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对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推进五水共治工作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的比陌生人还要陌生了,是那个没关的窗户?还是那个你没有座的座位?呵!其实我们都不知道。
㈡ 您对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推进五水共治的工作有什么建议
需要深化的几点建议
1、全面排摸,加强硬件设施完善。
按照基础在建、重点在管、目标在用的要求扎实推进工程完善年建设。
一要组织回头看,积极发动乡村两级干部对治污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排摸,列出问题清单;深化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层面人员对全县面上治污工程质量进行一次回头看,列出整改清单。
二要倒排项目计划,针对回头看排查出的问题,制定项目清单,进一步落实责任主体,倒排项目计划,加快推进速度,注重工程质量监管,真正实现“三分建、七分管”和“建好管用、群众满意”的目标。
三要强化督查考核,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与设施监管考核体系,以硬件设施的完善与正常运行开展清零行动,确保实现县域治污设施常态化运行,污水零排放。
2、全民发动,加强治污设施运维。
一要深化专业维护。不断强化运维工作站和专业运维队伍的实施主体作用,推动运维重点从中间向两头深化、运维方式从应急整改向常态化维护深化,切实提升治污设施运维效果。
二要引导全民参与。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平台以及结合乡镇干部“包村三认”工作,大力宣传保护生态的重要意义,对全县窨井进行编号登记,倡导推行农户认领清洗门前窨井机制,逐步实现治污设施全民维护。
三要注重经验推广。县五水共治指挥部要及时总结各地好做法好经验,加强推广和工作指导。如:临岐镇的新建房截污纳管办法;石林镇探索推行的“九宫格”工作法、无人保洁模式;屏门乡的环保娘子军等等。
3、全力推动,加强环境整体提升。
注重全民化参与,以最大的力度全面深化村级保洁制度和月度清洁乡村督导机制,结合小微水体整治,全力消除卫生死角和盲区,全面提升农村整体环境。积极探索全民保洁,通过党员的包干认领,示范引领,门前三包,带动群众全员参与。
二是注重源头化控制,以最强的决心管控面源。大力加强“肥药双控”示范点建设,通过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应用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等措施,大幅度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
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处置,逐步建立起“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乡处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全面提升综合环境水平和农村人居质量。
三是注重常态化补偿,以最好的姿态推进保护。探索建立生态功能区补助机制,建议由县委县政府向省委省政府提议在实施欠发达县补助政策的同时,建立生态补偿的激励机制,加大对淳安这类生态功能特别区的扶持力度。
通过政策引导,调动淳安全县上下保护生态的积极性,让群众在保护中得好处,在得好处中更好的参与保护。
(2)五水共治的成果扩展阅读
“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涉及技术问题,更多的却是人的问题。现代科技发展迅猛,治水的纯技术性难题很少,人类干预自然和滥用技术的后果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浪费水源、违法排污等等。
以百姓感触最深的水污染为例,如果治理只看到污染物,就难以理解为什么水会久治不清甚至越治越污。水污染背后,是人的不良行为:
企业主行为的不当造成了工业污染,农民农业生产的不当造成了农业污染,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当造成了生活污染……治水,治人是根本,如果没有对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污染是处理不完的。只有约束人的不良行为,才可以阻止或减少污染的发生。
个人的排污行动,单个地看似乎可以具体控制,但放到长时段、宏大历史背景中去观察,个人行为受到集体行为的约束和影响。在集体排污行为这只看不见的手背后,是扭曲的文化价值观念。
河海大学教授陈阿江将污染分为外源污染和内生污染。外源污染即来自居民生活区外部的污染,主要是工业污染;居民在解决工业污染无望时,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改变,且在被迫弃用水域饮用、渔业、灌溉等高级功能的同时,无意识中使用、开发了水体的低级功能—纳污功能,于是,居民变保护者为污染者,变受害者为施害者,自己开始在社区内生产污染,催生了内生污染。
从外源污染到内生污染,普通人的行为发生了变化,价值观、伦理观也在演变。人们从最初的愤怒、焦虑,到冷漠、麻木,再到自己成为无意识的污染者,一些污染行为习惯成自然。更有甚者,认为污染是现代化的标志,山清水秀等同于落后,这样的观念不仅存在于少数官员脑子里,也被一些普通百姓视为当然。可以说,工业污染在物质层面污染了水源,在精神层面污染了人心。
污染行为的无意识化,使得内生污染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比较工业污染,单个居民制造的污染点小、量少,但汇集之后却面广、危害大。内生污染的发生,标志着流域水体开始全面恶化的过程,预示着水污染呈遍地开花、难以逆转之势。
污染行为的无意识化,加深了治水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技术角度看,改变水质只需要搬除垃圾,对水体进行化学、生物等处理即可;从外部约束看,治水只需要通过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齐施。
但这些手段无法根除污染,关键在于重塑人的价值观,改变人的行为。任何外部约束都不可能渗入人的每一个生活角落,还是要靠人的自我约束。然而,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加以改变却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假以时日。
参考资料来源:中共淳安县委淳安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五水共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五水共治
㈢ 浙江五水共治颇有成效以后会转移到别的省吗
“五水共治”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㈣ 您对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推进五水共治,工作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一、治污
1、合理规划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在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时,将一些需水量大的企业规划在一个区域内,并铺设中水输送管线。加大中水回用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中水回用的认知程度,引导大家积极使用中水。加强政策引导,通过优惠政策和市场运营,提高中水的利用率。
2、真正实现雨污分流,完善底下管网建设
二、防洪
加强防汛信息化建设:利用科技发展的优异成果,将之应用于防汛工作上,改变传统防汛手段,实现科学防汛,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等自然灾害所带来损失。
三、排涝
做好城市防内涝工作:及时疏通排水管网,加强排水设施的养护维修,确保设施完好和正常运转。特别是对低洼地带、地道桥、地下商场、人防工程等部位,要加强防范,提前做好应急排水和防内涝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节水
对于用水量较大的绿化及生活用水提倡一水多用,分质使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将水耗降至最低。倡导在卫生间尽量使用二次水,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参与节约用水行动。
(4)五水共治的成果扩展阅读
污染行为的无意识化,使得内生污染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比较工业污染,单个居民制造的污染点小、量少,但汇集之后却面广、危害大。内生污染的发生,标志着流域水体开始全面恶化的过程,预示着水污染呈遍地开花、难以逆转之势。
污染行为的无意识化,加深了治水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技术角度看,改变水质只需要搬除垃圾,对水体进行化学、生物等处理即可;从外部约束看,治水只需要通过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齐施。
但这些手段无法根除污染,关键在于重塑人的价值观,改变人的行为。任何外部约束都不可能渗入人的每一个生活角落,还是要靠人的自我约束。然而,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加以改变却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假以时日。
㈤ 对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推进五水共治工作有什么建议
探望了两日,忽见墙头上树阴里,隐隐约约象有个美人窥看一般。金生心知是了,恐怕失去机会,忙取出金钗拿在手中,在假山前走来走去的卖声道:“好枝凤钗,不知是那家美人失落的,未免追求,要送还他,却又不见有人找寻,无门可入,奈何奈何!”高高说了两遍,忽听得墙头有个女子羞羞涩涩低声说道:“那钗儿是奴家误失的,君子既有此好心,可还了我吧。”金生忙答道:“原是邻家姐姐之物,理当送还。”因抬头,指望微窥其面可是二翠,不期那女子心灵,早影一影闪在半边,不与你看见,上听得他又低说道:“郎君若肯见还,感激不尽。”金生见他躲躲藏藏,因哄他道:“既是姐姐之物,怎敢不还。
㈥ 象山五水共治的成果、好处是什么关于五水共治生态象山征文怎么写要贴近生活的
上个星期日,由林宇轩为组长的小队在闸弄口地铁站b出口集合,组员有:张梦蕾专,阮嘉琦,韦属佳,姚洁,徐翰磊,王阳洋。林宇轩给每个同学发了两份资料,一份是让路人写的,一份是有关于五水共治的资料,上面详详细细的写了五水共治的倡议:一、争当治水的宣传者,积极响应号召。自觉宣传治水的重要性,使“五水共治”行动家喻户晓,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二、争当治水的实践者,自觉节约用水,积极保护水环境,不向河道排放污水、倾倒杂物。三、争当治水的监督者,积极制止和举报各种破坏水环境、水资源和水利设施等不文明行为,。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全面治水、全域治水、全民治水、科学治水的大潮中去。我和韦佳分到了一个组,我们向路人认真填写了五水共治的调查问卷,并向他们介绍了五水共治的倡议,让他们行动起来珍惜身边的每一滴水,别让最后一滴水变成人类的眼泪。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人更加了解,并透彻知道五水共治这个活动!
㈦ 如何做好"五水共治"工作
1、一是按照“规划先行、摸清家底、明确重点、近期优先、有序推进”的思路,完善城镇内涝防治、污水、供水、节水各项规划,重点完善城市排(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3年年底全面启动11个设区市和若干重点城市防洪排涝综合规划编制,2014年3月完成审查,6月底前完成成果审批和备案工作。
2、二是重点解决城市防涝、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次供水管理等问题,完善水价、电价等联动机制,合理确定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和方法。
3、三是落实项目责任和时间节点要求,健全各级建设、规划、水利、国土、民政等部门的分工协作、合力联动的工作机制,将治水工程项目纳入审批程序“绿色通道”,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和建设管理效率。
4、四是建立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以地方财政为主、省级财政为辅,明确各地每年将3% 5%的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治涝,除从水利建设基金中安排一部分外,省级财政设专项资金以“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地方加大治水工作力度。
5、五是将治水各工程作为民生实事项目,纳入省政府对各地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并对治涝和治污实行一票否决。加强对城市防涝、治污、供水等设施运行管理状况的检查督察。
6、六是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为城市治水工作建言献策。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防治内涝、整治污水、节约用水等相关知识,增强群众参与意识,提高自我防御、自助自救能力。
(7)五水共治的成果扩展阅读:
从经济的角度看,治水就是抓有效投资促转型。治水的投资,就是有效的投资;治水的过程,就是转型的过程。在最近几年民间投资的意愿下降、优质外资难引、政府投资受限的情况下,好的投资项目对保持有效投资增长至关重要。治水能够为人民提供一大批优质项目,特别是水利工程项目,这对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从文化的深度看,治水就是抓现代文明树新风。水,不仅是资源要素,也是文化元素,是文明之源、文化之源。治水历来是兴国安邦的大事。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除水害、兴水利的治水史。水文化直接触及人们的灵魂,浸润着人们的心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精神意志和智慧能力。
㈧ 五水共治的建设发展
为建设美丽浙江,浙江省委、省政府将“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防洪水、抓节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需重点突破的改革项目。
坚持率先推进,服务民生保安全
以保障安全为基本原则、以服务民生为基本理念,率先推进建设系统水处理工作。基本建立城乡一体的供水保障机制,全力监管城镇供水水质,使供水安全得到保障;不断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率先实现县县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目标,太湖流域杭嘉湖地区率先实现镇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目标,提前完成国务院有关太湖治理的目标要求,污水处理厂对COD(化学需氧量)减排的贡献率已连续5年在70%以上;高度重视内涝问题,将其列入重点解决的民生问题,并开展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和疏通工作,不断探索内涝防治的体制机制。
坚持统筹推进,理清思路明目标
确定“推进五水共治、突出治涝治污”的思路和策略,并明确到2017年本届政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消除易淹易涝片区和影响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严重灾害现象,城市新区建设确保不发生新的内涝,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7年时间基本建成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设区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县(市)达到90%,建制镇达到60%,所有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一级A标准,全面完成县以上污泥处置设施建设改造,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5%,69个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建制镇2014年全面开工建设,实现全省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对供水水源水质不达标的城市,实现水厂深度处理工艺全覆盖,解决因水源污染和供水设施落后造成的水质问题;到2017年,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小于12%,污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2%,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到75%。
坚持科学推进,完善配套抓项目
研究制订2014年项目实施计划以及三年行动计划( 2015年 2017年)。实施“固河堤、疏河道、新开河、畅管网、除涝点、强设施”六大防内涝工程;实施“管网配套、能力提升、升级改造、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再生水利用”五大治污水工程;实施“提工艺、重改造、扩范围、增能力”四大保供水工程。
坚持综合推进,创新驱动重长效
按照“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完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发展质量”的要求,完善六大保障推进机制。
一是按照“规划先行、摸清家底、明确重点、近期优先、有序推进”的思路,完善城镇内涝防治、污水、供水、节水各项规划,重点完善城市排(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3年年底全面启动11个设区市和若干重点城市防洪排涝综合规划编制,2014年3月完成审查,6月底前完成成果审批和备案工作。
二是出台《浙江省关于加强城市内涝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研究制订《浙江省供水条例》,重点解决城市防涝、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次供水管理等问题,完善水价、电价等联动机制,合理确定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和方法。
三是落实项目责任和时间节点要求,健全各级建设、规划、水利、国土、民政等部门的分工协作、合力联动的工作机制,将治水工程项目纳入审批程序“绿色通道”,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和建设管理效率。
四是建立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以地方财政为主、省级财政为辅,明确各地每年将3% 5%的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治涝,除从水利建设基金中安排一部分外,省级财政设专项资金以“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地方加大治水工作力度。
五是将治水各工程作为民生实事项目,纳入省政府对各地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并对治涝和治污实行一票否决。加强对城市防涝、治污、供水等设施运行管理状况的检查督察。
六是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为城市治水工作建言献策。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防治内涝、整治污水、节约用水等相关知识,增强群众参与意识,提高自我防御、自助自救能力。
下一步,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浙江省委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五水共治”,为建设美丽富饶的现代化浙江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