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跨界合作的跨界合作的哲学
Crossover一词在英文中原意是“转型、转向”的意思,但在诸多领域被翻译作“跨界”,引申含义是“跨界合作”,意思是跨越两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等范畴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新领域、新模式、新风格等。
如,跨界音乐(在欧美乐坛,使用Crossover的说法比Crossover Music多一些,正式一些)。如用流行音乐的表现方法演绎古典音乐,或用古典音乐的表现方法演绎流行,或自创一些融合古典与流行乐调的曲子,融贯古今,感觉比起流行音乐更内敛,较之古典音乐又更为活泼。
如,跨界营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行业与行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会,已经很难对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品牌清楚地界定它的“属性”,而跨界营销对于一个品牌最大的益处是让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相互渗透相互融会,使Marketing(营销)在更多原本不相关的渠道里资源共享,合力开拓1+1>2的市场,收益倍增。经典之作有Armani与三星合作推出限量款手机,上市即脱销。所以,跨界合作的潜力很大。
那么,跨界的难点在哪里?
古人云:“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跨界得其道者成就最昭彰的莫过于设计领域。设计本来先天就具有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的性质,而现代设计越来越多地具备文化意义,美学、文学和工程学等。仰空指望,无数的当代设计大师--原研哉、深泽直人、郑秀和,无不是在建筑、室内设计、产品、平面等范畴跨界探索、思考、发现、融合、构想行动方案,不断诞生惊世骇俗的经典。
我们可以从衫浦康平阐述他的设计灵感源泉时品位跨界的作用:“早年我在做建筑师时,不只是关注建筑的结构,甚至会设想房间墙纸的颜色。我体会到,音乐、建筑、绘画等等都只是设计的一个方面,只有把这些方面都掌握好,才能让自己的手能够握成一个拳头,让自己的设计具有力量。”
跨界对于网状的知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丰富,而且跨度越大,跨界合作成果越大,催生新事物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越强——这就是跨界的哲学。如果是直线思维,或者知识结构单一,那么,现代音乐无法去融合古典音乐;Armani的服装设计师和三星的工业设计师也只能各玩各的,在圈内“单打独斗”而已。
或再通俗一点讲,跨界就如不同家族、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血缘融合生孩子,血缘太近,同村的,虽然不同姓,但有很多近亲结婚,结果生出很多残疾;而血缘越远,孩子越聪明,甚至成精成仙。当然,如果能把人类和外星人跨界培育,那就是阿凡达里的纳威人了——高大、朴实、勇敢、忠诚——这些优秀品质和基因人类已经快丧失殆尽了。
仔细考察,跨界合作其实不是新鲜事物,早已有之,如英联邦法律体系中的陪审团12人制度,全部都是临时聘请,全部都是法律外行,但要的就是外行,要的就不是技术(法律),这样才能从公民和社会基本的认识上判断有罪或无罪的。这难道追求不是跨界合作和跨界成果吗?如果单靠律师和法官能搞定一切,何必每个堂会还要聘12个陪审团成员呢?而且,有时他们还冒着一定的风险呢。
跨界和转型不一样。如美国前总统里根,从演员到总统,那是转型,不是跨界,不是跨界合作。如果他边做演员,边和政治联姻,那肯定是跨界了。按此要求,李宁从运动员到公司老大,也不是跨界,是转型。
严格来讲,阿迪达斯聘请被誉为“黑色魔法师”的世界顶级设计师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担任创意总监而推出简洁、极具设计感风格的Y-3高档时尚运动品牌,这也不是跨界,因为山本耀司本来就是服装设计师,不过从时尚融合了运动而已,不如Armani和三星的跨界合作跨度大。从这点看,跨界音乐也存在这个问题,因此,一直难有跨界音乐的准确定义。而为了突破跨界小的难题,成为瑞典名片之一的绝对伏特加(Absolut)不再局限于包装设计,而在全世界聘请了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设计师来跨界设计不同风格、不同品味的包装设计,从而诞生了无数令世界震惊和叹服的绝世经典。
今天,跨界已经成为国际潮流的词语,从而引导跨界合作的不断广泛和深入,从传统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从硬件到软件、从有形到无形,跨界博采众长,凝聚成自身独特优势,其杀伤力果然所向披靡,因此,其趋势如浩荡潮流,顺之则昌。
现在,如果能把跨界作为一门学科去研究,把跨界合作作为一门技术去实践,收获和快乐也将是倍增的。
Ⅱ 什么是跨界营销
跨界营销是一种营销方式。“跨界”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方式的融合。跨界合作对于品牌的最大益处,是让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给品牌一种立体感和纵深感。
首先,跨界营销,意味着需要打破传统的营销思维模式,避免单独作战,寻求非业内的合作伙伴,发挥不同类别品牌的协同效应。跨界营销的实质,是实现多个品牌从不同角度诠释同一个用户特征。
其次,跨界营销策略中对于合作伙伴寻找的依据,是用户体验的互补,而非简单的功能性互补。可以肯定,跨界营销和逐渐盛行的用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暗合,并非偶然。
其三,跨界营销面向的是相同或类似的消费群体,因此企业在思考跨界营销活动时,需要对目标消费群体作详细深入的市场调研,深入分析其消费习惯和品牌使用习惯,作为营销和传播工作的依据。
其四,跨界营销,对相互合作的企业而言,在营销能力上提出了很多挑战。以往企业的营销战略,只需要考虑如何使用好企业自身的资源,而由于联合,企业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战略上的修正,在与合作伙伴的互动中,获得资源利用上的协同效应。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当品牌成为目标消费者个性体现的一部分的时候,这一特性同样需要和目标消费者身上的其它特性相协调,避免重新注入的元素和消费者的其它特性产生冲突,造成品牌印象的混乱。
Ⅲ 跨界营销的营销意义
西方经济学对于商品“互补性”的界定,通常是指在功能上互为补充关系的,比如相机和胶卷,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等。而“跨界”营销行为所需要界定的互补关系,不再是基于产品功能上的互补关系,而是基于用户体验的互补关系,在营销思维模式上实现了由产品中心向用户中心的转移,真正确保了用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跨界”在营销界早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只是到了如今,营销人士对于“跨界”营销的重视,已经远远超越了以往。越来越多的著名品牌,开始借助“跨界”营销,寻求强强联合的品牌协同效应。
审视跨界现象的发生,不难发现,跨界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当一个文化符号还无法诠释一种生活方式或者再现一种综合消费体验时,就需要几种文化符号联合起来进行诠释和再现,而这些文化符号的载体,就是不同的品牌。
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推究跨界营销其兴起原因,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原因的存在:
一是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功效和应用范围的延伸。各个行业间界限正在逐步被打破,在一个大的概念范围内行业之间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在很多的时候难以分辨一款产品应该属于那个行业,比如我们熟悉的康王洗发产品,当你认为他属于日化用品时其实他从属药品行业。
二是市场发展背后,新型消费群体的崛起。他们的消费需求已经扩散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对任何一款产品的需求不在仅仅要求满足功能上基本的需求,而是渴望体现一种生活方式或个人价值的体现或自身的品位,对于购买宝马的消费群体来讲购买的理由可能就是在于品位而已。
三是市场营销过程中,企业对消费群体细分的改变。市场竞争的背后是产品的同质化、市场行为的模仿化和竞争的无序化等,迫使企业由过去关注企业更多转向关注消费者者,因而对于整体市场和消费者的细分方式走出传统的按年龄、收入或地域特征进行划分的营销行为,改变为按照生活方式、学历、教育程度、个人品位、身份等深层次更精准化的指标来定义和解释消费者。
四是现代市场环境下,品牌间的较量资本决定实力。一个企业、一个品牌、一个产品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结束,因为任何一个优秀的品牌,由于特征的单一性,受“外部性”的影响多,尤其是当出现具有替代性的竞争品牌,就更遭干扰了,企业所付出的成本也将会大幅增加。
基于以上原因跨界营销通过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品牌与品牌之间的相互映衬和相互诠释,实现了品牌从平面到立体、由表层进入纵深、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认可、由视觉、听觉的实践体验到联想的转变,使企业整体品牌形象和品牌联想更具张力,对合作双方均有裨益,让各自品牌在目标消费群体得到一致的认可,从而改变了传统营销模式下品牌单兵作战易受外界竞争品牌影响而削弱品牌穿透力、影响力的弊端。同时也解决了品牌与消费者多方面的融合问题,因此在越来越多的为营销界所认同,并积极付诸于实践也就不足为怪了。
实践策略
跨界营销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企业在实施上采取得策略主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
产品方面
一是产品方面,主要包括基于品牌之间层面的跨界营销。
渠道方面
二是渠道方面,指俩个合作品牌的基于渠道的共享进行的合作。
营销传播方面
三是营销传播方面,通过对产品的消费群体进行再定义和重新分类,实现产品在另一类行业和市场突围。
产品研发方面
四是产品的研发方面,主要是指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通过借用同行业或另一行业成形的概念、功能来实现产品研发或功能上的跨界。
文化地域方面
五是文化、地域方面,主要是通过对产品进行文化借势或者地域优势的嫁接而激活产品的方式。
Ⅳ 跨界营销的中国案例
2007年中国最成功的跨界营销:
创维华帝——入选2007年度十大营销事件第一位!
跨界营销实现1+1〉2
2007年的跨界营销让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创维及华帝。一个彩电品牌和一个厨卫品牌联手,共同投入巨资启动了“新农村影院工程”,双方的合作成功实现了1+1〉2,最终获选本报2007年十大营销事件。“新农村影院工程”分赴全国600个县4000个乡,为八千多万到一亿农村居民放映电影,为创维和华帝在三四级市场奠定了品牌基础。此外,借两大品牌合作的机会,创维和华帝还进行了营销渠道的创新,开始试行渠道共用。在山西、广西等地的华帝专营店,已经开始有创维彩电的展示和销售,创维的渠道也开始销售华帝的产品,双方还联手在这些城市展开团购等活动。
创维董事局主席张学斌在“2007年度中国十大营销盛典”上表示,这种合作产生的效果已远远超过了预期。在三四级市场的销售非常快,并实现当场销售。“在一个县城,一个小的客户一年销售100万,或者是几十万。但是我们在活动的两三天可以销售30万或50万。”华帝股份董事长黄文枝也表示,两个企业本身不同(行业不同),不存在矛盾,合作后的业绩、以及整个方法,双方都很认同,未来双方的合作空间非常大。张学斌则进一步表示,在上游的供应、以及产品方面都有合作空间。
广东省广告公司副董事长执行创意总监丁邦清认为,创维与华帝的合作可谓“合算”。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但是有两个致命的弱点,第一人均消费能力低于城市,第二人口的密度低于城市,所以在投入产出方面可能不划算。创维和华帝合作互相扩大影响,互相借助对方的资源。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李光斗则进一步提示企业,以往的失败例子说明,跨界营销最主要像婚姻一样,要“门当户对”。
Ⅳ “跨界营销”在产品方面的案例
若宝马的汽车和服饰,悍马与某服装品牌的合作,雪特龙C2与意大利时尚运动服饰Kappa的合作。
Ⅵ 跨界营销的作用
西方经济学对于商品“互补性”的界定,通常是指在功能上互为补充关系的,比如相机和胶卷,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等。而“跨界”营销行为所需要界定的互补关系,不再是基于产品功能上的互补关系,而是基于用户体验的互补关系,在营销思维模式上实现了由产品中心向用户中心的转移,真正确保了用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跨界”在营销界早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只是到了如今,营销人士对于“跨界”营销的重视,已经远远超越了以往。越来越多的著名品牌,开始借助“跨界”营销,寻求强强联合的品牌协同效应。 审视跨界现象的发生,不难发现,跨界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当一个文化符号还无法诠释一种生活方式或者再现一种综合消费体验时,就需要几种文化符号联合起来进行诠释和再现,而这些文化符号的载体,就是不同的品牌。
Ⅶ 什么是跨界营销
本文经授权,选自白菜客《经典营销案例之跨界营销》
跨界营销,想必大家都听说这个词吧?即使没听过,也应该在某宝上看到过六神啤酒,江小白饮料,人民日报体恤及套头衫,还有卫龙粽子等。这一件件看似有点令人惊讶又好奇的产品,正是跨界营销的产物。
跨界营销在前些年还比较少见,那会信息孤岛异常明显,同样地,各家也只是做自己的事,没想过跟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小伙伴搭伙过日子。近几年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信息传播越来越容易,大伙觉得混搭一下可能会碰撞出新的火花,于是乎,所谓的跨界营销便出现了。
大白兔,作为国民熟知的奶糖品牌,也开始做了跨界营销,首先就联合某大型化妆品公司做了一款唇膏,唤醒了大家内心深处那个童年的自己。这款产品随后热销,大白兔高歌猛进,做起了时装,在某次时装秀上,模特们穿着大白兔长款卫衣登台的那一刻,很多在场观众猛然意识到,自己还是七岁。
人民日报在2018年前后推出了李宁联名款卫衣,将庄重与运动结合起来,颇有一种小年轻们端一杯龙井坐在桌边看报纸的既视感,这是一种视觉上的冲突,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冲突,看似是一种令人不解的矛盾现象,实际上正是跨界营销的精髓所在。毕竟两者是位于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俗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再加上用户对品牌已经形成了固有的认识,所以看到这种混搭风,一定会刻骨铭心。
一般地,跨界营销见于快消品行业,因为单个成本小,对于消费者来说,试错成本也小,打个比方,买一瓶六神啤酒,喝一口觉得简直是史诗级黑暗料理,那么即使扔了,也不会造成什么损失,如果说海尔或美的做汽车了,那么你还会这么痛快的下单吗?毕竟一辆车相对也不便宜,试错成本比较高,一般人只是持观望态度,并不会真正掏腰包。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同样也是五菱高光的一年。在二月份疫情最严重那会,国内医用外科口罩紧缺,五菱见状喊一句: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随后便展开生产口罩的工作,这是一种被动的跨界营销,是非常值得肯定与表扬的。
跨界营销,做的好了是放烟花,灿烂夺目,众人皆知;做的不好了是画涂鸦,众人大笑,但依旧众人皆知。只要你想出众,那么跨界营销是不错的选择。
想了解更多关于营销的事儿,可去白菜客瞅瞅~
Ⅷ 什么是跨界营销国内跨界营销做得比较突出的公关公司有哪些
“跨界”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方式的融合。跨界合作对于品牌的最大益处,是让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给品牌一种立体感和纵深感。 可以建立“跨界”关系的不同品牌,一定是互补性而非竞争性品牌。这里所说的互补,并非功能上的互补,而是用户体验上的互补。
据我所知,深圳的普兰迪全公关机构的跨界营销做的很突出,比如他们在房地产开盘活动里与嘉德拍卖行的合作、与全球知名奢侈品路易威登的合作等等。