拉-昌宁-孟连构造带仅是班公湖-怒江古特提斯洋的北部构成部分。

3)将中新生代岩浆岩研究纳入到盆地动力学体制的综合分析中,指出晚三叠世唐古拉山岩体是班公湖-怒江大洋岩石圈向羌塘陆块俯冲的产物;早侏罗世托尔期火山活动拉开了北羌塘盆地伸展裂陷作用的序幕,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基性火山岩是板内拉张阶段断裂扩张作用的结果,中新世钾玄质岩浆喷发是青藏高原北部巨厚陆壳深部ETM Ⅱ型富集地幔岩浆沿当曲-本塔断裂带拉张上涌的结果。这些成果为藏北高原盆地构造体制的转换提供了充分的岩石学依据,并为最终建立羌塘盆地东部造山带及盆地形成的岩石学模型及深部动力学机制提供基础科学资料。

6. 预期成果怎么写

预期成果指的是自己开始在某个项目之前预想的成果,表达形式可以是一篇论文等,在写的时候可以根据模板往上套就行了。还有就是要说明紫的项目完结时候出来的成果要有个表现形式,比如是公开或者不公开发表的论文,或者是做一个产品(原型之类的)出来。
然后再说说具体的量,比如发表论文,在哪个档次刊物上,几篇。产品的一些基本的条件,然后评审如何进行。

拓展资料:

篇一:社会实践活动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

通过这次的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达到这些成果。具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调查研究的本身,我们本次研究的主要课题是探讨仿建文化遗产类旅游景点的经济价值——就圆明新园个例研究分析,希望可以从各个层面探讨其具有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效应,综合利用各种旅游价值评估方法。调查圆明新园的建设开放,看其是否对浙江的经济结构引起蝴蝶效应和其对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还有圆明新园选择的建设地对其经济价值的影响,例如交通等。想要具体考察圆明新园其本身的经济价值,就其门票价值,其中的项目构成,游客的旅游意愿来具体分析;一是针对实践调查小组成员,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培养大家的能力,和对知识更多的了解,掌握与运用。能力:培养沟通交流能力:与组员沟通的能力,与调查对象沟通的能力;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术调研和结合分析的能力,提高个人素质,完善个人品质,孕育出更好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意识到当代大学生肩负的责任,也意识到自己知识层面的不足。

篇二:项目预期成果范本

中国航天产业化从未停步

中国近年来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有3000多家民用企业参与到载人航天的生产、研制中。中国航天技术对未来本国GDP究竟将发挥多大作用,还取决于相关产业民用化程度。

10月12日上午9时,在全世界的瞩目下,中国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一时间,群情沸腾。颇为敏感的股市也旋即作出回应,当天,持续低迷的沪、深股市场均已上涨报收,其中航天板块涨幅超过大盘的涨幅。

航天产业收入可观

据测算,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为1:2,而相关产业的带动辐射在1:8-1:14之间,也就是说,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8-14元的回报。航空航天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其空间计划已经为美国增值2万亿美元。统计数据显示,2000-2001年度,英国空间工业总收入有29亿英镑,法国大约有200亿欧元,俄罗斯有9亿美元。

根据国际航天商业委员会8月发布的《2005年航天产业现状》调研报告统计:2004年全球航天产业来自商业服务和政府计划的总收入达到1030亿美元,预测到2010年将会超过1580亿美元。更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全球商业航天活动的收入预计将达到5000亿-6000亿美元。而已跨入“航天精英俱乐部”里的中国,未来能在其中切多大一块蛋糕,自然值得期待。

高投入带来高回报

航天产业的投入非常惊人,一架航天飞机仅研制费用就高达100 多亿美元。这也难怪当年美国阿波罗号航天飞机升空之后,一份美国报纸的标题是:巨大的钻石成功升空。但航天业的回报同样不容小觑,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认为,“就像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时,谁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卫星会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

正如焦教授所说,目前全球仅商业卫星产业每年就创造超过800亿美元的收益。而自1970年中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至今中国已成功研制并发射6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包括资源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等。

在中国,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已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城市建设等方面广泛使用,建成了国际卫星通信站和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海陆空交通、地震监测、森林防火灭火等领域也因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而受益无穷。

中国研制的卫星费用低、质量好、水平高,在世界上排位处于前3-5名。其中,返回式卫星、导航卫星名列第三,火箭发射、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名列第四,通信卫星名列第五。2003年“神五”的成功发射,更为中国卫星出口扩大了市场。

中国航天产业化进程

美国宇航局专家统计,美国有30000多种民用产品得益于研制航天飞机发展出的技术,如GPS卫星导航定位仪、“太空食品”和“太空药品”、卫星电视、电话等。而中国航天技术对未来中国GDP究竟将发挥多大作用,还取决于相关产业民用化程度。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向《财经时报》介绍,“中国从?神一?到?神六?都在研究民用技术,带动了诸如电子、计算机、化工、冶金、材料、机械、特种工艺、低温与真空技术、测试、控制、测控、气象、船舶、生物、农业等领域技术的发展。”

“中国已经有3000多家民用企业参与到载人航天的生产、研制中,包括电子行业、元器件、原材料、飞船材料等很多方面。”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研究院研究员刘济生说:“目前有些载人航天的研究成果已经反馈到了民用技术中,如热控、遥控、遥测、航天服技术等,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还很难测算出具体的经济效益,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离不开航天技术。从长远看,前景无可限量。”中国在航天工业产业化进程中一刻也没有停步。

统计表明,中国近年来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太空的微重力、超洁净、高真空、微辐射的特殊环境,使它成为人类最理想的尖端工业和药品的生产场所,可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新材料学与新工艺学的研究及综合研究提供多种特殊的环境条件。”刘济生研究员说,“在微重力条件下可以研制和生产高纯度大单晶、超纯度金属、超导合金和特种生物制品等,对于许多产业部门都具有广泛适用性。”可以说,“神六”的成功发射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又迈出了重大一步,也预示着中国航天产业的蓬勃发展。

篇三:项目预期成果

项目预期成果:

兼职APP上线初期,通过学院学生体验评价再面向全校学生试用,到后期全面广泛应用,不断积攒用户,商家入驻收取服务费或者承包业务,从中获利。发展到一定阶段,兼职APP会接手广告业务获利,最终扎根市场,开启学生与企业双赢模式。

市场前景分析:

由于大学生消费能力及总量越来越大,高校市场越来越受到企业关注,高校学生对兼职需求量大,商家与学生不能搭建直接桥梁,导致资源浪费,加之兼职中介机构收取高昂信息费,出现资源空缺,因此市场前景一片大好,同时随着科技进步,电子产品普金,智能手机品牌不断扩大,80后90后成为智能手机APP的主要用户,更利于此款兼职APP的扩大推广。

7. 研究工作进展及成果

2003~2006年,项目投入主要工作量有:1:5万矿产地质填图、1:5万航空物探综合编图等各774km2,1:1万~1:2千地质剖面测量70余千米,1:1万~1:5千地质草测计31km2,1:1万岩石剖面测量150km,1:2.5万高精度磁法测量150km2,1:1万激电剖面20km,激电中梯测量1km2,探槽8000余立方米,水系沉积物测量、地化和岩石基岩样7700余件;各类岩石矿石测试分析样品计1300余件,同位素年龄样品5件(条)。

通过项目的实施和资料的综合研究,特别是1:5万航磁、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遥感技术综合手段的运用,不但极大地提升了调查区地质研究工作程度和资源评价效益,而且也获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和认识,包括调查区部分地层系统的重新厘定、岩浆岩石谱系建立、新的构造格局的划分、一些重要矿产的发现和找矿模型的建立,以及重要致矿地物化异常和找矿靶区的选定等。最终项目成果经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评审,为优秀级,主要方面包括:

1.部分地层厘定

(1)依据含红山铁矿层顶部与上覆寒武系西双鹰山组之间普遍存在的一层厚度不大但十分稳定、分布广的震旦系大理岩,并在该大理岩底部发育一层沉积砾岩,砾岩中存在磁铁矿砾石,以及所见含铁矿层下部的镁质碳酸盐岩建造,大体可与东部马鬃山一带含叠层石的蓟县系相对比,故将左国朝等(2005)厘定的青白口系大豁落群改为蓟县系平头山组。

(2)原1:20万牛圈子幅火石山地区的震旦系平头山组,按其内部所夹片理化中基性火山岩,可与东部有U-Pb年龄为421.2Ma的中-上志留统公婆泉群岩性相对比,故从中部分解为中-上志留统公婆泉群。而其上以推覆体形式产出的厚层白云质灰岩仍归属于蓟县系平头山组。

2.构造-岩浆岩

(1)研究提出以庙庙井-双鹰山断裂为分界,以北归属于东天山古陆系统,以南为塔里木大陆系统的构造格局方案。其中的东天山古陆系统又以近东西向的火石山-牛圈子和北西向勒巴泉-野马街早古生代三大裂谷系、火石山-牛圈子晚古生代坳拉槽及砂井-平头山北西向帚状构造体系为调查区北半部的Ⅲ级构造单元,南半部则为塔里木地块北部陆缘的多旋回裂谷带。到二叠纪末,两陆块才通过陆陆碰撞连接为欧亚大陆的部分。按岩石类型组合、沉积建造、构造岩浆和热变质事件的时间演化序列,提出两古陆系统的成核和克拉通化完成主要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为活动陆缘初始裂解和陆壳增生阶段,早古生代为大陆裂谷和陆壳广泛生长期,晚古生代以岩浆底侵隆升造山为特征,中新生代以陆内演化和大型走滑断裂发育为标志。

(2)提出岩浆作用最早为新元古代南华纪的勒巴泉S型花岗闪长片麻岩套(766±47Ma);加里东期的岩浆作用事件主要以大陆裂谷伸张机制下的双峰式火山构造组合为特征。这既包括寒武-志留纪的火山岩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也包括准(同)时代的窑洞努如—野马街一带的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序列的中酸性侵入体;而华力西期的岩浆作用则明显为一种隆升造山过程中由底侵的基性岩浆与地壳重熔型长英质岩浆共同构成的双峰式火山构造组合,其中的怪石山含铜镍矿化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404~386Ma)是这一模式底侵岩浆的典型代表,隶属于塔里木古陆系统中的岩浆作用,在调查区范围内一般不甚发育。除黑山含铜镍矿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可能与加里东期塔里木陆缘裂谷作用有关外,主体以晚古生代大陆裂谷岩浆作用事件为特征,典型的如泥盆纪墩墩山群的火山沉积建造和部分中酸性侵入体。

3.找矿及重要突破

(1)项目新发现矿产地12处,按工业类型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4类;按成矿类型包括岩浆型、沉积变质型、斑岩-矽卡岩型、热液和构造蚀变型等。其中,岩浆型以新发现的怪石山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岩浆型铜镍矿化为代表。据地磁和激电剖面测量资料,深部有良好的激电异常存在,预测该矿化有成中型规模矿床的潜力条件。沉积变质矿床以新发现的岔路口铁矿点位为代表,该矿点向北可与已知红山铁矿五矿区的磁异常和蓟县系含铁岩系相连,向西同四、三、二矿区也同处于一成矿构造带上。而且,据1:5万航空磁测和γ测量成果揭示,在已知铁矿区之北的砂井—营毛沱一带还有高强度和大范围航磁异常存在,其磁异常强度和特征完全可与已知矿床相对比。按范围和规模,有成超大型规模的资源远景。斑岩-矽卡岩型矿化(点)以星海钨矿为代表,经地物化和地表浅部工程揭露,有成中型矿床的远景规模。热液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以新发现的白石滩金锑矿化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除上述外,新发现的矿点(化)还有拾金滩的铜金矿化和蚀变带、三道梁的铁锌矿化点、一口井银铅锌多金属矿化和铁帽带、独山东铜钨多金属矿化蚀变花岗岩体等。从地表勘查和物化探测量来分析,都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分别建立了它们的找矿模型并进行了资源量预测。

(2)在调查区,共圈定航磁异常22处、γ能谱异常4处,其中与铁矿有关的异常有14处、化探综合异常15处,包括甲类异常5处、乙类异常3处、丙类异常7处,其内属致矿异常有8处。按异常元素组合,以火石山和交瑞口布两断裂为界,可将调查区化探异常分为北、中、南3带。其中火石山以北的北带主要是以长城系古硐井群的绿片岩相变质碎屑岩、中-上志留统公婆泉群的火山沉积岩系和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岩为背景的Au,Ag,As,Sb,Hg,Cu,Pb,Zn,W,Mo组合的综合异常带;中带为火石山-交瑞口布两断裂带间以寒武-奥陶系沉积碎屑岩系为背景的Au,Cu为主,Zn,Mo,Pb,Sb综合异常带;南带位于交瑞口布南,以青白口系、震旦系和寒武-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和一套黑色岩系为背景的Zn,Cu为主,伴生有Mo,As,Sb,W,Sn,Ni,Co等的综合异常带。

(3)确定了Fe,Au,W,Ni(Cu)为调查区的优势矿种,次为Ag,Pb,Zn,Mn等。铁矿以砂井地区蓟县系平头山组的红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具有极大找矿潜力;金以白石滩和拾金滩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矿化为主要找矿靶区;钨以星海钨矿有较好发展前景;铜镍以怪石山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型铜镍矿化最具找矿远景;银铅锌以一口井银铅锌矿化铁帽有较好的成矿和找矿条件;锰以大红山一带的沉积和构造热液型锰矿具有发现新矿床的潜在条件。

(4)总结提出调查区主要有3种成矿系列的矿产,即同生沉积-变质型的铁、锰、磷、钒、铀和重晶石系列,与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有关的岩浆型Cu、Ni系列,与中酸性岩浆作用有关的云英岩型、斑岩-矽卡岩型、构造热液蚀变型的贵金属-多金属成矿系列等。在成矿时空演化上,主要发生在中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3个时段内。其中,中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的成矿作用明显是以沉积-变质黑色岩系型铁、锰、铀、钒、磷和重晶石类矿产为特色,可能还包括花牛山类型铅锌银矿。晚古生代基本以内生型成矿系列为特色,包括岩浆型铜镍矿、斑岩-矽卡岩-热液蚀变型的钨、铜、金、铅锌矿化等。地域上,沉积变质型主要集中分布于火石山断裂带以南的地带,而内生型则普遍同晚古生代或华力西期构造岩浆作用事件密切相关。

8. 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果

1)以若拉岗日结合带的边界断层为界将调查区及邻区划分为2个地层区、3个地层分区,系统测制了各分区内的地层剖面,根据岩石组合、接触关系、古生物、同位素测年等成果划分地层单位,建立了调查区内完整的地层系统,尤其是解体了前人笼统归入三叠系的若拉岗日群,解体出早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等多个地层单位,在地层认识方面取得突出进步。

2)在若拉岗日结合带内发现一套浅变质(绿片岩相)地层,地层中的碎屑锆石U-Pb-SHRIMP测年获得了524Ma的最小年龄,通过分析认为这一年龄代表了浅变质地层的沉积上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可以和羌塘地块上的下古生界玛依岗日组对比,两者为同一地层单位。

3)根据地层的时空分布情况及沉积相、地质构造演化等特征,明确了调查区各时期沉积盆地的性质及时空演化规律,明确了石炭纪—早二叠世陆内裂谷盆地的性质和三叠纪前陆盆地的迁移演化规律。

4)对分布于若拉岗日结合带的基性岩(脉)及少量超基性岩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查明了它们的野外产出状态,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特征的对比,认为它们有别于洋脊或洋壳(蛇绿混杂岩)中的基性、超基性岩,而与大陆板内或板内裂谷基性岩相似,K-Ar法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它们可能形成于三叠纪。

5)查明了石炭纪—早二叠世一套以碱性系列基性火山岩为主的火山岩,根据火山建造的时空分布情况及岩石学特征,火山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它们与板内裂谷作用有关,而不是洋脊玄武岩,从而证实石炭纪—早二叠世 “古特提斯洋” 发展阶段,本地区仅发育大陆裂谷,这与金沙江缝合带的东段地质特征有较大的差异。

6)查明了若拉岗日结合带的边界断层及基本性质、物质组成情况、地质结构等特征,识别出一处逆冲推覆构造(花石山逆冲推覆构造),以及很多断层现代活动的证据,尤其是对1997年玛尼7.9级地震的地表破坏情况(朝阳湖现代活动断裂)进行了详细调查,这些都为恢复地质构造演化史及新构造运动规律等提供了资料。

7)综合地质、构造情况,明确了若拉岗日结合带属于华力西期构造结合带,它代表羌塘地块与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块之间石炭纪—早二叠世裂谷于晚华力西期闭合后的残留,否定了若拉岗日结合带中存在蛇绿混杂岩的认识,不存在构造岩浆带等洋壳消减碰撞造山带等常有的地质现象,这些均说明金沙江缝合带所代表的 “古特提斯洋” 在向西延伸过程中形成陆内裂谷构造环境,反映了金沙江缝合带的东西差异与构造分段性。

8)在区域地质调查中注重遥感地质解译工作,与实际地质调查相结合,按青藏高原B3类区要求完成了遥感解译工作量,提高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总结了本地区的地质体遥感影像特征、遥感地质解译原则与规律。

9)在开展地质调查的同时注重其他国土资源的调查,如对调查区的地貌、植被、动物、生态环境、水文、气候、道路交通等情况进行了概略性了解。

9. 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1)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数据质量筛选原则,对研究区主要块体如塔里木、准噶尔、西伯利亚显生宙以来的古地磁极数据进行了筛选,初步建立了研究区质量可靠的显生宙古地磁极数据库,并重点对研究区及邻区白垩纪古地磁极数据进行了筛选。

2)初步建立了塔里木块体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动曲线,并编制了塔里木块体显生宙古纬度变化图。 由此视极移曲线推测参考点(39°N,84°E)的古纬度和磁偏角可以看出,奥陶纪塔里木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区(16.7°S);至志留纪塔里木快速移到赤道以北的中低纬度地区(漂移量达3840 km),同时顺时针旋转了12.5°;志留纪至泥盆纪塔里木块体基本保持稳定;塔里木块体自泥盆纪至晚石炭世向北移动约13° (1400 km),并顺时针旋转了40°,这表明,塔里木块体可能正向北消减到哈萨克斯坦板块之下。 在晚石炭世和中侏罗世之间,塔里木块体北向移动已不存在,但在二叠纪仍发生了26°的顺时针旋转,表明塔里木块体在这一时期与哈萨克斯坦块体的碰撞可能已开始减速。 三叠纪—中侏罗世塔里木块体逆时针旋转了16°。

3)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块体的晚石炭世—二叠纪古纬度在95%置信范围已趋于一致,即两块体在二叠纪前对接缝合,形成天山造山带。

4)华北与塔里木两块体记录的磁偏角是在侏罗纪才比较相近,古地磁极也已在95%误差范围内(朱日祥等,1998),说明两块体间的对接与缝合是在侏罗纪完成的。

5)准噶尔块体石炭纪—二叠纪时已成为一整体连接到劳亚大陆(Laurasia),自石炭纪以后几乎未发生视极移(即南北向净漂移,Sharps et al.,1992)。

6)对白垩纪古地磁极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给出了白垩纪研究区主要块体间的相对运动状态:

准噶尔、塔里木块体、华北块体、华南块体早、晚白垩世的古地磁极位置基本一致,这表明当时各块体相对于古磁极的相对运动或位移较小。对于整个欧亚视极移曲线(APWP)来说,这是个U形圈或稳态时期(Besse et al., 1991)。 因此,可以将早、晚白垩世数据平均来获取白垩纪的古磁极。

尽管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华北和华南块体的古磁极与欧亚各块体的磁极是一致(Enkin et al., 1992),这表明,在古地磁数据的误差范围内,中国大陆各主要块体和西伯利亚块体在晚侏罗世时已处于其现今的相对位置。 欧亚、准噶尔、塔里木、青藏西部和印度各块体的白垩纪古磁极近似地沿一与中亚成NNE方向相交的大圆排列,这意味着这些块体在一级近似的情况下,沿NNE方向相互彼此靠近,具有较少的旋转量。

由北向南,欧亚块体与准噶尔块体古磁极间的角距离为6.2°±4.8° (Chen et al., 1991 ,1993),这相当于650±530km的南北向缩短(即古纬度差为5.9°±4.8°),同时准噶尔块体相对于西伯利亚(参考点位于44°N/86°E)逆时针旋转了2.4°±5.8°。

准噶尔块体和费尔干纳块体古磁极间的角度差异产生了可忽略的纬度差0.3°±6.9°和相对于费尔干纳附近参考点(40.5°N,72.5°E)15.7°±10.0°的旋转(Chen et al., 1993)。

准噶尔和塔里木块体古磁极间的角距(4.3°±5.5°)在95%的置信水平上是无意义的(Chen et al., 1991, 1993)。但是,塔里木块体与欧亚块体古磁极间的角距较之与准噶尔的系统偏大,这相当于420±605 km(古纬度差3.8°±5.5°) 的缩短和2.11°±6.3°的旋转(参考点位于40°N/77°E)。

塔里木块体与藏西古磁极间的角度差为8.5°±6.4°,但古纬度差并不大(5.7°±6.2°)。 这意味着两者间近南北向缩短量为630±680 km(即古纬度差为5.7°±6.2°),以及相对于参考点34°N/80°E具有较大的旋转量7.1±6.4° (Chen et al., 1993)。

吐鲁番盆地白垩纪平均视磁极与同一时期的准噶尔块体、欧亚大陆间的角度差分别为8.4°±6.7°和13.7°±5.5° (Cogne et al.,1995),表明准噶尔和吐鲁番之间可能发生了相对运动,存在径向运动(6.4°±6.7°),但并无明显的旋转(4.0°±6.7°)。

吐鲁番盆地白垩纪平均视磁极与同一时期塔里木的视磁极很相近,两者间的角度差为4.3°±6.2°(Cogne et al.,1995),在统计上无意义。 这表明吐鲁番与塔里木块体间自晚侏罗世以来未发生明显的相对运动,当时的塔里木已是刚性块体,其地理范畴已包括了吐鲁番盆地。

综上所述,据古地磁资料沿80°E方向初步估算各块体间的缩短量分别为650 km(西伯利亚和准噶尔块体之间,主要在阿尔泰)、420 km (准噶尔和塔里木块体之间,主要在天山)、630 km(塔里木和青藏块体之间,主要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 所有这些由古地磁资料获取的缩短量和旋转量可能反映了自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以来的中亚整体变形状况。

7)选择新生代变形幅度相对较大的塔里木块体西缘喀什-阿图什地区和变形幅度较相对较小的北天山北缘玛纳斯地区作为野外重点采样区,对其新生代地层进行了初步的古地磁研究,完成了227个古地磁样品的测试及分析。 结果表明,北天山乌鲁木齐山前凹陷第三纪(古近纪、新近纪)沉积地层存在严重的重磁化现象,所获得的5个采点的平均剩磁方向较离散。 这说明各采点所在推覆体之间可能存在相对运动。 研究区第三纪(古近纪、新近纪)沉积地层实测磁倾角普遍存在浅化问题,即实测磁倾角比由欧亚大陆视极移曲线预测的磁倾角要浅(如在西南天山博古孜河要浅19°,这与该区第三纪(古近纪、新近纪)的古地理重建是不协调的)。 Thomas et al.(1994)在对塔吉克盆地第三系(古近纪、新近纪)红层进行古地磁研究时也报道了类似的现象。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目前说法不一。 因此,利用第三纪(古近纪、新近纪)沉积地层古磁倾角来研究该区新生代各块体间的纬向运动(即南北向缩短量)目前可能是不现实的,但利用第三纪(古近纪、新近纪)火成岩的古磁倾角有可能获得该区新生代各块体间的纬向运动状况。

此外,可利用古磁偏角的变化来确定各块体绕垂直轴的相对旋转量。博古孜河剖面自N2以来逆时针旋转了18.9°,拜城逆时针旋转了17.8°;英吉莎自80 Ma以来顺时针旋转了21.0°±10.4°,这些结果与地质研究 (Chen Jie et al., 2000; Rumelhart et al., 1999; Burtmanet al., 1993)是一致的。

10. 主要工作进展与成果

近年来,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系统开展了古岩溶储层研究与对比工作。先后开展了14项科技攻关项目,研究内容包括两大方面:第一,以古岩溶形成机制与油气聚集关系为切入点,建立油气田古岩溶识别方法体系,研究油气田古岩溶型储层形成机制;第二,识别古岩溶形成演化类型,建立古岩溶发育结构模式和地球物理响应模式,预测油气聚集有利发育区,指导勘探开发部署。

所开展的主要科研项目如下: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专题“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储层溶蚀孔洞研究”(96—110—04—02—01),1996~1997;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专题“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岩溶特征研究”(96—110—03—02—02), 1998~2000;

中国石油公司科技攻关项目课题“黄骅坳陷周边奥陶系岩溶发育模式及坳陷区岩溶储层研究”,1999~2000;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专题“塔里木盆地轮南潜山碳酸盐岩缝洞预测及其连通性模拟研究”(96—111—03—01),2000~2001;

中国石油公司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塔里木盆地缝洞系统特征研究”,2002~2003;

中国石油公司科技攻关项目课题“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古地貌与古岩溶特征研究”,2003~2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碳酸盐岩储层古岩溶模式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机制研究”(40272068), 2003~2005;

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碳酸盐岩缝洞系统模式及成因研究”(2006CB202401),2006~2010;

中国石油塔里木公司科技攻关项目“轮古潜山奥陶系古岩溶特征研究”,2007~2008;

地质调查项目课题“雪峰山西侧地区海相岩溶储层形成和分布规律研究”,2008~2010;

中国石化西北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塔河油田主体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古岩溶储集体发育特征研究”,2009~2010;

中国石油塔里木公司科技攻关项目“轮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岩溶地貌特征及岩溶储层综合评价”,2009~2010;

中国石油塔里木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买盖提奥陶系岩溶地貌特征及岩溶储层综合评价”,2011~2012;

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缝洞单元形成机制及模式研究”(2011 CB201001), 2010~2014。

其中,2010年完成的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碳酸盐岩缝洞系统模式及成因研究”(2006CB202401),通过塔北和南方野外露头区岩溶缝洞系统调查与对比研究、典型露头区地球物理探测、塔河油田试验区碳酸盐岩缝洞系统地质识别与缝洞系统地质模式研究,解决了“海相碳酸盐岩缝洞系统形成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建立了油气田古岩溶识别方法体系,为揭示缝洞储集体储集规律提供了依据;阐明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古岩溶缝洞系统形成机制,为油藏地质建模提供了基础支撑;研究了塔河油田古岩溶平面分布规律和垂向分带特征,为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了靶区;建立了塔河油田10种典型缝洞系统结构模式和地球物理响应模式,为储层评价预测提供了依据。

阅读全文

与成果近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