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应对荒漠化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此外,中国的科研人员还为利比亚海岸公路和沙漠公路风沙灾害防治项目承担了工程设计工作,为利比亚培训了20名技术人员;完成了“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天然气项目绿化工程”方案设计;为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生态屏障建设和毛里塔尼亚首都圈防护工程做了物种筛选。
帮助中亚国家生态重建,用科技帮助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现绿色生机的希望。未来中国还将与更多非洲、中亚国家开展荒漠化防治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1)防沙成果扩展阅读:
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大风吹扬(动力),没有植被(保护)等。
以风力作用下的荒漠化过程为例,包括发生、发展和形成3个阶段:
①发生阶段。仅存在发生荒漠化的条件,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开始被破坏等,即潜在荒漠化。
②发展阶段。地面植被已被破坏,出现风蚀、粗化、斑点状流沙和低矮灌丛沙堆。随风沙活动加剧,进一步出现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包括发展中的荒漠化(荒漠化土地占土地面积20%以下)和强烈发展的荒漠化(荒漠化土地占土地面积20~50%)。
③形成阶段。地表广泛分布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其面积占土地面积50%以上,为严重荒漠化。
2. 沙漠绿化取得了哪些成果是否有彻底消灭沙漠的案例
我的家乡不是沙漠,但是大部分是荒山。山的阴面基本上是松树林,郁郁葱葱。而山的阳面则是偶尔零星分布着几颗歪歪扭扭的松树、杨树等,其余基本上全是野草、低矮的榛子丛。甚至还有的除了一点高度不超过10厘米的草之外,什么也不长。荒山,彻彻底底的荒山。
大概十几年前,北京的沙尘暴非常严重。说我们那里是北京沙尘暴的污染源。可能吧!因为十几年前,每年三四月,我们那里都会刮沙尘暴,黄沙漫天蔽日。于是,为了治理沙尘暴,也可能是为了治理荒山,在我们那里的几个乡镇开始在山上种杏树——杏树成活率高,主要是还有经济价值,杏仁可以药用,可以造杏仁露。大概我在初中时,约十年前吧,我们那几个乡镇发动全乡村民,到山上挖树坑。一个树坑的标准规格是长两米,宽一米,深一米——额,活像一个大棺材。挖了几年,我们家那一片山终于全都挖上树坑了,漫山遍野,整整齐齐,相当漂亮。还立碑纪念了此事。我们村子里的山是最先挖树坑的,那一年,全乡的民众都来我们村子的山上挖树坑。下雨了,他们就住在我们村民家,每户住个三四人。仿佛回到了人民公社时代。我们村子挖完的第二年,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村子里的河没水了!我们村有一条河,源头就是我们村里的山。夏天,雨水多,山上的水会留下来,山上的泉水也会冒出来,河水很大。冬天,河里会结冰。我们小时候夏天去河里洗澡,冬天去河里划冰车、抽陀螺,我们那叫冰尜(bing ga)。可是挖完树坑的第二年,怎么就没水了呢?当时我想,可能是下雨的雨水都汇聚到树坑里了,还没流下来!等冲击的砂土把树坑填满了,应该就会流下来了吧!也就是第二年,山上的树坑都种了杏树。可是第二年,第三年……河里仍然没水。山上的杏树倒是长的很旺盛,已经长的比人都高了,郁郁葱葱。同时,好像是我们家那边的沙尘暴也不怎么刮了,看来植树造林对沙尘暴很管用。但是,河里的水,仍然没有啊!也就是那几年,我们村子里面冬天雨水少的时候,开始有人家里的水井没水了。这其中就包括我们家。我们家里的水井没水了,那时我在高中。没办法,我们家又重新打了一眼更深的水井,才有水吃。到了近几年,我们家那边是经常旱,几乎年年都会旱。总有几家挖的浅的水井里没水。而家门前那条河,好像已经死了。
3. 中国怎样防沙治沙
防沙治沙是一个很长期的问题,不是说依靠政府,或者依靠一些社会团体的力量就可以解决的。
治理杀害以下几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1.治沙首先需要有水,这是治理杀害中最大的一项投资,必须国家出资才可以进行下去。
2.治沙的根本需要植树种草,这一项投资也是很庞大的,同样需要国家与社会团体共同来执行。
3.治理杀害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植树种草的办法,通过包围的方式来进行,一般在沙漠的边缘地带开始,种植防沙林,时间久了,会有明显效果,然后继续向沙漠中心地带治理
4.治沙需要统一思想,统一的不仅仅是执政者的思想,毕竟数木摆在那里,需要防止盗窃行为,所以这一点上,对防沙区的人民的思想觉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5.治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别说三年五年,就是十年二十年,也未必能看到实际的进展,这就需要我们的地方领导改变自己的政绩观,一任接一任,持之以恒的把这个事情做下去,不能因为没有效果,就不去关注。
4. 沙尘暴的预防成果
4月26日 21:46 长期以来,有关沙尘暴的危害早已“罄竹难书”。但是,沙尘暴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贡献却始终鲜为人知。最新研究证明,沙尘暴形成的气溶胶在高空有全球循环的演变特点。撒哈拉荒漠尘埃伴随大风上升气流能漂移到7000公里以外的大西洋和南美洲的亚马 孙 地区, 中亚等影响中国的沙尘暴,能够影响到朝鲜半岛、日本 以及1.0万公里之外的夏威夷 。澳大利亚中部地区的尘埃可输送降落到 3500公里外的新加坡。谁曾想,正是由于撒哈拉沙漠富含养分的尘土“入侵”亚马孙河流域,才是她形成了广阔富饶的热带雨林,而不是一望无垠的草原;中亚沙尘暴所提供的尘埃,形成了夏威夷与阿拉斯加之间极其丰富的渔业资源。这些尘埃中含有大量的铁,有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促进了大量鱼类的繁衍。大气中大量含有沙尘微粒不但能缓解下游地区酸雨危害程度,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因大气凝结核的增多使下游地区降水量增加,而且铁、钙等沙尘对海洋的生物链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日本科学家观测研究认为,黄沙作为日本过冷却云的冻结核,对形成降水起到重要作用。黄沙冰晶核带有碱性,对防止韩国、日本酸雨的产生起着积极的中和作用。目前,有关沙尘在大气中长时间停留并在大范围内输送和沉降,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和海洋沉积物的贡献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关注。
影响我国沙尘暴沙尘源区之一的沙漠早在1.1亿年以前就已经形成,比较年轻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也已有200多万年的历史了。在被“风吹成的黄土高原”广大丘陵、沟壑区覆盖的数十米至数百米厚的黄土,也是在200多万年前第四亚冰期干燥寒冷气象条件下,由发源于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强大冬季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新疆等地戈壁、沙漠中携带来的粉砂沉积而成。 目前,在 人类无法改变和控制沙尘暴天气形成的自然因素下, 要减轻沙尘暴灾害造成的损失,就要保护和改善干旱地区 生态环境 状况,减少沙漠化土地。但是要让中亚和我国西北地区广阔的沙漠化地貌得到根本改变,尚需复
5. 如何有效地防沙治沙
中国可以扎草方格,可以说,用草方格治沙是世界治沙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草方格固沙,顾名思义是利用废弃的麦草一束束呈方格状铺在沙上,再用铁锹轧进沙中,留麦草的1/3或一半自然坚立在四边,然后将方格中心的沙子拨向四周麦草根部,使麦草牢牢地坚立在沙地上.长方形、三角形、棱形、圆形等的防沙效果,都比不上正方形,当草方格稳定流沙以后,还可以在其中进行植草、种树,进一步改善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
6. 防沙治沙方法
在防沙、治沙方面,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保护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采取以林草植被建设为主的综合措施,加强地表覆盖,减少尘源。具体措施有:——强化封禁保护,实行“三禁”制度。切实汲取长期存在的边治理、边破坏的教训,杜绝滥垦、滥牧、滥采等破坏行为,遏制沙地活化,保护沙区植被。——采取植树种草措施,迅速恢复沙区林草植被。通过封山(沙)育林(草)、飞播造林、人工造林(种草)、小流域治理等措施,扩大林草植被面积。——采取退耕还林(草)措施,遏制新的沙化形成。对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不适宜耕种的坡耕地、沙化耕地进行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采取改进牧业方式、改善牧业结构、改良草场等措施,恢复和提高草原的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实行禁牧舍饲,变放养为圈养,减轻植被破坏的压力。——采取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通过节水灌溉和水源工程配套措施,促进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合理分配和协调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采取营造防护林措施,降低风速,减弱并阻挡风沙。通过营造草原灌木林网和农田林网,保护农田和草牧场免受风沙危害,促进粮食稳产高产。——通过移民搬迁措施,有组织地把自然和生产条件恶劣地区的农牧民移居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周边,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7. 改造沙漠成果
你好,、
我国治理沙漠的成果如下:
一是局部地区取得明显成效,遏制和减弱了土地沙漠化南侵东移。如陕西榆林市坚持以水为中心的综合措施防沙治沙,57.33万公顷荒沙荒丘,有40万公顷得到固定和半固定,生态得到改善,使该地区的土地沙漠化以每年1.62%的速度在缩小(全国土地沙漠化以1.39%的速度在扩大)。
二是改善了风沙区生态环境。如内蒙古库伦旗重点治理区,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5%提高到治理后的60%;全旗林木覆盖率提高了7.5个百分点。
三是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内蒙古乌审旗,过去是荒山秃岭,沙丘连绵,植被稀疏,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人均收入300元左右,人均粮食330kg,通过综合治理,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治理区人均收入增加到1900元,人均粮食达到1300kg,土壤侵蚀减少80%以上,脱贫达到90%以上。
多年来,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措施、林草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科学配置,综合治理,以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为重点,以实现风沙区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为目标,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和灌溉草场,发展高效农牧业,促进大面积退耕和封育保护。
一是局部地区取得明显成效,遏制和减弱了土地沙漠化南侵东移。如陕西榆林市坚持以水为中心的综合措施防沙治沙,57.33万公顷荒沙荒丘,有40万公顷得到固定和半固定,生态得到改善,使该地区的土地沙漠化以每年1.62%的速度在缩小(全国土地沙漠化以1.39%的速度在扩大)。
二是改善了风沙区生态环境。如内蒙古库伦旗重点治理区,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5%提高到治理后的60%;全旗林木覆盖率提高了7.5个百分点。
三是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内蒙古乌审旗,过去是荒山秃岭,沙丘连绵,植被稀疏,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人均收入300元左右,人均粮食330kg,通过综合治理,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治理区人均收入增加到1900元,人均粮食达到1300kg,土壤侵蚀减少80%以上,脱贫达到90%以上。
8. 如何防沙治沙
1.治沙首先需要有水,这是治理杀害中最大的一项投资,必须国家出资才可以进行下去。
2.治沙的根本需要植树种草,这一项投资也是很庞大的,同样需要国家与社会团体共同来执行。
3.治理杀害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植树种草的办法,通过包围的方式来进行,一般在沙漠的边缘地带开始,种植防沙林,时间久了,会有明显效果,然后继续向沙漠中心地带治理
4.治沙需要统一思想,统一的不仅仅是执政者的思想,毕竟数木摆在那里,需要防止盗窃行为,所以这一点上,对防沙区的人民的思想觉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5.治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别说三年五年,就是十年二十年,也未必能看到实际的进展,这就需要我们的地方领导改变自己的政绩观,一任接一任,持之以恒的把这个事情做下去,不能因为没有效果,就不去关注。
9. 中国为国际防沙治沙工作做出了哪些贡献
中国为国际防沙做个不少工作,绿化,栽树,挖水槽,还在不断的改进新方法,记需防沙。
10. 工程防沙主要有哪些措施
我国防沙工程有三大块:1、东北西部以内蒙古为中心防沙工程;2、华北北部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为中心的防沙工程;3、西北地区以陕西、青海、甘肃、新疆、宁夏为中心的防沙工程。在沙化严重推进地带大规模展开防沙工程治理,包括十四个省区的四百多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