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文献综述和先行研究的区别
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
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你的文献综述有什么要求?不懂可以问我,希望能帮到你。
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
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一、文献综述概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三、文献综述规定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⑵ 求一句成语 或歇后语 表示在事情发生过程中抢先下手行动采取措施 获得的好的成果 万分感谢
先下手为强
近水楼台先得月
⑶ 唐菊兴的科技成果
唐菊兴研究员不是一个单纯学术科学家,而是一个科研、生产并行的科学工程师。他能够正确地评价地质特征,运用成矿理论来指导找矿。指导勘查了数个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社会做出了大贡献。
1、2006年至今,主持西藏甲玛超大型铜多金属矿的勘探评价工作,取得重大找矿突破。
截止2013年9月,完成近400个钻孔的施工,完成钻探工作量近18万米,创造了青藏高原勘探的奇迹。项目突破前人海底成矿理论的认识,按照斑岩-矽卡岩成矿理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科学研究和勘查评价工作,取得重大找矿突破,探明并新增资源量(331+332+333):Cu资源量700万吨,Mo资源量69万吨,Pb+Zn资源量105万吨,伴生Au资源量152吨,伴生Ag资源量9995吨(评审文号:藏矿储评字[2013]111号;备案文号:藏国土资储备字[2013]28号)。该矿床2010年7月已经投产,年创造利税近3亿。
2、2003年至今,主持勘查评价雄村超大型铜金矿,提出冈底斯成矿带存在岛弧型斑岩铜金矿。
截止到2013年12月,雄村铜金矿完成施工钻孔201个,钻探进尺63233.92米,238万吨,伴生资源量202.7吨,伴生银资源量1041.9吨(国土资储备字[2013]101号,中矿联储评字[2013]39号)。雄村式铜金矿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新的矿床类型,为在冈底斯成矿带寻找岛弧型斑岩铜金矿指明了新的找矿方向,在雄村铜金矿外围发现了雄村III号铜金矿等多个矿体。
3、践行找矿突破新机制,服务于矿业企业大型-超大型矿的勘探,取得显著成效。
践行 “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找矿新机制,及“采、学、研、用”四结合的勘查模式,在“358找矿突破行动”中勇挑重担,勇于创新。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和技术服务团队,为中铝资源在多龙矿集区铁格龙南(荣那矿段)的找矿突破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厘定了矿床类型,认为该矿床是我国大陆第二例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也是西藏首次发现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仅仅2013年一年的勘查评价,求获铜金属量564.4万吨(332+333),平均品位0.55%。
参与西藏巨龙矿业的西藏墨竹工卡县驱龙铜多金属矿床的勘探工作(勘探报告排第四)(2006~2008年1月),提交铜金属资源量718.8万吨,伴生钼金属资源量35.6万吨、银金属资源量4221吨(获2011年国土资源科技奖一等奖)。主持西藏阿里尕尔穷大型铜金矿的勘查,查明矽卡岩型铜金矿的形态产状和规模 ,求获金资源量二十多吨,铜资源量9万吨(或2012年度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进展)。
⑷ 什么是成果的创造性和先行性
我理解 创造性是指的主观程序控制焊接技术,先行性是它应该按照程序去焊接
⑸ 德育先行的理解
作为从事小学德育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我想从以下几点浅谈我对中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重要性的看法:
一、家长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家长是青少年的启蒙教师,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直接透视出青少年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重视德育教育光喊口号不行,光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更是不行,家长应该积极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应从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进行道德教育只让孩子背那些条条框框是不行的,只让孩子停留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表象认识上也不行。孩子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是对、为什么是错,而且付诸以行动中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对于现在的教师也还存有另外一种困惑,那就是孩子(特指小学生)在学校上课期间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学校的监督下养成了较好的习惯,能够较好的按照行为规范要求自己,但到了假期(寒、暑假,尤其是春节)在家长们溺爱的强攻下逐间迷失方向“重操旧业”,开学以后教师还得从头再来,如此周而复始的教育虽然耗尽了教师的大量心血但收效甚微。
二、学校教育应是教育的主导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离不开诸多环境和因素,但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正如俗话说得:嫩枝易弯也易直。
因此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消极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如果学校只是知识注重学生“智”的发展而忽略了“德”的重要性,我们培养出来的将会是一批废品,而当今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校只为应试,一天到晚有讲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只重知识,不重德育,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高分低能。上了大学因心理不健康而走向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
此外,学校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或差来界定学生的好与坏,在评价学生方面仍然要用辩证的方法来综合地衡定。把学习成绩作为一个参考,把智力、情感、态度以及目前提倡的自信、乐观、向上等诸方面因素考虑其中,形成一个综合界定的标准。素质教育提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学校要用赏识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并且及时地捕捉学生的任何闪光点,多方面、多渠道、多视角的获取信息,且不失时机地予以表扬或奖励,伟大的导师列宁同志曾经说过:“任何改正都是进步。”我们不怕学生出错,只要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错误并且改正错误,我们都应该视为诚实、勇敢、有错就改的积极表现。同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可以筹措资金营造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以满足学生的求胜心和满足欲。三、教师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和倡导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塑造者,同时还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执教品先行,育人先育己”。
教师一方面按照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依法治执教;另一方面教师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突破口,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追求和个人修养,努力做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尊严,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的面对明天,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去爱自己、爱周围的人。同时要在教育学生方面、评价学生方面多想办法多谋策略,精通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模式的单一性为多样性,因为“懂得教育方法的老师会用100 种方法教1 个学生,而不懂得教育方法的老师会用1种方法教育100个学生”,在“传道”
和“授业”的同时努力做到以人为本,遵循“做学问首先学会做人的原则”,努力使学生在“得道”的同时领悟“德道”的含义。
在“授业”的同时重在教给学生“获业”的方法,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同志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简单而又精辟地概括了教育得法的原则。改变简单粗暴的传统教育方式,用水的柔性、春雨的滋润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不是椎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得卵石日臻完美”印度着名的诗人泰戈尔又一次阐述了“润物无声”教育模式所产生的奇迹。古人云,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思想教育是每位教师的责任,让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知道,正人必先正己,教师的言行举止时时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情操、优秀的品质、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楷模形象,尤其是小学阶段,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所以必须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去组织实施德育工作的宏伟蓝图,雨露滋润和苗壮,辛勤育花花更红。
四、青少年德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随时都有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问题,需要人们有足够的应变本领和心理承受能力,而这些能力和本领需要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而这些绝不是单靠心理教师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可以完成的,众所周知,我国的青少年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教师、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小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宽容的心理素质,以及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坚定信心和坚强信念。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令人触目惊心。究其原因有家庭、社会、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此外,目前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可以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造福于社会,然而错误地使用网络将极大的危害社会、危害家庭、危害千千万万的懵懂少年,造成了不少青少年犯罪,过早地断送自己的前程。国家虽然在青少年进入网吧方面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在净化网络抵制非法网站等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法规,从某方面来说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当在面对高额的利润、网络虚拟的诱惑以及幕后的钱权交易时,许多循循善诱、苦口婆心教育工作者,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迷茫甚至崩溃了,面对天真无邪的童心被利益熏心的魑魅魍魉逐步引入谷底深渊时他们彷徨而手足无措了。还有就是“各自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圣贤”明哲保身的思想,严重羁绊在全社会范围内对青少年道德教育齐抓共管的脚步,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上的悲哀。除此之外,个别地市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歧视、因贫困导致辍学而流落街头以及八、九十年代后出生孩子孤僻、任性、缺乏团队意识等现象,都是严重影响青少年德育滞后的原因所在。众所周知,经历了“二战”失败以后的日本和德国在短短几十年里仍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这与国民教育的成果息息相关。在日本各级政府、学校和家长把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置于首要,从小就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建立起了团结、团队、共荣的意识;而在德国“每个孩子都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关心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强烈意识更是植根于每个德国民众的心里,他们从关心每个孩子的身体健康、行为操守甚至于节约每一滴水入手,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这也是别人成功的经验所在。而在我国,特别是我们广大的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的落后、意识的淡薄、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消极思想不仅严重影响了地区教育的滞后也耽误了一大批正待成长、含苞待放的花朵。孩子们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染苍则苍,染黄则黄”,正确引导他们的思想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家长和社会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相互了解帮助学生明辨是非,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影响,长大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片岩石,无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无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边;我们用真情收容每一个学生,无论其优劣,所以我们才桃李满园。”在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建设过程中虽然道路崎岖坎坷,充满了艰难险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诸方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冲破障碍,耕耘出一片更为广袤、肥沃的田园春色。
⑹ 当今锋芒毕露取得成功的例子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⑺ 关于公益先行
公益先行的公益性,是指地质成果的经济属性。它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产品。在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由于这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所以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供求关系,只能由政府来承担提供者的责任。公益性地质成果正属于这种物品和服务。但是,政府的公共服务也只能到此为止,不能再往下延伸进入商业性地质工作领域。因为商业性地质成果之所以被称为商业性,源于它的消费和收益具有排他性、竞争性,不能用纳税人的钱为某个单位、某个企业谋私利,这就是政策界限。何况用公共财政支出从事商业性找矿,由于缺少规避风险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找矿效果也不好。
当务之急是各级政府切实把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抓起来,把公益性地质调查组织管理机构健全起来,充分利用各方面地质调查的生产能力,加快地质调查进度,取得一批新成果。
公益性地质找矿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它为各级政府制定发展规划提供矿产资源信息,在摸清矿产资源家底的基础上统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2)它为地质找矿出资者提供找矿信息,减少风险损失,特别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商业性地质找矿总体经济效益。商业性地质找矿作为一项产业活动,其产能(即地质找矿的生产能力)由以下5个生产要素决定:一是资金,它既是地质找矿的启动器,又是启动之后的“血液”(即现金流)。因为任何经济活动,首先要有劳动力、设备、原材料等,而所有这些都需要资金。工作运转起来之后,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二是劳动,特别是具有地质找矿专业技能的劳动力,地质找矿成果就是由这个能力认知和确定的。三是技术装备,这是地质找矿的硬件,它的性能优劣对地质找矿产能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是技术和管理,是指具有专利性的矿产勘查和开采的科研成果,以及影响地质找矿效果的组织管理能力。五是矿产资源潜力,它储存于一定的空间(区域),其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认知它,不能创造它。上述5个要素共同作用,才能形成地质找矿的产能。其中最短的要素决定其产能的极限。所以,地质找矿能力的提升,不是任意加强某个要素就能实现的。其中最具有否决权、决定权的要素是矿产资源潜力,进而是找矿空间、勘查区块的选择。而为地质找矿服务的公益性地质调查,就是解决地质找矿潜力、地质找矿空间的选择问题。所以,“公益先行”的定位,完全符合地质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
(3)它在矿产资源丰富地区可以直接拉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按地质调查局提供的资料,已经完成的公益性地质成果撬动了上百亿元的后续矿产勘查开发资金。云南省普朗和羊拉铜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吾拉勒、查岗诺尔、智博等铁矿,西藏自治区的驱龙、甲玛铜矿,辽宁省大台沟和安徽省泥河铁矿等,都是在大调查取得重要新发现后大型企业及时跟进开展后续勘查,短时间探明大型、特大型矿床后,迅速规划建设大型矿山的。
作为公益性拉动商业性的范例,西藏自治区驱龙铜矿的成功发现不仅初步揭开了冈底斯成矿带巨大资源宝库的奥秘,更成为带动西藏矿业经济蓬勃发展的引擎,使得大量商业性资金涌向西藏,加快推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西藏驱龙铜矿已组建西藏巨龙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勘查开发投资28亿元,商业性矿产勘查投入2亿元,完成钻探5万米。
阿吾拉勒矿区内的新疆智博铁矿成为公益引导商业快速跟进的典范。该矿产2006年发现;2007年开展地表初步评价;2008年4月商业跟进,由凯宏矿业公司开展进一步勘查开发;截至2009年底,已投入6.18亿元,拉开了大规模勘查开发的序幕,近40台钻机参与“大会战”,现已查明铁资源储量2.1亿吨。
云南省普朗铜矿实现找矿突破后,商业性勘查及时跟进,云南铜业集团已投入资金7075万元,完成详查和可行性研究。规划开发总投资48亿元,正式投产后将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铜矿山之一,每年生产精炼铜15万吨,可上缴税收近5亿元,并可创造7000个就业岗位。
云南省香格里拉铜矿及外围铜矿床(点)发现后,仅香格里拉铜矿就引入15亿元的勘查—开发资金。在云南省羊拉铜矿,中央财政投入资金750万元开展普查工作后,云南铜业集团投资近亿元,开展首采区勘探工作,已建成日处理矿石3500吨的铜选厂,成为滇西北地区第一座产值超亿元的铜矿山,有力地促进了云南省边远的德钦县经济社会发展。
海南省抱伦金矿勘查为1999年国土资源大调查重点项目,查明资源储量超过100吨,矿区平均品位达9.25克/吨。抱伦金矿转入开发以来,黄金生产产值达3亿元,成为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⑻ 王穗苹的代表性成果
Wang, S., Mo, D., Xiang, M., Xu, R., & Chen, H.-C. (in press). The Time Course of Semantic and Syntactic Processing in Reading Chinese: Evidence from ERPs. Language & Cognitive processing.DOI:10.1080/01690965.2012.660169
Cui, L., Yan, G., Bai, X., Hyönä, J., Wang, S., Liversedge, S. (in press).Parallel Processing of Compound Word Characters in Reading Chinese: An Eye Movement Contingent Display Change Study.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DOI:10.1080/17470218. 2012.667423
Deng, Z., Yu, R., Chen, X., & Wang, S.* (2012). 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encodes outcome uncertainty in the gain domain but not in the loss domain. Neuroscience Letters,526(1):5-9
Yang, J., Staub, A., Li, N., Wang, S., & Rayner, K. (2012). Plausibility effects when reading one-and two-character words in Chinese: Evidence from Eye Movemen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38(6):1801-9
Zhu, Z., Hagoort, P., Zhang, J. X., Feng, G., Chen H.-C., Bastiaansen, M., Wang, S.* (2012). The anterior left inferior frontal gyrus contributes to semantic unification. Neuroimage. 60 ( 4 ): 2230-7. DOI: 10. 1016/ j.neuroimage.2012.02.036
Qiu, L., Swaab, T., Chen, H.-C., Wang, S.* (2012). The Role of Gender Information in Pronoun Resolution: Evidence from Chinese. PLoS ONE.
Huang, J., Zhu. Z, Zhang, J. X., Wu, M, Che, H.-C., Wang, S*. (2012). The role of left inferior frontal gyrus in explicit and implicit semantic processing.Brain Research, 1440, 56-64. DOI: 10.1016/j.brainres.2011.11.060
Cheung, H., Chen, L., Szeto, C.-Y., Feng, G., Lu,G., Zhang, Z., Zhu, Z., Wang, S*. (2012). False belief and verb non-factivity: A common neural bas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83 ( 3 ): 357-64. DOI: 10.1016/j.ijpsycho.2011.12.002
Chen, L., Cheung, H., Szeto, C.-Y., Zhu, Z., Wang, S*.(2012). Do false belief and verb non-factivity share similar neural circuits?Nuroscience Letters, 510(1), 38-42 DOI: 10.1016/j.neulet.2011.12.065
Yang, J., Wang, S., Tong, X., & Rayner, K. (2012). Semantic and plausibility effects on preview benefit ring eye fixations in Chinese reading. Reading and Writing, 25, 1031-1052.
Yang, J., Rayner, K., Li, N., & Wang, S. (2012). Is Preview Benefit from Word n+2 a Common Effect in Reading Chinese? Evidence from eye movements. Reading and Writing, 25, 1079-1091.
Zhang, B., Zhang, J. X., Huang, S., Kong, L.Y., Wang, S*. (2011). Effects of load on the guidance of visual attention from working memory. Vision Research, 51,2356-236. DOI: 10.1016/ j.visres.2011.09.008
Zhang, B., Zhang, J. X., Kong, L.Y., Huang, S., Yue, Z., Wang, S.*. (2010). Guidance of visual attention from working memory contents depends on stimulus attributes. Neuroscience Letters, 2010,486(3): 202-206. DOI: 10.1016/j.neulet.2010.09.052
Kong,L.Y., Zhang, J. X., Kang, C., Du, Y., Zhang, B., Wang, S.* (2010). P200 and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in Chinese word recognition. Neuroscience Letters(SCI), Vol. 473 (1), 37-4. DOI: 10.1016/j.neulet.2010.02.014
Wang, R., Mo, L., He, X., Smythe, I., & Wang, S. (2010). Resolution of activate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in text comprehens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SSCI), Vol. 45(4): 241 - 249.
Yang, J.,Wang, S. *, Chen, H.-C.,& Rayner, K. (2009). The time course of semantic and syntactic processing in Chinese sentence comprehension: Evidence from eye movements. Memory & Cognition (SSCI),37(8), 1164-1176. DOI: 10.3758/MC.37.8.1164
Yang, J., Wang, S., Xu, Y. & Rayner, K. (2009). Do Chinese readers obtain preview benefit from word n+2? Evidence from eye movemen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35(4), 1192-1204. DOI: 10.1037/a0013554
Zhu Z., Zhang J.X., Wang S., Xiao Z., Huang J., & Chen H.-C. (2009) Involvement of left inferior frontal gyrus in sentence-level semantic integration. NeuroImage,47(2): 756-763. DOI: 10.1016/j.neuroimage.2009.04.086
Wang, S., Chen, H.-C., Yang, J., & Mo, L. (2008). Immediacy of integration in discourse comprehension: Evidence from Chinese readers’ eye movements. 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23:2, 241 -257.
Wang, S., Zhu, Z., Zhang, J. X., Wang, Z., Xiao Z., Xiang H., & Chen, H.-C. (2008). Broca’s area plays a role in syntactic processing ring Chinese reading comprehension. Neuropsychologia,46(5):1371-1378.DOI: 10.1016/ j.neuropsychologia. 2007. 12.020
Wang, S., Yang, J., & Chen, H.-C. Immediacy of processing intra-sentential and inter-sentential information in reading Chinese. In K. Rayner, D. Shen, X. Bai, and G. Yan (Eds). Cognitive and Cultural Influences on Eye Movements, Tianjin People's Press (China) / Psychology Press (UK).
Cheung, H., Chen, H.-C., Creed, N., Ng, L., Wang. S., & Mo, L. (2004). Relative roles of general and complementation language in theory-of-mind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Cantonese and English. Child Development, Vol. 75, No. 4, 1155-1170.
邱丽景,王穗苹*,陈烜之. (2012). 阅读理解中的代词加工:先行词的距离与性别刻板印象的作用. 心理学报,44(10): 1279-1288
崔 磊,王穗苹*,闫国利,白学军. (2010). 中文阅读中副中央凹与中央凹相互影响的眼动实验. 心理学报,42 (05): 547-558
王穗苹, 佟秀红, 杨锦绵, & 冷英. (2009). 中文句子阅读中语义信息对眼动预视效应的影响.心理学报,41(3):220-232.
王穗苹, 陈烜之, 杨锦绵, 吴岩, & 王瑞明.(2006). 阅读中文时信息整合的即时性. 心理学报,38, 5, 645-653.
王穗苹, 陈烜之, 邹艳春, & 莫雷.(2004).语篇理解中背景信息的激活:情景限制的共振过程. 心理学报,36,6,644-653.
王穗苹, 莫雷, & 肖信. (2001).篇章阅读中先行信息通达的若干影响因素. 心理学报,33,6,509-517.
王穗苹 & 莫雷.(2001).篇章阅读理解中背景信息的通达. 心理学报,33,4,312-319.
(*为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
⑼ 成果验收
2006 年 12 月 11 日至 13 日,国土资源部组织有关专家对“重庆市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了验收。验收组在听取了重庆市农用地分等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观看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与相关成果展示,审查了农用地分等的文字报告、图件、表格、数据库以及原始记录表等资料后,一致认为重庆市农用地分等成果基础扎实、成果齐全、标准统一、数据格式规范、电子化程度高、评价体系和方法符合国家《农用地分等规程》的要求,并且考虑重庆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成果有较高应用价值,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予以验收。
验收会上,与会专家对重庆市农用地分等工作给予了五个“第一”的较高评价:重庆市是全国 4 个直辖市中第一个完成农用地分等工作并且顺利通过验收的市,是全国第一个建立省级标准样地体系的省(市),是全国第一个把农用地分等成果广泛应用的省(市),是全国第一家真正为开展农用地分等工作而组建专业技术队伍的省(市),是全国第一个农用地分等成果研究获得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的省(市),并且指出重庆市是全国第 15 个农用地分等工作通过验收的省(市),分等成果是一个高水平的成果,是一个“出技术、出人才、出经验”的成果,也是面向更广泛领域应用的成果。
图2-10 2006年12月重庆市农用地分等成果验收会
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重庆市农用地分等成果验收意见
2006 年 12 月 11 日至 13 日,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和土地整理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组成验收组,依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厅发〔2004〕40 号文件、《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004-2003)和《重庆市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方案》对重庆市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了验收。验收组听取了重庆市农用地分等工作汇报和技术汇报,观看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与相关成果展示,审查了农用地分等的文字报告、图件、表格、数据库及原始记录表等资料。经质询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如下:
1.重庆市农用地分等工作组织科学有效、实施方案切实可行。采取了“分区试点先行、外业分县实施、内业全市集中处理、全市一体、上下互动、步步监控”的组织形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成果质量。基础扎实,成果齐全,符合有关要求,整体质量高。
2.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正确。分等指标区划分、分等因素选择、分等参数确定、分等单元划分合理;自然质量分、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调查与计算正确;自然质量等、利用等、经济等划分符合实际;文字报告编写、数据整理、图件编制、数据库建设等符合有关技术要求。分等数据格式规范,标准统一,保证了全市分等成果的可比性。
3.建立了市、县不同尺度下分等单元的空间对应关系,实现了不同尺度下分等数据间的关联与互访,形成的成果逐级控制,等别序列完整,面积一致,具有可追溯性。
4.建立了包括国家级(12 个)、市级(183 个)和县级(202 个)标准样地的三级标准样地体系,形成了标准样地图片集与属性数据库。
5.以《农用地分等规程》和相关要求为基础,采用 GIS 技术开发了“重庆市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管理信息系统”,保证了农用地分等中数据处理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为成果应用提供了技术平台。
6.依据样点调查资料,对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了不同区域不同等别系列的检验分析,提高了成果的可靠性。
7.开展了分等成果在定级估价、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核算、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制定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8.项目经费使用符合《国土资源调查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
验收组一致认为,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组织、重庆市土地勘测规划院承担的重庆市农用地分等项目成果符合相关要求,完成了国家下达任务,予以验收。
建议在修改完善、整理归档后按规定于一个月内上报成果。
验收组组长:马克伟
二○○六年十二月十三日
⑽ 于改之的研究成果
(一)主要论文
1.论警察防卫行为正当性的判断——以“庆安火车站警察枪击事件”为例的分析,载《法律科学》2016年第1期;
2.美国反恐立法评析,载《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
3.盗窃行为之行为客体新论——以法益论为判断路径的分析,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4.儿童虐待的法律规制——以日本法为视角的分析,载《法律科学》2013年第3期;
5.刑事犯罪与民事不法的分界——以美国法处理藐视法庭行为为范例的分析,载《中外法学》2007年第5期;
6.可罚的违法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用,载《刑法论丛》2007年第2期;
7.共同侵权与共同犯罪的界限——从价值、目的到法律责任,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8.社会相当性理论的机能,载《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5期;
9.社会相当性理论的体系地位及其在我国的适用,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5期;
10.我国资格刑检讨及立法完善,载《刑法评论》2007年第1期;
11.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及其引入与借鉴,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4期;
12.“恢复性司法理论国际研讨会”综述,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3.多元化视角下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基础,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4期;
14.我国当前刑事立法中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严重脱逸社会相当性理论之提倡,载《法学家》2007年第4期;
15.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若干问题探究,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8期;
16.共同侵权与共同犯罪界限论——从本质到构成要件,载《当代法学》2007年第4期;
17.刑法中的客观归责理论,载《法律科学》2007年第3期;
18.单位累犯否定新论,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2期;
19.刑法修正案(六)第10条之解读,载《和谐社会的刑法现实问题》2007年第9期;
20.票据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21.和谐与修复的正义,载《法制日报》2006年7月27日;
22.我国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第1期;
23.两大法系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与借鉴,载《法学论坛》2006年第1期;
24.犯罪理论体系再探,载《政法论坛》2006年第1期;
25.新时代与犯罪理论体系的重构,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1期;
26.刑民冲突时的法律适用,载《法律适用》2005年第10期;
27.抢回自己被行政机关查扣的财物该如何处理,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9期;
28.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若干问题研究,载《河北法学》2005年第11期;
29.诉讼诈骗行为的定性及相关问题研究,载《法商研究》2005年第4期;
30.马克昌:毕生致力于法学教学与研究的刑法学家,载《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2期;
31.诉讼诈骗行为性质之认定,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1期;
32.金融诈骗罪争议问题研究,载《法学评论》2004年第1期;
33.我国关于有组织犯罪的立法与司法完善,载《法学论坛》2004年第5期;
34.保险诈骗罪的司法认定,载《法律适用》2003年第1期;
35.比较、反思与重塑:犯罪构成理论再探,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2期;
36.外国刑法中的原因自由行为,载《山东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37.不作为犯罪中“先行行为”的本质及其产生作为义务的条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第5期;
38.金融诈骗罪立法评说,载《法学》2000年第3期;
39.国际反洗钱立法及我国对洗钱犯罪的惩治,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3期;
40.商业秘密的保护与刑事立法,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4期;
41.也论“先行行为”的范围,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42.也谈抢劫罪的犯罪客体,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5期。
(二)主要著作
1.刑法学(撰稿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2月版;
2.刑法与民法的对话(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
3.实体与程序——“打黑”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课题(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版;
4.刑民分界论(专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5.全球化语境中的有组织犯罪(合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6.恢复性司法——法理及其实践展开(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
7.刑法与道德的视界交融——西原春夫刑法理论研讨(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
8.中国刑法解释(撰稿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9.刑法(撰稿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版;
10.刑法(副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
11.美国版权法(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