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一篇科技成果资料
日本研制出防瞌睡座椅提高驾驶安全性
极度疲劳往往会使人在驾驶过程中打瞌睡,而这会大大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东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研制出一种防瞌睡座椅,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据当地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在观察人打瞌睡时的血液流动和呼吸状态后发现,在进入瞌睡状态前,人体末梢血管的血流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这种座椅利用安装在靠背内的电磁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可从驾驶者背部测出这一变化,并发出警告。
研究人员指出,与打瞌睡前人体发生变化类似,人在饮酒后血液的流动和呼吸状态等也会出现某些变化。今后研究小组还准备根据这一原理,开发在饮酒状态下无法发动汽车的“防酒后驾车座椅”。
2.美国科学家制出“仿生眼”助盲人恢复视力
美国科学家说,将可在两年内提供“仿生眼睛”植入手术,帮助数百万盲人恢复视力。
美国的研究人员已获准于两年内在五个治疗中心为50到70名病人安装这种“仿生眼睛”。
以希腊神话中百眼巨人阿古斯(Agrus)命名的“阿古斯二型”系统利用一个安装在眼镜上的照相机,把视觉信号传送到眼睛里的电极。
以前接受不够先进的人工视网膜移植手术的病人能够“看到” 光线、影像和物体的运动。但图像不够清晰。
一名失明者在1999年接受了这种手术,现在他上街时能够避开长的或较低的树枝,但看人时好像是看到一团黑影。
不过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研造的“仿生眼睛”尝试从相机取得实时的图像,然后把它们变成微弱的电信号,输送到一个接收器后,在通过电极,刺激视网膜的视觉神经向大脑发出信号,让失明者能够“看到”景物。
这种新的装置比传统的人工视网膜更细小,但拥有多达60个电极,使解像度更高。而且面积只有一平方毫米,植入手术也更容易。
3.全球首台量子计算机在加拿大诞生
加拿大温哥华D-Wave公司首席技术官基尼-罗斯宣布,该公司已成功研制出一个具有16量子比特的“猎户星座”量子计算机。他透露,D-Wave公司将于2007年2月13日和2月15日分别在美国加州和加拿大温哥华展示他们的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物理学家费曼在19世纪80年代提出的概念。量子位可以同时表示1和0,因此能够携带更多的信息,更快地解决问题。量子计算机希望利用量子现象来增加计算的速度,最大特点是N个储存位可以同时储存2N个数据。不过量子计算机最大的问题是只要受到任何微干扰,例如过热,马上会关机。目前为止,量子计算机在实验室中只能成功运算数千次,稳定度仍然不够。D-Wave公司目前设计的16量子比特计算机是用贵金属铌制成,并且须在零下273K下运行。
有专家认为,D-Wave公司的尝试只是一种原理性检验,虽很有必要,却必须首先纠正量子计算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否则这个量子计算机将无法运行。许多科学家认为,量子计算机广泛商业化还需20年时间。但罗斯认为,2008年他们将制成世界第一台具有1000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
4.美国科学家制出“仿生眼”助盲人恢复视力
美国科学家说,将可在两年内提供“仿生眼睛”植入手术,帮助数百万盲人恢复视力。
美国的研究人员已获准于两年内在五个治疗中心为50到70名病人安装这种“仿生眼睛”。
以希腊神话中百眼巨人阿古斯(Agrus)命名的“阿古斯二型”系统利用一个安装在眼镜上的照相机,把视觉信号传送到眼睛里的电极。
以前接受不够先进的人工视网膜移植手术的病人能够“看到” 光线、影像和物体的运动。但图像不够清晰。
一名失明者在1999年接受了这种手术,现在他上街时能够避开长的或较低的树枝,但看人时好像是看到一团黑影。
不过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研造的“仿生眼睛”尝试从相机取得实时的图像,然后把它们变成微弱的电信号,输送到一个接收器后,在通过电极,刺激视网膜的视觉神经向大脑发出信号,让失明者能够“看到”景物。
这种新的装置比传统的人工视网膜更细小,但拥有多达60个电极,使解像度更高。而且面积只有一平方毫米,植入手术也更容易。
5.消失模铸造技术
项目内容及应用领域:消失模铸造技术是将泡沫塑料(EPS)制成的模型埋入无粘结剂的干砂中造型,采用微震加负压紧实,在没有芯子甚至没有冒口的情况下浇入液态金属,在浇铸和凝固过程中继续保持一定的负压使泡沫塑料气化继而被金属取代形成铸件的一种新型铸造方法.它具有一次成型,尺寸精度高; 大大改善铸造车间的环境条件,易实现无污染生产;铸件形状、结构不受限制,为制品设计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度; 生产制造成本低,设备投资小等优点。
6.纳米二氧化硅
纳米二氧化硅微粉技术在我国是一项刚刚起步的新兴技术。由于其表面积大,吸附力强,表面能大,因此该微粉具有特殊的性能,在众多学科及领域内独具特性,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世界发达国家对超细材料的研究工作十分活跃,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它以其优越的稳定性、补强性、增稠性和触变性,在橡胶、涂料、医药、造纸、日化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为其相关工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材料基础和技术保证,享有“工业味精”、“材料科学的原点”之美誉。自问世以来,已成为当今世界材料学中最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发达国家已经把高功能、高附加值的精细无机材料作为本世纪新材料的重点加以发展。
原本国内生产氧化硅微粉采用气相法工艺路线,所用原料以SiCl4 ,Si(CH3)n为主,因来源紧张,价格昂贵,收率低,使得其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而普通沉淀法虽采用廉价原料,但也只能生产颗粒较大的微粉,其产品粒径在30—45μm之间,达不到超精微粉的级别,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但现在,一些公司,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工艺路线---化学直接合成法。在这个方法中,采用的为改良沉淀法,即在沉淀过程中,通过分散剂控制粒子生长的方法控制关键的反应阶段及操作数据来生产氧化硅微粉。
纳米二氧化硅微粉能使材料和产品改善并提高其固有的物理属性和化学性能。几乎所有行业提高产品质量指标所需要的。目前国内外大量生产的是粒径较大的二氧化硅。因此本项目的研制成功,填补国内空白,为我国生产纳米二氧化硅产品开辟了一条新路,对我国新材料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7.空气汽车
空气汽车最高时速已达100-120公里,加速能力0-50公里为6秒,行车距离230公里或12小时,在加气站添加“燃料”只需2分钟,售价大约在6-7万港币。现在,MDI已设立设计工作室,利用电脑,改进外观设计,适应时尚需求。
空气发动机是空气汽车的关键部件,从外观上看近似一种直列的小型内燃机,它有曲轴、活塞、阀门、进气管,排气管、定时皮带等等,但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运行规则
『贰』 资料的收集
(一)地形图的选择与准备
区域地质调查所选用的地形图,其比例尺一般应比实际地质调查的比例尺大一倍。现在开展的1:25万国土大调查,使用1:5万的航测地形图作底图,而在全国重点矿产地开展的1:5万区调工作中一般采用国家测绘部门出版的1:2.5万地形图,没有1:2.5万地形图的地区可采用地形-地质一次成图法,即直接用相应比例尺的航空像片并辅以1:5万地形图进行;也可收集1:1万地形图缩编绘制,亦可用精度高、现势性好的1:5万地形图放大清绘或放大修测为1:2.5万地形图作底图。
收集的地形图的数量,应根据野外区调人员分组情形以及编制各种成果图的需求量来确定,一般以20~25份为宜。所用的地形图须用夏布或马粪纸裱糊并压平、阴干。野外调查人员所用的地形图(准手图)还需按一定规格(20cm×16cm)裁开,并统一标号蒙上透明纸,分块使用。这样野外携带既方便又可保证原始手图的整洁。除收集工作区地形图外,亦需收集工作区周边地形图,每幅1~2份,以备图边接图使用。
(二)遥感资料的收集与准备
遥感资料包括:航空遥感像片和卫星遥感图像,即全色黑白航片、彩色航片、红外航片、侧视雷达片、陆地卫星MSS图像、TM图像、RBV图像及假彩色卫片图像等。
1.航空遥感像片的收集和准备
(1)在开展1:5万区调填图之前,要全力收集影像特征好,多片种、多时相、多波段、各种比例尺的全色黑白航片、彩色航片、假彩色航片、红外航片、侧视雷达片等。符合工作比例尺的全色黑白航片3~5套(表2-1)。每套应同时附镶辑复照图及航空摄影技术鉴定书。若工作区有冰川、沙漠或大面积第四系掩盖时,为了对其下伏基岩进行地质调查,应选用侧视雷达片;若工作区金属矿点较多时,应收集大比例尺彩色航片;若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应收集红外航片或远红外扫描图像。若工作区已有的航片比例尺过小,可向航摄部门申请,将像片放大到接近地质调查要求的比例尺。
表2-1 区域地质调查与航片比例尺关系一览表
(2)获得航片资料后,应及时进行整理与编表。将同种比例尺的航片按航带装入袋内,在袋上注明图幅代号、航带号及像片编号等。为了使用便利,还应在每张航片的背面左上角,按下述格式编号: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方法
格式上部为图幅号,下部左边数字为航带号,中间数字为本航带像片总数,右边数字表示本航带从左到右的第几张航片。
(3)用航片做一幅工作区航片镶嵌像片略图,使全区地质构造的连续性和构造格架一目了然。
(4)对每张航片上的主要地物进行标注,如村镇、主要公路或铁路、河流、湖泊、水库、山峰名称或高程等。为避免污损航片,要将标注写在附于航片的透明纸上。
2.卫星遥感图像的收集与准备
(1)卫星遥感图像主要收集TM图像、MSS图像及假彩色卫星图像,比例尺为1:100万、1:50万,每种卫片的数量1~2份。要将不同波段的TM片底片合成放大为1:5万彩色影像。
(2)利用1:5万的TM彩色影像,作一幅工作区的镶嵌影像略图这是非常必要的,因它有宽广的视域,信息量更丰富,解译效果会更佳。
(三)地质、矿产资料的收集
工作区和邻区地质、矿产资料的收集,最好从新到老进行,这样便于删除那些过时的无参考价值的资料和“已被消化”到后期地质成果中去的资料。要特别注意收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地质图、地质报告)。实践证明,它是开展1:5万区调最有参考价值的基础成果资料。对那些研究程度较高,资料较丰富的地区,以收集近期的资料为主,并以编为主或编测结合的方式将其资料融入实测资料中去。现将要收集的地质、矿产资料归纳如下:
1.工作区地质资料的收集
主要指工作区的各种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和勘探成果资料、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各种相关的测试分析资料(如岩石薄片鉴定、同位素测年、硅酸盐分析、化学分析,稀土配分、人工重砂、孢粉分析、化石鉴定)、各种相关的专题研究文献和科研论文以及相关的图件、报告、手图、记录簿和档案资料等。对邻区主要的地质、矿产资料也应收集。
2.工作区自然、经济地理资料的收集
收集区内有关的水文、地理、地貌、森林、植被、土壤、气候、旅游、交通运输和地方志乃至游记等资料。因为这些资料对确定调查路线、选择交通工具、合理确定野外装备和工作期限等密切相关,对解决许多有关的地质问题也是不可或缺的。
3.工作区群众找矿、报矿资料的收集
充分收集群众找矿、报矿、矿产开采历史等资料。这些资料往往能提供找矿线索,对矿产评价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工作区实物资料的收集
包括前人在调查区和邻区采集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标本和岩石薄片以及钻孔岩心等实物资料,这样可做到物尽其用,也可节约有限的经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5.工作区经济开发资料的收集
工作区内农业建设、工程建设等相关情况;当地政府部门或一些大厂矿他们对地质工作提出的建议与要求等,也应收集或了解。这对区域地质调查的科学决策和具体实施方案的部署都有极高的参照价值。
(四)其他资料的收集
1.工作区化探与重砂测量成果资料的收集
我国1:20万区域化探和重砂测量工作业已完成(有些地区甚至还开展了大比例尺的地面化探和重砂测量调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我国正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一般都选择在成矿前景较为有利的地区进行。那么,这些化探、重砂测量的成果资料,能有效地前瞻性的指导编写1:5万区域地质调查设计书和全面开展地质调查工作。所以,这些成果资料要给予充分收集。
2.工作区物探成果资料的收集
地球物理探矿包括地面物探和航空物探,所取得的丰富资料对探索、解释、了解地下构造形态,地下矿体的埋藏状况、认识地球圈层性质、探讨板块运动模式等重大地质问题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1)地面物探成果资料的收集。地面物探主要方法有:磁法、电法、地震法、重力法等。当工作区为沙漠区或为大面积第四系覆盖时,收集地面物探成果图及资料尤为重要。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磁法勘探主要用于划分大地构造单元,圈定岩体和断裂,提供进一步普查找矿的远景区。
(2)航空物探成果资料的收集。航空物探资料有许多种,在我国开展较早较广泛、效果较好的是航空磁测,其次是航空放射性测量和航空重力测量等。全国及区域性资料成果丰富,野外工作之前,要收集航磷异常地质解译图与报告说明书,以备地质调查工作中参考和验证。
(五)区调技术规范等资料的收集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开展,它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已愈来愈显著。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区调工作,都制定出详尽的区调规范及技术规程。要切实地完成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就必须首先进行岗前人员素质培训,以保证从业者能在最新理论、观点、研究成果及新技术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为此,必须在工作前收集有关规范和相关指导性文献。
『叁』 关于科技新成果的资料
纳米二氧化硅
纳米二氧化硅微粉技术在我国是一项刚刚起步的新兴技术。由于其表面积大,吸附力强,表面能大,因此该微粉具有特殊的性能,在众多学科及领域内独具特性,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世界发达国家对超细材料的研究工作十分活跃,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它以其优越的稳定性、补强性、增稠性和触变性,在橡胶、涂料、医药、造纸、日化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为其相关工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材料基础和技术保证,享有“工业味精”、“材料科学的原点”之美誉。自问世以来,已成为当今世界材料学中最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
『肆』 资料员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资料员负责工程项目的资料档案管理、计划、统计管理及内业管理工作。
负责工程项目资料、图纸等档案的收集、管理。
『伍』 基础参数和成果资料
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第四系岩性和厚度、浅层地温能资源条件分区、潜水位、岩土体温度、变温层厚度等数据(成果)是由北京地区多年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成果资料整理、分析而来的。这些数据是计算浅层地温能资源量必不可少的。这些资料是北京地区多年多轮次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成果,其勘探精度均在1∶5万以上,个别地区达到了1∶1万的水平,在北京城市区域地质调查、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环境地质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城市建设贡献了力量。近些年这些勘探成果用于大量的地源热泵工程项目,使这些项目得以迅速发展。根据大量的精度较高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可以比较准确地对北京地区地源热泵适宜性进行分区,合理规划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通过这些资料(成果)也能较为准确地评价计算北京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储量。
『陆』 成果简介是什么意思
指工作或事业方面的成就的简介。
成果意为成全,成立。是收获到的果实,常用于指工版作或事业方面的成就。也可指权指学习、工作、劳动上的成效和成绩。
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把科技成果的含义界定为:对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观察实验、研究试制或辩证思维活动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意义的结果。科技成果按其研究性质分为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和发展工作成果。
(6)资料成果扩展阅读
基本特征
1、是新颖性与先进性:没有新的创见、新的技术特点或与已有的同类科技成果相比较为先进之处,不能作为新科技成果。
2、是实用性与重复性:实用性包括符合科学规律、具有实施条件、满足社会需要。重复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复使用或进行验证。
3、是应具有独立、完整的内容和存在形式,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及科技报告等。
4、是应通过一定形式予以确认:通过专利审查、专家鉴定、检测、评估或者市场以及其它形式的社会确认。
『柒』 成果概述
项目全面收集了研究区内松湖铁矿、式可布台铁矿等典型矿床的地物化遥各方面资料,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内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特征、岩浆活动,全面总结了区内各个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控矿地质构造、有利成矿因素,建立了研究区火山岩型铁矿的成矿要素表、预测要素模型。确定研究区内松湖铁矿预测要素为:构造环境为阿吾拉勒石炭纪裂陷槽(岛弧环境);含矿岩系和围岩主要为安山质火山碎屑凝灰岩及大理岩、钠长斑岩质火山凝灰岩、石榴子石矽卡岩、辉石闪长玢岩、闪长玢岩 、石英闪长玢岩等;含矿地层为火山活动中心地带;赋矿地层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三亚组;区域地物化特征为分布在重力梯度带上;在局部剩余重力异常高或附近,剩余重力异常值在1~3mg/s·m之间;分布于北侧磁异常梯度带,异常值大于200nT的剩余磁异常分布区;磁异常平面特征以正值为主,正负极值超过±25000nT。异常可分为低缓异常及高磁异常两类。高磁异常主要分布在穹隆两侧的高山区及穹隆北东端的高山区。总体特征是高强度(大于5000nT);大哈拉军山组强磁异常区是寻找铁矿的主要标志。预测必要要素为双峰式火山岩建造、成矿时代(C)、火山沉积盆地、大哈拉军山组;重要因素为已知矿床(点)、近东西向断裂旁侧、大于200nT或600nT磁异常;次要要素为铁锰累加异常、1~3mGal重力异常、晚石炭世中酸性岩体附近。
以火山岩型铁矿床为主攻目标,以ESRI的空间数据库描述框架、UML和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为依据,采用面向对象建模技术,在空间数据模型研究的基础上,以探索研究区与主要成因类型铁矿密切相关地质体及地质现象之间的关联性为主要内容,以ArcGIS为平台,建立研究区的多元信息空间数据库。针对研究区预测矿种的成因类型,在保证满足资源潜力评价要求的前提下,快速、简练的定义了各数据库要素类,大量减轻了属性数据入库的工作量,这样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以数据库为基础的空间分析也保证了数据精度的一致性。根据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ArcGIS空间数据库和典型矿床成矿模式,确定成矿预测类型和找矿标志,建立区域成矿要素表,明确两大类型铁矿的控矿构造和找矿标志,通过地质、矿化、物探(主要是磁法)等综合信息提取,建立典型铁矿床定性和资源量定量评价的预测模型,并确立各个预测要素与数据库中属性字段的对应关系,建立以 ArcGIS空间数据库为基础的预测区提取模型,为快速、准确、高效进行成矿有利因素的提取奠定基础。
对区内的松湖铁矿、式可布台铁矿等典型矿床的进一步剖析,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取样分析,结合前人研究程度,总结提炼松湖铁矿成矿模式、成矿规律,并结合西段航磁、重力等多源信息数据,共圈定该区域内9个找矿靶区进行预测资源量评价,并对找矿靶区进行优选和排序。
在全面收集研究区以及相似区域成矿条件,主攻矿床类型的品位吨位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已知矿床(点)品位-吨位模型,进行数理统计,总结其统计规律,建立了研究区主攻矿床类型的品位吨位数据模型,从而评估、修正各个未见矿区的品位和吨位数值,为研究区资源潜力评价提供可靠的评价参数。圈出预测区确定预测类型:采用综合信息法,依据一定的地质规律,确定各预测类型模型区,圈出预测区,综合各典型矿床建立比例尺对等的概念模型,根据不同预测类型的概念模型,确定各预测区的预测类型。求体重:计算模型区、预测区的体重D1和D,其中D1为各模型区的平均体重,D为各典型矿床的平均体重(预期探明资源量加权求得)。求含矿率:计算模型区、预测区的含矿率K1和K。确定预测深度:模型区工程控制铁矿出露深度约为800m,按二分之一工程控制矿体深度向下推深,即400m,故松湖预测区预测总深度为1200m。置信度:应根据模型区的资源产状勘探情况来定:(1)勘探程度高,对矿床深部外围资源量了解清楚(90%);(2)勘探程度较高,对矿床深部外围资源量及含矿地质体分布了解一般(50%);(3)勘探程度一般,对矿床深部外围资源量及含矿地质体分布了解较差(10%)。计算资源量:由于模型区和预测区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因此二者将分开计算。将上面求出的数据分别带入绝对体积法和相对体积法计算公式,对模型区、预测区矿产资源进行定量预测。模型区采用绝对体积法计算,预测区采用相对体积法计算。
利用资源潜力评价公式,以ArcGIS数据库为平台,结合主攻矿床类型的品位吨位数据模型,对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各个典型矿床进行了铁矿资源量的估算。
『捌』 最终成果资料
1)构造岩浆图及说明书。
2)省级1:50万大地构造相专题工作底图(侵入岩)及说明书。
『玖』 成果演员个人资料
在第二季,张伟给子乔看大力什么样,照片下有号码
『拾』 关于科学技术创造的成果的资料
①探月工程——首次探测 月球背面:
2018年,中国探月工程将实现新突破。嫦娥四号任务将于今年实施两次发射任务,实现国际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勘察,谱写月球探测历史新篇章。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刘继忠介绍:
嫦娥四号今年的发射任务将分别于5月和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施。计划5月发射中继星,首次在地月朗格朗日L2点放置卫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面站之间的测控通信;12月发射着陆器和巡视器,在中继测控支持下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就位和巡视探测,科学探测数据再通过中继星转发至地面接收站,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②北斗卫星——密集发射 全球组网:
进入2018年,北斗卫星迎来高密度发射之年。与此同时,我国自主研制和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进入发展新阶段:系统性能、卫星寿命、服务精度大为提升,提供服务的地区范围更广,进一步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角色靠近。
“2018年底前,将发射10多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建成基本系统,覆盖‘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到2020年,将发射30多颗卫星,向全球提供服务。”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言人冉承其介绍。
③深海科考——“七龙”探海 更深更远: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蓝色空间,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新疆域。”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主任刘峰说,2018年对国家深海事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2018年,我国将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下功夫,力争在深海探索中占据先发优势。
深海装备,是深海大洋调查的有力保障。今年,会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号无人有缆潜水器、“潜龙”无人无缆潜水器组成的“三龙”深海装备体系为抓手,促进深海技术的创新突破。比如持续推进“蛟龙号”和“潜龙二号”的技术升级与应用。
④量子技术——通信计算 继续领跑:
2017年12月19日凌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杂志对外发布2017年度改变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入选。《自然》杂志为每一名入选者做了一篇新闻特写,其中以“量子之父”为题报道了潘建伟。
毫无疑问,潘建伟是世界量子技术领域里最好的科学家之一。在他的带领下,中国量子通信研究迅速从“跟跑”实现“领跑”,目前已领先世界5年到10年;中国量子计算研究也迈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
⑤核电技术——高温低温 全面发力:
核科技作为重要的科技领域,备受社会关注。岁末年初,核科技持续自主创新再结硕果,呈现出新堆型扎堆的可喜现象。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日前在京正式发布其自主研发的“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
与此同时,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也传来捷报,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2号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扣盖成功。这意味着距离我国建成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商用示范工程又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