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2012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

2012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

发布时间:2022-01-13 16:22:31

㈠ 蔡阳健的获奖及荣誉

2012年江苏省高校第九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课件作品创新竞赛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
2011年苏州大学周氏教育科研优秀奖
2010年度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
苏州大学2010届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获2008-2009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项)
2007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论文题目 “复杂激光束的变换与符合成像研究”,指导老师林强教授,朱诗尧教授
2007年获德国洪堡基金
林强,蔡阳健,王立刚,朱诗尧, 部分相干激光的机理及其应用, 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6年度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 “复杂激光束的变换与符合成像研究”,指导老师林强教授,朱诗尧教授
2005年浙江大学优秀毕业生,浙江省优秀毕业生,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4年获浙江大学中科院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2004年林强,蔡阳健,王立刚,戈迪,部分相干激光的产生和传输特性研究,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2003年 林强,蔡阳健,部分相干各向异性扭曲高斯-谢尔模光束的张量ABCD定律,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3年 林强,蔡阳健,部分相干GSM光束的分数傅立叶变换,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3年蔡阳健,林强,椭圆厄密-高斯光束及其经过旁轴系统的传输,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3年,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奖学金(浙江大学最高荣誉奖学金),光华奖学金,“三好学生”,研究生“学术十杰”荣誉称号。
2002年,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奖学金(浙江大学最高荣誉奖学金),研究生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研究生“学术十杰”荣誉称号。
2000年浙江大学优秀毕业生
199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二等奖
1998年浙江大学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
1997年浙江大学一等奖学金

㈡ 衢州学院的学术研究

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拥有由学校牵头、6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的浙江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7个。与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联合建有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与浙江省社科院合作建有国际孔氏南宗文化研究中心 。
建有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动力装备及控制技术研究所、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社会企业研究中心、公共体育与健身技术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所、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研究所、电器智能技术研究所、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农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校级科研平台 。 2012年,该校共获各级各类科研立项7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2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实现了该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重大突破;8项科研成果获得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和衢州市科技进步奖;共申报各类专利20多项 。
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衢州学院收获社科成果59项、出版专著19项、授予专利32项。 衢州学院出版专著一览表(截至2012年年末)序号著作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1审美渗透论——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审美渗透研究叶碧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数学资优教育盛志荣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吴锡标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4环境伦理与终极关怀严云鸿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5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组织文化及社会资本的影响郑文山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6话语的灵性——现代散文语体风格论贵志浩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7英语新词新语研究徐昌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8影木之舟张子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9大学审美文化教育论叶 碧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0现代作家语文教育思想论周纪焕语文出版社200811教师教育概论汪文贤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2音乐文化导论黄昌海四川美术出版社200813数学问题论汪文贤研究出版社200714数学思维论汪文贤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15东西方日常文化徐克枢Wheatmark200716诗艺综论杨景春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17传统人生哲学智慧散论张伟胜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8实践理性论张伟胜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9古代江南城镇发展与社会演变研究吴锡标西冷印社出版社2005 衢州学院授权专利一览表(截至2013年12月27日)序号专利名称专利号授权日期1一种用于直线电机的热管散热器ZL201220228947.42013.012一种油菜收割机ZL201220332601.92013.013电动手动两用夹糕制作机ZL201010621961.62012.124火灾逃生门锁装置ZL201010295184.02013.045一种果实采摘机器人机械臂ZL201220431477.12013.016杨梅果实采摘机器人升降平台ZL201220431469.72013.037一种茶叶生产线上得茶叶定量理条机ZL201220190009.X2013.018一种蹲便器ZL201220018400.12013.049一种便携式吸顶灯罩拆装器ZL201320270540.22013.1110一种盆景架ZL201220332604.22013.011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桥梁结构监测系统ZL201320053977.02013.112一种2-[2-(噻吩基)乙烯基]苯甲酸的制备方法ZL200910095762.3201213平胸龟水浴式孵化装置ZL200810162908.7201214一种逃生门ZL201120426439.2201215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12SR046534201216一种智能分相无功补偿装置ZL201120281150.6201217一种风力发电机ZL201020266671.X201118实用新型专利:电动手动两用夹糕制作机ZL201020697978.5201119一种直连式离心泵专用电机的轴承结构ZL201120080925.3201120一种钢筋剪ZL201020266674.3201121浆果微压测试实验装置ZL201120164508.7201122火灾逃生门锁装置ZL201020546128.5201123磨床数字化样机设计平台系统软件ZL2010SR056936201024一种三相电源的相序指示及报警装置ZL200920196020.5201025洁蛋覆膜机ZL200810121593.10201026平胸龟水浴式孵化装置ZL200820169061.0200927一种电缆断线测试器ZL200820162677.5200928洁蛋覆膜机ZL200820166127.0200929一种四氨基大环金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ZL200610050720.4200830一种2,6-二氧苯胺的制备方法ZL200510060609.9200731一种仪器盒与仪器基座共用的袖珍式数码显微镜ZL200620105986.X200732图像传感器细分纳米分辨率光栅测量方法ZL200510050369.42007 衢州学院社科成果获奖一览表(截至2013年12月27日)序号成果名称第一获奖人奖项名称获奖时间1长三角边缘区生态转型与特色经济发展路径吴建成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32话语的灵性——现代散文语体风格论贵志浩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33中国当代音乐文化建设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缺失黄昌海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4论朱自清散文的淡月情结周纪焕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5一校两区:新教师留城培养模式探索徐莉莉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6出国留学英语60情景主题雷芹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20137环境伦理与终极关怀严云鸿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138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组织文化及社会资本的影响郑文山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9战略性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郑文山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10教育的沉思与遐想姚宏昌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11从《白孔雀》看劳伦斯的婚恋伦理观蒋家国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12南孔、理学家与南宋书院—以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为例张俊岭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13转变主体角色:教师教育实践发展路径探析余小红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14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吴锡标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15我国图书馆立法困难的主要问题研究闫智勇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16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吴锡标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1217话语的灵性——现代散文语体风格论贵志浩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1218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组织文化及社会资本的影响郑文山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1219变革与互动:教师教育发展路径探析余小红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1220出国留学英语60情景主题雷芹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1环境伦理与终极关怀严云鸿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2教育的沉思与遐想姚宏昌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3长三角边缘区生态转型与特色经济发展路径——以衢州市为例吴建成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4中国当代音乐文化建设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缺失黄昌海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5论朱自清散文的淡月情结周纪焕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6从《白孔雀》看劳伦斯的婚恋伦理观蒋家国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7一校两区:新教师留城培养模式探索徐莉莉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8南孔、理学家与南宋书院—以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为例张俊岭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9战略性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郑文山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30我国图书馆立法困难的主要问题研究闫智勇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31文化视阈下的孔氏南宗研究吴锡标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1132音乐文化导论黄昌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1133论叶圣陶语文实践思想周纪焕浙江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201134城乡教师定期流动的长效机制研究——以衢州市为例徐莉莉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201135社会文明学导论罗浩波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136现代作家语文教育思想论周纪焕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137明清时期孔氏南宗的教育活动及其影响吴锡标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138中小企业市场导向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基于浙江经验的实证研究郑文山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139发展县城经济加快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江山市发展县域经济的启示汪本学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140儒侠比较论赵言领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141澳大利亚中小学校本入职教育的实施策略及启示徐莉莉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142澳大利亚教师入职教育的实践研究及对我省的启示徐莉莉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201043杨炯曾任县令之“盈川”考辨周纪焕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44主体教育的研究脉络与存在的问题汪晓明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4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与对策思考—以“西安高腔”为例章向玲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46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极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张晓宏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47实践理性论张伟胜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48以党建工作创新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吴建成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49《雷雨》:杀父娶母原型在现代中国的变体置换童献纲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50古代江南城镇发展与社会演变研究吴锡标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51知识型员工的敬业度探析丁奕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52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误区徐昌和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53对高校学生体育学习效果评价内容与方法的研究卢晓文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200854晋代行书盛行的原因透视吴锡标浙江省第13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55质疑当下不规范现象——兼论文字史的几个问题吴锡标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56论现代散文的文体自觉贵志浩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57鲁迅作品语言的变异徐根松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58生态危机的实质及其解决严云鸿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59自由与人的本质张伟胜2001-2004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 党委书记:胡建新
党委副书记、院长:胡伟
党委副书记:赵祖地、吴茶香
党委委员、副院长:叶碧、姚宏昌
副院长:潘海天
副院长:李江波 第一任党委书记:纪孔夫(1986.03--1989.02)
第一任校长:沈霞轩(1985.07--1988.11)
第二任党委书记:孙仁桢(1989.02--1990.08)
第二任校长:李国英(1988.11--1990.08)
第三任党委书记:吴南华(1990.08--1994.04)
第三任校长:方纯嘏(1990.08--1998.09)
第四任党委书记:叶长明(1994.04--2010.07)
第四任校长:郑家锦(1998.09--2006.09)

㈢ 中国2012年取得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天宫一号 神八 神九 空间交会对接

㈣ 科技成果获奖有奖金吗有的话,是多少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该奖项2000年设立。2012年3月22日,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开始公示,烟草研究名列国家科技进步奖名录,推荐单位为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两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 采访现场
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金额为五百万元 人民币。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作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
这些奖项每年评审一次。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这两个奖项不分等级。其他三个奖项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分为一、二等奖两个等级;对作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公民,对完成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可以授予特等奖。

㈤ 张海波的科研获奖

2014,《中国应急管理:理论、实践、政策》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
2013,《基于中国问题的灾害管理分析框架》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五届行政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2,《柔性社会管理:可能与可为》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1,《中国应急管理:理论、实践、政策》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2011,《公共危机治理与问责制》获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0,南京大学首届“中行奖”教学奖
2010,《中国转型期公共危机治理——理论模型与本土经验》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0,《中国转型期公共危机治理——理论模型与本土经验》获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9,《应急能力评估的理论框架》获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2008,南京大学“五四”奖章
2007,《风险社会与公共危机》获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2006,《“边缘人”抑或“过渡人”:失地农民社会适应的实证研究》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㈥ 李牧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及奖励

1. 湖北省省级教研课题:《理工科高校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主持,2009~2012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行政主体义务的理论建构及其运用研究》,主持,2009~2012
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及其实践创新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监察理论的基本原理为基点》,主持,2010~2012
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以监察链建构为主线的监察制度研究》,主持,2011~2012
5.2009年《知识产权法学》国家精品课程
6.武汉市人民政府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7.武汉市人民政府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8.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三次。
代表性论著
1.《行政主体义务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专著)
2.《中国行政法学总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主编)
3.《论公民信息申请权的实现障碍及其克服途径》,载《法学评论》2010年第4期。
4.《城市圈构架下的立法主体模式探究》,载《法商研究》2009年第5期。
5.《论我国土地征收及补偿制度的完善》,载《法商研究》2005年第2期。
6.《高校行政行为之厘定》,载《江海学刊》2005年第3期。
7.《我国法律义务定义观之检讨——以权利附带定义观为主线》,载《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7期。
8.《行政主体义务的法律内涵探析》,载《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9.《行政主体义务设定问题探究》,载《学术交流》2010年第8期。
10.《多元化,抑或统——关于我国行政法理论基础研究的思考》,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3期。
11.《地方立法中或然性问题及其对策探究》,载《学术交流》2007年第2期。
12.《行政法特点探究》,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3.《我国高校法律地位之检讨》,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1期。
14.《高校聘任制实施过程中教师权益保护问题探究》,载《学术论坛》2005年第1期。

㈦ 宋晓英的科研成果及奖励

(包括主持项目、获奖、著作、代表性论文)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美华人自传体写作发展史研究”,项目编号11BZW113.
2.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山东人新加坡留学状况及对本省区域发展的影响”,项目编号2008RKA089,2012年结题.
3.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欧美华人女性纪实性作品创作论”,项目编号J06S51,2007年结题. 1. 2008年“论海外华人女作家的网络写作”(论文)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2. 2009年“欧洲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之分析”(论文)获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高等教育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1.世纪末城市写实主义小说的女性形象,山东大学学报,2003/01
2.论世纪末城市写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东岳论丛,2003/04
3.论几部悬疑推理电视剧的得与失,齐鲁艺苑,2004/03
4.当代城市消费与文学叙事策略,齐鲁学刊,2004/04
5.英国“愤怒的青年”和中国世纪末城市写实主义小说之异同,青年论坛,2004/05
6.反腐败文学的深度和“亮色”,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05
7.欧洲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之分析,烟台大学学报,2006/01
8.生存奋斗和精神况味,山东文学,2006/02
9.欧美华人女性自我书写文本中的审美特质,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05
10.人文立场与全球化视野,理论学刊,2006/09
11.欧美华人女性写作文本中的个性化话语,济南大学学报,2007/01
12.“率”性叙事、“执”性叙事与“智”性叙事,名作欣赏,2007/01
13.论海外华人女作家的网络写作,河北学刊,2007/03
14.欧美华人女作家纪实性自我书写现象批评方法论析,济南大学学报,2008/04
15.海外华人写作的六大特点,河北学刊,2010/01
16.论几部“传记片”欧美女作家形象塑造中的得与失,世界文学评论,2010/01
17.新历史主义视野下中外间谍影片主题建构探析,济南大学学报,2011/02
18.阎真小说对精神建构的拆解与对生命价值的还原,齐鲁学刊,2011/03.
19.论海外华人网文中的感伤情结与忧患意识,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1/03
20.底层与草根:贾平凹与新加坡作家怀鹰自传体写作比较,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01
21.“异托邦”还是“乌托邦”?台北:艺文论丛,2011/12
22.传承与扬弃融合与流变,理论学刊,2012/10
23.承继、断裂、拓新与成长,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03

㈧ 储伟的科研成果

1992年以来已负责承担国家级(8项)、省部级以及其他科研攻关项目共20余项 (包括已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7,1999,2007和2005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重大项目分题(99培植,1999, 2005)、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等)的研究工作, 取得了优良的进展和成绩。目前在研课题有973计划课题(2011CB2012)等项目。近年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在国际核心刊物如 Angew. Chem. Int.Ed.(IF=13.7), Chemical Reviews (IF=41.3), ChemSusChem (IF=7.5), Journal of Catalysis (2)(IF=5.8),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 or JMCA (3)(IF=6.1), ACS Catalysis, Applied Catalysis B, Nanotechnology (2), Int. J Hydrogen Energy (3), J Phys Chem B, Appl Catal A (6), Dalton Trans, Catalysis Today (7),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4), Catal Comm (5) 等发表的论文被SCI/EI国际检索收录300余篇次(其中SCI收录200余篇, EI收录150余篇)。国际数据库引用3900余次,i10因子83。论文的SCI影响因子(IF)之和大于270分 。获得多项国际奖。主编出版《催化剂工程》,40余万字。共获得和申请发明专利30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3项。以第一排名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2004和2008年,省部级) 和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2008年,省部级)。多项进展和成果已中试应用。

㈨ 王运武的科研成果

论著 《基于协同理论的数字校园建设的协同机制研究》,王运武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首部将协同理论引入教育信息化领域的著作,首部倡导利用协同理论指导数字校园建设的著作。 《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王运武 陈琳 著,电子工业出版社,37.7万字,2008年6月第1版。 《现代教育技术》,陈琳 主编,王运武参编第二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9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解读》,顾明远 石中英 主编,刘臻 刘冬雪 王运武撰写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期刊论文 《近十年中国远程教育学习者辍学问题研究综述》,周静 王运武,《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综述》,杨曼 王运武,《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年第4期。 《让学习更开放和灵活:新兴模式和方法——首届开放及灵活教育国际会议(ICOFE2014)综述》(1万字),王运武,《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智慧校园的智慧性设计研究》,于长虹 王运武 马武,《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4年第9期。 《新兴技术如何变革高等教育——<2014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深层次解读》(1.1万字),王运武 周静 杨曼,《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年第4期。 《中新教育技术发展比较研究》(1万字),王运武,《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4年第5期。 《中国台湾地区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及其启示》(1.2万字),王运武,《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4年第4期。 《关联主义知识观要义阐释——网络时代知识变革的视角》(1.3万字),刘菊 王运武,《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4年第2期。 《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内容与策略》,于长虹 王运武,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3年第10期。 《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概览及其启示》,魏先龙 王运武,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3年第9期。 《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李小刚 王运武 马德俊 靳素丽,发表于《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13年第10期。 《教学视频支持下的网络时代个性化学习研究》,李小刚 靳素丽 王运武,发表于《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第13期。 《“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研究——基于系统思维的分析思辩视角》(1.5万字),王运武,发表于《远程教育杂志》(CSSCI)2013年第2期。 《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研究》(1.2万字),方兵 杨成 王运武,发表于《远程教育杂志》(CSSCI)2012年第6期。 《协同学视野下的数字校园建设——数字校园建设中的战略协同与团队协同》(2万字),王运武,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2年第7期。 《实现数字校园协同效应的八种作用机制》(1.8万字),王运武,发表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2012年第3期。 《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的现状与未来》,王运武 陈琳,发表于《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年第1期。 《数字校园协同效应的产生及其提升策略》(1.5万字),王运武,发表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2012年第1期。 《科研新手到专家的必备技能——学会学习隐性知识》,王运武,发表于《科技导报》(核心期刊),2011年第28期。 《协同学视野下的数字校园建设——数字校园系统的协同进化与协同发展》(1.1万字),王运武,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1年第10期。 《协同提升数字校园价值——基于数字校园建设案例的分析》(1.2万字),王运武,发表于《中国远程教育》(核心期刊),2011年第9期。 《毕业论文指导平台与普通网络方式实现指导的差异》,梁德深 王运武 詹斌 黄剑文,发表于《现代计算机》,2011年8月中旬刊(核心版,总第371期)。 《我国数字校园建设研究综述》(2万字),王运武,发表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扩展源)2011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11年第11期“教育技术”栏目索引) 《基层远程教育机构网络教学支持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广东省韶关市三种远教机构为例》(1万字),梁德深 陈胜兵 王运武,发表于《中国远程教育》(核心期刊)2011年第2期。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王运武,发表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3期。 《基于网络的学科信息传播平台——学科网构建研究》,陈琳 王运武 徐华平,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0年第12期。 《论信息化学习方式及其数字资源形态》(1.1万字),黄荣怀 陈庚 张进宝 王运武,发表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扩展源)2010年第6期。 《课堂话语分析初探》,孙杰 王运武 赵兴龙,发表于《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10年第9期。 《国外中小学数字校园:进展与启示》,王运武,发表于《中国远程教育》(核心期刊)2010年第5期,转载于《教育情报参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2010年第11期、《普陀教育技术应用研究》2010年第4期、《教育文化论坛》2011年第2期(文摘)。 《中小学数字校园优化发展的思考》,王运武,发表于《中国远程教育》(核心期刊)2010年第4期,转载于《普陀教育技术应用研究》2010年第3期。 《教育技术工作者角色的历史变迁——兼论新时期的历史使命》,王运武,发表于《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09年第5期。 《基于实践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思考》,陈琳 周惠颖 徐华平 王运武,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9年第3期。 《教育信息化发展亟需转型》,王运武,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9年第2期,转载于《教育情报参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2009年第5期。 《中国教育技术改革发展三十年》(1.2万字),陈琳 王运武,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9年第2期,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 2009-07全文复印。 《多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透视》(2.36万字),王运武 陈琳,发表于《开放教育研究》(核心期刊、RCCSE权威期刊、CSSCI)2008年第3期,P37-46。 《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思考》,王运武 陈琳,发表于《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08年第8期。 《对国外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王运武,发表于《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08年4期。 《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王运武,发表于《中国教育信息化》(CSSCI扩展源)2008年1期。 《我国香港和台湾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其启示》,王运武,发表于《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12期。 《思辨中演进的教育技术学》(1万字),王运武,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7年11期。 《功能情境主义与教学设计》,王运武,发表于《教育技术研究》2007年5期。 《论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王运武 王太昌,发表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年3月第120期。 《关于美国教育技术概念演化的分析与思考》,王运武,发表于《教育技术导刊》2006年第6期(总第018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王运武,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增刊,收录于《全国基础教育论文集》,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教学论文入选荣誉证书”。 会议论文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tus Investig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in China and Its Training Strategy. Wang Yunwu, Inaugur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en and Flexible Ecation, 16-17 January 2014, Hong Kong. Analyses on Hierarchical Model of Teaching Skills Based on Multimedia Technology. Jie Sun, Cui Kang, YunWu Wang.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1, Volume 216, 516-521.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Environment, Ecoinformatics and Ecation (CSEE2011), August 21-22, Wuhan, China. (EI, ISTP) Exploration on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in Ecation. Yunwu WANG, Lin CHEN. 2011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 (CCSSTA’2011), August 4-7, Huangshan, China.(ISTP)(2011年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 《立足学科建设,创建教育技术学人的数字化学术家园——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网建设回顾与展望》,陈琳 王运武 徐华平 刘连启,发表于2010年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ETIF2010)论文集《深化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韩锡斌 徐福荫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 《转型期教育技术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王运武,发表于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9)论文集《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陈琳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8。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探析》,王运武,录用于第四届全国教育技术博士论坛(The 4th Doctoral Forum of Ecational Technology, ETDF2008),2008年10月。 《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王运武,发表于《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上册),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6)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报纸
1. 《重构教育信息化产业生态链》,王运武,发表于《人民政协报》,第5645期(2010-05-26)第11版。
2. 《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王运武,发表于《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第217期(2009-06-10)第02版。
3. 《治学经验介绍》,王运武,发表于《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报》(XZNU Postgraate)第2期(2008年11月22日)。
4. 《为国储才建奇功 敬文精神永流传》,王运武,发表于《徐州师范大学校报》-第401期(2008-10-20)-第03版:第3版。
5. 《教育技术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王运武,发表于《聊城师范学院报》(2002年更名为《聊城大学报》),第9期 总第340期(2001年4月14日)。
获奖 《中国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世纪变迁》,王运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编号:JSSKL2014JS003。 《从专科到博士——有梦想总会成真》,王运武,徐州市委教育工会“我的青春故事汇”征文荣获三等奖。 《教育信息化人才立体、多元创新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陈琳、蔡国春、李子运、黄如民、王帆、王运武,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 “教育技术学科网”,王运武 席春荣 徐华平 刘连启 王健,荣获第十六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一等奖,2012.12。 《基层远程教育机构网络教学支持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广东省韶关市三种远程教育机构为例》,梁德深 陈胜兵 王运武,第八届全国成人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 “教育技术学科及专业发展的创新探索实践”系列论文,陈琳 王运武 张琪 徐华平 黄如民,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10。 《基于实践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思考》,陈琳 周惠颖 徐华平 王运武, 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 《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王运武,北京师范大学“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征文二等奖,2009.9。 《转型期教育技术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王运武,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9)征文一等奖,2009.8。 《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王运武,江苏省2009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9.7。 《多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透视——价值哲学、社会学、生态学视角》,王运武,2007年中国教育技术年会征文二等奖,2007.11。 《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思考》,王运武 陈琳,第六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7)征文二等奖,2007.10。 《功能情境主义与教学设计》,王运武,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技术委员会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工科专委会(华东北)2007年会征文三等奖,2007年8月7日。 《移动无线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王运武,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师范院校专业委员会教育技术征文二等奖,2006.11,证书编号:063030。 2008年4月,获得研究生朱敬文特别奖学金。(徐州师范大学朱敬文特别奖学金每年评定2名) 2001年,获聊城大学教育技术系(已更名为传媒技术学院)学术科研奖;象棋大赛三等奖;聊城大学网页大赛三等奖,摄影大赛鼓励奖。 研究报告
1.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评估规范研究报告》(撰写约9.2万字),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采用,完成时间:2010年3月。
2. 《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规划研究报告》(共14万字,其中撰写约7万字),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采用,完成时间:2010年3月。
3. 《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评审稿》(1.4万字,主要执笔人之一),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采用,完成时间:2010年3月。
4. 《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规划及数字校园评估规范研究项目调研及专家咨询会纪要》(撰写约9万字),完成时间:2010年3月。
5.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免费师范生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实施方案》(共3.7万字,其中撰写约2万字),被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采用,完成时间:2010年1月。
6. 《总干事关于建立由教科文组织赞助的多语言学习网络空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草案)》(约1万字,参与撰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 UNESCO)采用,完成时间:2009年4月。

㈩ 司林胜的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

1、EDI效益评价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2001鉴定;
2、现代企业绿色营销绩效的综合评价与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2004年鉴定;
3、转型时期河南省粮食流通现状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资助,第二,2000年结项;
4、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河南省面向21世纪高教研究项目,主持人,2002年鉴定;
5、工商管理类专业电子商务教育研究,河南省高教研究项目,主持人,2004年鉴定;
6、商业企业市场营销效益综合评价与控制研究,原国内贸易部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1998年鉴定;
7、河南省非国有粮食企业现状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资助项目,第二,1998年结项;
8、商品流通企业商誉定量评估方法研究,原国内贸易部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第二,1998年鉴定;
9、粮食商贸及储备调拨EDI标准化研究与应用可行性研究,原国内贸易部科技攻关项目,第二,1998年鉴定;
10、河南省企业信息化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问题研究,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主持人,2005年结项;
11、面向电子商务的流程型企业信息化选型理论与方法研究,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人,在研;
12、基于协同效应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在研。 1、企业e化转型的“能力陷阱”,经济管理,2004.15;(被新华文摘2004年第10期摘编);
2、EDI的二元目标模式分析及发展战略取向,江汉论坛,2001.4(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贸易经济”1998.1全文转载);
3、商业企业市场营销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7.5 (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市场营销学”1998.1全文转载);
4、论大中型商业企业市场营销效益控制,商业研究,核心期刊,1998.8(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商业企业管理”1998.11全文转载);
5、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的整合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2.5;
6、企业信息化非系统风险的综合评估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6;
7、对我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实证研究,消费经济,2002.5;
8、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及实践的特征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6;
9、企业绿色营销系统构建与绩效评价,系统工程,2003.8;
10、中国企业环境管理现状与建议,企业活力,2002.10;
11、基于PIP的企业绿色营销绩效系统构建,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6;
12、Systemically Analysis on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 Green Marketing,46TH (2002)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ystems Sciences. Shanghai,2002,8;
13、The Integration Goal,Mode And Form Of Electronic Commerce With Traditional Enterprises,The 2nd Sino-America Advanced E-Commerce Workshop,2004,6;
14、Preliminary Research on Green Manufacture Evaluation System(被ISTP收录) Proceedings of 2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2001.8.
15.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Net Marketing Performance(被ISTP收录), Orient academic forum special:306-312,2004
16、《绿色营销基本范畴分析》,《江西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5
17、《依托国有粮食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国粮食经济》,1998.11;
18、《创新乡镇企业管理机制》,《工厂管理》(核心期刊),1999.4;
19、《商品流通企业商誉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商业研究》(核心期刊),1999.2;
20、《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产权的出售和拍卖工作》,《市场经济导报》,1994.6;
21、《香港基金市场管理模式探析》《外国经济与管理》(核心期刊),,1995.5;
22、《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管理决策模式》,《决策探索》,1995.7;
23、《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跟踪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0.7;
24、《健全机制,化解阻力,整体推进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经济》,1999.12。
25、绿色产品竞争的博弈分析 科学技术与工程 cn11-4688/T
26、《我国推广应用EDI技术的基础条件分析》,《商业研究》(核心期刊)2000.2;
27、《我国EDI技术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计算机世界》1999.8;
28、《网络营销绩效评价研究》、《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1、EDI效益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2002年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现代企业绿色营销绩效的综合评价与控制研究,2005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2004年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4、企业绿色营销系统的构建与绩效评价,2004年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5、面向商务应用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河南省高教研究项目,主持人,2008鉴定;2009年获得河南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9年获得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1、绿色营销绩效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1 魏明侠、司林胜著
2、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9 主编, 排名第一;
3、电子商务概论(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排名第三;
4、WTO与河南粮食(河南省“十五”规划图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8 排名第五;
5.《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1,总主编;
6、电子商务导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4,排名第五。
7、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7,主编;
8、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9,主编;.
9、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第二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5,主编。 1.1998年被评为“郑州市优秀教师”;
2.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教师”;
3.2003年被评为“郑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带头人”;
4.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5.2005年获得“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人文社科类)支持计划”资助。

阅读全文

与2012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