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北京大学教学成果

北京大学教学成果

发布时间:2022-01-17 02:41:26

A. 彭泗清的教学成果

教学方面,主要为本科生、研究生、MBA讲授消费者行为、市场营销、服务营销等课程,并为光华高层管理者培训项目(EDP)开设“中国消费者特性”、“消费升级时代的营销策略”、“客户服务与满意度提升”、“高端服务的营销与管理”等专题课程。获得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教育教学成果奖、通用电气奖教金等奖励。

B. 吴崇试的教学成果

1、《数学物理方法》第一版,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2003年12月第2版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书评:从梁昆淼教授及郭敦仁教授的两本同名教材《数学物理方法》第一版,到1999年4月吴崇试教授的同名教材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经历了近40年。在这几十年中,对数学物理方法的教学改革曾进行过非常广泛的研究讨论,也积累了许多经验.所研讨的问题及积累的经验,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如何跟随科学的飞速发展;如何联系实际;保持数学上的严格性与完整性,是否必要,是否可能;启发式教学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如何体现;如何把几十年来我们对教材内容的更深理解更好讲述方式总结到一本教材中等等。吴崇试教授的《数学物理方法》继承了先期出版教材的优点,对上述问题做了深入探讨,给予了恰当的回答。
2、《数学物理方法习题指导》合作编著:周治宁,钟毓澍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C. 王丽丽的教学成果

1、 温儒敏等著:《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王丽丽撰写第十八章第四节、第十九章第五、七 节,共约1.7万字。
2、 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二版)》(下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王丽丽撰写第十七章《伊泽尔的审美响应理论》,约1.6万字。 1、《利玛窦的记忆之宫》,王丽丽译,孙尚扬校,台湾: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1991年9月,约30万字。
2、《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王丽丽译其中的《三个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批判》一章,约2万字。
3、《冥想文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4月,王丽丽译其中的《文化的知识形态》一章,约2万字。
4、《黄金殿堂》,沈阳:沈阳出版社,1989年1月,王丽丽译其中第十一章,约1.5万字。 1、《胡风编辑策略中的“异端”因素》,载《学术月刊》,2004年第11期。
2、《反省大事件,复活小细节》,载《读书》,2004年第6期。
3、《胡风的理论问题解析》(上),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1期。
《胡风的理论问题解析》(下),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2期。
4、《文艺与意识形态交错纠缠的开始——民族形式问题论争与胡风事件》,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5、《胡风与文学意识形态转折的碰撞——以四十年代的三次论争为中心》(上),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胡风与文学意识形态转折的碰撞——以四十年代的三次论争为中心》(中),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胡风与文学意识形态转折的碰撞——以四十年代的三次论争为中心》(下),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6、《胡风文艺思想的整体思维特征》,载《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
7、《审美的狡黠——姚斯对阿多尔诺的超越》,载《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8、《摄影文学对技术的顺应和抗拒》,载《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2001年4月20日。
9、《中国近现代文学与读者》,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10、《追问爱情的真谛》,载《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11、《经典如何孕育而成?》,载《中华读书报》,1999年6月2日。

D. 李晓峰的教学成果

1、2004年5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策划、组织了“行走淮河”大型教学实践活动,由学生独立完成的纪录片《行走淮河》获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三项大奖,本人获得最佳指导教师称号。
2、2004年10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策划、组织并带领学生赴苏北与安徽农村,进行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采访和系列报道,在本人指导下,学生使用DV拍摄素材上百小时,并制作完成纪录片《秋收调查》。
3、2006年5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社会学系100余位师生,会同江苏省委宣传部研究室、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组成联合调查组,奔赴10个“明星村”以及它们周边的10个普通村庄,获得了940份有效问卷,156个深度访谈。由本人指导,我院学生参与制作完成的8集电视专题片《2006-中国乡村再造》在江苏卫视大写真栏目中播出。
4、2006年6月,由本人策划,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发起,联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等十几家单位,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DV影像艺术节”。如此大规模的DV活动,在我校、我省都是首次举办。结合评奖,还举办了DV展映、DV影像创作研讨会、颁奖典礼等系列活动。
5、2003年起,由本人指导。工作室成员每年在各类国内DV大赛中屡屡获奖。2008年,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专业张慧同学的纪录片作品《伤城》获得第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九届短片大赛专业组最佳纪录片提名(当年最佳纪录片奖空缺)。
6、2010年8月,由本人担任执行总编导、首席摄像和剪辑指导,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专业本科生为制作主体的十八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忠诚》于中央电视台正式播出。与部队密切进行合作进行如此大规模、深层次、高档次的影视制作,这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尚属首次。该片在中央四套、七套多次重播,成为2010-2011年间重播次数最多和制作规模最大的纪录片。2012年,影片荣获全军党史军事研究优秀成果奖特等奖,全国科教电视党史党建节目一等奖。本人获得2010年度 南京大学中国银行奖教金。
7、2012年,本人指导的剧情片《兔宝》获教育部主办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8、2012年3月,由本人策划,与歌德学院(中国)共同举办“重读《资本论》——亚历山大·克鲁格的影像表达式”主题展映和学者论坛活动。南京学者从电影史学、美学、哲学、社会学以及传播学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进行全面、系统的观看和探讨。
8、2013年,本人监制的微电影《夏了夏天》获第三届索尼影视制作精英扶植计划第二名。
9、2013年,本人编导的纪录片作品《电影教育的拓荒者:孙明经》获全国高校微视频大赛评委会特别奖,江苏省教育厅“阳光校园”特等奖,该片与2013年11月参展巴黎中国电影节。本人获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10、2014年,本人导演的剧情片作品《一个都不能少》、编导的纪录片作品《大师陈白尘》获江苏省教育厅“阳光校园”特等奖。这也是本人第一次在两个影片单元获最高奖,本人获得江苏省教育厅颁发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E.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获奖成果汇编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4项)
1. 第一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年/8项)
王 力(一等奖):工具书《同源字典》;
徐通锵(一等奖):著作《历史语言学》;
林 庚(一等奖):著作《天问论笺》;
孙钦善(一等奖):著作《中国古文献学史》;
陈贻焮(二等奖):著作《杜甫评传》;
蒋绍愚(二等奖):著作《古汉语词汇纲要》;
乐黛云(二等奖):著作《比较文学原理》;
陈平原(二等奖):著作《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2. 第二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8年/9项)
何九盈(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王福堂(集体,二等奖):著作《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
裘锡圭(二等奖):论文《释殷墟卜辞中的“▲”等字》;
温儒敏(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袁行霈、孟二冬(二等奖):著作《中国诗学通论》;
陈保亚(三等奖):著作《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
沈 阳(三等奖):著作《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陈平原(三等奖):著作《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
乐黛云(集体,三等奖):著作《世界诗学大辞典》。
3.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3年/2项)
陈平原(一等奖):著作《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陈保亚(三等奖):著作《二十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4.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6年/6项)
袁行霈(一等奖):著作《陶渊明集笺注》;
沈 阳(二等奖):著作《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
袁毓林(二等奖):著作《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
李 杨(三等奖):著作《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孟二冬(三等奖):著作《登科记考补正》;
夏晓虹(三等奖):著作《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
5.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09年/9项)
陈平原(一等奖):著作《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严绍璗(一等奖):著作《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三卷)》;
袁行霈(集体,二等奖):著作《中华文明史(四卷)》;
汪 锋(二等奖):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s in Contact-The Distillation Method and the Case of Bai》;
孔江平(二等奖):著作《Laryngeal Dynamics and Physiological Model》;
刘勇强(三等奖):著作《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
陈泳超(三等奖):著作《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
陆俭明、沈阳(普及奖):著作《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李 零(普及奖):著作《兵以诈立——我读〈孙子〉》。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67项)
1. 第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87年/8项)
王 瑶(荣誉奖):论文《鲁迅〈故事新编〉散论》;
朱德熙(一等奖):论文《自指和转指》、《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
裘锡圭(一等奖):论文《战国货币考》;
陈贻焮(一等奖):著作《杜甫评传(上卷)》;
严家炎(二等奖):著作《求实集——中国现代文学论集》;
徐通锵(二等奖):论文《宁波方言的‘鸭’[e]类词和儿化的残迹》;
孙玉石(二等奖):著作《〈野草〉研究》;
葛晓音(二等奖):论文《论初盛唐诗歌革新的基本特征》。
2.第二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1年/7项)
裘锡圭(特等奖):著作《文字学概要》;
袁行霈(一等奖):《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褚斌杰(二等奖):教材《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葛晓音(二等奖):著作《八代诗史》;
张少康(二等奖):著作《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吕德申(二等奖):著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
陆俭明(二等奖):论文《“V来了”试析》、《“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
3.第三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4年/6项)
徐通锵(一等奖):著作《历史语言学》;
孙钦善、倪其心(集体,一等奖):古籍整理《全宋诗》;
金开诚(一等奖):著作《屈原辞研究》;
钱志熙(一等奖):著作《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方锡德(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学传统》;
张双棣(二等奖):工具书《吕氏春秋词典》;
4.第四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6年/5项)
何九盈(一等奖):著作《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商金林(一等奖):著作《叶圣陶传论》;
沈 阳(一等奖):著作《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蒋绍愚(二等奖):著作《近代汉语研究概况》;
夏晓虹(二等奖):著作《晚清文人妇女观》。
5.第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8年/9项)
张双棣(一等奖):著作《淮南子校释》;
钱志熙(一等奖):著作《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
孟 华(罗芃等,集体,一等奖):著作《法国文化史》;
张联荣(二等奖):著作《汉语词汇的流变》;
徐通锵(二等奖):著作《语言论》;
佘树森(二等奖):著作《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
马 真(二等奖):著作《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
沈 阳(二等奖):论文《汉语句法结构中名词短语部分成分移位现象初探》;
郭 锐(二等奖):论文《过程和非过程》。
6.第六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0年/7项)
袁行霈(集体,特等奖):著作《中国文学史》;
王洪君(一等奖):著作《汉语非线性音系学》;
张 健(二等奖):著作《清代诗学研究》;
袁毓林(二等奖):著作《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
张少康(二等奖):著作《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孙玉石(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褚斌杰(二等奖):著作《诗经全注》。
7.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年/7项)
张少康(一等奖):著作《文心雕龙研究史》;
沈 阳(一等奖):著作《生成语法理论和汉语语法研究》;
詹卫东(一等奖):著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
杜晓勤(张燕瑾等,集体,一等奖):著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
张 健(二等奖):著作《元代诗法校考》;
傅 刚(二等奖):著作《文选版本研究》;
王岳川(二等奖):著作《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
8.第八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4年/7项)
袁行霈(一等奖):著作《陶渊明集笺注》;
郭 锐(一等奖):著作《现代汉语词类研究》;
孟二冬(一等奖):著作《登科记考补正》;
董秀芳(二等奖):著作《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
胡敕瑞(二等奖):著作《〈论衡〉与东汉佛典词语比较研究》;
李 杨(二等奖):著作《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顾永新(二等奖):著作《欧阳修学术研究》。
9.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年/4项)
陈平原(一等奖):著作《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韩毓海(二等奖):论文《所谓无词的言语》;
陆俭明、沈阳(二等奖):著作《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杨荣祥(二等奖):著作《近代汉语副词研究》。
10.第十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年/4项)
袁行霈(集体,特等奖):著作《中华文明史》;
严绍璗(一等奖):著作《日藏汉籍善本书录》;
温儒敏(二等奖):著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汪 锋(二等奖):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 in Contact》。
11.第十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0年/3项)
陈平原(二等奖):著作《历史、传说与精神——中国大学百年》;
陈晓明(二等奖):著作《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袁毓林(二等奖):著作《基于认知的汉语计算语言学研究》。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1.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及指导教师(5项)
孙玉文(导师郭锡良):博士论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1999年);
詹卫东 (导师陆俭明):博士论文《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2000年);
张 赪(导师蒋绍愚):博士论文《汉语处所介词词组和工具介词词组词序变化》(2001年);
陈 剑(导师裘锡圭):博士论文《殷墟卜辞的分期分类对甲骨文字考释的重要性》(2002年);
姜 涛(导师温儒敏):博士论文《“新诗集”与新诗的发生研究》(2003年)。
2. 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项)
陆俭明:第一届国家教学名师(2003年);
蒋绍愚:第二届国家教学名师(2006年);
温儒敏:第四届国家教学名师(2008年)。
3.国家级精品课程(7项)
陆俭明等:《现代汉语》(2003年);
蒋绍愚等:《古代汉语》(2005年);
温儒敏等:《中国现代文学》(2005年);
洪子诚等:《中国当代文学》(2006年);
袁行霈等:《中国古代文学史》(2006年);
商金林等:《中国现代名著导读》(网络课程/2008年);
陈保亚等:《理论语言学》(2009年)。
4.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
陆俭明等(一等奖):“现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1996年);
王福堂等(二等奖):“汉语方言学系列课程”(2004年);
蒋绍愚等(一等奖):“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开拓”(2005年);
温儒敏等(二等奖):“建立严格的博士生教育管理制度”(2005年)。
5.国家级教学团队(1项)
沈 阳等:“现代汉语”国家级教学团队(2008年)。

F. 刘杨的教学成果

毕业于北京大学,学而思培优全国初一年级高级主管,北京集训队教练,尖端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多年教学中硕果累累,3人华杯赛金牌;4名初一学生获全国初三数学联赛一等奖;获得期中期末考试满分者无数。

G. 珠海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的教学成果

珠海北大附属实验学校自2003年9月1日首期开学两年来,在全校教职员工的不懈下努力,在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教育教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04年6月,学校首次招收的高考复读班学生参加高考,取得了重点大学上线率在珠海市区中学(含省一级重点高中)中排名第四的好成绩;
2004年7月,小学毕业班学生参加珠海市统考,优秀率为100%;
2006年6月,首届高三毕业生高考报捷,重点大学上线率在珠海市名列前茅,其中勤奋好学的林日远同学以816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2007年9月,学校德语项目已有29名学生顺利入读德国高中,迈出了直升德国大学深造的第一步;
2011年高考总上线人数超过市教育局预测人数的3倍,高考成绩提升率位居珠海市第一;
2011年高考上线人数达到市教育局预测人数的3倍;
2012年高考,总上线人数达到市教育局预测人数的4倍;
2013年再续辉煌,连续三年高考成绩提升率稳居珠海市第一名;
2005年-2012年,中德合作的“高中德语班”已有五批学生顺利入读德国高中,100%直接升入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莱比锡大学、斯图加特大学等德国高等学府。港澳台班已成为港澳台侨生入读国内著名高校的理想台阶。
2006年至今,高三美术、声乐、表演类等考生100%通过省专业统考及学校单招考试;高中六届艺术类考生98%顺利地跨进了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高等学府。
2014年高考,学校442人参考。其中普通高考重本上线22人,同比去年超出3人,创历史新高,上线率4.9%。港澳台班级的升学情况也异常夺目,其中4名考取澳门大学,2名考取暨南大学,10人考取国内与港澳的本科院校。学生的高考成绩较入学时成绩大幅提升,整体上线人数是教育局预期上线人数的3倍以上。
港澳台侨生班自开办以来,该校针对港澳台联招联考自主汇编学生教材、拟定辅导方案,港澳台侨生100%顺利升读国内外大学。 2003、2004学年连续二年被评为香洲区民办学校优秀等级;
2004年被评为区一级学校,并获得年度教学质量奖三等奖;
2005年被评为珠海市一级学校;
2008年珠海北大高中部实行公私立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2011年荣获了珠海市高考质量二等奖;
2011年珠海市教育局教研中心对学校高中部进行了全方位的教育教学调研,课堂优良率达90.6%,已超过国家级示范高中85%的优良率标准;
2011——2013年,连续三年荣获珠海市高考质量奖。
先后被评为珠海市香洲区广东省教育强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珠海市一级学校,中国教育学会授予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学校全国写字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H. 赵进东的教学成果

回国之后,他开了研究生、本科生的“植物生理学”、“光合作用”等3门课程。在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间,在国内最先将分子生物学内容引入本科生实验教学,后来又引进人才,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他在全国最早推出模块式培养方案,让学生根据培养计划和自己的需求选择所需的实验课程。为此,他和同事们获得了教育部教学成果最高奖励——特等奖。
1997年暑期,率团出国参加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由于其精心组织、严格训练,中国团荣获三金一银。
在教学领域,曾获得优秀青年教师奖等奖项。其参与完成的《生命科学创新型基础人才的培养与理科基地建设的实践》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一等奖。

I. 北京大学在北京市所有大学里的排名是多少位

---------------------------------
北大的学生说 北大排第一

清华的学生说 北大排第二

只能看看是北大的学生多还是清华的学生多了。

J. 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大事记

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建院之初首批重点建设的五个学院之一。信息工程学院依托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和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教学和科研优势,在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微电子研究院的共同领导下开展教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其突出特点在于紧密结合了深圳及其周边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复合交叉型、应用研究型、国际化人才为目标,以区域产业和技术发展为导向驱动,逐步建立了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以及软件工程三个专业的理学硕士以及工程硕士的人才培养体系,确定了集成电路与系统芯片(SOC)设计、制造、测试与封装、嵌入式系统芯片与IP、嵌入式系统工程、移动通信服务终端、嵌入式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专业研究方向。信息工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集成电路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的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微电子是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其中,集成电路技术则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关键核心技术,受到党和国家主要负责同志的高度重视。培养优秀的集成电路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成为维持我国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走向国际发展轨道的当务之急。为此,国家为了解决集成电路制造和设计人才急缺的现状,国家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文决定在北京大学等9所大学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采取新的办学机制,扩大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的理学硕士招生规模,加快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速度,尽快满足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相关举措还包括教育部于2004年批准了15所大学作为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大学是其中之一), 2005年联合申请在工程硕士领域增设集成电路工程专业,享受软件工程硕士同等的招生政策等。
自2002年起,在北京大学微电子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开始招收和培养首届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理学硕士研究生10名。自2004年起,学院开始招收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名和首届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工程硕士61名。到2007年,信息工程学院的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理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已经到达78名,博士8名。信息工程学院的办学成效和人才培养规模的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在集成电路产业界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深圳市地方政府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团队的鼎力支持以及深圳教师团队的建设发展。其中,北京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的整体水平处于全国高校领先地位。2002年和2006年,北京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评估均为全国高校第一名。信息工程学院的深圳本地教师队伍包括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海外引进博士以及来自于企业界的具有产业专业背景的高水平专业人士。学院也非常注重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发展和企业的合作,已经逐渐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结合的新的办学模式,受到了学生及企业的认同和欢迎。
2005年1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与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签署三方合作办学协议,明确自2006级开始,工程硕士的学籍统一由软微学院管理。北京大学软微学院是在我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杨芙清院士亲自主持下建设起来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是按照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规划,以新模式建立、新机制运行的北京大学直属学院。经过5年的发展,软微学院已建立了10个系、29个专业方向,成为综合性软件与微电子人才培养实体,并且先后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 “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综合评估第一名(2003、2006)”等。在借鉴软微学院培养工程硕士的经验基础上,信息工程学院于2005年9月开始招收和培养首届软件工程(嵌入式方向)工程硕士25名,实现了“软硬”结合的培养发展模式。
在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培养规模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学院围绕深圳市的通信、数字视听和软件等三大战略创新产业发展要求,适时开辟新的学科生长点,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一方面,学院很抓基础科研,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等,另一方面,学院主动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教师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展贴近产业需求的项目合作,鼓励学生到高新企业实习、参与科研项目。
2002年9月,学院正式成立并开始招生
2003年8月,学院招收的首批2002级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学生来到深圳大学城,学院正式开始教学与科研工作
2003年9月,学院从深港产学研基地搬迁至西丽大学城新校区
2003年9月,学院招收的2003级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学生来深圳报到就读
2004年3月,学院EDA教学实验室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2004年9月,学院招收的2004级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工程硕士来深圳报到就读
2004年9月,学院首次招收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生1名
2005年1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北京大微电子学研究院签署三方合作办学协议
2005年7月,学院培养的首届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学生全部顺利毕业,并获得北京大学授予的北京大学毕业证书和北京大学硕士学位
2005年9月,学院招收的首届软件工程(嵌入式方向)专业学生来深圳报到就读
2006年3月,学院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启动
2006年1月,嵌入式教学实验室投入使用
2007年1月,集成微系统科学工程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正式获得深圳市3000万资助。

阅读全文

与北京大学教学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