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和金某

成果和金某

发布时间:2022-01-16 15:06:36

⑴ 取得的成果及认识

1.4.2.1 对沂沭断裂带演化阶段进行了厘定

依据对沂沭断裂带深部构造和浅部构造岩、构造形迹、构造盆地建造和改造特征的论述,将沂沭断裂带的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诞生阶段(J1)、左行平移阶段(J2-K1)、张扭性裂谷阶段(K1-K2)和挤压断块运动阶段(E-Q)。其在山东境内的最大平移距离约150 km。

1.4.2.2 对沂沭断裂带形成的动力学环境进行了探讨

沂沭断裂带强烈活动的大陆动力学环境起源于中亚-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化、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在三大板块即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太平洋板块向NWW俯冲的大背景下,导致了沂沭断裂带的活化并发生左行平移,其最大平移距离超过300 km。新生代则以拉张、挤压(兼扭动)交替进行为特征,形成具裂谷特征的构造格架。

1.4.2.3 对构造演化与成矿关系进行了研究

对各个主要阶段沂沭断裂带的主要构造事件进行了描述,分别探讨了海西-印支运动时期、侏罗纪时期、白垩纪时期、古近纪-新近纪时期和第四纪时期沂沭断裂带的构造表现形式,以及构造对矿产资源的控制作用。其中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与铁、铜、金矿有关;燕山早期形成了与碱性杂岩体有关的归来庄式金矿床;燕山晚期经历多次张-压交替构造岩浆活动,岩浆活动不仅发育在断裂带内,在鲁东大面积花岗岩的侵入,带来了丰富的深源金元素,形成胶东金矿床密集区,以焦家式和玲珑式金矿为典型,及与火山碎屑岩、砾岩有关的白垩纪砾岩型金矿床等;喜马拉雅运动则形成了以石油和褐煤(古近纪)、蓝宝石和硅藻土(新近纪)、地下卤水和砂金矿(第四纪)等矿床。

对区内典型金矿包括蚀变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和潜火山岩型等金矿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探讨了各自产出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构造环境,对金矿成矿机理进行了探讨;对带内(外)铜矿、铅锌矿、铁矿和蓝宝石矿的形成机理和成矿作用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区内构造-沉积-岩浆(火山)-成矿活动时序和成矿系列。

1.4.2.4 探讨了金矿成矿作用

通过对金矿稳定同位素、年代学同位素、包裹体、惰性气体研究,确定了区内金矿的成矿阶段与形成时代,探讨了物质来源。

对区内典型金矿床硫、氢、氧、碳和铅等稳定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的δ34S值的变化为+2.7‰~+4.4‰,δ18OH值为-1.78‰~4.07‰,δD(SMOW)值为-74‰~-77‰,δ13C平均值为-4.18‰~-5.1‰,铅同位素具有正常铅的特点,说明区内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地下深处,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大气降水为辅。区内金矿的形成主要是岩浆热液加入天水作用的结果,在成矿过程中,大气降水的参与改变了成矿热液的理化条件而发生沉淀形成金矿。

对沂沭断裂带中段两种类型金矿床的方解石、石英包裹体的研究揭示:石英和方解石中包裹体冰点温度变化于-2~-8.6℃之间,对应的盐度质量分数在3.39%~12.39%之间,可分为3.5%~6.5%和8.5%~12.39%两个盐度段,可能代表了两种流体端员组分,即中等盐度的岩浆流体(或深源流体)和低盐度的深循环的大气水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反映了早期以中温石英为代表的早期成矿阶段(260~330℃),以中低温石英和方解石为代表的中期成矿阶段(177~260℃)和以低温方解石为代表的晚期成矿阶段(125~160℃)。

区内的金矿成矿时代采取了K-Ar和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本区金矿的形成应在中生代白垩纪,金质来源与燕山期火山-岩浆活动有关。

⑵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效益

一、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基本解决河南巩义严重缺水地区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

在河南巩义严重缺水地区实施探采结合示范井20口,钻探总进尺3453.4m,总涌水量22 323.4 t/d,直接解决了当地26 137人、500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的问题和13 040亩农田的灌溉问题(表1-3)

表1-3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河南巩义应急抗旱钻探成果统计表

(二)基本查明河南巩义严重缺水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河南巩义市由于地表水资源相对缺乏,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巩义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地下水开采量(供水量)平均为12388万m3

河南巩义市地下水分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3种类型。依据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可大致划分出4个水化学类型区:邙山丘陵与黄河阶地区(HCO3-Ca.Na.Mg型和HCO3-Ca.Mg.Na型)、伊洛河滩阶地与阶地后缘山前倾斜平原区(HCO3-Ca.Mg型)、东南碎屑岩分布区(HCO3-Ca.Na型)和南部石灰岩分布区(HCO3-Ca型)。

巩义市深层地下水水位总体上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如伊洛河以南的黄土丘陵区北部及山前倾斜平原区以及米河、新中、小关、大峪沟、核桃园、涉村、夹津口、西村等乡丘陵山区。

巩义市地下水总体上基本符合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三)基本查明河南巩义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赋存规律和蓄水构造类型

河南巩义市地下水主要赋存在松散岩类孔隙、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和基岩裂隙中,松散岩类孔隙水按深度可进一步划分出浅层(60m以浅)和深层水(60~300m)两类孔隙水。浅层含水层组水量丰富区分布在黄河滩及阶地、伊洛河河谷、汜水河河谷及阶地、岗地等地段,定井成功率高;浅层含水层组水量贫乏区分布在邙山、山前倾斜平原及山前黄土丘陵地区康店、沙鱼沟—北山口—芝田—鲁庄一带,黄土厚度大,定井成功率不高。深层孔隙水水量丰富区分布在巩义市区、北山口-沙鱼沟、回郭镇-芝田以南、念子庄-罗口以北地带,定井成功率较高;深层孔隙水水量中等区分布在富水区南侧,东部位于站街一英峪南一带,西部位于鲁庄—西村一带,定井成功率较高。丘陵区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水量中等区分布在东部的新中—米河一带及核桃园、涉村—夹津口一带,含水层为寒武系及奥陶系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定井成功率较高;但由于矿山开采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部分基岩含水层被疏干,加之矿坑排水,使部分地区定井成功率不高。丘陵区基岩裂隙水分布在嵩山主峰和五指岭主峰的北侧、米河-小关-大峪沟以北及涉村-关帝庙以北,地下水较贫乏,定井成功率不高。

调查表明,在寻找地下水过程中辨别地下水蓄水构造和赋存条件非常关键,本次工作发现河南巩义市地下水蓄水构造类型主要有5大类:岩溶或接触-岩溶蓄水构造、松散岩层蓄水构造、断裂蓄水构造、单斜蓄水构造和基岩风化壳片状蓄水构造。其中,松散岩层蓄水构造可进一步划分出河流阶地松散岩层和山前倾斜平原松散岩层两种蓄水构造,断裂蓄水构造可进一步划分出断裂旁侧影响带、断裂交汇影响带和断裂破碎带3种蓄水构造。

(四)编制了河南巩义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

根据区内地下水的空间分布情况以及地下水开采的分配格局,结合野外地质调查与实地钻探施工结果,对河南巩义市地下水开发利用进行了区划,划分出可增强开采、控制开采、调减开采和尚难规划利用4个区,为区域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总结了河南巩义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技术方法和找水经验

本次应急抗旱找水打井过程中应用了高密度电法、激电测深法和测井等技术和方法,针对本地区特点,总结出了“一条高密度电法勘查找水经验”、“两种定井方法”和“四种钻井方式”。

一条高密度电法勘查找水经验:在巩义地区该方法找水经验是在“基岩山区高阻中寻找低阻”和“松散层低阻中寻找高阻”。

两种定井方法:一为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定井;二为通过高密度电法技术、电测深技术结合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定井。

四种钻井方式:冲击钻钻井;回旋钻钻井;挖掘机+回旋钻+气压潜孔锤组合钻井;回旋钻+气压潜孔锤组合钻井。

以上经验与方法应用在巩义地区应急抗旱找水打井中,钻孔成井率100%,无一眼干孔,钻探效率和效果十分显著。

(六)建立了淮河流域(河南巩义)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数据库

二、经济和社会效益

河南巩义市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是由国土资源部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支援河南严重缺水地区抗旱找水的一个重大项目,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缺水地区群众的巨大关怀和帮助。项目“探采结合”水井工程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工作区内人畜饮水困难以及农田灌溉的问题。项目成果可为河南巩义市严重缺水地区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丰富的地质信息,为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采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项目提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建议,可以确保当地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项目成果的应用将在长时期内使这一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尤其对保障供水需求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持久性的影响。

本次应急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完成后,为尽快使抗旱应急示范工程发挥长远效益,河南巩义市国土资源局、水务局及时联合组织对成井工程实地及工程后期所需的配套设施(变压器、泵房、线路工程等)进行了调查,编制了所需要的资金预算并报请巩义市政府。巩义市政府很快划拨近200万元资金用于配套设施建设。

在得知我中心抗旱找水打井突击队将于4月29日返回南京的消息后,巩义市很多村民带着赶做的“喝水不忘打井人,永感南京地调情”、“挖井支农,心系百姓”、“兴水钻井、惠民支农”、“为民打井、福泽百姓”、“不辞艰辛找水,泽惠山区人民”、“抗旱打井显真情,不远千里送甘霖”等锦旗纷纷前来慰问送行并表示感谢。

⑶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1)全面分析了全球地质环境驱动力、组成要素、环境问题时空变化及未来趋势,表明经济全球化促使世界资源环境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交织程度日益加深。

按照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的技术框架,分析了全球化大背景下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等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变化的驱动作用,研究了土地、水、矿产等地质环境要素随时间变化规律和水土污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环境问题走向,梳理了国际社会为加强地质环境保护所做出的政策响应,并对未来全球地质环境形势进行了研判。

研究表明:各国经济发展和全球化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世界资源环境格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化明显,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形势日趋严峻,各国之间的资源、环境与生态影响不断加大,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交织程度日益加深,全球经济体面临着传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艰难选择。全球地质环境前景堪忧,对地质环境调查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向资源、环境与生态综合管理构建地质环境研究新框架,加强地质环境科学对国土资源管理政策的支撑与沟通,加强全球化对地质环境变化驱动作用研究。

(2)梳理总结了新的世情下国际环境地质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战略,提出地球关键带为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图景,是地质环境研究的新框架,并对地球关键带内涵、特征、研究范式与进展进行了系统归纳。

通过梳理新的世情下美国、欧盟等经济体环境地质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战略,勾勒出国际环境地质科学研究根据国际、国内需求转变的发展路线和脉络,提出地球关键带为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图景,是地质环境研究的新框架,在界定地球关键带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关键带科学研究的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体系框架和3M(填图—监测—建模)循环体系框架,从填图、监测、建模三个方面总结了关键带研究进展。

当今经济社会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相互关联、相互耦合,迫切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搭建一个新的技术框架,进行跨学科、多领域系统研究。地球关键带将与经济社会最密切的地球圈层作为独立的开放系统,为这种需求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框架。地球关键带具有独有的特征: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不断变化、相互耦合;在空间展布上呈现出高度的非均质性;在垂向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特征;在外在过程的作用下不断发生着短期的变化和长期的演化。

地球关键带科学有两种研究范式:DPSIR体系框架,以环境问题的因果链为主线,从基础研究通向管理措施;3M循环体系框架,以循环上升的认识过程为主线,从数据采集通向综合分析。近年来研究进展表明,通过将地质学、水文学、土壤学、生态学等学科进行融合,地球关键带科学为气候变化、生态管护、水资源安全、自然灾害防治等重大问题的解决展示了一种新的图景。面向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地质环境工作应将地球关键带作为重点靶区开展基础地质和水工环地质综合调查,建立近地表圈层三维地质框架;同时,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小流域建设关键带观测站,为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搭建一个开放平台。

(3)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地质环境的空间变化与脆弱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深化了对我国地质环境脆弱性的认识。

中国地质环境总体上具有明显的先天脆弱性。通过对地质环境脆弱性内涵与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地表形态和组成物质等影响因素构建了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地质环境的空间变化与脆弱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服务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和支撑生态国土建设提供基础依据。

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中度脆弱—极度脆弱区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总体脆弱是我国地质环境的突出特征;我国区域地质环境脆弱程度呈现西北高东南低、西南高东北低的总体空间格局,大致以贺兰山—六盘山—邛崃山—乌蒙山一线为界,此线以西地区地质环境脆弱程度高,此线以东地区地质环境脆弱程度低。区域地质环境脆弱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具有框架性的制约作用,地质环境脆弱度与人口密度、GDP等呈负相关关系。

(4)集成物质流分析与生态足迹方法建立了地质环境压力评价体系与模型,定量刻画了经济发展对地质环境压力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变化,提高了对我国地质环境走势的研判能力。

经济活动通过资源开发所形成的输入物质流和废弃物排放所形成的输出物质流,对地质环境施加压力。地质环境压力的大小可采用单位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上物质流的数量来衡量。基于这一认识,集成物质流分析方法与生态足迹方法构建了地质环境压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评价模型将区域经济活动强度与区域生态承载力耦合在一起,能够更准确地衡量经济发展对地质环境所产生的压力大小。采用所建立的模型,对1995~2013年国家尺度的地质环境压力的时间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对1997~2013年省域尺度的地质环境压力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估。

研究表明:1995~2013年,我国地质环境压力指数经历了缓慢增加、快速增加和平稳增加3个阶段,说明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压力从缓慢加大、急剧加大开始向高位趋稳过渡;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资源需求增速放缓、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我国地质环境压力可能将接近峰值,在高位趋稳后会缓慢下降。1997~2013年,省域地质环境压力总体呈上升态势,东部地区省域地质环境压力较大,但近年有所减弱;西部地区地质环境压力较小,但上升较快;地质环境压力大的区域以京津冀地区为中心逐步向中部、西部地区扩展,其空间分布重心有从东部京津冀地区向中部、西部转移的趋势。2013年地质环境压力的总体格局表现为以山西和京津冀地区为中心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递减态势。

(5)在分析经济新常态下地质环境形势、需求、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迈向生态文明的地质环境调查战略框架,明确了地质环境调查工作转型方向、战略重点与对策措施。

在论述地质环境调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理论基础的基础上,从驱动力、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环境管理等3个方面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地质环境形势发展趋向,剖析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环境调查的需求与挑战,对1999年以来地质环境调查工作进展与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迈向生态文明的地质环境调查战略框架,明确了地质环境调查工作转型方向、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与对策措施。

新的历史时期,地质环境调查要以生态文明建设及其重大战略实施为核心,突出水资源安全、地质灾害防治、空间格局优化、地质环境健康等四类问题,抓好水文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环境健康调查、地质环境管理研究、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等六大战略任务,夯实填图、监测与建模三个基础,构建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平台,不断深化区域地质环境的认知程度与规律把握,促进地质环境与生态系统交互作用过程耦合,服务与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走向深入。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地质环境调查需要实现六个转变:在研究对象上,实现从特定的地质实体向地球关键带转变;在研究模式上,实现从偏重于填图向填图—监测—建模一体化转变;在效用评价上,实现从偏重资源价值向资源价值与生态价值耦合方向转变;在问题应对上,实现从偏重事后应急向事前预警转变;在组织实施上,实现从单纯依赖地质部门向联合大地学部门转变;在国际视野上,实现从偏重解决国内问题向积极参与全球地质环境治理转变。

(6)针对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需要,通过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分布和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分析,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地质环境调查总体布局与宏观部署方向。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我国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根据全国与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梳理了全国主体功能区分布总体布局,统计分析了各类主体功能区地质环境事件分布、矿产资源开发现状与前景,研究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地质环境调查总体思路与布局方向。

研究表明: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地质环境事件分布相对密集,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分布相对稀疏,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质灾害威胁,重点开发区域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污染;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重叠性,煤炭资源开发与重点开发区域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重叠性;我国重要矿产资源西移的分布格局初步形成,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服务供给的主阵地,资源开发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服务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地质环境调查总体思路是: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确定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地质环境调查服务方向和重点任务,形成与城市化、农业发展和生态安全格局相适应地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布局,推动制约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大地质环境问题的解决,推进各地区主体功能的强化和提升。

(7)针对国家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需要,通过对重要经济区资源环境形势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重要经济区地质环境调查总体思路与工作布局。

在总结重要经济区布局与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重要经济区水资源、土地资源、污水与废弃物排放、地质环境事件等资源环境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系统梳理了面临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回顾总结了地质环境调查工作进展、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重要经济区地质环境调查总体思路与工作布局,以期为推进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地质环境调查计划提供决策参考。

围绕不同需求,循序渐进推进地质环境调查。服务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编制,服务水土资源开发、工程建设与城市管理,服务地质环境精细化管理,服务资源、环境与生态综合管理,由面上1∶25万调查尺度向重点区1∶5万调查尺度、由重点区向完整的地质单元、由静态的地质框架向动态的地质环境过程不断推进、拓展和深化。围绕四大区带,布局地质环境调查工作。环渤海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地区加强含水层及地下水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环渤海海岸带、活动断裂调查。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水文地质、城市与重大工程建设区工程地质、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长江经济带加强地下水与土壤污染、突发性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重大工程建设区工程地质、活动断裂调查等。泛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强地下水与土壤污染、地质灾害、海岸带重大工程建设区工程地质调查。

⑷ 项目成果是什么意思

项目成果,顾名思义就是项目所取得的成果,比如成功设计了什么产品,取得了专利或软件专著作权等,突属破了某个技术瓶颈,实现了多少销售收入,增加人员就业等。

项目验收,也称范围核实或移交(Cutover)。它是核查项目计划规定范围内各项工作或活动是否已经全部完成,可交付成果是否令人满意,并将核查结果记录在验收文件中的一系列活动。

(4)成果和金某扩展阅读:

确定过程:

1、项目情况分析

对项目的整个环境进行有效分析,包括外部环境、上层组织系统、市场情况、相关关系人(客户、承包商、相关供应商等)、社会经济和政治/法律环境等。

2、项目问题界定

对项目情况分析后,发现是否存在影响项目开展和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并对问题分类、界定。分析得出项目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和界限。

3、确定项目目标因素

根据项目当前问题的分析和定义,确定可能影响项目发展和成败的明确、具体、可量化的目标因素,如项目风险大小、资金成本、项目涉及领域、通货膨胀、回收期等。具体应该体现在项目论证和可行性分析中。

⑸ 成语某某金某 。 某金某某

精金良玉

成语拼音:jīng jīn liáng yù
成语释义:比喻人品纯洁或物品精美。
成语出处:宋·程颐《程明道先生行状》:“先生资禀既异,而充养有道,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

敲金击石

成语拼音:qiāo jīn jī shí
成语释义:金、石:指钟磬一类的乐器。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
成语出处:唐·韩愈《代张籍与李浙东书》:“阁下凭几而听之,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

精金百炼

成语拼音:jīng jīn bǎi liàn
成语释义:比喻德才修养锻炼十分到家。
成语出处: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精金成炼,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

良金美玉

成语拼音:liáng jīn měi yù
成语释义: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成语出处:《旧唐书·杨炯传》:“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

腰金衣紫

成语拼音:yāo jīn yī zǐ
成语释义:腰中挂着金印,身上穿着紫袍。指做了大官。
成语出处: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卷二十二:“何不在此处用了些?博得个腰金衣紫,也是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敲金击石

成语拼音:qiāo jīn jī shí
成语释义:金、石:指钟磬一类的乐器。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
成语出处:唐·韩愈《代张籍与李浙东书》:“阁下凭几而听之,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

千金一掷

成语拼音:qiān jīn yī zhì
成语释义:形容生活奢侈,用钱没有节制。
成语出处:唐·李白《寄王明府》诗:“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

千金之子

成语拼音:qiān jīn zhī zǐ
成语释义:旧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成语出处:《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千金弊帚

成语拼音:qiān jīn bì zhǒu
成语释义:比喻东西虽然微贱,却十分珍惜重视。
成语出处:宋·苏轼《次韵秦观……将入京应举》诗:“千金弊帚那堪换,我亦淹留岂长算。”

千金市骨

成语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成语释义: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一》

作金石声

成语拼音:zuò jīn shí shēng
成语释义: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优美,音调铿锵。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玉液金波

成语拼音:yù yè jīn bō
成语释义:比喻美酒。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他其实咽不下玉液金波 。”

玉叶金枝

成语拼音:yù yè jīn zhī
成语释义:封建时代称皇家后裔。
成语出处:唐·王建《宫中调笑》词:“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
成语例句:若是俺到宫时,和您去对情词,使不着国戚皇亲,~。(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

玉昆金友

成语拼音:yù kūn jīn yǒu
成语释义:友、昆:指兄弟。对他人兄弟的美称。
成语出处:北朝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辛攀》:“辛攀,字怀远,陇西狄道人也。兄鉴旷,弟宝迅,皆以才识著名。秦、雍为之谚曰:‘三龙一门,金友玉昆。’”

裘弊金尽

成语拼音:qiú bì jīn jìn
成语释义:皮袍破了,钱用完了。比喻境况困难。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

琼厨金穴

成语拼音:qióng chú jīn xué
成语释义:比喻豪富奢侈的人家。
成语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其宠者皆以玉器盛食,故东京谓郭家琼厨金穴。”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成语拼音:fó shì jīn zhuāng,rén shì yī zhuāng
成语释义: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床头金尽

成语拼音:chuáng tóu jīn jìn
成语释义:床头钱财耗尽。比喻钱财用完了,生活受困。
成语出处:唐·张籍《行路难》诗:“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固若金汤

成语拼音:gù ruò jīn tāng
成语释义: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成语出处:《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六朝金粉

成语拼音:liù cháo jīn fěn
成语释义:六朝:南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金粉:旧时妇女妆饰用的铅粉,常用以形容繁华绮丽。亦形容六朝的靡丽繁华景象。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醉花阴·秋怀》:“他他他把六朝金粉收拾去,单单单留下写恨几行书。”

玉堂金马

成语拼音:yù táng jīn mǎ
成语释义:玉堂:汉代殿名;金马:汉代宫门名,也称“金门”。旧时比喻才学优异而富贵显达。
成语出处:汉·扬雄《解嘲》:“今子幸得遭明圣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

⑹ 谁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资产负债表反映财务状况
利润表反映经营成果
现金流量表反映现金流量
这三个是财务报告三大报表

⑺ 重要成果和认识

中国地质大学与新疆地质矿产局产学研密切配合,通过较系统的研究和勘查工作,项目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

1.北准噶尔哈腊苏-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主期成岩成矿形成于中泥盆世晚期的特殊活动陆缘裂谷——陆缘(弧)裂谷环境,成岩时代为(381±8.7)Ma~(375±8.7)Ma(花岗闪长斑岩锆石SHRIM PU-Pb法),成矿时代为(376.9±2.2)Ma(矿石中辉钼矿Re-Os法);新疆主要斑岩型矿床多形成在构造挤压向构造引张转换的地质过程中。

该矿带区域岩石建造的发育特点可能指示新元古代—寒武纪本区位于萨那依尔洋南缘,发育被动大陆边缘类复理石沉积;伴随寒武纪开始的准噶尔洋的发生、发展和向北向阿尔泰微板块之下俯冲,原被动大陆边缘在奥陶纪逐步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发育中酸性火山岩及大规模岩浆侵入,萨那依尔洋关闭;晚古生代早期,准噶尔洋隆很可能已经俯冲到达阿尔泰微陆块南部边缘之下,或由于俯冲板块的撕裂导致软流圈上涌,壳幔物质及能量交换强烈,使阿尔泰南缘出现明显的陆缘拉张/裂谷环境,哈腊苏-卡拉先格尔矿带在活动陆缘背景中,中泥盆世特殊的陆缘(弧)裂谷地质环境下发生显著的基性-超基性火山喷发及同源中酸性浅成岩浆侵入,伴随斑岩型铜(金钼)矿化。松树沟-玉希莫勒盖斑岩铜矿带也形成在构造挤压向构造引张转换的地质过程中。

2.通过地质草测/修测,查明哈腊苏-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主要赋岩容矿的地层——泥盆系中统北塔山组(D2b)的地层单位和基本层序,并在矿带南西测通过岩石和生物地层研究新填绘出石炭系下统姜巴斯套组(C1j),建立起矿带矿田构造格架。

地质修测获得哈腊苏斑岩铜矿带1∶1万地质图,北塔山组(D2b)从下向上划分为三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D2b1)主要为玄武岩,包括橄榄玄武岩、苦橄岩、辉斑玄武岩、玄武岩及玄武质凝灰岩;第二岩性段(D2b2)主要岩性为沉火山碎屑岩和安山-流纹质凝灰岩夹薄层玄武岩;第三岩性段(D2b3)主要由玄武岩、辉斑玄武岩、含橄榄石辉斑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玄武质砾岩、熔结晶屑凝灰岩、英安岩等组成,岩石灰绿色成层性不明显,多为巨厚块状;北塔山组和姜巴斯套组(C1j)在哈腊苏矿带构成复式倒转背斜,地层总体NE倾向,揭示出近SN向构造为破矿构造。矿带南西测新识别出的姜巴斯套组(C1j)主要岩性为一套磨圆较好的砾岩、砂岩、硅质含量较高的碎屑岩和安山岩等,局部见灰黑色碳质岩层,多处发现厚度不大(2~3m)的生物碎屑灰岩(大理岩);新采集的化石鉴定为Zaphrenis.indet,即拟内沟珊瑚,把其划归石炭系下统。

3.哈腊苏-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在海西期斑岩成岩成矿基础上,叠加了(213±4.2)Ma(花岗斑岩锆石SHRIM PU-Pb法)和(230±5)Ma(强钾化钾长石39Ar-40Ar法),即印支期构造-岩浆-流体-矿化作用;新疆主要斑岩型矿带海西期成矿,中生代构造-流体叠加是重要成矿条件,形象概括为“馒头之后加油条”的成矿过程。

斑岩体内部发生钾长石化、黑云母化,围岩——玄武岩中发生绿泥石化、黑云母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从岩体到围岩,依次出现钾长石化、强黑云母化、弱黑云母化、青磐岩化的蚀变分带;钾长石化明显有斑岩矿化期钾化和后期另一次构造-热液作用钾化的不同现象,前者表现为斑岩体内酸性斜长石发生钾长石化,原岩结构构造基本保存,钾化岩石中出现细脉浸染状均匀铜矿化;后者常在前者基础上伴随构造作用沿裂隙、角砾化带发生,与硅化共生,形成团块状较纯的钾长石集合体和大脉状、团块状铜钼矿石;常见早期均匀矿化品位较低的细脉浸染状斑岩型矿石,也同时可见到后一次地质过程中叠加上去的与沿断裂/裂隙分布的石英脉/团块、强钾化团块/脉及碳酸盐脉密切联系的构造-热液型矿石;矿石为含钼和金的铜矿石;矿带内平行额尔齐斯构造强弱变形带相间出现。

4.哈腊苏-卡拉先格尔矿带中的老山口—奥尔塔哈腊苏—希勒克特哈腊苏—玉勒肯哈腊苏一带斑岩型铜矿成矿条件优越,尤其北西段希勒克特哈腊苏—玉勒肯哈腊苏之间是斑岩型铜矿重要勘查方向;该带向南东,即玉勒肯哈依尔很、加玛特及其以南地区是构造-热液型铜金多金属勘查找矿的重要方向。

哈腊苏矿带中的老山口—奥尔塔哈腊苏—希勒克特哈腊苏—玉勒肯哈腊苏一带斑岩型铜矿形成条件优越,多有中泥盆世晚期幔源小斑岩体侵入于北塔山组玄武岩中,印支期构造—岩浆—流体作用明显,尤其北西段剥蚀相对较浅,原石英闪长岩有望解体出更多小型浅成侵入体,斑岩铜矿地球化学异常明显,相位激电(200~300m)深度扫面和(300~400m)测深异常没有封闭,并且地质草测中新发现斑岩型铜矿点,是斑岩铜矿找矿勘探的重要方向。而矿带南东段的哈依尔很—加玛特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构造-热液型为主的铜金多金属矿化,斑岩型铜矿化不具有重要地位。幔源小斑岩、玄武岩围岩和后期构造—流体叠加是斑岩型铜矿床形成重要条件。

5.在哈腊苏斑岩铜矿带北西段西勒克特哈腊苏与玉勒肯哈腊苏之间地区(A—A′地质剖面11~12导线)新发现石英闪长斑岩体内浸染状斑岩型铜矿化点;在玉勒肯哈依尔很地区(0线180号点附近)发现构造-热液型铜金多金属矿化点,并已得到和不断得到探矿工程的验证。

西勒克特哈腊苏与玉勒肯哈腊苏之间地区新发现于石英闪长斑岩体内的铜矿化为浸染状铜、铁的硫化物和表生变化产物,研究认为属于斑岩型矿化,铜矿化发生在原定石英闪长岩的南东端,沿岩体边部大致320°方位延伸百余m,宽度3~30m,地表连续拣块样铜0.85%,个别样品达到4.09%。玉勒肯哈依尔很地区发现的构造-热液型铜金多金属矿化由石英细脉、硅化和硫化物矿化构成,以测区北部的0线180号点附近的一条硅化带蚀变特征最为典型,产于晶屑凝灰岩与基性火山岩中,露头上见有孔雀石、黄铁矿、铜蓝、方铅矿等氧化物、硫化物矿物,矿化带宽0.5~1.2m,断续延伸约80m,地表连续拣块样铜高达1.66%、金1.78g/t.、铅2.96%(工程验证已取得良好结果)。

6.在哈腊苏-卡拉先格尔铜矿带中的希勒克特哈腊苏、玉勒肯哈腊苏、玉勒肯哈依尔很三个地段相位激电法完成(200~300m)深度扫面6.23km2,在希勒克特哈腊苏、奥尔塔哈腊苏和老山口完成16条(28.8km)激电测深剖面,反演出相关物探异常的三维/二维模型,刻画出可能矿体的部位、走向、倾向、规模,得到工程验证,实现了定位找矿。哈腊苏矿带硫化物矿体表现为中等电阻率和高极化率的特点;西天山松树沟-玉希莫勒盖达板矿带含矿斑岩体具有高磁异常的特点;东天山土屋-延东矿带硫化物矿体也表现为中等电阻率和高极化率的特点。

在希勒克特哈腊苏、玉勒肯哈腊苏、玉勒肯哈依尔很三个地区完成共计6.23km2的相位激电(200~300m)深度扫面工作,获得深度扫面等效极化率剖面45条,揭示出三个地区300m深度以上详细的等效极化率异常地质体三维模型,发现6个高极化率异常体,已得到和正在得到探矿工程验证。在希勒克特哈腊苏、奥尔塔哈腊苏和老山口三个地区,通过相位激电法和混合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共计完成16条(28.8km)激电测深剖面,在每个测深剖面中揭示出300~400m深度详细的等效极化率异常地质体,各测深剖面对比相连,刻画出矿化体的位置、走向、倾向、规模,多已得到探矿工程验证,实现了定位找矿。

7.新疆主要斑岩铜矿带勘查地球化学研究表明,Cu、Mo、Au、Ag为找矿元素,找矿指示元素Cu、Mo、Au、Ag、Pb、Zn、As、Sb、W、Bi等的含量通常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在剔除异常数据点后可采用几何平均值加2倍几何标准差所对应的含量值确定异常下限,采样介质为基岩时,W-Sn-Bi、Cu-Mo-Au-Ag、Pb-Zn、As-Sb-Ag等元素组合空间分带现象明显,通常As-Sb-Ag等异常范围较大,IW、ICu、IPb、IAs四种综合指标异常显著且出现清晰浓度分带时预示着斑岩铜矿床,当四种综合指标在空间上存在较好的分带现象时,ICu异常浓集中心将是寻找斑岩铜矿床的最有利靶区。

选择Cu、Mo、Au、Ag、Pb、Zn、As、Sb、W、Bi、Sn、Co、Ni、Cr共14种元素作为找矿指示元素,其中Cu、Mo、Au、Ag作为找矿元素,其他10种元素作为指示元素;当采样介质为土壤或水系沉积物时,也可不选择Co、Ni、Cr、Sn四元素。找矿指示元素Cu、Mo、Au、Ag、Pb、Zn、As、Sb、W、Bi等分析数据通常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在剔除异常数据点后可采用几何平均值加2倍几何标准差所对应的含量值确定异常下限;这10种元素异常具有明显的浓度分带,当三级浓度分带均显著时该区存在斑岩铜矿床的可能性很大。Cu、Mo、Au、Ag作为找矿元素通常与矿床位置相吻合,而其他元素则视情况而定;当采样介质为基岩时,W-Sn-Bi、Cu-Mo-Au-Ag、Pb-Zn、As-Sb-Ag等元素组合空间分带现象明显,通常As-Sb-Ag等异常范围较大;而当采样介质为土壤或水系沉积物时,其空间叠加效应明显。W、Sn、Bi为高温成矿元素组合,对其进行等权平均归一化获得综合指标IW;将Cu、Co、Ni、Cr、Au、Ag、Mo七元素进行整合,为获取Cu矿化指标ICu对其进行加权平均归一化处理,其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将Pb、Zn两元素进行等权平均归一化处理,以获取反映中温成矿元素的综合异常指标IPb;将As、Sb、Au、Ag、Mo五元素进行整合,以获取低温成矿元素综合指标IAs对其进行加权平均归一化处理,其权重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四种综合指标异常显著且出现清晰浓度分带时预示着可能发育有斑岩铜矿床,当四种综合指标在空间上存在较好的分带现象时,ICu异常浓集中心将是寻找斑岩铜矿床的最有利靶区。

8.遥感地质找矿研究工作提出新疆主要斑岩铜矿带有效遥感找矿方法及组合,确定了斑岩铜矿相关蚀变-矿化异常遥感提取的亮度取值,测得较多斑岩铜矿相关蚀变矿物的波谱数据,总结出东天山地区斑岩铜矿的蚀变异常遥感提取特征矿物组合为绿泥石、伊利石、埃洛石、白云母、方解石等。

在哈腊苏-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利用除ETM6外的6个波段数据,通过图像增强处理获取的TM3/TM1、TM5/TM7比值图像和TM1、TM3、TM4、TM5主成分分析获取的第四主成分PC4-F以及TM1、TM4、TM5、TM7主成分分析获取的第四主成分PC4-H图像在遥感蚀变异常提取中具有良好效果。引用了标准误差σ,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取服从正态分布的样本均值、标准差,利用(X-σ)作为下限,(X+σ)作为规则上限,获取了提取蚀变岩的光谱知识规则,即在TM4<120的前提下,绢英岩的亮度值为75.6<TM5/7<87.3,青磐岩化蚀变岩为64.2<PC4H<73.42。

在土屋-赤湖斑岩铜矿带,所有样品都在ETM+第七波段(2080~2350nm)有吸收。伊利石标准波谱有2210.9nm、1412.11nm、2348.84nm、1910.14nm、2445.03nm、2119.03nm、2010.94nm、1464nm等共八个吸收谷,其中在ETM+数据的第七波段有强的吸收谷(2210.9nm、2348.84nm);埃洛石波谱有1909.27nm、1434.32nm、2285.02nm等共三个吸收谷,其中在ETM+数据的第七波段有中等吸收(2285.02nm);白云母波谱有2202.19nm、1410.74nm、2349.19nm、2438.55nm等共四个吸收谷,其中在ETM+数据的第七波段有强吸收(2202.19nm、2349.19nm);方解石波谱有2336.67nm、1994.03nm、1875.81nm、2154.08nm、1438.39nm、1755.52nm等共六个吸收谷,其中在ETM+数据的第七波段有强吸收(2336.67nm、2154.08nm);镁绿泥石波谱有2339.96nm、2251.79nm、1399.55nm、1992.03nm、1441.84nm等共五个吸收谷,其中在ETM+数据的第七波段有强吸收(2339.96nm、2251.79nm);铁镁绿泥石波谱有2254.97nm、2345.85nm、1990.04nm、1950.33nm、1906.71nm、1405.24nm等共六个吸收谷,其中在ETM+数据的第七波段有强吸收(2254.97nm、2345.85nm);铁绿泥石波谱有2256.99nm、2349.05nm、1997.21nm、1952.16nm、407.04nm等共五个吸收谷,其中在ETM+数据的第七波段有强吸收(2256.99nm、2349.05nm)。

东天山干旱荒漠区斑岩铜矿的蚀变异常遥感提取特征矿物组合为绿泥石、伊利石、埃洛石、白云母、方解石等,利用主分量分析、光谱角填图等方法,提取了与绿泥石、伊利石、埃洛石、白云母、方解石等蚀变矿物组合相关的蚀变遥感异常,再利用门限化技术使得保留下来的蚀变遥感异常的范围、强度趋向矿体,实现找矿的有效定位。

9.建立了新疆主要斑岩铜矿带综合找矿模型,地质、化探、遥感和物探有机结合,在哈腊苏-卡拉先格尔铜矿带实现了定位找矿,估算出资源量:哈腊苏-卡拉先格尔矿带预测铜矿石量85453808t,预测铜金属量2753346.97t;当前勘查获得333级铜矿石总量65043817.62t,铜金属量227649.55t。在玉希莫勒盖达板获得332+333级铜矿石量1846.23万t,铜金属量13.689万t,伴生金矿石量1182.83万t,金金属量3894.55kg。

在哈腊苏-卡拉先格尔铜矿带预测铜金属资源量中,玉勒肯哈腊苏19.72万t、希-玉接壤2.975万t、希勒克特哈腊苏20.384万t、奥尔塔哈腊苏10.696万t、老山口11.48万t、玉勒肯哈依尔很210.0728万t、萨尔克特拜萨依9.37t、托库特拜61.60t。

⑻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

本专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

1)制定了13000m超深井钻孔结构和套管程序。七开钻进方案作为标准方案,八开钻进方案作为储备方案。在制定方案时,考虑了两种钻进施工方法,即“超前孔裸眼钻进方法”和等井径钻进方法。

2)制定了13000m超深井钻进技术方案,涉及取心钻进技术方案、全面钻进技术方案、扩孔钻进技术方案和井斜控制技术方案。在制定方案时,考虑了“超前孔裸眼钻进方法”和等井径钻进方法以及沉积岩和结晶岩两种地层条件。取心钻进和全面钻进原则上采用井底马达驱动和金刚石钻头,尽可能采用液动锤钻进。在钻井的上部7000~8000m,采用自动垂钻系统控制井斜,为下部的顺利施工打好基础。

3)制定了13000m超深井钻进钻机方案。现有的9000m国产钻机和12000m国产钻机分别可满足等井径钻进方法和“超前孔裸眼钻进方法”施工13000m科学超深井的载荷要求。可以这两种钻机为基础,对钻机进行适当改造,以提高其快速起下钻能力,解决科学钻探取心多、起下钻次数多、辅助施工时间长的问题。主要改造内容包括:①加高井架,使钻杆立根长度达到40m左右;②进一步优化钻台操作装置,通过提高其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来提高操作效率。

4)制定了13000m超深井钻进钻杆柱方案。原则上可采用国内最新研制成功的V-150钢级钻杆柱。若钻进到该井的最深部位,钻柱强度能力不足,可进口一部分强度更高的U-160钢级钻杆。

5)通过调研得出结论,目前的钻探技术只能用于300℃以内的钻进施工,钻井泥浆、井底马达、测斜仪器和测井仪器的耐温能力都低于此温度。采用连续钻井技术,可使井底温度下降40°~50°,使钻井深度相应增加。

6)对施工13000m科学超深井所需的时间进行了估算。考虑了几个主要因素,如地层情况、取心钻进比率、钻进方法等对钻进施工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取心钻进比率对钻进施工时间影响最为显著。施工13000m科学超深井,取心钻进比率为5%时至少需要8.7年,取心钻进比率为100%时至少需要21.4年

7)对施工13000m科学超深井所需的费用进行了估算。以结晶岩中采用“超前孔裸眼钻进方法”施工为例,估算了采用不同取心钻进比率时13000m科学超深井钻进施工所需的费用。取心钻进比率为5%时至少需要12.4亿元,取心钻进比率为100%时至少需要23.9亿元。

8)对“超前孔裸眼钻进方法”和等井径钻进方法进行了对比,“超前孔裸眼钻进方法”是一种成熟的钻进施工方法,但其钻井体积比等井径钻进方法的大得多,需要的钻井器材也相应地多很多。不过,等井径钻进方法是一种新出现的钻进方法,使用的井深还较浅,还须开展研究与开发来解决该方法在超深井中可靠使用的问题。

⑼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通俗理解

经营成果是账面的,现金流量是实际收到的。

⑽ 主要成果认识

在充分收集前人研究资料和成果认识的基础上,在专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对陕西秦岭地区主要矿集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典型铅锌、银、铜、金矿床的成矿环境、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找矿标志、成矿特征、成矿机制、成矿模式及矿床成因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对秦岭造山带中高山地区铅锌、银、铜、金矿开展了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勘查方法技术试验和有效性评价,建立了综合勘查模型,指出了成矿远景区,圈定了找矿靶区,并对重点找矿靶区实施了工程验证,获得了8个方面的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果:

1)基于1:5万水系沉积物和1:2.5万沟系次生晕资料,对凤-太、柞-山、勉-略-宁三大矿集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重新认识、全面总结,开展了化探异常圈定和成图,并提出找矿预测区。

在凤-太矿集区圈定以Au、Ag、Pb、Zn、Cu为主的5个异常带和一个异常区,即苏家沟-老铁厂-黄柏塬异常带、长沟-洞沟异常带、双王-(八卦庙-铜岭沟)-南山异常带、双石铺-铅硐山-苇子坪-太白河狮子坝异常带、西坝-王家塄异常带和文家庄异常区;柞-山矿集区圈出以Au、Cu、Ag、As为主的3个异常带,即北部老林-营盘街-丰北河Au、Ag异常带、中部曹坪-上官坊Au-As异常亚带和马耳峡-穆家庄-元子街-马鹿坪Au-Cu-As异常亚带、南部二台子-板板山-龙王庙异常带; 在勉-略-宁矿集区圈出以Au、Zn、Ag、Cu(Ni、Co)为主的3个异常带,即郭镇-茶店异常带、代家坝-艾叶口异常带和巩家河-雪花太坪-陈家坝异常带。

2)选择凤-太矿集区典型铅锌、金矿床进行了物化探方法试验研究,并对这些物化探方法进行了有效性评价。

对典型铅锌、金矿床的物探方法有效性试验研究表明:①常规充电法适合于埋深200~500m的就矿找矿,应用前提是要求有较好的矿体天然露头或人工揭露见到矿体,应用充电方法在凤-太矿集区进行盲矿体追索效果极佳; ②TEM法有效探测深度可以达到500~700m以下,在圈定异常体的水平投影界线时准确性较高,但对推断异常体深度的误差较大,对含炭质岩层、含金属矿物的岩脉、断层及不同电性界面也会形成异常,对矿体形态判断不利;③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法是电阻率-频率测深,具有探测深度大、快捷、能及时提供视电阻率-频率拟断面图等优点,但也有静态效应、近场效应及场源附加效应,以及所测电阻率参数单一等不利因素增加了解释难度,推断异常体深度的误差较大; ④EH4方法具有较大的探测深度,由于工作频率的限制,深部采样间隔较大,使得该方法也有先天的明显缺陷,在已知矿区的试验结果与地质现象相反,勘查效果不佳。

1:2.5万沟系次生晕测量、1:1万(或1:5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大比例尺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可有效圈定找矿靶区,评价不同地质体的含矿性。土壤金属活动态测量等化探新方法对于寻找隐伏矿体具有较好的指示性。

3)采用新方法、新技术,完成了凤-太矿集区柴蚂金矿、沈家湾金矿和柞-山矿集区池沟铜矿蚀变矿物的ASD填图试验。

对已知矿区的蚀变矿物填图试验研究认为:①ASD蚀变矿物填图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低成本的勘查方法,可以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判断蚀变类型和矿化分带,为勘探工程部署提供更充分的地质依据; ②ASD仅是对矿物的鉴定,而不能判断矿床成因;③ASD仪器对含羟基矿物的辨别比较准确和快捷,而对硅化和钠长石化的矿物成分难以区分;④开展ASD蚀变矿物填图工作,选择工作对象非常关键。对于与浅成-超浅成中酸性岩浆有关的金属矿床,由于岩浆热液所引起的蚀变带范围一般远大于矿体的范围,并且蚀变带中的矿物组合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性,蚀变矿物填图效果往往比较明显,而对于沉积岩区或与区域变质有关的金属矿床,由于这些矿床在形成过程中不发育或仅发育小规模的蚀变,且蚀变矿物组合的规律性不明显,因此利用ASD仪器开展蚀变矿物填图,判断蚀变类型和矿化分带效果较不明显。

4)开展的大比例尺遥感图像解译指示性强,为找矿选区提供了信息支撑。

通过对凤太地区1:5万和1:1万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和解译,认为:①在秦岭中高山强覆盖地区开展大比例尺遥感影像解译,Aster数据和IKONOS数据均能够满足分辨率方面的要求,采用彩色合成、数据融合等手段进行数据处理,能够有效地增强数据的可分辨程度; ②采用Aster数据的多光谱特性在1:5万层次进行特征矿物蚀变信息的提取较ETM/TM数据具有较高的优越性;③利用Aster数据开展1:5万层次影像解译,遥感信息提取成果及地质解译与已知地质要素吻合程度较高;④利用IKONOS数据开展1:1万层次影像制作,在微观地质单元的解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对小面积的碳酸盐岩(及其褶皱构造)分布区域以及人类采矿形迹能够达到详细解译的程度,遥感解译与地质吻合程度较高,对于找矿选区可提供指示信息。

5)建立了三大矿集区中典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提出了秦岭造山带多数金属矿床的“两期/二元成矿控矿”模式。

通过对研究区内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规律、矿床成因及最新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凤-太矿集区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八卦庙金矿床,柞-山矿集区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穆家庄铜矿床,勉-略-宁矿集区煎茶岭金矿床、铜厂铜(铁)矿床等典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并提出找矿标志。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发现,秦岭造山带中的多数金属矿床,经历了早期初始富集成矿和后期构造改造就位的成矿过程,从关键控矿因素分析,造山带中的多数矿床具有明显的“两期/二元成矿控矿”规律,即同一区域的矿床既受某一特定构造时期的成矿环境及其成矿建造控制,具有特定的成矿元素组合,同时又受印支期或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改造作用控制,多数矿床的最终就位主要受区域晚期造山构造岩浆作用控制。根据这一共性控矿规律,秦岭造山带矿床往往具有变质热液矿床和岩浆热液矿床的基本特征,矿床的富集空间主要为断裂构造、褶皱虚脱部位和印支-燕山期侵入体内外接触带。

6)对山阳池沟铜矿进行了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同位素年代学、矿产勘查学及遥感等多学科系统研究,获得了矿床成岩成矿年龄,认为该矿床为斑岩型铜矿。

系统的LA-ICP-MS测年研究表明,Ⅰ号岩体结晶年龄为(146±1)Ma,Ⅱ号岩体年龄为(148±1)Ma,Ⅲ号岩体年龄为(141±1)Ma,Ⅳ号岩体年龄为(144±1)Ma,V号岩体年龄为(140±1)Ma,Ⅵ号岩体年龄为(146±1)Ma,池沟小岩体形成于140~148Ma。该矿床辉钼矿Re -Os测年显示,矿石的形成时代为148Ma,与岩体的形成时代一致,表明岩体的侵入与矿化存在时、空和成因联系,矿床属斑岩型铜矿床。

7)初步建立了秦岭中高山地区Pb、Zn、Ag、Cu、Au矿床快速勘查评价技术方法组合体系和隐伏矿床的综合勘查模型。

快速勘查评价技术方法组合为:①预查选区阶段,主要方法组合为综合研究+水系沉积物测量+激电剖面+地质地化剖面; ②普查阶段,主要方法组合为地质填图+沟系次生晕加密+高精度磁测+TEM/CSAMT +工程控制; ③详查阶段,主要方法组合为地质填图+大功率激电+井中/井地充电+工程控制。以上方法组合依据不同的矿种、矿床类型和成矿环境等有所区别,但地质和综合研究工作贯穿于所有方法的整个应用过程中。

综合勘查模型为: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综合研究确定找矿远景区→TEM、激电和或CSAMT物探方法与化探沟系次生晕加密确定勘查靶位→钻探、坑探或槽探发现矿体→坑道或钻孔充电确定矿体走向和延伸,指导探矿工程布设→系统勘查,控制矿体,圈定估算资源量。

8)找矿勘查验证取得重大进展和发现。

通过成矿理论预测选区,依据综合勘查模型选择投入有效的找矿方法组合,实施工程验证,新获得铅锌332+333+3341资源量28.7×104t,铜332+333+3341资源量20×104t,实现了产学研密切结合推动地质找矿突破的重要目标。

在秦岭造山带风-太矿集区取得了铅锌矿找矿重要成果,在白杨沟、东塘子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效果,白杨沟铅锌矿新增铅锌332+333+3341资源量4.3×104t,东塘子铅锌矿新增铅锌332+333+3341资源量24.4×104t。

在柞-山矿集区取得了斑岩铜矿重大发现,勘查发现了山阳池沟斑岩型铜矿。该矿床主要由池沟隐伏钼矿化带、Ⅰ号铜钼矿化带、付桑沟矽卡岩铜矿化带和Ⅳ号铜矿化带组成。综合研究认为,铜矿化与石英闪长岩关系密切,在已控制岩体和围岩中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发育。初步预测硫化物富集于Ⅰ、Ⅲ、Ⅳ号岩体中。岩体形态复杂,产状陡立,Ⅳ号岩体尚未控制到根部,判断岩体沿东西方向侵入。通过地表和深部工程,池沟铜矿预获铜333+3341资源量14.7×104t。

在勉-略-宁矿集区取得了铜矿勘查重大进展,在铜厂矿床西延部位勘查发现了徐家沟铜矿床。地表目前共圈出3条铜矿化蚀变带,根据工程控制程度,现已在Ⅰ号矿化蚀变带中圈定出11个铜矿体,Ⅱ号矿化蚀变带中初步圈定出2个铜矿体,预获铜332+333+3341资源量5.4×104t。另在徐家沟铜矿外围圈定两个找矿预测区:徐家沟南矿带和黄泥梁矿带,预测这两个成矿带远景资源量在(10~15)×104t间。

阅读全文

与成果和金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