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航天发动机主件是纯国产吗
中国航天发动机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中国的全新技术采用系统发展压缩系统气动、结构设计方法,构建新的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体系,在这个体系的帮助下,中国可以通过新原理研发新型航空发动机,推重比可以达到15。未来中国航空工业存在的先进机型造出来却要等先进发动机的现状可能会扭转。现在距离2013年的报告已经过去3年,中国的航空发动机行业又有了更新的进步。
② 中国航天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中华航天博物馆是科学技术类专题博物馆,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已被北京市政府、丰台区政府分别授予“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丰台区青少年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的称号;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分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的称号;被北京市国防教育委员会授予“北京市国防教育基地”的称号;被丰台区文明办授予“丰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基地”的称号;被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航天精神教育基地”的称号。中华航天博物馆位于丰台区南大红门路1号,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内,展馆四周绿化美化良好,交通方便,紧邻南苑机场、世界公园及北京麋鹿苑,是展示中国航天发展历史及成就的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本身原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与国外军贸合作而建的培训操作演示中心,1990年5月开工奠基,后改为展览用地,首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建院35周年成就展”。1992年3月开始筹办,其间,恰逢国际和平空间年年会在北京召开,航空航天部领导决定将之办成为“中国航天科技展”,全面展示中国航天的巨大成就,向92国际和平空间年献礼。1992年10月11日以中华航天博物馆名称开幕试展。开幕后,随即又按中华航天博物馆的格局要求做了进一步的调整、补充,以中华航天博物馆(预展馆)之名正式对外展出。1993年8月30日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正式批复建立中华航天博物馆(预展馆)可对外公开展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博物馆(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前身是北京航空馆,成立于1985年,是在北航飞机结构陈列室、飞机机库基础上扩建而成,是我国首个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综合科技馆。博物馆经近4年原址新建并扩充展品,2012年甲子校庆重新开馆并更名,集教学、科普、文化传承为一体,是航空航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空航天科普与文化、北航精神以及青少年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
博物馆展区面积8300平米,分为长空逐梦、银鹰巡空、神舟问天、空天走廊4个展区。300多件国内外公认的航空航天文物精品以及结构、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珍贵实物,承载着丰富的科学原理和厚重的历史积淀,展品还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了航空航天原理以及人类飞天的历程。
作为高校博物馆,除了直接承担国家级精品课《航空航天概论》以及航空发动机、飞机结构、起落架结构、导弹结构、航天器设计等核心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任务外,还珍藏了30余架新中国成立前的美、苏等国飞机和导弹,特别是“黑寡妇”战斗机世界仅存2架,多数为国内唯一,珍藏数量和等级全国航空界首屈一指。
③ 中国有国产航天发动机为什么飞机发动机还进口
您好:
这是一个好问题,我是航空航天设计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我的几位老师都是搞这方面的,我们也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其实用一句话简单的话就可以概括,就是“造根火柴比造个打火机方便”。
航天发动机看似庞大,而且稳定性要求也高,但是对于中国现在的运载火箭而言都是一次性的,工作的时间也就是几百秒到一两小时,工作的状态只有“开”和“关”两种,并且由于所有的燃料都是“自备的”,工作时只是向外喷出气体而已,因此技术难度并不那么那么高。回到根本,就是航天发动机是一次性产品。(请注意,美国和欧洲的运载火箭的发动机也早已经可以重复使用了,这种差距说明中国的航天发动机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先进)
而飞机发动机则不同。一台“涡轮涡扇”飞机发动机,我指的是那种平时我们乘坐的民航飞机(如波音、空客等)的发动机,发动机平均要使用超过十年到二十年。寿命要远远长于航天发动机。工作时的状态和汽车那种发动机一样,不是只有开和关。而且它还附带有类似于反喷等很多其他功能。还有,它的工作需要吸入外界的空气,用于燃烧然后喷出,这也比航天发动机复杂。
从经济性上讲,航空发动机要尽可能省油,安静,寿命长,易于保养维修维护,这些东西都是航天发动机不用考虑的。中国曾经的运十飞机曾经使用研制过自己的涡轮涡扇发动机。但是燃油经济性实在是太糟糕了,基本就是“油老虎”,而且稳定性也很差劲。毕竟一架飞机好几百乘客,如果发动机故障坠毁太悲剧了。
另外,中国制造的工艺也没有达到可以制造优秀航空发动机的水平。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从进气口看飞机的发动机,你会看到其实就是一个外壳里面有一个大的涡轮。仔细看,你会发现其实涡轮和外壳贴的非常非常近,几乎好像擦到了一样。因为根据发动机理论,贴的越近,发动机的效率越高。但是中国现有的加工机床的精度有限,没有办法搞的那么好。
最后,由于中国现在本身也不具备生产大型客机的能力,绝大部分的客机都是进口的波音和空客。而他们两家设计飞机的时候也会招标发动机生产商。基本上有能力竞争的也只有罗尔斯罗伊斯和通用电气这两家(这都是百年老店了)。他们两家的竞争已经让发动机的性价比很高很高了,中国企业进区根本没有任何空间,一点点空间都没有。另外,要生产发动机然后装到民航飞机上执行飞行的话,还需要很多国际上的测试和认真,这个时间、成本、都很高。
最后,总结起来一句话,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水平还远远远远不到可以用于日常商业飞行的水平。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您满意。^_^
④ 落后美国整整30年,中国航空发动机还能发展起来吗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航天航空事业和世界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对于大型运载火箭的需求量都是非常高的。而现有的运载火箭的技术却已经跟不上市场的发展了。所以这也导致着各国都在加紧的研制最新型的技术,以便于更好的去发展航天事业。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中芯直径为五米的火箭系列,对中国航天航空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过,中国的运载火箭其实发展的是非常困难,甚至可以用艰辛二字来形容。
其实关于这一点,想必大家也都是非常清楚的,毕竟中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这导致着我国初期在很多领域上都是远远落后于国外的,特别是在航天航空等一系列的专业技术领域,甚至如今我国的一些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都是利用外国的。但这也都是无奈之举。
长征五号的运载系统也是充满着波折的。长征五号的航天发动机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芯一集液氧发动机一级分支涡轮排气装置在复杂力热环境下。局部结构很容易发生一场,这导致发动机的推力在瞬间就会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极大地危害了太空探索器的发射。
当然,这也只是曾经长征五号航天发动机遇到的一些问题,如今我国的航天人员已经对其进行了最及时的改进,问题别被很好的解决了,除了航天发动机之外,航空发动机也是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如今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是远远落后于美国整整30年的。
可是明明在太空探索领域,中国取得都曾遭受如此的瞩目,让各国所羡慕。却在一个小小的航空发动机上难倒了中国,以至于落后于美国整整30年的时间呢?
航空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热力机械,也是为航空器提供飞行所需要动力的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是公认的工业之花。或者世界上能够独立研制高性能的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也只有美,俄,英,法等少数几个国家,这也表明航空发动机的技术门槛是非常高的。
我国近些年来的发展确实是可以用面面俱到来形容,但也并不可能完全的兼顾,特别是在最顶端的航空发动机领域。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也不能够被如今中国的强大所养成一种孤傲的心态,毕竟单单只是航空发动机,我国就无法能够达到美,俄,英,法的高度,又怎能盲目的狂妄自大呢?
既然中国能够用十年的时间,就制作出世界第三等级的航空发动机,那么这也就代表着中国或许可以再用十年的时间,发展出技术难度更高的发动机,并且在如今我国科学技术力量发展如此的快速之下,或许十年也并不需要。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也应该要对此抱有信心,不是吗?
⑤ 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现状如何、
总是有人提问相同的问题问题范围很大呵呵?只能大略的说说吧。
通常我们认为,国内航空发动机的研究水平和国外相差约20年,但是其中有一些技术是和国外相当的,比如在结构设计,气路设计,叶形设计等。但是只是受到材料制造水平,材料加工水平以及理论基础的限制在某些方面是有差距的。比如我国目前还没有自主研发生产的民用发动机,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发动机都是进口的。通过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赶上的。比如前两年刚成立的上海商用发动机研究所就是致力于相关方面的研究。
其实,所谓的20多年的差距,主要是说型号上的,因为国外现在最现金的F119和F120涡扇机已采用了变循环、矢量喷管等技术,而国外的涡扇发动机是上世纪80年代前后列装的,我国的WS9于90年代末研制生产成功,WS10于21世纪初定型,整体和国外这些涡扇机的定型时间相差约20年。但是,在我们的WS10上,也有许多地方采用了F119等发动机的设计理念,甚至有比他们更先进的概念,所以,不能仅仅通过定型时间来简单的说明我国发动机的现状。
总之,我们的发动机正向着国际先进水平进发,同时,也有一些更加先进,国外还没有的航空推进理论正在研究,预计在2020年-2030年,我国就能扬眉吐气了。
希望大家能多理解、支持国家的航空事业,毕竟我国现在是孤军奋战,闭门造车,研发难度和成本是非常高的,再加上国家这方面资源有限,尤其是高精尖的工业基础很薄弱,所以只有各行各业的人都做好了,我们的发动机才能真正做好,为中国人争气
⑥ 第十七届北京航展什么时间开幕
时间表如下,源自北京航展官网
⑦ 有哪些从北航走出的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军人物
北航作为航空航天类特色院校,培养的航空航天人类才是不计其数的。每年的毕业生中超过半数的学生会投身到我国各类航空航天院所,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其中不少人,逐渐从一线员工,慢慢成长为航空航天领域内的领导、领军人才。
以北航这样背景的学校,航空航天领域的校友数都不数不过来。按照毕业后去院所工作的同学的描述,无论去到哪个航空航天类院所,都一定能够找到北航的校友在里面工作。
⑧ 中国航发集团是航天发动机集团吗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是航空发动机,不是航天发动机)
2016年5月31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在北京市完成工商注册,标志着该公司已正式成立。
2016年8月28日,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成立大会在京举行。***做出重要指示强调,组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的决策,是从富国强军战略高度出发,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航空工业体制改革采取的重大举措。
希望你们牢记使命、牢记责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胆创新,锐意改革,脚踏实地,勇攀高峰,加快实现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空强国而不懈奋斗。
⑨ 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如608所)与航天发动机研究所(如航天六院11所)有啥区别发展和待遇方面哪个好
608所是研究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的,如涡轴,涡浆发动机,应用于直升机和涡轮螺旋桨飞机。航天六院11所是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主要是液氢/液氧,液氧/煤油发动机。两者都还不错,航空发动机和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都列入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投入很大。608所在湖南株洲,航天六院11所有两个地方,西安和北京。两者待遇应该差别不大,,,看你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了!祝你好远!
⑩ 美俄航天航空技术为什么,那么厉害,美国上世纪60年代就登月了,中国至今还在探月,差距40--50年
我个人觉得,首先来说美国,美国独立至今,在其本土上作战的除了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外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没有波及到美国本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除了珍珠港外,剩余的作战都是在非美国国土区域。
而且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的工业化进程。无论是军工还是民营企业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要知道当时世界上的武器大部分都是美国制造的。它是一个发战争财的国家。而且由于其国内稳定,使得当时很多知名科学家汇集美国,为其以后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再来说一下俄罗斯。俄罗斯的很多科技都是继承和延续了前苏联时期的成果。要知道当时的苏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拥有了最广袤的土地外,各方面的人才在二战的刺激下先后浮出水面。靠着当时苏联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科学家留下。随后的冷战,更是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互相竞争的时代,无论是哪个方面都要一较高下,这更是刺激了当时的各种人才不断创新科技大力研发。
再看看当时的中国。新中国刚成立,在错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我们来说,我们的国家几乎没有什么自己的工业。为什么东三省成为新中国的工业基地?说出了可能不好听,但是这是事实。因为日本侵华时期在东北遗留下了大量的军工企业。我们凭借着这一点才开始发展我们自己的工业。
说实话,美俄的科技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不足为奇,换成我们也可以。我们之所以能够发展到现在的水平很大程度上要来源于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因为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历史知道很多的事情,文化大革命延误了中国不仅仅是10年的发展。那个年代我们不仅没有大步向前发展甚至是倒退了。这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来看是什么?别国都在大步向前的时候我们在后退,这延误的时间停滞的发展太多甚至是无法弥补。
所以说,我们虽然现在在某些领域落后于美俄等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年代差会逐步消失甚至有可能取代,呵呵,发动机尤其还是大推力大推重比的发动机是一个高精尖的领域,我国尽管落后,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国人正在努力,让我们自己的国产发动机取代进口发动机。用不了多久,我们自己的飞机上就会用上我们自己的发动机真正的“中国心”
个人观点多有不足,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