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国物理学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内容有 ①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②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故答案为:麦克斯韦;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⑵ 物理学和哪些学科有关系最新研究成果
和生物 化学联系密切。
生物学最新的研究就是生物物理学的迅猛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生物物理学上升速度是飞快的,至于最新研究成果,估计荧光.紫外什么的都过期了。飞跃性的进展不大
⑶ 近几年物理学前沿取得的成就及研究成果
有物理学新基本理论(或物理学新基本定律),发表在《科技创新导报内》2008年第12期的171页上。该容成就在网络的劳作下,被定为:当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推荐答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级的成就推荐答案,中国人近百年来对人类的贡献推荐答案。
⑷ 二十世纪以来物理学取得了哪些成就
普朗克(德国)发现普朗克辐射定律,并在论证过程中提出能量子概念和常数h(后称为普朗克常数),成为此后微观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极为重要的普适常量,成为量子论诞生和新物理学革命宣告开始的伟大时刻。
爱因斯坦(德)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确定了光子的存在。
康普顿(美)进一步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揭示出光的二象性。(康普顿-吴有训效应)
玻尔(丹麦)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他创立了哥本哈根学派,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爱因斯坦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工作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
海森堡(德)得益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思路而于1925年创立起了矩阵力学,并提出不确定性原理及矩阵理论。
玻恩(德)对波函数做出统计学诠释。
埃伦费斯特(荷兰)--研究普朗克辐射定律的统计力学基础。埃伦费斯特的浸渐原理是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之间的一座桥梁。
德布罗意(法国)--提出物质波概念。
薛定谔(奥地利)建立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在运动速率远小于光速时的运动状态的基本定律,后人称之为薛定谔方程。
狄拉克(英)给出描述费米子的物理行为的狄拉克方程,并且预测了反物质的存在。
朗之万(法)对顺磁性及抗磁性的研究。他提出用现代的原子中的电子电荷去解释顺磁性和抗磁性。1905年他提出关于磁性的理论,用基元磁体的概念对物质的顺磁性及抗磁性作了经典的说明。
泡利(奥地利)提出泡利不相容原理,预言中微子的存在。
科恩和霍恩伯格(美)提出密度泛函理论的基础。
费曼(美)的路径积分。费曼提出了费曼图、费曼规则和重正化计算方法,这成为了研究量子电动力学和粒子物理学不可缺少的工具。
朗道(苏联)提出的密度矩阵,相变理论,铁磁畴理论,液氦II的超流理论,费米液体理论等。
萨拉姆和温伯格(美)等提出的描述强力、弱力及电磁力这三种基本力及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粒子的理论(标准模型理论)。
杨振宁(中)和R.L.米尔斯(美)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他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中):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
格劳伯(美)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光的相干性量子理论。利用光的相干性量子理论,人类可以研究光子大量的非经典特性,从而开拓更多研究领域和应用。
...
⑸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物理所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以“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及研究”、“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实验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低纯度钕铁硼永磁材料”、“定向碳纳米管的制备和结构和物性研究”为代表的一批原创性重要研究成果,获国际、中国国内奖共300多项,其中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4项,国家发明奖8项。
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2014年物理所共申请专利180项,获得专利授权70项。同时,物理所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2014年,物理所以专利技术“载波相位自稳定的中红外飞秒激光脉冲产生方法及装置”(专利授权号:ZL200810222628.0)无形资产出资成立“盐城物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推进飞秒激光设备的国产化开发和应用,有效地促进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部分专利技术如“新一代固态全色激光显示”已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另有部分专利技术已经以技术入股的形式进入产业化,典型的范例有以锂离子电池专利为核心技术的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物理所有控股、参股公司9个,其中以知识产权入股的5个。技术转移与成果辐射的省、市地区有北京、天津、新疆、江苏、浙江等。 《中国物理B》(原名中国物理学),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被SCI-CD、SCI-E、CA、JICST、AJ等检索系统收录。
《物理》是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出版的物理学学术期刊,1972年创刊,致力于传播当代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的前沿最新进展,促进物理学与相关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沟通科研与产业,推动中国物理学的发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次获得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等评定的优秀期刊称号;多年来持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经费资助;并连续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收录《物理》的中国国外核心数据库有:英国科学文摘(SA/INSPEC)、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技文献速报》(JICST)、能源科学与技术(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物理学报》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33年,原名《中国物理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创刊初期用英、法、德三国文字发表论文,1953年易为现名。刊登了一大批由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组成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优秀科研工作和成果;并被SCI-CD,SCI-E,Scopus,CA,INSPEC,EI,JICST,AJ和MR等检索系统收录。根据SCI数据库统计,2013年《物理学报》的影响因子为0.845,总被引频次为8589次,其被引频次连续11年居中国物理类期刊之首。
⑹ 经典物理学时代的标志性成果是
近代物理学中有哪些主要成就
1、时代背景:
⑴中世纪亚里士多德的学说长期被教会奉为教条。
⑵近代科学诞生后,亚里士多德的力学不断受到质疑。
2、经典力学的奠基者——伽利略
⑴突出成就是创立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⑵制造的望远镜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属于天文学成就)
3、经典力学的建立者——牛 顿
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①牛顿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伽利略研究为基础)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笛卡尔研究为基础)
②万有 引力 定律:万 有 引 力 定 律(开普勒研究,自己创立的微积分做计算工具)
⑵建立标志: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⑶历史地位:
①牛顿力学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
②牛顿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③使力学和天文学在理论上达到完备的程度,并得到应用和验证。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准确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解释潮汐的成因;发现海王星)
④使科学摆脱神学束缚,19世纪进入全面繁荣时期,各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纷纷建立.成为近代科学形成标志。
二、现代物理学理论的发展
1、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从普朗克到爱因斯坦
⑴背景:①19世纪的物理学领域,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19世纪末,物理学界的重大研究课题是黑体辐射,量子理论就是在此过程中发现的。
⑵诞生:①奥地利斯蒂芬:1879年发现黑体辐射的总能量与其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②德国 普 朗克:1900年在《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提出量子概念.(标志)
⑶发展:①德国爱因斯坦:1905年解释光电效应,得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结论。
②法国德布罗意:1923年物质波理论。
③奥德物理学家:数年后建立量子力学。
⑷意义: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都发生重大变革。
2、相对论的建立——爱因斯坦
⑺ 有哪些最新的物理研究成果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简称测地所)坐落在美丽的东湖之滨,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主要从事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与环境科学的基础研究,是中科院唯一从事大地测量学研究的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地壳局部和整体运动、地球内部结构及圈层的相互作用、大地测量在国防和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长江中游环境灾害的监测与研究,湿地演化与生态修复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其研究成果在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及环境变化、减灾防灾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内地学界以学科精干、方向明确独树一帜,在国际大地测量学研究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许厚泽院士曾任两届国际地潮委员会主席,两届国际重力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
测地所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拥有"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固体地球物理学和大地测量学两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固体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和自然地理学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测地所拥有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创新队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高级研究人员44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60%是4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骨干,一批年轻的博士已成为该所优势学科领域和重要科研项目的中坚力量,并形成了以他们为主体的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青年博士群体,拥有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以来,我所有三篇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0年、2001年、2002年连续三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全院每年不超过20名); 2001、2002、2003年连续三届在国际导航技术大会(ION GPS)上获研究生优秀论文奖,2004年有一篇论文获中科院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
在学研究生除享受助学金外,同时实施“研究助理”制度和“奖学金”制度。博士生助学金和津贴合计最高可达1300元/月,硕士生最高可达950元/月。优秀研究生可申请奖学金,博士6000元/年,硕士3500元/年。
2006年测地所继续接受部分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生。
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你要的那些
⑻ 2019发布诺贝尔物理学奖,主要对哪些研究成果进行了表彰
得奖者分别是詹姆斯·皮布尔斯、米歇尔·麦耶和迪迪埃·奎洛兹。詹姆斯·皮布尔斯的理论发现有助于人们理解大爆炸后宇宙的演化,而米歇尔·麦耶和迪迪埃·奎洛兹则对未知行星的宇宙街区进行了探索。并且詹姆斯·皮布尔斯确认有外星生命,但是我们永远看不到他们。
让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更深一步。让我们了解太阳系以外的行星。以及了解除我们之外的生命,我们能否看到他们,与他们交流。
⑼ 物理学最新研究成果一般在哪里发表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是一本关注自然科学领域最新进展的国际中文期刊,主要刊登自然科学各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高水平、有创造性和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
⑽ 物理学界2019年最新研究成果
量子控制方面的最新发现,将可能会实现基于量子力学的超快量子计算:光诱导无能隙超导,超导电流的量子节拍。太赫兹和纳米尺度的物质和能量的量子世界(每秒几万亿次周期和十亿分之一米),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一个谜。爱荷华州立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王继刚(音译)说:我喜欢研究超导率超过千兆赫(每秒数十亿次)的量子控制,这是目前最先进的量子计算应用瓶颈。
使用太赫兹光作为控制旋钮来加速超电流,超导性是电在某些材料中无电阻的运动,通常发生在非常非常冷的温度下。太赫兹光是高频率光,每秒几万亿次的频率周期,它本质上是非常强和强大的微波爆发,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射。王和一组研究人员证明,这种光可以用来控制超导态的一些基本量子特性。
包括宏观超电流流动、对称性破坏以及获得某些被认为是对称性所禁止的超高频量子振荡。这听起来既深奥又奇怪,但它可以有非常实际的应用。光诱导的超导电流为电磁设计量子工程应用的涌现,材料特性和集体相干振荡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其研究于2019年7月1日发表在《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上。换句话说,这一发现可以帮助物理学家通过推动超电流,创造出速度极快的量子计算机。
如何控制、访问和操纵量子世界的特殊特性,并将它们与现实世界的问题联系起来,是当今科学界的一大推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将这一“量子飞跃”纳入了未来研发的“十大理念”。科学基金会对量子研究的支持总结说:通过利用这些量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下一代用于传感、计算、建模和通信的技术将更加精确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