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举出关于法制或法律方面的设想海报或是条语
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
没有任何行为比起法官的徇私枉法对一个社会更为有害的了。
司法的腐败,既使是局部腐败,也是对正义的源头活水的玷污。
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大前提。
每一个人都不可以成为自己事务的法官。
在由意志而不是由法律行使统治的地方没有正义可言。
程序决定了法治与恣意人治之间的基本区别。——【美】道格拉斯
法者,定分止争也。——韩非
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
徒法不足以自行。
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德】马克思
有一件东西是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得到的,这就是公平审理。——【英】(大法官)丹宁
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贝卡利亚
对某人的生活有控制权,等于对其意志有控制权。——《联邦党人文集》
谁抓住了法官的饭碗,谁就抓住了法官的脑袋。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中】《管子》
如果说就某特定国度的特定时期而言法律是命令,那么把它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考察,法治社会的法律又是一种永恒的理性对话过程。它是一种“对话”(discourse),乃是指法律是在各种不同的观点及利益的交锋与辩论中不断获得产生、变更与发展;它是一种“理性”(retional)对话,乃是指这种对话在本质上是一种平和而非暴力的说理过程。——【中】张千帆《法律是一种理性对话》
现代法治国家,法律法规汗牛充栋,别说普通百姓,就是每天断案的法官,也很难将所有的法律法规悉数装在脑子里。这就出现一个问题:普法,最当紧的是“普”什么?是“普”具体的法律法规条文,还是“普”法治的观念和法的精神;是一本一本地让人们去啃读法律法规汇编,将其中的法条烂熟于心,还是让人们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了,该怎样通过理性的法律的方式讨公道,以避免采用过激的方式甚至违法的方式使自己陷入更大的不幸和被动。我认为,普法最应该做的、最当紧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启动公民的“权利意识”,启动公民的“维权意识”,同时让人们知道,有了冤情该通过什么渠道寻求救济、该到哪里去讨公道。
法律人不应该倡导过于激烈的变革,因为激烈的变革导致的结果是社会秩序的进一步的丧失,所以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叫:枪炮作响法无声。枪炮作响的时候,法律就没有办法生存。所以我们都不希望这个社会发生太过剧烈的变化。——贺卫方
只要不违反公正的法律,那么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一个细小的、瞬息即逝的期望可以经常地从纯自然的环境中产生出来,而一个强烈而持久的期望,则只能来自于法律。——【英】边沁
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利,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绝大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予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英】洛克《政府论》
法律的生命在于其实施。
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英】培根《论司法》
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高低,比较一下它的民法和刑法就能知道。大凡半开化的国家,民法少而刑法多,进化的国家,民法多而刑法少。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中,每一个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一个社会如果将希望只寄托于重典,就等于承认其它社会努力的失败。
一种圆满的完善的法应当具有人情味,内含一种情理,没有情理的法是一种桎梏、一种奴役,所以,法应当具有人性基础。法不仅应有秋风扫落叶般的严酷,还要有春风煦日般的温暖。只有这样的法才是我们要追求的。——【中】陈兴良《法治的最大特征应当是使人成其为人》
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列宁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康德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孟德斯鸠
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
——【美】霍姆斯《普通法》
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
——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必须为明天做准备。它必须具备成长的原则。
——著名大法官卡多左
法律所传达的是一种超越暴力,超越权利的声音,它所划定的权利边界虽然无形,却深深地刻画在人们的心灵之中。
——著名的法律学者
为了正义,哪怕它天崩地裂!
——古罗马格言
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
——安提戈捏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
——法谚
自己不能成为自己案子的法官。
——法谚
任何人不得转让超过自己权利之权利。
——法谚
没有程序的正义就没有实体的正义。
——法谚
法不禁止即自由。
——法谚
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
——法谚
在法庭上,只有证据,没有事实。
——法谚
约定必须遵守。
——法谚
特例不应成为立法之依据。
——法谚
以公正的逻辑代替武力的逻辑是法律本质的全部所在。
——卜思天·儒佩基奇
人们在利用法律所给予的保护他们权利的机会时,财产是一个决定的因素。
——拉基斯
只要爱自由,就足以建立共和国,但是,能够维护共和国和使它繁荣的,只有爱法律。
——[法]马布利
你所说的话不一定正确,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法]伏尔泰
那不知道自己缺乏自由之意志的人才是真正的贫穷者。
——[德]尼采
人一出生就口含一枚金币,一面写着平等,一面写着自由,这枚金币叫人权。
——卢梭
法律应当与道德保持一致。
——[美]富勒
法律应当与权利保持一致。
——[美]德沃金
法律应当与正义保持一致。
——[美]罗尔斯
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德]马克思
任何人在被证明有罪前,皆应被视为无辜。
任何人无义务控告自己。
存疑时有利于被告。
警察是法庭的仆人。
——英美法谚
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
——古罗马法谚
证明责任是诉讼的脊梁。
素朴的绝对的正义感,往往却是证据法则最大的杀手。
任何人不因思想受处罚。
——罗马法法谚
无犯意则无犯人
——英国法谚
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因为,即便是最小的恶果,一旦成了确定的,就总令人心悸。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
——【中】《四库全书·政法类·法令之属按语》
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
——英国法谚
程序先于权利。
——西方法谚
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
——西方法谚
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的见的方式实现。
——英国法谚
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
——【英】培根《论司法》
法官谙知法律。
法官不得因没有法律拒绝裁判。
诉讼一方的陈述等于无陈述;裁判者应听取双方的陈述。
——英国法谚(自然正义原则:裁判者应听取双方的陈述)
陛下虽在万人之上,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
——英国法谚
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利,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绝大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予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
——【英】洛克《政府论》
救济走在权利之前,无救济即无权利。
——英美法谚
我已经发现,混乱和一切祸害的起源、原因和发展都与各种社会的腐败的法制有关。
——[法]摩莱里:《自然法典》,第72页02、
法律如果没有法院来阐说和界定其真正含义和实际操作就是一纸空文。
——汉密尔顿
即使判决并没有准确地判定过去发生的事实真相,争端各方只要确信他们受到了公正的对待,他们也会自愿接受法院的裁判结果。
——迈克尔.D.贝勒斯
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中,司法部门应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个意义出发,公信力的丧失就意味着司法权的丧失。
——马丁
法律的调整对象是行为,而所谓社会关系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互动或交互行为,没有人们之间的交互行为,就没有社会关系。法律是通过影响人们的行为而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
——张文显
能够认识到共同利益也是自己的利益,并借助于别人认识到的利益来控制自己履行权利,使人意识到,权利应该得到履行;这也就意味着,应该有权利存在,而权力应该通过相互承认得到控制。
——格林
如果行政权力的膨胀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宿命,那么为了取得社会的平衡,一方面必须让政治充分反映民众的意愿,另一方面在法的体系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人的主体性,使他们能够与过分膨胀的行政权力相抗衡。
——棚濑孝雄
法律乃是改革的主要力量,是解决冲突的首要渠道。
——埃尔曼
私有财产的真正基础即有占有,是一种事实。一个不可解释的事实,而不是权利。只是由于社会赋予实际占有以法律的规定,实际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质。
——马克思
我们的时代是权利的时代。人权是我们时代的观念,是已经得到普遍接受的唯一的政治与道德观念。
——[美]L.亨金
人权同样是司法审判的目标与归宿,尤其是当法官面对法无明文规定之疑难案件时,更应当以保护弱势者的权利为原则。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
——卡尔.马克思
应当包含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两层意思:法院独立是法官独立的有力保障,法官独立则是法院独立的终极归宿。
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侯。
——〔美〕德沃金
那么作为中国的法官与法院呢?我们这群正在有力推动中国由人治社会与国家向法治社会与国家渐进的司法人员们将如何应对时代的挑战?
司法,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平等:越缺乏平等条件的地方,我就越难看出在刑罚平等上有什么司法。
——[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
平等是一项神圣的法律,一项先于其他一切法律的法律,一项派生其他法律的法律;
——[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
人与人是不相同的,人们不能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成平等就是一视同仁、人人相等。
——[奥]路德维希·冯·米瑟斯《自由繁荣的国度》
我们作为人而有权拥有的平等是环境平等,而不是个人平等。它们是条件平等——地位、待遇和机会的平等。
——[美]摩狄曼·J·阿德勒:《六大观念》
习惯法非但不比法令灵活,非但不比法令更容易适应新的条件,而且相反,它更趋向于抱残守缺、历循守旧、难以变化。
——[法]亨利·莱维·布律尔:《法律社会学》
自然法是居于人类法之上的,并规定了某些不可变更的权利的标准。
——[美]萨拜因:《政治学说史》
任何事情,只要与自然法颠补不破的永恒原则相冲突,就是无效的,因而也就不能约束任何。
——[美]爱德华·S·考文
自然法的重要性也许不在于解决一个文明制度中出现的正常问题,而在于它有助于决定什么才是一个文明的法律制度。
——[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
法律的目的是对受法律支配的一切人公正地运用法律,借以保护和救济无辜者。
——[英]洛克:《政府论》
一旦法律丧失了力量,一切就都告绝望了;只要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东西也都不会再有力量。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
法律的力量仅限于禁止每一个人损害别人的权利,而不禁止他行使自己的权利。
——[法]罗伯斯比尔:《革命法制和审判》
法律用惩罚、预防、特定救济和代替救济来保障各种利益,除此之外,人类的智慧还没有在司法行动上发现其他更多的可能性。
——[美]罗·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不论哪个时代,如果在法庭上和在教室里进行的各种阐释理论所产生的意见分歧太大,那么法律就会失去力量。
——[美]德沃金
法律的目的是创造一个稳定的、可以理解的行动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个人能够执行其计划并多少意识到可能产生的结果。
——[美]斯蒂芬.L.埃尔金卡罗尔.爱德华.索乌坦编《新宪政论》
极度的确定性破坏确定性本身。
如果法律没有不明之处,就不存在解释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解释不仅无益,而且是有害的。明确的法律条文需要解释的惟一情况是立法者在制定这项法律条文时出现了明显的笔误或差错。
——法国:布乐所
多嘴的法官没脑子。
——英国
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
——美国废奴运动领袖:菲力普斯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础。
——英国政治家:伯克
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
——英国作家:达雷尔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法国作家:伏尔泰
倘若世上没有坏人,也就不会有好的律师。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
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神灵,而不是殚精竭虑将神灵揉进宪法,总体上来说,法律就会更好。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自然界中没有奖赏和惩罚,只有因果报应。
——英国作家:瓦谢尔
与其责骂罪恶,不如伸张正义。
——国作家:丁尼生
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一种的网,触犯法律的人,小的可以穿网而过,大的可以破网而出,只有中等的才会坠入网中。
——英国诗人:申斯通
如果法律没有恐惧支撑,它绝不能生效。
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
——美国废奴运动领袖:菲力普斯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础。
——英国政治家:伯克
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
——英国作家:达雷尔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法国作家:伏尔泰
倘若世上没有坏人,也就不会有好的律师。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
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神灵,而不是殚精竭虑将神灵揉进宪法,总体上来说,法律就会更好。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自然界中没有奖赏和惩罚,只有因果报应。
——英国作家:瓦谢尔H
与其责骂罪恶,不如伸张正义。
——英国作家:丁尼生
如果法律没有恐惧支撑,它绝不能生效。
——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
对社会学家来说,法律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我提出如下的定义:“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全部规定,用来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随时随刻由人们所属集团强加给人们的。”
从这个定义里,我提出需要加以阐明的三点:1法律指的是强制性的规定;2这些规定是社会集团强加给人的;3这些规定是不停地变化的。
——节选自《法律社会学》,[法国].享利.莱维.布律尔
明智的创制者也并不从制订良好的法律本身关手,而是事先要考察一下,他要崐为之而立法的那些人民是否适宜于接受那些法律。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林 肯
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的违法行为更严重。因为这些违法行为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
——【英】培根《论司法》
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
——贝卡利亚
B. 哪些行为属于故意违背善良风俗致人伤害
违背善良风俗故意致人损害与纯粹经济损失保护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于飞
内容提要:"背俗故意致损",是在权利和利益区分的基础上进行侵权法思考必然会遭遇的一个问题。德国民法典立法者设立第826条时,并不具有利用该条将法律与道德、习惯等法外规范相连通的直接目的。第826条的功能在后世学说的解释中形成了形式功能与实质功能两大功能群。试图为"背俗"设置实质判断标准的实质功能越来越受到学者的批判,并且在学说上出现了将纯粹经济损失保护作为第826条核心功能的观点。故意要件的本质是在缺乏社会典型公开性的纯粹经济损失领域维持行为人的预见性。法解释对该要件有所软化,但不宜将故意降低为重大过失。背俗要件的判断标准存在于判例之中。应当借鉴动态系统理论,以本土判例为素材,建构我国的"背俗故意致损"判例类型。
一、问题的提出
违背善良风俗故意致人损害,是德国侵权法关于过错责任的"三个小概括条款"之一(德国民法典第826条)。"三个小概括条款"系在权利与利益区分保护的基础上,将一般侵权行为划分为"过失侵害权利"、"违反保护性法律"和"背俗故意致损"三个基本类型。其中,"过失侵害权利"原则上保护绝对权,"背俗故意致损"虽在形式上可以同时保护权利和利益,但由于"过失侵害权利"在权利保护上的要件要求更低,故"背俗故意致损"实际上仅对利益保护有实践意义。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1款沿袭了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使我国的过错责任一般条款更接近于法国模式,即"一个大概括条款"。在该概括条款中,权利(绝对权)和利益形式上受到平等对待,同受过错责任之保护。因此,我国基本法律层面未出现专门保护利益的"背俗故意致损"的规定。
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第1条将人格权利与人格利益区分为两款,并为侵害人格利益的精神损害赔偿特设"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要件。参与起草该解释的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称,"《解释》参考有关国家和地区立法将侵权行为类型化的方法,将侵害隐私纳入违反公序良俗致人损害的侵权类型中予以规定同时涵盖了不能归入第1款'权利侵害'类型中的侵害其他人格利益的案件类型。……鉴于我国法律没有'公序良俗'的提法,《解释》根据民法通则第7条的规定,采取'社会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德'的提法,其规范功能与'公序良俗'原则基本是一致的。
确立"背俗故意致损"侵权类型的出发点是侵权法上权利与利益的区分保护。王利明教授明确表示,"民事权利与民事利益在民法中享有不同的地位,较之于对民事权利的保护,对民事利益的保护应受到严格的限制。"[2]2009年民法学年会上,"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侵权法中,债权和利益与绝对权相比,在保护的程度和构成的要件都是不同的"。[3]侵权法上权利与利益的区分保护已经在民法学界形成了一定共识。权利与利益区分的原因,在于保护程度与保护要件的差异。权利依过错责任全面保护当无疑义。问题在于,如何对利益进行妥当的、有别于权利且弱于权利的保护?此时,"背俗故意致损"这个前人实践已久、具有加强要件的保护方法就会跃入我们的眼帘。若对利益再作进一步深究,又可将其区分为权利之外的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人格利益由于其高位阶性,已被普遍认为应当受到类似权利的保护。通过转化为一般人格权(德国)或人格权(我国台湾),人格利益已被纳入过错责任的保护范畴。当今真正被留在"背俗故意致损"侵权类型中受保护的,主要是各种非因侵害绝对权而导致的财产利益损失,也即纯粹经济损失。于是,"背俗故意致损"对利益加以保护这一问题,就基本转化为"背俗故意致损"对纯粹经济损失加以保护的问题,"背俗故意致损"与纯粹经济损失也就直接勾连了起来可以说,"背俗故意致损"是在对权利、利益设计不同保护条款以及讨论纯粹经济损失的保护方法时必然会遇到的一个问题。
侵权法上的权利与利益有区分的理由,也有区分的方法。[7]然而,若欠缺了对"背俗故意致损"这个问题的透彻说明,权益区分的侵权法保护体系便总是会在"如何保护利益"这个问题上遇阻,过错责任一般条款与纯粹经济损失这两大热点领域,内部始终会存在盲点或灰色区域本文意图追本溯源,以"背俗故意致损"条款的诞生地及发展最成熟的地域德国的相关法解释为背景,探究该条款的机理和操作方法,尤其试图结合纯粹经济损失保护进行讨论。
二、"背俗故意致损"的功能变迁
从字义上看,"善良风俗"似乎具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也多有学说认为"背俗故意致损"的功能是继受道德等法外规范。[8]若要将"背俗故意致损"的主要功能定位于纯粹经济损失保护,不能不有一个透彻的解说。"对于善良风俗诸概括条款,非历史的意义追寻是不恰当的,这些概括条款作为空白公式,具有纯粹的工具品格,只有在历史背景中才能明确其功能。
(一)德国民法典立法者的初衷
德国民法典第一草案债法部分起草人库贝尔,于1882年向民法典第一草案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包括20个简明条文的侵权法草案,并附有近80页说明,被称为"库贝尔草案"。[10]库贝尔草案第1条第1款规定:"以故意或过失的不法作为或不作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人,应向该他人负损害赔偿义务。"以后世眼光来看,这一过错责任的"统一条款"显然更接近于法国的过错责任一般条款模式。然而,德国民法典的立法者正是在认为这一"统一条款"对受害人保护不够全面的前提下,对该条款进行一系列补充和修正,最终却形成了实质保护范围更狭窄的"三个小概括条款"模式。
为了给受害人提供足够的保护,立法者增设了"背俗致损"条款。其思考的出发点是:原则上应当认为,凡行为未不法造成他人损害的,即属于一般行为自由领域。但立法者在这里又考虑,是否一般行为自由范围内的活动一概不产生责任。出于最大程度地救济受害人的目的,立法者遂认为,该范围内仍存在一个保护例外,此即加害人行为违反善良风俗。[11]最终立法者在第一草案中增设了"背俗致损"条款,即第705条:"即使是基于一般自由而被允许之行为,若该行为导致他人受损并且违背善良风俗,则一样具有违法性。"
第二草案对"背俗致损"条款又作了两点调整。其一,立法者将基于一般行为自由的行为与行使权利的行为区分开来。对于前者,行为人有可能因违背善良风俗而负赔偿义务,而后者则不会因此产生责任。其二,立法者将过失违背善良风俗的赔偿义务删除,仅保留了故意的情况。[12]立法者增设"背俗致损"条款,本意是扩大受害人的赔偿请求权,而这两点修改实际上限缩了赔偿的可能性。可能立法者觉得这一步跃得有点过大,因此又往回走了两小步。由此形成了第二草案的"背俗故意致损"条款即第749条:"其行为非为行使其享有的权利,而是以违反善良风俗的方式故意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人,对该他人由此产生的损害负赔偿义务。"
在帝国议会委员会的讨论中,由于众议员格约伯的反对,一般行为自由与权利行使这一区分被取消,[13]但故意要件被保留了下来。最终形成了德国民法典第826条:"以违背善良风俗的方式故意加损害于他人的,对该他人负损害赔偿义务。"
从以上可以看出,立法者只是在追求法典条文对应然调整领域的周延覆盖。"背俗故意致损"起源于立法者对原"统一条款"可能存在保护不足的担心,因此在一般行为自由范围中又划出一块可导致责任的领域,后又对该领域反复进行调整,最终形成第826条。与道德、社会相连通之类的功能并非立法者的直接目的。
那么立法者有无在"违背善良风俗"的判断上对法官设置实质性标准?德国民法典第一草案《立法理由书》中宣称,"在个案中检验,是确认过失违反善良风俗还是否认之,这正是法官的任务。"[14]德国民法典第二草案《议事录》中记载,"该原则射程甚远,其适用要求谨慎小心,然而人们似可相信,法官知道如何完成该原则赋予他们的任务。"[15]可见,立法者并未对何为违背善良风俗预设实质性标准,表现出对法官的充分信任。
(二)学说对第826条功能之整理
拉伦茨、卡纳里斯认为第826条有补充功能、合法化功能与限制功能。补充功能是指,第826条能够在德国民法典第823条无法适用的情况下,仍基于一定前提产生损害赔偿义务。合法化功能是指,第826条使判例能够灵活发展法律体系以适应价值观的变迁,故对法律续造有合法化功能。限制功能是指,第826条的强要件可以防止侵权责任的泛滥。
多伊奇、阿伦兹认为第826条有克服功能与发展功能。克服功能是指,一个形式上的法律权限不可以以背俗的方式去滥用,典型如一个以背俗手段取得的判决不可以要求强制执行。依发展功能,背俗性是形成中的违法性,若某种行为尚未被立法者确定为违法,便可利用背俗性加以规制。[17]
《埃尔曼民法典评注》认为,第826条具有补充功能、克服功能、发展功能、合法化功能。其中发展功能又引用了托伊布纳(Teubner)的再分类,细分为继受功能(Rezeptionsfunktion)和转化功能(Transformationsfunktion)。[18]托伊布纳所著的《概括条款中的标准与指示私法诸善良风俗条款具体化中经验社会研究的可能性与限度》一书,是研究善良风俗条款功能的重要著作。该书的主要内容即是详细阐述善良风俗条款的三个功能继受功能、转化功能与授权功能(Delegationsfunktion)。继受功能是善良风俗条款的"最初功能",系指通过善良风俗概括条款继受既有的、法外的"社会规范"。而若这种现成的社会秩序规则尚不存在,法官须在"集体价值观"中探索并进行规则的"编制",以形成判决的基础,此即转化功能。从以上两功能中,授权功能也自然凸显出来,善良风俗条款据此将立法者的工作委托给了法官,从而使该条款成了一个纯粹的授权规范。[19]为便于以下的分析,我们可以把前述功能分为两类。一类是形式上、体系上的功能,如对第823条进行补充(补充功能),用严格要件来限制侵权责任(限制功能),排除主体以背俗方式利用一项法律权限(克服功能),授权法官进行实质性立法活动(授权功能)。另一类是实质性功能,即试图建立违背善良风俗的实质性判断标准。实质性功能主要反映在发展功能及其两项子功能继受功能和转化功能之上。在此,违背善良风俗须依据社会规范、集体价值观这些与习惯、道德密切相联的因素来判断。
必须强调,以上整合德国学者论述的努力,只是为了帮助认识。事实上,德国学者对以上功能群也存在诸多质疑,尤其表现在对实质性功能的批判上。道德与习惯是解释善良风俗的两条基本进路,[20]德国学者对这两条进路都进行了不留情面的指摘。
对于道德进路,学者从多元社会中支配性价值确认的困难性上提出质疑。拉伦茨、卡纳里斯称:"何种社会道德是决定性的,并不清楚;直接不批评地继受居优势地位的社会道德,恐怕也与法律秩序的任务及正义观念不符。"[21]《埃尔曼民法典评注》对善良风俗的传统解释"一切公平合理思考者的正当感受"[22]及相关转义评论道,此类解释"至少部分地陷入以下错误:在一个多元社会中,常常不可能形成道德标准上的一致意见。此外,也不能把对行为的法律判断建立在法律共同体成员的感受之上。作为法官理性论证的基础,该标准过于不确定"。[23]
对于习惯进路,《埃尔曼民法典评注》在否定了经验确认的社会道德的作用之后,同样认为社会一般习惯的确认没有意义,甚至认为"拒绝真正的习惯,并且在有必要时把真正的习惯宣告为第826条意义上的背俗,恐怕这样的善良风俗标准在此才真的适宜"。[24]
与我们可能较易接受的、将家庭法作为善良风俗主要适用领域之一的观念[25]不同,德国学者通常不把家庭法列入第826条的判例类型。[26]司法实践中,"对于在家庭法领域适用第826条,联邦最高普通法院持最大的保留态度"。[27]真正适用"背俗故意致损"的主要是经济领域,而经济领域中,决定人们判断的主导因素显然是利益而不是道德。这又构成了对实质性功能进行批评的另一个主要来源。
埃塞尔(Esser)、威尔斯(Weyers)在讨论第826条的适用时说,"在抵押品转让与被延长的所有权保留的冲突中何者具有优先地位,同一债务人的某个债权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损及他人并使自己获得保障,或是反之被他人优先?此处的判断标准并非通过道德解释,毋宁说是通过经济政策判断而确立的。"[28]更典型的例子是竞争法。德国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条以"违背善良风俗"作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根本标准,正是在此善良风俗遭到了可能是最激烈的批评。施里克(Schricker)在引述鲍姆巴赫(Baumbach)的观点基础上作以下评论,"德国竞争法中的违背善良风俗'扮演了可怕的、灾难性的角色'。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条是一个'招致不幸的规定',是'不确定性的不竭之源',在此'道德歇斯底里在放纵狂欢'。……不公正的判决会由此产生,此种判决将与道德无关的事物强制于美德的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上进行裁剪。"[29]2004年修订的德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已经将包含有"善良风俗"概念的第1条废止。
虽然托伊布纳把实质性功能(继受功能)看作第826条的"最初功能",但他显然对于形式性功能(授权功能)更重视且评价更高。他从三方面总结了善良风俗的理论发展,"善良风俗诸概括条款在内容上从善良风俗发展到公共秩序,在具体化的方法上从继受技术发展到利益衡量,在功能上从引致规范发展到授权规范,以上发展变化可以一言以蔽之:'善良风俗'的标准变成了'良好秩序'的指示。"[30]以实现国家所意图的良好秩序为目的,以授权规范为手段,以利益衡量为具体措施,这些形式功能的注入实际上已经排挤了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引致。但是,托伊布纳并不打算否定实质性功能,而是力图将其与形式性功能统合起来。旧事物受到了新事物的冲击,但至少在托伊布纳看来,旧事物还未过时,新旧事物应当妥协共存。然而,托伊布纳的著作出版于1971年,40余年过去了,第826条的功能还在继续变迁并且已臻新境。
(三)对第826条功能的新定位--纯粹经济损失保护
在2009年出版的《慕尼黑民法典评论》和2010年出版的《侵权法》(与科茨合作)教科书中,瓦格纳阐述了其对第826条功能的认识。
瓦格纳针对法院就善良风俗树立的诸如"一切公平合理思考者的正当感受"等实质性标准,作出如下批评:"事实上,在多元社会及复杂的经济法律关系中,查证'市民'对正当行为所持的观念,一般是不可能的。甚至就算能够查明,此类观念恐怕也意义不大,因为恰恰无法以相关交往领域的某种特定行为的普遍性来排除背俗性判断,正如对一种'陈规旧习'的接纳并不能阻碍将其评价为过失一样"。[31]可以理解,以一般社会公众的普遍价值观来解释善良风俗,至少会遇到以下三个难解之处:其一,多元社会中,普遍价值观是否存在?其二,即使存在,是否可以查证?其三,即使可以查证,也不能因为一种观念或行为方式被普遍接受,而认为它一定合乎善良风俗,反之,这种被普遍接受的行为恰恰可能是背俗的。
对于继受功能,瓦格纳认为这种观点会"诱使谨慎的一般主体把道德观运用于纯粹财产利益之侵权保护中的困难领域"。[32]纯粹经济损失保护领域的困难之处在于利益计算,而非道德判断。
于是,瓦格纳认为第826条的唯一功能即纯粹经济损失之保护。"第826条的功能在于,对那些不能受到一般侵权保护的、受歧视的纯粹财产利益,在它们未被承认处于保护性法律范围内的情况下,仍能获得一个可选择的侵权法上的财产保护。"[33]或者换个角度,第826条的功能在于,"把纯粹财产损害选择性地纳入侵权法的保护范围,从而把合法的、不产生侵权责任后果的纯粹财产损害与应当避免的、由加害人承担后果的纯粹财产损害区分开来"。[34]
德国侵权法过错责任的"三个小概括条款"中,第823条第1款的过错责任原本只为法益(生命、身体、健康、自由,即我们所说的物质性人格权)和主观绝对权利(所有权与其他权利,后者仅指类似于所有权的财产权)提供保护。非物质性人格利益及纯粹财产利益,在缺乏保护性法律的情况下,就只能从第826条寻求救济。然而,二战后非物质性人格利益形成了"一般人格权",成为第823条第1款"其他权利"之一种,脱离了第826条。于是,第826条只剩下纯粹财产利益这一项调整范围。接下来,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纯粹财产利益又发展成为"营业权",也成为"其他权利";竞争领域中的纯粹财产利益则被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独立出来予以特别规制。于是,第826条对纯粹财产利益的调整也被分裂。但无疑问的是,营业权要求一个"经营相关性侵害"要件,反不正当竞争法只调整竞争领域中的纯粹经济损失问题,当上述特别条件不能具备时,"第826条仍然扮演了一般的侵权法上概括财产保护的基础规范的重要角色"。[35]
以不引致任何法外判断标准的纯粹经济损失保护作为唯一功能,堪称第826条功能上的一个重大革新,因为在纯粹经济损失之保护上,不涉及道德性判断,只有经济上利害得失的考量。本来第826条的绝大部分适用领域就是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中,就应当以经济的方式言说。决定性、主导性的标准就应当是"利"与"不利",而不是道德上的"善"与"非善"。德国民法典立法者设立第826条的目的是为了立法周延,与社会、道德相连通并非其直接追求;纯粹经济损失之保护只是一个体系确定后附带产生的后果。而现在德国学者正是要把这一附带性后果作为目的,意图以此清除在法律解释长河中附着在第826条船体上的、不适宜的历史沉积物。
三、"背俗故意致损"中的故意要件
正确适用"背俗故意致损",以求妥当实现其纯粹经济损失保护之功能,要求准确把握其两个核心要件故意和背俗。这两个要件都充满了困惑和争议。故意要件中的典型问题可以列举如下:立法者为何要设立故意要件?当下第826条故意要件的妥当解释论又该如何构成?它是不是严重限制了第826条的适用范围及对纯粹经济损失的保护范围?实践中,显然有很多纯粹经济损失判例仅以过失为要件,这些判例又如何与第826条中的故意要件相协调?
(一)故意要件的发生
前文已述,"背俗致损"最初出现于德国民法典第一草案第705条,而该条文中是不包含故意要件的。在"帝国司法部预备委员会"草案第705条中,出现了故意要件,理由是该要件符合"理论与实践中的通说"。[36]第二草案沿用之。
在第二草案的讨论中,普朗克(Plank)委员提议回到第一草案的方案,即将故意要件删除,使故意与过失的背俗致损都能产生侵权责任,但因未过半数而被否决。理由是过失背俗致损的情况很少发生,且与公共道德并非严重相悖。[37]然而,过失违背善良风俗致人损害是否很少发生,德国民法典立法之时的情况可能难以考证,但至少与当下情况明显不符。专业人员的"错误信息"责任常常是依过失发生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也一样被评价为违反善良风俗。
(二)故意要件的必要性
德国民法典第一草案第705条未设故意要件,这一史实总不免使后世学者产生"该要件并非必不可少"的遐想,尤其在判例屡屡突破故意要件时更是如此。瓦格纳即对第一草案第705条十分肯定:"该草案若能成为法律,德国法就能拥有一个既精确又有灵活性的侵权法了,而这样的侵权法能为一般财产保护和一般人格保护领域中的法律续造留下空间。"[38]缺乏故意要件的第826条还能否妥善完成对纯粹经济损失的选择性保护?瓦格纳认为:"第二委员会并未充分注意到,第826条确切地说第一草案的第705条中已经有了一个用以排除对纯粹财产的一般过失责任的过滤器,也即背俗要件,因此出于同一个避免责任泛滥的目的,根本不需要再去设置另一个补充性限制,即故意致损要件了。"[39]
本文认为,瓦格纳的观点可容商榷,故意要件对于第826条纯粹经济损失保护功能的妥当实现仍有重要意义。容分三点详述之:
1.对行为人合理预期的维护
纯粹财产利益为何不能如绝对权般受到过错责任的全面保护?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权利有社会典型公开性,而纯粹财产利益则无。[40]所谓社会典型公开性,是指某类型侵权法保护对象对社会一般主体而言的可感知性或可识别性。[41]行为人在可识别某保护对象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预见自己行为的损害后果,也才能够要求其防免。对能防免而未防免者科以责任,才有意义。若令主体就无法预见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人们就无法通过加强注意来避免这种损害再度发生,社会损害总量就不会因这种制度设计而减少;主体只能通过减少行为来降低赔偿机率,从而造成对行为自由的过度限制。
纯粹财产利益一般不具有社会典型公开性,故不宜概括地赋予侵权保护。然而,若加害人存在致损故意,则其无论如何都能预见到损害。如债权欠缺社会典型公开性,在侵权法中属于纯粹财产利益。但若加害人在个案中有损害债权的故意,自然仍能预见损害的发生,故不能免于损害赔偿。质言之,"背俗故意致损"中的故意,用意不在于惩罚主观恶性,而在于在缺乏社会典型公开性的纯粹财产利益领域,依靠加强主观要件来维持行为人的预期。
第826条若缺少了故意要件,理论上将导致人们在无法预见的情况下,大量承担纯粹财产利益领域中的侵权责任。在这个意义上,拉伦茨、卡纳里斯认为第826条有通过强要件来防止侵权责任泛滥的限制功能,诚有道理。
2.维持"三个小概括条款"的侵权法体系
德国民法典第823条第1款看似列举了一张权利清单,但却留有一个弹性阀门,即"其他权利"。二战以后,德国侵权法最重要的修正,就体现在一般人格权与营业权这些原本属于第826条保护的利益,披上了"权利"的外衣,成为"其他权利"的一员,受到过错责任的保护。
然而,一般人格权与营业权原本是不具有归属效能、排除效能和社会典型公开性这些权利特征的利益,披上权利的外衣并不能改变其内质。它们一方面不具备明确的内容和清晰的边界,另一方面"总是与加害人同位阶的财产利益和自由利益相冲突",[42]如一般人格权总是与他人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出版自由、艺术创作自由相冲突,营业权保护总是与自由竞争相冲突等。由于缺乏明确的内容和边界,立法者便无法事先对"何为侵害权利"进行明确规定;由于总是与其他同位阶利益发生千变万化的冲突,结果只能放手让法官在个案中利益衡量,去个别判断行为的违法性。于是,一般人格权与营业权侵害中的违法性,不是被引征的,而是被"积极确定"的;它们属于所谓"框架权"。[43]
一旦第826条中去除了故意要件,其核心要件就剩下"背俗性"。前文已述,背俗要件现在越来越远离道德等实质标准,呈现出纯粹的工具品格。褪去了实质性标准的背俗要件,与作为自由裁量工具的框架权中的违法性,已经没有实质区别。于是,框架权依"过失+积极确定的违法性"来保护,纯粹财产利益依"过失+积极确定的背俗性"来保护,结果一切纯粹财产利益都变成了框架权,都在实质上成为"其他权利",德国式"三个小概括条款"也就坍塌了。这样的第826条就沦为第823条第1款的一部分。
3.法史原因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一些著述认为第826条的渊源是罗马法上的"恶意诉讼"(actiodoli)。[44]而恶意诉讼中,故意显然是不可或缺的要件。除非能够有力地证明这一制度渊源关系不存在,否则否定第826条中的故意要件显然有困难。
(三)故意要件的法解释论
首先,间接故意即可满足该要件,在这一点上德国学者没有争议。
其次,故意针对的对象是什么?或者说,第826条要求对什么有故意?这里不要求行为人对背俗有故意,即不要求当事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违反善良风俗,而只要求对评价为违反善良风俗的事实有所认识。这实际已经突破了民法的故意理论。依通说,民法上的故意不仅包括事实因素,还包括违法性认识。[45]第826条的故意实际降低了该要件的严格性。可以想见,由于个人价值观念的差异,要求背俗认识等于许可加害人以个人内心评价为由而免责,并不合理.
来源:《法学研究》2012年第4期
C. 拜仁慕尼黑是什么财团在支持他
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股份公司现任监事会主席为卡尔·霍普夫纳,其它成员分别为赫尔伯特·海纳(阿迪达斯股份公司主席)、鲁佩尔特·施塔德勒(奥迪股份公司主席)、维尔纳·蔡德礼博士(安联集团董事会成员)、蒂莫托伊斯·赫特格斯(德国电信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鲁道夫·谢尔斯(拜仁慕尼黑俱乐部注册协会第一副主席)、埃德蒙德·施托伊贝尔博士(前巴伐利亚州州长)、蒂奥多·魏玛博士(联合信贷银行董事会成员)和马丁·温特科恩博士(经理)。
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注册协会的职业足球部门交由下属的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股份公司运营。它以股份制公司的形式运作,其股票不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但由私人持有。阿迪达斯在2002年斥资7,700万欧元购入部分股份,该款项被指定用于兴建安联竞技场的融资。2009年,奥迪又以9,000万欧元入股,资金则用做加快偿还安联竞技场的建设贷款。2014年安联保险斥资1.1亿欧元入股,这部分资金将用于偿还安联球场贷款以及投资青训。现在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股份公司的股份分布为: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注册协会75%,奥迪、阿迪达斯和安联保险持股均为8.33%。
拜仁的顶级合作伙伴及球衣广告持有者为德国电信。俱乐部的主要装备供应商为阿迪达斯。其它高级合作伙伴则包括奥迪、可口可乐、裕宝银行、英泰、汉莎航空、宝莱纳、三星集团、英利和必赢。次级合作伙伴包括阿德尔霍森那、大陆集团、菲力斯第一、福莱尔拉姆、宇舶表、乐高集团、舍弗勒集团、喜来登酒店、西门子、s.Oliver、托马斯萨波、特伦蒂诺旅游局和维亚狗狗。食品赞助商则有埃尔曼和符腾堡金属制品厂。球队往年的球衣广告商分别为阿迪达斯(1974年-1978年)、马基路斯-道依茨和依维柯(1978年-1984年)、康懋达(1984年-1989年)以及欧宝(1989年-2002年)。
拜仁在职业化的国际足球界是一个特例,截至2012年,他们已连续20年盈利。当其它俱乐部经常出现亏损报告,并且需要通过转让球员以偿还贷款时,拜仁却总是拥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拜仁的收入构成不同于其他欧洲顶级俱乐部,在这些顶级俱乐部中,电视转播的收入一般会占总收入的35%以上,但拜仁于此项收入的比重仅为22%。这是因为拜仁不允许私自出售自身的转播权。相反,德甲的转播权仅由德国足球职业联盟统一出售,并将收入按各球队的表现进行分发。
拜仁在2011-12财政年度的营业额达到了3.734亿欧元,超过了之前一个财年3.285亿欧元的营业额,再度刷新历史纪录。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足球俱乐部财富排名榜显示,拜仁是2012年全球第四富有的足球俱乐部,年收入达3.684亿欧元。
由于在2013年夺得三冠王,拜仁在英国品牌顾问公司(Brand Finance)发布的2013年足球俱乐部价值榜中从上年度的第二跃升至第一名,品牌价值达到8.6亿美元,优于上一年度排名第一的曼彻斯特联(8.37亿美元)和皇家马德里(6.21亿美元)。虽然其他欧洲俱乐部主要面向国际观众,拜仁则一直侧重于德国国内市场。而福布斯在2013年发布的最有价值足球俱乐部排名榜中,拜仁位居全球第五,估算的俱乐部总价值为13.09亿美元。
D. 福布斯香港富豪榜的2010
《福布斯》2010年香港40富豪榜完全名单
1 李嘉诚
净资产:213亿美元
年龄:81岁
丧偶,育有2位子女
他的长江实业赶在俄罗斯铝业集团(Rusal)今年1月香港上市前买下了该公司价值1亿美元的股份;他的和记黄埔出价5.45亿美元要将旗下电信子公司收归私有。李嘉诚一直在买入这两家企业的股票。他持有大量股份的赫斯基能源公司(Husky Energy)2009年在中国南海发现了一座大型气田。
2李兆基净资产:190亿美元
年龄:82岁
离异,育有5位子女
个人财富强力反弹,部分原因是由于他的恒基地产股价翻番。在中国神华等绩优股中拥有大量投资。李兆基还是香港中华煤气公司的董事长,该公司在90座城市中提供煤气输送服务。
3 郭家人
净资产:170亿美元
郭炳湘在掌管新鸿基地产长达18年之后,终于在2008年让位于两个弟弟郭炳江和郭炳联。去年他主动撤销了针对公司董事会的诉讼,现在改任公司的非执行董事。郭氏兄弟的母亲邝肖卿现任非执行董事长。新鸿基在香港建造的最高楼——环球贸易广场即将落成。去年5月,该公司还在香港开放了现实版的诺亚方舟,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
4郑裕彤净资产:70亿美元
年龄:84岁
已婚,育有4位子女
去年12月,他的新世界集团在脸谱网站上创建了页面。据说该公司正在招揽银行人才,以便为即将进行的债券路演做准备。郑裕彤的个人投资公司买入了明丰珠宝、新时代能源以及恒大地产的股票。
5 刘銮雄
净资产:60亿美元
年龄:59岁
离异,育有4位子女
作为香港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刘銮雄的华人置业集团所开发的多数楼盘项目即使在经济衰退期也保持着90%的入住率。大陆的首个开发项目在成都动工。花费950万美元买下了一颗7.03克拉的钻石赠与最小的女儿刘秀桦。
6 米高嘉道理净资产:50亿美元
年龄:68岁
已婚,育有3位子女
中电控股仍是他的核心资产,但去年他旗下表现最好的资产却是香港上海大酒店。另外,他还在上海开设了半岛酒店。
7吴光正净资产:42亿美元
年龄:64岁
已婚
去年他的会德丰集团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回暖而强力反弹。在上海静安区开发的会德丰广场即将落成。集团旗下的有线电视网络正在申请免费卫星电视广播的牌照。
8陈堤嗯华净资产:32亿美元
年龄:87岁
他的南丰集团首先依靠纺织业起家,但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大型的地产开发商,同时还涉足航运业。与汇丰银行合作投资大陆房地产项目。这两家公司最近与英国乐购成立了合资企业,共同投资开发大型商场。
9冯国纶净资产:30亿美元
年龄:60岁
已婚,育有1位子女
利丰集团总经理。与身为集团主席的冯国经为兄弟。
10冯国经
净资产:29亿美元
年龄:63岁
已婚,育有2位子女
由其父创立的利丰集团去年拿下了丽诗加邦(Liz Claiborne)的亚洲采购业务,并成为了陶柏芝(Talbots)的全球独家服装采购代理。冯国伦目前担任利丰集团的总经理,而身为美国公民的冯国经则任集团主席。
11 董建成净资产:28.9亿美元
年龄:66岁
家族旗下的航运公司东方海外在2009年上半年亏损2.31亿美元,但公司在出售掉价值22亿美元的大陆产业之后,股价于今年1月强势上扬。董建成的哥哥董建华曾于1997年至2005年间担任香港特首。董建成目前是全国政协副主席。
12罗尼和杰拉德陈(陈启宗、陈乐宗兄弟)净资产:26亿美元
年龄:60/58岁
陈启宗领导的恒隆地产40%的租金来自于上海,其开发的项目包括恒隆广场等地标性建筑。恒隆在大连、天津及其他城市亦有投资。陈乐宗领导的晨兴集团主要涉足媒体、互联网及生命科学等领域。
13邢李?净资产:25亿美元
年龄:60岁
已婚,育有3位子女
已婚,育有3位子女
埃斯普利特(Esprit)前首席执行官。他逐渐减少了在该公司的持股份额,套现总额接近20亿美元。不过,邢李?目前仍握有埃斯普利特近9%的股份。在最近一年的财报中,公司利润出现了10年来的首次下滑。夫人是台湾影星林青霞。
14理查德埃尔曼(Richard Elman)净资产:23亿美元
年龄:69岁
已婚,育有4位子女
英国公民埃尔曼在香港经营来宝集团已逾20年之久。最近将部分股份出售给了中投集团,但仍持有来宝24%的股份。在布莱顿市(Brighton)长大,15岁辍学。曾在美国、日本、泰国及印度等地从事废料业务,后成为期货交易商菲普诺公司(Phibro)的区域总监。
15李运强净资产:22.5亿美元
年龄:66岁
已婚,育有5位子女
理文造纸的创始人。个人身家去年曾从32亿美元跌至4.85亿美元,但由于公司股票强力反弹,今年财富猛增4倍有余,是本榜中资产增幅最大的富豪。
16伍步刚、伍步高净资产:22.3亿美元
年龄:72/71岁
两人在2008年将家族旗下的永隆银行以3倍的账面价值出售给了招商银行,由此套现颇丰。
17何鸿燊净资产:21亿美元
年龄:88岁
已婚,育有17位子女
澳门赌王的个人财富出现反弹。旗下的澳门旅游娱乐公司去年收购了澳门的文华东方酒店,并将其更名为金丽华酒店。在中国大陆亦有房地产投资。去年曾因病短暂住院,一时间有关接班人的谣言四起。
18邓耀净资产:20亿美元
年龄:74岁
已婚
百丽国际的创始人。百丽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女鞋零售商,拥有7,000多家门店,去年由于消费者开支猛增,公司的股价也暴涨了两倍。与女儿邓颖诗分享财富,最近向女儿转让了更多股权。邓耀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做学徒,70年代末开始于内地工厂合作,生产皮鞋在香港出售。
19罗康瑞净资产:19.5亿美元
年龄:61岁
已婚,育有2位子女
“上海姑爷”正在重新思考他的战略。
20李四林净资产:19亿美元
年龄:51岁
已婚
富力地产董事长。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回暖,该公司的股价也出现强势反弹。李思廉在中山大学及暨南大学任兼职教授。
21、柯为湘
净资产:18亿美元
年龄:58岁
九龙建业主席。通过在港澳两地成功的高档楼盘销售,挽回了2008年的投资损失。正与香港市区重建局及香港游乐场协会联合开发综合体育场馆、商业中心及住宅项目。
22、李国宝
净资产:15.5亿美元
年龄:70岁
已婚,育有2位子女
由于未披露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损失,他的东亚银行在2008年曾遭遇抛售狂潮,但如今该银行已重回正轨。由于马来西亚亿万富豪郭令灿增持该行股份,企图将其收入囊中,该行股价大幅飙升。为了阻击郭令灿的收购行动,东亚银行向另两家银行发售股票,从而稀释了现有股东的股权。
23、蔡志明
净资产:15亿美元
年龄:63岁
已婚,育有3位子女
依靠玩具制造发家。现如今在香港拥有许多资产,包括停车场、购物商城及豪宅等。持有香港富豪酒店的股票。
24、吕志和
净资产:14.7亿美元
年龄:80岁
已婚,育有5位子女
建筑大亨吕志和很早就获得了澳门的赌场经营牌照。由于旗下的银河娱乐集团业绩出现反弹,他的身家也随之上扬。正在为将于2011年开放的度假村寻求融资。嘉华国际也是其众多资产之一。
25、苏海文
净资产:13.9亿美元
年龄:70岁
已婚,育有3位子女
这位澳大利亚公民在香港定居了近40年,是全球最大的海运机构之一环球集团的主席。妻子是已逝船王包玉刚的女儿。
26、李泽楷
净资产:13亿美元
年龄:43岁
单身,育有3位子女
由于法庭的判决,电讯盈科21亿美元的私有化计划流产。公司后来向包括李泽楷在内的股东派发了特殊一次性现金分红。与大陆的《财经》杂志建立合资企业开创新闻服务。正在商谈以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国际集团(AIG)的资产管理业务。女星梁洛施去年4月为其产下一子。
27、陈永坚、陈汉杰
净资产:12.9亿美元
年龄:62/66岁
由于春天百货在去年12月成功上市,兄弟俩首次入围富豪榜。两人均是加拿大国籍,但长期定居香港。
28、利定昌的继承人
净资产:12.5亿美元
由利定昌的祖父利希慎创立的希慎兴业号称香港最繁华的购物区铜锣湾的地王,第三代掌门人利定昌在去年10月去世后,其财富由家族其他成员利宪彬、利干及利德蓉分享。
29、许世勋
净资产:12亿美元
与家族共同经营中建企业,在香港拥有中建大厦等许多宝贵资产。
30、汪穗中
净资产:11.5亿美元
年龄:59岁
已婚,育有4位子女
德昌电机主席。公司前景的改善使其个人财富翻了一番。今年1月在印度钦奈开设了工厂。去年12月获得4亿美元贷款,将用于债务再融资。
31、罗嘉瑞
净资产:11.5亿美元
年龄:59岁
已婚,育有4位子女
罗康瑞(本榜第19位)的兄弟,地产开发商及酒店运营商鹰君集团的老板。2009年在上海开设了朗廷扬子精品酒店。
32、黄子欣
净资产:10.6亿美元
年龄:59岁
已婚,育有2位子女
1976年与人共创伟易达公司,生产家庭电视游戏机。如今该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无绳电话厂商之一。伟易达的产品还包括电子教育玩具。
33、黄健华
净资产:10.5亿美元
年龄:58岁
与3位兄弟共同拥有房地产开发商侨福公司(Chyau Fwu),在亚洲和欧洲都有酒店和住宅项目。
34、庞熊少珠
净资产:10亿美元
年龄:88岁
丧偶,育有7位子女
与已故的丈夫庞鼎元在1950年共同创立绍荣钢铁。如今该公司是香港仅存的一家钢铁生产商。家族的大部分财富来自于1997年的资产出售。88岁坚持上班。
35、蔡冠深
净资产:9.5亿美元
年龄:52岁
已婚,育有5位子女
将其父创立的新华集团(Sunwah Group)从一家海产品交易商改造成了集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及金融于一体的综合企业。目前担任香港中华总商会的主席。
36、方润华
净资产:9.4亿美元
年龄:75岁
旗下的协成行集团(Hip Shing Hong)在香港至少拥有150万平方米的出租面积,资产包括协成行中心、各种商场及豪华公寓。方润华是有名的慈善家,香港中文大学里有两座楼就是以他和他父亲的名字命名的。
37、哈林达帕尔·邦高(Harindarpal Banga)
净资产:8.9亿美元
年龄:59岁
已婚,育有2位子女
20年前被埃尔曼招至麾下,协助后者经营来宝集团。作为副董事长的他目前持有该公司9%的股份。邦高在香港、纽约以及他的出生地印度都购有住宅。
38、胡应湘
净资产:8.7亿美元
年龄:74岁
已婚,育有4位子女
他的合和集团在珠江三角洲广泛投资于高速公路和电力产业。胡应湘1958年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土木工程系。其父胡忠是早年香港的“出租车大王”。
39、罗家宝
净资产:8.6亿美元
年龄:59岁
已婚,育有3位子女
成长于针织世家。自己通过百乐集团打拼出个人财富,女儿罗颖怡正协助其开发奢侈百货连锁品牌英武百货。
40、唐翔千
净资产:8.5亿美元
年龄:87岁
印刷电路板厂商美维控股的创始人。去年12月,美维控股曾宣称将出售资产并退市,业界普遍认为,唐翔千的这一举动是为了帮助其子唐英年成为下一届的香港特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