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马克思的研究成果

马克思的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2-01-14 12:48:35

⑴ 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揭穿了德国哲学的“一般意识形态,特别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是阻碍社会发展的障碍,是倒退历史的思想根基。并在批判、揭露之中创立和解决了是由“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才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推动人类历史进程的源泉的动力,并通过观察现实世界和考察历史过程而证明了“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是虚假的解释,而不是真实的解释。这才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可惜,却被《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给颠倒了,却被《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给倒置过去了。然而,却被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重新展现着,这就是中国人的荣幸!

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思想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解决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实践基础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新时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

拓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资料来源:网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⑶ 马克斯·泰累尔的研究成果

回到哈佛后,他通过多次对白鼠脑内注射和其他方式的注射,解剖观察黄热病病毒进入白鼠脑内之后所产生的变化,他查明了黄热病病毒引起脑脊韶炎的病变过程。通过多次对恒河猴作皮下注射和肠胃外注射,解剖观察黄热病病毒进入猴体内之后的情形,泰累尔查明了黄热病病毒进入猴和人体之后引发高烧、黄疽、出血等症状的过程和原因。他精确地测出了黄热病病毒进入猴体或人体后各个阶段的活动时间。从前李德曾假设,黄热病病毒在人体内要有几个星期的潜伏期,而泰累尔用实验否定了这个假设。他调出,黄热病的潜伏期平均为三昼夜十七小时,最短的是二昼夜二十二小时,最长的是六昼夜二小时;潜伏期长达十天的现象也偶尔出现过,但极其罕见。在潜伏期内,病毒总是向区域淋巴结聚集,大量增殖。三、四天后渗人血液,才开始为非作歹。在大量破坏血液,使思者发高烧之后,便侵入肝、脾、肾,心等内脏,使之发生病变,导致黄疽和出血。最后则袭击骨髓、淋巴结,造成患者瘫痪。患者死亡大都发生在病毒损害其内脏的阶段。
西非调查的结果,使泰累尔请楚地看到,西南非和南美广大农村的情况和西欧北美城镇的情况大不一样,不能只依靠灭蚊运动来遏制黄热病魔。城镇地区有自来水设备,再加上一些消毒措施,就可以有效地杀灭蚊子。而广大农村则不然。对于农村来说,最简便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所以,在西非调查结束后,泰累尔便立即开始了黄热病疫苗的研制。
一开始泰累尔往自己身上注射病毒,但收效甚微。1930年,他应邀到洛克菲勒基金会国际卫生部病毒实验室,继续研究黄热病病理,同时继续研制黄热病疫苗。这时他已经知道,白鼠在脑内注射黄热病病毒之后会得脑脊髓炎,但其心、肾、肝等内脏均不受损,而人和猴子得了黄热病,其内脏却会受到损害。他又发现黄热病病毒经白鼠接种之后便发生变异。用皮下注射法把这种变异株注射结猴子,猴子体内就能产生对黄热病的免疫力,它的内脏不会受损害。但如果把变异株注射给人,还会对人的肾脏产生不利影响,且毒性对人的神经系统危害也很大。
后来有人发现,将这种变异株同取自黄热病后康复的人的血清混合,再注射给人,可以使人获得大约6个月的黄热病免疫力,人的内脏和神经系统也不受损害。问题是人的免疫血清不可能大量制取。经过多次试验,泰累尔终于发现,组织培养法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制取大量合乎需要的疫苗菌株。黄热病病毒在经过组织培养之后,其毒性大大降低,可以作为黄热病疫苗来使用。但在试验过程中,泰累尔曾遇到一个极大的难题;未发生变异的泛亲性黄热病病毒,在组织培养基中很难存活。直到1936年。他才发现在鼠胚胎粉碎组织的匀浆中培养,可以使末变异的黄热病病毒存活。经与哈根、洛伊德、莱西·史密斯等人合作,并对黄热病病毒作更进一步的研究之后,1937年用多次继代移植方法使这种变异株在鸡胚胎粉碎组织中繁殖起来。这是首个成功的黄热病疫苗,后来被命名为17D黄热病疫苗。
除了黄热病疫苗,泰累尔对阿米巴痢疚、脑脊髓炎、日本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立克次体病、科罗拉多壁虱热等疾病也有所研究。1972年8月11日,泰累尔逝世于美国纽黑文。

⑷ 马克思生平的事迹或成就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革命家,社会学三巨头之一,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当下学术界认为马克思最为重要的是实践哲学,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历史唯物观也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通过长期的观察使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国家认识深刻,其作用在于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积累了巨大财富基础,即物质基础,而对于在生产中对于工人分工后的人的单向度生存表示反对,与其认为人需要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社会发展愿景背道而驰。

⑸ 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第一、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研究,发现整个社会文明共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它们分别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通过研究发现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是国家的建立,人类社会在发展中通过社会化大生产消灭一切阶级。

第二、马克思创立了过渡时期学说,为无产阶级指明了彻底解放的道路。在过渡时期学说中,马克思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将是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怎样才能使资本社会转化为社会主义社会呢,无产阶级在这个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产阶级必须成为统治阶级。

第三、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同时马克思还发现了剩余价值,指出资本家是靠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发家致富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取代。

第四、马克思建立了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5)马克思的研究成果扩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供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基本要点。列宁在这方面的新贡献,就在于他向前发展了这些要点,把它们扩展为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严整体系,扩展为无产阶级不仅在推翻沙皇制度和推翻资本主义的事业中,并且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都对城乡劳动群众实行领导的严整体系。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在分析研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现象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痼疾和问题,探索了西方革命的途径,并且批评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和缺陷。

但是,由于它们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没有能够为现代西方社会指出一条摆脱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争取人类解放的学说。要实现人类解放,就要消灭私有制,而这以无产阶级革命为手段,正如毛泽东所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十月革命乃至后来的中国革命都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

就革命道路方面马克思主义者存在分歧,但就主张革命道路而言,国际的托洛茨基派别是继承马克思的革命学说且以无产阶级为基础的。

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用暴力推翻资本政权的方法,——这个基本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

列宁在这方面的新贡献在于:

(一)他利用巴黎公社和俄国革命的经验,发现了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最好的国家形式;

(二)他从无产阶级同盟者问题着眼,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公式,规定了无产阶级专政是领导者无产阶级和被领导者非无产阶级被剥削群众(农民等等)的阶级联盟的特殊形式;

(三)他特别着重指出这个事实: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社会中民主的最高类型,是代表多数人(被剥削者)利益的无产阶级民主的形式,它和代表少数人(剥削者)利益的资本主义民主是完全相反的。

⑹ 马克思一生有哪些伟大发现﹖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一生中最主要的理
论功绩,就是发现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剩余价值
理论。

唯物史观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人类历史
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特殊运动规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科
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支柱。恩格斯指出:“这两个伟大
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
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
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
67页)。
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创立于19
世纪40年代,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
志意识形态》一书是它创立的标志。在马克思主义之前,
哲学领域已经形成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但在历史观上,
唯心主义一直占据统治地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
面是历史上狭小的生产规模和剥削阶级的偏见限制了人
们的历史眼界,另一方面是社会历史领域到处活动着的
是有意识有目的人,社会领域的这一特点,往往使人们在
观察历史的时候,容易停留在思想动机的表面,不去深入
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动力。而在历史上从事活动的人们
中间,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又最引人注意,而从事物
质生产活动的人民群众则容易受到忽略。历史发展到资
本主义时代,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无产阶级作为独
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提出了重新认识历史的要
求。同时,产业革命冲破了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的束缚,
加之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有可
能对不同国家的历史加以比较,从中寻找出历史发展的
规律;产业革命还使阶级关系简单化,使阶级斗争、政治
斗争与经济关系、物质生产的联系清楚地表现出来,为正
确认识历史提供了可能。历史的发展也为唯物史观的产
生提供了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人
类认识历史的最高成就。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时曾对
它们作过详细的批判研究。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关
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劳动是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观点,以及费尔巴哈人与自然
的统一,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上帝的本
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观点,都对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
起了重要作用。唯物史观的创立还直接建立在对英国古
典经济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并吸收了19世纪三大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因素。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经历了一个过程,走过了一条
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又从费尔
巴哈的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道
路。这个过程始于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这
部手稿中,马克思总结了《莱茵报》时期政治斗争和思想
斗争的经验,接受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把被
黑格尔颠倒了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
提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论断,认为国家和法的产生、
发展根源于市民社会。这一思想成为唯物史观的开端和
萌芽。表明马克思开始离开黑格尔而转向费尔巴哈。市民
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的提出,推动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
的角度对市民社会进行了解剖,这一成果就是《1844年经
济学哲学手稿》。在该手稿中,马克思研究了资产阶级古
典经济学并对现实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分析,首次形成
了物质生产在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思想,为唯物史观的
产生奠定了基础。马克思认为,生产是整个社会的基础,
它不仅决定国家和法,还决定宗教、艺术等社会意识形
态;劳动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历史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
生的过程;异化劳动和私有制都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
历史阶段的产物。这表明马克思的这一时期的观点,同费
尔巴哈仅仅把人看成是自然存在物的观点已经有了原则
性的区别。但是,他把共产主义看作是劳动和人的本质的
复归,则还带有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在《德意志意识形
态》中,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提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规律,用它说明了部落
的、古代的、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和共产主义公有
制形式的依次更替;他还把生产关系看作为既受生产力
制约又制约着政治的和观念的上层建筑的中介,科学地
揭示了社会结构及其历史发展的动力。《德意志意识形
态》是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初步完成,马克思已经离开费尔
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哲学而走向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
唯物史观创立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人类学研
究使唯物史观又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从50年代到

60年代,马克思集中地研究了政治经济学,具体地剖析了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1859年写成的《〈政治经济学批
判〉序言》中,马克思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作了经典表述,
阐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经济结构、
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等社会形态的结构层次及其内
在联系;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矛盾运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用社会经济形态概念
取代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所有制形式”,并把亚细
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作是社
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克思晚年致力于研究原
始社会和东方社会。写下了五个人类学笔记。作为这一研
究的结晶,马克思提出,属于同一社会形态的国家各有自
己的特点,对于具体国家而言,社会形态更替顺序中可以
具有跳跃性。在人类学笔记中,马克思论述了国家的起源
和实质,突破了以往认为人类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
的看法,认识到土地公有制是原始社会的共同特征。
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重要意义:(1)它把唯心主义从
它的最后避难所——历史观中驱逐出去,使马克思主义
哲学成为包括自然观、历史观在内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学
说;(2)它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前提和基础。马克
思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
本原理和关于人类历史发展动力的学说,科学地揭示了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
基本矛盾,必然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和斗争,无产阶级将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由阶级社会到无阶
级社会的过渡。这样,社会主义理论就不再是天才的猜测
和主观的臆想,而是根据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分
析而得出的科学结论;(3)唯物史观的创立还使研究社会
问题的各门学问成为科学。唯物史观所指出的社会发展
的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作
用。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各门社会科
学都具有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理论,形成
于19世纪50年代。创立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时代的要求。在马克思主义之前,经
济理论领域中的最高成就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它把
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提出了劳动价
值论,探索了剩余价值源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19世纪30—40年代,资产阶级
古典经济学被庸俗经济学所取代。从此,资产阶级经济学
成为纯粹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的工具。自1825年以
来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和19世纪30、40年
代兴起的工人阶级有组织的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迫切
需要认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内在矛盾,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经济学的基础。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适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直接吸收了英国古典
经济学的最积极的成果——劳动价值论和他们对剩余价
值具体形态——地租、利润、利息研究中的一些积极成
果。同时,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也为他提供了正确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运用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伟大
成果。
马克思从1843年底转向经济学研究。在1847年发表
的《哲学的贫困》和同年12月所作的《雇佣劳动与资本》的
报告中,马克思分析了劳动创造的价值与劳动作为商品
的价值的差别,指出了工人以工资形式得到的仅仅是劳
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则作为利润为资本家
所占有。尽管这时马克思还没有把劳动和劳动力区分开
来,没有使用剩余价值概念,但他“不仅已经非常清楚地
知道,‘资本家的剩余价值’是从哪里‘产生’的,而且已经
非常清楚地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24卷第12页)这就为深入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奠定了基础。从1850年开始,马克思潜心政治经济学的研
究,考察了1848—1849年革命的原因、性质和经验教训,
1857—1858年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
稿),形成了他的剩余价值理论。在《货币章》中,马克思制
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他分析了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
时间、价值与价格的区别,指出价值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
系。对商品二重性及其矛盾做了深刻的分析,并从中揭示
出货币产生的最深刻的根源和本质。他阐明了商品的二
重性和劳动的二重性,指出,工人在生产商品时所花费的
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抽象劳
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
劳动二重性的学说。在《资本章》中,马克思制定了科学的
剩余价值理论。他区分了劳动力与劳动,分析了劳动力商
品的特点,指出,工人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得
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资本家获得的是劳动力的使用价
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在和原料、工具结合,进入生产过
程后,可以创造出超过其自身价值的新价值,资本主义生
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马克思在这
里揭示了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之后,又分析了生产剩余
价值的两种基本方式,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
余价值的生产;探讨了资本各个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生
产中的作用,提出了关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无
可辩驳地证明了剩余价值来源于资本家用于雇佣工人的
可变资本,来源于对工人的剥削。马克思还探讨了剩余价
值的各种转化形式。
劳动二重性学说、劳动力商品学说和资本有机构成
学说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乃至整个经济理论的基点。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中,
又对这些学说做了更为全面系统的论证和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发现剩余价值理
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剩余价
值学说奠定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剩余价值是资本
主义生产的动机、目的,反映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剩
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2)以剩余价值
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使马克思主
义哲学得到了运用、验证和发展。《资本论》在对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进行解剖时运用了矛盾的辩证法、具体与抽象、
历史与逻辑的辩证法。《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验证是系
统的、全面的。它通过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生
产、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自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关
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以其物质生产方式为基
础的有机体;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历史考察,
阐明了它的发生、发展到走向灭亡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从而检验和证明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3)以剩余价值
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科学社会
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极深刻地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最深刻的经济根源,
说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资本论》揭示了社会
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个原理在马
克思恩格斯以前的著作中,是依据分析社会发展一般规
律得出的结论,现在则由于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所
作的深刻分析而得到了科学的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的积
累使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
私人占有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和斗争日益尖锐和发展,使无产阶级的胜利和资产阶级
的灭亡不可避免。

⑺ 马克思的杰出的成就有什么

马克思的杰出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发起科学社会主义,创立马克思主义,创建第一国际,发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唯物论),发表《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1、发起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由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理论组成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

2、创立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的学说。学说的范围包括政治、哲学、经济、社会等广泛的领域。是在批判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有益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3、创建第一国际

1864年10月5日,国际举行临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代表各国的委员,连同原已选出的委员,共50人;会议选出一个由9人组成的起草章程的专门委员会(小委员会)。马克思出席国际成立大会,并被选入临时委员会和小委员会。

在马克思的努力下,小委员会否定了G.马志尼的秘书P.沃尔弗和老宪章派J.韦斯顿提出的充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的纲领文件草案,粉碎了资产阶级分子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企图。

4、发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唯物论)

马克思认为哲学是人类思想的解放,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劳动阶级的生产劳动之上的,劳动阶级造就人类社会的“自然规律”。社会的发展从表面上看像是杂乱无章,其实它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内在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论与自己的唯物论做了扬弃,而成就了独出一格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在人类社会进化到资本主义时代以后,经过其自身可以预见的长度的时间的演变,人类必将因无产阶级的解放而彻底解放,完成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人类的生产模式也随之改变,全人类进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

5、发表《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资本论》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网络全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⑻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指的是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指的是: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2、剩余价值理论:在批判地继承古典终济学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逐步建立起来的。

(8)马克思的研究成果扩展阅读:

1、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2、马克思对哲学的最大贡献是将实践概念引入哲学,使哲学同现代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解放联系起来了,将这个哲学彻底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导致了唯物史观的产生。

3、马克思一生四次被各国政府驱逐,最后在英国伦敦定居。他在伦敦最初十年间,度过了一生中生活最艰难的时期。

4、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体系,吸取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以及批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阅读全文

与马克思的研究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