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浙江大学一教授申报863成果涉嫌剽窃

浙江大学一教授申报863成果涉嫌剽窃

发布时间:2022-01-17 05:11:57

① 浙江大学教授郑强的演讲为什么被127次掌声打断

有视频的,你可以去听听看

② 浙江大学教授出轨学生会开除吗

1.求是杯辩论赛为巩固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浙江大学学生会与团委、教务部联合发起了浙江大学学生科技文化节活动。科技文化节内容丰富多彩,其中以“求是杯”辩论赛最具代表性,它展示了浙大学子的智慧和才情、激情与冷静。“求是杯”辩论赛兴起于1990年,成为浙江大学最高水平、最高规格的辩论赛事,“求是杯”从1993年起,在浙大成为一年一度的校级文化盛事。2、新年狂欢夜新年狂欢夜晚会是浙江大学的传统性节目,是浙江大学新年文化盛宴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辞旧迎新,没有家人陪在身边,大多数学子在此刻都是孤独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冬天凛冽的寒风更加深了学子们浓浓的乡愁。新年狂欢夜晚会给全体学子提供了一个欢聚一堂、情感交流的空间。晚会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青春活力的精神风貌,贯穿了时尚流行元素,展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的巨大创造力,它用回顾的方式在激情中迎接新年的到来,同时对于这台晚会,学生会在继承狂欢夜传统的基础上,每年都努力创新,给大家带来的惊喜和感动。这不仅是一次激情燃烧的盛会,更是我们温情凝聚的时刻。3、浙大美食节“民以食为天”,在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食”文化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浙江大学美食文化节”便是吸纳了五湖四海别具特色的美食及美食文化。浙江大学美食节已成为了浙大师生期盼的美食文化盛典,旨在加强学校后勤部门与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后勤部门的服务水平,为师生们奉上美味的盛宴。更是以美食为平台,促进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4.体育嘉年华体育,是一种力量的竞技,是一种精神的搏杀,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年轻人对体育运动的渴望和热爱凝聚在一起,便成为赛场上飞扬的激情,无限的活力。怀着一颗“运动”的心,求是学子每年都有属于自己的体育盛事——“浙江大学学生趣味运动嘉年华”。运动嘉年华包括: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团结就是力量”拔河比赛;体现国球魅力的乒乓球争霸赛的华家池四院乒乓球争霸赛;尽展飒爽英姿的“谁羽争锋”羽毛球大赛;燃烧激情将嘉年华推向高潮的篮球盛宴之3v3篮球赛。5.迎新生晚会为增加新生对浙江大学的文化的了解,感受浙江大学的风采,尽快融入浙江大学的生活,迎新文艺晚会成为浙江大学的一项传统。迎新文艺晚会的节目丰富多彩,有新生的表演,有老生的献艺;有社团节目,有个性展示;每年都有创新。晚会上校领导和老师的亲切讲话,也给新生们很多启迪,精彩的表演还拉近了新生之间的距离,新生与新环境的距离。6.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十佳歌手大赛每年4、5月份举行,吸引众多同学一展歌喉,最终10名选手脱颖而出成为年度十佳歌手。这项赛事每年都引人注目,已成为最大的学生活动之一。

③ 浙大女"发帖挑战最牛愤青教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浙江大学知名教授郑强在一次演讲中说过:“学校有些女生不自重,我们的女生见到垃圾一般的外国男人都要讨好。”

此言一出,一位自称有美国黑人男友的浙大女生(姑且称之为“浙大女”)在网上进行了猛烈回击:“在浙大,象我这样有外国男友的女生很多,我漂亮年轻,而且成绩优秀,追求我的人很多,但是我就是看不上中国男人……今天我必须站到网上来挑战权威,痛骂你一场。”
http://hi..com/caire/blog/item/f8de83a5c0606cff9052ee86.html

④ 如何看待浙江大学郑强教授呢

个人认为,浙江大学郑强教授三观很正,而且带出了近百名硕士博士生,是个精神境界很高的人。

目前,社会上对他的评价颇多。如何定位一个人的好坏,没有统一的科学标准。但以下关于郑强的信息,在你了解之后,也许你自己就有了答案。

2020年3月27日,我读了郑强的演讲稿。郑强教授的讲话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讲得很现实。比如在出国留学方面,他建议中小学不要出国,因为小时候应该在家乡读书,会留下情感记忆,会有家乡的感觉。

郑强教授的人生已进入下半辈子,他什么都能看透。他的心已经恢复平静,但他还是那么热情,说到感情的地方,他想站起来。社会不公可能是身份认同的原因,而鞭笞更为有力。有时,它可能只是一点点水,但不入其中。即便如此,它还是很接地气的,毕竟受到了大多数底层尤其是学生的欢迎。中国需要这样一个能看透社会本质的老“愤青”!

⑤ 浙江大学基因检测863计划是什么意思

浙大教授申报863成果涉嫌剽窃 科技部正在调查
2006年06月22日 09:14:14 杭州网

2005年11月29日,一封“对863计划——‘基于MEMS技术的天然气流量计实用化研究’项目申报负责人与申报材料的检举报告”从杭州市寄往科技部办公厅、监察局以及“863”计划监督委员会。该报告还同时递交浙江大学纪检部门。

这封由杭州中矽微电子机械技术有限公司发出的检举报告称:国家863计划——“基于MEMS技术的天然气流量
计实用化研究”项目负责人傅新、徐兵剽窃举报人公司的MEMS流量传感器的测试数据及样片作为863计划申报材料,并作为其863项目验收以获得通过的关键性“研究成果”。

据该报告描述:2005年9月19日国家863计划网站上正式公布“基于MEMS技术的天然气流量计实用化研究”课题通过验收。

该课题验收通过的结论是——该课题成功研制了精度高、流阻小、量程宽的TMF热式流量计系列产品,产品应用前景广阔。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重点研究解决了硅膜与基体材料之间的高效绝热薄膜层材料和加工工艺,以及传感器表面抗腐蚀、耐磨损、低粘附性封装材料及封装工艺;适用于天然气计量的热式流量计供电模式、静压误差补偿、温度漂移、表面粘滞效应等关键技术及工艺问题;研制出热惯性低、频响高的芯片级传感器和高精度、大量程、低功耗的热式流量计产品。

⑥ 如何看待浙江大学教授郑强所言:学外语耽误多少人的学习时光

我觉得他说得很对。学习外语确实是有好处的,但是我们的应试教育培养不了外语人才,我们用错了方法,到头来只会做题,真正交流的时候听不懂也不会说。而且大多数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是用不到英语的。

⑦ 以郑强为首的107位浙大教授联名状告杭州电信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在杭州市纪委“纠风办”主持下,以杭州电信局副局长孙志华率几位中层干部为一方,以郑强等12位浙大教授为另一方,展开了一场对话,两个多小时的对话并没有就核心问题取得共识。

事件经过:

由浙江大学107位教授联名撰写的《关于杭州电话收费中严重侵犯消费者利益的情况反映》,揭露杭州市电信局有收取长话“振铃费”的“腐败行为”。所谓“超短时长话”,就是通话时间在10秒钟以下,相当于对方仅“喂喂”几声就挂断了。比如,同一个被叫号码,在去年12月14日15时8分28秒至15时8分40秒内出现5次计费,每次通话时间2—3秒钟,计费1.2元。这是给西安打电话,连拨5次,都只是振铃,而未通话,实际上杭州电信局收了她7.5元“振铃费”。

面对教授们提供的长话费明细单,电信局方面承认存在超短时收费现象,但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被叫电话的终端有副件,如传真机、录音等设备,可以在主叫用户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构成通讯回路,虽然主叫方并未通话,其实电话已接通,收费系统开始计费。电信局否认收了“振铃费”,并否认由电脑完成的计费系统有问题。

(7)浙江大学一教授申报863成果涉嫌剽窃扩展阅读:

事件影响:

浙大教授与杭州电信局对话的内容被媒体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振铃费”成为杭州市民近日来街谈巷议的中心话题。一些市民向媒体反映,他们也发现超短时话费现象,呼应教授们的质疑。

据杭州《都市快报》报道:一个在电厂工作的郑女士说:“我家情况跟教授们一模一样,去查查账单,有1分钟打了4个长话的记录,弄都弄不懂咋回事?”一位汪姓店主反映:他的店有一部公用电话,顾客打长途电话,明明没有接通,可计价器已经开始跳了,为此他每月差不多要损失300多元。

据《浙江青年报》报道:一个名叫张扬的市民向该报反映:去年7月份,他去杭州市电信局要了一份长途话费清单,令他感到奇怪的是,其中有两次电话计费,被叫号码是同一个,第一次计时1分49秒,但仅隔1秒钟,又有一次计时12秒。他肯定自己只打了一次电话,却被收了两次电话的费用。再说,只间隔1秒就打两次同样的电话,也令人难以理解。他为此要求杭州电信局作解释。回答是被叫机终端连有传真机或留言电话之类的东西。

而张扬说,被叫电话是打到朋友家的,根本没有装这些玩艺。经过两个多月交涉,电信局终于承认可能是计费交换机有点问题,补了张扬100元钱。张扬认为:“浙大教授们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说话,这件事如果最后有了圆满的结果,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

⑧ 当初浙江大学聘请一名快递员当教授,破解世界难题后,他现状怎么样了

有许多人都认为数学是一门很难的学科,初中的数学还没有那么深奥,到了高中、大学的数学,那更是有些难度了,特别是试卷最后一题大题,假如说有人能够解答,那他的数学肯定是极好的。

在我们的印象里,是不是能够解答出深奥的数学题的都是那些很有学问的学者或者是数学老师呢?其实不然,高手往往都是出现在民间的,很多人没有往数学的领域发展,但是不代表他们不会数学。

有一位河南的快递小哥,他送快递已有十年的时间了,破解了很多的数学难题,最后被浙江大学聘请为临时教授。


结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坚持下来呢?余建春成功的例子,很好的说明了,坚持下去,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⑨ 浙大论文造假事件的事件始末

2008年10月11日,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德哉接到International J Cardiology(《国际心脏病学杂志》,以下简称IJC)副主编函件,指戴德哉实验室投至该刊的一篇论文与另一本期刊上已发表的论文十分相 似,要求解释。审阅后,戴德哉发现,先他一步发表的“孪生论文”第一作者是贺海波——两年前从他的实验室毕业的博士。
两篇“孪生论文”,所用药物不同,动物病理模型一为心肌病,一为心肌梗死,却得出了完全一致的数据和图表,甚至有部分相关段落文字都相同。因为贺海波在戴德哉实验室读博的三年期间,并未出现造假行为,戴德哉对两稿审阅格外细致,但最后仍确定:贺海波剽窃实验室资料,拼凑伪造出了一篇造假论文,并已发表。
此时的贺海波早已博士毕业,并进入浙江大学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2008年7月,即事发前三个月,他被浙大聘为副教授。
贺海波在浙大药学院的合作导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药学院院长李连达。在IJC杂志编辑部发现的造假论文中的作者一栏,李连达的名字赫然在列。 情况严重。2008年10月15日,戴德哉将IJC的函件与两篇论文的pdf格式全文,一并转发给浙大药学院常务副院长,要求对方调查。
浙大调查组的调查结果显示:贺海波共计发表8篇假论文,除一篇在2007年发表外,其余7篇均在2008年6月后刊出,即贺海波受聘副教授前后。而所有造假论文的作者栏里,均列有院士李连达的姓名。
这一在浙大内部调查组的消息不胫而走,2008年10月23日,学术打假网站 “新语丝”上曝出第一条“院士李连达学术论文涉嫌造假”的消息。随后,越来越多的消息开始陆续在此网站上刊出。
随着更多消息的曝光,李连达院士小组在2006年以后发表的论文中,共有16篇被指涉嫌造假、剽窃或者一稿多投,其中贺海波署名的仅占一半,全部文章均有李连达署名。
根据浙大校长杨卫的介绍,2008年10月26日,即浙大药学院接到戴德哉举报信件的十天后,贺海波向学校递交“检讨书”,承认造假系个人所为,“我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李连达院士毫不知情的情形下,偷偷地进行,而且在没有取得李老师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他的名字放在我所有的文章上。”
贺海波的检讨也得到了浙大调查组的认同——浙大发出声明:贺海波的造假系个人行为。杨卫更提出“曝光的造假论文并未发表在行业顶级期刊上,对于已功成名就的李连达院士意义不大,李连达没有造假动机”的“动机论”一说。
“我们之所以判定李连达院士没有造假,是因为不光贺海波,在所有参与造假的学生的书面检讨上,他们一致说明李连达院士对此事并不知情。”浙江大学新闻办主任单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贺海波的检讨未能得到谅解。针对这一性质严重的学术造假行为,2008年11月13日,浙大召开校长办公会议,宣布撤销贺海波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并表示若发现任何与此相关的学术不道德的行为问题,都将一查到底。
然而,事件却在贺海波卷铺盖走人后,有了更为戏剧性的发展。 2008年11月18日,定居芬兰的世界中医药协会常务理事祝国光向浙大发去第一封信,指院士李连达三篇论文造假。2008年12月6日,祝国光发去第二封信,指以李连达院士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一稿多投。
在接到这两封信的期间,浙大校长杨卫又接到来自两家国外期刊主编发来的传真,大致内容是两家期刊刊登了很相似的文章,希望大学进行内部调查。“这样我就展开了更大范围的调查。所有校内能够反映出问题的信息我们都查了,包括财务、科研申报等等。”杨卫说。
12月2日,在杨卫给这两位期刊主编回复的信里,杨卫要求对方告知,是否有相关证据证明其他的署名作者事先不知情的声明不成立。与此同时,杨卫也给另外一些相关期刊发出了同样信件。
与此同时,浙大药学院党委书记陈枢青、常务副院长曾苏、杨卫校长先后向李连达了解情况。杨卫更是两次找到李连达,“杨校长很负责,抠得很细。”李连达回忆说。
2008年12月26日,李连达向学校给出书面信函,说明:对于所有的造假论文我一无所知,对于被盗用署名亦不知情,直至被揭发后才知道。 就在媒体和公众开始关注这一事件之后,令人意想不到的变故发生。
李连达在解释论文风波的同时指出,给浙大寄信揭发,并在网上高调曝光自己论文造假的祝国光,是出于商业上的目的——祝国光是天津天士力药品公司的高级顾问,此前不久,李连达刚刚得出一个研究成果:天士力公司的“复方丹参滴丸”有严重毒副作用。
这一说法遭到天士力的强烈反击。天士力立即发表声明,说李连达讲的完全 不实。2009年2月5日,天士力集团总经理李文表示,李连达除了院士的身份,还是其最大竞争对手——国内最大的生产“复方丹参片”的白云山中药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 。
“李连达现在是‘复方丹参片’的利益代言人,所以他代表的是白云山的利益。”李文说,“所以他出这个研究的目的是来打压我们。”
对此,李连达回应道,自己最初的研究不是要挑天士力的毛病,而是考虑到复方丹参制剂种类多、厂家杂的混乱现状,才进行的研究比较。并指出,他所用的研究数据,就是由天士力自己出的书里摘的。
此后,在天士力的回应中,不断曝出“李连达曾索要200万元研究费未果因此报复”、“研究结果是偷换概念、断章取义”等说法。随着事件的不断升级,2009年2月5日上午,天士力股价逆市大跌,下午,天士力公司不得不宣布临时停牌。
天士力更表示近,他们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司法取证,一定要把李连达送到司法的审判庭上。“不论他是不是院士,只要他是不客观、不公正的,我们就会采取法律手段,保留我们的法律权利。”

⑩ 李连达的论文造假

最近,在互联网上搜索“浙大”,出现了很多有关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涉嫌论文造假的帖子,甚至有网友用了很极端的词语:“李连达院士的研究成果=剽窃+造假+一稿多投。”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昨天,记者就此事展开了调查。 浙大校长收到两封信 “李连达院士论文造假”
第一封信:李连达署名的三篇论文学术造假
11月18日,全欧中医药联合会中药特别专家小组的祝国光教授在芬兰给浙江大学的杨卫校长发去了一封题为《提倡严谨治学,反对学术造假》的信。
信中祝国光告诉杨卫:有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署名的三篇论文有学术造假问题。
经全欧中医药联合会中药特别专家小组认真研究认为,论文作者不仅一稿多投,而且还存在严重造假。曾经刊登该研究小组论文的德国《NSA药理学杂志》、荷兰《人种药理学杂志》、英国《本草疗法研究》、波兰《药理通报》等先后公开发表声明,称这是“科学的欺诈行为”,并将这些已发表“学术论文”删除,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目前,国际上深入调查正在进行中。
祝国光教授在信中表示,“浙江大学一直以严格治学著称于世,我们一直引以为荣,想不到会发生这论文造假之事,并出于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名下。”
第二封信:一稿多投,损害我国中医药在欧洲声誉
正当浙江大学对此事展开调查之际,12月6日晚,祝国光教授又给浙大杨卫校长发去一封信。
信中说,我们又发现李连达院士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的两篇文章,先以英文发表在国外期刊,然后隔数月或年余,又在国内以变换第一作者为李连达院士的名义发表,并且中文的论文没有提及任何该文已经用英文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甚至在其参考文献中也未列上。“说明作者是有意避开已经发表的相同文章!”
祝国光教授表示,李连达院士研究组的造假论文一案,已经严重损害我国科学技术人员在欧洲的声誉,损坏了我们中医药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形象,影响了我们的中医药市场。 论文造假是其所带的博士后所为
浙江大学新闻发言人以书面的形式就此事对媒体公布了学校的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称“论文造假事件”主要是李连达院士所带的博士后贺海波个人行为,其他作者并不知情。
文中说,“2008年10月16日,浙江大学药学院常务副院长收到某教授的邮件,投诉他已经毕业的博士生、原浙大博士后、时任浙大副教授贺海波在论文中末经他本人同意使用了他的研究组的数据,属剽窃行为。浙江大学药学院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十分重视,当即开始了调查。贺海波已向学院承认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向他的博士导师当面作了检讨。
“贺海波于2006年6月进入浙江大学药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2008年7月被浙江大学聘为副教授。浙江大学药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查明:贺海波在浙大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其论文存在剽窃、一稿二投、擅署他人名字,擅署基金支持、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文的事实等学术不端行为。11月13日学校召开校长办公会议,决定依据《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撤销其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如发现任何与此相关的学术不道德的行为问题,都将一查到底。”
浙大方面还表示,国外的这些期刊并没有刊登,只是录用。
新闻发言人表示,抵御学术腐败,维护学术道德,是包括浙江大学在内的高等学校的共同责任。浙江大学一贯十分重视学术道德规范建设。学校把此事作为学术不端行为的反面教材,加强对博士后和新进教工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的教育,采取进一步措施严惩学术不端行为。 调查结果有疑点
不过,也有专家对该处理结果不满意。有专家认为:几篇论文中,其科研设计、思路、检测方法及项目,实验选择及搭配都有一定水平、英文水平也很好,不像出自博士后学生一人之手。而且,一个如此多项目的药学试验,并非一个人所能完成。而且,论文立项必须通过层层审批,其他作者不可能不知道,所获科研经费也不可能被某个人所用。而前三篇论文的中心课题,是李院士近几年最核心、最重要的课题,“不知情”有点说不过去。
不少专家认为,从学术规范来说,只要论文的作者对用自己的署名没有异议,一旦论文出问题任何人都难逃其责,而非一人承担。 与高校教授考核体系有关
事实上,有知情人士称,之所以造成这样的不良后果,是高校对旗下老师的考核体系造成的,老师发表论文数量直接跟收入、晋升等有关。
在浙江某高校的考核体系上看见,申报正教授要求的论文基数是:文科8篇以上,理工科6篇以上,其中权威核心刊物2篇以上。其中,每一类刊物的发表都被分别记分。此外,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省、部级科研课题等也被分别记分。最后的总分将决定该教授在学校里的升迁。
因此,国内高校的普遍做法是,学生在一些核心期刊上刊登论文,老师会要求学生带上自己的名字,有时候还是第一作者。“每学年论文数量这么多,教授根本无法仔细查看每篇论文,涉及一些试验数据等更无法短时间内核实真伪。”浙江某高校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说,也正因为如此,国内高校有不成文的规定,如果论文主要是学生完成的,无论指导教授名字放在什么位置,出了问题均只处理学生不处理教授。

阅读全文

与浙江大学一教授申报863成果涉嫌剽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