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人格研究成果

人格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2-01-13 13:41:26

⑴ 心理学领域有哪些的研究成果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的。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人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智。

研究领域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胎儿出生到年老死亡的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
学习心理学:探索人是如何发展成为如今的状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发生过程和原因。
人格心理学:关注包括人格特征、动机和个体差异。
感觉与知觉心理学:研究人类怎样感知周围世界,如正在研究人类是如何识别面孔的。
比较心理学:研究和比较不同种系的动物行为。
生理心理学:研究行为与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活动。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思维问题,试图了解推理、问题解决、记忆及其他心理过程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性别心理学:研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探索生理因素、儿童扶养过程、教育、社会刻版印象等各种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研究涉及态度、说服、骚乱、顺从、领导行为、种族歧视、友谊、婚恋等问题。
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对人类行为的作用。
进化心理学:研究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各种进化方式对行为的影响。如男性与女性之间的配偶选择方式。
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行为心理学:研究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犯罪心理学: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

⑵ 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和伟大人格

牛顿第一定律
Newton's first law of motion

牛顿运动定律之一。内容为: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不变,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条定律是牛顿根据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来的,是牛顿力学的出发点,故又称运动第一定律。伽利略在《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中,根据圆球沿光滑坚硬斜面滚动,上滚减速,下滚加速,他说:“沿斜平面向下有加速因素,向上有减速因素,可见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是永久的,不会慢下来,更不会停止,因而是匀速的。”首次提出无外力作用时物体作匀速运动的新观点。在伽利略之前,人们把力和速度联系在一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作匀速运动的因素,一旦力消失,物体将停止运动,而伽利略认为力消失后物体将永远运动下去,因此力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因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加速或减速的因素。既然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的性质,就把这个性质叫做物体的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就叫做惯性定律,它是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的基础,也是惯性参考系的依据。无外力作用时,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就是运动不灭;保持静止状态不变,就是运动不能自生;牛顿第一定律体现了运动不能自生自灭,是运动守恒(包括动量和动能的守恒)的特例。
爱迪生(1847~1931)
Edison,Thomas Alva

美国发明家。以创办工厂实验室、开辟使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的途径而名垂史册 。1847 年2月11日生于俄亥俄州的迈兰的一个荷兰移民家庭。1931年10月18日于新泽西州西奥兰治逝世 。幼时只受过3个月正规教育 。12岁起做过报童、小贩、报务员等以自谋生计。因受M.法拉第的影响,一生从事电学实验研究和发明。1868年他发明了一台选票记录仪想推销给国会,但没有被采用。爱迪生的第一项发明没有找到市场使他更注意发明的实用性。1869年,爱迪生由波士顿移居纽约。他改进了金指示器电报公司的电报机,得到公司经理的赏识 ,受聘月薪300美元( 这在当时是很高的月薪 )。1870 年 ,移居新泽西州 ,开始他的高效发明时期 。1874年改进了打字机 。1876年 ,给A.G.贝尔发明的电话加装了炭粒话筒,提高了受话的声响。

钱学森

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国。1955年至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还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名誉主席。1992年4月被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学习研究期间,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被任命为委员。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奖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5年1月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

钱三强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6岁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钱三强毕业后,担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的助理。翌年,他通过公费留学考试,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以报国之志赴欧洲,进入巴黎大学居里试验室做研究生,导师是居里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

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1948年夏天,钱三强怀着迎接解放的心情,回到战乱中的祖国。他回国不久就遇到1949年1月的北平和平解放,他在兴奋中骑着自行车赶到长安街汇入欢庆的人群。随后,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派人找到他,希望他随解放区的代表团赴法国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共中央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拨出5万美元,要他帮助订购有关原子能方面的仪器和资料。看到共产党的领导人在新中国尚未建立时就有这种发展科学事业的远见,钱三强激动得热泪盈眶。从国外归来后,他于开国大典当天还应邀登上了天安门。

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他在中国科学院担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并于195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1958年,他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包括他的夫人),他还将邓稼先等优秀人才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队伍中。

1960年,中央决定完全靠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后,已兼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他像当年居里夫妇培养自己那样,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在“两弹一星”的攻坚战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核专家,并在这一领域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人们后来不仅称颂钱三强对极为复杂的各个科技领域和人才使用协调有方,也认为他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满门忠烈”的科技大本营。

晚年的钱三强身体日衰,仍担任了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他一直关心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强调不仅要服务于军用还要供民用。1992年,他因病去世,终年79岁。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三强追授了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了这位科学泰斗的巨大贡献。

⑶ 人格理论主要有哪些研究领域研究现状如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格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式,被称为“大五人格”。这五种人格特质是:
情绪稳定性: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
外向性: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
开放性: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
随和性: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
谨慎性:胜任、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
我也是找的 呵呵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⑷ 霍兰德人格类型论的主要成果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现实型(Realistic) 又译技能型。具有这类倾向的个体,属于技术与运动取向。往往身体技能及机械协调能力较强,对机械与物体的关心比较强烈。稳健、务实,喜欢从事规则明确的活动及技术性工作,甚至热衷于亲自动手创造新事物。不善言谈,对于人际交往及人员管理、监督等活动不太感兴趣。这一领域的职业有:需熟练技能方面的职业、动植物管理方面的职业、机械管理方面的职业、生产技术方面的职业、手工艺技能方面的职业、机械装置与运转方面的职业等。 喜欢现实性的实在的工作,如机械维修、木匠活、烹饪、电气技术、管子工、电工、机械工、摄影师、制图员等,也称“体能取向”、“机械取向”。这类人通常具有机械技能和体力,喜欢户外工作,乐于使用各种工具和机器设备。这种人喜欢同事务而不是人打交道的工作。他们真诚、谦逊、敏感、务实、朴素、节俭、腼腆。 研究型(Investigative) 又译调查型。具有这类倾向的个体,喜欢理论思维或偏爱数理统计工作,对于解决抽象性问题具有极大的热情。他们通常倾向于通过思考、分析解决难题,而不一定落实到具体操作。喜欢具有创造性、挑战性的工作,不太喜欢固定程式的任务。对于人员的领导及人际交往也非情所愿,独立倾向明显。适合的职业有:分析员、设计师、生物学家等。 喜欢各种研究型工作,如:实验室研究员、医师、产品检验员、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研究者、图书馆技师、计算机程序编制者和电子技术工作者等等。这类人通常具有较高的数学和科研能力,喜欢独立工作,喜欢解决问题;喜欢同观念而不是人或事务打交道。他们逻辑性强、好奇、聪明、仔细、独立、安详、俭朴。 艺术型(Artistic) 具有此类倾向的个体,对具有创造、想象及自我表现空间的工作显示出明显偏好。他们和研究型倾向的个体相同之处在于创造倾向明显,对于结构化程度较高的任务及环境都不太喜欢,对于机械性及程式化的工作了无兴趣。也比较喜欢独立行事,不太合群。但两者所不同的是艺术倾向明显的个体好自我表现,重视自己的感性,直觉力较好,情绪变化较大。这一领域的职业有:美术雕刻以及工艺方面,舞蹈、戏剧等。 喜欢艺术性的工作,如:音乐、舞蹈、唱歌、演员、艺术家、美术家、音乐家、设计师、编辑、作家和文艺评论家等。这种取向类型的人往往具有某些艺术上的技能,喜欢创造性的工作,富于想象力。这类人通常喜欢同观念而不是事务打交道的工作。他们较开放、好想象、独立、有创造性。 社会型(Social) 具有此类倾向的个体,喜欢与人为对象的工作。他们通常言语能力优于数理能力,善于言谈,乐于与人相处,给人提供帮助,具有人道主义倾向,责任心也较强。习惯于与人商讨或调整人际关系来解决面临的问题。不太喜欢以机械和物品为对象的工作。适合从事咨询、培训、辅导、说劝类工作。这一领域的职业有: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方面、社会福利事业、医疗与保健方面、各种直接为人服务的和商品营销方面的职业等。 喜欢社会交往性工作,如教师、教育行政人员、社会学家、社会工作者、咨询顾问、护士等。这类人通常喜欢周围有别人存在,对别人的事很有兴趣,乐于帮助别人解决难题。这种人喜欢与人而不是事务打交道的工作。他们助人为乐、有责任心、热情、善于合作、富于理想、友好、善良、慷慨、耐心。 企业型(Enterprising) 又译经营型。具有这种兴趣倾向的个体,喜欢制定新的工作计划、事业规划以及设立新的组织,并积极地发挥组织的作用进行活动;喜欢影响、管理、领导他人;自信、支配欲、冒险性强。他们不喜欢具体精细、或需要长时间集中心智的工作。这一领域的职业有:管理,市场和销售类的职业。 喜欢诸如推销、服务、管理、企事业领导、经理、商业主任、销售员和人寿保险员等。这类人通常具有领导才能和口才,对金钱和权利感兴趣,喜欢影响、控制别人。这种人喜欢同人和观念而不是事务打交道的工作。他们爱户外交际、冒险、精力充沛、乐观、和蔼、细心、抱负心强。 传统型(Conventional) 又译事务型、传统型。具有这类倾向的个体,喜欢高度有序、要求明晰的工作,对于规则模糊、自由度大的工作不太适应。不喜欢主动决策,习惯于服从,一般较为忠诚、可靠,偏保守。与人工作中的交往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工作仔细、有毅力。对社会地位、社会评价比较在意,通常愿意在大型机构做一般性工作。相应的职业领域有:银行职员、图书管理员、会计、出纳、统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人员、办公室职员等。 喜欢传统性的工作,如:记账、秘书、办事员,以及测算办公室人员、接待员、文件档案管理员、秘书、打字员、会计、出纳员等工作。这种人有很好的数字和计算能力,喜欢室内工作,乐于整理、安排事务。他们往往喜欢同文字、数字打交道的工作,比较顺从、务实、细心、节俭、做事利索、很有条理性、有耐性。

⑸ 那些科学家有伟大的人格

许多科学家有优秀的品质 他们拥有的General Quality绝对有追求真理、不懈奋斗 所以科学才会不断进步 人类才会在智慧的巅峰永远不停的超越 具体而言 像费玛(费玛定理)、卡文迪许(很多,如测定许多物理常熟),他们不爱发表自己的成果,总觉得还有进步的余地,不慕虚荣,苦心求道;像爱因斯坦(相对论)、伽利略(钟摆原理)、布鲁诺(日心说),有的对法西斯对核武器说不,有的对伪科学,对政治科学说不;柯西(分析学基础的建立)、高斯(同上,数学王子)、居里夫人(放射元素性质),在生命垂危或遭受巨大打击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用自己探索真理的决心,行走在人类思维、智慧的巅峰,烂漫在千年之后。

⑹ 关于人学书籍.著作.研究成果及其他观点

个人推荐经典书籍----从人类学发展阶段排序
1.19世纪末 文化进化论:认为文化普遍简单到复杂,低级向高级发展,像生物一般
《 金枝 》 弗雷泽 (英国 长于巫术文化研究 不过太长——)
2.19世纪末 文化传播论:认为文化一次产生于某处,而后四散传播,流行“泛埃及论”,即人类天生创造力缺乏,文化都是从埃及这个中心传播出去的
3.20世纪初开始
历史特殊论:搜集一个社会生活现象的总和进行实证研究,而不考虑它的过去未来。个人建议参考年鉴学派的理论基础。
《 种族、语言、文化 》 博厄斯,又译鲍斯boas(美国 重视语言)
4.20世纪20年代初 文化功能论:以文化为一个整体,强调各个部分对整体的贡献和相互关系。
《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 马林诺夫斯基(英国 重实践)
《原始社会的结构和功能》 拉迪克里夫�6�1布朗 (英国 偏理论)
5.20世纪30年代起 新进化论:文化进化论的一次改进
《文化科学》 怀特(美国)
6.20世纪30年代起 心理人类学派:强调民族人格与民族命运的关系
《 菊与刀 》 本尼迪克特(美国 同时是博厄斯的弟子)
7.20世纪50年代起 认知人类学:
文化相对论:
8.20世纪50年代末 结构主义:试图研究人类的思维结构建立普遍的文化“语法”
《 原始思维 》 列维�6�1斯特劳斯(法国)
9.20世纪50年代末 象征人类学:“文化是一种象征体系”
《象征研究》 特纳(美国)
10 20世纪70年代 政治经济学派:
11.20世纪80年代 实践论
《实践理论大纲》 布迪厄 (法国)
12.《 金翼 》 林耀华 (国内文化人类学的经典)
辅助可以看看:
《原始文化》 E.B.泰勒(文化进化论 传说中的奠基人 个人觉得可能太陈旧了)
《古代社会》 摩尔根(同上)
《论礼物》 莫斯 (对原始社会的组织形式有创造性见解,与《金翼》颇有关系)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曾获1997普利策奖)《 自私的基因 》(两者皆为新达尔文主义作品。放在辅助是因为国内主要关注文化人类学,有一定忽视与生物学(体质人类人)联系的方向,不过是未来重要方向,奇人郑也夫想做这方面的泰斗)
其他学科方面的思想;社会学最丰富,如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原始形式》,韦伯的许多有关宗教的书籍,费孝通的书籍;心理学方面,如弗洛伊德《 图腾与禁忌 》。
注一:三大人类学理论遗产:韦伯 马克思 涂尔干(杜尔凯姆)
注二:颜色所加为本人觉得看后会带来较多思考的书籍。(不过大都没看,或许揣度错误)
本文参考书目:
《人类学通论》 庄孔韶

⑺ 多重人格真的存在吗心理学界对此是如何界定和认知的

虽然多重人格对我们很多正常人来说,是一件有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说,多重人格是真实存在的。不过虽然心理学家们对于人格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那些产生人格分裂的患者进行心理解释。但其人格分裂的生理基础,或许仍旧还是一个谜。
人格分裂的产生,源于人类的自我保护机制。比如一个怯懦之人,为了逃避自己在现实中所遭遇的挫折,那么他就有可能分裂出一个相对强悍的人格,当主人格觉察到危险之时,主人格会选择隐退,而由其分裂出来的那个强悍的次人格来接受冲击。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我们看到过很多人格分裂的患者,当然涉及的基本都只是双重人格。

⑻ 全人格教育的成果

全人格教育所取得的成果
以上的这个研究结合性质上和数量上的资料,调查了2000名9到18岁已参加过全人格快乐成长教育的学生。
二、全人格教育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1、他们的独特之处——Learning-to-learn
在全人格教育中,他们教给学生可以给学生带来最大帮助的适用于任何科目并定义学习风格和策略的“学会如何去学习”的技能。全人格教育里为了课堂学习的成功,他们的课程为学生建立自信和提供丰富的学习用具。并且他们的理论学习仅仅是一些难题。他们的重点是放在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让学生更自信、更自尊并且更富有创造力。
根本信任体制,在学习课程中,他们相信:
●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学习。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
●相互尊重和关爱是最基本的原则。
●学习必须是欢快的、有趣的、有效益的。
●在学生和教师中的安全和信任是学习进行的基本要素。
2、全人格教育让孩子拥有各种技能
(1)领导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和人际关系关系
在全人格教育,每一个人将会得到可以持续终身的,帮助自己建立自信的,并且增强做事情的动机和信念的多种技能。在这里学生们学习到的技能和获得的信息包括时间管理、提高阅读的策略,帮助学业成功的倾听和学习技能。
除了上述的技能,学生还学习如何一步步的达到自己的目标——无论是在新的运动项目中考验自己,还是升学、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每一个项目中,学生都可以学习到帮助任何学科、任何水平的学生成功的学习技能。学生将学习帮助自己发展与他人的友谊、解决矛盾和沟通的人生技能。学生还将发现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达成自己的责任,并在生活中更自律、做最好的选择,同时,重新发现学习的快乐。
(2)学术技能
①快速策略——快速策略包括考试技能、组织技能、学习技能、时间管理技能和学习风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风格并且怎样充分有效地发挥效用。让他们了解特殊的学习策略和考试技能,在考试和升学中取得更大的收获。在这里,学生还将学习到怎样管理学习时间和课外活动,并且怎样为自己建立一个最好的学习领域和学习空间。
②快速阅读——从逐字逐句的单调乏味的阅读到“概念阅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快速完成作业和任务。为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缩短时间并养成快速阅读风格。
③快速书写——用快速写作来释放学生的创作思想。让学生学习如何处理不同种类写作任务,克服写作的瓶颈,并把生活注入到每天的写作中。
④做笔记/信息反射——笔记TM(Taking notes & Making notes)和情绪反射是两种平衡大脑信息储存路径的两种创新方式。这两种方式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并且让信息变得更容易记忆。学习使用这些方式为课堂演讲,阅读任务,学期考试和口语表达奠定基础。
⑤记忆——利用固定的地点和相互结合的方法学习以愉快的方式去记词汇、历史日期和其它发生的事情。在学习中,学生感受到的乐趣越多,那么,他们那的记忆力就越好。
(3)生活技能
完美品德的8个关键
●诚正信实-integrity
●失败为成功之母-Failure leads to success
●好说好话-Speak with good purpose
●把握当下-That is it!
●做自己的主人-Ownership
●勇于承诺-Commitment
●弹性变通-Flexibility
●均衡一下-Balance
这8个关键是个人成效的基本框架。当你知道自己拥有怎样去应用这8个关键的责任时,别人将会更愿意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任。这样结合起来,就为学习建立了一个积极的、支持性的环境。
沟通和人际关系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清晰的沟通可以让你在学校、大学面试和未来职业中更加具有优势,同时,它还可以帮助你解决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矛盾。学习特殊的沟通和人际关系的模式去向他人传达你的需求、你的观点、挫折和一切积极行为的感受,学习友善地倾听与清晰地表达你的观点。
创造思考,目标设定与问题解决
以全新的刺激的方式释放你无限的脑力。拥有一点创造思想,你就可以发现很多解决难题的方法, 就会发现解决问题的进程、目标设定策略与片面与全面之间的不同。
突破户外冒险课程
去做比你想得到的更多的事情吧!绳索课程可以帮助你克服自我欺骗的局限与恐惧。比起体能训练,它更多的是突破阻碍你成功的强有力的精神锻炼。

⑼ 人格毕生发展及特征是什么

广义地说,个体从生到死,生理和心理都处在不间断的变化过程之中,都可以称之为发展。狭义地说,人在生长过程中,身心向进步积极方面的变化叫发展。人格毕生发展是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经历衰老至死亡的整个人生历程,由于经验与内部成长的相互作用,其人格及其各成分随年龄推移发生连续变化。这种变化既包含量变,又包含质变;既指上升的、前进的、积极的变化和过程,又指下降的、衰退的、消亡的过程。

人格的毕生发展应强调两个方面:

一是人格整体发展观念。即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的连续变化以及这些成分和特质在人的自我意识的支配下不断协调与整合而形成的一种人生的定向运动。

二是人格毕生发展的观念。特别是成年期以后的人生不是一片绵延的“高原”,由于成年期后,人生还将面临诸如继续学习、从事职业活动、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等重大课题,因此人格的发展应包括成年期后的进展,直至生命终止的人生全过程。毕生发展应是个体自卵细胞受精开始的胎儿期到脱离母体后经历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各阶段,直至生命终止的发展全过程。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所讲的人格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人格的整体发展,包括能力、情感、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信念、价值观、性格、行为等成分和特质的连续变化,以及这些成分和特质在自我意识调节下的协调与整合运动。

二是指人格向进步的、积极的方向变化,亦即在社会化实践过程中,根据社会和时代对自身的规范性要求、自己的个性特点需要,找到自身完善人格的目标、内容和方向,以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协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为根本点,并立足于自身在气质等方面的个性和特长,在自我意识的调节下使自己人格的各种成分和特质,以及这些成分和特质的协调与整合连续不断地向积极的、进步的方向运动,以形成和完善其职业理想人格。

三是指青年期及其之后的人格发展。包括青年、壮年、中年、老年各阶段,这个过程贯穿于我们的终生。

人格发展有连续变化中的阶段性,定向发展中的顺序性,统一发展中的均衡性,共同模式下的个体差异性等。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人格发展中的这些特征吧。

连续变化中的阶段性人格的发展遵循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到达一定程度,一定会引起质变,质变完成量变,事物在新的质态的基础上,又会引起新的量变,事物的变化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事物的变化发展,又呈现出阶段性,每一次质变,事物都从一个阶段过渡到了另一个阶段,因此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人格发展的连续变化中呈现出阶段性,每一阶段既包含了前一阶段的因素和成果,又孕育着后一阶段的新质,体现了发展的连续性。

定向发展中的顺序性即人格发展是一种定向运动。许多人格特性的发展都是由系统到分化,再到整合。在定向发展过程中,各阶段之间的更替衔接总是遵循着固定的顺序,不可颠倒,也不可逾越。

统一发展中的不均衡性各种人格特性或成分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发展过程中,但发展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性表现在:人格整体特性在其发展过程中速度的不均衡及其各种人格特性在发展的起始时间、速度、成熟程度等方面的不均衡。

共同模式下的个别差异人是不同的个体,由于他们各自的遗传因素和所处的环境影响因素不同,在身心特性方面呈现出许多的差异。其中最主要的是能力、动机、气质、性格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就使得个人与环境的交互形式、程度上的不同,从而使人格发展呈现出共同模式下的个别差异。

轻松一刻:命运多舛的贝多芬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备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

贝多芬是家中7个孩子中的第2个,因长兄夭亡,贝多芬实际上成了长子。他的母亲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摇钱树。父亲不惜打骂,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地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

7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地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原来,钢琴声的分贝数一般在80至90分贝之间,人不能在85分贝或更高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停留超过6小时,贝多芬热爱练习钢琴,因此导致耳聋,但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

贝多芬无时不充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米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风骚、幼稚、自私的米列塔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米列塔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贝多芬曾写下遗书。

1803年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肝脏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有2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而他的墓旁则是舒伯特的坟墓。终生未婚。

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100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等等。

阅读全文

与人格研究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