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两汉时对黄河的泛滥采取了什么措施具体做法有哪些
兴修水利,治理黄河。
(1)武帝治黄。治理黄河是汉武帝时期重大的水利工程。西汉前期,黄河屡次决口,造成严重水灾。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又在瓠子(河南濮阳南)决口,受灾地达16郡。武帝曾发卒10万人治黄河,未见成效。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自泰山回长安,路过此地,又发卒数万人堵塞决口。武帝亲自巡视工地,命令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都要负薪填决。经过这次修治,黄河在80年中没有发生过大的灾害。
(2)王景治黄。东汉初年,官府重视兴修水利。明帝时,命水利专家王景和将作谒者王吴主持修复浚仪渠(在河南开封)。王景用 堰流法控制水势,消除了水患。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王景与王吴又率卒几十万人修治黄河、汴渠。他俩在自荥阳至千乘(山东高青)海口的地段内勘察地形,开凿山阜,直截沟涧,决通壅积;又十里立一水门,控制流量。约费时一年余,耗资近百亿,终于使河、汴分流,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治理黄河的伟大工程。从此,黄泛地区的淤土沃野重新辟为良田。通过这次对黄河的修治,加上西汉末年以来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屯垦减少,自然植被得到保护,因此黄河长期安流,在800多年间没有改道,促进了北方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㈡ 面对黄河之水,两汉政府是怎么治理黄河的
西汉时期,设有“河堤使者”、“河堤谒者”等官职,沿河郡县长官都有防守河堤职责,专职防守河堤人员。河防工程已达到相当的规模。据《汉书·沟洫志》记载,淇水口(今滑县西南)上下,黄河已成“地上河”,堤身“高四五丈(约合9~11 米),堤防也很高。《史记·河渠书》中记载,公元前109 年,汉武帝令“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并亲率臣僚到现场参加堵口。史书记载最早的一次大规模治河工程是公元69 年“王景治河”,“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里”。“永平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诏曰:‘今既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景虽节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扼制了黄河南侵,恢复了汴渠的漕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㈢ 两汉治理黄河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西汉时期是汉武帝,黄河于元光三年(前132年)决口,十六郡受灾.汉武帝发卒数万人堵塞决口,并下令在新修的拦河大堤上盖“宜房宫”.从此黄河水“又北行”(估计是以前改道了),“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
东汉时是汉明帝,命民间水利专家王景和将作谒者王吴主持修治黄河和卞渠.从此黄河和卞水分流,两水沿岸出现了大量淤土成为肥田.黄河经过修正后约800年(1048年)没有再发生改道的事情.
㈣ 汉朝还有哪位皇帝重视治理黄河取得了什么成果
汉明帝 刘庄
公元69年,刘庄命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王景、王吴负责治理黄河.
㈤ 由大禹治水到两汉治理黄河,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人但是可以以自身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东西。
㈥ 两汉时期是怎样对黄河进行治理的
《史记·河渠书》中记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令“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并亲率臣僚到现场参加堵口,说明黄河堵口已经是相当浩大的工程.
史书记载最早的一次大规模治河工程是公元69年“王景治河”,“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里”.“永平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诏曰:‘……今既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景虽节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扼制了黄河南侵,恢复了汴渠的漕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㈦ 谈谈两汉对黄河的治理情况‘
王晋治河,千载无患
㈧ 两汉时期有哪两位皇帝对 黄河进行了治理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西汉时期是汉武帝,黄河于元光三年(前132年)决口,十六郡受灾。汉武帝发卒数万人堵塞决口,并下令在新修的拦河大堤上盖“宜房宫”。从此黄河水“又北行”(估计是以前改道了),“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
东汉时是汉明帝,命民间水利专家王景和将作谒者王吴主持修治黄河和卞渠。从此黄河和卞水分流,两水沿岸出现了大量淤土成为肥田。黄河经过修正后约800年(1048年)没有再发生改道的事情。
㈨ 汉朝时期主要对黄河进行了哪些治理
两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有两次
第一次:西汉初期,黄河下游决口,十几个郡县遭受洪灾,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
影响:经过这次治理,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第二次:西汉末年,黄河水患又严重起来,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经过几次十万人一年的辛勤劳动,疏通黄河,修建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
影响:黄河下游几十个县,被淹的土地又变成了良田,而且在以后的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㈩ 简述两汉时期治理黄河的情况,并说明在当时有何历史意义
国库出资,大兴土木。国税负重,山河凄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