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育自学能力
在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不再是以“知识中心”,而是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的完美整合,由过去只重视认知领域目标,扩展到技能目标、能力目标、学法目标、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等多个方面。这种开放性的目标具有更高的灵活性,进而也就成为连接学科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枢纽,体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
2. 如何让自育自学成为习惯
一、培养自育自学预习的好习惯:
新课第一课时我一般布置孩子预习的任务是读课文画出生字;给生字组3个不同词;查词意不少于5个;查有关资料等。这样第二天上课自学时。这些环节孩子可以省去,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读通课文和掌握生字的写法。第二课时的预习我一般布置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感悟(我从哪句或那段读懂了什么或者提问题)这样为第二课时的精彩课堂打下了基础。长期以往预习的任务孩子们心里就清楚了,只要你一写上“预习”孩子就知道干那些事。
二、培养自育自学课堂的好习惯:
上课时我一般出示自学要求和提示让孩子对照要求完成一项勾去一项,久而久之孩子在第一课时知道干哪些事第二课时需要干哪些事,他们会自觉的自学、讨论,一开始由我掌握时间慢慢地孩子自己就知道什么时候该讨论了。另外每个环节都有注定的模式,上课时书桌必须放本子和笔让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学习生字时做到三点:
1、读准确。
2、找出该注意的笔画(有把握的子可以动笔写写)。
3、组词。
同样的读课文:在第二课时必须做到:
1从哪句或者那一段读懂了什么;
2我还有那些问题需要提出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次课都像这样操作过孩子们需要充足的时间。
三、培养自育自学作业的好习惯:
以前订正作业总是老师把正确答案报给孩子或者抄给孩子,自育自学时我是让孩子们先小组逐题讨论,把易错题和不会的题目找出来汇报给老师,再有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解决。这样效果很好,无需老师多费口舌,孩子们就能轻松搞定。
当自育自学习惯形成时:自育自学课题在我班实行已经快一个学期了,学生的习惯已经形成。这几天为了赶进度,我准备回归传统教学模式但学生已经不配合了,当我拿起书本就讲课,学生都傻了呆呆地看着我说:“老师我们还没自学呢?”我只好放下书让孩子们自学,等他们自学完我迫不及待地讲课,孩子们又疑惑地说:“老师我们还没有讨论呢。”我只好眼巴巴地看着这些孩子有序地讨论,心急如焚。话又说回来了,急归急,学生的能力已经培养出来了,有这样的好习惯孩子学习的路会更长更宽。
自育自学的路还很长很长,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开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般,有了自育自学的好习惯,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等培养就会落实到实处,下面的路走起来应该比较顺利。
3. 激发孩子自育自学能力
通过诱导方式,培养孩子自控力
高效的学习基本都是自己拥有超高的自控力。自控力大多都是后天培养的,家长可以通过诱导的方式,比如两袋孩子喜欢的零食,你告诉他,如果今天全部吃光,就没有了,但是如果今天吃一袋,另一袋明天吃,那么就还会奖励他一袋,这样就会有3袋了。
这就好比是在心理学上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坚持忍耐更久的孩子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成绩更优异,注意力更好,抗压能力也更强。
2. 从小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
教育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在孩子小的时候是非常容易建立习惯的: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孩子在公共区域写作业;学习的时候书桌上只放书本和纸笔,避免孩子分心;教会孩子规划自己时间,什么时间做什么,做多久让孩子自己决定。
有研究表明:选择权交给孩子,会让孩子有一种“掌控感”,会更有积极性和动力。
3. 不要让学习占据孩子的所有时间
现在上网课的孩子几乎每天时间都被排的满满的,甚至周末都没有休息时间,这样的安排大人都无法接受,何况是个孩子。一旦孩子觉得生活单一就会开始迷恋网络游戏,所以家长要善于安排孩子学习之外的时间。
4. 小北路小学的办学成效
学校教育以德为先,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行为,以此促进其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学校一直保持德育为先的特色,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2001年9月起,从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基础上对学校的现在及未来发展进行规划和实施,确定并实施“德育为先,发展为本,人文融入,科研引领”的办学思路。从过去的德育单项研究已扩展到办学的整体性课题研究。确定一个整体的课题规划,开展《小学“发展为本”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由此整体性课题统领下结合学校办学思路开展少而精的教育科研。德育为先,教学为主,各方协调,促进了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学校进步。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独立人格”,努力培养善于自我教育与发展的“阳光小北人”,使学校办学之路越走越宽阔。
学校新课程改革后的成果显著,首先在理论上构建了“阳光文化”及“阳光小北人”的内涵,其次构建一套符合强弱合并型学校的校本培训模式、“感悟-体验”的新型德育研究范式以及家校合作的新途径。
一、阳光教育及阳光小北人的含义
1.我们的“阳光教育”理念。
我们认为,教育是面对鲜活生命的神圣使命。教育要对生命发展负责。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尊重生命,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它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第一,认识生命,研究生命,探寻和发现生命成长中的秘密、信息和规律;第二,尊重生命的自然样态,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对学生一生发展最有价值的教育;第三,尊重教师的生命奉献,以教师的发展作为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基础。
对孩子一生发展负责最重要的,就是滋养他们的德性、塑造他们的灵魂,激发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在这层意义上,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正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培育教师具备健康人格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因此,培育教师具备健康人格意义同样重大。
人既是一个生物个体,又是一个社会个体。人格特质的形成既有先天遗传的因素,更有后天环境的影响因素。在人的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方面,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而人的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质的形成更多的受后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社会文化、家庭环境、童年经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人由于其后天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作为个体存在的每一个人,其人格特质表现出个性化特征。按照人的个性发展要求实施教育,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
小北路小学在百年积淀,厚积薄发之中形成了独特的阳光文化:与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建设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使“阳光小北人”在同一文化浸染中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向我们的教育理想迈进。
阳光是一种朝气、一种激情,如同永不休止的动力,意味着创新、领先和希望;阳光诠释出一种责任、一种态度,是对生活、对社会、对生命的态度;自立、自强与合作;阳光代表着自然与健康,无论对身体还是心灵,象征奋斗目标自信乐观,热情奔放;“阳光小北”就是一个与时俱进、启迪未来的智慧学园,就是塑造社会责任与人生态度的规范之园,就是一个温馨和谐、自然天成的成长乐园。
因此,我们的“阳光教育”的三个主题词是“智慧 开放 和谐”。
2.我们对“阳光人格”的理解。
我们认为,对于广大儿童而言,形成健康人格,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一种文化,一种养成教育的熏陶,在具体的生活、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受教育的环境中,形成一种自己做人、做事的风格和习惯。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通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展认知活动、培养情感、增强能力而实现的。健康人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健康人格有利于认知活动的开展。有着健康人格的学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所学的专业和开设的课程,进行积极的记忆、想象和思维,刻苦学习和钻研,与教师密切配合,课余时间广泛阅读相关书籍,开阔自己的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的学生必然学习成绩优秀。而那些人格不健康的学生,由于有着心理障碍,在认知的过程中,以消极的被动的态度对待所学专业和所开设的课程,缺乏学习的动力,其结果必然是对知识的获得或应用处于应付状态或者是认知活动不健全,学习效果也不可能好。
健康人格可以促进人的思维和想象。健康人格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促使认识的不断深化,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
健康人格对学生的情绪或动机具有调节作用。只有建立在健康人格基础上的意志,才能构成人的稳定的不懈力量源泉。
健康人格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能力。人格的差异,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使得不同人的能力大小和范围不同。健康人格可以增强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等等。
健康人格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3.我们对“阳光小北人”的定位。
“像初升太阳一样充满朝气和活力,积极向上、不断进取、自然健康、自信乐观,与人和谐、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是我们对“阳光小北人”的定位。富有智慧,自信乐观、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真诚合作是“阳光小北人”的主要人格品质。
二、培养“阳光教师”——“分层提升,双层融汇”型校本培训模式。
2001年开始,该校明确提出“阳光小北”办学理念及“德育为先,发展为本,人文融入,科研引领”办学思路,在过去的六年期间我们成功地构建了“阳光小北”文化,在继承德育特色的基础上创建了“感悟体验”德育范式及“分层提升,双层融汇”强弱合并型校本培训模式。
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先自我定位,拟定发展目标,进入学校的分层培训系统:一是基础提高层,针对大部分基于提高教学能力的老师;另一是骨干研修层,目标在于培养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基础提高层的老师经过评价可进入骨干研修层,骨干研修层的老师在经过系统培训后可在原先基础上对自己重新定位,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独创的教学方式,并确定新的发展方向,把自己塑造成人格圆满、才能卓越的“阳光小北”教师。
1.调动内部动力,培养青年教师成才意识,强化理想教育。
请来南京师大博士生导师钟启亮教授及德高望重的前辈、优秀青年教师代表等分别作《教师的良心与专业智慧》、《安于平凡,不甘平庸,塑造人格圆满、才能卓越的教师形象》等专题讲座与事迹报告会……
2.优化环境,创设推崇名师、争做名师的氛围。
如果说对教师进行理想教育是播种,那么创设利于名师成长的氛围就是土壤。
为了培养具有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学艺术、高尚的人格魅力的小北名师,我们努力营造舆论重视名师,从2001年9月开始,实施“星级累积制”,“小步快走”地逐步健全评价、激励机制,这一点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3.创设展示才华的舞台,培养梯队式的特色教师群。
人才的建设应该制度化、梯队化,我们建立机制(如结对子、外输内联、定期分析、培训提升等),为名师的成长搭平台,树梯子,使其锻炼成长。
我们特别对“阳光小北教师”的“人格圆满”自身塑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引导教师正确理解认识“教师角色”与形象定位,对教师形象进行讨论交流意见,对教师行为进行规范,对教师事业发展进行规划……
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我们经过半年的充分调研,建立教师发展档案,从教育思想、职业道德、教育行为、业务素养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分析,根据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并逐步探索,不断创新,制定并实施小北路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制度。为一批教师“度身定做”“定特色”,引导教师将小学教育岗位细分出许多具体的研究领域,如学科教学、团队工作、社会活动以及学校管理等,细分出许多特定的研究课题,为每个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打造“特色”,从而培养出小北的特色教师群体。因此我们制定了小北路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八年规划”。我们的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远目标”,并在参与研究,接受校本培训中不断地成长,从而促进了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
4.自主构建完善的学校制度文化,对教师给予细致的工作指引与培训。
该校制定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条例、教育育人条例和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制度,把师德规范的要求贯穿其中,注意在教育育人的实践中,培养和强化教师的师德意识。每月读书、撰写读书心得,假期教师阅读作业,每周的教育杂记、教学反思已成为制度并为教师接纳,每月的“阅读沙龙”、“与专家会谈”活动更受教师的欢迎。每项培训、每次专题,均由科研室、工会、团支部组织,教师轮流策划、总结,出专刊……学校每项制度的拟定,必将配套“工作指引细则”,有要求,更有指导。大至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小至每个具体学科、具体年级教学要求工作指引细则……
新教师上岗后,我们选定德才兼备的教师带教,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把师德教育纳入到教师的职务培训中去。对具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在政治和业务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通过教师党员和骨干教师梯队建设,使优秀教师尽快脱颖而出,成为教书育人的骨干;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教书育人的主题活动,通过组织教师参与师德演讲、收集整理“教师忌语”等活动,使广大教师自我教育、自加压力。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严格规范师德行为,把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和教师的考核体系,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
我们让教师在创建学习型组织,在建设学校文化中“凝道成德”,在培训、实践探索中熏陶、顿悟、内化,提升自身师德修养。使教师在学习中进步,在参与培训中顿悟。在影响中发生飞跃的教师不是部分,而是这个已经富有创造力,善于探索实践,不断追求自身人格圆满、师生共同发展的团队!
学校几年来探索“创新师德培训制度,建设学习型组织,树立人格圆满、才能卓越的教师形象”取得明显成效。
“学习就是机会,培训就是福利,学习就是给我成长的条件与空间”是该校教师们的认识,“学习的比转变带来的更多、更快,从转变中找出机会”是该校教师的积极心态,师德培训制度已完全被该校教师们所接纳,“人格不能清贫,精神不能疲乏,教育爱不能吝啬”“努力成为一名人格圆满、才能卓越的教师”如今已成为该校教师的共同要求与目标!
如今,该校这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梯队式特色教师群体正在茁壮成长起来。一批教师被定为名师工程培养对象,一批教师在国家、省、市、区教学大赛中获奖,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提高明显,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德育工作在全国小学中发挥了较大的积极影响……
如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告诫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这句铿锵之语已牢牢地印在我们每一位小北教师心中:“我衷心希望每一位教师都把你深埋在胸膛里的爱心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每个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得到。”
三、培养“阳光学生”——“感悟体验”新范式
该校教师明确认识到:学校教育应该立足人的发展和教育的基本点,着重于培养孩子道德辨析、道德选择的能力,注重于努力引导孩子们进行道德体验、感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努力做到:教育不是教师在教育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生活中体验,多层次、多渠道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因此,我们的德育不是以单纯的说教,而是以大队活动、中队主题会、思品课为主渠道,并渗到各学科教学中。允许学生通过自己真实的道德生活来体验与认识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这一开放的系统,通过自己的道德实践对既定的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予以鲜活的说明、具体的充实、或者必要的改造。
“感悟体验”是小北路小学在近二十年学校道德教育探索中逐步明晰的一种新的道德教育范式。“感悟体验”不是一种简单的道德试误过程,而是以崭新的观念、开放的精神、民主的作风、生活的体验,重视 “体验”,通过具体的德育实践体验得到感悟,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知,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把系统的德育目标逐渐细化落实的过程。
1.击败“依赖性”,培养自理、自育、自我发展的“阳光小北人”。
我们曾在4个实验班进行调查,发现独生子女占学生总人数的73.2%,由于家庭经济较好和父母溺爱等缘故,不少孩子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针对这样的现状,小北路小学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教委委托进行小学德育改革实验点之一,在全国率先把“培养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作为重要课题来抓,并分“自理能力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三个阶段进行研究,给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制定了“自理、自我教育与发展能力目标”。
我们对低年级学生侧重日常生活里自我料理能力方面的培养:如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要学会“下课做三件事:喝水、散步、上厕所”,“自己按照课程的安排收拾书包带齐学习用具”;二年级学生要“会自己整理书包,整理床铺、衣着整洁、好好进餐,准备好一天的学习用品”; 中年级以上则侧重集体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培养:如三年级学生要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和挫折”;四年级学生“要形成从自己周边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五年级学生要“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六年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对自我表现进行评价”。
2.打倒“书呆子”,培养博学、善学的“阳光小北人”。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囿于应试教育。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一批‘书呆子’,我们要的是会思考,有思想,知识丰富,心态健康的阳光孩子。学校德育工作紧紧围绕“文化”这一主题展开,在内容上细分成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并以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劳动节、舞蹈节五大传统节日作为学生校园活动的主题,使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一方面丰富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我们承担了全国“十五”课题中《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课题下的《生活智慧与地域文化》子课题,作为 “建筑文化”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全校所有有兴趣的学生都参与课题研究。通过交流,他们很快就了解了全国各地的名建筑的特征。
3.挣脱“自卑感”,培养积极、乐观的“阳光小北人”。
当今,个别孩子缺乏主人翁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不善于表达意见,也不乐于参与公众事务。 我们认识到要帮助孩子挣脱自卑感,就要注重发掘孩子的潜力。 为此,学校专门开设了校长信箱和邮箱,校长办公室也向每一位学生敞开,学生有任何想法可以随时与校长当面交流,校长信箱常常爆满。
在广州第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为人大代表的林校长带来的17份笔迹稚嫩的“小议案”,更是让人惊讶。这17份“小议案”涉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近期的热点,包括“禁讨”、“禁摩”,包括对自身问题的关注——优质初中学位,从宏观的广州市环境保护,到微观的下班高峰期人流量,有老问题“烂尾楼”,也有新问题“儿童彩票”…… “造成学习压力大的原因就是优质初中学位太少了!”六(6)班的程思桦写道,小程建议增加优质初中学位,并探索12年义务教育的路子。
4.杜绝“盲从症”,培养善于追求进取的“阳光小北人”。
如今不少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了铁杆“追星族”。我们特意请教育专家“会诊”,在专家的帮助下,小北路小学率先在课程中加入了一项“追星教育”,利用每周的德育课,教导孩子如何正确“追星”。 在追逐明星的外在光环同时,更要领悟明星在取得辉煌成绩的背后的艰辛付出与顽强拼搏的精神,让明星的高尚人格魅力去熏陶引领孩子。
另一方面,学校开设自己的“小北之星”专栏,介绍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生活的“小北明星”,为他们树立身边的品质高尚、学有特长的榜样,至今,这里已经诞生了720个明星。
5.摒弃“自私心”,培养从小事中传播爱心的“阳光小北人”。
现在,城市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孩子,万千宠爱集于一身。他们只懂得爱自己,很少想到别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应该适时地组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亲人、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爱家乡、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爱心应该从对父母的感恩教育做起。刚开学,就给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在校门口的黑板上写上这样的文字:“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感谢亲人为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我要心怀感激,回报亲人”。这短短的文字感动了许多家长,教育启迪了诸多的学生。一位家长说:“我听之后很感动,因为我女儿是独生孩子,家里面是以她为中心的,很优越,平时我都没有听到她对我说出什么感谢的话,今天她讲出来,令我作为母亲的,第一次感动异常!”
这一颗颗善良的心,凝聚了爱的力量,这股爱的春风吹走了孩子心中的自私与冷漠,滋润了“阳光小北人”的心灵。
该校的活动基本源自于学生的主体策划、自主参与。
如在“阳光小北”文化建设中,我们努力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块土地都会说话,给孩子们熏陶,发挥教育的功能。”,使“学校成为儿童成长的学园、乐园”。我们在环境文化建设中,鼓励孩子们通过参与设计校园,如分校生态园规划图、童心天地、科幻世界,正校低年级活动区等,热爱自己的“小北之家”。校刊《阳光小北》,形象标志徽章,班徽标志、口号,“五小”争章卡设计,学校制度、章程,校园活动,校园规则、用语(学校饮水机、水龙头、花草树木旁的道德用语)也是孩子们自己设计。在该校27个班级中,每个班的学生都动手设计了自己的班徽、班级口号,都有自己的班级主页。一双舒展的手,一道美丽的彩虹,简单的数字符号和图案组成了四年(2)班美观大方的班徽。这个班徽的设计说明中,孩子们这样解释: “手”代表老师的关爱和呵护,也代表孩子们的自立自理,未来犹如星星般闪亮,彩虹般多姿多彩。除了班徽,该班的孩子还自己设计了口号:“闪亮2班、灿烂2班”。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自己根据本班情况而共同制定出来的,来自于自身的体验及意愿,处处体现了学生是德育的主人。
又如最近开展的以“建设和谐广州”为主题的“羊城小市长”竞选的系列活动“广州阳光小主人,文明亚运我参与”、“阳光小北,童眼看广州”社会大调查活动” 、“, 燃点2010亚运圣火”、“你是否同意广州城市色调为黄灰色”的辩论活动等,学生全员参与,共同关注这些社会热点话题。这些以团体参与为模式的活动,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体验中学习关注社会、学会合作……以小公民的身份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交通安全问题是社会问题,需要在全社会树立“交通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小北路小学少先队大队部还从环保的角度继续深入,向学生的家长动员、倡议,让家长们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接送孩子上下学,以减少燃料的使用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共同建造文明和谐的广州城。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及氛围创设下,不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正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在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使自身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激励能力得到了发展,责任感得到了培养,学会了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和关心集体。学生具备了自我教育能力,学会了自我约束,开展互动,构建评价体系,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及他人,逐步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通过实践体会到:“阳光小北”这种从道德认识上引领孩子体验感悟的教育思路,符合孩子们的认识心理,使孩子们自理、自育、自我发展。
5. 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自育自学,赞同这种观点吗
我是赞同精锐教育王老师。
6. 什么是自育自学
自我教育,自己学习。
7. 体育大课间与自育自学作文500字
“生命在于运动!”而第二节课下课的快乐的运动时间,则是我梦寐以求的大课间!
“唉!好无聊啊!”我手托着下巴。现在正是第二节课上课,数学老师正在喋喋不休地讲着题,瞌睡虫在空中肆意地飞舞。“铃铃铃铃”一阵清脆悦耳的铃声,让我顿时精神抖擞,“大课间了!”我简直是急不可耐,可是还有眼操哩!“哎哟!怎么这么慢呐?我可要下去舒展筋骨了!”我不满意地向播着眼操的播音机发着牢骚。终于下去了,做了两套广播操后,大课间就正式开始了!
首先我们要从两排(一排男生,一排女生)合并成一排,接着就围绕着一个褐色和银色的软绵绵的长方体跑步。同学们为了节省体力,真是奇招百出啊!不知是谁带的头,趁钟老师不注意,在离长方体两米的地方就开始转弯,弄得我们后面的人不知是该规规矩矩从长方体后面开跑,还是跟着他们一起“逃跑”,真是“墙头草,哪边倒?”不过最有趣儿的要属“夹物赛跳”了!顾名思义,其实就是两腿之间夹着那个软绵绵的长方体,从一队跳到另一队(从中间分开成两队)。有些男同学简直是哗众取宠,双脚夹住长方体左跳一下,右跳一下,屁股一扭一扭的,长方体有时还滑落下去,简直就是一个正版Q版企鹅嘛!有时,跳着跳着,脚一歪,就会摔个“狗吃屎”狼狈不堪。轮到我了,嘿!还真不好跳,我努力地蹦着,却总感觉是在原地起跳,真倒霉!好不容易快蹦到了地点,长方体却不争气地掉了,嗯!管他呢!直接踢过去,好卑鄙啊!
“运动是健康的源泉!”快乐的体育运动时间——大课间,ILOVEYOU!
8. 如何把引导式教学贯穿课堂,启发孩子更多的创作灵感
一、明确自学重点
以条款形式用大屏幕出示一课学习重点是“引导自学型”课堂的首要环节。这些教学重点的设计直接决定着本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重点不仅要求教师在授课前了如指掌,而且还要求学生将学习重点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在这我想强调的是教学重点设计不能过于繁杂,条条框框需要精辟易懂、一目了然,正如何老先生所说:“既然是重点,就要少而精,多了就谈不上重点了。”
二、围绕重点自学
“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的灵魂是将教师的“讲堂”转变为学生自学的“学堂”,学生每节课的自学时间不少于课堂时间的80%,这就意味着围绕重点自学环节的落实到位与否直接决定了一堂“引导自学型”课堂的成败与否。在接到自己为践行“引导自学型”课堂课题研究实验教师的通知时,我就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
在尝试型的教学实践中,此环节设计上我摸索出些许注意要点:首先在自学前视具体自学重点难易程度,在全班学生面前宣布自学时间,确定好自学时间学生才会马不停蹄、心中有数地直奔自学要点,进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环节;其次提倡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对照自学重点,学生自己所学的成果在哪以及还有哪些疑难困惑都可以建议他们在课文中画一画、圈一圈,甚至可以注上眉批、旁批。
三、交流自学情况
交流自学情况形式有两种:一是小组讨论交流,二是全班面前交流。若说上一环节安排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理念中“自主”学习精神,那么这一环节安排就充分体现出语文新课标理念中的“合作、探究”学习精神了。
1.在小组讨论学习中要清晰明了并严格贯彻何老先生就讨论常规提出的“十要”“十不要”建议
以前没有很好地把握小组讨论环节时,我的“引导自学型”课堂常出现师有令生不行、师有禁生不止的现象,从而偶有课堂失控尴尬境地。自从亲耳聆听何老先生关于自育自学方面的多场报告讲座后,我似乎找到了宏观调控自学型课堂的法宝,例如,在一个实验班级内所有实验的任课教师都要有个统一的禁止信号或手势,让学生有所适从。另外,小组讨论时成员要“约法若干章”:小声交流、认真倾听、抓住关键发言等。
2.充分培训和发挥小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精心发挥“领头羊”小组的模范榜样作用
榜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践行“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的开始阶段,教师慎重选择讨论小组长和精心培养指导一个优秀讨论小组对后来进行交流自学情况环节显得十分重要。小组长不仅需要具备统筹权衡能力,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号召管理能力。愉悦、有序的探讨学习会让组员们个个参与进来,特别是后进生也会跃跃欲试,点燃了其探究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点拨自学得失
在引导自学实践后,我切实地感受到了在学生所有自学工作快要结束时教师的“点拨自学得失”环节可谓是“自育自学蓝图”中画龙点睛之一笔。在此我也很乐意分享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良好经验。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在围绕重点自学、交流自学情况环节中所表现出的好现象及不良现象进行客观地表扬与批判,如,在识字教学中,学生学会旁批“拜:偏旁?”“扫墓?”等,我就大力表扬了这些学生自学时的认真用心与投入,又如,全班交流时有学生重复发言前面学生所提出的教学困惑时,我就批评这种不良现象,以儆效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扮演了一位引导者的角色,“引导”的“经”与“自学”的“纬”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五、巩固自学成果
虽然课堂临近尾声的“巩固自学成果”环节在40分钟的课堂中仅占有几分钟时间,但有效地组织好这一环节也给整堂“引导自学型”课画上圆满句号的标志。
1.提倡多样化巩固自学成果形式
在一个实验班级内肯定会面临着不止一堂两堂的“引导自学型”课,为避免学生腻烦,教师这时就应该如一位用心的母亲给自己的孩儿变着花样做饭菜一样,及时更换不同的巩固自学成果形式。例如,在二(下)针对识字这样简单点的课文,我就让学生看着自学重点口述出本堂课所学成果,针对《古诗两首》《蚕姑娘》这样理解起来难度稍大点的文章,我就多媒体出示相关填空形式,引导学生巩固自学成果。
2.关注后进生的自学收获与成功体验
其实,如何保证后进生在自育自学中得到真正的学习与收获成功的喜悦是我们这些实验教师一直在孜孜研讨的问题之一。我目前所摸索出的有效途径就是在巡视时充分关注他们自学,适当提供帮助,在巩固自学成果时由浅入深、步步为营地启发其巩固所学新知,再者就是善于发挥“肯定”与“表扬”的魅力,激发其成功学习后的快乐体验。
当然,上述五大环节的实施过程中不一定拘泥于一种呈现形式,根据具体教学情境还可以做适当变通,在此不再做赘述。通过几个月不为成熟地在自己班级的践行,我深深地感受到“引导自学”既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又是自学态度、习惯、精神的培养;既引导了学生当下在校时自主学习,又将引导他们以后在社会上终身自主学习。在践行如此具有魅力的课型方面,前方的路充满着诱惑与挑战,我将带领我的学生昂首阔步,不断探索,为撑起学生头顶那片更为宽广的蓝天而不懈奋斗。
9. 如何培养学生自育自学
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真实了解自己的优缺点,鼓舞学生的自信心。魏书生的经验是,他给学生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往往会让他们写下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那些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可能很快写好了,有些所谓的“差生”就苦着脸说:“老师,我没什么长处。”魏书生就亲切的诱导他们说:“孩子,你怎么没有长处呢?你不想来学校,但还是天天来,意志力多顽强啊;你学习成绩不好,父母骂、老师挖苦,但你还是每天好好坐着听课,抗挫折能力多强啊;你就算被老师挖苦了,但见到老师还是说‘老师好’,这是多么宽容的心态啊……你怎么能说这些不是你的优点呢?”教育大师的话拉近了与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鼓舞起学习存在障碍学生的自信心,很多学生因此而坚定地告别昨天,从此开始了重塑人生——做好学生——的艰难路程。
其实,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很多优点和长处,学习好是优点,乐于助人、热爱班集体等和学习好一样,也是值得发扬的长处。教育,就是要将学生的这些优点和长处明确出来,坚守住做人之本和那些平常不太引人注意的优点。即便是不太明显的优点,坚守住,用善心和汗水浇灌,也一定会开出灿烂的花朵。
光有自我管理能力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在这种状态下让学生拥有一辈子受用不尽的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优异的学习效果。魏书生曾经有点灰色幽默地说:“让教育回归草根、回归心田。守住学生的长处,守住优秀经验,守住传统常识,别总是瞎嚷嚷着创新,教育其实很单纯,没有那么多花哨的创新。”大师的话,一语切中教育问题的肯綮。其实教育本来是很单纯的,培养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受教育,那他们就能更好地从学习中享受快乐、获得成就感。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的是相信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发挥的学生主观能动性。老师的重心在于“辅导、引导、开导”,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智力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获取学习成功的喜悦。
现在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我把控能力,他们更多的是习惯于依赖老师,习惯于有老师监督指导的学习形式,不会也不能自我设计安排学习事宜。我们的老师如果像魏书生那样,制订符合学生实际的一日常规,从各方面引领疏导学生,就一定能够给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他们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确立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采用行之有效的听课技巧,规划自己的复习和预习方案。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础,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
总之,最理想的教育就让学生自育自学,就是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了自育自学能力的学生,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大浪淘沙的学习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高考跻身高等学府,然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