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汇报6

成果汇报6

发布时间:2022-01-16 14:46:52

㈠ 6S管理工作汇报需汇报哪些内容

所谓6S,当然指的是清理,清洁,整理,整顿,安全和素养。
汇报6S的内容,当然是围绕着上面6个方面是怎么做的来进行了。
清理,现场凌乱状况是怎么进行清理的;
清洁,场地是否达到清洁要求;
整理,办公场所物品是否整理良好;
整顿,物品和物料等等是否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了整顿;
安全,是否能够保证作业场所的安全,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素养,是否具备现场管理的知识,常识和基本的素养要求?有哪些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㈡ 6分钟的成果汇报大概需要多少字的文字材料

300字左右

㈢ 成果报告的编写

电法勘探成果报告是电法勘探成果质量的最终体现。在工作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分析研究,提出反映客观实际、地质效果好的物探成果。

成果报告应由组长或由组长指定专人编写,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修改。成果报告经过批准后,电法组才算完成任务。

物探成果报告一般可分为单项(或专题)成果报告、综合成果报告和阶段性成果报告。

成果报告要求内容全面,实事求是,重点突出,立论有据,文字简洁,结论明确,附图附表齐全。

单项(或专题)物探成果报告是指采用单项物探方法完成一个工区的一项或几项工程地质任务的成果报告(如××工区高密度电法勘探成果报告)。

综合物探成果报告是指用几种物探方法,综合解决一个工区有关地质任务的成果报告(如××工区综合物探成果报告)。综合物探成果报告的特点是要突出综合物探方法在解决地质问题方面的应用,将所取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提高物探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和效果。

1.成果报告的内容

成果报告的编写可参照下列内容要求:

1)概况:简述工区的物探任务(目的、要求、工作范围及工作比例尺),工作期间,主要仪器设备、工作量完成情况,以往进行过的地质勘测工作(尤其是与本次物探任务有关的勘测工作),以及在本次工作中与其他勘测方法的配合。

2)地形、地质简况及地球物理特征:简述与物探工作有关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情况,物探地质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和物性特征。

3)工作方法与技术:叙述外业生产工作布置、工作方法及依据,仪器性能及仪器因素选择。

4)资料解释与成果分析:简述采用的解释方法及选用参数的依据,叙述成果分析及其地质解释。

5)结论与评价:阐明任务解决的程度,提出物探成果的地质结论;叙述检查观测质量、成果解释精度,通过与已有钻孔及其他勘测资料对比分析、钻孔验证情况,对本次物探成果做出评价。

6)问题与建议:提出本次物探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补充和需要开展的其他物探工作和验证工作的建议。

对于工程物探的单项专题电法测试工作,如地基、桩基检测、灌浆效果检测、钻孔电磁波透视和钻孔电视观察等,可不受以上成果编写内容的限制,应结合具体任务要求和专题物探工作的需要,编写专题测试成果报告。

阶段性综合物探成果报告是指一个工区在一个勘测阶段内所完成的物探工作成果的综合(如××工区可行性研究阶段综合物探成果报告)。阶段性综合物探成果报告的编写基础是单项物探成果和综合物探成果报告。

报告应在物探队技术负责人或技术组的指导下组织有关人员编写。

2.成果报告附图、附表

成果报告附图、附表,应根据任务要求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选择与解决地质问题有关的图件,需要综合而且能够综合到一张图上的内容尽可能绘在一张图上。

阶段性综合物探成果报告的附图、附表,应将本阶段历年所作成果图、表进行汇总。通常物探成果报告应附下列图件和图表:

1)物探工作布置图;

2)物探成果平面图(如电测深曲线类型分布图、异常分布图、覆盖层等厚度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基岩等高线图);

3)物探成果剖面图(如AB/2视电阻率剖面图、物性-地质剖面图等);

4)物探成果表(如物性表、各种解释成果表、物探点高程及坐标测量成果表等)。

㈣ 学期思想道德修养成果汇报800字

一、课程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主渠道和中心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得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为此,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不久中宣部、教育部重新规划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认真总结经验,切实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各课程组共同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按照新的课程体系设置并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认识和熟悉大学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发挥着基础性的导向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建设,可以重点加强教学研究、师资培训等环节,使教师在熟悉教材、全面掌握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凝练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特点出发,提高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把本课程真正建设成一门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新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建设,可以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的有效途径,比如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突出和强调实践环节、改进和完善考试办法等,使学生彻底改变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形成的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惯性思维,切实感受到“课堂不只是说教,学习不只为考试”,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本课程的学习中,并为以后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建设,可以继承和发扬我校深厚的历史积淀。我校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建设。早在198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若干规定》和1986年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的通知》之际,学校便成立了“德育教研室”,采用专兼结合的方式,组建师资队伍,开设《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法律基础》等课程,朱新均(后任国家教委党组成员、思政司司长等)、杨静云(后任北京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功毅(现任《中国教育报》副社长)、王民忠(现任北京市教育工委副书记)等都曾登台讲课。1994年,德育教研室整体并入新组建的文法学院,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内的思想品德课一并纳入北京市高教工委和高教局确定的“两课”教学改革试点建设项目。从此,这两门课的建设便同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博士点的建设更紧密地结合起来。2005年5月,《思想道德修养》校级优秀课程立项建设,总计投入6万元,一年后获得称号。2006年9月,在重新规划课程体系、组建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全面开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其良好效果被2006年10月17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

二、课程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20多年的建设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正式开设一年多来,经过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在课程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经验,收到了良好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完善教学大纲,规划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大纲和基本教材都由中宣部、教育部集中各方面的专家精心编写而成,学校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这样编写的大纲、教材较高水平地体现了学科发展动态和教学基本要求,但未必能全面照顾到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特殊性。于是,在新课开设之前,课程组通过认真研究新大纲、新教材,根据社会发展现实和大学生思想特点,具体规划了教学内容,既严格遵循了教学大纲,又生动创设了自己特色,使规范动作和弹性空间相结合。具体说来,在涵盖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现实需要,设置10%-15%的弹性教学内容。比如,配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迎奥运,树新风”活动,增设了诚信教育、礼仪教育等内容,使课程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二) 夯实课程基础,充实教学资料

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是切实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课程建设中,我们把教学资料数据库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大量购置图书和音像资料,并亲自动手收集、编辑,我们已初步建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文件库、案例库、视频资料库、试题库。特别是在案例库的建设中,我们已经编辑、整理出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建设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近200个、视频资料50多种。通过这一建设,极大地丰富了我们课堂教学的内容,使课程建设的基础更加牢靠,为提高教学吸引力、增强教学效果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三) 改进电子教案,丰富教学手段

广泛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感染力的有效举措。自开展课程建设以来,课程组成员认真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研究开发了电子教案1套,全部课堂均已采用多媒体教学。此外,任课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学术旨趣,挖掘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形成多样化的教学风格。比如,彭庆红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意师生互动,设计了“实话实说”专题,鼓励学生通过戏剧演出的方式来阐释爱国、诚信等内容。左鹏老师非常注重收集思想理论界的最新动态,把存在分歧的观点介绍给学生,让其自由选择并展开辩论。

(四) 开展教学研究,编写辅导材料

加强教学研究是开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新教材颁布不久,课程组就明确了教学研究的方向,决定有针对性地研究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研究本课程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中学相关课程之间关系。目前,课程组教师承担有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北京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项目2项。此外,还承担有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项目1项、重点基地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3项。课程组在2004年自编《思想道德修养》教材的基础上,2007年又正式出版《大学生权益维护与犯罪预防案例精选》,参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完成了本课程的教学辅导书《成功大学----大学生活难点、疑点问题解析》(待出版)。近三年来,课程组成员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论文10余篇。

三、课程建设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总体教学质量,创造出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培植自身特色的精品课程,我们在课程体系整合、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式完善等方面有力推动了本课程的建设。

(一) 整合课程体系,推行专题式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为了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我们重新整合了教学大纲和基本教材,尽量把最必要的东西提炼出来,尽量避免内容的重复和各章的互相裹挟,尽量做到符合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思想实际和成长需求。为此,我们把总计45学时的课堂教学划分为10个单元,推行专题式教学。每一专题所涉及的大学生在四年学习生活中必须了解和掌握、必不可少的内容。单独设立专题,有利于集中讲授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基础关系最密切的问题,也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二)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近年来,通过高水平引进和在职攻读学位、研修培训,本课程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适中、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8位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具有高级职称者5人,具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具有北京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2人。正是有了这样一支理论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我校同类课程中一直居于领先地位,近三年来共有6人次被毕业生评为“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教师”,3个课堂获得教务处认定的“免检课堂”

(三) 注重教学方式改革,推进课程网站建设

针对本课程政治性、思想性、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的特点,我们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力提倡启发式、参与式和研究式教学,认真探讨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之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以最终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此外,我们还积极推进课程网站建设,将教案、课件、案例、相关音像资料等一并上网,并把“职业生涯工作坊”、“成长论坛”的资料在网上即时公布,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成长成才中遇到各种难题。

(四) 完善考试考核方法,把握学生思想实际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环,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针对本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我们在最近几轮的考试中,放弃了时下流行的闭卷考试、标准化考试,推行开卷考试、在论文或小报告的非标准化考试。同时,为改变“一考定乾坤”的弊端,我们加大了平时考核的力度。在每一专题讲授之前或讲授之后,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写一篇感想性的东西,不求观点正确,但求思想真实,这成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开展针对性教学的有效环节。

四、课程特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全国各高校的公共必修课。我们在教学实践和课程建设中,秉承学校“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第一, 把本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相衔接,构建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平台。

根据中央及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在本课程教学要求的54学时中,我们留出9学时的实践环节,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一起,分别安排在一年级、二年级的暑期集中进行。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参观访问、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勤工助学,也可以是专题性的社会调查。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由学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并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原则性的意见和要求。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由共青团干部、学生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实施,最后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出评定,给出成绩,并单独计入学生成绩单。

第二, 注重案例教学。

一方面,我们把收集、整理案例作为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目前已正式出版《大学生权益维护与犯罪预防案例精选》一书,并整理思想道德修养类案例100多个,基本上形成了案例库。另一方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案例的作用,大部分专题是从案例导入,重要的观点也通过分析案例来引证或说明。学生也反映,案例教学使得课程教学更接近生活、更贴近学生、更通俗易懂。

第三, 教辅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配合学校的总体安排,课程组努力将本课程的第一课堂与和日常思想教育的第二课堂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教辅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2006年4月,课程组与学生处、文法学院联合在毕业生中进行“感悟大学”征文活动,收到各类文稿100多篇,访谈典型人物30余人,编辑了18万字的《感悟大学》书稿。此外,课程组成员还积极支持并指导文法学院学生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成长论坛”等活动,利用学生自身资源,发挥朋辈辅导潜力,引导学生积极成才。这些活动都已成为本课程建设的亮点,也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特色。

㈤ 研究成果报告怎么写

问题的提出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 为什么患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中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七年级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问卷
为了防止中学生近视,我们为广大中学生出此问卷
1.你是不是近视?
A. 是的 B、 不是
2.你是如何近视的?(不近视的可不答)
A、看电视过度 B、坐姿不端 C. 其它
3 你近视多少度?
A. 100以下 B. 500以下 C. 更高
4.你近视几年了?
A. 一年以下 B. 五年以下 C. 其它
5.你身边大部分同学近视吗?
A. 是的 B. 不是
三、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2 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 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 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 不合理饮食
9 看激光
10 在车厢里看书
11 遗传因素
12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时常佩带一些滴眼液,如:珍视滴眼液,明目滴眼液,珍珠滴眼液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仪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六、体会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让我们将来后悔。面对21世纪视觉危机的挑战,我们要勇于接受挑战,战胜敌人

㈥ 活动成果总结怎么写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

3.经验和教训。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

㈦ 研究成果展示报告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 为什么患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中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七年级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问卷
为了防止中学生近视,我们为广大中学生出此问卷
1.你是不是近视?
A. 是的 B、 不是
2.你是如何近视的?(不近视的可不答)
A、看电视过度 B、坐姿不端 C. 其它
3 你近视多少度?
A. 100以下 B. 500以下 C. 更高
4.你近视几年了?
A. 一年以下 B. 五年以下 C. 其它
5.你身边大部分同学近视吗?
A. 是的 B. 不是
三、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2 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 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 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 不合理饮食
9 看激光
10 在车厢里看书
11 遗传因素
12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时常佩带一些滴眼液,如:珍视滴眼液,明目滴眼液,珍珠滴眼液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仪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六、体会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

阅读全文

与成果汇报6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