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哪些科研成果
学校始终坚持“顶天”“立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动植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生物技术、旱区农业与节水技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建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
培育出了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我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3000亿元。
合校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4项,其中主持完成15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87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29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594个。发表SCI、EI、SSCI论文26020篇,其中2019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3317篇。现有8家农、林、水专业陕西省一级学会挂靠学校,编辑出版20种学术期刊,建有大学出版社。
学校面向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工作。在国内率先探索实践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与500多个地方政府或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28个、示范基地46个,构建了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亿元。学校科技园暨留学人员创业园进入首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研究所怎么样
如果你以后打算出国深造可以考虑,否则,算了吧,过来人的忠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38所高校之一,因此学校很有钱,学校建设很好,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都很好,很大很现代化很绿色。
所在地杨凌是全国唯一一个农业高科技示范区,地方比较小,接近农村,消费不高。但治安环保绿化方面做得不错,人少路宽。人少:只有14.7万人,有将近一半是学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4万师生)。路宽:路很宽,车很少,路也很干净,这一点比西安都好
❸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十二五”以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类项目、重点研发项目和省部重点科研项目320余项,累计到位经费2.4亿多元。累计获奖成果53项,发表发表SCI、EI论文858篇,出版著作79部,授权专利110项,审定良种39个,颁布各类标准14项。在抗旱造林技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修复、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响应、林木菌根与抗逆性、重大森林病虫鼠害可持续控制,杨树、油松、核桃、板栗、红枣、花椒、杜仲、仁用杏等林木良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生物质能源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居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新时期学院将继续弘扬传统、深化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新农科”“新林科”要求,统筹抓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积极为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等国家战略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合校以来,学院已取得教学成果奖26项,其中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回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答、二等奖6项;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名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在线开放课程;5门全英文课程;1门双语课程;2门暑期外教课程;主编各类教材28部;其中主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2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1部。
目前,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160项,年均经费7000万元以上。合校以来,已取得省部以上级科研成果8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学技术奖11项,育成新品种236个;发表SCI、EI论文896篇,授权专利179项,出版专(编)著119部。
❺ 马锋旺的研究成果
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目前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情况
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农业部948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拔尖人才资助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等科研课题15项。1994、1997和1998年分别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7和2000年分别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审定苹果和杏品种4个。出版著作7部,全国统编教材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70篇为SCI源刊
1、主要学术成绩及创新成果
(1)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果树栽培学”、“果树生理学”、“果树科学进展”等7门课程,完成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暑期教学生产实习体系的建立与实践”教改项目分别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的“园艺专业深化实践教学,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于2005年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山梨醇代谢与果树抗逆性的关系研究。从苹果叶片克隆得到合成山梨醇的关键酶—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基因,构建了表达载体,并转化到非蔷薇科植物中,获得了抗性植株,提高了抗旱和抗盐能力。
(3)逆境条件下苹果抗坏血酸代谢规律研究。从苹果叶片中克隆得到抗坏血酸合成酶L-半乳糖脱氢酶基因和L-半乳糖-γ-内酯脱氢酶(GalLDH)基因全长,抗坏血酸代谢循环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基因全长;系统研究了干旱和衰老条件下苹果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各组分(H2O2、ASA、DHA、APX、MDHAR、DHAR、GR及GSH和GSSG)和抗坏血酸合成关键酶L-半乳糖-γ-内酯脱氢酶(GalLDH)的变化规律。
(4)引进、收集和保存了苹果种质资源60多份,其中国外优良苹果品种和砧木35份;引进、收集和保存了猕猴桃特异种质资源10多份;保存了50多份杏种质资源并进行了抗性评价。
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哪方面比较好哦
告诉你个好办法既能锻炼自己又能找到答案,就是做市场调查。
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科研成果
中国暗色分生孢子真菌及蠕形分生孢子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2009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孙广宇
参加
苹果主要病害化学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2008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农业推广三等奖
时春喜
主持
小麦赤霉病防治基础与应用研究
2008年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康振生
主持
关中灌区主要粮食及经济作物11种灾害性病虫发生规律与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2008年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张兴等
参加
枸杞红瘿蚊、蚜虫覆盖隔离物理防治技术研究
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仵均祥等
参加
多羟基双萘醛等植物源病毒抑制剂的筛选与研制
2007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吴云锋
主持
小麦吸浆虫成灾规律与防治技术
2007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袁 锋
主持
杀虫活性物质苦皮藤素的发现与应用研究
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吴文君
胡兆农等
主持
多羟基双萘醛等植物源病毒抑制剂的筛选与研制
2006年杨凌示范区科学技术一等奖
吴云锋
主持
小麦吸浆虫成灾规律与控制技术研究
2006年杨凌示范区科学技术一等奖
袁 锋
主持
苹果黑星病发生规律与控制技术
200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农技推广二等奖
黄丽丽
康振生
参加
小麦品种抗锈性丧失原因及对策研究
200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一等奖
李振岐
主持
玉米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示范与推广
2006年陕西省农技推广二等奖
时春喜
参加
小麦新型杀雄剂SQ-1杀雄技术及配套制种技术的研究
2006年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奖
赵惠燕
参加
小麦抗条锈性丧失原因及对策研究
2005杨凌示范区科学技术一等奖
李振歧
主持
渭北苹果园病虫防治技术推广
2005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
李 鑫
主持
麦田主要杂草化学防除新技术示范与推广
2005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
时春喜
参加
陕西省苹果主要病虫测报与防治技术推广
2005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
胡小平
参加
玉米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与推广
2005宝鸡市人民政府二等奖
时春喜
参加
植物病原真菌与寄生互作关系的超微结构
2004年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壹等奖
康振生
主持
陕西主要作物蚜传病毒病传播途径与机制及防治技术体系研究
2004年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贰等奖
吴云锋
主持
自流式树干注药技术研究
2004年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贰等奖
张 兴
主持
农业技术家教模式研究
2004年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贰等奖
李 鑫
主持
麦田主要杂草化学防除新技术示范与推广
2004年宝鸡市人民政府一等奖
时春喜
参加
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电话
摘要 这位顾客您好,我是网络资源库牧尘老师,我已经看到您的问题了呢,现在我正在调取网络资源库和专家们一起分析您的问题呢,从中选取最适合最贴近您的实际情况的处理方案来为您解决,请给我一点点时间,我将为完美的为您解决它呢,马上就好哦
❾ 想在平安夜把苹果寄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的同学,有这个学校的朋友们帮我送吗,谢谢哒
想帮 不是内学校的
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学院注重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课题382项,总经费7100多万元,其中,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西部专项、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等60项;陕西省攻关、基金、地方委托及横向合作项目230项。先后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各级科技进步奖16项,技术转让40多项。学院持续增强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办学特色。
已与美国康奈尔大学、马里兰大学、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等4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4年,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建立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合作创办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继续实施“人才强院、国际化办学”的发展战略,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