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质资料成果汇交
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心、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
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家对地质资料实行统一汇交制度。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机构:全国地质资料馆,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地质资料馆和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依法保存、管理汇交的地质资料,为全社会提供地质资料服务。
地质资料汇交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前述规定以外的地质项目,由出资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由国家出资的,承担有关地质工作项目的单位为地质资料汇交人;中外合作开展地质工作的,中方为地质资料汇交人,外方承担汇交资料的连带责任。
地质资料汇交范围: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矿产地质资料;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地质资料;海洋地质资料;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资料;地震地质资料;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地质、矿产科学研究成果及综合分析资料;专项研究地质资料。
除国家规定需要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细目外,其他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只需汇交目录。
地质资料汇交期限:探矿权人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汇交;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90日前汇交;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自该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180日内汇交;其他的地质资料,自地质工作项目结束之日起180日内汇交。
2. 应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制作电子文档技巧
姜丽赵立鸿2陈晗3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摘 要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是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资料汇交相关要求制作、汇交合格的成果地质资料电
子文档,是基层地质资料管理部门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笔者以制作《江苏省东海县毛北矿区毛北矿段金红石矿勘探地
质报告》电子文档为例,从电子文件的分类、整理到制作,阐述了利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制作
电子文档的方法技巧。
关键词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技巧
0 引言
地质资料是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长期从事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汇编整理出来的智慧结晶,地质资料管理是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地质资料保存方式为纸介质档案排架式管理,不仅纸介质存储方式占用大量空间而且对馆藏环境要求很高,容易老化、磨损,造成原始数据的丢失。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地质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由传统方式向新型现代电子信息管理方式转变。为了适应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的需要,国土资源部要求在2003年以后形成的成果地质资料,必须按照《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国土资发[2006]210号)制作和汇交电子文档。近年来,笔者利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制作了大量的电子文档,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本文以近期制作的《江苏省东海县毛北矿区毛北矿段金红石矿勘探地质报告》电子文档为例,总结了利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制作电子文档的一些方法技巧,供同行参考。
1 电子文件的分类和整理
1.1 源电子文件
指通过使用字处理、制表、制图、数据库、系统开发,以及多媒体制作等工具软件,进行创建而直接得到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
源电子文件分成八个类别:正文、审批、附图、附表、附件、数据库和软件类、多媒体和其他。一份电子文档的质量如何,关键就是看它的分类是否正确?整理的是否符合标准?
1.1.1 正文、附件、其他
正文,首先通览全文,检查所有文字字迹是否清晰,插照、插表、插图是否清楚且文字字头朝上(如果不是朝上必须将图片旋转为向上),排版不一致的地方还应该插入分隔符。其次定义标题,封面题名定义为一级,篇名为二级,章名为三级,节名为四级依次类推。在定义标题时,如果在编辑窗口中没有你所需的标题显示,则在“样式”下拉菜单中选中“选项”选中“所有样式”,就会出现你要选的标题,选中修改字体、段落以符合地质矿产行业标准规定。最后自动生成正文目录。插入目录时如果目录页码出错,又实在找不出问题所在,一定要找出原因,则相当费时。对于这种情况,笔者通过在正文最后用分隔符分开以插入目录,然后剪切粘贴到应该放置的位置,这种方式插入的目录,同样具有链接功能。附件:即成果地质资料中所附的技术性或说明性文件,附件的整理同正文。其他类:不要求定义标题,但文字等一定要清晰。
1.1.2 审批
审批类文件一般是指成果的审查意见和评审意见以及储量备案证明,通常审查意见编排在前,评审意见及储量备案证明在后,内容跟纸质正文中的完全一致。
1.1.3 附图
附图类文件制作前,先试打一套,确定内容无误后,再按格式要求制作。目前地勘项目提交的附图一般用 MAPGIS 软件制作的矢量图形文件,所以必须提交系统库、字库以及属性数据库等。矢量图形文件的信息内容应清晰可读,线条连续,数字、符号和颜色应清晰;图中各地质体的颜色应与图例一致,符合地质图件规格要求。随着数字填图技术的推广应用,凡用数字填图系统制作的图件,还必须提供使用说明,以保证这些文件可以被再利用。
1.1.4 附表
附表类如果用 WORD 制作的,要求每张表都应有表名表头,如有续表则表名可以省略但要有表头;整理时先将表名用标题定义,然后用插入目录自动生成具有链接功能的附表目录。矿产类项目由于计算的函数公式比较复杂,大多是采用 Excel 表格。通常一份附表会有几个或几十个工作簿,整理时必须先将同一册内容复制到一个工作簿中,一种类型的表格原则上放在一个工作表中。有时由于函数运算的公式不同,也可以放到几个工作表中,工作表名则是表头名,如《江苏省东海县毛北矿区毛北矿段金红石勘探地质报告》中,单工程平均品位计算表中有 3-10 线 8 个工作表,表名即为 14-1、3 线单工程平均品位计算表、14-2、4 线单工程平均品位计算表,依此类推;附表封面及目录则放在最后一个工作表中。
1.2 存档电子文件
存档电子文件是指通过对成果地质资料文本部分和附图类的源电子文件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的电子文件。
将有标题定义的文本文件,先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中转换成带有书签的 PDF文件。有些文本不能自动生成标签则再手动添加,有些文件中的插表、插图等在文件中转成 PDF 时出现错误,需用 AdobeAcrobat。
Professional 在文档中将该页删除,再将插表或插图页面从文件中单页分别复制到 WORD 文件中。有几页需要复制,就要建立几个 WORD 文件,然后在打开的 WORD 文档中选择打印 Adobe PDF;每一页生成一个单独的 PDF 子文件,再利用 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 插入页面将重新生成的页面插到原来的PDF 中。
附图类要将收集的源文件点、线、面在 MAPGIS 原环境下生成工程文件,然后在 MAPGIS 主选单上选择工程输出,光栅输出时应为系统自动检测页面,分辨率最小应为 300,质量因子 75 以上,生成 JPEG图像文件。如果生成的图像在图面中不居中,需返还到编辑状态下将图幅外未剪段的弧线剪断。
2 电子文档制作
2.1 系统应用
上述文件整理齐全后,打开“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新建电子文件,按系统要求一步一步完成添加即可。在电子文件登记表的制作中,一定要将该电子文档的使用说明进行详细填写。附在正文中的附件、审批类要在后面备注中标明附正文内,根据国土资发 [2008]69 号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填写涉及地质资料涉密情况登记表和成果资料目录数据库。
2.2 制作实例
以《江苏省东海县毛北矿区毛北矿段金红石勘探地质报告》电子文档制作为例:打开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出现界面,选“新建”然后添加正文、审批、附图等文件并编辑,正文等要在文件题名中注明全名,审批要加文号。与报告同一册的,要在备注中注明“附报告内”。
电子文件登记表中一定要详细填写电子文档使用说明,包括源电子文件形成的软硬件环境、操作系统等,形成的格式及版本,附图的软件及系统库、字库等。添加及编辑文件完成后,将生成的电子文档保存在指定的根目录下。
从电子文档资料的收集整理到制作完成,经过以上处理,完全符合电子文档的汇交要求,缩短了电子文档制作的时间。
3 结语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是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资料汇交相关要求制作、汇交合格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是基层地质资料管理部门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随着国家“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的贯彻实施,将会有大量的成果地质资料产生,基层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只有熟练掌握“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制作电子文档的方法,才能高效快捷地制作出符合汇交要求的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得出的电子文档制作方法技巧,仅供同行参考应用。
3. 关于成果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董建秀 贾国锋
(全国地质资料馆,北京100037)
摘要 如何理解成果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上台阶,如何通过进一步完善收集整理工作来体现服务上台阶这一主题?根据收集整理工作内容和特点,以及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如何贯彻服务上台阶的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协作与交流、追求精致细节、实现自我价值这几方面着手,来提高收集整理工作质量,进而提高成果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水平。
关键词 地质资料;收集整理;思考
1 增强服务意识
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虽然表面上和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收整部门作为地质资料接收、整理、验收、著录等实际操作与执行部门,它的每一项工作都和汇交单位的汇交过程紧密相连。收集整理工作上一点点小的变动,对于汇交单位来说都是非常重大的变动。特别是在目前地质资料汇交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的情况下,收集整理工作涉及汇交单位范围非常广,以至于我们的工作哪怕有一点点进步,比如说汇交四联单由手工填写,改成电子版四联单后,在汇交单位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相反,如果我们的工作出现一丝不足,那无疑也会给汇交单位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作为具体从事收集整理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用一颗服务的心来对待工作,是我们是否有动力去不断改进、完善自身工作的关键。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我们要努力做到不仅想汇交单位所想,还要想未来用户之所想。
2 加强协作与交流
全国地质资料馆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分工高度细致,业务流程非常明晰的地质资料馆收藏机构,所有工作在各部门之间按部就班地进行。这种由严密的分工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所串联起来的工作流程可以保证每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时间长了无疑会在整个机构内产生一些定势和内部损耗,这些无疑会影响到整个工作的运行效率,同时也会使其对外部的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加强地质资料接收部门与汇交单位之间的协作、交流是非常必要的。而这种协作同样也需要强调服务精神,因为只有每个人都具有这种服务他人、服务同事的精神,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多考虑一下其他部门的工作,进行换位思考,才能使各项工作接口更为平滑,使一些制度性的耗损减低到最小,使整个机构运转更有效率。
收集整理的工作是全国地质资料馆的整个业务流程的起点,因此和全国地质资料馆内、外众多部门都有工作衔接,因此不断提高收集整理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其他业务部门,成为我们今后工作重要目标之一。
以汇交单位汇交地质资料的情况为例,以前规定的是3个有效工作日内答复,汇交单位需等待时间较长,现在通过收整室业务人员共同配合,实现24小时内答复汇交单位资料汇交情况,哪些不足需要补交,而且通过进一步增强收整室与各汇交单位间协作,缩减不必要的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像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比如验收问题等,我们都可以通过加强信息交流与协作配合来使整个全国地质资料馆的服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3 追求精致细节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虽然这话说得有一点夸张,但却还是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的。因为对于很多行业来说,细节是非常重要的。对我们从事地质档案工作的人来说,虽然出现一些细小的失误可能不会产生那样严重的后果,但是当我们面对广大用户的时候,我们同样深感肩负的责任。尽管我们不可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精益求精应该作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收集整理的很多工作是繁杂而琐碎的,而且大量的工作需要简单重复劳动,比如资料整理、资料验收、著录等,这些工作虽然枯燥,但是却非常重要。比如资料属性分类按汇交格式要求中规定应确保准确;资料收集齐全完整;电子文档格式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纸介质资料与电子文档保持一致性等。因为有些失误可能只是我们工作上轻描淡写的一笔,但对于一个用户来说就有可能导致他不能利用从而影响到未来工作的开展甚至影响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因此,我们必须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来对待我们的工作,不断从细微之处来完善自己的工作,从而让广大用户从细节上领略到全国地质资料馆的魅力,不断提升全国地质资料馆的品牌效益,使全国地质资料馆的形象更加深入用户的心中。
4 实现自我价值
作为从事地质档案收集整理的一名工作人员,能否在繁杂琐碎的日常工作中品味出一份身为地质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和荣耀,决定于我们对自身工作的理解和态度。当我们真正以一颗服务全国地质资料馆、服务用户、服务社会的热忱之心,通过我们实实在在、一点一滴的全情投入,来共同搭建“全国地质资料馆”这样一个为社会提供服务、提供知识的平台,当看到广大的全国地质资料馆用户能够借助这个平台来进一步的满足个人、单位和社会需求的时候,我们就能从中发现、体会自身的价值所在。
4.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管理之我见
马卓敏路焕
(山东省国土资源资料馆,济南250013)
摘要 本文结合山东省成果地质资料管理现状,分析了新形势下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 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管理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地成果质资料的管理、使用和开发工作中,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正确管理与使用是我们资料管理工作者急于解决的问题。
1 山东省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管理现状
山东省国土资源资料馆馆藏各类纸介质成果地质资料6000多套,从2000年开始进行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目前我省馆藏电子文档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现有馆藏资料进行扫描数字化形成的电子文档,另一类是新汇交资料的电子文档。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完成2000多套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主要存储载体以光盘、外置硬盘为主。
由于电子文档数量急剧增加,形式不断翻新,电子文档的整理、验收、管理以及应用成为工作的重要问题。确保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安全性是我省成果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加以解决的问题。
2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监管力度不够,资料汇交人汇交意识薄弱
山东省成果地质资料的形成单位大多为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地勘项目大部分被各个实体承包。项目负责人认识不到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重要性认识,普遍认为汇交时只汇交纸介质资料即可,电子文档有没有都行,或者根本不按照国家标准制作电子文档。
当前地质工作有一部分地勘项目,也有大量的市场项目。作为投资者认为个人出资所产生的成果应该属于个人所有,不愿意公开成果,更不愿意提交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行政管理部门对这些市场项目管理相对较松,对资料汇交情况不能很好地监督和管理,使得成果地质资料欠交现象严重。
2.2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安全性较差,不易长久保存
电子文档不受物理传递、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际工作中如果不采取加密措施,地质资料就可以在网络上的任何终端设备上读取。据计算机安全专家的调查,约有10%的局域网在新建立过程中就受到过病毒感染,运行3年后从未发现过病毒的网络只剩约10%;链接到互联网上的资料所遇到的非法访问则难以计数,现有的“防火墙”等技术对 ‘“黑客”高手往往防不胜防。如果一些网络只设计了电子文件的逻辑归档功能,而没有考虑对其进行物理归档,一旦被毁坏,电子文件的丢失将难以避免。
另外由于电子文档对计算机软硬件环境依赖性较强、存储载体不安全,信息与载体相分离、数据易丢失、易受病毒侵害等特点,使得安全问题成为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3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电子文档在制作或使用时的突出优点就是资料的存入、增、删、改十分方便,并且改动后不留任何痕迹。由于电子文档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造成了在传递或更换到其他载体时,既可以原样复制,也存在着在传输或转存过程中有被改动的可能性。处理后得到的电子文档是否与其原件一样,存在着认定上的困难,造成了电子文档真实性和原始凭证性较差。
3 加强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管理工作建议和方法
面对日益增多的电子文件,档案工作者不能消极等待,而必须积极行动,针对电子文档管理中易出现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成果地质资料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3.1 加快建设山东省地质资料数据中心
山东省从2007年开始成果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以建立健全成果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体系为核心,以大量成果地质资料基础数据的清理、整合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组织、政策、标准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以提高成果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程度为宗旨,建立图文成果地质资料数据库、成果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以及储量动态管理数据库等8大数据库,计划利用5年时间建成山东省成果地质资料数据中心,为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管理提供保障。
3.2 尽快完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汇交管理机制
按时、保质、保量地汇交成果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规定中的一项重要规定,其目的是促进基础信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勘探,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果地质资料的利用率。为了提高资料的汇交率,我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资料汇交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强化市场项目的成果地质资料管理,建立成果地质资料质量监督审查负责系统。工作中严把质量关,将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与探矿权和采矿权登记、储量登记统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综合管理。
日常工作中我们依法定期检查成果地质资料汇交情况,强化监督管理职能:一是定期检查成果地质资料归档入库制度执行情况;二是严格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的规定,对违反汇交制度的行为,依法给予严肃处理;三是对归档不及时、不完整、不规范的依照规定予以纠正,拒不服从的予以处理。
3.3 加强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规范化管理
为便于资源共享,实现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规范化管理,我们从2003年连续几年对全省各大矿山企业、各地勘部门成果地质资料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重点讲解《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与浏览系统、成果地质资料涉密清理系统、成果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以及固体矿产登记统计等专业软件使用方法。为方便资料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我们建立了通讯录,并在腾讯QQ上建立了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人员群,发现问题共同协商,及时解决。通过几年来的业务培训、相互间的交流与学习,大大提高了我省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规范化程度。
3.4 要保证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电子文档一般以光盘和外置硬盘为主要存储载体,根据《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要求库房温度15~27℃、相对湿度40%~60%范围内,24小时内温度变化不得超过±3℃、相对湿度变化不得超过±5%。最佳环境温度是18℃、相对湿度是40%。每年对磁性载体档案按3%的比例随机抽样读检,如发现有永久误差,则应对整套磁性载体档案重新检查,对发生永久误差的磁性载体档案进行复制。一份电子文档要复制3套以上,并进行异地保管,从而确保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安全保管。除此之外环境中的热源、有害气体以及强磁场也会对磁性载体的“物理生命”产生影响,要把光盘存储在特制防潮、防磁、防静电的电子储藏柜中。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进一步完善成果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功能,2007年下半年我省开展了馆藏成果地质资料涉密清理工作。通过这一工作我们摸清了馆藏各专业资料档数、件数等家底,为资料合规、合法、安全的向社会提供利用奠定了基础,杜绝了资料在提供利用过程可能因无标注造成的泄密隐患。
3.5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
资料管理人员如何应对电子文档对成果地质资料管理带来的挑战,转换角色,是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才能适应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步伐。
第一,要掌握档案学基本知识。作为一名资料管理者,要掌握明确档案的基本含义、本质属性和档案种类;了解档案耐久性的检测指标及方法,熟悉档案危害的防止措施、技术和方法;掌握档案馆温湿度控制及变化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更好地进行成果地质资料管理。
第二,要熟练应用计算机。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对现代化设备具有较强依赖性,其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生成、处理、存储及传输都是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资料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安装、使用及维修,熟练操作Windows平台上的各类应用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Internet Explorer等)和各种专业软件(如Mapgis、Autocad、ed-maker等)以及利用Internet进行各种网际信息交流。
第三,要掌握地质专业知识。地质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地质资料的密级度较高。这就要求成果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地质专业知识,根据其独有的特点进行管理和二次开发。
5. 地调项目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汇交的体会及建议
丛润祥潘敏
(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廊坊065000)
摘要成果地质资料是重要的地质信息资源,电子文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电子文档制作是否规范是地质资料成功汇交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在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根据《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210号文)要求,阐述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需注意的3个环节,并提出几点肤浅建议,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成果地质资料汇交格式电子文档
成果地质资料是指“各类地质工作与科学研究项目完成时,按相应技术规范和原项目设计要求,以文字、图、表、多媒体、数据库和软件等形式提供的反映工作成果的一整套科技文件材料”。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作为代表黄金部队承担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深知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义务,一直对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非常重视,组织专门人员及时、依法汇交成果地质资料。笔者通过近几年对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制作,取得了一些肤浅的认识,与大家共同磋商探讨,为进一步做好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汇交奠定基础。
1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制作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制作需注意以下环节:一是系统、完整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基础;二是正确运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核心;三是全面细致检查已生成的电子文档——关键。
1.1 系统、完整收集各类资料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由8个类别构成:正文类、审批类、附图类、附表类、附件类、数据库和软件类、多媒体类、其他类。为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制作电子文档前必须按要求全面收集应汇交的所有文件材料。根据文件形式正确归类,是保证资料顺利汇交的基础。比如对原始地质资料目录登记簿的分类,不同验收单位其归类不同,有的放入附件类,有的放入其他类,我们认为它不是纯粹的管理性文件,而是地质资料信息的一部分,应归入附件类。另外,其他类涉及的文件较杂,如各年度任务书、各年度设计审查意见书、著录表、涉密登记表等要收集齐全。
1.2 正确使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
运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将各类资料录入到系统中,是电子文档制作的核心。首先,要按照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使用手册正确安装ED-Maker 1.0系统;其次,按类将各类文件录入至系统中,并进行编辑,注意审批类文件的顺序、附图类源文件的系统库,尤其是电子文件登记表中电子文档的详细物理特性、主要文件格式;再次是生成电子文档,对于使用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7.0软件转换成PDF格式的存档电子文件要编辑。
1.3 全面检查电子文档、录制、汇交
生成的电子文档包括存档电子文件和源电子文件两类,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一是对生成的电子文件登记表进行检查,检查其填写内容的完整性,对缺项、漏项要重新填写后再生成;二是对应电子文件登记表检查电子文档的存档电子文件、源电子文件的对应性,文件的可读、可懂、可复制、可再利用性;三是检查电子文档中的文件与纸质资料的对应性,信息内容的清晰性;四是录制汇交,录制前查杀病毒,确保汇交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2 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2.1 部分报告附图偏色
有些应用MAPGIS6.5制作的报告附图,JPEG格式图像存在偏色现象。同为一个文件,由绘图仪打印机输出的纸质附图与显示器显示的JPEG图像颜色匹配性较差,虽然均按“要求”制作,但颜色差别较大。我们认为是由于显示器和输出所用的打印设备有关,显示器色素较多,显示的图像色彩丰富;而不同的打印机配色方案不同,输出的图像颜色也不同。附图纸介质与电子文档色彩上完全一致很难做到,只能选择相近的颜色代替,力求一致。
2.2 国家行业主管部门需进一步统一资料汇交验收标准
如《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 0131—94)中规定,固体矿产勘查报告字号有部分要求为小五号,如表格中的文字、文献名称、条文中注、脚注、图注、标注说明等,而国土资发[2006]210号附件《成果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又规定文本部分电子文件的编制字号最小不得小于5号字,使电子文档制作存在一定的矛盾。
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应对电子文档的验收确定一个统一标准,否则汇交工作开展较费力。作为承担地调项目的单位,不但要向大区地调中心汇交资料,同时还要向省矿产主管部门汇交,虽然都按“210号文”验收,但不同的验收人存在不同的验收意见。往往地调中心验收的资料,向其他单位汇交时又会提出不同的意见,且不同的大区中心,对其要求也存在不同,同一份资料其归类属性也不尽相同,因而国家行业主管单位应尽早统一一个验收规范,所有地质资料接收单位按统一标准对地质资料进行接收。避免了汇交单位重复工作,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2.3 进一步完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
现在使用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ED-Maker 1.0)能快速组织和制作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并自动生成符合汇交标准的电子文档。但还有一定局限性,需进一步更新完善。
(1)系统能在Windows98,2000,XP平台下运行,但对目前有些平台(如Windos vista)就不能运行。
(2)制作浏览系统目前有12个模块,即正文类、审批类、附图类源文件、附图类存档文件、附表类、附件类、多媒体类、数据库和软件类、其他类、插图文件、电子文件登记表、载体外标签,基本能满足目前电子文档的制作浏览。但若能增加一些现要求汇交的文件模块,如资料涉密情况登记表、著录表等模块,对制作电子文档会更加迅捷。
(3)制作浏览系统可能与其他软件有些冲突,有些电子文件在电子文档生成时会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如有些大文件的电子文件转换生成PDF文档时,有些插图会重叠,有些文字会缺失等。
3 结束语
2006年1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发布)明确提出“严格执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开展地质资料专项清理,推进地质资料的研究开发,充分发挥现有地质资料的作用,避免工作重复和资料浪费”。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广大地质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和历史记录,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作为由国家出资形成的成果地质资料,必须履行汇交规定,按《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要求及时汇交成果地质资料,充分发挥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功能,为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9号
江平.关于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的几点体会,第五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46~248
关于印发《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资发[2006]210号)
姚华军.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大力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第五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3~9
6. 地质成果
一、地质成果概述及成果分类
(一)地质成果概述
地质成果是地勘单位在我国领域内通过合法勘查活动,按规定申请登记后获得的可供进一步勘查和开发利用的勘查成果及与之相应的探矿权和优先采矿权的总称。它既不同于实物资产,也有别于无形资产,是一种与自然矿床(矿体)等资源型资产及探矿权、采矿权密不可分的知识性、信息性资产。
(二)地质成果分类
按其性质、用途不同,可以分为:
1.矿产地勘查报告
矿产地勘查报告,是指在特定区域或成矿区带或已知矿产地,按照地质勘查工作程序,运用地质科学理论和各种技术方法、手段,对客观地质体进行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用文字、图件、表格等形式表述的阶段性勘查报告或最终勘查报告。按地质工作阶段(或工作程度)不同,划分为:
(1)地质普查成果,包括固体矿产普查报告;石油及海洋地质初查、概查、普查报告;1∶20万及小于1∶20万比例尺(不含区调)的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概查、普查报告。
(2)地质详查报告,包括固体矿产详查报告;水文地质详查报告;石油及海洋地质详查报告。
(3)地质勘探成果,包括固体矿产地质勘探报告;石油及海洋地质初勘、详勘、早期开发、油气田开发地质报告;水文地质勘探报告。
2.有价值的勘查资料
有价值的勘查资料,是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勘查资料:
(1)以进行了地质勘查成果登记为基准,最早独立说明某一矿产地的地质状况,可作为矿产地发现权的证据。
(2)为其他地勘成果做出重大突破的不可缺少的早期成果。
(3)由某种勘探手段而获得的有价值的资料成果。
(4)能作为勘查登记的唯一依据。
3.实物成果
实物成果是指地质勘查单位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取得的可以单独评估入账的实物成果,具体包括:
(1)新发现的矿产地(点)、水源地;
(2)工业用油气井(探采井);
(3)探采结合扩孔水文成井。
地质成果按其所有权不同,可以分为:
(1)地勘单位自有地质成果,是指地勘单位使用自筹资金(包括主管部门投入的资金)等进行地质勘查工作,依法取得矿权的地质成果。
(2)国家地质成果,是指地勘单位使用国家预算资金(包括中央及省级财政预算)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其矿权属于国家的地质成果。
在现行会计制度中将地质成果视作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这主要是从地质成果具有无形资产的某些特性来考虑的:①地勘单位主要是承担国家预算内地勘工作,取得的地质成果,其所有权属于国家,地勘单位不存在地质成果作为资产入账问题。地勘单位承担的社会地勘工作,除了以地质成果作为交换条件的地质项目外,也是一种劳务性的承发包关系,也不涉及地质成果入账问题。②地勘单位自筹地勘工作取得的地质成果,是以对外转让或投资为前提的,地勘单位报经批准将地质成果对外转让或用于投资,既是国家对地勘单位的追加投入,也是一种资产让渡行为。因此,必须将地质成果作为资产入账。③用于转让或投资的地质成果,同购入或自行开发取得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在获得目的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为了出让,后者是为了持有。④地质成果实际上是地勘单位的工作成果,类似于企业的产成品,属于存货范畴。正因为如上原因,现行制度将地质成果视同地勘单位的一种特殊产品核算是合适的,并不是否定地质成果所具有的无形资产属性,也不构成与财务制度的矛盾;同时也便于与会计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范围一致。
二、地质成果的计价
(一)地质成果的计价
地质成果的计价是指地质成果的入账价值的确定。地勘单位拥有的各项地质成果并不是全部计价入账,只是用于自行开发、转让或向其他单位投资的地质成果,才予以计价入账。也就是说,地勘单位自筹资金进行勘查工作取得的地质成果以及报经批准用于对外转让或投资的国家地质成果,才应作为资产计价入账。因为地勘单位的自有地质成果,主要是用于自行开发、对外转让和投资;地勘单位使用国家预算资金取得的成果,在授权给地勘单位进行对外转让或投资时,既是国家对地勘单位的资产投入,也是国家对该项地质成果所有权的让渡,所以,都应该作为资产计价入账。
地勘单位的地质成果一般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地质成果的实际成本是指在取得地质成果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勘查、申请登记及为获得探矿权、优先采矿权所支付的总成本费用。按其来源不同,可作以下处理:
(1)地勘单位使用自筹资金自行勘查取得的,按其地质项目总成本以及申请登记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价入账。
(2)地勘单位购入的地质成果,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即买价及交易过程中发生的税费计价入账。
(3)地勘单位报经批准由国家作为资产投入用于对外投资或转让的国家地质成果,按评估确认价值或协议计价入账。
(二)地质成果入账时间
地勘单位应作为资产计价入账的地质成果,其入账时间也不同:
(1)地勘单位经批准准予转让、对外投资的国家地质成果,在转让、投资行为确立、产权发生转移时,按评估确认价值或协议价计价入账;平时以备查簿形式登记反映。
(2)购入的地质成果,在取得产权时,按实际支付价款加上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税费计价入账。
(3)地勘单位自有地质成果,应于申请登记被主管机关批准后,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入账。
三、地质成果的会计处理
(一)科目设置
地勘单位应设置“地质成果”科目进行核算。该科目借方登记由各种渠道取得的地质成果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地质成果转让、投资等的减少数,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地质成果的结存数。
(二)地质成果取得
(1)自筹资金取得的地质成果。地勘单位通过自筹资金进行地质勘查取得的地质成果,其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应先在“地勘生产”科目进行归集,待地质项目完成验收、报告已备案,按规定的程序申请登记后,再按其实际成本,借记“地质成果”科目,贷记“地勘生产”科目。
(2)国家批准转入的地质成果。地勘单位报经批准用于对外投资或转让的国家地质成果,由于其实际成本费用已作为国家地勘工作支出由国家预算拨款核销,因此,地勘单位在取得国家授权时,应对该项地质成果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确认,以其评估确认价值作为地质成果入账价值。批准确认时,借记“地质成果”科目,贷记“国家基金”科目。
(3)购入的地质成果。地勘单位购入地质成果,按实际支付价款及交易过程中发生的税费计价入账。会计处理为,借记“地质成果”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地质成果转让
我国《矿产资源勘查成果使用管理试行办法》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依法取得的矿产资源勘查成果实行有偿使用;有偿转让地质勘查成果必须经有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转让价格以资产评估确认价值为基础,本着自愿、协商的原则确定。由于地勘单位地质成果的转让方式不一样,其转让收入的确定、会计处理方法也不一样。
(1)地勘单位以拍卖、出售等形式转让自有地质成果,以收取价款或取得收取价款凭据时确认收入的实现。按实际收取的转让价款,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经营收入——地质成果转让收入”科目;同时,按地质成果账面价值,结转地质成果实际成本,借记“经营成本——地质成果转让成本”科目,贷记“地质成果”科目。发生的交易费用及上缴税金,分别借记“经营费用”、“经营税金及附加”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
(2)地勘单位报经批准,用国家地质成果对外进行有偿转让时,应在地质成果资料正式移交受让方验收签证同时收取价款或取得收取价款凭据时,确认转让收入的实现。由于国家地质成果资料转让实现的收入必须先扣除原已由国家预算拨款核销的实际成本(作为转增国家基金)后,其剩余部分才作为经营收入处理;如果没有剩余或者转让价格低于实际成本时,则应将全额转入国家基金。因此,其账务处理与转让自有地质成果账务处理是不一样的。将地质成果入账并计算差额(净收入)时,借记“地质成果”,贷记“国家基金”、“经营收入——地质成果转让收入”;支付交易费时,借记“经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到转让价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地质成果”科目。如低于实际成本,则按转让价款全额转入国家基金即可。
(四)地质成果长期投资
1.科目设置及核算方法
地勘单位以自有或国家地质成果作为投出资产,与其他单位联营或折价入股,或者投给多种经营企业,应在“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核算。核算内容应包括地质成果的投出、收益和收回等。视其对被投资单位有实际控制权与否,如有实际控制权,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反之则采用成本法核算。
2.在成本法下地质成果对外投资的核算
(1)地质成果投资投出的核算
① 以自有地质成果进行投资,按合同价或协议确定价值,借记“长期投资”科目,贷记“地质成果”科目;当合同价或协议价大于地质成果账面价值时,按合同价借记“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账面价值贷记“地质成果”科目,按其合同价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地勘发展基金”科目;当合同或协议价小于地质成果账面价值时,按合同价借记“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其差额借记“地勘发展基金”科目,按地质成果账面价值贷记“地质成果”科目。
② 以国家地质成果投资,按评估确认价借记“地质成果”科目,贷记“国家基金”科目;同时,借记“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地质成果”科目。
(2)地质成果投资收益的核算
地勘单位以地质成果进行长期投资取得的收益,主要是联营单位分来的利润收入或被投资单位派发的股利。这两部分收益与其他长期投资收益一样,在“投资收益”科目中进行核算。收到联营单位分来的利润或被投资单位派发的股利时,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3)地质成果投资收回的核算
地勘单位用地质成果对外进行投资,联营期满或转让股权收回投资时,按实际收回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投资的账面金额贷记“长期投资”科目;收回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如属自有地质成果,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如属国家地质成果,借记或贷记“国家基金”科目。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① 以自有地质成果进行长期投资,当收回的投资金额大于该项地质成果投资的账面价值时,按实际收回金额,借记有关资产科目,按账面价值,贷记“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当收回的投资金额小于该项地质成果投资账面价值时,按实际收回金额,借记有关资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投资收益”,按账面价值,贷记“长期投资”科目。
② 以国家地质成果进行长期投资,当收回的投资金额大于该项地质成果投资账面价值时,按实际收回金额,借记有关资产科目,按账面价值,贷记“长期投资”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国家基金”科目;当收回的金额小于该项地质成果账面价值时,按实际收回金额,借记有关资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国家基金”科目,按账面价值,贷记“长期投资”科目。
3.在权益法下地质成果对外投资的核算
地勘单位采用权益法进行地质成果投资的核算,其会计处理方法与成本法有所不同,可参照长期投资中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处理,在此不再赘述。
(五)地质成果摊销的会计处理
1.地质成果摊销期限的确定
地勘单位已登记入账的地质成果用于自行开发的,应在其收益期限内平均等额摊销。由于开发性地质成果的受益期限与矿产地有效开采年限密切相关,一般可根据预计矿山服务年限加以确定,没有服务年限的,按预计受益期限不短于10年期间内摊销。
2.地质成果摊销的账务处理
地勘单位自行开发的地质成果,应从开始开发利用之月起,在其有效服务年限内分期等额摊入管理费用。其账务处理为:地质成果转入自行开发利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先转入无形资产,再按每月地质成果的应摊销金额,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科目。
7. 成果地质资料的后期整理
1.质量要求
成果地质资料与原本地质资料质量要求有区别:
载体要求上的区别:原本地质资料纸张要求为无酸纸张,原图一般要求透明图聚乙烯质底,而成果地质资料70克印刷纸张即可。没有无酸要求。字迹要求上的区别:原本地质资料的字迹,要求着墨牢靠,墨迹耐久;成果地质资料的字迹可是打印机输出的喷墨,可以是激光打印字迹,可以是小型印刷机印刷,其图件可以是机出打印件,可以是正轨印刷厂的印刷件,还可以是兰晒图、复印图。能看清、方便利用即可,对墨迹无特殊要求。
装订要求上的区别:原本地质资料要求线装,规格是三孔一线,也可用不锈钢订书针装订;成果地质资料无特殊要求,普通的印刷装订和一般的订书机装订都行。
份数要求上的区别:原本地质资料归档一份,而成果地质资料归档多份,除了归档份数外,还可在库房里暂存多份,以替换利用率高而遭受磨损的成果资料。成果地质资料还可根据需要分发给相关科研生产部门,只需办理领用手续即可。
2.成果地质资料的后期鉴定
对日常馆内的成果地质资料的鉴定基本没有工作量,微调而已。日常对因借用而磨损而不能继续供借阅利用件,从成果地质资料的暂存库内拿出备用件进行替换,或电子件打印出一份纸质件进行替换,从暂存部分拿出来替换归档的成果资料,用被替换旧资料的档号,被替换的旧资料淘汰出局,备案销毁。
成果资料没有确定的保管期限要求,以满足日常借阅确定归档份数。
成果资料有保密要求,同一档资料,对不同密级的成果资料分盒保存,防止借阅时泄密。
成果资料分类与原本资料相同,但编号不可能同步。在归档清单与案卷目录、卷内目录中多了“份数”一栏。因为成果资料为了满足借阅要求,往往归档多份,各馆藏单位一般按实际借阅需求情况决定归档份数。实际情况是指:借阅利用率情况。
成果资料编目独立成册,与原本资料目录分开管理。
8. (一)地质调查成果主要类型
1.地学图件
包括地质图、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图像等各类图件。地质图是地质调查机构最主要的产品之一。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地质图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由于地质科学理论不断更新,地质调查技术不断进步,地质图需要及时更新与换代。
根据用户的需要,可以利用基础数据资料生成众多类型的专题图件。
2.地学数据库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以纸介质为载体的地质调查产品逐步发展为纸介质产品与数字化产品共存,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例如,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数据库、矿产地数据库、地球化学数据库、地球物理数据库、全国地质年代数据库等是地学信息服务的重要产品,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的国家往往拥有包括多专业、海量数据的各类数据库。
3.矿产资源报告
各国地质调查机构都承担国内外矿产资源分析、预测研究任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每年都要出版《Minerals Yearbook》、《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等。
4.系列出版物和专题报告
发达国家的地质调查机构一般非常重视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出版各类专题报告、专著、论文。为了宣传地学基础知识,还编写地学科普读物。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采用情况通报(Fact Sheets)、公开文件报告(Open-File Reports)、通告(Circulars)、展板(Posters)、论文(Papers)等形式发布成果;加拿大地质调查局有公开文件(Open Files)、当前研究(Current Research)、通报(Bulletins)、综合报告(Miscel1aneous Reports)、论文(Papers)、经济地质报告(Economic Geology Reports)和论文集(Memoirs)等平台提供研究成果;英国有《Earthwise》、《Earthworks》等刊物。
9. 地面地质调查及主要成果
(一)地面地质调查历程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先后有李四光(1922)、王竹泉(1924)、翁文灏和计荣森(1932)、谢家荣(1947)、徐嘉炜(1956)、张文堂(1962)、华德昌(1965)等在合肥盆地做过地层研究工作,325地质队(1974)等在合肥盆地及其周边进行过地质调查。
1958年,地质部第一石油普查勘探大队安徽区队成立,以合肥盆地为重点进行了1:20万石油地质调查。
1999年,胜利石油管理局介入合肥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之后,为配合地震解释及综合研究,于2000年与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协作,进行了8条区域地质廊带剖面(1:5000)的测制(图1-3),其中东西向4条,自西向东为HF99-620、650、700、748线,南北向4条,自南而北为HF99-317、340、365、396线,累计180km。2001年又协作完成了大别山山前150km地质廊带剖面(1∶5000)的测制工作(图1-3)。
图1-3合肥盆地区域地质调柘测线位置图
(二)区域地质调查的主要成果
2000~2001年,在合肥盆地及其周边累计完成330km的地面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
(1)通过系统的ESR测年,结合沉积相的研究,确定了霍山一带侏罗系三尖铺组(J1+2s)、凤凰台组(J3f)与肥西一带的侏罗系防虎山组(J1f)、圆筒山(J2y)、周公山组(J3z)属于同期异相沉积。
(2)通过岩性组合、砾石成分、接触关系、沉积相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发现毛坦厂组(K1m)火山岩与沉火山碎屑岩、沉积岩之间呈穿插接触关系。
(3)证实了霍山县团山一带下白垩统黑石渡组(K1h)与下伏中—下侏罗统三尖铺组(J1+2s)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4)发现和确定了盆地内早白垩世地层中存在近EW向小背斜(长丰双墩、定远土山背斜)及北NE向复式背斜(如定远雨林集复式背斜)。其成因与大别造山带和郯庐断裂带等的活动有关。
以往关于盆地内中、新生界褶皱的资料极少,本次工作发现的一些褶皱构造如下:
周家凹向斜:位于六安市南27km左右,HF99-650线中部。核部为晚侏罗世凤凰台组(J3f),翼部为中—下侏罗统三尖铺组(J1+2s),长度估计在20km以上,轴迹方向近EW向,向西抬起。由于古新世定远组(Ed)的覆盖,致使北翼出露不全,南翼倾角10°~20°,北翼倾角10°~15°,轴面直立,为直立褶皱。
紫蓬山向斜:位于肥西县城西15km的紫蓬山,HF99-700线中段北部。核部、翼部地层均为上侏罗统周公山组(J3z),轴迹方向近EW向,向西仰起,估计长度大于3km。由于第四系覆盖,致使北翼地层出露不全。南翼倾角以20°~35°为主,北翼倾角10°~15°,轴面微向南倾,为直立褶曲。
双墩背斜:位于长丰县双墩集附近,亦称为吴山庙鼻状构造。核部、翼部地层均由下白垩统朱巷组(K1z)构成,长约11km,宽10km,轴迹方向近EW,向东倾伏,北翼倾角为10°左右,向东转折端倾角为100~280,由于第四系覆盖,南翼情况尚不明确。
南店子背斜:位于定远县南东12km南店子。核部地层为上白垩统响导铺组(K2x),翼部地层为上白垩统张桥组(K2z)。轴迹方向为60°,向南西倾伏,估计长度6km。由于第四系覆盖,致使地层出露较差,仅据零星露头点确定,南东翼为10°,北西翼倾角为9°,轴面直立,为直立褶曲。
土山背斜:位于定远县南东12km处的土山。核部、翼部地层均为上白垩统响导铺组(K2x),轴迹方向为105°,向西倾伏。由于第四系覆盖,展布长度不明。北翼倾角为20°,南翼倾角为10°,轴面略向南倾,为直立褶曲。该褶曲系当地群众挖水渠时揭露整个核部(图版Ⅱ-1)。
雨林集背斜:位于定远县城东17km的雨林集。核部地层为下白垩统朱巷组(K1z),翼部由上白垩统响导铺组(K2x)构成,宽8km,长约10km,轴迹呈NE向,向南倾伏。由于第四系覆盖而展布情况不明,往北被下第三系定远组(Ed)覆盖而不清楚。东翼倾角为10°左右,西翼倾角为14°左右,轴面近直立,为直立褶曲。
(5)通过剖面测制和走向追索,肯定了合肥盆地北缘在西三十里店以北近EW向定远断裂的存在,该断层导致了定远早三纪盆地北部的不完整,否定了该断裂为同沉积断层的看法,推测应属于第三纪之后的断层。
(6)首次在肥西县周公山一带发现了一系列较平缓、与层面交角不大的顺层滑覆构造,不仅在地层产状向北倾的较平缓地层中发育,而且在地层南倾的较平缓地层中亦发现了向北的滑覆面,表明这期滑覆应早于肥西-韩摆渡断裂以北的侏罗纪地层中近EW向向斜的形成时间。
(7)发现了霍邱县白大山以南青白臼系刘老碑组存在一系列变形,而往北不足10km的霍邱县四十里长山一带在相同层位中未见此现象,结合HF99-748线刘老碑组也未出现变形的实际,可以肯定该处变形与肥中断裂的活动有关。
(8)通过工作,肯定了印支面以下存在由南向北的推覆构造,其南北向的挤压作用应与大别造山带仰冲推覆有关。
(9)首次在合肥盆地南缘霍山县与儿街东的下白垩统黑石渡组砂岩裂隙中发现了沥青,为确定合肥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10)在盆地南缘的金寨县、霍山县等地发现了与大别造山带冲断作用有关的地质现象,为研究大别造山带与合肥盆地之间的耦合关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