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

发布时间:2022-01-18 16:54:33

A. 小组合作学习中你是如何避免精英展示的

小组合作学习中,做到以下所说的几点就完全可以避免精英展示的,具体见下面的回答。
一.原因分析
从教师层面看,主要原因有:教师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设计高效课堂不到位;教师对课堂监管不到位等等。
从学生层面看,主要原因有:学生没有有效的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部分学生存在依赖心理;对学习没有兴趣,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每天每节课都这样进行,部分学生缺乏新鲜感,产生疲劳感等等。
二.方法建议
1.兴趣激励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如果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毫无兴趣甚至排斥,那么这个合作就是毫无意义的。我们东湖高中最初在一年级文理科实验班试点推行小组合作这种模式,学生很反对,他们总认为,这种模式浪费他们的时间,尤其是尖子生更是觉得无助于他们的提高,有学生甚至还给年级组写信,说采用这种模式会害了他们。对此种种反对的声音,我只对学生说:“你们放心,老师绝对不会做误人子弟的事情。”在开始的几堂课,我只是针对这堂课里学生个体较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设计一个或两个抛出来,学生觉得不突兀,而且认为的确需要团队合作来解决,他们渐渐地接受了小组合作的这种模式。在学生开始对小组合作有了一定兴趣了,我就在我的课堂根据学情和教情更广泛地运用小组合作,比如,合作检查教材内容的记忆落实情况,练习完成情况,错题更正情况等等。当我给学生布置作业要写写什么样的评讲方式更能激起学生参与到合作中来,我的学生主动的告诉我:“老师,我们要小组合作来完成。”看来,学生们都已经接受了这种模式,从这种模式中尝到了学习的快乐和学习的收获,今天,还主动提出来我们要小组合作。
2.竞争激励
竞争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竞争比平常状态有更大的紧张感,压力感。在竞争过程中学生想获得自尊心﹑成就感的需要更为强烈,潜在的动机可转变为学习的动力。竞争使同学们在学习中你追我赶,力争上游,它是促使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催化剂”。因此,竞争也是一种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有效激励。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这样的竞争机制,开设“最佳合作团队奖”和“最优秀小组长奖”。
根据已经分好的小组,每节课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成员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加分或者扣分,一节课后或一周后进行统计,积分最高的组授予“最佳合作团队奖”,而这个组长则获得“最优秀小组长奖”。
3.评价激励
对于评价的权力属于谁,我们往往认为这是老师的事情,调查中发现,学生不仅渴望得到老师的评价,也希望能得到家长和同伴的认可。
(1)同伴互评。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长会按照老师安排的任务合作共学。在组内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同伴的发言不仅要认真的倾听,而且还要对同伴的表现从完成的速度﹑完成的质量等方面给予评价。为了能得到同伴的肯定,学生会主动积极的学习,得到同伴的肯定后,他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会更高。
(2)组间评价。在小组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第一小组展示合作成果之后,他组要对第一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这就改变了以往教师评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主人。通过这种评价,既使学生增强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还进一步提高其分析能力。
(3)教师评价。教师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是学生进步的强化剂,教师的评价是贯穿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的。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合作的表现,并及时给予评价,比如:“你们小组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动作迅速,而且合作愉快,值得大家学习!从而为其他小组树立榜样。其他小组在先进小组的鞭策下,也积极调整自己的合作方式,迅速得出探讨的结论。
(4)自我评价。在一节课近尾声的5分钟,我常常会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那就是对自己前35分钟的表现进行一个小结和自我评价。学生在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回顾了一节课所学,收获了已经掌握的内容,遇到问题也可以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如有疑问不能解决,可以记录下来提出来作为下一节课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
(5)家长评价。恰当的举措会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心,也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奋发向上学习的热情。第一项举措是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后的总结表彰大会邀请优秀学生家长的出席,让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接受表彰,学生们为了得到这样的荣誉拼命学习。第二项举措是每次月考后成绩异动学生的家长接待周,我有一天接待了6名家长,家长学生和老师在一起交流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在下一次月考中,这些学生都有很大的进步。这两件事情给我带来极大地感悟,我们也可以把小组合作学习表现优秀的学生家长也请来一起接受“最佳合作小组奖”“最优秀组长奖”等奖项。这样就更能促进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它改变了学生以往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中,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 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在我的教学实践的活动中,我尝试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学生采取了多种评价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B. 如何组织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深入推进“高效课堂”活动,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近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习体会,撰写本文,意在和各位教师探讨如何组织、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四个特点和优势: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三是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习小组的组建和分工:
合理的学习小组的组建和分工是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6人,按长方形围坐(左右两边各坐四人,讲台对面坐两人,背对讲台不坐人),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组建后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和培训。每组的成员按①—⑥编上序号。每组选组长一名:要求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行为习惯较好者,负责小组管理,收发作业等。记录员一名:要求书写快,认真负责,负责记录小组成员发言、展示情况等。发言人一名:要求口齿伶俐,负责汇报、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同时六人之间建立“师徒结对”,一优生和一弱生结对同桌,以便组内帮扶讨论。一周或者是一月根据弱生各方面的表现提升在组内的序号。合理分工有一个过程,刚开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工,然后过渡到学生自己协商分工。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是:通过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互相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首先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各小组拟定“小组成长目标”,即每月、每学期小组成员和小组的发展目标,力争获得“样板小组”、“精英小组”、“优秀小组”、 “进步小组”等。为了彰显学生个性,体现小组发展的目标性,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小组进行命名,如“成功小组”、“快乐小组”、“雷锋小组”、“飞天小组”等。
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标和教参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依据书中课后练习,共同制定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共同确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对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圆的认识》一课,《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本年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椐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组织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使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圆的实际问题。并进而对学习目标具体化,指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在课堂中,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解决。
教师在向学生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归纳出法则、方法、描述概念。防止学生大小问题不分、会与不会就讨论交流,因此,因人、因教材内容知识点而定,要防止钻牛角,完全抛开课本、天马行空,不知所云。必须引导学生思维跟着问题走。针对教材教师要备好学生,哪些是学生要探讨的,需要交流的,哪些是教师准备简要介绍的,交流有目标探讨有尺度,避免小组学习进入误区。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组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启发引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课前如何预习?预习情况如何在小组内汇报?小组如何向全班展示预习成果?疑难问题如何进行讨论、探究?对组内的学困生如何进行帮扶?作业如何检查(批改)?学习目标如何检测?如何进行学习评价、汇报?等。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非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必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对学生发现的疑难问题或一节课的难点知识,组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但每节课小组的合作探究、讨论次数不能超过3次(若超过3次必然会流于形式)。每次讨论、探究后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汇报,由发言人汇报,组内其他成员补充,其他小组的成员可进行质疑。同时可组织学生开展个体自主学习、同桌互相交流、小组间相互展示、全班集体研讨、师生互动质疑等。
在打破旧的上课规范的同时,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形成新的规范,如让学生通过讨论形成统一认识——上课要听从老师的统一指挥;要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做到发言大声,讨论小声,倾听无声;发言要找准适当的机会;不能在课堂上做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事等。教师同时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控制讨论的局面,如讨论中是否有人进行人身攻击,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及时调控。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对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汇报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评价,评价应本着“客观、公正、多元、有效”的原则。评价的对象应是学习小组整个团队,而非组内某个成员。评价的态度应是客观、公正的,实事求是,既不扩大也不缩小。评价的方式应是“多元”的,既有小组自主评价,也有小组间相互评价;既有全班集体评价,也有师生共同评价。评价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全班鼓掌、可语言激励、可奖励物质奖励,还可给予微笑点头赞许。
每次小组合作的成果展示后都要以适当的形式对小组进行评价,每节课结束时也要对本节课小组情况进行评价,评选出本节课的“最佳小组”。班长要对每节课评选出的“最佳小组”进行登记。每周老师要收集汇总各小组表现情况,根据获得“最佳小组”的多少,评选每周的“精英小组”、“优秀小组”、“进步小组”,另外可评选出“文明小组”、“友爱小组”、“守纪小组”等。并将评选结果在黑板上进行公布表彰,以增强学生自豪感、集体荣誉感。每月评选出“月样板小组”、“月精英小组”、“月优秀小组”、“月进步小组”等。学期结束评选“学期样板小组”、“学期精英小组”、“学期优秀小组”、“学期进步小组”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持续健康地发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落实“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问题尚需进一步探究,以上仅为个人点滴认识,将继续深入研究,在实践中验证,在实践中提升。

C.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学习交流

一、“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刻程度,提高了学习效率。俗话说吃别人嚼过的饭不香,只有通过自己的咀嚼,才能品出饭菜的香味。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的听,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对听到的知识不加思索的接受,不通过自己大脑的理解和加工,正如吃别人嚼过的饭,索然无味,当然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效果较差。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则可以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要把自己思考的结果通过自己组织语言,准确的把问题表达出来,其本身就是一个激励思维的过程。显然通过这一主动思维的过程,学生获得的知识将深刻难忘。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二、改善甚至转变了师生关系。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师生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老师也不再是拒人千里之外的“老学究”,而是同学们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学生们在互助合作的探讨中,大家齐动脑,踊跃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相互补充,相互指正,课堂不再枯燥,而是变得热烈精彩。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变得有兴趣了,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不断进行探索。三、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集体荣誉感,学会了与人交往和合作。“合作是共赢必备的品质”、“共赢是持续发展的必须”。现在的学生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原因,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听不得别人不同的意见,难以接收不同的见解。概括起来说,就是自私自利,很难融入集体和社会。未来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也是合作的社会,学生能否与人交往并合作,决定了学生将来是否适应社会。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强调了“互助”和“合作”的作用,培养了同学们群策群力,共同研究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这就有利于让学生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逐渐接受融入到集体中去。这种教学方式最突出的一点是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学习,使其切实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只追求外表形式上的“形似”,而要求内涵一致的“神似”,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教有成法,但无定法”,正如好看的东西看久了就会产生审美疲劳一样,用一种方法久了,学生就不再感兴趣了。所以,在低年级或实施“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有趣的方式给课堂提供驱动力,但是我们更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课堂上存在的价值以及自己的进步带来的成就感,也才是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原动力”。 当然,我们在认识到“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优点的同时,也不能摈弃以往的好的教学方式,只有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提升、不时变换学习形式,才能达到最终“解放学生,彻底解放教师”的目的。

D.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以下问题:
1.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并不是形式上让学生凑在一起。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一起,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没有实效性。这是表面上的合作,是假合作。
2.小组合作的问题过于简单。在听课中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学生就已说出了答案。对于这种现象,老师还让学生继续讨论,进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3.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有些教师不经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感到措手不及。没有独立学习作基础的讨论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
4.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常见到有些教师给学生提出“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就放任自流,不指导、监控学生的交流活动。
5.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表面的热闹可能会掩盖学习的缺失。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抢占话语霸权,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渐渐地他们对小组学习失去了兴趣,表现出冷淡、麻木,直至是自我放弃。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分组。教师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倾向、性别、个性特长,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如组长、协调员、读题员、记录员等,角色可以互换。成员组合可灵活多样。
2.群体协作。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互相协作本身就是一种参与、一种经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为了完成某个学习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就必须具有协作意识,在协作学习中逐步学会合作技能。
3.把时间留给学生。我们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思考的时间,使学生人人都能有机会进行交流,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作为教师应该大胆让学生去讨论,去辩解。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在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下会学、乐学。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就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方法、步骤和任务分工,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标准;合作学习时,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放开手脚,充分地去读书、感悟、理解、争论和发现;合作学习之后,要及时评价,不仅要评价学习效果,更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真正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E.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果展示环节包含哪些内容

1、小结来内容:要点、重点自、难点、结构、思路、方法、规律、学法等;
2、小结方法:
①由小组合作完成,每组确定一人在前后黑板同时展示;
②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或用提问式,或用多媒体课件,或师生边总结边出示板书等; ③难度较大,由教师独立完成;具体操作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而定。
3、小结形式:板块小结、定律小结、课节小结、单元小结、阶段小结等等。可用文本小结,也可图文并茂,给学生新颖、形象、立体之感受。
这一环节是指导学生进一步把知识系统化、概括化,把技能综合化、熟练化,使学生在探究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达到强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目的。

F. 小组合作学习个人总结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校园里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我们迎来了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评优表彰大会。我作为一名五(1)班的学生,非常荣幸地被评为优秀组员。更有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心得。
现在,我们在每节课上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们班共分为11个小组,每组由四个成员组成。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分工,以我们组为例:1号组员也就是组长,主要负责组织全组成员有序地开展交流讨论等活动。2号组员是记录员,主要负责记录讨论过程中各同学的发言要点,以及我们组监管其他组组员的得分情况。3号组员是发言人,主要职责是代表本组发言,和带领小组成员参加朗读竞赛等活动。4号组员是资料员,主要负责收发检查学习资料,包括作业、课堂笔记等。每个组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我们组叫“奇思”组,表示我们每位组员都有与众不同的奇思妙想。上课时,首先我们小组内互相检查课前预习的情况,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根据老师给出的问题,先进行独立思考,批画,写感受。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交流的时候,4号同学先发言,说自己的观点,谈自己的感受。然后3号同学发言,或说自己不同的观点,或为4号同学做补充。接下来2号同学发言,最后1号也就是组长做最后的归纳和总结。有时候,我们也会把我们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写在小白板上,然后在全班展示。每当听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时,我们都会喜不自胜,因为这是我们自己探索的结果。在纪律方面,也不用发愁,因为我们有良方。我们每个组的组员都会监督另一个组的组员,一人监督一个,这个同学在上课发言、遵守纪律、清洁卫生、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等方方面面,都会被我们尽收眼底。表现优秀的就奖励分数,表现差的就扣分,最后小组之间互相比一比,看谁得分最高,就会获得“优秀小组”称号。这样下来,我们小组之间都是你追我赶,竞争气氛异常热烈,生怕被扣分而影响了小组,小组内的同学也空前团结,遵守纪律的好现象越来越多了。
总之,通过合作学习,我感受到: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带给我们不同的快乐,不同的启发。以前,总是老师把他们宝贵的知识教授给我们,现在需要我们自己开动脑筋去创造,我们分组,通过互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再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形成问题的答案。经过大家一番“思维体操”活动,看着学习成果,那份自豪感是以前所体会不到的。这样的方法很新颖,也很受用,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喜欢学习,也可以增进成员之间的友谊,为以后人际交往打下基础,真可谓是知识、友谊、能力三丰收。
一句话, “采百家之长,方能精益求精”,这是我最深的感受。同学们,让我们沐浴着小组合作学习的阳光,一起做一次深呼吸,一起迎接这个崭新的事物,一起向“优秀”奋斗吧!谢谢大家!

G.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交流与展示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同时还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分别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那么,如何使合作学习有效地开展呢?本文从合理组建合作小组、激发学生合作欲望、组织形式多样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注重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五个方面来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
正文: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利于面向学生、发展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但是如果合作学习把握的不好,将是低效率的甚至是无效率的。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呢?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为了有效地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是基础,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故合作小组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合理搭配小组成员,既让每个成员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又能让小组内部和谐一致,共同提高合作实效性,以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性别、性格、气质特点、兴趣、能力等各方面作全面了解,然后遵循异质搭配的原则进行分配。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在一个组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鼓励每个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已的机会,让每个人在活动中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杜绝“搭便车”现象,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他个人对小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激发强烈的合作欲望
在教学中,要顺畅、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那必须要使学生有合作的意识和欲望、对合作学习内容感兴趣。
(一)、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材要有讲究
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之一,但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用合作学习法。事实上,不需要也不可能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因此要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
1、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难易适度,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万不要过于简单。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 这样影响学生合作的热情,降低了合作的效果。合作学习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又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
2、尽量把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条形统计图”时,可让学生分组统计一下本小组每个人的年龄、身高,平均每个人的零花钱数,每个人家庭的人数等,然后将数据进行整理,再制成条形统计图等。这样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学生浓厚的合作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观察、探索、发现中提高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可带领学生先复习长方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一下、再拼一拼。拼后让学生讨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有什么关系?在讨论过程中让小组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对这个自己总结出的公式将记忆深刻。
(二)、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提高主动参与欲望
恰当的时机是小组合作的有效保证,教师要把握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带着迫切的欲望投入合作学习之中。
课堂上合作要抓住时机, 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实践表明,在学生独立学习碰到一些似曾相识、又无从下手的问题,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时;或在某一问题有多种答案有争议时;或在所教知识需要学生合作、集体分工共同完成时;或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混淆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将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教学“体积和容积”一课时,教师出示两个杯子,杯子的形状不一样,但容积的大小几乎一样。让学生自己设计试验来解决哪一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该实验方法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需群策群力才能设计出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并且学生个人操作无法完成,需要小组合作才能顺利进行,再有学生本身对试验的兴趣很高。教师恰当把握合作时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时机才是恰到好处的,才能让学生感受合作的意义,享受合作成功的愉快,学生的小组合作也才是富有实质性的。
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小猴子在卖桃,盒里放了十个,盒外有3个,小猴子说:一共有13个桃子,小兔说:我买9个,白菜老师问:还剩几个?小猴子抓耳挠腮想不出来,老师说:同学们能帮帮小猴子吗?学生兴致高涨,纷纷动脑筋,想办法。独立思考了几分钟后,有的同学眉头紧锁,面露难色,教师趁势说: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各自的看法。此时的合作交流学习就变成了学生的最大愿望。
(三)、让学生体验到合作中的乐趣,感受合作的必要性。
在实践活动中,单凭一个人的力量不能解决问题时,引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教师顺应学生合作的内在需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合作是一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例如在《简单的统计》教学时,教师先提出要求:统计三年级参加运动会各个项目的人数。然后给学生宣读学校运动会三年级各班的运动员名单及参赛项目:“三(1)班陈川100米,李根铅球……”刚读了几个,就有学生说太快了。我放慢速度后学生还是觉得来不及。“要是几个同学一起统计就好了。”一个学生提出来,其他同学也一起附和。于是小组同学马上围在一起,商量合作的方法。当教师再次读完一遍名单后,学生都兴奋地举起了小手。
三、 组织形式多样的合作活动
1.游戏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组织一些小组合作的数学游戏,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不仅可促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积极思维的心向。
2.操作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操作是思维的基础和源泉,是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良好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根据学具操作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在教学中安排一些需要学生积极合作实验操作的活动。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学生拿出一块地瓜,动手合作切出一个平面,然后又让学生在第一个面的旁边再切一个面,这样两个面之间就有一条相交的线,这条线就叫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认识了面、棱。
3.探究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内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时,一般都离不开组内合作,探究学习有赖于合作形式;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也不在于合作形式的追求,而在于探索、研究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所以,二者完全能够并且应该整合起来。小组合作研究能使学生“好学”、“乐学”,激发积极进取精神,从情感上保证探究学习的质量,反过来,探究学习又能加深合作情感,使人与人的交流、交往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从而提高合作广泛性。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简单回忆、思考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之后,顺势提出: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来呢?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索,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小组成员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参与。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有的拼出了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有的拼出了近似于三角形的图形,还有的拼出了近似长方形或梯形的图形;有的同学还在合作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其它相类似的图形。随后,教师就借助电教手段对学生合作的成果予以展示,让同学门再补充完善,同时把小组的一些想法加以延伸,使每一个组员都切实体验到了自己的一份发现、感受着同学合作的相互作用。
4.实践应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组织进行一些收集数据、量量算算、调查生活中的数学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一种体验,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学习“比例尺”后,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细致、明确地分工,他们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换算,还有的同学负责绘制。小组同学合作

量出学校草坪、绿地、建筑各个部分的长度,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图上距离,绘制成学校的平面图。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在合作学习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否则学生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而无法进行合作,从而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甚至严重削弱教学效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合作方法、培养合作技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提高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1)听辩的技能: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分析、判断,同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表达的技能: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话时要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能突出重点。
(3)交流的技能: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先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4)合作的技能:学会根据任务性质来决定应该采用的策略,促使合作更加有效.例如: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所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达到开阔每个人思路的目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合作内容的选择,例如:辨析概念性问题的合作;发现知识性规律的合作;优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合作。
五、注重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
评价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失去了评价的制约,合作学习也将难以落到实处。
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同伴之间的评价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评价的着眼点是不仅评价学生发言的答案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价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参与的过程、合作的精神、创新的意识等等。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水平作为评价的内容,要求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获得成功。把“要求组内成员个个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有效地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并产生“我能行”的积极情感,从而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主动、更积极。“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不但在教学中实现了参与对象的全面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合作精神,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合作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追寻华而不实的课堂氛围而做,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住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因此,还需要我们对合作学习进行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努力研究,使之更加有效。

H.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同时还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分别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I. 请帮我完成作业:设计小组活动成果展示的评价标准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一)有效参与是有效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有效参与可以从这样几个维度来透视分析:

(1)从参与的范围分,可分为部分参与和全员参与。在学习中,性格开朗、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获得较多的参与机会,而性格内向、腼腆拘谨的学生可能成为"看客"。若组织不好,调控不当,会产生活动中的"马大效应"。(2)从参与的表现分,可分为外在参与和内在参与。在学习中,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常常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积极性,因而也常常受到教师、同学的关注。但也有一些学生性格较为文静、沉静,面对新的问题,外部反映并不强烈,但却喜欢沉思冥想,口讷心慧,冷不丁地提出一些想法,却很有见地,耐人寻味。实际上后者也在参与,甚至是实质性的深度参与。在目前的学习中,我们往往对前一部分学生引导、调控不够,对后一部分学生关爱、鼓励不够。(3)从参与的过程分,可分为阶段参与和全程参与。有的学生只对某一环节、某一方面感兴趣,而对于其他过程就不大关注,而有的学生自始至终都能全身心投入,积极参与。(4)从参与的效果分,可分为有效(高效、低效)参与和无效参与。像"出工不出力"、"小和尚念经"式的参与就是无效参与。如面对一个新问题,学生未经思考就急于作答,这种参与基本上是无效的。参与的有效性,主要看参与对小组学习目标的价值和自我发展的价值实现的贡献。就个体而言,表现为面对学习情境入神、入境,这才是真正的、实质的有效参与。如果没有小组全体成员的有效参与,小组合作充其量也是徒有其形而无其神,不可能实现深度合作和有效合作。

(二)有效的合作是小组合作的关键。合作小组的组建,既要依据学生共同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倾向,使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到扬长补短,人尽其才。应根据个性差异来合理调配,让每个人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使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增值,互补共效。组内交流,组际竞争。要想实现"有效合作",组内经常开展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或交流不畅,合作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问题,甚至合作难以维系。合作小组内的交流形式多种多样,有座谈,交谈,商讨,成果展示或相互交换等。通过交流能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通过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相互调整,使合作得以滋润和优化。通过交流,还可以提高交际能力,推动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在提倡组内交流的同时,还可以积极开展组际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组内合作的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团队竞争能避免个人竞争因失败而产生的自我贬低、自我拒绝的情感,同时会进一步发挥团队成员的潜能,促进群体积极向上,成为小组有效合作和全组争优达标的强大动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评价

(一)有效性的基本理念

(1)互动观合作学习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进程,同时要求教师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

(2)目标观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讨论,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效果突出时,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从而达到认知、情感与技能均衡的教学目标。

(3)师生观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合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学生当好“演员”,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4)形式观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强调以集体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讲授过程也力求简明扼要,耗时短而成效显著,有着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能为后来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

(5)情境观合作性的情境,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会意识到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是一种“利己利人”的学习情境。

(6)评价观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二)有效性的评价的基本原则

(1)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分"而是促进"转变性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基本用于区别胜利者和失败者,而不是作为一种转变性的协调发展过程。为了区分,人们自然依赖于一种具体的划一标准,而这种整齐划一的标准无法应因个体多样化的发展。学习的目的不单纯是理解前人发现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是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与学习个体,不存在简单划一的评价标准。学习者面对未知的领域,目标是方向性的,但没有已知的答案。因此,学习者需要的更应是一种新起点下的"挑战性"驱动,而不是面对已知标准的受"欠缺"驱动。评价不是区分,而是为了调节学习者的行为。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仍可以采用"区分",但这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从本质上讲,这种"区分"仍应成为研究性学习中转变性发展过程。

(2 )评价主要通过学习者的自我反思而最终实现

在学习中,评价的主体不是一元而是多元的。学习者、导师、学习伙伴等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主动的探索者本身是最重要的评价者。当然,教师可以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他是一个促进有效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和组织者。另外,合作小组中的互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在学习中,亲身体验贯穿探索的始终,评价致力于促进经验的转变,但任何人的评价都必须建立在学习者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最终才能实现自我意义的建构。

(三)有效性的评价的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主体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只有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才最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引起自我的改进。因此学生必须是评价的中心对象、主要的评价者。协作者或者同学、教师等重要参与者也应当在评价的主要实施者。评价中的首先应当是考虑的是自我评价;然后是协作者或者同学的评价;最后是教师或者家长、社会对学习者的评价。

因此,使用量表对学习的评价将应当是以学生自身为评价的重要主体,以学习过程为评价的主要内容。根据每项研究活动的不同实施情况,在评价中还会出现对研究计划的评价、对研究过程实施的评价、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对协作者的评价等等不同专项评价量规表。

(四) 有效性的评价的内容(根据评价内容设计量表一、表二、表三、表四)

(1)是评价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如:A 小组成员出勤率 B是否认真努力的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C是否积极参与D 是否有责任感 E 是否主动协作,组员关系是否协调 F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 G是否主动提出探究设想和建议。

(2)是评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对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如:A 查阅资料和筛选资料的数量和质量B 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 C使用新技术 D 活动记录的完整性、及时性、真实性 E 对学习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3)是评价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查学生在一次探索式活动中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4)是评价在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反映出来。

(5)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张简报、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探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评价的意义

(一)更有利于学习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伴随着浓厚的情意色彩。学习行为又是一种社会化行为,唯有同他人沟通、互动,才能取得较大的成效。学习具有多元目标,包括激发创造精神、增强主体意识、陶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收集与处理信息、学习体验科学研究、学会人际交往养成合作精神、提高思维与表达能力等。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如人际交往等)的提高,同时也满足了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小组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将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理所当然地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比较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并非培养天才儿童的超常教育,也不同于偏重少数特长学生的课外活动,它面向的是全体中小学生;它并不十分注重研究的结果,而是要让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历经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集体教学中往往出现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被动学习状况,赋予全体学生远比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研究性课题,并在课题小组中担当一部分研究任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参与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所以,对于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组织形式。

(三)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在接受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往往体现为结构化的教学程度,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课题研究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作的好坏。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舀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不仅如此,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还表现在同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中,社会调查、访谈、外出收集资料、向专家请教等等,不仅需要合作伙伴的同心协力,而且要独立地运用社会交往技能去争取成功。可以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阅读全文

与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