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农调成果

农调成果

发布时间:2022-01-12 14:11:54

㈠ 二调主要成果有哪些

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主要成果 通过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全面获取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信息,形成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土地调查成果。具体成果主要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相关文字成果和土地数据库成果等。 (一)数据成果 1、各级行政区各类土地面积数据; 2、各级行政区基本农田面积数据; 3、不同坡度等级的耕地面积数据; 4、各级行政区城镇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数据; 5、各级行政区各类土地的权属信息数据。 (二)图件成果 1、各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2、各级基本农田分布图件; 3、市县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4、土地权属界线图件; 5、第二次土地调查图集。 (三)文字成果 1、综合报告 (1)各级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2)各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3)各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2、专题报告 (1)各级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 (2)各市县城镇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四)数据库成果 形成集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图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内容为一体的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主要包括: 1、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2、各级土地权属数据库; 3、各级多源、多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 4、各级基本农田数据库; 5、市(县)级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五、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组织实施

㈡ 三调成果什么时候应用

三调其实指的是全国的土地调查,目前为止只是在进行的调查过程当中,
而且调查出来的结果也不见得现在就能应用得上,只是需要做一个参考的标准而已。

㈢ 农村土地调查成果

3.7.1.1 县级调查成果

(1)外业调查成果:①外业调查图件;②土地调查记录手簿;③《土地权属协议书》或《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

(2)数据成果:①县级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数据;②县级不同权属性质面积数据;③县级坡耕地汇总数据;④县级基本农田数据;⑤县级基础设施专业汇总数据。

(3)图件成果:①县、乡(镇)级土地利用现状图;②县、乡(镇)级基本农田分布图;③县级耕地坡度分布图;④县级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⑤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4)文字成果:①县级农村土地调查工作报告;②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技术报告;③县级土地利用分析;④基本农田调查报告等专题报告。

(5)数据库成果: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3.7.1.2 市级调查成果

(1)数据成果:①坐标系转换整理成果;②市级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③市级不同权属面积数据;④市级基本农田面积数据;⑤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数据;⑥市级专项调查汇总数据。

(2)图件成果:①1:10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②市级土地利用现状图;③市级基本农田分布图;④市级坡耕地分布图;⑤市级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3)文字成果:①市级农村土地调查工作报告;②市级农村土地利用及专题报告。

(4)数据库:市级农村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㈣ 调查成果

通过外业调查,核实和补充完善了农用地分等的数据图件资料,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外业调查成果。

(一)调查精度

农用地利用与经营状况资料调查,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各区域气候特征及大宗作物种植情况,作物的物化成本和平均产量,可以作为因素指标区划分的依据,确定分等指标区的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划分农用地分等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和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

各县(市、区)提供的农作物 1998 ~ 2000 年 3 年的平均最大产量、全自治区各乡(镇)1998 ~ 2000 年主要农作物的平均产量以及农作物物化成本等资料的补充实地外调,按乡(镇)布点,调查成果达 1300 多组数据;活劳动成本等农用地利用与经营状况资料外调是以县(市、区)为单位,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标准耕作制度,由各县(市、区)农业局、统计局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站人员收集、外调核实填写报表,调查样点 100 多个,调查成果有 100 多组数据。

根据农用地投入产出的调查资料,征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生产管理方面相关领导专家的意见,以乡(镇)为单位初步划分各县(市、区)的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间和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间,再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领导小组召开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专家组会议,征询专家意见,并进行实地抽样补充调查与论证。调查精度按分等指标区分成多条线路,以乡(镇)为单位设置调查样点,对两个系数的等值区间划分结果进行调查论证。

(二)标准样地设置

外业标准样点数据调查主要通过设置标准样地进行数据采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设置是基于国家《农用地分等规程》的要求,分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两级设置样地。通过标准样地数据属性描述及样点监控,可对农用地质量、农用地基础设施水平、农用地利用条件、农用地投入产出的经济条件、农用地的限制性因素、农用地生产能力等进行监测,反映农用地质量状况以及人类对土地利用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可对农用地的生产能力开展长期动态监测。全自治区共设置标准样地 534 个,分为国家级与自治区级两个层次,其中,自治区级标准样地534 个,国家级标准样地 24 个(表 2-6)。

表 2-6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设置成果分布统计表

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成果中的国家级标准样地同时也是自治区级标准样地。

㈤ 现代农业国内外研究成果有那些

(一)现代农业的相关研究成果
国内有关现代农业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其中,张培刚(2001)从工业化对农业影响的角度, 探讨了关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问题。他认为: 改造传统农业的实质是一个资本化的过程;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长期诱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引起的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价格上升。此外,中国理论界对现代农业的内涵进行了研究,综合各家观点,现代农业的内涵可概括如下:现代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技术装备为支撑,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确保农产品供给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实行集约化生产,产加销为一体,运用现代管理方式管理的一个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研究成果
国内关于现代服务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最近几年,主要研究成果体现在现代服务业的特征、作用及内涵等方面,并在很多方面有了共识。首先,朱晓青、周勇等认为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性、知识性、新兴性、网络化、阶段性等特征;韩云(2005)认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产业集聚的重要举措;而盛世豪、张树林等指出现代服务业具有聚集优势和聚集效应,是推动当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此外,刘重(2005)提出现代服务业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是第三产业的延伸和发展;裴 (2006)认为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存在耦合现象,并且随着专业化分工的加深,企业外包成为一种趋势。

㈥ 农业新成果有哪些

我国农业科研取得新进展,涌现出一大批新成果并加快示范应用。以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杂交大豆和转基因三系杂交抗虫棉为代表的现代育种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

㈦ 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

1、在品种培育方面,挖掘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及基因,基本完成了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基因图谱绘制和测序工作,以及猪、牛、羊等动物的基因组测序,建立了中国荷斯坦牛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2、在技术研发方面,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3、动植物疫情防控和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重大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技术体系趋于完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研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4、在科技进步作用下,40年来我国粮食亩产从1978年的135公斤提高到2017年的367公斤,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亿吨连续迈上4亿吨、5亿吨、6亿吨台阶,肉类总产量连续20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7)农调成果扩展阅读

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

在传统观念中,种植五谷,几乎就是农业生产的同义语。50年代以后,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但它们在农业总产值构成中的比重,总的变化不大。

1979年以后由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确定了“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农村经济从较为单一的经营向多种经营的商品经济转化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情况才开始出现引人注目的变化。

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与变更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要有:自然条件;历史形成的生产习惯和居民生活习惯;生产力的状况;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

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农业发展的长远方针与农业政策,都往往要求适当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但是,这些要求都只是影响着农业生产结构的变更。

农业生产结构的重大改变,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它使人类有可能改造自然条件来改善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条件,或者改造动物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去适应自然条件。

㈧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有什么积极作用

关于农村农业转型,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农村农业转型。2018年农业部提出的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中重点表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㈨ 农用地分等成果

黑龙江省农用地分等成果主要反映农用地等别划分的结果及其相应的统计数据。

(一)农用地等别

全省农用地等别初步确认后,对初步分等成果进行检验、接边处理和等别调整,最终确定全省农用地分等成果。

1. 农用地各省级等别概况

经过对全省农用地分等结果进行检验、接边处理及调整后,最终确定为 9 个省级等别,其中最低等为 2 等,最高等为 10 等。

全省农用地分等面积为 1188.84 万公顷(包括耕地 1144.15 万公顷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可垦荒地 44.69 万公顷)。其中,2 等农用地面积 8.14 万公顷,占全省农用地分等面积的0.7%,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地区及佳木斯、黑河、伊春、双鸭山等市的边远山区;3 等农用地面积 165.15 万公顷,占全省农用地分等面积的 13.9%,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地区及黑河、佳木斯、伊春、双鸭山、鹤岗等市和农垦、森工系统的边远地区及山区;4 等农用地面积 100.11 万公顷,占全省农用地分等面积的 8.4%,主要分布在全省除大兴安岭地区和大庆市以外的山区及边远地区;5 等农用地面积 399.57 万公顷,占全省农用地分等面积的 33.6%,主要分布在全省除大兴安岭地区以外的各县(市)及农垦、森工系统;6 等农用地面积 282.31 万公顷,占全省农用地分等面积的 23.8%,主要分布在全省除大兴安岭、黑河市以外的平原地区;7 等农用地面积 145.08 万公顷,占全省农用地分等面积的 12.2%,主要分布在全省除大兴安岭、黑河、伊春、鹤岗市以外的平原区;8 等农用地面积 63.96 万公顷,占全省农用地分等面积的 5.4%,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大庆、鹤岗等市及农垦系统的自然、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9 等农用地面积22.77万公顷,占全省农用地分等面积的1.9%,主要分布在哈尔滨、牡丹江、绥化、七台河等市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10等农用地面积1.75万公顷,占全省农用地分等面积的0.1%,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市、五常市、呼兰县及哈尔滨市郊区的水田和菜地区。

2. 农用地分等成果特点

(1)农用地等别较低。黑龙江省农用地分为 2 ~ 10 个省级等别,与全国农用地分等情况相比,农用地等别属于偏低水平。从全国农用地综合质量看,黑龙江省由于积温低、降水量少,加上土地开发较晚、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经营粗放等原因,全省农用地质量在全国属于低水平。

(2)农用地等别出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情况。从全省各农用地等别所占的比例看,2 ~ 4 等质量较低的农用地面积为 273.40 万公顷,占全省农用地面积的 22.99%;而质量好、等别高的7 ~ 10 等农用地面积为 233.56 万公顷,占全省农用地面积的 19.65%;处于中间的 5 ~ 6 等农用地面积为 681.88 万公顷,占全省农用地面积的 57.36%。出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说明黑龙江省农用地中高产田和低产田比例较小,大部分为中产田,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全省农用地还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3)农用地质量分布呈区域性特点。由于黑龙江省农用地的等别和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及土地经营水平有很大关系,因此,农用地质量分布也呈现区域性分布的特点。大兴安岭山区是全省气温最低的地区,无霜期短,有效积温少,又处于山区,因此,这一地区农用地的等别都在 2 ~ 3 等,属于全省农用地质量的低值区。松嫩平原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处于全省第一积温带,无霜期长,有效积温多,加上地势平坦,土壤条件好,农用地等别大部分在 7 等以上,属于全省农用地质量的高值区。

(二)面积量算与统计

1. 面积量算要求

(1)农用地分等面积应与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相一致。农用地分等面积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主,因此,农用地分等面积应该与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相一致,这样做便于土地利用现状面积保持连贯性和一致性,有利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广泛应用。

(2)农用地各等别面积按图斑进行统计。为了保证农用地分等面积的准确性,在进行农用地各等别面积统计时,要按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图斑面积进行统计。

(3)建立统计台账。对农用地分等面积要认真进行量算和统计,并建立农用地分等面积统计台账,归入档案,长期保存。

2. 面积汇总

农用地分等面积统计采取按行政单位和地类逐级汇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表格进行填写,并做好乡(镇)级(农场、林业局)、县级(农垦分局、森工管局)、省级的农用地分等面积逐级汇总工作,形成全省农用地分等面积统计表。

(1)乡(镇)级农用地面积汇总要求以村(生产队)为单位,分别填写和汇总各等别农用地的面积,形成乡(镇)级(农场、林业局)各等别农用地面积统计表。

(2)县级农用地面积汇总要求以乡(镇)及农场、林业局为单位,分别填写和汇总各等别农用地的面积,形成县级(农垦分局、森工管局)各等别农用地面积统计表。

(3)省级农用地面积汇总要求以县(市)及农垦分局、森工管局为单位,分别填写和汇总各等别农用地面积,形成全省各等别农用地面积统计表。

(三)农用地分等成果图

1. 图件成果内容

农用地分等成果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省级标准耕作制度分区图。

(2)省级分等因素指标区图。

(3)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值图。

(4)农用地利用等别图。

(5)农用地经济等别图。

(6)标准样地分布图。

2. 图件比例尺

乡级农用地分等图比例尺为 1∶1 万、1∶2.5 万,县级为 1∶10 万,省级为 1∶50 万。农用地分等成果图比例尺原则上与各级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一致。

3. 图件上图要素

1)农用地分等图的上图要素

(1)行政界线,包括省、县、乡镇行政界线,参照相应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图式。

(2)各类等别边界,包括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利用等、经济等界线。

(3)分等单元边界用黑实线表示,线宽为 0.3 毫米。

(4)各类等值区边界,包括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边界和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边界,用黑实线表示,线宽为 0.4 毫米。

(5)等别色标,各农用地等别用不同颜色区分,以冷色调为主,最低等为灰色,中间等为银色,最高等为红色,相邻等别的颜色不宜相差过大。

2)标准样地分布图的上图要素

标准样地可以直接标注在分等图或分等单元图上,用圆圈表示样地的编号。

3)其他上图要素

其他上图要素包括图名、图例、比例尺、指北针、公里网格、坐标系数、制图单位、时间、面积汇总表等。

表 3-11 黑龙江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各市(地)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

表 3-12 黑龙江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地类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

表 3-13 黑龙江省农用地利用等别各市(地)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

表 3-14 黑龙江省农用地利用等别地类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

表 3-15 黑龙江省农用地经济等别各市(地)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

表 3-16 黑龙江省农用地经济等别地类面积统计表 单位:公顷

㈩ 三农落实后什么成果

Sorry,I don't know.

阅读全文

与农调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